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构建具有活力的小学语文课堂
1、突破课堂四十分钟的局限,创建高效课堂
语文课堂教学在力求学好教材的基础上,还应该把语文学习的触角伸向更为广阔的空间,让学生把学习之根扎在广袤的土地上。在教学中可以给文本注入新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在课外可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报刊、电视、网络上的热点话题,还可以开展各种演讲竞赛活动,举办优秀作文展,自编自演课本剧等。这样的语文教学就不仅仅满足于课堂的四十分钟,而是要学生把课内课外的语文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目的。如教《月球上的足迹》一课,课前让学生多方收集有关月亮和月球的一些资料,查找、积累描写月亮的古诗词,然后在课堂上交流自己所了解的月球的情况,吟诵月亮的诗句,学生交流积极踊跃,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这不仅丰富了文本的内容,还激发了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把学生学习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课后学生把自己的学习研究的成果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了展示,有的写了有关月球的日记,有的把自己查找的资料打印整理贴在教室的专栏里,也有办成手抄报进行展示。总之,因这一节课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和信息是我们无法用四十分钟来衡量的。
衡量一节课的教学效率如何,主要看课堂的有效教学时间,即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知识、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40分钟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极其宝贵的。课堂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构建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是新课程背景下深化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我们语文教师要坚持以“快”向课堂要效益,融快速听、说、读、写、思于一体,互相促进,相得益彰。我们相信,当久而久之形成习惯之后,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一定会有长足的提高,从而达到学习主体对学习载体的有效控制。
2、走向校外更广阔的天地和建立课外阅读的学习的阵地
古人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联系起来,当作求学的两大途径,就在于人不光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即观察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了解风土人情等,把语文学习的外延等同与生活的外延。校外远足,郊外野炊、工厂参观,市场调查、上街宣传……这样融学校、社会为一体的语文训练形式可谓丰富多彩,学生沐浴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听说读写的能力就会潜滋暗长。我校开展的“五体验,五实践”活动给学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提供了一些很好的机会。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其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因此,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第一、第二、第三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分别不少于5万、40万、100万字。可见,课外阅读的意义深厚而广泛。语文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要培养读书兴趣和习惯,要给足读书的时间,要指导阅读的方法,还要读写结合,强化语文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外阅读的活动。比如“我最喜爱的一本书”、“读书月活动”、“读书知识竞赛活动”;举办读书沙龙,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搞课前3分钟讲演、语文开心辞典、巧接诗词名句等趣味阅读活动等。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个别阅读和小组阅读相结合,积累运用相结合。课外阅读要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功能,听说读写思有机结合,并努力将学生阅读所获运用于学习生活中。通过几年的培养,学生普遍反映,课外阅读及其活动虽然挤用了我们一定的课余时间,但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为我们提供了无数的间接生活经验,丰富了我们的人文知识,培养了健康的审美情趣。课外阅读也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大量的生活素材和借鉴样式,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只要学生坚持以读促写,为写而读,读写结合,就能真正促进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3、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习空间创设高效课堂
如今,现代教育技术正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步深入到各学科领域,深入到课堂教学改革中,它追求的是教育、教学的高效率和教学效益的最优化。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巧妙运用信息技术,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与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信息技术的运用,网络环境下的语文学习,实现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实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等目标,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交……、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还在语文学科中渗透了信息文化的培养,实现了跨领域学习目标的综合。
❷ 在小学语文灵动课堂中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必要的心理条件保障,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安全感。安全感在小组合作中之所以特别重要,是因为它能够在道德上和精神上给组员以安慰,培养组员之间的密切关系,促进组内民主氛围的建立和维持,使小组合作成为可能。有时候,组员不积极投入,不是他不感兴趣,而是他们感到不安全,不愿意当众暴露自己的思想。要创设安全感,首先可以让小组成员自己参与制定小组合作规则,使其产生主人翁感,愿意主动执行自己所承诺过的规定。其次鼓励各成员尽可能多地发言,增强自信心。小组合作学习成功与否还取决于各成员间正相互依赖关系的建立和维护。每个成员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关系,使每个人都要为小组和其他组员的学习负责。
1、建立固定合作小组。 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小组成员一般控制在 4 人左右。经过长期的 合作学习之后,使之感觉到我们是一个学习小组,我是这个小组的一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进行学习方式培训,向学生介绍各种先进的学习方式 如:介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优点、一般的操作方法,使学生产 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
3、举行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活动,定期不定期的进行评优,激发 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
让学生敢问、会问、 善问,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 精神。因此,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更新观念,把”你今天学到可 什么知识?”转变为”你今天向老师提出了 几个问题?”明确提问不仅使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 其次,把课堂变成学生交流学习问题的 地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提出问题。课结束前,根据学生 的表现,评选出”最佳提问人”和”最佳问 题”,以调动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多 思多问”的问题意识”。
❸ 如何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在语文教学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对语文教学做更深层的探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如何打造语文高效课堂的方法以供大家学习。
如何打造语文高效课堂(一)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课堂教学应该是各种样式、各种方法,都在竞争,都在开放,这才是大好局面。真正的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高效的课堂,是探究的课堂。那么,什么是高效课堂呢?我认为,高效的课堂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明显且全面协调的发展。具体地讲,从教师的角度讲,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指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的教学;从学生的角度讲,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指学生获得显着发展的教学,这里的“发展”是指具有全面性、整体性、持久性的发展;从投入的角度讲,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指教学投入少但教学产出高的教学。
在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进行的今天,小学语文课堂究竟应以什么样的姿态才是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该如何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呢?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创情设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望,就想探究其奥秘,就会主动、积极、执着地去探索。那么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精心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语是一堂课的切入点。着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语文课堂的导入也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生机盎然,充盈着美的气息,让学生感受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精心设计课堂导语,先声夺人,可以唤起学生强烈的“乐知”、“乐学”的欲望。设计优美生动的导语,创设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美的情境,叩开学生的心灵,是很重要的,可使学生或悄然动容,或神思飞越,或跃跃欲试,或期待盼望,从而很快进入“共振”的境界。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导入时课件出示有关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短片,让学生初步感知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让学生通过画面感知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产生走进文本的欲望,达到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1)、激发兴趣,设置悬念
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内容很丰富,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首先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对这些课文的学习兴趣,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跨度,使学生处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愤”、“悱”之中。
(2)、触及重点,短小精悍
导语设计贵短,切忌“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创作过程”等内容简单罗列;过于冗长的导语,除了有喧宾夺主之嫌外,易使学生疲劳、注意力分散。
(3)、创设气氛,营造氛围
语文课程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对人们的精神领域产生着深广的影响,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随时受到语文材料的熏陶感染,并产生独特的体验。人文性和情感性决定了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出动人的教学情境与氛围。而选进教材的课文,绝大部分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除了考虑知识的传授外,还必须把握文中的“情”,以创设一种氛围,使学生入情、移情、冶情。
2、 激情授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把自己的激情完全融入授课过程当中,让教师的情感与授课内容同兴奋、同疑问、同激昂、同探求。充分利用自己的形体语言来配合授课内容,并且要把学生的情绪也引入教师的激情当中。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播放海底的珊瑚、海参、大龙虾的画面,教师引导学生带表情和动作朗读,让学生想象自己来到海底,看到了什么样的珊瑚?什么样的海参?怎样的大龙虾?并把他们的动作表演朗读出来,这样让学生和老师同兴奋、同疑问、同激昂、同探求,从而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一种真实而复杂的问题情境,把所有的学习任务放置于这样的情境之中,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的激情,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参与到相应的学习活动之中,这就要求创设的情境要着力体现出真实性、问题性、挑战性、开放性、浸润性。在《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这节课中,老师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个情境,其中有碧叶相连的画面,有轻松愉悦的音乐,有充满童真的语言,有栩栩如生的表演,让童真童趣在课堂上荡漾。如第四节:描写了夏天迷人的夜晚、眨眼的星星和弯弯的新月,出现在静谧的夜空,多美的意境。教师在学生想象的基础上展示夏夜星空图,在孩子们一声声惊叹中深深感受到夏夜的魅力。再如,学习“穿梭”一词,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是相对较难理解的。教师组织学生表演,两名学生扮演可爱的蝴蝶,其他学生扮演美丽的花朵。老师娓娓道来:“孩子们,你们看,可爱的小蝴蝶在花朵丛中快乐地飞来飞去,从这朵花前穿过,又从那朵花后绕过,多快乐啊!这样就是穿梭。”学生们在这样轻松愉悦的生活场景中领悟了词意。
二、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参与。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人人都有参与和发展的机会。当然有效的参与不只是行动上的呼应,更重要的是思维的同步、情感的共鸣,同时这里的“参与度”不仅仅是学生个体参与的深度和有效程度,也是学生参与的广度,真正自主高效的参与应该是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主动参与、真实参与。
三、鼓励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创新意识。
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即培养质疑问难能力。那么,如何使学生学会质疑问难,从而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呢?我认为这需要教师的一个引导过程。
1、审题激质疑:关键字句是题目的“窗户”,透过“窗户”才能领略内涵,引导学生读题、审题,围绕题目提出问题,不但可以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更能迅速地掌握题目的脉络和内容。比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可这样设问:“岛”是什么意思?“群岛”又是什么意思? “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富饶”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是“富饶的西沙群岛”?这样引导学生通过对“富饶的西沙群岛”的分析探究抓住了本文的中心线索或内容。
2、身边小事启质疑:除了课堂教学训练学生质疑能力之外,应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实际,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身边日常事务提高质疑问难的能力。总之,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
四、巧妙运用电教媒体,创设高效课堂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教媒体逐步走入课堂,它弥补了传统教学在情境营造、时空转换、情感渗透、思维创新等方面的不足,以一种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为特征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显示出它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优化运用电教媒体,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打造高效课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运用电教媒体,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好奇好动,他们乐于在玩中学、在动中求知、在喜悦中探索,所以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是极其重要的。
例如:如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我利用电教媒体,给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情境,学生一边听着优美的音乐,一边欣赏着五彩缤纷的海底世界,在教师范读的引导下,学生被带进了神秘的海底世界,并产生了如置身其中的感觉,从而萌发了"我要读"的强烈欲望。又如《五彩池》一课,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娓娓动听的诵读,屏幕上的五彩池千姿百态、形状各异,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各色光芒,真是神奇瑰丽、奇妙无穷。它以独有的魅力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学生余兴未尽,情绪达到了最佳状态,一种愉悦明快的情感在心底油然而生。此时,我因势利导,以境引情,引导学生带着五彩池的赞美之情朗读课文。由于学生进入了课文描述的情境,被五彩池的神奇和美丽所感染,朗读兴趣随之而生。
2、运用电教媒体,要坚持启发诱导,淡化教学重、难点。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一池死水,风平浪静,投去一石,碧波涟漪。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教师的教学要能温故知新,巧妙地启发诱导,还要善于设疑,去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淡化教学重、难点。
语文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利用电教媒体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如《草原》一文中"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句子中的"勾勒"、"渲染"这两个词语比较抽象,难以用语言描述清楚。这时可利用电教媒体以动态的效果展示给学生,把中国画和工笔素描的作画过程维妙维肖地表现出来,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教师再稍作点拨,学生茅塞顿开。这样,原来枯燥的词语立刻鲜活起来,本来不易于用言语解释说明的也变得一目了然,同时,学生也通过形象的流动变化的画面充分地领略到了草原风光的美丽,并沉醉其间,回味无穷。课文的难点也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
3、运用电教媒体,努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现代教学媒体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色彩鲜艳、声音清晰的感知材料,产生愉悦的视听效应,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刺激,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例如,如如教学《瀑布》一课,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播放录相,屏幕上那瀑布的声响气热和壮观景色,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学生的积极反应,不少学生翘首凝望,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叹,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这样,电教媒体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化静为动,带着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学生的大脑皮层始终处于最积极最兴奋的状态,对课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很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
如何打造语文高效课堂(二)
首先,相信学生。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相信学生的展示愿望,相信学生的自律意识,相信学生的智慧潜能。我想利用的方式就是让学生自己组建学习小组,教师只用简单做一诸如关系到纪律、学习效率方面的人员调整。每个小组起个名字,提出口号,同时在教室墙壁张贴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流程等的指导意见,并对各组的表现进行打分量化,以“红花”或者“红旗”等标志来显示各组学习效率。不要小看这些形式,对于小学生来说这非常有效地,且意义深远,这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
其次,加强展示。展示环节是高效课堂的关键环节。它是和以往以“讲”为主课堂的最大区别。展示要兼顾全体学生,了解学情确定重点展示内容,教师应要求科代表收齐学生完成的导学案进行第一次批阅,做到心中有数,课堂上只要学生能完成的、做到的、教师绝不能包办代替。教师只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指导和督促,让全体学生都参与交流、展示。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并感受学习的快乐。再者,也可给学生讲讲展示的好处,如1、 对胆量是一种锻炼。2、可以迅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3、可以训练思维能力。4、适应大学多样生活的基础5、更好的适应社会、适应生活6、锻炼、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平台。使学生有展示的欲望。
第三,引入竞争机制。人的攀比心理是天生的,竞争机制有利于学习。竞争的课堂是活跃的,竞争的课堂是立体的,竞争的课堂是高效。只要在课堂上让组内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才能激放出五彩的火花,如何竞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都参与了”;发不发言无所谓,重要的是“都思考了”。
第四,加强精讲点拨。精讲点拨就是指在学生的思维或语言产生障碍时,教师采用精练恰当的语言进行点拨,帮助学生突破障碍,使之思维进程加快,语言表达流畅。所谓“精讲”是指“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精讲点拨很重要,教师必须针对课堂中所出现的一些情况予以评价、精讲点拨或调控。比如: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学生仍然迷茫困惑时,老师的精确的讲解和点拨就会使学生感觉豁然开朗,茅塞顿开,印象也格外深刻;又比如:有些知识与方法,学生难以在现有的认知水平上去认识和体会的,教师要予以精讲点拨、补充。教师的点拨要适时到位,语言要简洁精炼、形象生动,给学生留有消化的空间,难以理解的问题可以迂回一下,设计不同层次的思考题,引导学生逐步达成目标。教师要把握好点拨的时机、点拨的方法、点拨的力度与点拨的标准。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适时引导学生突破学生自学不会、探究不出的疑难问题。同时要注意发挥传统教学手段的作用,如发挥板书等在教学中的应有作用。
第五,教师角色、观念的转变。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灌输者、守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共享者,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课堂不再是格式化程序的场所,而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要做到这一方面,教师首先要及时转变观念,真正实现从传统到高效课堂的意识转变。师生关系的转变。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是师生关系,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每一名教师都应该真心地走进学生,真情地亲近学生,深入地了解学生,平等而理解地对待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构建融洽、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只有在这种师生关系下,才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高效教育。
总之,教师要善于从孩子实际需要考虑,放开手脚,把课堂还给孩子,使孩子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学一线——课堂,是教师成长的沃土,做为教师,应该如何在课堂上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很多的教法,关键是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认真研究,认真总结,积极探索,要因材施教,因班因学生而异,找到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教法,小学语文课堂一定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自主性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突出小学生的特点,既要激发起学生对语文课的浓厚兴趣,又要科学正确地传授给学生以知识和能力,要注意寓教于乐,真正把小学语文教好,真正发挥好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作用。最后,我想用一句话和大家共勉,高效之路路漫漫,吾等需不遗余力奋之!
❹ 如何打造机智灵动的语文课堂
人们都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然而有位语文老师却这样说:“如果一个老师的语文课上的足够精彩,那么即便学生不喜欢这位老师,也一定会喜欢他的语文课。是啊,一堂精彩纷呈的语文课怎会不吸引人?不让学生喜欢呢?时下很多老师都在议论,一个知识点在课堂上讲过多次,然而考试考到时学生仍然不知道,究其原因,就是没有认真听讲,那么,学生不认真听讲,老师是不是就没有责任呢? 去年曾受学校委托参加了“四川省第二届初中名校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其间听了两位语文老师的课,感受颇深。两位老师都是借班上课,与学生从未见过面,在简短的交流后开始进入正题,然而前一位教师上课时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并未参与到课堂中来,虽然老师也很想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却并未成功,学生显得很拘谨。一堂语文课就这样在索然无味中结束。接着上下一堂语文课,这位老师一上来就特别注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运用各种方式培养他们的学习热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高,每一位同学都积极思考、热烈讨论问题,一堂课上完了,学生和下面听课的老师都觉得意犹未尽。我深深感慨:同样的学生,同样的语文课,不同的老师却上出了不同的效果。不言而喻,学生在第二堂课中掌握的知识更多更牢固,这些知识是通过他们自己动手动口动脑得来的,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那么,怎样才能上好一堂精彩高效的语文课呢?作为一个一线的语文教师,我就如何构建一堂“精彩高效的语文课”来谈谈自己的一点肤浅的认识: 一、以生为本,激发兴趣,让语文课堂充满乐趣。 我想,真正的一堂好课不是说课堂气氛有多热烈,学生回答问题有多好,教学任务是否能够完成,因为这些都是体现在表面上的东西,真正的一堂好课应该是关注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体现出的学习状态。这主要表现在学生是否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在课堂上学生是否有着良好的交流状态;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等等。 在我们的课堂上常常是老师说得多,学生说的少。然而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离不开学生全程积极、有效参与。就学生的参与性来讲,我认为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上来首先要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因此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的直接动力,语文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而兴趣的培养应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课堂中保持学习兴趣盎然。 “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浓厚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激趣途径,促成学生的自主参与。直观激趣是使用得最多的方法之一,我们可利用多媒体声形图文并茂的特点,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理。例如:我在教学《观舞记》这一课时,先播放了一段印度舞蹈视频,绚丽的服饰,迷人的舞姿,优美的音乐,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抓住了他们的心。再比如我上《吆喝》一课时,先给同学们播放了一段对“北京吆喝声”的视频简介,让生在四川的孩子们感受了与自己故乡不一样的吆喝后,再来播放一段“用四川方言吆喝粽子”的视频,让学生们感受不一样的语言文化后,再让他们来模仿自己家乡的吆喝,不仅让学生们听的津津有味,学得惟妙惟肖,同时课堂也充满了乐趣,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平等交流,合作探究,让语文课堂充满智慧。 (一) 追求课堂的开放和灵动 开放的语文课堂,不仅仅是学习时空的开放,还包括思想的开放、心灵的自由、感悟的多元。要尊重学生的多元感悟,呵护学生闪现的创新火花,彰显学生的自由阅读时空,给予学生自主发表独特见解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在学生深入了解文本之后,教师可以就鲁迅先生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所持的情感让学生们自由讨论,对于“研讨与练习”中的三种说法,学生无论赞成哪种说法,教师都应当给予适当肯定。 (二) 进行对话教学 对话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里的“对话”是“互动”的一种外化,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这一过程昭示着学生、教师的平等交流、共同探究、相互启发、共同进入文本所营造的特定情景,接受感染和熏陶,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双赢境地。语文教学中的对话有生本对话、师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等。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交流。而智慧的语文课堂,则给学生一个对话、交流的空间,以促进师生、生生的互动。 (三) 发挥教育智慧 什么是智慧?《辞海》认为:“智慧就是
❺ 浅谈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1、精心的课前准备是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备课前,教师应反复通读教材,用心解读教材,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在本阶段的地位和作用,确定出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师在设计教学思路前,应充分考虑到班级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和接受能力等差异,关注共性、突出个性、有的放矢。教师在备课时,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的学情和自己的个性特长,选择最适合本课的教学方法。学生课前进行充分的预习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没有高质量的预习,就不可能有高效的课堂教学。实际教学中,尤其是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执教者应该教给学生一些预习的方法。
2、创设生动和谐的学习情境。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容易调动学生的感情、点燃学生的激情。同时,它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那么,要做到有实效地创设情境就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情境创设要有针对性。情境的创设应以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和事件为背景,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其次,情境的创设要有趣味性。创设的情境要让学生获得探究的乐趣、知识的乐趣、创造的乐趣。最后,创设情境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既要让学生感觉到所面临的问题与已有知识有一定的联系,又能感觉到新知识具有挑战性。
3、处理好自主与引导的关系。自主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提倡,确实有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我们也看到,有些课堂上的自主学习似乎有点放任,教师的引导似乎也有点随意,实效性并不高。因此,追求课堂的生动活泼,不仅是外在的、形式上的,更重要的是追求一种内在的、深层次的灵动。要达到这种效果,就需要在课堂的教学中,既要有学生的自主学习,又要有教师慎密的引导。自主和引导必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自主学习才能真正产生实效。
4、将小组学习落实到位。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现今课堂上主要的学习方式,已为广大教师所喜用。小组学习中的讨论不是为了活跃气氛,而是通过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目的。小组学习讨论的问题必须是高质量、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知识无疑比通过教师讲解获得的知识印象更为深刻。
❻ 怎样让语文课堂动起来
一、创设情境
布鲁诺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的材料发生兴趣”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动机,使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教学古诗《村居》时,让诗的内容以简笔画的形式出现在黑板上,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完成这幅画,同学们纷纷举手,有的想说,有的想画,在学习古诗的同时,同学们还说出了各自对古诗的理解,调动了学社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使整个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增长了知识。在教学一年级识字的时候,我创设了游戏的情境导入: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一起去语文园地玩几个语文游戏,大家喜欢吗?那就让我们坐上汽车出发吧。语文园地到了,我们一起快活地游戏吧。学生一听说这节课要做游戏,兴致就来了。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呈现材料的兴趣,选取他们身边的活动、游戏、事例,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联系生活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求建立一种开放的、融合的学习文化,让儿童可以把整个世界作为学习的课堂。让学生联系生活学语文,会使他们尝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萌发对语文知识的渴求,产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在教学《看不见的爱》时,我先请学生说一说在你的身边谁是最爱你的人,有很多同学都说是自己的妈妈,再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回忆自己的妈妈是怎样爱自己的,从而体会母爱的伟大。学生在得知要求以后表现十分踊跃,有的说,妈妈每天都接送我上学,这就是母爱。有的说,当我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妈妈陪我在我身边帮我分析原因,给我提出建议,这是母爱。还有的同学说,当我做错了事,妈妈严厉地责罚我,这也是母爱,因为妈妈她希望我成为一个正直、诚实有用的人…..,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说出了对母爱的体会。我由生活导入,联系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激发了学生的表达与求知欲望。
三、引导操作
小学语文课文中的一些知识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小学生的认识与心理水平有一定的距离,而小学生的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凭借想象来弥补这一距离。如在教学《曹冲称象》这一课中,低年级学生很难理解并掌握称象的过程,我为同学们准备了盛水的盆子、笔、小石子、小象和船的模型,在课间请大家动手来试一试,这样把复杂的语言叙述变成了直观的实物操作,学生轻松记住了称象的过程,同时也感受到了曹冲的聪明机智。培养动手能力是教师精心策划给学生创设充分发挥个性潜质的平台,让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学有所得,使他们通过实践掌握了知识,从实际操作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在语文学习中,操作学习能通过学生的肢体动作和行为,使其在“做”语文的过程中将语文知识与个体经验联系起来,使他们在这种动手操作的实际活动中切实培养起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并激发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的兴趣,最终形成语文学习的主体性。
四、角色转变
教师不仅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是学生的高级伙伴,也就是教师在课堂上不是教学生而是与学生一起学,教师可以有意识、有目的而又非常自然地对课堂活动进行调控。在《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中,探究“宇宙以外有没有生命存在”时,学生很自然地分成了两派,甲派认为“地球以外有生命存在”乙派认为“地球以外没有地球存在”漫漫的讨论变成了辩论,学生们唇枪舌战,辩论异常激烈。乙方学生通读课文,课文中就讲了至今没有找到地球以外有生命,谁知马上招来了甲方的反驳:“课文中没有讲,但是很多资料上却有,宇宙这么大,与地球相似的星球一定存在。”这实在是出乎我的意料,但我并没有插言而是耐心地旁观,积极地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寻找他们思维中的偏差,辩论结束后,我首先肯定了学生的大胆创新,然后把学生的讨论归结到大胆探索、求真务实的现实意义上来,这样既满足了学生求知的需要,促进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又达到了教学的目的,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媒体教学
教材中有些内容因时空限制,学生不熟悉,如《恐龙的灭绝》一课讲的是恐龙灭绝的几种说法,由于恐龙是一种已经灭绝了的动物,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并不能真实感受他的存在,在教学中我配合了播放有关的科学影片片段,调动视觉感官,使学生视觉功能动起来,学生就会很容易在观看影片的同时记住课文。如在教学《回声》这篇童话时,其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回声和回声产生的原因。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设置动画效果,让学生先观察然后再问学生:“你想探索科学的奥秘吗?”由于观察了直观、动画的图片,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纷纷举手发言,不需老师多讲解,学生就能很清楚地明白这一道理,教学的重难点顿时迎刃而解,真是做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语文课上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运用恰当的语言,让他们“动”起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在探索中、体验中学习,从而获得知识和能力,这样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是牢固的,甚至是有创意的,独特的。
❼ 浅谈怎样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更是一门艺术,语文课堂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博大丰赡,多少年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一直实行的是教师先写出教案,头头是道地讲给学生听;学生则是记笔记,背答案,必然导致了语文课堂教学的耗时多、效益低。如何构建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呢?这既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从教师的素养上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着、感动着、快乐着、收获着;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放飞思想、张扬个性、形成能力;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融入智慧、生成智慧。
一、尊重学生,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如果说,一个老师的课堂教学,使他的学生学得快,学到的知识多;使他的学生有良好的学习成绩;使他的学生乐于学习语文这门学科,情感上也愿意于亲近这位老师。那么,就可以说他的语文课堂教学是非常有效的。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首先应是一篇流淌着诗意的美的散文。对一个老师来说,他不但要有又专又博的知识,还要有敏捷的思考能力和良好的语言素养。教学语言不同于普通语言、它是在逻辑语言、科学语言的基础上提炼升华而形成的、为浓烈的感情浸泡透了的、形象化的、韵律和谐而又优美动听的语言。教师运用这种审美化、情感化了的语言去讲课,就能极大地唤起学生的感情,充分显示出教学语言“以情激情”的巨大美感作用。比如:在学习《黄鹤楼送别》一课时,我首先播放了“暮春的景色”片段。学生在优美的乐声中,欣赏着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美景后。再引导学生:多么美丽、迷人的春天哪!让我们听听,置身美景中的人们在说些什么?快打开书读读吧!孩子们怀着好奇心,也带着好胜心,兴趣盎然的读起课文来,不一会儿,一双双小手举起来,围绕着“话别”二字,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同学们的求知欲、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自然流露,对古诗意境的体会和感悟也自然升华,如此,学生又怎能不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呢?
二、师生互动,充分享受和谐快乐课堂
师生的双边活动,实际上是要老师发挥好组织者和引导者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致,充分享受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这一过程。在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学生动口说一说,读一读,遇到不懂的问题动手划一划,动脑想一想,或者在小组内议一议,说一说。这样,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课堂才会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在学习《快乐的小公鸡》一课,我就会让孩子们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有不懂的问题,在组内交流探讨。由于学生相互启发,互相补充,互相纠正,在相同时间里,发言、动口的机会多了,讨论的问题更有个性化,更完整了,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率。自主,就是主体主动地进行学习,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让学生个性化地学习。如在识字课上,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生字,可以用组词记忆生字,还可以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顺口溜等多种方法,在学生记住生字的同时,提高了他们探索意识,发展了个性,发挥了创造力。再如:学习《小露珠》一课,我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一段,自己确立学习内容,然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吸收。由于学习内容是自己选的,无论小露珠、小青蛙,还是小蝴蝶,从朗读、想象、表演,都那么惟妙惟肖,在自主中探究交流,真是生生互动,张扬个性,展示特色呀!
三、巧设课堂提问,提高教学效率
用提问来指导学生学习课文,这是语文教学比较流行的一种方法。课堂上问与不问,问什么,怎样问,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大事。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方式选择得当,能启发思维、发展智力、活跃课堂气氛;选择不当则可能弄巧成拙,破坏课堂气氛。如何设计提问正如红花还需绿叶衬一样,选准时机,巧设疑难。在教学《嫦娥奔月》一课后,当我在问学生:你有什么美好的心愿要送给善良的月亮姐姐时,学生的回答让我惊喜。有的说:我想折好多纸星星,挂到天上和嫦娥阿姨做伴。有的说:我想登上月球,看看她到底长什么样子。还有的说:我想和嫦娥一块儿美化环境,绿化月球……言语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思维与思维产生了真实的碰撞,碰撞出了精彩的火花。
四、以趣结尾,余音缭绕。
小学语文课是堂欣赏课,它所反映的感情多种多样,或慷慨激昂,亢奋高歌;或如泣如诉,低声吟唱;或淋漓尽致,缠绵哀婉。老师要感情充沛,善于以情感人,一堂高效的课不仅仅是以情感人,情景育人的教学过程,还必须有一个好的结尾,也就是我们的结语,它应该是整堂课的一个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一堂好课的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效果。在语文课的结语中,选取一些趣例作为结尾,往往令人萦怀难忘。
简而言之,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我们追求高效灵动的课堂,没有固定的模式,高效课堂的构建,也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我们要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而采取灵活多样教学方法,不断地摸索和积累,需要我们带着激情走进新课堂,在漫长的课改路上,和学生一道,自主、合作、探究;让我们做好“引路人”,为学生营造自主、发展的空间;让我们的课堂动起来,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学的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