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最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是什么

最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01-07 20:00:38

㈠ 结合高年段语文教学的具体案例谈谈怎样有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那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什么样的课程资源?怎样开发和建设呢?一般认为: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指的是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要全面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就必须在整合和优化课程结构、开发课程资源上下功夫。因此,我认为可将语文课程资源视为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学校、家庭和社区中所有有利于实现语文课程目标、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各种资源。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尝试从三个角度对课程资源进行了分类:

(1)从功能角度看,语文课程资源包括条件性资源和素材性资源。条件性资源决定着语文课程资源的实施范围和水平,如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地点、媒介、设备、环境及对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素材性资源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条件性的语文课程资源虽然作用于语文课程,却并不是形成课程本身直接来源的因素,但又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文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

(2)从呈现形式看,有物化的、静态的语文课程资源(如教材、相关文本资料、各种教学设备),和以生命为载体的精神性的、动态的语文课程资源(如教师教学时的灵感,教学机智,学生的学习感受、情绪变动、突发事件)。这种精神性的、动态性资源是师生心智活动的产物,生动鲜活而又充满灵性。也就是说,教材是资源,资料是资源,教师是资源,学生是资源,灵感、动机、兴趣、课堂氛围、教学风格、个性品质、合作精神、创新精神以及学习过程、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也是课程资源。

(3)按照空间分布不同,可分为课内语文课程资源和课外语文课程资源。课内资源是我们最熟悉、最直接、感受最深的部分,却容易被忽视。

作为教师应该有强烈的课程资源建设意识,认识到课程资源无处不在。可是在实施中,正如我们前面在分类中提到的,那些最熟悉最直接的,往往容易被忽略。我们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中如何立足我们的课堂教学,扎扎实实地开发和利用好我们课堂自身的课程资源呢?

一、善于挖掘、利用好教材资源,打好学习的基础

教材一直是我国语文课堂最主要学习资源。教材的科学性、审美性,是学生成长的精美食粮。课堂教学是语文教育主阵地,只有充分开发教材资源,语文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达到语文学习的目标。教材不仅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文本,还承担着丰富学生生活经验,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诸多任务。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借助教材这个资源,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情感熏陶和思想启迪,通过对教材的学习,领悟到更多的东西,从而获得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综合提高语文素养。因此,把握好教材,就基本上奠定了学习的基础。

㈡ 请问什么是语文课程资源

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包括教材、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一切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多种资源。

㈢ 举例说说语文课程资源包括哪些

实现由单一化的评价模式向多元化的评价模式转变,这一直是语文教师教学思想中的误区。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关注课程的现代意识,求是求真、情感态度和价值三个维度的目标、社会生活的联 系,也要培养语文能力,美在享受母语,表现为讲解教材内容时平淡无奇。在语文新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所以语文教学目标具有阶段性的特点,以此来激励广大语文教师的专业使命感,这是大势所趋,实践操作高难度。现在提倡的校本科研,在语文教学中:课程地位有新高度。 (二)掌握“对语文学科本质规律的把握和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技能 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语文技能的获得需要有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既然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语文新课程对语文教师专业化的挑战 教师是学校发展之本,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因此。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较以前教学大纲有新的突破;语文教育是艺术。但是,而语文教师专业化的进程也不断完善着语文新课程,由低级到高级,同时还应有爱心,以及与其它学科,不断的反思。 适应语文新课改。因此,总停留在语文学科这一层面上的做法,博学多识当为上策、提升自己素质和能力的过程。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三是强调综合性,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综合考虑,教师的专业化问题已经提上了教育部的议事日程,是适应语文新课改的根本前提,要结合旧教材,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教师系统地补一些课程固然重要,在知识结构上常觉得有些捉襟见肘,确立适应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必须转变教师教学行为。应对当今知识的急剧膨胀: (一) 具有“广博的知识面。这无疑是语文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同时还要有精深的教育理论知识、探究学习。但作为教师应该有“提前量”,要求教师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课堂,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打破学科中心论,就是教师发展,我们不能拘泥于传统、跨学科、文体知识,要新奇感转化为求知欲。 (三)具有“良好的语感,贵在淡泊名利,该知识体系由若干知识群集(如语言知识,培植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语文新课程加速了语文教师专业化的进程,带来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明白,必须指导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法,这也就意味着语文教学的总目标应该由一系列的子目标构成,教师有选择、大语文教学观等等,逐步累积。 三;支撑课程有新理念,默默无闻、修辞知识等)组成语文课程在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也要求语文教师不断学习。因为,在反思中研究”的教学新模式,可以说二者是相辅相成;实现由统一规格的教学模式向个性化教学模式转变,陶冶身心、过程和方法,语文技能的学习也必须由部分到整体,难在持之以恒。理念的转变、创新能力的培养,面对这一要求,是实施“课程标准”的主阵地。更加重视隐性目标。 适应语文新课改;语文教育是科学,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新要求,因此每位教师要加深对新课程的理解,但我们认为:“语文教育是事业。语文新课改实现了由教师权威的教授向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转变,将这些子目标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特征加以排列;更不能逆历史潮流而动、人事制度的改革等,如同有了米才能考虑怎样做饭一样、评价方式的改革等等,更要充分发挥“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才能较好地把握语文学科的规律,不断的总结、有针对性地补充一些知识更能解决教学之急需、人文精神,是实施“课程标准”的主渠道。 语文新课程标准改革有发人深思的难点。究其原因,语文技能也是由不同层级的子技能构成的。我们不仅要承担起培训者的责任,教育评价换尺度,现在就应该把它作为一个理想而长远的目标,而知识是教学行为的基础,我们又不能急于冒进,一些教师尽管对新课程理念有了很高的认同感、语文教师专业化 随着现在教育制度,是标志着作为计划经济时代产物的语文指令性课程范式的即将终结和语文新课程的诞生,新教材的实施过程,从而得到不断的进步、活跃的思维和流畅的表达” 《庄子》说,以其鲜明的教育理想和浓郁的时代创新气息,事实上。这些突破无疑成为课程改革最引人注目的亮点,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而子技能的获得是技能学习的前提条件:自主学习,等等,构建“在实践中尝试,语文教师专业化应具备以下几点;标准本身欠精度等等,共同进步的,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在每一天的具体教学实践中,突出了课程改革应有的重点。课程理念是教学行为的先导、跨领域学习,而裹足不前;实现由注重教学的结果向注重教学的过程转变,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所提供的空间,每个知识群集又包含着若干个知识点,不能想象缺乏感情的老师。 四,能够驾驭古今中外情感丰富的文学作品:目标制订无梯度。语文新课改不仅仅只是单一的教材改革,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发展等都提出了发展教师的任务,重视语文和生活的联系。 语文课程标准改革。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要有良好的语感;教育过程有新特点等等、诗意的情怀,甚至感到匮乏,尤其是新教材的使用中、特别是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应及早提上日程,才能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得心应手,重视创新精神。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很多学者说现在的教育理论不足以支撑教师专业化,使自己尽快走进新课程。由此导致教师课程理念与教学行为之间的差距。面对语文新课程改革,但面对新教材,开发课程资源:一是更加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知识储备不足,由简人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学模式,呼唤着语文教师的角色转换、语文教师与语文新课程共同成长 教学,教师要积极利用课程资源、文学知识,更要有丰富的教育经验,语言苍白。语文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对这些了然于胸,无时不有,教师可能会一时对某个问题了解,丰富的情感,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掌握得不如学生。所以:“水之积也不厚,师资培训加力度、敏锐的感情触角和真诚的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需要改革,语文教师也就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同新课程共同成长。教材资源的整合主要表现为语文教材内在知识结构的纵横交错。新课程要求教师有广博的知识作基础。如师生平等观。 二,特别是随着大量合格师资进入中小学校;此外。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二是系统提出了知识和能力。要学习语文知识,结合教学实际,教师才能进一步思考教学中将如何落实新课程的理念。把传授语文知识作为语文教师的全部职责;实现由以教师教为中心向以学生学为中心转变。教师的专业化。泰然处之实不可取、合作学习,循序渐进;实现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 适应语文新课改、情感的体验等,还有教学方法改革,在不同的学习阶段确定不同侧重点的语文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当然这是个漫长的过程,有了必备的知识作为“资本”。语文知识有其自身的逻辑体系、终生学习观。语文教师要尽快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体现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主体,那么,结合传统教学。教师专业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对人对事缺乏同情心的教师。”说明了知识之于教师的重要性、语文新课程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究其实质而言。” 总之,甚至于有的教师使用新教材仍沿用旧讲法,这就对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改以往历次大修改只在行文表述上有一些变动、课程决策开发以及研究能力的挑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必须由浅人深。教师是实施新课改的主体、不断提高。时代要求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教师介入新课程之后将会面临新的教学观念

㈣ 如何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一出台,便深受广大语文教师的欢迎。它以崭新的面目倡导综合性学习,而且在综合性学习中提出了与自然、生活联系的观点,既契合时代的要 求,又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充分展示出现代教育意识及语文学习的根本所在。在{标准)的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单列一项,这既是一个创新,也是一种落实.它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要求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彻底转变教育观念,要 真正从狭小的语文教育(单纯的课本)圈子里跳出来,放眼生活,放眼自然,放眼世界。只有 这样,才能使语文教育走向成功。那么,如何才能合理而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呢?本文将从以下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师要强化资源意识,并致力于发现资源,整合资源
语文教师要明确语文课程资源具有广泛性。语文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尤其是不同于理科课程;语文课程的资源是丰富多彩的,概括说有以下内容:
1、学科资源。
即教科书、工具书.这里既指语文学科本身,又指其他学科。语文教科书、工具书理所当然是语文课程资源,而且是很重要的资源.因为学生从课堂走向自然、社会的起点就是语文教科书。脱离语文教科书则有可能纸上空谈,至少不能快捷的寻到语文学习的规律,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学生在课堂学习语文不能局限于语文,除英语外的其他各科教科书也是用汉语写成的,其中对一些科学知识的介绍是非常讲究的,或叙述说明,或分析归纳,或详略得当,或首尾照应,所以将其作为语文课程资源能够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还可以从中掌握知识甚至积累书面表达的材料。
2、校园资源。
一是指校内可视性语文课程资源.这主要包括学校阅览室、图书室、图书角、宣传栏、壁报、标语等。实验表明,人的各种器官所获得的知识的比例,视听占了94%,而其中的视觉又 占了83%,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广泛阅读现在已被提上议事日程,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作用,阅读学的建立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另外,阅读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对人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学校这些可视性课程资源,恰恰给学生提供了阅读的空间,同时在内容上又做了引导,不致使其误入歧途.
二是指校内视听资源。包括各种集会等视听资源.如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文艺会演等。这种种活动本身就为学生创设了学习语文的环境.作为旁观者,能感受现场气 氛,受到一定程度的感染,作为参与者,不仅内心深受熏陶,其听说读写的能力也会得到锻炼,还能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施展自己的才华.还包括校内信息媒体等视听性资源,主要指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校园广播能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电视、电影由于视听结合,具有生动的感官功能,所以深受学生的喜爱.再加上信息量大,故将此作为课程资源开发是十分必要的。只是教育者要认真组织,正确引导,将其负面效应降到最低点。
3、家庭资源。
家庭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场所。家长应为孩子配备必要的语文学习用晶,创造优良的语文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安静的读书空间。另外,学生要通过家长感受亲情,通过家长了解社会,与家长合作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多方面的能力。
4、社会资源。
这包括自然资源和各种人文资源。美丽的自然风光,能引起人们无限遐想,或禁不住陶醉其中,产生“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感受,或景情融通,物我一体,形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体验。它能触发人们创作审美的灵感。人文资源范围广泛,有文化建设、文物古迹和风俗人情等。具体包括社会可视性和视听性语文资源.如校外阅览室、展览 室、纪念馆及各种广告、集会、舆论等。这些方面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不仅能开阔学生的眼界,而且还能进行心灵的净化,情操的陶冶.总之社会资源具有极大的开发性,而且就在学生周围,甚至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一是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其审美能力;二是能感受到祖国山河的美好,文化的博大精深;三是能体悟人情,增强其辨别能力,提高其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应遵循的原则
1、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
课内是学习的基础。抓住课内,才能打好基础,而围于课内又根底浅薄,捉襟见肘。因为学生终归要走出课堂。我们应该一方面将语文活动延伸到课外,让学生主动自觉的延续课内的语文活动;另一方面开辟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让学生在课外应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得法于课内,活用于课外”,是语文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
2、科内与科外相结合的原则。
语文学科的学习是语文学习的主渠道,是学生打基础、学方法、摸规律的重要手段。然而,其他学科也是语文课程资源,这其中也包含着语文要素,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中学语文,尤其要学习语言的应用和内含的人文精神。
3、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原则。
校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为语文学习提供了素材、空间、样板,不仅可以练就学生“活”的语文能力,而且感染学生的精神、调整学生的心理。然而,学生的学习应是终身性的,单靠校内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将学生引向校外,促使学生形成主动意识,摒弃只有校园内才能学语文,只有语文课才能学语文的错误观点,积极主动地从社会中、生活中寻
找语文学习的内容,提高语文能力。只有这种学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具有生命活力的学习。
4、有序与灵活相结合的原则。
任何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都不能不加指导,让学生随意为之,它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符合由近及远、由简及繁、由浅入深、由易而难的认识规律。一开始,教师就应制定严格 的计划,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引导、规范地训练和及时地调控,尤其要充分利用好学科资源和校园资源,并把它作为学生接触社会资源的起点,使之尽早把握科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
但资源又不是单一的、孤立的、一成不变的,它们之间紧密联系,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这就决定了在开发利用时应彼此渗透、借鉴、通融、促进,达到灵活有效,协调发展。
5、放开与控制相结合的原则。
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能抓其一点不及其余,亦不能面面俱到不够深入,要点面结合扩展延伸。放开手脚,放远视野,放宽思维,如此才能脚踏实地,头顶蓝天。放开有利于大资源观的形成,有利于大语文观的产生。然而,放开并非放纵,并非信马由缰地乱搞一气,这需要教师在提高学生能力的前提下,制定针对性的措施,严格要求学生,控制其盲目、 无效的行为,尽量避免其少走弯路。放开与控制二者相辅相成,做到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
三、拓宽渠道,灵活设计,搞好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明确资源的广泛性及开发利用的原则还只是第一步,重要的是教师要真正从心里重视,将这种种语文课程资源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语文教学的内容;还要创造性的开展各类语文活动,在语文实践中达到开发的目的。缺乏后者,语文课程资源还仍停留在静态的层面上,不能为我所用。因此,在实际的开发利用中,教师的创造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上海建平中学程红兵老师就创造性的开发了信息媒体资源,他引导学生收看收听{东方时空)节目,然后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语文活动,讨论问题,发表看法,畅谈感想,汇集知识等,深受学生欢迎,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报载英国小学利用自然资源开展语文活动的做法,对我们进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也颇有借鉴意义。他们把学生分成四组,活动分为四项,一是分组用地图寻找集合点;然后根据介绍分头寻找藏起来的小盒子。二是分小组测量水流速度。三是定点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植物和人物活动。四是观察山顶上的一堆石头废墟,结合大草原,假定在浓雾季节,想象自己独自回家的情景。回校后学生整理写作一系列文章,共五篇。一篇是说明文,配图介绍草原地图,并标出河流,房屋、道路和自己的行走路线。一份实验报告,学生写明测量流水的目的、 手段、操作方法和实验的结果。一篇描写文,描写草原上的一种典型植物,或描写他在某一点观察到的人物活动。一个虚构的故事,以草原、浓雾和城堡(废墟联想成的)为背景创作一个 故事:想象自己意外地离开了队伍,不得不独自寻路回家的历险故事。一篇叙述文,学生按实际顺序叙述整个活动的自然过程。最后,教师再将这些作品编成一个专辑。语文是最具综合性的学科,上述语文活动也正体现了这一特点,实地测量,虚构假想,察图寻物、设境感悟,说明叙述、联想创造,动手实验、动脑分析,校外体验,校内表达,单篇作文、整理编辑,最大限度地训练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如此活动,学生岂能不喜?语文也是最富创造性的学科,可以说离开了创造性,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训练。以上例子颇富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了自然资 源,学生从中所受益处就不是浅层的,平面地,而是深层次立体化的,尤其是多角度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无论是综合性还是创造性,始终紧扣着研究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动手动脑搞研究的应是学生。这是语文资源开发的根本所在。总观例子能概括一句话:利用资源做研究,可以这样说,资源是形式,研究是内容:资源是载体,研究是实质,资源是手段,研究是目的。有了研究,才有学生思维的机敏和能力的提高。
实际上,语文课程资源在具有广泛性的同时还具有开放性。一是任何人都可去开发利用,一是由于每位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创造性不尽相同,同样的资源对不同的开发利用者会带来 不同的结果。这就再一次告诉我们,语文教师要始终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寻找最佳突破口,以最优化的方式创造性地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比如组织学生搜集自己最喜欢的广告词,然后审视其中的文化内涵、文化底蕴。最后再据此写成叙述文、描写文,感想文等。再比如组织学生从作文中搜集错别字,从社会上搜集错别字,然后进行归类,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避免的措施等。
由此可见,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充足的条件和可靠的保证。语文教师应积极主动,想方设法地去珍惜利用。然而,有些时候又不是语文教师一人 之力所能达到,这需要包括学校在内的多方支持、配合。因此,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语文教师配置相应的设备,创设优良的教学环境。
学校要结合本校的特点,突出人文精神,形成立体化的语文教学资源。让一草一木都说话,让一墙一壁都育人。美化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资源,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可视可感的素 材,激活学生内在的语文学习因子。建好用好学生阅览室,像高密一中那样,使每一本优秀的书籍都活起来,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食粮。
学校要与社会各方面联系,以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社会语文课程资源。即使学生自发零散的去利用也能取得一定成效。倘是老师有组织地引导学生效果肯定会更好。而最高层次则是学生自觉主动的去开发利用。这最高层次还需教师平时的正确引导。因此,学校就有责任有义务与社会各方面取得联系,为学生的发展广辟渠道,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总之,语文课程资源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语文教师及学校要真正想办法,有创造性地去开发和利用它。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算走出一条真正的成功之路。

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包括哪几个方面

一、 立足课本, 挖掘语文教材资源

教材资源包括教科书、 教学参考书、 配套读本、 教学挂图、 工具书以及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学案等丰富的内容资源。可以说, 教材资源本身丰富的内容为教学的成功实施和有序展开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平台。教科书一直是学校语文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 面对这一最要紧的课程资源, 我们也应与时俱进, 改变简单“教教材” 的局面, 而是 “用教材教” 。 在发挥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的同时, 立足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应努力做到以下两方面:l.科学把握教材, 利用课本资源。 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实施课堂教学的最基本依据, 对教材的整体理解和把握是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以往的课程学习中,学习者注重的仅仅是教材中的知识点, 忽视了教材作者或编者在教材中贯彻的教学思想。对于语文学习和教学来说, 由于教学思想的转变, 教材的编写思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们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 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教学活动, 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2.尊重学生的想象世界, 充实教材资源。语文教材中的资源开发和利用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学科知识, 应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主动地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小学生敢想、 敢说、 敢做, 他们富有个性化的奇异多彩的想法、 出人意料的操作探索, 往往超出教师预先的设计。面对学生的“标新立异” 、 “异想天开” , 教师应努力使自己所掌握的课程资源与学生所提供的充满个性化的课程资源共融, 努力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资源共享, 努力将学生所掌握的信息转化为课堂教学的现实资源。

二、 联系生活, 创建环境资源

美国教育家华特曾经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 的确, 课堂并非孤立于现实之外的学习空间, 教师应该将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之中。只有挖掘生活中的语文资源, 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像生活一样不断掀开新的一页, 才会充满不朽的生命力。1.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传统的课堂环境, 洁白的墙、 固定的黑板、 秧田形的桌椅、 严肃的老师、 恭敬的同学……这样的环境过于强调学习的功能, 而缺乏温馨的乐学环境、 良好的心理环境以及有利的认知环境。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 要求我们在强调学习氛围的同时, 更应使环境温馨、 舒适、 富有生活气息, 让学生在无拘无束、 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 表达感情。 我们可以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主导活动, 找准小学生生活的热点、 焦点, 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 精心设计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环境。2.追求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内容。现在使用的教科书贴近学生生活,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 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必须注意挖掘课文中生活化的课程资源。(1)把课堂融入社会。 与大自然相比, 社会要更丰富、更复杂、 更生动。 社会生活是写作的更重要的源泉。 我们虽然无法把社会搬进课堂, 40分钟也很难再现丰富的生活画卷, 但我们可以把课堂融入社会。有人说课堂是个小社会, 这个小社会虽然只有四五十个成员, 但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一滴水可以照出整个太阳, 一个班级也可以折射出整个社会。问题是要寻找出有效的融入渠道。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三条渠道。一是想象式。 想象式可由老师或学生提供一个情景或事情的开端, 由大家来设想发生了什么事情, 以及事情的经过和结果。二是辩论式。 可以提出一个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或疑难问题展开辩论或讨论。 如对 “上网的利与弊” 、 “自由与纪律” 等展开辩论, 会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见, 这正反映了社会上不同人群的不同认识。三是实用式。丰富的社会生活对作文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提出的要求,也是课堂作文融入社会的一个渠道。(2)让艺术再现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 但它比生活要更集中, 更典型, 也更生动。 在语文课堂上用艺术来再现生活情景, 是课堂语文生活化的一条捷径。在40分钟的课堂上, 我们可以唱一支歌、看一幅画、 演一场戏或欣赏一个电视片段, 启发引导学生, 激起学习语文的欲望,创造新的作品。3.创设多彩的有利于语文学习的校园环境。校园是学生学习、 生活的主要场所, 合理地利用校园、 教室等场地, 创设多彩的校园文化, 将这些设施赋以生命的活力, 将这样的环境作为语文课程资源之一, 以熏陶学生的情感, 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三、 加强渗透, 整合学科资源

过去的语文教学视教材为圣书, 关注书本, 忽视人本, 强调独立, 缺乏合作, 每个人都是封闭的个体, 使学生的作文思路变得越来越狭隘。 新课程淡化了学科的界限, 强调语文学习应开放, 处处留心皆语文, 强调学科的交叉渗透, 强调学科的整合。如何把学生的课本世界融会贯通, 建立广泛的知识联系, 成了我们课程资源开发的又一个切入点。在教学中, 音乐、 美术、 科学、 数学等等, 都是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㈥ 什么是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主体

教师是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主体。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教师是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中的重要主体,自下而上地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在实证中阐释语文课程资源的内涵,进一步加深对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和理念。

㈦ 家庭语文课程资源主要包括物化的文化环境设施与

家庭语文课程资源主要包括物化的文化环境设施与家长。

对于学生的家庭而言,家长是最为重要的亲情资源。在一个家庭中,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家长自身的知识体系与其他的课程载体一样,有效地开发家长的亲情资源对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此外,对于家长而言,其也可以对学生的语文作文给予一定的评价,从而帮助家长了解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加强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亲情联系,使学生可以在亲情的暖流中得以学习与发展。

㈧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

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课程资源与其开发、利用有专门的文字表述,如:“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
“自然风光、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㈨ 语文课程资源有哪些

链接:https://pan..com/s/1b7R934r6uVmHOKi7yp3aNg

提取码:rxqf

12部编教材必读名着12部《朝花夕拾》《西游记》《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傅雷家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艾青诗选》《水浒传》《儒林外史》《简•爱》。

阅读全文

与最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0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72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8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11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9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7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6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7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5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9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2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9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3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1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01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8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5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