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语文课堂如何学会放手
近几年来,关注中学语文教育的社会各界人士纷纷提出了批评和质问。虽然有些言辞过于偏激,但总体上还是反映了当前语文教学上的许多问题,如功课繁多,但学生的知识贫乏,生活丰富,但学生的思想贫乏,学习渠道宽广;但学生的语言贫乏;学习条件优越,但学生读写贫乏;教学条件日益改善,但语文课堂趣味贫乏等等,就连我们教师也经常埋怨学生学习不自觉、被动、消极,我们的课堂也经常死气沉沉的。然而,我们觉得,问题的关键不在学生,而在于教师的教育观念:我们往往只重教书,不重育人;往往只要求学生“听话(听课)”,而不善于指导学习,更不重视学生个性创意的培养和发展。无可否认,我们教师的这些做法,往往也是出于一种责任感,认为这样做也能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但我们要知道,当教育背离了生命发展的规律时,教育就不能真正做到促进生命的发展。假如我们换一换理念和模式,让学生从我们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我们的语文课就可以充满生命的活力,我们的孩子就会从学习中感受生命活动的快乐,语文教学将更能促进生命的发展。
一、放手让学生去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要在实质上促进学生的发展,尤其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从哪里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多读书。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多读书不仅能增加阅读知识,更能培养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中学生对新内容有期待心理,与其老师滔滔不绝地满堂灌,不如利用学生具有探索性的特点,让他通过阅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传统教育中,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只重视知识的传授的积累,轻视知识的创造和运用,学生很难改变配角地位,这种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质疑,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学有所获,才能在学习中培养创造能力。
一篇课文,要学深学精,达到触类旁通,读出作者的思路和思想还只是初步,最重要的还是要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纵深思考。让学生自己找问题,自己试着来解决。找问题的过程实际正是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创造的过程,正是还学生以“权力”的过程。
三、放手让学生去说话,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生本教育主张“小立课程,大作功夫”。“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要尽可能地精简,而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大量地进行活动。”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把思考的空间和工具交给学生,把说话的权利还给学生。在语文课中,教师只是充当“导演”,为学生铺设舞台,布设各种情境,努力创设一个让学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使他们的思维在其间纵横千里,尽情想象,这样学生不但敢说,也会爱说,甚至会争着说。
平时,我也适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说”的训练。例如课前一分钟讲演、课内随机讨论、专题辩论赛等等。
四、放手让学生开展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许多学校里,语文教师上课一讲到底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自导自演,学生只好当观众,而开展语文课堂活动,则使教学气氛顿然“活”了起来。语文活动课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活动的时候在听、在说、在动手、在动脑,各方面能力得以强化训练。活动课的内容大都与单元知识有所联系,这样,巩固所学的知识,并进行能力迁移,学以致用、相映成趣;活动课上的许多知识又是课本中没有的,如猜谜语、交谈的艺术、流行歌曲大家评等等,这样可以引导学生继承祖国优良的文化传统,把握时代跳动的脉搏,努力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并在纷纭复杂的现实中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将“活动性”移植到课文的教学中来,从而改变传统单调的教学结构和沉闷的教学气氛,收到臆想不到的效果。
五、放手让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文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的内容涉及到形形色色的社会,涉及到灵动的生活,涉及到活生生的人和人的情感。大到世界宣言,小到窃窃私语。我们的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提取教学语文的内容和方式;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学校里,我们要经常地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例如春游、秋游、开故事会、朗诵会,举办英语节、科技节、运动会等活动。回家途中,让学生去观察、发现、捕捉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有趣的事物。放假期间,请家长带孩子去游公园,逛商场,上书城,参观访问。
我每接一届学生第一节语文课就是带领他们观察校园。我们博白县中学是全区示范性高中,她已有80多年的建校历史,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这里曾是桂东南起义的革命摇篮,也是古老白州(博白古称白州)文化的先锋。不说那古朴神秘的字祖庙,雄伟壮观的图书办公大楼,更不用说那花园里的绿树浓荫、小桥流水、亭台轩榭,单是立在校道旁的千百块名言标语,就让你陶醉于充满魅力的文化气息中。特别是初进博中的新生,带着好奇的目光观察校园,展现在他们眼前的更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此时此景,不但激发了他们热爱母校的感情和求学的兴趣,而且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从中也积累了丰富的作文素质。
❷ 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如何做到退一步
1 讲究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策略,主要是指教师为实施预设的教学方案而发生在课堂内外的一系列行为,即教师在课堂内外教学与指导所要做的工作。主要包括课堂结构的合理安排、教师良好的语文素养、教师敏捷的教学机智、先进的教学方法等等。
2 给学生成功的愉悦,帮学生树立自信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有一种成功的情感体验反复多次,就会产生学习的愉悦感。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设法给学生以成功的满足。课堂提问,问题不宜过难或过易。问题太难,学生无从下手,可望而不可及,长此以往学生容易丧失信心和兴趣,影响课堂效率。问题过易,学生不用思考便能回答,不具挑战性,即使答对,也无成功感,同样也会影响课堂效率。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提出问题时要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不同难度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和保持浓厚的兴趣。
3 注重精讲和精练,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语文课堂要上得精简,教师要根据自身实际、学生实际,去粗取精,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在课堂上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取得尽可能高的教学效率。要在每堂课上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和资源,创设恰当的情景导入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在学习中给学生提供充分自读、自悟的机会,结合恰当的引导,放手让学生围绕重点问题去探索。
4 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技巧
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发展教学的理论核心内容是:学习是生动活泼的智力生活,学习是在游戏童话、美术、音乐和创造的世界里进行的学习要成为丰富的精神生活的部分,学生应是这个世界的旅行者、发现者和创造者。我们要通过我们的课堂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让他们以旅行者、发现者和创造者的角色进入课堂学习,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要充分利用面部、眼神、语言等传递自己所获得的情感,要将自己融入课堂,全身心的投入,对文本的理解要表现出最纯最浓的真情。只有你的情感真诚,学生才能真正被感染。
5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小学语文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在学生的心中比较抽象模糊,难以理解和运用。在我们农村小学的课堂上,大多数教师只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就完成所有课文的教学。这样单一的教学手段,如果每节课在再面对同样的教学程序,同样的学习方法,那就会更觉得单调,甚至会觉得枯燥。学习兴趣难以激发,课堂效率难以提高。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还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就应立足于学生这一主体,利用直观的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不断提高,通过教师的积极评价来引导学生在巩固中拓展,拓展中延伸,延伸中发展。
❸ 语文课堂上如何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让语文课堂情趣横生
情感态度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要素,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要“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实践也证明,情趣横生的语文课,学生如坐春风。那么,怎么才能激发学生的语文情趣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践。
一,情绪感染法。我们知道,教师应该是语文教学的头,教师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上学生情绪的好坏。因此,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的语文情绪。怎么激发呢?首先,教师应以最好的精神状态进入语文课堂。以最快的状态进入语文角色。比如,教学《茶馆》的时候,教师就应该带领学生学习悠悠的北京腔调,让学生尽快进入到“茶馆”中去。教学《美腿与丑腿》的时候,教师就要尽量地去模仿福兰克林的形象,用智者的风范去诵读课文,去诱发学生进入语文情境。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要给学生以亲和感,给学生以信赖感,给学生以平等感,给学生以帮扶感:时而一个点头,时而一个微笑,时而一份鼓励,时而一片掌声。让课堂自始至终洋溢着一种和谐而民主的情趣,让学生乐意充当语文中的各种角色,乐意进入到语文课堂的情趣中去,与教师对话,与同学对话,与文本对话,与编者对话,其乐融融,其乐无穷。再次,教师也要合理地调控课堂情绪节奏,或指点,或帮扶,或纠偏,或放手------收控自如,恰到好处。
二,语言感染法。语文教学工作者都知道,语文课堂应该语言艺术的课堂。“语不惊人死不惊。”语文课上,教师应该用生动形象地语言去感化学生。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要不断训练我们的有声语言,我们要多读书,多写作,多说话。我们先从形象生动和风趣幽默的语言入手,逐渐做到旁征博引,挥洒自如,让有声语言在课堂上像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引学生。第二,我们还要反复训练我们的无声语言,也即肢体语言。让我们的一颦一笑,一板一眼在课堂上皆生风情。总之,我们要用我们的语言特长去传授知识和技能,去感化学生,去温暖学生,去深化学生。
三,文本感染法。我们知道,现行文本之中蕴含了许多妙趣横生的人文素材。如,诗歌中的情景交融,散文中的理趣横生,小说中的跌宕起伏,戏剧中尖锐矛盾等。于是,语文教师要尽量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因素,并充分利用这些情趣因素去感染学生。当然,我们还应该从课外去选出一些文情并茂的时文,来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情趣。由此看来,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首先要有广泛阅读,深入研究,不断串缀课内外文本中的情趣因素的能力,然后我们才能让课堂文本的情趣厚积起来,并做到厚积薄发,多积精发,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生动活泼,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礼花绽放。
四,问题感染法。有经验的教师知道,有价值的问题一旦提出,平静的教室,瞬间就会激起千重情浪。那末,什么问题才算是有价值的问题呢?一般来说,有价值的问题要有一根主线,有价值的问题应该能一发而牵动全文,有价值的问题应该能环环相扣而又步步推进。如《药》等学生熟悉小说情节后,,我们就可以提出:“华家为什么会人财两空?革命者的血为什么反被华家吃?这一切都说明了什么?之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诸如此类的问题,它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而且能帮助学生反省现实人生。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五,教具感染法。我们还知道,恰当地运用教学辅助手段,尤其是多媒体的艺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语文情趣。比如,在课堂上恰当引用地音乐,在课堂上恰当地引用图画,在课堂上恰当地引用戏剧和电影,在课堂上恰当地引用游戏,等等。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位教师在教学《虞美人》的时候,他利用多媒体,教学生唱,教学生解,并插入作者身世。大家学着,唱着,理解着,欣赏着,品评着------不知不觉,语文味就浓了起来,语文的境界也就深透起来。这样,语文的效益自然也就高起来了。
六,活动感染法。众所周知,在课堂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小组与小组之间的比赛、大组与大组之间的比赛等,非常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
由此看来,只要我们语文教师愿善于开动脑筋,能善于从多角度去挖掘语文情趣的因素,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一定能情趣飞扬。
❹ 浅谈初中语文教师应如何应对新课改
一、感悟课程,形成新理念。
语文新旧课程课堂的最大区别在于:旧课程课堂是以知识传授为重点,教师要将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行分解,学生通过倾听、练习和背诵,再现老师传授的知识,以应付大大小小考试。而新程课堂则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参与学生开放式的探究,让学生真正掌握终身有用的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1.课堂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这一理念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即要注意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以及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各种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2.课堂要有开放意识。只有开放的中学语文课堂才是有活力的中学语文课堂,才能使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3.语文课堂要重视学生良好方式的形成。新的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在语文课堂中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的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4.课堂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语文实践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通过语文实践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课堂教学中,我努力地实践着我们学校的“五三四六”教学模式,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课堂展示反馈等方面,曾尝试了多种手段,也曾为设计了自以为是的全方位体现课改理念的课堂“精品”而沾沾自喜,事后总觉得是重了形式而丢了神髓,有东施效颦之嫌。课堂讨论的形式化,小组合作的浮华,学生展示的浮浅化等等,一切都为了标新立异,而并没有真正地贯彻课改精神,实施因材施教。
经过教学处领导的不定期“进门听课”指导,我感觉自己“稳下来了”,我的导学提纲的设计注重了实用性,我的模拟预设全面、具体了,学生展示的问题“精”了,老师点拨到位了。
二、加强新课程课程教学探究,驾驭新课程标准下的新课堂。
1.要有民主的氛围。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精神的基本前提。在课堂中,教师必须采取民主、宽容、理解的态度,支持学生发表不同意见,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师生不但在人格地位上是平等的,而且在心理、情感等方面也是平等的。
2.准确定位学生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定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的重要任务之一。新课程的特征具有开放性,要求达成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要有充分的读。读的形式很多,有朗读、默读、诵读等,这些都是阅读的重要方法。它们在帮助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我认为学生充分地读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配合使用,使学生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4.要有自由的表达。“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课堂不是老师单一表演的舞台,也不是学生被动静听的场所。在课堂中师生应有充分的交流,学生应有自由表达的权利和机会。”
5.改变课堂结构,化教师的讲授为学生学习的活动。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是经验。课程是人类已有经验和教师、学生个人生活经验的结合。因而新课标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的过程,在交流互动中生成新的知识,求得新的发展。
6.要有客观的评价。在“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评价的地位越来越高,评价的方法越来越活,评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在中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学习的反馈评价。通过课堂评价,可以起到如下三个方面的作用:使学生明确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缺点;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
7.要热烈的讨论。讨论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参与式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体现了新课程中“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理念。在语文课堂中凡是可以由学生讨论解决的问题尽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千万不要担心“浪费”了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
虽然在课改中,我遇到过困惑和迷茫,但是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让我感到了一种无法形容的快乐。每当学生在课堂上露出会心的微笑、愉悦的神情时,我真真切切的体验到:是课改为学生提供了历练、成长的舞台,让他们犹如一棵棵处于最佳生长期的植物,吸收着充足的阳光和雨露,恣意而幸福地成长着。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段旅程,选择自己的行走方式,寻找自己的前进道路,努力提升自我价值中人生的答题。对我而言,投身教学、潜心教研,是最合适、最完美的答案。
三、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对策。
针对以上所述的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更应深入研究新课改的本质,要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综合分析改革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采取有力的对策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顺利有效开展。
1.更新教师观念,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新课改。教师是新课改的主要实践者,只有当教师积极参与到新课改的实践中,才能有效推进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发现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推进高中语文教学的进步。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增加公开课的互助学习,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沟通,增进语文教师对新课改内容的学习。
2.积极推进高考语文改革。让高考语文试题尽量体现出新课改的宗旨和灵魂。正视近年来高考语文过分重视工具性而轻视人文性考察的现状,改变命题类型的模式化和标准化,重视学生的个人情感和内在需要,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的考察。
3.注重语文学习的人文性特点,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也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心理学认为,兴趣以需要为基础,需要有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兴趣则基于精神需要。人们若对某件事物或活动感到需要,他就会热心于接触、观察这件事物,积极从事这项活动,并探索其中的奥秘。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恰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应当避免照本宣科,要适当增加相关的人文知识,扩展学生的视野。
语文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改革目标能否实现,我们中学教师很重要。面对新课程,我们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诚心接受,热情投入,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积极钻研新教材,敢于探索,努力实践。我相信只要每一位语文教师能树立决心,充满信心,建立自信心,在教学中加强学习,尽快掌握新教材的教学规律和特点,就一定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为中学语文新课改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❺ 浅谈教师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
一、课堂阅读要放松
首先正确深入的文本解读是上好一堂课基础和关键,只有在正确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才有好的教学设计,才有好的教学实施。那么如何正确深入的解读文本呢?我国着名的美学家朱光潜说过这样一句话:慢慢走,欣赏啊!他说人生是一道风景,我们要慢慢地欣赏,慢慢地品味,读书更是一道风景,优秀作品值得我们慢慢走,欣赏啊!让我们暂时忘却教师的身份、教学的任务,以一个普通读者的放松心态来欣赏作品,获得自然的阅读体验和真实的审美直觉。这是一种非功利的阅读,是一种以感性为主的阅读。这种阅读是文学作品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最能打动自己是什么地方,产生第一感觉。一句话,就是我们在阅读文本时是一种放松的心态阅读。
二、课堂教学要务实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它强调教育要实实在在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品行和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所谓务实,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应采用探究、体验、交流等创新的教育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之成为强大学习动力,以此提高教学效率。课堂上教师要善待每一个学生,营造融洽、平等、民主的教与学的课堂教学氛围,同时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把知识性、人文性、审美性巧妙地融合起来,给学生体验真情实。
三、课堂上必须有情感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一堂能感动人的课,感动学生,感动自己,感动听课者。充满情感的语文课,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更能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使学生热爱语文,喜欢语文,那么,如何使语文课充满激情呢?
1.要使学生在上课之初就要入情。
这要求教师要准备一个好的导语,好的导语是一节课上好的前提,有了好的导语就为以后课程的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而使得学生在以后的课程中步步深入。例如:我在讲授《长城》一课时,我先给同学们讲授了有关长城的故事如:定城砖的传说、孟姜女哭长城。学生听完了,开始对学习这篇课文充满了欲望。这也为上好这节课做好了准备。
2.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学生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的,没有形象的感受,就没有情感的产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通过不同的手段向学生们展示课文中的形象,比如说可以通过音乐的形式,例如,我在授《观潮》一课时,我通过播放声音,让学生有了形象的感受。就这样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中寓寄情感的形象。儿童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的,没有形象的感受,就没有情感的产生。所以教师在展示课文的意境,可以通过图画的形式向学生展现课文中的形象,以及其它多种形式。
3.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们“移情”
通过自己的感受来理解课文中蕴含的情。“移情”要通过读来实现,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就是这个道理。而“精读”是必经之途,所谓“精读”即是读课文精彩片断、词句,读出其神韵。学生在前阶段的细读中,往往顾及情节的发展变化,顾及不到语言较深的内涵,所以我们应该认识课文语言不仅是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作者的情感、意愿,及至整个心灵。因此在精读时,要引导学生更深地理解语言,从而使激起的情感深化,在学生动情之时,随即导入课文中的传神之笔。
在教学中教师适时地融入自己的某些情感,有时更能激发学生的热情。用自己的情感溶化学生、用自己的心唤醒学生的心。
四、课堂中要关爱学生
1、爱的平等
我们在教学中往往把精力放在成绩好的同学身上,特别是公开课,为了追求良好的效果,忽视了对后进生、调皮鬼、不举手学生的关心。其实,每个学生都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老师的关心和呵护是心灵中宝贵的阳光。不仅如此,后进生、调皮鬼更需要给予他们关爱。当他们被老师关爱后就会激起他们学习的热情。
2、爱的巧妙
爱是无声的语言,尤其是课堂上,我们老师的每个眼神,每个动作都是表情达意的方式。学生有着敏锐的感觉力。只要我们在一些细节上给予修饰和强化,我们就能让这些巧妙的“爱”发挥它们的作用。
总之,我希望上好每一节语文课,每节课都能验证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足迹,给孩子们留下一个美好的童年。而不是钻进应试教育里,每一堂课都是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可以说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最好的,只能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中灵活运用。
❻ 教师怎样做好生本课堂上的点拔者
一、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敢于放手,并真正依靠学生自主地学。
刚开始实施“生本教育”,有些教师只是在形式上放开,而在实际操作时,总是担心学生这没学到,那没学好,非要让学生按照自己思维框架去学习,那就会束缚学生的手脚,压制学生的学习天性,大大削弱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在思想上完全放下包袱,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还给学生,这样,学生才能有足够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去自由发挥,自由创造。
二、教师要善于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教学情境。
“生本教育”强调学生主动去学,但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很自觉地、主动地去学习,这时,教师就要想办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好办法。如我在教学《郑成功收复台湾》一课时,通过角色体验,让学生去做文中的荷兰殖民者揆一,向全班同学承认自己失败的场景,并争取让更多的同学来演示这一时刻。学生一见带有竞争性,于是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胜心,在兴趣和好胜心的驱使下,他们产生一种强烈的去探究课文内容的愿望,并从课文向外延伸拓展,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三、教师要高度尊重学生,多用欣赏的眼光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肯定。
“生本教育”提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因此作为老师,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并不断地给予学生支持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和分享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这样学生才会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像“太好了!”“棒极了!”“谢谢!”“真让人难以相信,你们会想出这么好的办法来”等等这些激励性的语言,教师要经常挂在嘴边。尤其时我们刚刚开始进行生本教育实验,学生还没有完全从过去的那种“师本”教育模式中走出来。老师的肯定和鼓励对他们来说就是放开脚步主动前行的一种动力。学生只有在老师的激励下,尝试了成功的喜悦,学习愿望得到了满足,学习的积极性才会日益高涨。
四、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来进行教学设计。
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还没发育成熟,在知识认知方面还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只是一味的交流、讨论,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出现心理上的倦怠,学习效率就大打折扣了。因此,教师要多利用他们平时比较感兴趣的一些事来创设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提高学习的兴趣,攻破学习的难点。设计小游戏,组织学习竞赛,进行角色表演,这些教学活动的恰当运用,都会使学生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学习的积极性和注意力长时间集中。
五、教师要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引导,帮助学生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
“生本”课堂中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小组学习活动。在学习小组的组建上,小组成员搭配要注意均衡性,每个小组要吸收兼顾到各个学习水平的学生。这样,在小组学习时,优秀学生能够带动和帮助学习能力相对落后的同学,各个小组也才能展开公平的竞争。另外,教师还要注重对小组长的培养,尤其是培养他们的组织领导能力,如何带领小组成员高效的完成任务,只有小组长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小组合作才能有实效,教师才能减轻自己的负担。 在对小组的汇报交流进行评价时,教师不要只注重评价个人的成绩,更要突出整个小组的学习成果。这样,通过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绩效。
教师应当是“牧者”,他把“羊群”带到水草茂盛的草地,让羊儿欢快地、自由自在地吃草,而他自己则在不断地寻找、发现新的、肥美的草地,并时刻警惕恶狼的出现。
❼ 语文教师在上课时应该如何教学呢为什么
语文学科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科目,或许是很多人都小瞧语文这个学科了。教师想要把语文这个学科教好是很不容易的,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知道,在上课时如何教学语文,因为只有教师优秀教学,学生才能更好获取知识。
第一,语文老师要明确自己作为语文老师的身份,并且能够正确教学。老师应该有专业的语文素养,而且在课堂上要做好课程建设,要对自己的课程有一个整体结构,并能够调动学生的自我学习积极性,注重给学生答疑解惑。在上课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整合语文学科课程,不要让课程过于死板,机械。应该结合学生的兴趣及时调整课程内容。
语文学科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够让学生陶冶自己的情操,在上课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要让他们知道语文也是有价值的,要做到学生与老师相结合,这样教学的话会很好。
❽ 语文教师在上课时应该如何教学呢为什么
我认为语文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应该注意趣味性教学,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因为语文课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是必须要上的一门课,而且也是他们了解中华语言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必要途径,所以语文课是非常的重要的。在语文课堂上,学生们会学习文字,古诗,以及一些历史文人的生平。文字是有灵性的,从文字的发展过程中大家也可以看得出来,文字在经过千百年的演化,已经变成了一种特殊的符号。
语文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尽量的简洁,不要让学生们觉得语文是一门繁琐的课程,而且在给学生留作业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要给学生留太多抄写,默写的作业,要让学生有创造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❾ 语文课堂中教师如何放手
首先、有的放矢,即在教师引导下的放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放手,但不能“放羊”;有些教师在上课伊始给学生布置好学习任务之后就不管不问了,这是不足取的,因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效果等都需要教师的的引导与帮助,一旦教师当了课堂的“甩手掌柜”的,那本堂课的教学效果就会无从谈起。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确定学习任务,然后教给学生完成本节课学习任务的方法,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学生学习的进度、学习的结果,随时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长此以往,学生才会自主学习,才会慢慢的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和能力。例如,在教学《大自然的语言》一课时,和同学们一起确定了我们本节课的学习任务: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理清结构和顺序,3、学习说明方法,4、品味说明语言。然后,学生开始自主学习,并把自己不能独立完成的任务记在本子上;接着开始合作学习,学生四人一组共同解决各自不会的问题,此时,我会在教室里巡回走动,并不时的参与,指导他们的学习,最后,教师只帮助学习学生解决本课中大家弄不懂的问题就可以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其次,有选择的放手,即教师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放手。在我们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能放手给学生去做,有些知识,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能独立完成,即使不能独立完成,也可以在同学们的合作中完成;比如每篇文章的基础知识,包括课文朗读、字音词义,课文的整体内容等。我在教学《背影》一文时,完全摒弃了教师范读或听课文录音的做法,而是放手给学生去朗读,通过朗读使学生感受到了深深地父子之情;在赏析语句时,完全抛弃教师自己赏析学生做笔记的方式,而是放手给学生去做,让学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说出喜欢的理由,结果,学生的赏析有时比我引导的还要好,令我非常欣慰。有些知识,不管是独立还是合作,学生学习都会有难度,像文章中心的挖掘、知识的迁移等环节,就需要教师做充分的引导学生才能完成。 最后,收放结合,使堂课达到完整统一。语文课堂中不能一味的只注重“放”,还要注意“收”,做到“收放结合”,即我们经常说的,放出去再远也能够收的回来。所谓“收”,是对学生不同的意见进行总结,并在学生不同的意见中进行提升,生成新的见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课堂的生成性。那么如何“收”呢?一是教师要留意学生学习中出现的新观点,另类想法,二是要留意学生出现的一些特别的错误或问题,这些都是教师做好“收”的前提。我在执教《丑小鸭》时,这篇文章表面上看,主旨是告诉学生只要坚定目标并努力拼搏就会胜利,教学时,我把问题放给学生: 生:因为它有明确的目标。 生;因为它不怕困难,努力奋斗。 生:应验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句话。 生:因为它本身就是一只天鹅。 很显然,学生的回答是多方面、多角度的,有些是符合教师的课前预设的,但有的就不是,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收”中做到了新知识的生成。 总之,语文课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是死板的,但语文课也不是无序的乱“放”,只有合理的处理好“收”与“放”的关系,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才能把我们的语文课上的生动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