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初二语文考试重点知识点
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各门学科有自身的知识系统和复习规律。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熟记这些知识系统和复习规律,然后熟练的运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二语文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珐琅fà láng 脂zhī粉 惊骇hài
箱箧qiè 野蛮mán
2.解释下列词语。
(1)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说明。(2) 荡然无存:指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一点也没有留下。
二、重点 句子 背记知识清单
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选自《雨果文集》,作者雨果(人名),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八年级 语文信客知识点
词语积累
绝迹:断绝踪迹,完全不出现。
跋涉:爬山趟水,形容旅途艰苦。
潦倒:颓丧,失意。
克扣:私自扣减应该发给别人的财物,据为己有。
落魄:潦倒失意。
信托:信任人,把事情托付给他。
接济:在物质上援助。
唏嘘:哭泣后不自主地急促呼吸;抽搭。
劲厉:风势猛烈而寒冷。
济济:形容人多。
轻蔑:轻视,不放在眼里。
探询:探问。
鸡零狗碎:形容事物零碎细小。
沉稳:稳重。
震颤:颤动,使颤动。
迟钝:(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敏。
戚容:忧伤的容色。
噩耗:指亲近的人死亡的消息。
号啕:形容大声哭。
猝然:突然,出乎意外。
昏厥:因脑部贫血引起供血不足而短时间失去知觉。
呵斥:大声斥责。
诘问:追问,责问。
晦气:指人倒霉或生病时难看的气色。
幽怨:隐藏在内心的怨恨(多指女子的与爱情有关的)。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郑重:严肃认真。
焦灼:非常着急。
伎俩:不正当的手段。
颠沛:穷困;受挫折。
物色:寻找(需要的人才或东西)。
恭敬:对尊长或宾客严肃有礼貌。
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绘,描绘。
游历:到远地游览。
从容不迫:不慌不忙,沉着镇静。从容,镇静,沉着。不迫,不急促。
世故:指待人接物的处世 经验 。
初二上册期末语文复习知识点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各用一个词语概括四个自然段的意思。(每一个词语不超过5个字。)
(1)秋风破屋图(2)群童抱茅图(3)屋漏无干图(4)遥想广厦图
2、诗的第一节是怎样描绘秋风肆虐的情景的?诗人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描绘?
“风怒号”从听觉上突出了秋风之狂,“卷”从视觉上形象地写出了秋风的肆虐。“飞”“渡”“洒”“挂罥”“飘转”等词写出了秋风对茅屋的破坏。这样的描绘为后文写屋漏遇雨,自己的境遇之惨蓄势铺垫。
3、“归来倚杖自叹息”,结合全诗,你认为诗人叹息什么?
一叹自己之苦,茅屋被秋风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穷苦之人;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4、“自经丧乱少睡眠”中的“丧乱”是指历的什么事件?咱们还学过哪首诗歌也反映了这件事?
安史之乱。《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5、“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一句在诗里有两种作用: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展的具体时间,并渲染了特定的气氛;二是烘托了诗人暗淡愁惨(或悲凉、凄凉、悲哀等)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蓄势。
6、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这首诗中他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谈谈你的理解?
以小见大,推己及人,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7、你是怎样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两句诗的?
诗人从个人的痛苦,联想到风雨中千千万万的穷苦百姓,发出这样的呼喊,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
8、联系全诗,简要分析“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由自己的困难,推及到“天下寒士”,表示宁愿“吾庐独破”“受冻至死”,而使天下寒士都得以安乐,表现了诗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宽广胸襟,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
9、通过写景渲染诗人暗淡悲惨处境的句子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10、由较为客观的记叙描写过渡到抒情议论的关键句是: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11、以写实手法写出秋风的威力的诗句是: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初二语文考试重点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语文八年级考试知识点集锦
★ 初二语文上册期末必考知识点归纳
★ 初二重点语文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 初一初二语文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 初二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 八年级语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 人教版初二语文知识点归纳
★ 初二语文期末知识点总结
★ 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汇总
★ 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知识点
❷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期中考试既是知识的检测,又是意志的磨炼。我们要有适度的紧张与焦虑,但更重要是沉着冷静,满怀信心。以下是关于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希望大家认真分析!
一、命题范围
本次考试是市统一命题,考试范围是八年级下册1、2、3、单元的内容。本试卷以“注重双基,突出交流表达,侧重综合能力”为宗旨,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全面的考查。
今年期中考试的试卷,还是以A、B卷的类型出现。我校初二年级的1—4、6班考的是A卷,其余的七个班考的是B卷。综合两张试卷,很大程度上是一样的,只是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一)所提问的问题略有不同。现将两卷综合做一下分析:
二.试题分析
1.试题结构
本套A、B试题共三大部分19小题,第一部分积累·课本巩固(40分),第二部分探究、阅读鉴赏(20分),第三部分创造·表达分享(40分),试卷满分100分,120分钟完成。
2.题型分析
第一部分积累·课本巩固共8小题,1小题侧重对字的音、形、义的考查和修辞手法的运用,得分率较高。2、3小题主要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得分率也比较高,B卷第2小题出题错误导致没有正确选项;第4小题古诗词背诵默写的考查,个别同学因为写错别字,得分很高,5小题是口语交际题,涉及流行的网路流行用语,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都能根据所问的问题回答;第6小题是综合性学习,把《鸟》的专题和报刊结合起来,A、B卷有些同学没能用简洁的语言来回答,也丢了一点的分数,B卷的学生还出现审题不清以致答非所问。第7小题是古诗鉴赏――《天净沙·秋思》,A卷学生两小题中第一小题得分率很高,而第二小题A、B虽然问题不同,但都出现学生理解不深刻,所以丢了一定的分数和答题不完整。第8小题是文言文阅读――《陋室铭》,由于平时加强训练的原因,A、B卷考生此题满分率很高,本年级科任老师认为 B卷最后两问题比A卷稍难。
第二部分探究、阅读鉴赏(20分),A、B卷第一语段都是选自课内阅读(《敬业与乐业》),两卷所提的问题除了第一小题,其他的基本一样。所提的问题有一定的深度,学生在此题上丢分很多,主要在于学生概括的不够具体凝练,审题不清,主要还是表达方面的问题,B卷第一小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词语积累情况,有较多学生此题失分。第二语段是课外阅读,与第一语段相比,此题丢分情况就少一些,但第14、15、17小题主要是学生审题不清,读题不认真,教师讲授的不全面,也导致部分失分。
第三部分创造·表达分享(40分),以“我的最爱―― ”为题,由于此次作文在体裁、内容方面都没有设置提示,同时又没审题上的障碍,所以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就更大了。因此,这次作文离题情况几乎没有,A卷平均分数都在32分左右。
三.对今后教学的几点建议
1.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语文成绩的好坏,语文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积累是否厚,基础是否牢。虽然本次考试学生的第一部分题得分很高,但我们要把握课标要求,夯实基础知识,注意语文积累,尤其是对常见字词和古诗文的积累,重视常见语文知识的积累和应用,同时还要注意名着的阅读,努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2. 加强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能力,同时注意对重点语段或重点词句的理解,及概括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对文本理解的同时还要注意方法、思维的训练,也要重视基本技能的掌握,要教给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先整体把握文章,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筛选、归纳、整合、表达。使学生清楚阅读理解中不论什么题目都应在文本去寻找答案,要联系上下文去推敲,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切忌凭空乱想。
3.重视写作训练,提高学生审题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写作能力不是天生具来的,是靠后天不断的积累训练的,在让学生平时注意积累写作素材的同时还要教学生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在不断训练中掌握基本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一、试卷的总体评价
本试题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最高分为 106分,最低分为 37分。试卷的结构主要分为“积累与运用”、 “阅读理解”、“古诗文阅读”、和“写作”三大块,;从考查内容上看,语文学习中应掌握的重要的知识点在试卷中都有体现,且体现得较为灵活,以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为主。注重了语文学科的思想性、生活性、艺术性,让课本与生活以及学生的人文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从总体上看,本次考试的试卷既有助于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也有助于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语文素养,更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大面积提高初中教育教学的质量,试卷的`导向性较好。
二、答题情况分析
1、第一部分为积累运用。第2题补充成语做的不太好,多数学生不能写出“言行相顾”这个成语,因为在课文中没学过。第6题是古诗文名句默写,这是近几年来考查的一个重要题型,学业考试中也是重点考查的,这种题型一般有三种类型:机械型默写,即给出上句,要求写出下句,或给出下句,要求填出上句;理解型默写,即给出有关诗句的理解,要求写出相关的诗句;运用型默写,即给出一定的背景,按要求填出诗句。第一种类型是必考的题型,前四句考查的填出上句,难度较小,个别的有错别字,比如“怅望青田云水遥”的“怅”,“发愤忘食”的“愤”字。后面三句是理解型的背诵,很多的同学答不上来。如《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表现青少年充满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的句子,有很多同学都答不上来。从这里可以反映出学生较注重机械记忆,但没有真正理解,因而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古诗文。
2、第二大部分为阅读,这个题目共有两个板快,即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的选择的是文言文《核舟记》和现代文《海燕》,课外的是《榜样》。总体来说,学生答题情况较好,但在答题的细节方面又显露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欠缺。
文言文阅读的问题是学生的文言文基础不扎实。个别的同学对“类”“旦”的解释不清楚。对两句文言句子的翻译解释不出来;对于课外的文言文阅读,学生们没能看透文章所表达的意思,失分较多。
现代文阅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心中所想没有准确说出,言不达意,是不会得分的。《海燕》是课内的,这几个题在讲课中也讲过,可许多学生没看清题,答非所问,失分不少。《榜样》是课外的阅读题,所反映的意思比较浅显,学生们答得较为理想。21题对人们“嘀咕”的话,有半数学生没能理解透彻,答得偏离了文章大意。
3、第三部分为命题作文。以“说真话”为题,有两个选择,可以写一次说真话的经历,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在题目上很多学生犯了错误,把题目改了,被扣掉了一定的分数,在以后的作文课上还是需要强调以“***”为题与以“***”为话题的区别。在表达上,学生们写的议论文论证不够严密,说理不够有条理,这种文体还需要做大量的练习。
三、今后的建议:
1、注重知识的积累,强调语言的运用
语文知识的积累,包括字词积累、诗文积累(包括名着)及文化常识积累等,这是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历来是初中语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就在生活中,要在教学中创设生动的运用语言的生活情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语言,只有让语文走向生活,才能促使学生更主动地去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并不是你告诉学生了,他们就会掌握。
2、课内外结合,做好阅读训练
“语文课标”提出,阅读要“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 “精读、略读、浏览”的阅读方法,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实践。平时教学要关注学生在阅读表达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创新意识。用好教材训练学生写读书笔记,如佳句点评、读后感、内容简介、故事缩写、人物简评之类的短文,进行不同表达方式的训练,进行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训练,在自由阅读中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在读写互促中提高能力。
3、要扎实抓好写作基本功训练。
要从最基本的规范语言写起,通过练笔或单项训练,训练学生能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准确、生动、得体的语言记叙所见所闻,表达所思所感。要从最基本的文体训练做起,特别要重视记叙文的写作训练,学会选材、安排详略,学会场面描写、细节描写。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引导学生时时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指导学生挖掘、提炼生活中的“动情点”,化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鲜活感受和真切体验。
一、基本情况
全县共有4447人参加考试,总分302594分,人平68.04分,及格人数3488人,及格率78.43%,80分以上1154人,优秀率25.95%。从统计的数据看,情况正常。
二、试卷分析
(一)总体情况分析
为便于今后教学,我们从上、中、下三类学校中抽出50份试卷进行分析统计,其情况如下:
表一:各题得分情况及难度系数表
题次满分平均得分得分率
一12650%
二10660%
三10550%
四3819.551%
五5034.569%
全卷12071应得分600实得分300
人均得分6分平均失分6分
7.2以上21人占比例42%
7.2以下29人占比例58%
从统计表中可看出,试题难易适中
(二)各大题情况分析
下面对各大题得分情况,分析统计如下:
1、第一大题得分情况简析
表二:第一大题得分情况统计表
此题为选择题,包括字音、字形、语病和句中词语的解释。全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得7.2分为及格。从表中可以看出,此题得分率不高,特别是1、2小题,得分率仅分别是32.5%、34.5%,相对而言3、4小题的得分率稍高一点。究其原因有二:题型的变化,学生基础不扎实。
2、第二大题得分情况及简析
表三:第二大题得分情况统计表
应得分500实得分300
人均得分6平均失分4
6分以上26人占比例52%
6分以下24人占比例48%
该大题为“课外阅读,语言运用”,旨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检测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及学生课外阅读的积累和语言运用的能力。
该大题的第一小题为课外名着阅读,绝大多数同学能写出书名和简介主要人物,但不能很好地简介内容和完整地写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或几句话。从中可以看出,很多学生还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即使读了也没有作读书笔记;绝大数同学还不甚清楚怎样概括文章的内容。该大题的第二小题,是考查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的语言运用能力中的连贯。从答题情况来看,较多同学不会根据提供的语境,进行分析推敲,写出既合语境又合语法的恰当句子。
3、第三大题得分情况及简析
表四:第三大题得分情况统计表
应得分500实得分250
人均得分5平均失分5
6分以上21人占比例42%
6分以下29人占比例58%
此题为背诵默写题,旨在促使学生多读多背多积累,所填句子均为名句,但从上表可看出得高分并不多。存在的问题有三:一是没有去背,写不出;二是错别字多;三是字迹潦草,看不清。
4、第四大题得分情况及简析
表五:第四大题得分情况统计表
应得分1900实得分975
人均得分19.5平均失分18.5
22.8分以上22人占比例44%
22.8分以下28人占比例56%
此题为阅读题目,共有三个语段,其中两段课内的,一篇课外的。现代文两篇,一篇说明文,一篇记叙文,文言文一篇。从所选语段看,既注重了知识性又注重了思想性,尤其是课外阅读所选文章题为《“富门寒教”与“寒门富教”》,针对当前家庭教育实际,对家长、学生均有一定的警醒作用。从文章的难易度上看,三篇文章都比较浅易,整体把握不难;从题目设计上看,无论从设计点上看和获取答案的途径上看都不甚高、不甚难。从题目的考查点上看,重在培养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基础上的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仔细推敲,深入思考的良好阅读习惯。从得分情况上看,是两头小,中间大,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做得非常好,在抽查的50人中,得满分者有8人,但有4位同学仅得4分。
存在的问题:答非所问,不会联系上下文去寻找答案;答案抓不住要点,写得多,但得分点少;字迹潦草,卷面马虎。
5、作文得分情况及简析
表六:作文得分情况统计表
应得分2500实得分1725
人均得分34.5.5平均失分
及格人数47人占比例94%
优秀人数3人占比例6%
从表中可看出,作文及格率较高,而优秀率甚低。从抽查的50份试卷中看,作文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审题不清,有很多同学未紧扣“趣”字作文;二是文章内容空洞,言之无物,结构杂乱,文理不通;三是文章无自己的独特体验和真情实感;四是很多试卷字迹潦草,卷面马虎,标点不规范,错别字、病句多;五是有的考生认识能力不强,文章体现的思想欠健康,如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文章所写之“趣”,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趣”。
三、几点建议
1.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略带夸张的话,说明了基础的重要。从本次考试中,我们很清楚地看到很多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很不牢固,字不会写,音不会读,标点不会打。新课程改革,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但我们也看到有部分老师对课改的精神未吃透,甚至理解有偏差乃至错误,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一种忽视基础知识教学而片面追求所谓的新,活的教学倾向在蔓延,这种过分追求形式的浮躁,不仅使基础知识的教学落空,而且使学生也变得浮躁。这应该引起我们高度的注意。请你记住:无论怎样改革,不管什么理论,基础知识的教学始终不能削弱和放松。重要的是要寻求一种更有效的、学生更乐于接受的科学方法。
2、注重积累,培养能力
语文成绩的好坏,语文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积累是否厚,基础是否扎实,没有丰厚适应积累和一定的思维能力,是很难达到“出口成章”,“依马可待”的高水平的。积累,一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文章中的一些精美语言要能记住,特别是一些要求背诵的课文,一定要背诵;二要注意材料的积累,只有积累一定的素材,作文时才不会搜肠刮肚却依然无话可说。积累,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读书时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圈圈点点,作读书笔记本,写读书心得。只有注重积累,并在积累中思考运用,方能使学生语文成绩和语文能力双双提高;也只有夯实基础,注重积累,才会灵活运用,综合创新。
3、交给阅读方法,学会分析概括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学到中学,学生学了很多课文,但要他们单独去分析理解一篇文章,他还是不会。原因是什么,大体来说,一是学生基础不牢固,遇到未学过的文章,特别是较深的文章,读不懂;二是在我们教学中,很多老师注重答案的传授,而少了过程和方法的指导。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一定不能只将参考中的现成答案硬塞给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说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获取答案的方法、途径和过程。具体来说,要弄清这个问题,要获取这个答案,科学的思考方法是什么?从何处下手?要分几步?在这几步中,哪一步是关键,哪一步是难点。如果我们经常这样训练,学生势必会形成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进而演变成一中能力;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背那些毫无用处的现成答案。在阅读教学中最蹩脚的教学,就是那种硬塞给学生现成答案甚至要求学生去背那些诸如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现成答案的教学。再则,要教给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先整体把握文章,整体把握,把握什么?怎样把握?教师要思考,归纳;然后,是根据题目要求,进行筛选、归纳、整合、表达。三要使学生清楚阅读理解中不论什么题目都应在文中去寻找答案,要联系上下文去推敲,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切忌凭空乱想。
4.恰当传授作文的基本知识,注重文体训练
话题作文,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它更便于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广搜自己生活的经历,自由发挥自己的写作特长;但如果我们把握不好,势必使学生作文信马由缰,内容上海阔天空,不知所云;写法上不伦不类,不知何种文体。从这次考试中就可看出,学生写作的基本知识严重缺失,不会审题,不知道记叙文的基本程式,结构散乱。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既要追求一种开放性,但又应当有适当的限制,概言之要将开放和限制和谐而有机地统一起来。在强调学生观察,体验抒写真情实感的同时,适当地传授一些诸如审题、立意、布局、谋篇的基础知识和各种文体的基本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在作文训练中,还是要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过程,结合教材的安排有步骤地进行相关文体的写作训练,如果学生相应的写作基本知识未过关,相应的文体写作训练未过关,动辄就是“某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来进行训练,那是对学生有害的。
5、明确初中教学目标,具有完整的知识体系
初中教学目标概言之有二:一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打基础;二是为更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前一目标较虚,后一个目标很实。因此,在今年的考试命题中,在题型的设计上参考了高考(湖南卷)的题型,主要体现在第一大题和阅读理解题中的第14小题;字音、字形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去考查;对写作特点简析,脱胎于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的文学鉴赏题目。
为了使学生今后更快地适应高中学习,我们老师应抽时间适当地看一看高中教材,做一做高考题目,清楚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这样在教学中才会着眼长远,明了取舍;二是随着普十二即将来临,届时需大批高中教师,适当看一看高中教材,适当做一做高考题,也为今后从事高中语文教学作好准备。
;❸ 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复习什么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复习要点(一)
第1课《新闻两则》
【易错词】
泄气(xiè ) 芜湖(wú) 督战(dū)
殷家汇(yīn) 阻遏(è) 绥靖区(suí jìng)
潢川(huáng) 被俘(fú) 襄阳(xiāng)
杜聿明(yù) 阌乡(wén) 豫(yù)
锐不可当(dāng)
【词语解释】
鄂(è) :湖北简称。
豫(yù):河南简称。
绥(suí)靖(jìng):安抚,平定。
阻(zǔ)遏(è):阻止 。
锐(ruì)不(bù)可(kě)当(dāng) :锋利无比,不可阻挡。
业已(yǐ):已经。
阻遏(è) 阻止:
聿(yù):古汉语助词,用在句首或句中
阌(wén)乡:河南省旧县名。
第2课《芦花荡》
【易错词】
蹿(cuān) 消耗(hào 鄂(è)
疟子(yào) 张皇失措 管辖(xiá)
竹篙(gāo) 仄歪(zè)
提防(dī) 水淀(diàn) 飒飒(sà)
寒噤(jìn) 转弯抹角(mò)泅(qiú)
【词语解释】
尖(jiān)利(lì):尖锐,锋利。
能(néng)耐(nài):本事;技能。
悠(yōu)闲(xián):从容闲适而无所牵挂,悠然闲静的意思。
寒(hán)噤(jìn):因寒冷而哆嗦。
阴(yīn)惨(cǎn):悲伤凄惨。
仄(zè)歪(wāi):倾斜,歪斜。
央(yāng)告(gào):央求,恳求。
转(zhuǎn)弯(wān)抹(mò)角(jiǎo):形容路弯弯曲曲或走弯弯曲曲的路。
月(yuè)明(míng)风(fēng)清(qīng):月光明亮,清风微动。形容美好的夜晚。只与清风、明月为伴。
张(zhāng)皇(huáng)失(shī)措(cuò):慌慌张张,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蹿(cuān)向上或向前跳。
疟子(yàozi):即疟疾,一种急性传染病。症状是发愣发热,发热后大量出汗,头痛,口渴,全身无力。
阴森:阴沉可怕
飒飒(sà):形容风雨声。
闷热:天气很热,气压低,湿度大,使人感到呼吸不畅快。
第3课《蜡烛》
【易错词】
迫击炮(pǎi) 瓦砾(lì) 恐吓(hè)
制裁(cái) 笑嘻嘻(xī) 聂华苓(líng)
云霄(xiāo) 央告(yāng) 匍匐(pú fú)
鞠躬(jū gōng)耸立(sǒng) 晨曦(xī)
精疲力竭(jié) 舀干(yǎo) 腋窝(yè)
拂晓(fú)
【词语解释】
拂(fú)晓(xiǎo):天快亮的时候。
瓦(wǎ)砾(lì):砖头瓦块的碎片。
地(dì)窖(jiào):保藏薯类、蔬菜等的地洞或地下室。
鞠(jū)躬(gōng):弯腰行礼。
颤(chàn)巍巍(wēi):抖动摇晃(多用来形容老年人的某些动作)。
拂(fú)晓:天快亮的时候。
精疲力竭: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形容极度疲乏。
第4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易错词】
箱箧(qiè) 琉璃(liú) 脂粉(zhī)
地窖(jiào) 赃物(zāng) 珐琅(fà láng)
颤巍巍(chàn)瞥见(piē) 朱鹭(lù)
恍若(huǎng) 杀戮(lù) 盟誓(shì)
劫掠(jié lüè)
【词语解释】
赃(zāng)物(wù):偷或者抢来的东西。
箱(xiāng)箧(qiè):箱子。
制(zhì)裁(cái):用强力管束或处罚有不法行为的人,使不得胡作非为。
荡(dàng)然(rán)无(wú)存(cún):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
赃物:贪污、受贿、盗窃等非法获取的财物。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瞥(piē)见:一眼看见。
第5课《亲爱的爸爸妈妈》
【易错词】
纳粹(cuì) 荒谬(miù) 悼念(dào)
恍惚(huǎng hū)反驳(bó)
【词语解释】
肃(sù)穆(mù):严肃恭敬。指人的态度、神情很庄严等指事物所产生的气氛,使人有凛然之感。
荒(huāng)谬(miù):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情理。
健(jiàn)忘(wàng):记忆力差,容易忘事。
纳粹(cuì):“纳粹”的称呼来自德语的“Nazi”,即德国国家社会党,这里指以希特勒为头子的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和德国侵略军。
杀戮(lù):杀害(多指大量的);屠杀。
恍惚(huǎnɡ hū):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憧憬(chōnɡ jǐnɡ):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和向往。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复习要点(二)
第一课:新闻两则
1、新闻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准确、简洁。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感情色彩鲜明。
2、新闻的表达方式:记叙(主要)、描写、议论(最主要)。
3、新闻结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4、毛泽东:字润之,湖南韶山人,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
5、标题:迅速了解全文内容。
电头:表明材料真实准确,报道及时,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地点和时间。
导语: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6、这篇新闻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7、电头:表明材料真实准确,报道及时,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地点和时间。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8、导语比标题多:背景、人物、时间。
第二课:芦花荡
1、小说三要素
①人物:描写方法(外貌、语言、心理、动作)人物形象(品质、精神、性格、心理)
②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③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衬托人物心理、渲染气氛、突出人物品质、为情节作铺垫。)
2、芦花荡中体现的小说要素:
第一要素:老头子的英雄性格(人物)
(1)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第④小节,外貌描写;54—61小节)
(2)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第10、17、18、47、53、60、61小节)
(3)过于自信和自尊(第5小节,语言描写;32——45小节)
(4)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54—61小节)
第三要素:环境描写 星星
第①小节 水鸟 宁静,渲染了阴森恐怖的气氛。
苇子 拟人,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芦苇的形象,表现白洋淀人民在残酷的环境中顽强抗争的意志。 侧面描写 表现老头子的功劳很大。第61小节:用优美的景物烘托了老英雄打鬼子时内心的轻松、愉快
第三课:蜡烛
1、文体:战地通讯;详细描写、真实
2、主题: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3、感人因素
⑴炮火连天,环境危险——不怕生死、勇敢
⑵年老体弱,行动吃力——“爬”对战士的崇敬、爱戴
⑶视若亲人,沉痛哀悼——“跪”“画”“吻”不分国界、情同母子
⑷结婚喜烛,意义特殊——对烈士的感情强烈、深沉、至高无上
4、细节描写(反复描写)
炮火:11次
蜡烛:7次
黑围巾:5次
第四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1、主题:赞美了瑰宝般的建筑——圆明园,谴责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
❹ 初二语文知识期中考试测试卷
导语:初中语文学习无外乎是积累与运用,积累是学习语文的低级阶段,而运用语言才是高级阶段。我们所要努力达到的也就是学会运用语言的高级阶段。下面和我来看看初二语文知识期中考试测试卷。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语文知识积累(2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熙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这个奇绩已经消失了。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2分)①惊骇.() ②瞥.见()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2分) ①错别字: 改正: ②错别字: 改正:
3.解释文中画线的词语。(2分) ①不可名状: ②剪 影:
4、下列句子均有一处语病,在原句上改正过来。(2分)
①通过上海世博会的盛大召开,让全世界重新认识了一个腾飞的中国。
②为迎接"读书月"活动,学校领导研究并听取了各班开展活动的意见。
【答案】①把"通过"或者"让"去掉一个即可。 ②把"研究"和"听取"调换。
5.名句默写。(10分)
①复行数十步,。(陶渊明《桃花源记》)
②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③ ,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④ ,万物生光辉。(《长歌行》)
⑤树树皆秋色,。(王绩《野望》)
⑥迷津欲有问,。(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⑦杜甫《春望》中移情于物,表达自己感时伤世感情的诗句是: ,。
⑧古诗词中,有许多表明远大志向和胜利信心的佳句,请写出其中连续的两句: ,。
6.名着阅读。(5分)
(1)《骆驼祥子》是(作家)自己最钟爱的一部作品。小说写了祥子三起三落的
经历,为我们描绘了北平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请根据下边的提示,补写出祥子
失车的主要情节。
第一次,他用辛苦积攒了三年的钱买了一辆车,可;第二次,他没有灰心,从头再来,拼命攒钱,可钱被孙侦探敲诈去了;
第三次,他与虎妞结婚后用虎妞的钱买了车,可好景不长, ;
(2)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 这一英雄形象,在他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
质:。
二、语文综合运用(6分)
山有竹则山青,水傍竹则水秀。在城市的花园里,在农舍的庭院中、在学校的读书
亭边,常可见竹影摇曳。为了感悟竹文化的魅力,假设你所在的班级准备编写一份《竹韵》小报??
7、《竹韵》小报的“修竹资料”栏目里,编录了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到的几则
相关资料。请你联系这些资料,帮忙把“编者按”拟写完整。(2分)
【资料一】竹,常绿多年生植物。茎圆柱形,中空,有节,挺拔向上,质地坚硬。
叶青翠,美观,凌霜不凋。
【资料二】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
使人俗。?此名言留传甚广。
【资料三】清代画家郑板桥喜画竹,并且常在画上题咏竹诗。例如?未出土时先有
节,纵凌云处也无心。??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资料四】中国人视竹为吉祥之物。竹与兰、梅、菊被誉为?四君子?。竹与梅、松
被誉为?岁寒三友?。常见吉利画有《岁寒三友》、《竹梅双喜》等。
编者按:人们爱竹,爱它那洒脱的风姿;人们爱竹,爱它那 ;
人们爱竹,爱它那 。
8、《竹韵》小报的“咏竹诗联”栏目里,有一副对联的下联与别的对联弄混了。请你运用对偶知识判断下列诗句哪一句是这副对联的下联?(只需填序号)(2分)
对联:凌云劲竹真君子 ()
A、野泉声入砚池中
C、梅梢月斜入影孤B、清香移在菊花枝 D、空谷幽兰绝美人
9、随着两岸交流的加深,《竹韵》小报准备增设一个新栏目,以下这则材料也将编入此栏目。请你为该栏目取一个合适的名称。(2分)
前不久,《海峡周刊》刊登了台湾人杨先生在厦门创办“竹友园”的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经营“谈竹庄”的厦门青年刘先生还特地拜访了杨先生。他们在竹友园里赏竹、谈竹,缔结了一段竹友缘。“千载竹文化,两岸本同源”,两岸竹友倾心竹文化的情感在这里找到了共鸣。
三、阅读(41分)
阅读下面四部分文字,完成8—27题。
(一)阿长与《山海经》(节选)(9分)
鲁迅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0.当“我”听到阿长买了《山海经》后,是怎样的一种精神状态?请用原文回答并指出这句话所用的修辞方法。(2分)
答:
11.阿长为“我”买来《山海经》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2分)
12.结尾一句是什么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答:
答:
13.概括选文中“我”对阿长思想感情的变化?(2分)
答:
(二)(8分)
耳朵看世界
孙道荣
⑴一位通讯员拿着厚厚一叠照片,来报社投稿。我接待了他。
⑵一张张翻下去。很遗憾,大部分照片质量很差,很多照片模糊不清,有的是拍照时手抖动了;有的是没有对焦,虚了;有的根本就没有认真取景,似乎是随手拍下的。 ⑶老通讯员看出了我的疑惑,解释说,这些照片不是他的,而是盲校的孩子拍的。他告诉我,为了让盲童们感知世界,学校特地组织了十几个孩子,拿着数码照相机,走上街头,凭着听力捕捉瞬间,拍摄身边的世界。于是,就有了这组照片。
⑷凭借听力拍照?这可是第一次听说。我再次端详着手中的照片—— ..
⑸这是一张背景很乱的照片,人头攒动,是大街上我们经常见到的场景。他指着照片说,这是学生小丽拍的。当时,她拿着照相机,站在热闹的街头,到处是嘈杂的人声,她紧张得不知道怎么办。忽然,她听见人群中有个孩子在惊喜地喊奶奶,紧接着,她听见祖孙俩人快乐的笑声。她将照相机对着笑声的方向,摁了下去。小丽为她的这张照片取名为《街头的快乐女生》。听着通讯员的解说,再看照片,乱糟糟的画面突然活了起来,我从那些奔走在街头的脸谱中,找到了隐约可见的两张笑脸。因为没有取景,这两张笑脸一点也不突出,被淹没在了众多漠然的表情中。但那确实是两张笑脸,如果你仔细听的话,仿佛还能听见她们的笑声。
⑹他翻出另一张照片,这是一个叫海涛的学生拍的。照片的主景,是灰色的地面,和一溜快速走动的双腿。他告诉我,与别的盲童不同,海涛不是先天性失明,而是五岁那年,因为一场意外的事故,失去了双眼。站在街头,海涛将他手中的照相机镜头,对准了路面和那些疾走的脚步。我们已经习惯了那些急促的脚步声,从一个地方,奔向另一个地方,在这个忙碌的街头,谁还会在意你匆匆的脚步呢?谁又会停留下来听听自己的足音?盲童海涛却为我们听见了。有意思的是,他让老师为他在照片背面题名《慢》,他是希望我们成人的脚步,能从容些吗?
⑺通过通讯员的解说,那些拍摄质量很差的照片,忽然变得生动起来。这些照片,都是盲童们通过他们的耳朵听来的,我们在用眼睛看的时候,如果也能竖起耳朵听一听,也许感觉就会迥然不同。
⑻有一张照片,拍的是一堆杂乱的树枝,树叶已经落得差不多了,显得光秃秃的,画面看起来一点也没美感。可是,当我竖起耳朵的时候,我听见了树枝上一只燕雀的歌唱。我已经多久没有听见城市上空小鸟的鸣叫和它振翅的声音?
⑼有一张照片,是一堵墙脚,一只小狗,跟在另一只小狗的身后,前面的小狗,头和半个身子已经跑出了画面。看着这幅照片,我哑然失笑,后面那只小狗屁颠颠的样子,也许急得哇哇叫吧。
⑽还有一张照片,看上去模模糊糊,分辨不出是拍什么的,估计是哪个孩子摁错了快门吧。通讯员却解释说,这是学生小勇拍的天空。天空?那么,他听见了什么?是小鸟的鸣叫,还是飞机的声音?是风筝的哨声,还是呼啸的北风?
⑾……我一张张翻看着,我被孩子们凭借声音拍出来的照片深深吸引住了。这些孩子,他们看不见这个世界,但是,他们却清晰地听着这个世界,听见了它发出的每一个细微的声音。声音,那是他们看世界的另一只眼睛。而透过声音看到的这个世界,也是如此美丽,
让人迷恋。
(选自《扬子晚报》2010年2月4日)
14. 联系全文,说说第⑵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2分)
答:
15. 第⑷段中加点的“端祥”能否换成“欣赏”?请结合文章说说理由。(2分)
答:
16.老通讯员介绍了《街头的快乐女生》《慢》两张照片的相关情况,另外三张照片的情况,则是通过作者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来介绍,请说说文章这样安排的好处。(2分)
答:
17.说说文章结尾画线句“声音,那是他们看世界的另一只眼睛”的含义。(2分)
答:
(三)(12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 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陶渊明 《桃花源记》节选)
【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
18.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4分)
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②便要还家:
③ 既出,得其船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❺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作文一般考什么类型的
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多是写表现亲情,学校或家庭生活的。
1、题目:_________,感觉真好
感觉就是简单的心理过程。平时,当你帮助别人的时候,得到别人理解的时候,孝敬父母的时候,取得成功的时候??你的感觉往往是非常好的。请以“帮助别人(或得到理解??),感觉真好”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好你要写的那一方面内容,填在题目的横线上。要写出亲身经历,写出自己真实的心理感受。以记叙为主,恰当运用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2、题目:渴望得到__________
世上谁没有追求?谁没有向往?谁没有渴望得到的事物?也许有人渴望得到理解、爱护、肯定、温暖??也许有人渴望得到一本好书、一台电脑、一张邮票、一个足球??也许渴望得到??把它写出来吧。
3、请自拟题目作文,题目中必须含有“喜欢”一词。
(5)初二语文期中考试一般考什么扩展阅读:
写作方法
1、确定中心,写出深意。我们要着于挖掘所写事件中含有的生活哲理或找出它闪光的地方,反复思考,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即善于从普通的小事中写出深意来。
2、文章的六要素要交待清楚。一件事情的发生,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方面,即常说的“六要素”,只有交待清楚这几方面,才能使读者对所叙述的事,有个清楚、全面的了解。
3、言之有序,条理要清楚。根据所述时间选择合理的顺序来安排材料。一般叙事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
4、详略得当,突出重点。一般事件的材料有主次之分,能体现文章中心的材料是主要材料,这部分要详写,次要内容可略写或不写,主次分明,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