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珍珠鸟>>,《陈涉世家》,《沁园春 学》,《最后一课》分别是什么文体,作者,什么家
《珍珠鸟》 散文 冯骥才 当代作家和画家
《陈涉世家》 纪传体 司马迁 文学家和史学家
《沁园春 雪》 词 毛泽东 革命家和文学家
《最后一课》 小说 (法)都德 着名作家
《最后一课》还有郑振铎的那个版本,是散文,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考古学家
② 语文笔记:《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出师表》
诸葛亮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先后辅佐刘备、刘禅父子,为创立蜀汉基业、为“兴复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北伐曹魏,耗尽了毕生精力。诸葛亮在辅佐刘备、刘禅父子中取得的业绩和忠于蜀汉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受到历代人们的称颂。而诸葛亮这一切成就的取得,都与其着名的《隆中对》(也称《草庐对》)的战略决策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隆中对》是诸葛亮对汉末时代风云观察的杰作、蜀汉政权立国的建国方略,同时也是诸葛亮善于审时度势,决策北伐的战略方针。本文试就此作一探讨,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一、诸葛亮《隆中对》产生的社会背景
东汉末年,由于东汉王朝的残酷压榨和自然灾害的猛烈袭击,广大的农民家破人亡,颠沛流离,无以为生,被迫挺而走险。东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在张角兄弟的领导下,爆发了着名的黄巾起义。起义军用黄巾裹头,呼喊出“苍天当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义军到处,“所在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川黄巾起义的浪潮迅速席卷了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沉重地打击了东汉豪强地主的反动统治。面临灭顶之灾的东汉王朝为了维护风雨飘摇的统治,急忙调兵遣将,向农民起义军疯狂反扑;各地的豪强势力也趁此机会招兵买马,加人镇压农民起义军的行列。
经过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东汉王朝已经是奄奄一息,名存实亡了。而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豪杰并起,跨州联郡者不可胜数。”各地的军阀势力纷纷拥兵自重,割据一方。经过十多年的火并厮杀,公孙瓒占据幽州;公孙度占据辽东;袁绍占据冀州、青州、并州;袁术占据扬州;曹操占据充、豫二州;刘表占据荆州;孙策、孙权占据江东;韩遂、马腾占据凉州;刘焉、刘璋父子占据益州,唯独刘备没有固定的地盘,率领部队辗转四方,先后依附于公孙瓒、曹操、袁绍、刘表等。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到许,政治上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图的有利地位。并先后率军消灭了吕布、袁术、袁绍等割据势力,占领了冀、幽、青、并等州,平定了北方,大有一举平宁南方,一统华夏的趋势。
诸葛亮出身名门氏族,少时就才华横溢,超群出众。史称其“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z]《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父珪,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郡丞。亮早孤,从父诸葛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诸葛亮就是在东汉末年的战乱年代出生成长起来的,他亲眼目睹了战乱给百姓造成的家破人亡的痛苦。特别是诸葛亮随同叔父诸葛玄南下过程中,沿途那种“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凄凉悲惨景象,更是在年青诸葛亮的心灵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同时也为后来诸葛亮立志消除分裂割据,统一天下奠定了思想基础。公元197年诸葛玄病逝,年方十七岁的诸葛亮就开始了独立生活, “躬耕陇亩”于湖北襄阳以西二十里的古隆中。在隆中,诸葛亮度过了十个寒暑春秋。
诸葛亮高卧隆中,“躬耕陇亩”的十年,过的也并非是与那种世隔绝的世外桃源生活。在隆中,诸葛亮认真研读史籍,总结历代兴亡的经验教训;密切注意当时的政治形势,冷静地观察与分析各个政治集团实力的消长和斗争的成败。并且经常与当地及因避战祸而流亡到荆州的名士司马徽、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纵论时局变幻,交换政见,畅谈未来。
他最佩服春秋时期齐国的名相管仲和战国时期燕国的名将乐毅,并“每自比于管仲、乐毅”,立志要象管仲、乐毅那样,干一番有益于天下统一的事业。为此,诸葛亮高卧隆中,静观天下风云变幻,等待时机,期遇明主,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宏伟抱负。
怎样才能够实现自己的鸿鹄之志呢?综观其时军阀混战的结果,到赤壁战前,只剩下了曹操、孙权、刘备、刘表、刘璋、公孙度、韩遂、马腾等人。那么,为什么诸葛亮不投靠已经平定了北方,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或是已“据有江东,已历三世”的孙权,而要为四处奔走,无固定的地盘的刘备出谋划策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虽然曹操实力最强,政治上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利地位。并先后率军消灭了吕布、袁术、袁绍等割据势力,占领了冀、幽、青、并等州,平定了北方,大有一举平定南方,一统华夏的趋势。但诸葛亮深知,曹操的手下有荀彧、郭嘉等一批贤才谋士,如投其帐下,难以其施展才能。同时东汉王朝虽已名存实亡,但在汉末士人中仍有较大的影响。在许多汉末士人的眼中,曹操名为汉承相实为汉贼。道不同不相为谋,诸葛亮自然不肯为其出谋划策。2.孙权虽据有江东之地已历三世,但其缺乏统一天下的雄心,而诸葛亮志在结束分裂割据,完成统一大业。况且孙权承继父兄基业,属下早已有张昭、周瑜等一批元老重臣。诸葛亮深知如到孙权之处,同样难以施展其盖世之才。因此,在张昭荐亮于孙权时,诸葛亮不肯留下,人问其故,诸葛亮曰“孙将军可谓人主,然观其度,能贤亮而不能尽亮,吾是以不留。”3.刘备在当时虽无立足之地而依附于荆州刘表,但自起兵以来,虽屡经挫败,壮心不已,为时人所敬重。就连曹操也认为: “今天下英雄,唯使君(刘备)与操耳。”诸葛亮审时度势,认为刘备可以夺取荆州、益州作为立国之基,效法高租刘邦,成就帝业。同时刘备身边一直缺乏真正的谋略之士,诸葛亮认为自己辅佐刘备,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实现其抱负。因此,当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欣然应允出山辅佐刘备。
二、《隆中对》踌躇满志,制定天下三分和北伐战略
东汉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的好友徐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而此时刘备正依附于荆州牧刘表门下,尽管刘表以宗室之谊对刘备待以上宾之礼,让刘备所部屯兵新野(今河南新野)。但刘备作为一代枭雄并不甘心寄人篱下,急切地盼望壮大实力,以求能实现其逐鹿中原的大志。刘备对诸葛亮其人是早有所闻,据《襄阳记》载:“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风雏。”,因此,当徐庶力荐诸葛亮时说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四十七岁的刘备便迫不及待地冒着隆冬的严寒和大雪,三往隆中,向年方二十七岁的诸葛亮请教统一天下的大计。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将“三顾茅庐”描述成了一段十分精彩的故事。诸葛亮认为刘备是与他志同道合,可以信赖的明主,便把自己对当时社会形势的观察与分析和盘托出,并且针对刘备集团的处境,向刘备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三分天下,建基立国和北伐中原的战略方针,这便是着名的《隆中对》。
《隆中对》曰:“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联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联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是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着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从《隆中对》中我们可以看出,《隆中对》是诸葛亮对当时政局的看法,并且针对刘备集团无根据地的处境提出的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方针。概括起来,诸葛亮《隆中对》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当时的形势是“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而荆州和益州乃用武之地,应利用荆州刘表、益州刘璋不能守成的机会, “若跨有荆、益,”取代割据荆、益的刘表、刘璋,建立起可靠的根据地,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
2.在夺取荆州和益州的同时,利用“帝室之胄,信义着于四海,”的声望,招揽人才,“内修政理”,逐步增强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
3.在益州要妥善处理好与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关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解除以后北伐时的后顾之忧。
4.在荆州要“外结好孙权,”与孙权建立抗击曹操的联盟。待“天下有变,”再分兵两路,“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如果这样的话,刘备“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
综观后来的历史进程,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对当时形势的分析,基本上是符合客观实际的,为刘备集团制定的战略决策,大体上也是行之有效的。
三、《隆中对》的历史局限
在《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当时形势后,又为刘备谋划了“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建基立业的宏伟蓝图。应该说,诸葛亮在《隆中对》中的形势分析和提出的战略决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和可行的,但同时也存在着它的困难和局限,这在后来形势的发展中逐渐显现出来,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跨有荆、益”和“外结好孙权”存在着极大的矛盾。在《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制定了首先夺取刘表的荆州和刘璋控制的益州为根据地,然后“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刘备“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宏伟蓝图。但是,荆州“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联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占有荆州,向南可威慑江南,进而扫荡割据江东之地的孙吴;向北可出兵宛、洛,北定中原。因此争夺荆州,无论是对曹操、刘备、孙权都至关重要。在赤壁战前,面对来势汹汹的曹操大军,唇亡齿寒,共同的利害关系,使刘备、孙权结成抗曹联盟。赤壁之战曹操战败,退出了对荆州的争夺,而赤壁战后,刘备与孙权荆州争夺的序幕就拉开了。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孙权“以备已得益州,令诸葛瑾从求荆州诸郡。备不许……(孙权)遂置南三郡长吏,关羽尽逐之。”为争夺荆州地区,吴、蜀不惜兵戎相见。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集团留驻荆州的大将关羽率军攻打曹魏占领下的樊城,水淹曹操派来援助曹仁的于禁所督七军,“羽威震华夏”,曹操甚至“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刘备集团势力的发展,不仅对曹魏集团是一种威胁,对孙吴集团也是严重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曹操和孙权又暂时结成同盟。孙权趁关羽出兵樊城,后方空虚的时机,命大将吕蒙袭取荆州,斩杀了关羽。
蜀汉章武元年(公元221年)为了夺回荆州,刘备不惜倾巢出动,沿长江而下伐吴。夷陵之战,蜀军大败,刘备的蜀汉再也不能对孙吴构成威胁,这时倒是曹魏对孙吴的威胁更加显现。于是,孙吴向蜀汉“遣使请和”,蜀汉与孙吴又结成了抗曹联盟。由此可见,“跨有荆、益”和“外结好孙权”之间是存在着极大的矛盾,是有一定条件的。
二、荆州的失去,使得北伐的基础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诸葛亮《隆中对》“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的提法,也逐渐了失去了原有的号召力。诸葛亮《隆中对》认为在军事战略上要分两步走:首先利用荆州牧刘表、益州牧刘璋的弱点,不失时机地夺取荆、益二州;然后再以荆州、益州为根据地,等待时机成熟,两路出兵,对曹魏实施两面夹击,以达到逐鹿中原,兴复汉室的目的。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形势也正是按照诸葛亮提出战略决策发展的,刘备集团先后夺取了荆、益二州。此时真可谓万事俱备,只欠“天下有变”的东风了。
然而,荆州的失去,使得后来诸葛亮北伐时的条件,已异于《隆中对》中提出的北伐战略条件。失去荆州,使得蜀汉政权处于偏安一隅的窘境,经济实力大大削弱,军事上丧失了“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与“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遥相呼应,两面夹击曹魏的可能。
尽管诸葛亮后来与孙吴重修盟好,解除了可能来自孙吴方面的威胁。同时诸葛亮对蜀汉政权在政治上加强治理,整顿吏治,举贤任能,调整了蜀汉集团内部,主要是随刘备入川的荆州集团和原属刘璋的益州集团的关系;经济上则大力奖励耕战,务农植谷;军事上治戎讲武,为北伐作准备。经过几年的励精图治,蜀汉出现了“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的局面,训练出了一支十余万人的精兵。为了安定蜀汉的后方,解除北伐的后顾之忧。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诸葛亮经过两年的准备,亲率大军南征, “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迅速平定了南中四郡南夷首领的叛乱。同时,又得以征收南中地区出产的金、银、丹漆、耕牛、战马等物资以给军国之用;并挑选劲卒万人编入蜀军,号曰“飞军”,加强了蜀汉的军事实力。但仅管如此,蜀汉与曹魏、孙吴相比,在经济上和军事上都还是最弱的。
为了完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统一天下的大业,诸葛亮从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春开始,到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八月病死北伐军中,七年中先后五次兴兵北伐曹魏。以诸葛亮之才,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然而却功败垂成,收效甚微。客观地讲,北伐的失败,与其北伐时的条件已异于《隆中对》时提出的北伐战略有关,蜀汉和曹魏两国力量过于悬殊,蜀汉以一州之力难以蹈覆雄据九州之地的曹魏,失败是必然的。唐代大诗人杜甫对诸葛亮十分崇敬,他在《蜀相》诗中写道:“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对诸葛亮北伐未能成功深感惋惜。
③ 陈涉世家是初中几年级的课文
《陈涉世家》是九年级下册新增课文,安排在第22课。
《陈涉世家》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创作的史传文,列于《史记》第四十八篇,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的传记。此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详细地记述了陈胜起义的全过程,以及相继而起的各路起义军的胜败兴替,描述了起义军的浩大声势。
肯定了陈胜在反抗秦王朝统治斗争中的功绩。同时,文章论述了陈胜起义最终失败的原因:起义领袖缺乏指挥全局的能力,自身蜕化,用人不当,导致起义军内部离心离德。
全文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等多种技巧来塑造人物形象,生动真实地再现了这一场斗争的历史图景。
词句注释
1.世家:《史记》传记的一种,主要是为王侯将相所作的传记。陈胜虽出身雇农,但他首事反秦,功大,又曾建立“张楚”政权,故给予重要的历史地位,列入“世家”。
2.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
3.阳夏(jiǎ):今河南太康县。
4.尝与人佣耕: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佣,被雇佣。
5.辍耕之垄上: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之,去、往。
6.怅恨久之:因失望而叹恨了很久。怅,失意,不痛快。之,语气助词。
7.若:你,指陈胜。
8.燕雀:麻雀,这里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天鹅,这里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9.二世元年:即公元前209年。秦始皇死后,他的小儿子胡亥继位,称为二世。
10.闾(lǘ)左:指代贫苦人民。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贫者居住闾左,富者居住闾右。适(zhé)戍:强迫去守边。适,通“谪”。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
④ 求九年级上册《陈涉世家》原文及注释,一定是课下注释,还有是九年级的那几段,加翻译,谢谢了
《陈涉世家》
【正文】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籍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译文】
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陈涉年轻的时候,曾经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地,(有一天)陈涉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说:“如果有一天我富贵了,不会忘记大家。”同伴苦笑着回答说:"你是个被雇佣耕地的人,哪来的富贵呢?" 陈胜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天鹅)的志向呢!"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九百人停驻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入戍边的队伍里,担任了屯长(小头目)。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 误了期限,按照秦朝法律都应当斩首。陈胜、吴广于是商量说:"现在逃走(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失败)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 陈胜说:"全国百姓苦于秦(的统治)很久了。我听说秦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应继位当皇帝,应当继位当皇帝的是皇帝的长子扶苏。 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秦二世)的缘故,皇帝派(他)在外面带兵。 现在有人听说扶苏没有罪,秦二世却杀了他。百姓多数听说他贤明,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项燕是楚国的将领,(曾)多次立有战功,(又)爱护士兵,楚国人很爱戴他。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 现在如果让我们的人假装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该有很多响应的人。”吴广认为这是对的。于是二人去占卜(来预测吉凶)。占卜的人知道他们的意图,说:"你们的事情都能成功,能建立功业。但你们这件事向鬼神卜问过了吗?”陈胜、吴广很高兴,考虑(算卦的人要他们)卜鬼的事,说:"这是教我们(利用鬼神)先威服众人罢了。"于是找人用丹砂在丝绸上写"陈胜王"三个字(意为"陈胜要称王"), 放在别人用网捕获的鱼的肚子里面。士兵买那条鱼回来煮着吃,发现鱼肚子里面的帛书, 本来就诧怪这事了。陈胜又暗中指使吴广到军队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晚上用笼罩着火,像狐狸嚎叫一样叫喊道:"大楚要复兴,陈胜要称王”。士兵们夜里都惊慌。第二天,士兵中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互相用眼睛示意陈胜。
吴广平时很关心周围的人,士兵们大多愿意为他出力。(那天)(两个)军官喝醉了,吴广故意再三地提出要逃走,使都尉发怒,让都尉责辱他,借此来激怒士兵。那军官果然用竹板打了吴广。(众士兵愤愤不平,)军官拔出剑来威吓(士兵),吴广一跃而起,夺过剑来杀死了他。陈胜协助吴广,一同杀了两个军官。陈胜把众戍卒召集起来,说:“各位遇到大雨,都超过了规定到达渔阳的期限。过期就要杀头。即使仅能免于斩刑,而戍守边塞十分之六七的人也得死去。 况且大丈夫不死也就罢了,死了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手下的人都说:“愿意听从命令!”(他们)假称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顺从百姓的愿望。大家露出右臂(作为起义的标志),打出大楚旗号。(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那两个军官的头祭祀天。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任都尉。起义军(首先)进攻大泽乡,收集大泽乡的军队,攻打蕲县。攻克蕲县后,就派符离人葛婴带兵攻取蕲县以东的地方。攻打铚、酂、苦、柘、谯,都攻打下来。一路上收编人马,等打到陈县的时候,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骑, 士卒几万人。进攻陈县时,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城的官员在城门洞里中应战。不能战胜,守丞被杀死,大军便占领陈县。(注:这里,有二个有争议的地方。原文中第三段“弗胜”并未说明究竟是谁未胜,但通常理解为:守城官员未胜。由于不同版本,也有其他的翻译方式。因此,这里翻译的比较模糊。)几天后,陈胜召集当地的乡官和有声望的人共同商讨大事。 这些人异口同声地说:“将军您亲自披甲上阵,手拿武器,讨伐残暴无道的秦朝,重新建立楚国,论功应当称王。”陈胜就自立为王(或译为陈胜被拥戴为王),定国号为“张楚”(这里也有人翻译为以张大楚国的力量)。在这个时候,各郡县受秦朝官吏压迫的人都纷纷起事,惩办当地的长官,杀死他们,来响应陈胜的号召。
重点字词:
1 ....者...也:表判断,翻译为 ....是...
2 垄:田埂
3 辍:停止
4 尝:曾经。
5 佣耕:被雇佣去给人耕地。佣,受人雇佣的人。
6 之:去、往。
7 怅:失望。
8 恨:叹恨。
9 苟:倘使。
10 无:不会。
11 若:你。
12 太息:长叹。
13 嗟乎:唉
14 燕雀:泛指小鸟。这里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15 鸿:大。
16 鸿鹄:天鹅。这里用“鸿鹄”比喻志向远大的人。
17 发闾左:征调贫民百姓。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贫者居住在闾左 ,富者居住在闾右。闾左指代贫苦人民。
18 谪戍:发配去守边。
19 适(zhé):通“谪”,发配。
20 屯:停驻。
21 皆次当行(háng):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当行,当在征发之列。
22 次,编次。
23 会:适逢,恰巧遇到。
24 雨:下雨。
25 度(ó):估计。
26 失期:误期,过了期限。
27 亡:逃亡。
28 举大计:发动大事。指起义。
29 举,发动。
30 等死:同样是死。
31 死国:为国家大事而死。死:为.......而死。这里的“死”是“死国可乎”中的“死”
32 苦秦:即“苦于秦”,苦于秦朝(的统治)。
33 苦:苦于。
34 立:立为国君。
35 数(shuò)谏:屡次进谏。
36 谏:古代下级对上级提意见或建议,劝诫
37 故:缘故。
38 上:臣下对皇帝的尊称,指秦始皇。
39 将(jiàng)兵:统率军队。指扶苏奉秦始皇之命和蒙恬领兵北防匈奴。
40 或:有的人。
41 或闻:有的人听说。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病死于沙丘(今河北巨鹿),胡亥勾宦官赵高、丞相李斯伪造遗诏,逼扶苏自杀。事详卷六《秦始皇本纪》。
42 怜: 爱戴
43 诚:果真。
44 诈:假。
45 唱:同“倡”,首发
46 宜:应该。
47 然:是、对。
48 乃:就。
49 行卜:去占卦。
50 行:进行。
51 指意:意图。
52 卜之鬼乎:把事情向鬼神卜问一下吧!卜之鬼,就是“卜之于鬼”,“于”字省略。
53 念鬼:考虑卜鬼的事。
54 念,考虑、思索。
55 威众:威服众人。
56 丹:朱砂。这里是“用朱砂”的意思。
57 书:写。
58 罾(zēng):鱼网。这里是“用鱼网捕”的意思。
59 固:本来。
60 以:同“已”,已经。
61 怪:以……为怪,对……感到奇怪。
62 间:私自,暗自
63 令:指使
64 之:去、往
65 次所:旅行或行军时临时驻扎的地方,次为动词 。
66 祠:神庙。
67 篝火:用笼罩着火,这里的意思是用篝火装作“鬼火”。篝,笼,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用笼罩着”。
68 狐鸣:学着用狐狸鸣叫的声音。狐:像狐狸一样。
69 陈胜王(wàng):王,指称王。
70 旦日:第二天。
71 往往:到处。
72 语:谈论。
73 指目: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
74 目:用眼睛注视着。
75 素:一向、向来。
76 为用:即“为其所用”的省略。
77 为:被。
78 亡:逃走。
79 忿恚(huì):使(尉)恼怒。同义复词,忿,使……恼怒;恚,使……恼怒。
80 笞: 用棍子或鞭子打。
81 剑挺:剑拔出鞘。挺,拔。
82 而:表承接。
83 佐:协助。
84 并:一齐
85 借:即使
86 第:仅
87 令:使
88 而:表转折,但。
89 固:本来。
90 即以:罢了。
91 宁:难道。
92 种:血脉相承。
93 受命:听从(你的)号令。
94 民欲:人民的愿望。
95 袒(tǎn)右:露出右臂,做为起义的标志。
96 为:筑。
97 而:表顺接。
98 盟:盟誓。
99 下:攻下、攻克。徇: 攻占(土地)
100 比:等到。
101 乘(shèng):辆。古时一车四马叫做“乘”。
102 骑(jì):一人一马。
103 独:只有
104 谯:谯楼,这里指城门。
105 会:集会。
106 计:商议。
107 身:亲身,亲自
108 被(pī):同“披”,穿。
109 坚:指铁甲。
110 锐:指武器。
111 无道:指不义的暴君。
112 社稷:“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后来社稷就用做国家的代称。
113 刑:惩罚。
1. 若为庸耕,何富贵也?
“你被人家雇佣来耕地当牛马,哪里谈得上富贵啊!”
2.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适逢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按秦王朝的军法,就要杀头。
3.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吴广在一起商量,说:“如今逃跑(抓了回来)也是死,起义也是死,同样都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
2.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扶苏因为多次谏劝始皇的缘故,始皇派他到边疆去带兵。
5.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如今果真我们这些人冒充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当有很多人来响应的。”
6.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于是用朱砂在绸条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再把绸条塞进人家用网网起来的一条鱼肚子里。
7.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潜藏在驻地附近丛林里的神庙当中,天黑以后点上灯笼(装鬼火),装做狐狸的声音,向(士兵们)喊道:“大楚复兴,陈胜为王。”士兵们一整夜既惊且怕。第二天,大家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的,互相示意地看着陈胜。
8.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那天)(两个)军官喝醉了,吴广故意再三地提出要逃走,使他们恼怒,让他们责罚他,借此来激怒那些士兵。
9.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即使仅能免于斩刑,但是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本来也得死去六七个。况且,大丈夫不死就罢了,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啊。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
10. 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各郡县苦于秦朝官吏压迫的人都纷纷起事,都惩办当地的长官,把他们杀死,来响应陈胜的号召。
(本文来自《网络文库》)
⑤ 九年级下册语文出师表前面一课是哪一课
觉得还不错要拉到文末点【在看】哦!
每一次【分享】,每一条【留言】,都是您对我的鼓励!【星标】语文微讲堂,就不会再走丢啦!
课文朗读
23、出师表
音频:
00:0005:09
视频讲座
电子课本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知识点
(一)主题探究:
本文是诸葛亮决定出师伐魏,行前给后主刘禅的表文,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刘禅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明了诸葛亮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二)文章结构:
出师表
诸葛亮
部分
段落
要点
表达方式
一
1
广开言路
寓情于议
2
赏罚分明
3、4、5
亲贤远佞
二
6
自述本志-三顾草庐-危难奉命
寓情于叙
7
托孤之事-出师大计-效忠心愿
三
8、9
责任分承-寄语后主-临表涕零
抒发感情
思路
以“出师” 为核心
形势危急下出师,提出治国三建议;
明确出师理由,表达报恩效忠心愿;
请求批准出师,表出师的坚定决心。
三、实词解释
(一)重点字词:
(1)崩殂:死。殂,帝王死亡。 (2)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
(3)菲薄: 轻视 (4)恢弘:发扬扩大
(5)引喻适义:称引 恰当 (6)陟(奖)罚(惩罚) 臧(善)否(恶)
(7)昭…..之理: 显示 治 (8)性行淑均:善,平
(9)倾颓:倾覆衰败 (10)倾覆:兵败
(11)布衣:平民 (12)躬耕:亲自。
(13)闻达:做官扬名 (14)猥:辱这里指降低身份
(15)驱驰:奔走效劳 (16)夙夜:早晨
(17)不毛:不长草,指人烟稀少的地方 (18)庶竭:希望
(19)驽钝:劣马;刀刃不锋利;比喻才能平庸 (20)攘除:铲除。
(21)彰:表明,显扬。 (22)斟酌损(减少)益(增加): 考虑
(23)慢:怠慢 ,疏忽 (24)以彰其咎:过失
(25)以咨诹善道:询问 (26)雅言:正言
(27)临表涕零:面对 眼泪 (28)危急存亡之秋:时
(二)古今异义字:
卑鄙 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今:指品质低劣。
痛恨 古义:痛心遗憾。 今:指极为仇恨。
开张 古义:扩大。 今:指商店、饭店等开业。
布衣 古义:平民。 今:粗布衣服。
感激 古义:有所感而情绪激动。 今:感谢。
涕 古义:眼泪。 今:鼻涕。
(三)一词多义:
遗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给予)
深追先帝遗(yí)诏 (遗留)
效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任务)
恐托付不效。(成效)
以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的原因)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用来)
咨臣以当世之事 (拿)
寄臣以大事 (把)
遂许先帝以驱驰 (为、替)
先帝不以臣卑鄙 (因为)
以光先帝遗德 ( 来)
以塞忠谏之路也 (以致)
行 行阵和睦 (队伍)
性行淑均 (行为)
四、重点简答题理解
1、作者回忆对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大事:
三顾茅庐 临危受命 临崩寄大事
2、分析形势的原因:
指出先帝创业艰难,希望后主发愤图强,继承父志,复兴汉室
3、自述身世的目的:
(1)感激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
(2)指出创业艰难,劝勉后主发愤图强,复兴汉室
4、写作特点:
(1)以议论为主,陈述意见提出政治主张,兼记叙身世,追随先帝的原因,以身许国的经过,字字句句蕴含作者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议论记叙抒情相结合。有极强的说服力与感染力
⑥ 谁能帮我把九年级苏教版(人教版也行)语文上册的《陈涉世家》的课下注释发来急需啊...
世家:《史记》传记的一种,主要是为王侯将相所作的传记。陈胜虽出身雇农,但他首事反秦,功大,又曾建立“张楚”政权,故给予他重要的历史地位,列入“世家”。
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
阳夏(jiǎ):今河南太康县。
尝与人佣耕: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佣,被雇佣。
辍耕之垄上: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之,动词,去、往。
怅恨久之:因失望而叹恨了很久。怅,失意,不痛快。
若:代词,你,指陈胜。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燕雀,麻雀,这里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天鹅,这里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秦始皇死后,他的小儿子胡亥继位,称为二世。
发闾左适戍渔阳: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闾左,指贫民,古时贫者居住闾左,富者居住闾右。适,通“谪”。适戍,发配去守边。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
皆次当行(háng):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当行,当在征发之列。
屯长:戍守队伍的小头目。
亡:逃跑,逃走。
举大计:发动大事,指起义。下文的“举大名”意思与此相同。
等:同样。
死国:为国事而死。
苦秦:苦于秦(的统治)。
以数(shuò)谏故: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数,屡次。谏,古代下级对上级提意见或建议,劝诫。
上使外将(jiàng)兵: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上,臣下对皇帝的尊称,指秦始皇嬴政。
项燕:战国末年楚国着名将领,项梁之父、西楚霸王项羽的祖父,曾大败秦将李信。
怜:爱戴。
诚以吾众:如果把我们的人。诚,果真,表假设。
唱(chàng):通“倡”,首发。
宜多应者: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宜,应当。
足下:指对方,古人对于别人的敬称。
卜之鬼乎:把事情向鬼神卜问一下吧!卜之鬼,就是“卜之于鬼”,“于”字省略。
念鬼:考虑卜鬼的事。念,考虑、思索。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wàng)”:于是(用)丹砂(在)绸子上写“陈胜王”(三个字)。丹,朱砂。这里是“用朱砂”的意思。书,写。王,称王。
置人所罾(zēng)鱼腹中: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罾(zēng),鱼网,这里作动词,是“用鱼网捕”的意思。
固以怪之矣:自然就诧怪这件事了。以,通“已”,已经。
间(jiàn)令:暗使。间,私自,偷着。
之次所旁丛祠中:往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次所,旅行或行军时临时驻扎的地方。丛祠,树木荫蔽的神庙。
旦日:明天,第二天。
往往语:到处谈论。
指目: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
将尉:押送(戍卒)的军官。
忿恚(fèn huì)尉:使尉愤怒。
笞(chī):用鞭、杖或竹板打。
剑挺:拔剑出鞘。
召令徒属:召集并号令所属的人。
公等:你们诸位。公,对对方的敬称。
藉第令毋斩:即使能免于斩刑。“藉”“第”“令”都是“即使、假若”的意思。
十六七:十分之六七。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宁,难道
受命:听从(你的)号令。
袒右:露出右臂(做为起义的标志)。
祭以尉首:用两(尉)的头祭天。
蕲(qí):今安徽宿州南。
符离:今安徽宿州。
徇:指率军巡行,使人降服。
铚(zhì)、酂(cuó)、苦(hù)、柘(zhè)、谯(qiáo):秦时地名,铚、谯,在今安徽。酂、苦、柘,在今河南。
行收兵:行军中沿路收纳兵员。
比:等到。陈,秦时县名,今河南淮阳。
守令皆不在:郡守、县令都不在。秦时,陈县属于砀郡,是郡府、县府所在地,所以有守有令。
守丞:守城的当地行政助理官。
谯(qiáo)门中:城门洞里。
三老:封建社会里管教化的乡官。豪杰,指当地有声望的人。
被(pī)坚执锐:披着铠甲,拿着兵器。比喻亲自投身战斗,冲锋陷阵。被,通“披”,穿。坚,指铁甲。锐,指武器。
社稷:“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后来社稷就用来做国家的代称。
号为张楚:对外宣称要张大楚国,即复兴楚国之意。一说定国号为“张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