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创新拟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初中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作品非常多,如何让那些优美的词句、感人的情节冲击学生的灵魂?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充分采用多种有效的手段来实施情感教学,应善于创设教学情境与氛围来调动学生的激情。心理学认为:情感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情境,作者描绘情境是为了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抒发情感,增强艺术效果。而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正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入情境,有助于把学生从枯燥无味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有助于学生形象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
语文课上,老师用满怀激情的导语感染学生,播放美妙的音乐调动学生情感,多媒体展示图片吸引学生„„让学生在感受美,享受美的同时,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②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渗透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除了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和德育教育外,还包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教师上课时,除了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去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外,还要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行情感教育。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步。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尽最大可能去唤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创设的情感中受到熏陶,并与教材产生共鸣,获得心灵的体验。那如何渗透情感教育呢?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 挖掘教材中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情感。
小学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既有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又有动人的故事情节,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为师生情感思想的参与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教师应该明确地、有意识地把蕴含在文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体验结合起来,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产生思想的共鸣。如我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时,通过投影圆明园的全景图,再配以优美的乐曲,学生的情感就被牵动起来了,随即揭示课题,指导学生边听录音朗读,边思考问题。课文的朗读在音乐的伴奏中进行,学生的情感已经完全融合在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中了,有如身临其境。在抓住时机问学生喜不喜欢圆明园,为什么?让学生结合图来组织讨论。学生此刻已经产生对圆明园景致的向往和对古代劳动人民创造性才能的热爱。我这时在见机介绍圆明园遭八国联军的毁灭性的破坏,这又激起了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 通过饱含深情的朗读来激发学生的情感。
许多课文中的情感是通过文中的重点词语表现出来的。教师通过深情的朗读来激活历史人物和事件,鼓动和感染学生的情感。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这一课时,我通过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朗读,将学生带进了令人悲痛的氛围里,学生对总理的哀悼之情油然而生。在这种情感下让学生去审视这一具有崇高形象的一代伟人,学生的审美快感随着情感的激发而产生,学生的审美体验也随着对总理的爱戴怀思之情而升腾。
三、 根据教材中的精美词句来激发学生的情感。
③ 浅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认知活动启发、发展和维持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所以,很多中外名家都十分重视情感教育。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高中语文教学,必须高度重视情感教育。 一、情感教育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阶段的学生情感丰富,当他们的情感与教师的情感一致是,他们会全心全意地投入学习中去,反之,他们对教师的教学便会产生抵触情绪,教学效果就会差得多。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明确情感教育的地位,探索对高中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发挥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情感教育的迫切性也是由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入选高中语文教材的文章大多是古今中外名篇,这些作品大多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是情的喷涌结晶。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引导出文章中渲泄奔腾着的感情的激流,和学生一起体会字里行间跳到着的感情脉搏,想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1,发挥情感的感染作用,以情动情。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往往可以感染别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以作者之情来打动学生之情,要发掘教材中蕴藏的思想感情。那怎样发掘课文的思想感情?在语文教学中,相对来说,教师是客体,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是主体,处于主动地位。教师在备课、讲课时,心灵必然受到震颤,动情于心,激起情感的波澜,同作者或爱,或憎,或喜,或忧,或褒,或贬。总而言之,教师要首先进入角色。 2,创造引发情感的情景,营造气氛。引导学生入情于境是关键。如何引导学生入情于境?通过形象的感染,激起学生感情的波澜。比如,教《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时,我先提问看到马克思的肖像后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这个问题。一位同学回答是马克思睿智的眼神。我分析了睿智一词的含义,概括介绍了马克思一生的丰功伟绩。面对革命导师的肖像,联想其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所作的贡献,同学们便会产生一种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崇高敬意,然后披情入文,整堂课的教学就处在一种特殊氛围之中,同学们既受到思想教膏,又提高了语文能力。其二,通过吟诵朗读激情。对于诗歌和抒情性散文的教学,采取这种方法能收到较好效果。其三,通过讲述品析激情。对于小说之类的叙事作品,通过精湛的语言,着重再现形象,勾勒画面,渲染气氛,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受教。再者,创造情景,营造氛围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易于进入教材的情感世界,以体味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特定情感。 3,把握情感的倾向性,调节情绪。情感具有倾向性,面对不同的对象或同一对象,不同的人则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情感倾向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消沉可以转化为振作,讨厌可以转化为喜欢,消极可以转化为积极,憎恨可以转化为热爱。 在教学实践中,愉快、积极的情绪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活动;而低沉、消极、否定等消极情绪则会阻碍学生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活动。学生的情感倾向,如同一把双刃剑,对其学习行为可以起积极作用,也可以起消极作用。二、语文教学的情感体验方法 1,大胆创设情感体验的氛围。着名特级教师于漪认为,在文学作品教学中,认识形象,理解形象,受形象感染,学生不步入特定的情景之中,难以有深切的感受。 除了导入的精心设计外,还可以借助一些现代化的教学媒体来渲染某种气氛。教学白居易的《琵琶行》,可先让学生听一曲《十面埋伏》;鉴赏姜夔的《扬州慢》,可放一段编钟古乐的录音,让学生和着旋律浅唱低吟;品读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可配以小提琴曲《思乡曲》这些都是能辅助学生进入作品的特定情景,引导他们沉浸在作品所表现的情感氛围之中。 2,紧扣作品语言来体验。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学作品情感内容的载体。紧扣作品语言来进行情感体验首要的是扣住作者作品中的关键语句,因为关键语句一经点拨,文章精神全出,就会使得学生情思萌发,乘兴翱翔,进入作品描述的境地。除了扣住关键语句外,指导学生有盛情地朗读也是情感体验的一种有效方法。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称为美读。他认为。要根据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内容的不同运用不同的朗读方法。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大量实践证明,通过那细若春蚕吐丝,壮如骏马奔腾,轻似山泉淙淙,重则雷霆隆隆等不同方式的美读,文学作品所蕴含的不同的情感内容,就能教学生真切地体验出来,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3,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参与体验。人认识艺术形象是以他的直接和间接的生活经验为依据的,要让学生更深切地体验作品的情感内容。教师就要注重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来参与体验。如有的教师在教学朱自清《背影》一文时,就引导学生联系他们自己和父母亲生活的有关往事,带着对自己父母亲的亲昵感和崇敬感去体验文章流露出的思想感情。学生贮藏的生活经验一被激活,他们就能很快与作品行成最佳的体验态势,迅速和作品的情感内容取得认同,这样,学生既受到了美的熏陶,又加深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形成了美感和道德感。 总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方法恰当,学生在课堂上就会出现这样一种体验状态,正如着名心理学家詹姆士描述艺术美的审美心理活动: 当美激动我们的那一瞬间,我们可以感到胸际的一种灼热,一种剧痛,呼吸的一种颤动,一种饱满,心脏的一种翼动,全身的一种摇撼,眼睛的 一种湿润以及除此而外的千百种不可名状的征兆。 这种境界,正是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所企盼、追求的。泸县一中 李群
④ 语文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情感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在语文教学中表现的更加明显。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每一篇文章均为文质兼美的佳作,无论就文字的锤炼,内容的表达,情感的抒发,都表现出一种至高的神美。特别是在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是作者对社会和生活真实的体验,闪烁着圣洁的人性美。教学中必须抓住这条红线,才能挖掘出作品的真正内涵,从而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情感教育。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注重对文章词句、结构的辨析,以及内容的深层挖掘,而对文章所流露的情感却如蜻蜓点水,一掠而过,学生很难真正把握文章的脉搏,不能体悟作品的真谛,不能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正如探幽谷已近胜景却返,登高山将至绝顶而归,实为缺憾。
在语文教学中,如充分关注作者的情感,引导学生用心体悟,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聆听作者的心声,爱其所爱,憎其所憎,这样才能轻松地把握文章的主旨,愉快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进而激发他们那种“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豪情,坚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念,从作品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谛。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情感教育,引导学生用心审视文章的内在情感,才能让学生情动于衷,发之于外,导之以行,使学生在“情感”的熏陶下,完美自己的人生。那么如何对作品的情感内涵进行“挖掘”呢?
一、察情
教师要精研教材,深刻地了解作者的思想和作品所流露的情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深入钻研作品,多方面收集相关资料,挖掘出作品所蕴涵的真实情感,探求作者的创作动机和情感倾向,这样才能把作者的博大情怀,细腻情感,忧愤之思,贴切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比如,教师如不了解郭沫若的坎坷经历,爱国热情,以及在黑暗中不倦地探索追求的精神,就很难把握《天上的街市》这一课的深刻情感内涵,无法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无法在教学中感染学生,打动学生,更不能启迪他们对自己人生的展望与追求。如果教师只教其“文”未传其“情”,那就无法做到以情动人,情感的彩云也随着单调的讲读飘然而逝,只留下“不识庐山真面目”的遗憾。
因此,教师只有准确地掌握作品的内涵,形象生动地展现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才能使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领悟到作品的艺术魅力,陶冶于作品丰富的情感海洋之中,感知作品人物的心灵体验。
二、知情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从朗读中领悟作品的内在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学生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和获得作品情感的基本途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的朗读信心,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通过朗读把作品中所蕴涵的无形情感转化为学生内心的真实体验,使抽象,空洞的文理,生动形象地跃然纸上,让作者的情感与学生的心灵感受相联接,更进一步感受作者的心声。通过有感情地范读,齐读,分角色读等方式,让学生心随作品中的情感变化而怦然心动,体会作品中的苦与乐,忧与喜,思与怨。例如,有感情地朗读高尔基的《海燕》,这是一篇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抒情散文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节律和流动感的画面,作者以海燕象征英勇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把它当作一把利剑,划破黑暗,汲取光明。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使学生感受到作者抑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感悟到海燕穿越时空的壮美,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是文章所表现的主题思想也通过朗读初见端倪,学生也很自然进入了作者的思维空间,为进一步体悟作品所蕴涵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因此说,朗读能使学生观其文,晓其理,知其情。
三、入情
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悟作品所表现的丰富情感,把握作品的情感脉搏,与作者心灵相通,充分释放自己的感情。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层的分析,抓住作品的情感线索,通过多媒体等教学工具为切入点,激活学生沉寂的思维,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把作者的真实情感与学生的切实感受连接在一起,使学生在作品的情感世界里自由翱翔,激发奇特的想象,沿着作者的情感轨迹,迸发出内心的情感洪流,达到忘我的至高情感境界,最终使教师、学生和作者三位一体,产生共鸣。
通过学生情感的融入,使学生深刻感悟到作品所渗透出来的情感美,从内心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坚定了勇往直前的信念。
四、移情
是一种情感对另一种情感的影响,即在感悟作品情感的基础上,使学生所流露的“情”转移到其他相同或相似的事件上。这就是平时我们所讲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感情教育方法。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做到移情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万事基于“根本”。抓住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激活他们沉寂的心灵,让他们从被动变为主动,从使学者变为乐学者。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进行。如采用多媒体、图片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快乐地投入带学习当中。其次,具有
⑤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爱情观教育
可以通过讲一些古代的爱情故事。例如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告诉学生要好好学习,不要过早恋爱,等到了金榜题名时,自会爱情事业双丰收。 我老脸一红
⑥ 如何在语文教育学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语文教学要落实的目标之一。语文教学要重视它们的正确导向,就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导向的重点是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要让学生的认知过程中伴随着情感过程,让学生学会分清真与假、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做出价值判断,从而做出肯定或否定、喜欢或厌恶等不同的反应,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健康的情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
(2)要重视熏陶感染、潜移默化,避免贴标签式的教育。要善于创设情境,注重学生自主的个性化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中自主感悟、自主判断、自我教育。比如,要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体现和表现课文中的情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体会人物的高尚品格,领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不要总在理性化的课文分析之后,再加上学了课文有什么收获、懂得了什么道理、举出了生活中的例子、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等表态式的环节,进行概念化的说教。
⑦ 怎样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实质上要求教师调动学生的情感,挖掘教材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形成和谐共鸣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取得成功,“情感”因素是不可缺少的。而儿童的情感比较外露,也容易转化。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情感这把钥匙有效地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绪,达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教学效果。
一、挖掘情感因素,以情动人
小学语文教材既似一部小网络全书,又如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使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又要使学生看到大千世界纷繁复杂,绚丽多彩的生活画面;还要使学生感受到千姿百态的艺术形象,并且使学生学生体验到其深刻的思想性和丰富的情感,充分运用教材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感染力。
1、挖掘教材中培养情感的因素。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文质兼美,其中蕴藏着很多培养情感的因素。因此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掌握教法,去发现和挖掘其情感因素,以便充分发挥好教材的感染力。通常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其一,从内容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十分丰富,包罗万象。不同的内容蕴涵着不同的情感因素。如那些颂扬古今中外的伟人、名人的功绩的文章,能够体现伟大人物的高尚情操;那些表现凡人小事的文章;能够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品质;那些讴歌中华民族光辉历史的文章;能够体现出民族自豪感,爱国热情;那些赞美大自然奇观异景的文章,能够体现出人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激情……对于这一切,教师都应该认真地发现和挖掘,以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美好情感。其二,从语言形式上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体裁形式多样,有记叙文、散文、童话、寓言、诗歌等。有的文章结构上记叙、描写、抒情为一体;有的在语言方面遣词造句精辟凝练、生动形象、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使学生体会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感受到它的精湛优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思想感情。如《烟台的海》一文,作者以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激情,用色彩浓重的笔调,描绘出了烟台的海冬日凝重、春日轻盈、夏日浪漫、秋日高远,“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前赴后继、锲而不舍……扑向……溅起……发出雷鸣般的轰响”等等,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这些优美的词句,进行丰富的想象,不仅激起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爱恋之情,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和学习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的情感。其三,对文中插图挖掘。插图一般是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生动描绘。那些栩栩如生的画面,如人物、清洁、场面,同样表现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教师要善于采用各种手段去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以感染和熏陶学生。如《大江保卫战》一文中,可以把放大的插图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仔细地观察图中人物的外貌、神态,充分体会人民子弟兵为了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2、吮吸教材中的情感养料。语文教材中含有大量的丰富的情感养料,但他不会自然地为学生理解的吮吸,而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作艰苦细致地工作、点拨,帮助学生主动吮吸教材中的情感养料。其一,在理解课文内容中吮吸情感养料。对事物只有先理解,才能认识它,感受到它,进而吮吸其中的情感养料。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一道与学生反复读书思考,仔细比较揣摩。文章中那些精彩的片段,深刻的语句及至抒情怀的段落等,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体会作者的情感,并把它转化为自己的情感。如《白鹭》一文,让学生抓住“精巧”和“韵味无穷”两个词来理解白鹭是一首诗,激发学生爱鸟、护鸟之情。其二,在品评作品中吮吸养料。有些课文在学生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对其欣赏品评,倾吐自己对其任务、事件、场景的认识和看法,对其语言形式的理解和体会,进而沟通自己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教师引导学生在理解《二泉映月》内容时结合欣赏《二泉映月》这首曲子,学生的感受更深,产生出多种情感:有敬佩、同情、赞叹、以阿炳为榜样学习……有的课文则可引导学生通过对其中某些哲理的争辩,议论,提高学生鉴别真、善、美、丑、恶的能力。
二、创造阅读情境,以情感人
情感教育是一种艺术,需要创造一种意境和气韵。教师所创设的情境要与课文内容协调一致,利用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乐渲染,语言描绘,实物摆设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之中,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并激发想象与联想,让学生在情感的氛围中产生情感体验,进而发展认识,陶冶心灵为“动情”到“晓理”打下情感基础。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感情浓郁的抒情散文时,我们可以在教室里创造了一种气氛:周总理的遗像佩上黑纱,两盆郁郁葱葱的万年青置放在讲台一角,片片白花点缀其间。教室里气氛庄严肃穆,老师在哀乐声中用深沉的语调讲述周总理生平事迹。这一切把那种对周总理沉痛哀悼的感情、悲哀的气氛渲染得淋漓尽致,对周总理的崇敬、爱戴之情油然而生。使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由动情到晓理,情感不知不觉地得到了升华。教学《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老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渲染人物形象,首先用语言描绘把学生带入课文所描写的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军号声、机枪声、喊杀声……敌人垂死挣扎,穷凶极恶,机枪口喷出火舌,战士们一个个倒在血泊中。接着抓住课文重点词句引导分析情境,紧扣“昂首挺胸”“像巨人一样”并想象董存瑞左乎举起炸药包,右乎猛地一拉导火索,火光中董存瑞钢铸一般的脸,在火光与英雄的闪现中,红旗迎风飘扬,让学生体会英雄气贯长虹,为祖国、为人民不惜牺牲的高大形象。小学生的情感特别容易受老师的情感的影响,也容易被课文中具体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所感染、所支配。教师应该积极地去创设情景,影响、启发学生,激发他们的感情,增强学习的热情。
三、营造和谐气氛,以情育人
人们在教学实践中得出了结论,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能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并能主动探究,充分发挥学习潜力。反之学生在课堂上情绪紧张,信心缺乏,动辄遭到教师指责,又怎能发挥学习主动性,深入体会课文情感、培养其积极的学习态度呢?因而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要善于将自己的心境调整到最佳状态,对教学内容阐述精确,语言富于情感,表情亲切自然;更要善于诱发学生的积极情绪,敏锐捕捉学生的情感变化,并以宽容期盼之情的对待学生。
1、创设情境,情感自然渗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具体鲜明的画面,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往往能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情感也就由心底油然而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1)直观形象营造情境利用录音、幻灯及多媒体课件等辅助设施可以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化为鲜活生动的画面,撼动心灵的音乐,声情并茂的讲述。在这种刻意营造的情境中,学生的各种感觉活跃起来,情感上更容易与作者达到“契合”。(2)活跃想象,情感不断深入情境就是引导学生入境,无论图画、音乐或其它教具的运用,都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感知,使他们能直接与课文中的情感产生共鸣。然而,学生毕竟有他们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如果能激发学生的想象,使学生能挖掘出其独有的情感体验,并与课文中的情感相撞击、相融合,这种情感必然更浓厚,使学生感受更深刻,道德情感摧发的道德认识也必然更牢固地存在于学生心中。小学语文课本第三册《画》一课,描写了王冕画荷花及雨后荷花的美丽,文中所蕴涵的情感通过教师精心制作课件及图片表现出来,也就是说教师创设出美丽的情境必然会打动学生的心。此时,让学生闭目遐想,随着教师绘声绘色地朗读,学生对雨后荷花有了深刻的认识,从而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表象,然后再依据生活经历联想、想象。学生们纷纷发言。他们仿佛看到了雨后的湖面,在阳光的照射下,满湖通红,碧绿的荷叶上,清水滴滴,衬托着朵朵美丽的荷花。活跃的想象力使得学生在充分体悟作者情感的同时,将自己的情感也充实进去,以独特的情感体验获得独特的认识。
2、角色扮演,再现情境叙事记人的课文,其情感要靠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表露出来。儿童表现欲强烈,乐于扮演角色。教学中,不必直接告诉学生善恶、对错,只让他们依据自己的理解,将课文中的角色演一演,“入境”才会动情,“动情”才会晓理,学生在情境中把自己的活动同真人、真事相比较,通过情感迁移,对自己周围世界形成了自己初步的判断能力。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语文教学只有辅以必不可少而又形式灵活的情感教育,才能使语文教育日益接近教育家奇美纽斯所说的“教学是一种教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的境界。
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用自己的真情实感(积极的、健康的)去感染学生,诱发和激励学生的良好的情感体验,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⑧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课题 创新拟点
首先,教师要善于创设生动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情境创 设要有针对性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基于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中蕴涵着的能力价值和情感价值,利用这些知识作为情境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只有问题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相匹配,才能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才能达到目的。在设置问题情境时,教师应考虑内容、方式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让学生通过积极思索和探究,解决问题或得出正确结论。无论是艺术欣赏还是艺术创作,触景生情是最普通、最常见的一种审美的情感活动,这也正是情感的情境性特征的体现。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情境能有效地引发、唤醒学生的情感,而且能借助情境深化学生的认知。因此,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往往十分重视阅读教学情境的创设。
其次,教师要善于调动、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在教学活动中,情感具有引动、定向、激励和强化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及内化。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中小学生都具有向师性,因此教师的情感在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情感具有感染性和迁移功能,教师要善于把课文的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再把自己的情感传达给别人,就会使别人为这些情感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在此基础上,再把学生的情感引入到所感知的对象之中。于漪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要使学生真正在
思想品德、情操等方面受到陶冶,教师自己要进入角色,披文以入情”。教师自己在深入钻研教材的过程中,心灵必定会受到感染,情感必定会激起波澜。因此,教师在调动自己的情感后,一定通过言行和声请等手段,用自己火热的情感触动学生平静的心,从而对他们进行是与非、善与恶、真与假、美与丑的教育。若教师自己缺乏情感,那就无法引导学生的情感流向。 再次,教师要善于营构良好的师生人际氛围。由于情感体验的自律特征,课堂心理环境的安全、自由、宽松就成为主体情感得以顺性舒展的重要前提。因此,平等、合作、和谐的师生关系能给学生以自由舒展的心理空间,使学生沉浸在一种丰富、和谐、温暖、疏朗的氛围中,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情感的引发和展开,而且能够满足学生独立、自尊、理解、信任等情感需要。我的做法是千方百计跟学生结成最佳学习拍档,让学生心甘情愿地走进语文世界。比如,师生互考。除我考学生外,我常让学生考我,他们自然是积极性高涨。预习,复习,查资料,互相商讨……,学生挖空心思要把我考住,其学习潜能得以充分释放。我还让学生互督、互查、互考,结成前后同桌学习同盟。我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初一每周不少于三篇,初二每周不少于两篇,初三写周记。每周师生共荐日记题目5个,写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供学生挑选,每组选三名学生当组长评日记,只评最大优点与不足。我每日抽查,每周总评,让学生将评语记下并据此改进,并将优作进行张贴。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无论思想认识,还是习作水平均有大的飞跃。在阅读教学中,结合语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质疑、讨论、答问、品评。
再其次, 以语言描绘情境是指教师运用语言艺术,或描绘,或抒情,或议论,以铺陈渲染、述感追思、评价点拨,把学生带入与文本相适应的特定情境中去。由于不受时空、物质、内容等条件的限制,借助语言描绘情境也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最简捷、最方便、最经济、最基本的一种情境创设方法。我利用语言描述,创设情境的问题进行了重点关注。通过课堂观察,
我觉得教师力图显现一种精炼、平实的语言风格。这样做,对于创设情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我认为场景有其特殊特点,包含着一种氛围。所以教师应该使用更多生动形象,极具文学色彩,有一定鼓动性的语言来创设更多情境,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最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现情景等综合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计算机、电视、录像、投影、录音等,为学生再现具体可感的情境。多媒体教学图文并举、视听结合、信息丰富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直接生动的感知,能迅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并以生动的具象接通学生的生活经验,启迪学生的内心情感。以体态模拟情境主要是指教师借助表情、眼神、手势、动作等人体语言将文本中的某一特定的情境演示出来。在实际的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往往是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比如语言手段,其实任何一种情境的创设都离不开语言参与。恰当情境的创设,不仅能有效激发和陶冶学生的情感,而且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⑨ 语文情感教育的思路
语文情感教育的思路,
主要还是锻炼学生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理解做设身处地。
⑩ 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
一、用教材中的“情”感染学生
白居易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背影》中的浓浓舐犊之情;曹孟德东临碣石的壮志豪情;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爱国热情;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凛然正气等都能让学生怦然心动,而终有所悟。我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时,让学生领悟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道理,看到词人虽然命运多舛,仕途坎坷,却对人生充满了乐观情绪。正是这种积极乐观的人生修养熏陶着每位学生,使学生受到教育、启迪。在《岳阳楼记》中,我通过反复诵读课文让学生感受作者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豁达胸襟、伟大抱负,使这种美的思想、美的情感熏陶学生、激励学生。教学中,我时刻深挖教材中的这些情感因素,让学生在学习中如沐春风、身临其境,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喜乐、共伤悲,让学生的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在生动具体的形象感召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激发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是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例如:我在教学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时,让学生边看书边听录音,把学生带入课文人物所表现出来的不愿作亡国奴,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自己祖国无比热爱的气氛中,再联系到我国人民遭受侵略、任人宰割的历史,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马上被激发,这就更加坚定了学生不忘国耻、热爱祖国的信心。教学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时,我以文中“蒋氏”的身份向学生痛诉他一家三代人捕蛇的悲惨遭遇,让学生听得悲、听得恨,为文中捕蛇人悲伤,恨封建统治的残酷,从而唤起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设情境,打开学生心扉,让学生尽情感悟,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用自身的情感陶冶学生
教学十余年里,我深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过硬的教学基本功,而且还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丰富的情感。所以我即使课前心情烦闷,上课时也会极力调整心态,镇定自若、面带笑容、精神饱满地走上讲台,以充满活力、生动形象的语言激起学生求知的情感。始终以丰富的情感和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来上好每一堂课,从而使学生学得轻松、有趣。
总之,没有情,就不会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中,我一直追求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始终荡着情感教育的双桨,引领学生驶向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