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语文教学如何实施整本书的阅读

语文教学如何实施整本书的阅读

发布时间:2023-01-01 10:38:21

‘壹’ 如何上好整本书的阅读指导课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的建议指出: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然而,如果放任学生自由朗读,往往效果不能尽如人意。此时,作为我们老师,如果能指导学生开展同一本书朗读,则效果会尤为突出。那么如何进行整本书的课外阅读?整本书的阅读在于一个整体,不同于一篇课文的教学,学生阅读了一本书,留下些什么印象,感受到什么,是非常重要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事先推荐书目,利用阅读课,进行读书交流。交流时,教师把握的是一个整体,不必关注每一个细节,强调整体的感知的同时,引导学生对精采的内容逐步深入的再阅读。整本书的阅读,既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的体验,又要通过细节的挖掘,帮助学生走进阅读,体会字词的精妙之处。
中高年级之后,书的篇幅长了,一节课的时间不够了,甚至一天、一周都不能解决问题。教师推荐了一本书后,学生往往一开始兴趣很浓,但因为这个过程比较长,有些学生可能会逐渐失去新鲜感,逐渐倦态。也有的学生会因为理解能力有限,看不懂或理解不深入,导致看书的质量不高,这时,就更需要老师在班级中开展读书活动,上好阅读指导课,引导学生更好、更深入地读好。
阅读指导课,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三种课型。即学生阅读前的“导读课”,阅读中期的“推进课”,读完书后的“主题读书课”或称为“讨论交流课”。
第一阶段:“导读课”
开展班级共读的第一步是使孩子们对即将开始的阅读旅程充满期待,兴趣高涨,在这个环节,什么样的方法最容易引起孩子对书的浓厚兴趣,那它就是最好的导读。当然,有的时候还是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1.讲讲作者和相关书评导入。
2.可以利用童书的封面等来导入。
3.利用精美的插图。优秀的童书,它的插图也是非常棒的,例如《夏洛的网》一书的插图水平相当高。那么呢,把书中的插图做成PPT,配合老师对重点情节的的讲述,使学生深陷其中,形成悬念。
这样的导入,不仅揭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巧妙地把最好要进行的主题探讨隐含其中,这时候开始读书,效果将是非常好的。
在导读课上,我们要做的就是设置足够的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要在首思尾,在导读的时候就考虑最后的主题探讨,为他做好铺垫,还可以对后面的阅读提出一些要求又目的地阅读比漫无目的的效果要好的多。
第二阶段:推进课
中年级的推进课,可以大声朗读故事,配合游戏,变换多种形式复述故事。高年级是分章节的阅读和若干个小主题的讨论,无论哪种种方式,都是要努力推动学生的阅读走得更深更远。为各个章节设计的问题中,有的是促进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关注与熟悉,有的则是促进学生对故事中隐含的主题的逐步思考。
在共读的推进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关注孩子们的阅读进程,而不是只负责把书发给他们就完了。推进课可能是一次,两次,也可能是多次,有时候是几分钟,关于某一个话题的交流,有时候甚至可以拿出更多时间来进行,完全根据孩子阅读的实际情况而随时调整,在这里老师要把握阅读的时间与节奏,只要班上多数学生读过了就可以了,你如果想等所有学生都读完了再往下进行,那你有可能永远都等不到。在这期间,故事主题要被多种形式反复提及,但推进课的讨论与最后的讨论是不同的,这时候并不要求对话题做详细的回答,他们可以只在书上写写划划,做点记号,甚至只记下页码,为后面的讨论做准备,总之,推进课的所有话题就是为了推进学生的阅读,引导他们往深处思考。在这方面,老师们有无限多的好办法,制作书签,读书小报啊,设计读书卡啊。另外争取家长的参与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可以通过便笺,通过一封信来争取家长对孩子阅读的关注和参与,不少家长非常乐意参与这个过程,记录了很多非常好的亲子共读日记。
第三阶段:主题读书课
首先,主题读书课不是对故事的简单重复,所以在主题探讨课上绝对不要去重复讲述故事,而是对整个故事,整本书的回顾总结与提升,就是说,要领着孩子往高出走一走,这是老师在主题读书课上最重要的任务。在这里特别想强调的是这一点,与学生当下的生命相结合。如果没有这一点,那么共读的意义就打了折扣,甚至可以说失去了它最根本的意义。无论是多么优秀的童书,如果它没有与学生的生命体验发生碰撞,没有与学生的生命结合起来,就不可能对他们有什么实质上的影响。
其次、拓展讨论,加深感悟
读书讨论由学生提出,或由教师设计.注意提问时可以局限在故事情节上,要和学生生活作适当的联系。教师可提前预设课堂提问,学生根据以上的问题进行讨论。
第三、提升情感,感悟生命的意义:
第四、激发读书欲望:
介绍系列故事。
第四阶段:延伸活动。
导读,推进,主题交流,这三个流程之后,还可以有一些延伸的活动,例如共读《夏洛的网》后可以延伸阅读怀特的另外两部童话名作《精灵鼠小弟》和《吹小号的天鹅》;共读《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也可以补充阅读米切尔。恩德的其他作品,如《毛毛》《犟龟》等,读过《草房子》后再读读曹文轩的其他作品;《夏洛的网》《彼得潘》《木偶奇遇记》都有非常棒的电影,共读之后和孩子们一起看看电影,也是很享受的。续写《特别的女生萨哈拉》的故事,或者创编自己的特别故事,也可以象萨哈拉一样写一写自己的心灵日记,读过《绿野仙踪》呢,可以让孩子们把书中的故事排演成好看的童话剧,都是很好的阅读延伸活动。

‘贰’ 如何进行整本书的课外阅读指导

“在阅读一事的本身,教师没给一点儿帮助,就等于没有指导。”可见在叶老心中阅读指导是很有必要的,在现实中也是非常需要的。“我们可并不是说‘指导’就是由教师一个人这样从头到尾讲下去。‘指导’得在讨论里。”指导要注意方式,要在学生需要的时候进行。
(一)整本书阅读指导的原则。
1.注重阅读方法的应用和获得。
“多读多作固属重要,但是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怎样写。对于这个‘怎样’,如果不能切实解答,就算不得注重了方法。”“一目十行地囫囵吞枣地读下去,至多只能增进一些知识和经验,并不能领会写作的技术。”从叶老的阐释中,可以看出,只有整本书阅读这么回事还远远不够,关键是要通过整本书阅读使学生有所收获,要知道怎样读更好。要通过阅读领会表达的妙处。
“学生能够理解和领会的东西,教师完全可以不讲。学生了解不透彻领会不深的地方,才需要教师给以指点和引导,但是也不宜讲得很多很琐碎。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多动脑筋。”重视方法的获得,但是这个方法不是教师教给学生的,而是学生通过自己动脑筋,通过教师设置的情境,通过教师的追问,自己感悟到的。
2.注重学生的自主阅读。
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对阅读速度,阅读时间等不做硬性规定,应该有较宽松的时间。对于阅读方式方法不进行太多的限制,应该顺应学生的规律,以学生愿意接受的方式进行。学生对阅读方法的运用,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阅读要靠自己的力,自己能办到几分务必办到几分。”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们多思考,多讨论,多练习”,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能够根据自己经验读到自己的收获。
3.注重个别指导。
因为学生的阅读水平存在差异,教师在集中指导的基础上,应该关注到学生之间阅读水平的不同。“对于资质较差,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的个别指导,尤须有丰富的同情与热诚。”对于个别学生,可以采取个别谈话,看读书笔记等方式给予关注。在讨论交流的时候,多听听能力较低学生的见解,给他们阅读的信心。同时,私下提示注意其他同学是怎样阅读的,帮助他们从别人的经验中感悟读书乐趣,吸取读书经验。以兴趣引领他们,让他们能够在持续的阅读中,不断得到锻炼,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二)整本书阅读指导的内容。
“书籍的性质不一,因而略读指导的方法也不能一概而论。”就一般说,应该指导的有以下几项。
1.版本指导。
进行版本指导,就能使学生“将来读书不但知道求好书,并且能够抉择好本子,那是受用无穷的。”版本指导,有利于学生选择书籍,对书籍本身具有鉴别能力,能够实现读书与生活的联系,实现终身阅读,终身受益。
“哪种本子校勘最精审,哪些本子是作者的最后修订稿,都得给他们说明,使他们遇到那些本子的时候,可以取来复按,对比。”教师要具备广阔的阅读视野,还要有比较深厚的功底,能够鉴别,并且把自己的经验传递给学生。
“这方面的指导,宜运用校勘家、目录家的知识,而以国文教学的观点来范围它。”在小学阶段虽然版本指导不必高深,但是对语文教学有益的部分还是要指导的,比如:有些着作是翻译过来,哪个翻译家翻译得比较好;有些是文言文注解的,哪些人注解得好;台湾翻译的作品与大陆翻译的作品的区别;修订版与初版的区别。版本之间的比较,对于语文教学的功用是使学生能够知道产生不同的原因,通过比较阅读,推敲出这样写比那样写的好处,提高作品的鉴赏能力。
2.序目指导。
“读书看序文是一种好习惯”“目录表示本书的眉目,也具有提要的性质。所以也须养成学生先看目录的习惯。”利用目录进行检索,找到自己想看的内容。利用目录可以整合自己想看的内容。如重点研究书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件,可以通过目录跳跃性的看,从而把某些内容整合在一起,能够突出人物性格特点,理情事件发生的脉络。
“教师指导,要教学生先看序文,要审查序文的重要程度,与以相当的提示,使他们知道注意之点与需要注意力的多少。”序文的提示了书的主要内容,有利于了解梗概。如果是自序的话,能够清晰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顺着序文可以探究作者的思维线路;如果是他人作序,对书的内容有一些评价,提示读者注意书的价值,同时也有利于阅读时注意重要部分,可以得出自己的判断与序文作者进行比对,得出自己的结论。
3.参考书籍指导。
“参考书籍,包括关于文字的音义,典故成语的来历等所谓工具书,以及与所读书有关的必须借彼而后明此的那些书籍。”参考书籍的作用一是帮助理解,而是帮助比对借鉴,帮助阅读向更深更广的程度进行。
通过参考别的书籍,“从小的方面说,阅读一书而求其彻底了解,从大的方面说,做一种专门研究,要从古今人许多经验中得到一种新发现,一种系统的知识,都必须广博地翻检参考书籍。”参考别人的,可以彻底理解当下要了解的这本书,同时通过比较获得阅读经验,为将来阅读打下基础。
4.阅读方法指导。
“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语都不轻轻放过,务必发现它的特性。唯有这样阅读,才能发掘文章的意蕴,没有一点含胡。也唯有这样阅读,才能够养成用字造句的好习惯,下笔不至有误失。”在叶老看来,所谓的阅读方法并不是真正的方法。真正的阅读方法不是工具化、形式化的,而是比较、归纳、揣摩、体会的过程。对于一字一句的比较、揣摩、体会,然后归纳,形成自己的认识,才是方法。能够发现文字的特性,才是真实的阅读,才能够锻炼语感,才能够对阅读有帮助。因此,教师在指导阅读的时候,着力点应该放在学生不太注意,学生自己不能发现的语言点上,通过这样的点激发学生,让学生思维更加深入。
“不论短篇与书本,性质相近的,就该用同一读法去读。”教师可以有意识引领学生用相同方法读类似的书,或者让学生自己阅读相近的书获得这样的体验。但是,阅读方法又不是拘泥一种的。“文字各式各样,阅读方法字也不能一律。多读些文字,练习到的方法就多些。”“阅读方法又因阅读材料而不同。就分量说,单篇与整部的书应当有异,单篇宜作精细的剖析,整部的书却在得其大概。”方法的多样性在于读物的多样性,整本书阅读在于突出一两种方法,精细的地方由学生自己去发现,面面俱到也难有什么深刻印象了。
(三)整本书阅读指导的过程。
按照叶老的阅读教学过程理论,整本书阅读指导也要大体经历“预习──讨论──练习”的过程。
对整本书阅读指导而言,“包括阅读以前对于教材的阅读方法的提示,阅读以后对于阅读结果的报告和讨论。”这是很明晰的指导过程,有读前和读后的指导,其实在阅读过程中也可以有指导。对此,叶老还作了更为细致的说明:“略读教材若是整本的书,每一堂略读课内令学生报告并讨论阅读那本书某一部分的实际经验;待全书读毕,然后令作关于全书的总报告与总讨论。至于实际阅读,当然在课外。”
1.阅读前提示方法。
阅读指导从阅读前就已经开始了,“文字浅显明白的,不妨少点工夫,看下去就是。文字深微曲折的,就得精细得解说,周到的剖析,达到透彻了解的地步,才歇。”“就读的方面说,若不参考,分析,比较,演绎,归纳,涵泳,体味,哪里会‘真知’读?哪里会‘真能’读?”“阅读有时候不止于要了解大意,还要领会那话中的话,字里行间的话──也就是言外之意,不能读得太快,得仔细吟味;这就更需要咬文嚼字的功夫。”这都是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的。
2.阅读中进行指导。
学生在课外自由阅读,教师可以限定大致的进度,等到读到某个阶段的时候进行一次讨论交流,可以看到学生读的进度,可以通过讨论提示一些方法,让学生有更深的感悟,有利于下面读得更好更深入。阶段汇报以后,学生根据获得的经验再读。
3.阅读后组织讨论。
等全体学生都读完以后,再次组织交流讨论,汇报整本书的阅读收获。“成本的书分量多,不便在教室里精细讨论,所以教学生根据精读的经验,自己去读。略读的‘略’字表示学生所受教师的指导简略一点的意思,并不是说马马虎虎地读。”要重视学生的自读与自悟,讨论是交流收获,交流经验。
除此之外,“文字最好能读熟”“文字又最好能复习”,交流讨论以后,可以形成文字材料,也可以指导学生再读,读出更多的感受,这样不但能把一本书读通读透,而且可以防止学生浅尝辄止,有利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整本书阅读讨论示例。
讨论是整本书阅读指导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但能深化学生对书籍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持续的阅读兴趣。组织小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讨论,应该从情节入手,关注学生的兴趣,关注情感的熏陶。整本书阅读,关键是整体,它同一篇课文的教学有很多不同。一本书留给学生什么印象,从这本书中能感受到什么是很重要的。在读书交流的时候,教师始终要有整体观念,不能因为个别地方的处理而忽视了整体。在强调整体感知的同时,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阅读。整本书阅读,既要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又要通过细节的挖掘,牵一发而动全身,促使学生对整本书的理解。试以三本书为例,谈谈小学各个年段在指导学生整本书的阅读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1.低年级
低年级可以从阅读图画书开始。在阅读《你看上去好像很好吃》(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这本书的时候,因为书中情节变化往往出人意料,所以很多关键地方教师都可以停下来,让学生想象下一步会发生什么。通过学生想象和书中故事情节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这个故事的温馨与感人。尤其是书的最后小甲龙跑到山顶的部分,让学生想象,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然后出示下一个画面。相信学生一下子会被感动,因为他们想不到小甲龙竟然找到了父母。一年级的孩子对父母有着强烈的情感依赖,当他们看到这样的场面的时候,一定能把小甲龙想象成自己。其实,整个故事孩子都可能会把自己想象成小甲龙。这样的处理是让学生联系生活,感受故事中的温情。
通过这本读物,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图画书之所以给孩子带来无尽的乐趣,关键是能带来视觉冲击和无穷的想象。但是,想象要以看懂图画内容为基础。所以,教师在用图画书讲故事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充分地看画面。图画语言是学生天生的语言,他们很容易看懂,甚至很容易发现细节。这本书中有一页是小甲龙在霸王龙的怀里睡着了,图画上的霸王龙背上有几个洞,当然这是它保护小甲龙时被吉兰泰龙咬的。如果学生观察不到这个细微之处,教师就要提醒:“霸王龙的背上是什么?”让学生通过图画想起前面的内容,能更深的体会此时霸王龙的情感。看懂图画能促使学生走进情境之中,感受到作者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情感。
图画书的阅读,阅读画面要重于阅读语言,让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情绪的渲染、思维的历练,是阅读图画书的主要目的。
2.中年级
以《亲爱的汉修先生》(新蕾出版社)为例谈中年级的阅读。
在班级读书交流的时候,教师可首先设计这样的问题:“书的作者是谁?哪国人?”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懂得读书其实是和作者交流。对作者的基本了解也是了解故事背景的一种方法,有利于理解书中的一些内容。
然后提问:“这本书中有哪些人物?你最喜欢谁?说出你的理由。”通过学生汇报,梳理出文章中的主要人物。通过说喜欢谁,了解学生对这本书的理解程度,看他们是如何看待书中人物的。让学生说理由,就是通过书中的某些情节证明自己的观点,让学生把感受最深的地方说出来。
进行交流:“书中最让你难忘的是什么?可以是高兴的、悲伤的、痛快的、遗憾的、好玩的……”学生会选择不同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汇报,这样可以丰富每一个学生读书的感受。
通过这样的汇报交流完成对整本书的梳理,对学生来说就是把散落在心中的信息重新进行了排列组合,形成新的更深层次的认识,建立了整本书的基本框架。
接下来就是探究细节,教师可以抓住几个重点段落进行设计。比如,“电话铃响了。妈妈正在洗头,她叫我去接。是爸爸打来的。我的胃忽然变得很沉重,好像要垂到地上了。我每次听到他的声音就有这种感觉。”胃沉重怎么和听电话联系在一起呢?这个问题需要学生联系前面的一系列内容才能弄清楚。这样的思考锻炼了学生联系上下文把握整体的能力。同时,这里又是表现主人公对爸爸复杂矛盾情感的重要情节,在这里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和讨论,学生能够更深刻的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这本书的结尾是这样写的:“我觉得悲伤,同时也感到很欣慰。”作者为什么这样结束这本书呢?通过这样的追问,让学生从整本书的角度思考作者成长的心路历程。
最后提出的问题可以是:“这本书和其他书比较,有什么不同?”又回到一个整体,要求学生跳出书本。每一本书都有其独特之处,而这本书的独特之处更鲜明,是用书信和日记穿插的形式来写的,还有很多关于写作方法的介绍。让学生注意整本书的特点,是对语言表现形式的一种关注。
3.高年级
整本书阅读讨论需要经历很多个阶段,有时可以按照章节进行深入细致的阅读,有时候可以按照人物进行阅读,然后再回归整体进行交流和讨论。
例如,开展《草房子》(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的读书交流,适于在通读整本书的基础上,按照人物进行交流。可以将一个人物或两个相近的人物放在一起进行交流。比如“秃鹤”和“细马”这两个人物有很多相似之处。让学生先说出对这两个人的印象,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他们名字的由来,然后根据自己推测,看看作者为什么给这两个人起这样的名字。通过这样的探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人物的性格,同时了解作者给人物命名有时隐含了作者的情感因素。最后,围绕“两个人身上哪里最让你感动”进行交流,理解“尊严”和“责任”的含义。
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文中的空白处进行阅读交流。《草房子》这本书中每章节的每个部分只用“一、二、三”来划分,让学生给每一部分命名,锻炼学生概括的能力,同时有利于对情节的整体把握。
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师一定要和学生同读,并且要不只一遍的读,这样才能引领学生深入阅读。在开展阅读以前,教师可以写读书推荐,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读书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写书评、写心得。在交流之前,让学生通过做书签,写读书感受,写书评等形式,把理解的内容条理化,在交流时就不会泛泛而谈。读书交流要从整本书开始,又从整本书结束,保证书的内容在学生头脑中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开展阅读和交流,始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通过交流读书感受,让学生的阅读成为习惯。要尽量避免阅读的功利性,注重潜移默化、熏陶感染。否则,就是加重学生负担,就会破坏学生的阅读胃口。不管面临什么样的书,教师本身都应该有能力进行阅读指导,这就需要教师首先投入到阅读中来。

‘叁’ 焦鹏程《转变阅读教学观念,落实整本书阅读教学》

课改中国行第54期讲座是《转变阅读教学观念,落实整本书阅读教学》,主讲人是来自湖北省荆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焦鹏程老师。焦老师的讲座分为“整本书阅读为何读”“整本书阅读读什么”“整本书阅读怎么教”“整本书阅读怎么评”四大板块。涉及方方面面,可谓精耕细作,能针对一线老师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解疑释惑,我听后觉得对整本书阅读教学帮助很大,很有借鉴意义。

一、“整本书阅读为何读”

1、名人专家的解读

叶圣陶:语文学习要培养阅读习惯,就必须要阅读整本书。

顾黄初:读整本书的意义主要包括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有利于扩大他们的知识领域,锻炼其思维能力。

李怀源:整本书阅读的价值在于发展语言、锻炼思维、丰富体验。

周益民:整本书阅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认识并掌握阅读不同文本的一般方法,同时形成包括意志力在内的阅读能力,促进个性化阅读趣味的形成。

2、整体上把握一本书的艺术架构,有利于学生走进其完整的艺术世界,获得更为全面、深刻的思考。

3、整本书阅读是一个新鲜、温暖、神奇的词。

二、“整本书阅读读什么”

1、“快乐读书吧”推荐的书目

2、“教科书”里节选的书

3、课后“阅读链接”“资料袋”等栏目提到的书

4、《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附录2的书目

《朝花夕拾》《革命烈士诗抄》等;

  儒勒·凡尔纳的系列小说;

成语故事,各类历史、文化读物及传记,以及介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常识的普及性读物等。

5、给予兴趣自主选择的书籍

“你读过吗”——必读书目

“相信你可以读更多”——选读书目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三、“整本书阅读怎么教”

让阅读真实地发生。我们现在研究的是属于“课程意义上的整本书阅读”。

首先,要处理好几种关系。

(一)兴趣、习惯与方法

阅读前:多种形式激发阅读兴趣,激起学生阅读期待,让学生进入快乐阅读中。

要通过阅读过程中的分享、交流,持续推进整本书的阅读,引导学生养成阅读习惯。

阅读中的方法指导:首先树立全程指导的意识。然后要在“整”字上下功夫,应立足如何读好“整本”,而不是读好“一篇”。学会化整为零,研究每个阅读切片、阅读单位的特点以及学习路径,给予恰到好处的指导。

不可过多地在具体篇目及细微下指导、纠缠。

方法指导要适时、适度,不宜过量、过细、过深、过度。不要刻意地、过多地“教方法”,特别是读前引导环节。不要让“阅读方法”比“阅读”本身还重要!

(二)“精读”与“略读”

《叶圣陶教育文集3》中提到:“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精读是‘举一’,略读是‘反三’。”

整本书阅读教学,不同于精读教学,属于略读教学之范畴。略读,重在练习运用方法、策略。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联系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开展整本书的阅读。略读需要多种阅读方式有机整合,建议全班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时用同一版本的书。

(三)引导读与自主读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先行者、同行者、推进者,学生自主拟定阅读计划、阅读顺序,自主阅读感兴趣的篇章、内容,自主选择喜欢的方式阅读、交流、展示等。

第二,了解并上好三种课型。

1、读前指导课

【关键词】:激发兴趣、把握整体、制定计划

“导”:用心创作并演讲一段导语;绘声绘色讲一个故事;精心设计一串问题;制造一个悬念;阅读策略或技巧传授等。

“激发兴趣”——从精彩的内容引入,从书籍的特色、名人的介绍与评价引入,在题目的预测中引入,从矛盾冲突处引入,基于实际需要引入。

2、读中推进课

【关键词】:交流、蓄能、提速、增效

交流阅读进度,分享阅读收获,欣赏优美片段,讲授或学习新的阅读方法,探讨阅读困惑,检测阅读效果。或补充能量,或更新方法,或增强期待;目的是调整阅读策略,积蓄阅读能量,推进深度而高效的阅读。

3、读后交流课

【关键词】:分享、欣赏、激励

回顾阅读过程,外化阅读成果,延伸阅读经验,建构阅读意义,激发学生阅读的持久动力。

① 展示类:用手抄报、记录卡、读书笔记等形式呈现阅读收获。

② 讲一讲:讲一讲最喜欢的故事

③ 议一议:议一议书中的人和事

④ 演一演:用戏剧、情景剧等形式演一演书中的人物、故事或情节

⑤ 理一理:用思维导图等形式梳理故事情节、人物关系等。

⑥ 研一研: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开展专题式研究

⑦ 写一写:以读后感等形式写一写读书收获,或故事梗概

⑧ 赏一赏:欣赏精彩语段;朗诵喜欢的段落、人物对白等

⑨ 荐一荐:向他人推荐这本书

⑩ 考一考:开展书中知识问答

⑪ 评一评:评选“阅读小达人”等

读后分享课不是一场关于阅读的汇报演出,而是基于整本书阅读结束后的自然、真实的展示。

在读后分享活动的准备阶段,要提示学生回顾阅读的过程,整理阅读的收获,设计自己与同学分享的内容、形式。要强调全体学生全程参与,强调合作。在读后分享活动中,要将课堂变成学生展示的舞台。教师只做适时的点拨、评价,引导学生看到自己点滴的进步与切实的收获,进一步激发学生持续阅读的热情。

第三、“读中推进课”与“读后分享课”中的分享。

      角度            读中推进课        读后分享课 

进度不一样      阅读过程中          阅读结束后

内容不一样 片段式的、局部的      整体的、                                                              方位的

目的不一样        监控、推进      共享、激励

第四,不同阶段的“激趣”。

出发点、起点、达成的目标都一样;不同阶段的“关注整体”;不同阶段的“片段美读”。

第五,指导学生阅读应把握怎样的“度”。

培根说:“有些书可以浅尝即止,有些书可以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需要咀嚼与消化的。”小学阶段更多的是“基础阅读”和“检视阅读”,咀嚼和消化属于“分析阅读”层级。让学生能坚持自主地读下去,最重要!

第六,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需做到“三个关注”。

1、关注年段特征。运用系统思维,重视不同年段的前后关联,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去开展自主阅读,去实践运用,从而不断提升阅读能力。

2、关注文体特征。教会学生依据不同的文体采取不同的阅读策略。

3、关注阅读目的。阅读目的分三类:为乐趣而阅读,为信息而阅读,为学习而阅读。不同的阅读目的,采取的阅读方法自然就有差别。

第七,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做到“三个角色”。

1、整本书阅读的先行者。获得丰富经验在先,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在先,定位学生阅读起点在先。

2、整本书阅读的同行者。激发兴趣同步,点拨引导同步、多元评价同步。

3、整本书阅读的推行者。助推阅读兴趣的持久保持,助推阅读能力的持续发展,助推阅读习惯的持续养成。

总之,推进整本书阅读,教师要始终如一地保持浸入式参与和主体性融入的状态。

四、“整本书阅读怎么评”

用好“评价”这一指挥棒!

【关键词】评出兴趣、促进发展、激励先进

    1、内容上——评价学生阅读的态度、数量、广度和能力。

评价学生阅读的态度,考察学生是否有自主阅读的兴趣,是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否乐于与他人交流分享。

评价学生阅读的数量,考察学生是否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相应学段课外阅读总量。

评价学生阅读的广度,考察学生是否阅读了教科书指定的必读书籍,是否基于自身兴趣开展自主阅读。

评价学生阅读的能力,考察学生初步把握书籍内容的能力。

2、方式上——强化过程性评价、组织专项评价、研究考试命题。

总而言之,整本书阅读首先要做到“两个确保”,确保所有学生有书读,确保整本书进课堂。另外阅读教学要从专注于“三分课内”转向“七分课外”。让阅读成为我们最美的行走方式。

‘肆’ 学习任务群“背景下的整本书阅读的实施途径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20年第06期《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提出:“根据文本的表现形式和语言表达等角度,多维地解读文本,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获得审美体验。”这就要求在阅读教学中需要依据任务群,进行合理地阅读规划和指导,提升学生的阅读审美和创造。而对于整本书阅读而言,依据任务群的理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知晓“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以及“整本书阅读教学应该如何进行”。在此,笔者想谈一谈以学习任务群理念为指导进行整本书阅读的两点策略。一、以学习任务群为引导,确定阅读方向整本书阅读如果以学习任务群为导向,那么阅读就将变得课程化。这样的阅读目的性更强,计划会更加具体。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在学习时间十分紧迫的情况下,有计划地进行整本书阅读将会大大提高阅读的效率。首先,以学习任务群为引导,把握阅读目标。整本书阅读跟传统的单篇阅读一样,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主题必不可少。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整本书阅读这一学习任务群中的学习目标,进而确定整本书阅读中的阅读主题。然后围绕相应的主题完成一定的学习目标。这样会让学生阅读更有方向感。比如,我们在进行《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时,需要依据《乡土中国》这本书的特点设置学习目标。《乡土中国》是由14篇独立的文章组成,虽然篇与篇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是内容之间又各有侧重。教师可以依据这一特点,精选一些阅读主题,设置学习目标。比如我们在学生通过整本书的基础之上,可以选出“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等主题,然后学生围绕这些阅读主题进行章节、选段的梳理,形成整体的阅读印象和感知。比如笔者在执教的时候围绕“差序格局”这一主题,设置“理解差序格局的内涵以及差序格局的具体体现”的学习目标,从而让学生梳理出文章中具体片段。学生在自主阅读基础上得出以下观点:1.社会关系是逐渐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2.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大小。3.伸缩的社会圈子为自我主义。学生这些观点的提炼都紧紧扣住了学习目标,在通过整本书的基础上,形成了整本书的框架结构。
其次,以学习任务群为引导,进行阅读资源衔接,有效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师可以以单篇的课内阅读为阅读起点,依据学习任务群的设置方法,拓展到课外的整本书阅读。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教师在进行《乡土中国》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时,学生对这种学术性着作很难理解章节与章节之间的关系,也很难理解一些概念性的术语。教师不妨从学生课内学过的文本出发,教会学生一些阅读方法,然后再阅读较为陌生的《乡土中国》。笔者在进行《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时候,先让学生阅读一些关于乡镇集市、乡土文化、乡土习俗的论述文,了解相关的“乡土”知识和论述方法。然后笔者要求学生以“审美鉴赏、思维提升”作为阅读的目标,进行“乡土本色”的学习,理解“村落”的概念。学生由此得出“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下人,乡下人依赖土地,世代定居为常态”等观点。二、以学习设计为驱动,探究阅读内涵首先,问题引导,厘清整本书脉络。在阅读中,学生如果缺少围绕一定的问题进行思考,阅读过程很容易出现混乱。加上高中阶段,学生面对的都是经典的、具有厚度的文本。教师需要设计一定的问题,进行导读,帮助学生构建对整本书的整体感知。比如《乡土中国》,教师可以先根据整本书的脉络设置一些章节的主问题,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些主问题进行层层设问,从而深度理解《乡土中国》每一个章节的内涵。比如学生在阅读《乡土中国》的时候,教师根据“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任务群可以设置以下问题,让学生展开探究:1.乡土本色有哪些内涵,说一说你的理解。2.文字为何会下乡,它的意义是什么?3.中西社会里“家”的区别是什么?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回答的主问题,选取其中两到三个点,进行子问题的设置,从而充分去理解文章的内涵。比如围绕“文字为何会下乡”问题,可以设置以下子问题:(1)为什么说在乡土社会里不用文字绝不能说是“愚”的表现呢?(2)为什么乡土社会不需要文字而必须用“词”?(3)为什么“词”和“文字”对乡下社会有一定的意义?这三个子问题层层设问,由表及里,最终抽丝剥茧地得出“乡下人的‘愚’是由于乡土社会的本质,文字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阻隔性。中国社会从基层上看去是乡土的,而中国文字并不是在基层发生”的内涵。教师合理的问题设置,提前做好问题的预设,注重问题的生成,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构建起个性化的理解。
其次,精读研习,理解整本书内涵。学生在初步阅读的基础上,只是对文本形成了初步感知,教师还需要以学习任务群为导向,进行整本书的深度阅读,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和综合理解能力。深度阅读离不开学生对整本书中部分的核心章节进行“精读、细读”。比如,在《乡土中国》的整本书阅读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较为陌生的学术概念,进行精读。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的时候画出核心的术语,然后进行批注式阅读。比如有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画出以下的一些概念性术语,然后理出相关概念有哪些。笔者在执教《乡土中国》的时候,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梳理一些概念性的术语有26个,然后结合章节的前后,让学生做出了相应的批注。在学生批注前,教师可以教会学生解释抽象概念术语的一些方法,比如“定义法”“形象法”“化大为小”“化虚为实”等等方法。笔者在梳理的26个概念性术语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利用这些方法对相关的概念进行阐释,做到有理有据。比如有的学生通过下定义的方法这样给“村落”定义:“村落是依附于土地的人们因为耕地面积小、需要合作、为了安全、平等继承等诸方面原因而聚集在一起居住的社区。”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不再是零星的摘抄,而是将散落在各个章节的一些词语进行提炼整合,形成整体的思维结构,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注重学生的言语实践。在任务群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反复咀嚼材料,生成自己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将思维引向深处。这样使得整本书阅读更加具有厚度,更具有研究的价值意义。教师以学习任务群的理念为指导,精心设计整本书阅读的学习目标和任务,通过一定的活动设计,进行深入探究,可以使得学生的语言、思维、文化、审美得到更好的发展,真正实现整本书阅读的功效。〔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2020年度重点资助课题“基于学习任务群大单元设计的微专题教学研究——以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为例”(课题编码:JS/2019/GH01011-07360)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通联:江苏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
网络文库VIP已帮您省1元现在恢复最低仅需0.3元/天​
​立即续费​
学习任务群指导下的整本书阅读策略探究
龙源期刊网
学习任务群指导下的整本书阅读策略探究
作者:***
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20年第06期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提出:“根据文本的表现形式和语言表达等角度,多维地解读文本,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获得审美体验。”这就要求在阅读教学中需要依据任务群,进行合理地阅读规划和指导,提升学生的阅读审美和创造。而对于整本书阅读而言,依据任务群的理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知晓“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以及“整本书阅读教学应该如何进行”。在此,笔者想谈一谈以学习任务群理念为指导进行整本书阅读的两点策略。
第 1 页
一、以学习任务群为引导,确定阅读方向
整本书阅读如果以学习任务群为导向,那么阅读就将变得课程化。这样的阅读目的性更强,计划会更加具体。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在学习时间十分紧迫的情况下,有计划地进行整本书阅读将会大大提高阅读的效率。
首先,以学习任务群为引导,把握阅读目标。整本书阅读跟传统的单篇阅读一样,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主题必不可少。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整本书阅读这一学习任务群中的学习目标,进而确定整本书阅读中的阅读主题。然后围绕相应的主题完成一定的学习目标。这样会让学生阅读更有方向感。比如,我们在进行《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时,需要依据《乡土中国》这本书的特点设置学习目标。《乡土中国》是由14篇独立的文章组成,虽然篇与篇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是内容之间又各有侧重。教师可以依据这一特点,精选一些阅读主题,设置学习目标。比如我们在学生通过整本书的基础之上,可以选出“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等主题,然后学生围绕这些阅读主题进行章节、选段的梳理,形成整体的阅读印象和感知

‘伍’ 那么如何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呢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求教师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广泛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领会语言规律,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传统的阅读教学大多以琐碎的分析、模式化的概括讲解取代学生的体验,教师对文本的多方位解剖取代了学生的智慧型劳动,学生在阅读理解上形成固定思维,造成阅读能力低下,缺乏个性化理解。因此,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从如下几个方面作适当探究。一、 阅读的心理机智阅读不是在有关语、修、逻、文等知识的指导下完成的,是主体对言语形式的感受,并在此基础上获得旨趣。那么这种旨趣的获得具体的心理机制是怎样的呢?阅读的过程是获取信息的过程,包括语言图式,观念图式和情感图式,离开了这些,阅读是难以有效地进行的,其中的语言图式是直觉的语文知识而不是经过抽绎的语言知识。在不同的语言材料面前主体会作出三种不同的反应:一是主体的认知结构与语言材料所蕴藏的内容存在较大距离时,主体选择拒绝,反映到课堂教学层面是学生不愿意读某一类文章。二是主体的认知结构与语言材料所蕴藏的内容在主体主观上比较切近,主体把言语对象的内容与形式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这是“同化”。

‘陆’ 整本书阅读教学

具有前瞻性的语文人,早已意识到,仅仅依靠几本教科书,是很难真正培养出具有深厚学养的学生的。语文教师必须帮学生打开文学的大门,让他们“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把培养读书兴趣当做语文教学的头等大事。如此,我们的语文教学才是科学的、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

深圳学习的第一课,主讲人是广州省深圳市宝安区教科院倪岗老师。他所讲的《初中整本书阅读课程的推进与实施》,让我们惊叹于深圳的教师们已经把整本书阅读研究得如此深入。听了这次讲座,我们受益匪浅,收获多多。遂记之,以慢慢消化。

                        读什么?

七、八年级多读诗歌、小说,八年级兼读传记,九年级侧重散文。

学生的阅读书单要相对固定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保底不封顶。

深圳市宝安区的各年级阅读书单如下:

                        如何落实?

其一,制定阅读计划。计划分长期(初中学段)、中期(每学期)、短期(每月)。

长期计划统筹安排阅读书籍类型,阅读量及阅读目标达成。

中期计划的设定要预设好时间、篇目、阅读技能、完成指标,还可安排选读书目。比如,七年级九月份读《最美的三月,有人呼唤我的名字》,设定如下阅读技能:诗歌的阅读、朗读综合训练、摘抄笔记、小组分工合作。此外,还可设置具体的完成指标:能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现代诗歌30首,能够按要求做摘抄笔记,仿写诗歌,组建阅读共同体。

短期计划一般是基于一本书的阅读实施计划,比如《西游记》的阅读实施计划:

第一周 制定计划,指导学生读《西游记》

统一阅读,利用网络、电视等渠道,了解《西游记》

制定个人阅读计划、进度

学生读《西游记》

第二周 学生读《西游记》,画思维导图、批注并写读书笔记。

指导画思维导图、写读书笔记

同伴之间交流分享

第三周 评说我心中的《西游记》人物

第四周  开展读书会

讨论或辩论一些问题

学生分小组表演经典片段

第五周 撰写《西游记》研究性的小论文。

其二,落实整本书阅读还需课堂指导。

课堂指导可按照“三环节八课型”进行。

三环节:导读、促读、展示。

八课型如下表:

                        如何分享?

                        如何评价?

评价是对课程内容与课程实施是否完成了课程目标的检验,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是评价。

整本书的阅读评价化

一、列入平时成绩。

二、通过考试,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

1.不考课内现代文:

2.加大课外名着考察分值;

3.研究课外阅读考查方式,合理考查;

4.文学作品以你推荐作品精彩片段为主。

          整本书阅读课程的四大核心策略

整本书阅读实施四大核心策略是批注策略、思维导图策略,表演策略、读书小论文策略。

思维导图策略包括梳理名着情节脉络、把握名着整体内容、分析名着人物形象、对比阅读相关作品。

‘柒’ 整本书阅读教学应以什么为主

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的起点要抓好两个“一”。从教材中一篇文本内容入手,做好阅读起点的深入挖掘,为阅读迁移做铺垫。从教材这一“整本书”着手,传授整本书阅读的方法。目前使用的统编教材,只有后记没有前言,后记要先读,因为这一部分介绍了这一整本书的来历。然后,读文章的目录和各单元“单元导读”,给学生明确教材双线组元的结构,教读精教、自读自练、导读自主,以及阅读和写作的共生关系。最后再关注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名着推荐、古诗词补充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初步掌握整本书的阅读方法。以此为起点,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才会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阅读全文

与语文教学如何实施整本书的阅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0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6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0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8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7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7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0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1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5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8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