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优化整合语文课程资源
Ⅱ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如何进行资源整合浅谈
课程整合已经在我校如火如荼地进行了两年,而我,做为一名南奥新人,也正奋力走在课程改革的道路上,尽力追赶课程整合的步伐。
而《初中语文整合教学研究》恰在这时出现在了我的面前,使一筹莫展的我犹如在沙漠中看到了一片绿洲,带来无限生机。
通过阅读该书,我明白了课程整合是未来教育的趋势,更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而我校却走在了教育改革的前端,已经进行了两年多的实验探索了,看到此,不由为我校领导者的前瞻意识而折服,更为自己能搭上这一课改的列车而欣慰!
那么语文教学资源整合的优势体现在哪里呢?语文教育的目的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多功能性;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决定了语文阅读内容的多样化特点;语文教学文本的丰富性决定了教学内容的跨学科性。无论是语文教学的目的、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还是语文教学的文本都为语文课程整合提供了基础。
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最好最有效的课程整合体现在阅读教学上。在教学过程中,可将阅读教学与人类文明教育整合:(1)与人文历史整合。“文史一家”是大家的共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巧用历史知识教学,尝试整合历史教育、整合时政教育,以寻求共赢空间。例如在讲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作品时,可以与历史老师配合,背景介绍可由历史老师讲解,既清楚透彻,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2)阅读教学与道德教育整合。“文以载道”的一篇篇文章,总是“文”与“道”交织在一起的,教学时可以通过介绍作者的生平及思想变化及作品所体现出的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启发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崇高精神。例如《散步》《邓稼先》《伟大的悲剧》等作品教学时便可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3)将阅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中学语文教材具有多样性、人文性、时代性等特点,很多文章具有文质兼美的特点,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真、善、美,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向上态度。《再塑生命的人》《心声》等课文教学时便可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积极乐观对待生活。
同时,在阅读教学中还可与艺术教育整合:(1)语文阅读教学与影视文化整合。借用影视的课堂阅读教学能够以真实逼真、生动活泼的形式,创设最佳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成为教学中的一个亮点,让学生真正成为资源的主体,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任何教科书和其他多媒体课件所无法代替的。例如中外名着的教学上,可适当选取相关电影片断引入课堂,可更直观的理解课文。(2)语文阅读教学与音乐艺术整合。在阅读教学中适当引入音乐,让音乐流动的触角去拨动学生灵感的琴弦,不仅让学生感受了作品,而且他们的人格也得到陶冶和升华。教学《秋天的怀念》《音乐巨人贝多芬》时可适当播放背景音乐,通过音乐的渲染去打开学生的情感之门,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3)阅读教学还可与绘画艺术整合。诗歌讲究画面感,因此在教学诗歌时,可尝试与绘画艺术相结合,让学生将文字表达的东西运用图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同时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其实,语文阅读教学还可与自然科学教育整合。语文教材中为数众多的科普类作品,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美、数理美,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可与自然科学等学科结合,引导学生热爱科学,运用科学。
总之,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社会性和工具性的特点,使得语文教学时可与多学科、多领域整合,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充分与各领域的有机结合,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探索前进,寻求语文学科的整合方式,达到最优教学效果。
Ⅲ 如何上好一节语文整合课
上好一节语文整合课的方法:
一、驾驭教材的高超能力
深入钻研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只有深入钻研教材,把握课文的整体结构,才有可能从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的辩证关系出发,把知识、能力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确定一个质与量统一的整体性的教学目的;才有可能设计出恰当的提问,启发学生思考,推进教学过程,使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精神落实到每篇教材的教学中,教材才真正地发挥“凭借”作用。教师只有拥有驾驭教材的本领,有”一览众山小”的宏大气势,在教学语文课的过程中才能信心百倍,气势恢宏。教师用这种恢宏的气势才能更好地影响学生,促使学生学习好语文课,从而提高语文课的教学质量。
二、扎实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有的人说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书法家,应该是一个播音员,应该是一个作家。当然这话说得有些太严重,但是我想其实这就是让所有的语文教师要有过硬的基本功。执教的几位老师专业知识扎实,普通话发音准确,上课语速适中、声音响亮;并用适当的动作姿势助说话,使语言形象生动、高低抑扬有致、感染力强。有的甚至巧用修辞,典故、古诗名句。语言幽默风趣,妙语连篇,听了简直是一种享受。教师教态自然亲切,富有表情、感情,语言循循善诱。三笔字工整规范,对教材熟悉,运用多媒体设备娴熟自如,得心应手。如果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不过硬,不会教出好学生来,也不会有如此精彩的课堂。
三、主动参与的全体学生
新课标所倡导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先进教学理念.教案并非一定要一步一步的精心设计,学生都还未参与进来,怎能完全确定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一定会是什么样?如果课前就能预设整个教学过程,写好详细的教案,那学生就成了教师手下控制的机器了。几位老师在课堂上,始终都能关注学生的学情,及时调控自己的教学设计,因此,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上来,每一节课都显得生机勃勃。这样的教学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好的语文课堂,是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真正实现平等、民主、和谐交流的过程。一堂课如果仅仅是老师在忙碌,而学生很少参与,老师的水平再高,对学生自身而言也没有得到发展,这样的课就不能称之为好课。
四、激情飞扬的学习情境
作为一个老师,首先我们得十分明确,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儿童”(虽然他们比儿童要大点,但我仍想把他们归为一类)。人小情多,说儿童是“情感的王子”并不夸张。儿童的情感会形成一种驱动的“力”,聪明的语文老师应该利用学生的情感,使其成为他们主动投入、参与教学过程的“力”;责任心强的语文老师更应该培养、发展学生的情感。只有恰如其分的运用孩子们的情感,使他们把情用在课上,情到深处课自优。
许云艺老师在教学《慈母情深》时首先通过三次读题使学生在上课之初就入情;接着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做到以情感动学生,让学生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入情”“动情”以外,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们“移情”,也就是通过自己的感受来理解课文中蕴含的情。这时,许老师就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使激起的情感深化,从而实现了移情。
听一节好课是一种享受,听好几节好课是一种震撼!我决心以这几位老师为榜样,精心钻研教材,认真学习教育教学新理念,将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努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Ⅳ 语文整合教学框架
赵老师新教育知行合一080:
宜阳县董王庄乡中心小学
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是一个正确的道路,特别是其中的整合思想,是他的核心思想。整合使教学从零散的状态走向了系统的状态。
虽然关于单元整合的思考,现在还不够明朗,但是把模糊的思想表达出来,可以进一步理清思路,为下一步的思考奠定基础。
语文单元整合,大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
1.语文单元整合训练。
2.语文单项能力的纵向整合训练。
3.语文多种能力综合运用的横向整合训练。
4.学习方法的整合。
5.人格养成整合。
6.语文与生活与班级活动以及新教育十大行动的整合。
一、语文单元整合训练。
语文教材都是按照单元编排的。在对教材进行二次研发时,不仅仅要看到一篇篇课文,更要从一个单元的角度进行考虑,要考虑单元目标,单元的语文能力训练重点,单元的人文教育因素,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安排学习方法的训练,安排能力的初步训练,安排熟练运用的训练,安排能力复习的训练。只有具有单元整合思想,才能有效的把语文能力的训练落实到位。
不仅要具备单元整合的思维角度,还要从更长时间的角度,从一册书的角度考虑,也可以从一个学段一个年级来考虑。总之整合思想,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思想。在这样的思路下,语文的能力训练和人文训练都变得系统化,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语文能力单线的纵向整合训练。
在语文的训练中,语文能力的训练,无疑占了极为重要的地位,没有良好的能力,语文就是一句空话。
原全国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崔峦先生认为,义务教育阶段,特别是小学语文学科能涵盖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人格雏形的培养。
二是夯实听、说、读、写、书(指书写)的基础。做到“六个一”。
三是提升阅读素养。
四是培养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要能质疑,爱探究,会发现,有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有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是增加文化积淀,培养爱美的情趣。
每项中,还有更为细小的能力。
每一项能力训练,都要经过一个学习方法,初步运用、变式应用、熟练运用、综合应用、层次提高这样一个过程。
每一种能力都是和其他的能力在综合训练中形成的,当我们考虑单向能力的时候,就处于一种抽象的状态。
但就我个人来说,错误的认识是,认为能力是在一节课之内,最多一个单元中就可以形成的,没有考虑到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可能是因为一些教研活动往往以一节课为单位来进行。对一个单元的训练,一个学期的训练,或更长的时间段,考虑的比较少。一个能力的形成,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真正达到成熟的程度。在一节课之内,一般仅仅能完成初步的知识认识和简单的运用训练、变式训练。但是更为重要的综合运用、熟练运用和高水平的提高,却需要更长的时间段内才能完成。这一点常被我忽视。只有能力形成了,快而准,已基本自动化的时候,这才标志着语文能力的基本形成。
能力的训练,要在较长的时间内完成,这就必须考虑,每一堂课上除了新的能力外原有的基本能力的训练。必须保证每一堂课上语文的旧能力训练的时间和内容安排。而且对每一个时间段所着重训练的一些语文能力,有清醒的认识。它出现的形式往往是几种能力综合在一起进行。
在较长时间内,围绕一个语文能力进行训练。这是一种时间的整合考虑,整合思维。
三、语文多种能力综合运用的整合训练。
只有在抽象思考的状态下,才有语文能力的单项训练。在实际中能力的训练,都呈现出一种多种能力整合在一起进行训练的状态。
第一种情况是新的能力训练。除去复习课以外,几乎所有课他都要关注一个新的训练点。这个新的训练点,当然是这一课的重点内容,但是他必须在其他能力的基础上产生。必须要考虑这一能力和其他相关能力的整合训练。
第二种情况,就是一些原有能力的训练。属于能力的熟练和提高状态。每种能力,都是在与其他能力的综合训练中完成的,根据每一种能力所达到的一些状态,决定各种能力训练安排的轻重大小详略。
四、人格养成的整合。
语文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整合。在小学,人文性的熏陶,有多种形式,比如说思想感情体验,他们整合为人格的养成。失去了这种人格养成,工具性的训练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在小学是学生人格形成的雏形时期,思想感情体验的积累,慢慢的为人格的形成积累素材。各种素材在小学主要以美的培养表现出来。美有丰富的内涵,有价值观,有思想,有感情,有具象。他是一个比思想情感形象等等还要大的一个概念。在很多教育家的论述中,美都被作为重要一极提了出来。美的培养,为人格养成涂上了底色。
这里面有四个方面,1.挖掘课文内容的本身的美感因素。是学生感受到课文中的自然之美,心灵之美,社会之美,语言文字之美。
2.李吉林情景教学中提的几个方面,要把学生身边的自然之美与语文的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
3.补充一些美的诗歌,美的短文。并把阅读感受写作结合起来进行。
4.把社会之美与语文教学充分的结合起来。
通过各种各样的美的点滴积累,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
五、学习方法的整合。
以上能力的训练都是就语文本身来讲的,但所有的学习活动,都要在一定的学习组织形式中展开。
学习的形式,主要有两个方面,学生的自学和小组的学习、教师指导学习,三个方面整合起来。
在自学方面,应该采用有指导的自学,以导学案的形式,让学生充分的自学。经过充分的自学,在小组内进行展示交流和纠错。老师要参与到整个过程中去。
六、把语文学习,与生活与班级活动与新教育十大行动整合起来。
课内的学习是一种精确的学习,课外的学习是一种浪漫的学习。语文本身它具有整合性和实践性。语文是一种母语,在生活中有宽广的用武之地,而且母语也要求达到非常高的水平。语文学习必须要把实践的运用,充分整合到语文的学习中。重点表现为各种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和熟练运用,形成高度自动化的水平。
第一方面是与生活的整合。要有意识的养成一种阅读写作交流的生活习惯。在生活中,时时处处的运用语文能力,在家庭中家长要有意识的给学生创造一些语文读写交流的机会。 学校中老师要有意识的结合实践活动,给学生创造一些读写交流的机会。生活也是学生的人格素养展现的舞台和形成的舞台,学生的行动表现和学生读些什么内容,说些什么内容,和与别人交流什么,都源于他的人格雏形。
其实在学校生活中,任何一项活动,几乎都不能离开交流读写。我们在进行每一项活动的时候,把这语文能力充分渗透进去,这样就可以创造大量的听说读写思交流的机会。每一项活动都在展示学生的人格素养,是人格素养的新的锻炼机会。从而给学生提供广阔的能力综合运用的平台,给学生创造语文能力达到高度自动化程度的条件。
新教育实验推广以来,倡导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他的每一项活动都要依靠听说读写交流这样的能力。尤其他有专门几项活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培养卓越口才,聆听窗外声音,这几项活动专门指向学生的读写思交流,都指向学生人格的形成。很多榜样学校和榜样教师,他们结合这样的活动开展了海量阅读、海量写作、海量交流,把学生的阅读写作交流的能力,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新教育把学生的语文核心能力,推向了一个极高的高度,为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为任何学科的学习都要以语文核心能力为基础。为学生人格的形成涂上了底色。
语文本身具有工具性人文性整体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所以整合思想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他牵涉到了语文的方方面面,自觉的灵活运用整合思想,处理教材,安排教学,就一定会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
Ⅳ 如何进行语文教学资源的整合
整合主要是综合、融合、集成、成为整体、一体化等。对语文教学资源进行整合的过程可以视为语文教师、语文教学资源、学生三方面的合理安排,最终实现其“一体化”。
Ⅵ 怎样整合小学语文教学
每一个人在心灵深处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而来自他人的一句普普通通的喝彩,也将给我们的生活注入美丽,有时甚至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发展。
——题记
推行素质教育,主渠道在课堂。这里所说的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指的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对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况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这种评价的目的在于强化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唤醒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课堂上,教师通过评价,让学生品尝成功的愉悦,增强学习信心,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促进他们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新课程改革要求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课堂是师生生命活动的构成,教学流程应该充满生命力。作为渗透于教学流程每一个环节的评价,同样也应该充满生命力。语文课堂评价应该丰富而生动,以真实打动学生,以真情感动学生,以真诚引导学生,让语文课堂评价真正精彩起来,成为学生生命中“一次难忘的经历”, “一个永恒的瞬间”。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以为我们教师的评价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一、评价要回归真实
着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佛尔姆强调: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在教学的每个环节,充分发挥教师评价的魅力,欣赏学生自评与互评的精彩,渗透教师的关爱与鼓励,这样就能为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使课堂成为学生流连忘返的殿堂,获得更大价值的生命超越和个性发展 。
教师在评价用语中所反映出来的对某种行为的褒贬会对学生再次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所以,教师在课堂评价中,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因素,及时评析学生行为中的成败,为更多学生的再次实践提供经验或教训。我们的评价里应该充满真正实在的内容。
对于学生正确的言行,我们的评价中应该有肯定、有鼓励。比如“周全”这个词用得很准确。比如,有一天上课,交流<爷爷的毡靴>最后一句话“世间万物终有尽时,一切都会消亡,唯独爷爷的毡靴永世长存。”的体会时,何佳恒同学有大段的发言:永世长存的不只是爷爷的毡靴,更是对世间万物的珍惜,比如对生活的热爱,对亲情的珍惜,对资源的珍惜等。我马上给了他一个微笑,示意他坐下。
对于学生错误的不当的言行,我们的评价中应该有批评,有引导,有指导。一个眼神有提示作用,拍拍肩也有提醒作用,双手扶一扶有引导作用。比如,吴家枫老师在学生发言说到主人公做事很有条理时引导说如果换成“有计划有安排”就更好了。在听了一个学生的发言后对所有的学生说,如果大家都像她这样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深入思考学习效果会更好。
我们来看下面两段评语:
1.“你读的真好,大家鼓励一下!”
2.“瞧,他的朗读不但有感情,还带着表情呢!”
同样是指导学生朗读中的赞扬,前者只是肯定了学生的朗读,至于何处出色,毫无涉及。听到这样的评语,读的学生虽然知道自己读得好,但何处好,不知道。听的学生也只知道别人读得好,但是,自己读的时候应该怎样读,应该注意些什么,还是不知道。后者在肯定了学生的同时,指出了学生朗读的成功之处,有利于全体学生在再次朗读中学习提高。
记得听到这样一堂一年级语文课。具体的内容我印象不深,但在课上老师对学生发言的评价给我印象很深。一个男同学起来读一段课文,读得很不好,漏字、添字不通顺。于是,老师说:“你很有勇气,很高兴听到你的朗读,但有几个地方要注意一些就更好,(师指出错误)你愿意再读一边吗?”生又读一遍,错字、漏添字情况好多了。“你读的有进步了,声音要再响亮些,让每个人都听到就更好了。”孩子又很乐意地读了一遍。“读得好,响亮、流利,如果速度放慢一些,注意停顿、掌握语气,就更棒了”。孩子很好的又读了一遍,读得非常棒,“读的真好,掌声送给你!”师带头鼓掌,孩子开心地笑了。…… 这是一次真实有效的的充满艺术感染力极富激励的课堂评价。
当然,要想及时、正确、有深度的对学生的行为做出评价,教师要有灵活的课堂应变能力,还要具备丰富的知识,敏锐的洞察力,快速的语言组织能力。这些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注意锤炼 。
二、评价要饱含真情
要体现评价的真实,就必须时时处处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还记得牟莉老师在和我讨论<我喜欢>一课的教学设计时说过一句话:一堂语文课要能够轻轻而又自然地拨动学生心灵深处的那根情弦,那才是真正的好课。印象深刻所以至今记忆犹新。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带着我们的一腔真情去唤起学生的真情。
特级教师贾志敏在面对一个读书声音细小的学生时是这样评价的:“你读得真好听!老师要感谢你爸爸妈妈给了你一副好嗓子。不过,你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好了。不信,你试一试!”激励的话语如同甘露流进了孩子的心田,成为孩子积极向上的动力。细细品味,不难体会出名师胸怀的宽广及对孩子的拳拳爱心。“你读得真好听!”一下子让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体验到了被肯定的快乐,同时激起了学生积极向上的愿望。“你要是加上表
Ⅶ 如何整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内容
小学三年级语文主要分为:基础、阅读、作文.所以整合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基础可以从生字生词、形近字,多音字、近义词反义词等.阅读即从一般的阅读技能或者分类做阅读的训练.作文,从三年级学生刚入门的特点出发,主要是详略得当、字词语句流畅等方面做适当总结即可.这是我个人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