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如何更好的述说语文教育专业

如何更好的述说语文教育专业

发布时间:2023-01-10 23:44:54

1. 对语文教育专业的认识

很多人对语文教育专业的理解都非常的片面,以为这样专业毕业就是从事语文老师的工作,其实不然。这门老牌的文学专业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科普下有关语文教育的前世今生。

什么是语文教育专业 语文教育专业就业方向

什么是语文教育专业

语文教育本专业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及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养,能够胜任初中和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与教学管理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或新闻写作、文秘、采编、校对等文字工作者。

什么是语文教育专业 语文教育专业就业方向

语文教育专业就业方向

语文教育专业就业前景很好,该专业能够培养具有较高汉语水平、教育水平、写作水平的专业人员。据就业数据分析出语文教育专业在所有1099个专业中,就业排名第196。因此语文教育专业的就业率也是很高的,而且语文教育专业毕业的就业方向很多,可以做语文老师,教育产品开发人员,单位文员或者是作家等等

2. 语文老师的专业性体现在哪里

    如果有人问如何学好语文,你回答要多读多写,这个答案显然是正确的,但是也是有问题的,就像有人问你到北大怎么走,你说到北京找,但是偌大的北京城,没一个确切的地址,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路线,那需要费多大的力气啊!

     这里,就体现了一个语文老师的专业性的问题,新课程对教师的角色有了新的定位,教师不再只是教材的执行者,而要升级为课程的研究者,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课程的建设者。从学理层面说,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既承载着语文课程的建设任务,又决定着语文课程建设的质量,进而决定着语文课程目标的最终达成。

    新课程的推进,要靠一线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创造性的落实,教师本身的学科知识是否完善、教育知识是否合理、教学实践知识是否丰富,这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益,影响着课程在育人、在培养学生全面语文素养方面的价值的发挥。这就需要大批高水平的语文教师不断涌现。

     语文教师是语文教育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实施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学生的语文素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好坏,即教师专业知识储备是否全面,人文素养是否完备,教育艺术是否高超,教育方法是否恰当。语文教师所具备的专业素养与语文教育改革的成败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

    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师就必须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素养,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有开阔的视野,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人文性的培养,才能在实践中区运用。

    所以说,语文课程建设的关键在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振兴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离开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任何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设想都难以变成现实,这是人们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得出的经验和教训。教育质量的提高与教师专业化发展是紧密地、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语文课程建设的关键在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自然发生的,不是有了实践就能提高专业素质的。教师还要在实践的基础上读书学习,对丰富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提升,要从经验型教师转变成研究型教师。教师学习和研究的策略和方法十分丰富,这里介绍适合一线教师工作特点的密切结合教学实践的两种途径,就是随教而读和随教而写。

   (1)随教而读。随教而读是什么,就是结合自己要教学的内容,开展自己的读书活动。中小学语文老师要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但教学工作非常繁重,很少有读书的时间,怎么办?一个很重要的渠道就是随教而读。中小学老师的学习不是很有规律,日常性的教学工作很琐碎,不可能有整块的时间坐在书房里面去读书,因此,随教而读是读书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在这个学期要教哪些文本,比如说要教鲁迅的小说,要教《孔乙己》,或者《故乡》《社戏》,不要只读教材和教师用书。只靠一本教师用书,把教师用书的内容搬到教材上,然后拿这个教材教学生,这样的语文课,真正的对话过程不会发生。所以,教师能否围绕教材的文本读读鲁迅的作品,读读关于鲁迅的研究学者解读《孔乙己》《故乡》的文章,就能帮助教师深入地理解文本。这样长期坚持下去,教师自己解读文本的能力就会锤炼出来,教师在课堂和学生的对话就更有品质,更有深度。这种“随教而读”还可以拓展。明天要教文言文,发现古汉语的知识有些欠缺,甚至遗忘了,这时不妨把大学时,甚至在一些短期培训班中获得的资料书籍拿出来看一看。这样,教师就可以做到我们平时所说的“有一桶水你才能给学生一杯水”,现在又说“你有活水,才能给学生引来源源不断的活水”。  还要读一点研究教学、指导教学之类的书。这样的书,包括关于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书,可以帮助我们改进教学。关于教学策略、技能指导的书也能够帮助我们。

  (2)随教而写。中小学教师要有意识地反思课堂。很多老教师,很多特级教师,他们上完课都反思。这个地方是什么样的,好在哪里,为什么出了问题?学生为什么跟不上,是你的提问出了问题,还是当时的状态、氛围没有营造好?这样的反思特别重要。有的语文老师每上一次课下来都做教学笔记,认真地做教学笔记。这就是“随教而写”。就是作为一位教师,并且是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随时随地地写。写什么呢,有几种样式的写。写对文本的解读,哪怕是一些读有关书的摘要,我读了几篇文章,人家怎么解读这个文章,我摘要一下,有哪些对我有启发的观点。写教学反思,一堂课上得挺成功,或者说不成功,你回忆一下,在课堂上有哪些有意思的细节,把它描述出来,当时的情境,值得反思的细节,等等。甚至还可以写一些教学手记、教学日志,乃至于开个博客。有时甚至写点儿古诗词,写点儿下水文等,就是说不光写文学性的东西,而是写教育性的东西,记录自己教学生涯的给自己画像的一些文字。

   这种写看似是写,实际上是靠写这种方式来养护自己的教学生命,让自己的教学生涯,既有理性的反思,还有一种语文老师浪漫的情怀。舞文弄墨,用文字来打点自己的日常生活、教学生活,可能使自己的教学更有质量一些。   还可以有其他的一些渠道,如搞点小课题研究。书也读了,专家的讲座也听了,同行的课也听了,但不是自己做也不行。要搞点儿自己的小课题,在班里小打小闹地搞点儿实验,搞点儿研究,不行可以想办法再调整,不断地去试一试,不断地调整反思,不断地积累。这也会促进自己专业化的成长。  

     还有一个蛮有用的方法,就是适时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录音或者录像。录自己的一节课,为这节课做一个文字版的实录,看一看,你就会发现自己好多东西很成问题。于漪老师讲过,她当初做老师的时候,自己讲的废话多,她就把自己课上的废话记下来,称做“废话记录”,然后就慢慢地一点点地改。现在于老师的语言是非常生动的,这可能与她有意识地记录、反思、改正有很大关系。做一点课堂教学的录像、录音,然后观察自己的课堂教学,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归根结底,主动发展的意识是关键。语文教师很辛苦,语文教师很难当。我们语文教师能够在繁重的教学中想一些办法,有些事情是可以不做的,是没有什么效果的,要摆脱这些事情的缠绕,找机会提升自己,同时也提高教学的效率。

    教师凭什么几十年占据讲台?正确的回答是:终身学习!只有兼收并蓄,教育才能推陈出新。为此,我们要把学习作为教育工作者的第一要务。通过进修、外出取经、自学教育理论和向同行学习等各种途径,不断提高自我业务素养,以胜任自己的工作。一个教师只有坐拥书城,满腹经纶,才能气定神闲,用多年阅读、研究做支撑,托起教育的天空。一个语文教师只有不断采撷教育教学中的精华,使自己生一双慧眼,有一颗慧心,在教学工作中才会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3. 如何做好语文教育

教育(Ecation)狭义上指专门组织的学校教育;广义上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拉丁语ecare是西方“教育”一词的来源,意思是“引出”。下面跟着我来看看如何做好语文教育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语文教育实际上是语文的素质教育,它要把师生从语文知识的微观教学中解脱出来,升华为语文能力、思维发展、创造力的培养以及人格完善的教育。

语文教育自身的多特性(工具性、思想性、综合性、社会性、知识性),语文教学任务的多职能(知识教育、思想教育、审美教育、能力训练)和语文能力训练的多项目(听、说、读、写、看、想等),决定了语文教学应该确立大语文教育观,要依靠立体的综合性教育。

除了注重课堂教学的研究外,尤其要引导学生能在课堂以外,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时时学语文、用语文,提高自己的文明修养、生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以一个完美的自我形象立足社会、服务于社会。

一、涉猎教材以外的广阔领域课本上的范文皆为名家名作,是前人经验的总结,囿于篇幅教时,并不是瞬息万变的世界的全貌,生活,社会中有无涯的知识等待我们去学习与开拓。要在学好教材的基础上,把教学的触角伸向更为广阔的空间,让学生把学习之根扎在广袤的土地上,而不是扎在花盆之中。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不时地向学生注入新的内容:课余阅读教材之外的中外名着,就报刊上的热点问题和好时文各抒己见、互相交流,甚至是同龄人的习作,只要是有一定价值的,在可能的情况下,就将它们作为我们学习的内容。笔者每年都要求学生订阅面向中学生的语文报刊,不定期选读中外古典名着,刻发报刊的杂文、格言警句、文辞优美的片断。总之,让学生多读多思勤记,开阔了视野,激发了兴趣,丰富了知识,既充实了课本之不足,又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使其受到思想教育,终身受益。

除了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古人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联系起来,就在于观察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了解风土人情等,对自然、社会和人生进行深入的体验与感悟,从而获得书本里所没有的东西,印证、加深对书本中已有东西的认识,建构起良好的语文背景。鉴于此,我们在教学中也要重视语文背景,教学语言尽可能与生活实用语言更贴近,教学内容也要更富有时代特征,在教学中知识的跳跃性也纵横联系更充分地显示出来,既注意与古代文化的渊源关系,又都与地球村文明有机结合。将书中的间接生活与现实的直接生活沟通起来,书就读活了,把语言与背景经验接通了,书就读出韵味了。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眼光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置身于世界,审视社会人生,去读世间这本无字的活书。

要注意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加强与其他学科教学的配合。使学生在其他学科学习中更好地借助于语文这个工具,同时使其他学科教学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各种实践的机会,在教学中做到相互渗透。另外,生活中任何一种工作都可扩展为现代语文的外延。书法、戏剧、建筑、园林、演讲,甚至棋类都可以是现代语文的一族。因为人们对每一技艺、能力的学习、实践,都必须投入相当程度的心智、时间、劳动,观察、想象、联想会融入他的生命,既可以加深对生活的理解,又可为语文学习注入生机、活力,从中得到启迪,萌发灵感,提高语文素质。

二、突破课堂四十五分钟的局限古人云知书达理,把书读好,知识丰富了,就能明事理,同样语文能力也就提高了。但仅靠几册课本,关在学校里每天上一、二节语文课,是不可能学好语文的。大语文教育就是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拓展、延伸,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课外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课外的生活活动绝不能仅看成课内教学的简单延伸和补充,而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无法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迹名胜、工厂新貌、乡村变迁、文化动态乃至时事要闻,无不是语文学习的丰富宝藏,埋首书桌不问世事,以至视野狭窄、思想阻滞,正是语文学习之大忌。语文教学有社会大课堂的广阔背景的有力依托之下,才能有活力。课外活动不能仅仅看成是有组织的集体活动,还应包括学习个体的种种学习、娱乐活动。笔者让教学对准生活,让学生自觉投入生活,他们到过火热的军营,采访过大京九的铁路工人,和井冈山边远山区的孩子们同吃同祝参加过暑假社会调查,游览过祖国的名山大川,通过看电影、电视陶冶情操,了解国内外风云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贴近了生活,感受到自然美和社会美。可以这么说,学生在课外进行语文学习的总量,在某些方面要大大超过课内活动,如果我们能把这类活动有意识地纳入语文教学的轨道,进行正确、有序的引导,那么语文能力的提高是毋庸置疑的。

语文课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时空也要向课外延伸或渗透。街头巷尾、茶余饭后、乡音俚语、影视报刊、天地山川听之,明始末增信息;说之,表情意通思想;读之,广见识晓事理。我们教师要更多地强调学生与社会、生活、自然的感应,与自然欢娱,体察社会气息,并于学习中培养自己的品德,使自己的视野拥抱整个世界。笔者在教学中设法开辟出广阔的语文学习天地,例如,办小报、办广播、举行讲座、成立文学社团,进行演讲比赛、朗诵比赛、书法比赛、写作比赛、向报刊投稿、走向街头搞咨询、做广告等,既为学生提供了一展其能的舞台,又让学生养成自觉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超越时空,多层面,立体地感受生活,领略生活之真谛,并且反过来用文字描述自己的情感,展示自己的思考。经过各种环境、形式的感染和熏陶,学生大多都有一笔像样的字,一手得体的文章,一口流畅的普通话,一看就能抓住要领的.阅读能力。

三、着力教学方法形式的创新吕叔湘先生说得好:语文课跟别的课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那种一味据本讲读,不越雷池半步的教学方法既使学生兴趣寡淡,活泼不得,营养不良,诸种能力难以发挥,也妨碍了语文教学育人怡情特征的实现,于提高学生语文整体素质无益。我们的语文教学从内容到教学形式都要显示出创新的精神,为大语文教育作出正确导向。把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的教学提升为全方位立体化的大语文教育体系,注意教学模式的变通。

语文知识不仅可以从语文教师身上学到,还可以从生活中学到。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应该让学生到生活中汲取营养,兴开放式学习之风。校外远足,可以饱览祖国大好风光;社会调查,可以把握四化脉搏跳动;公益活动,可以激发人的爱心;民间采风,可以了解风物人情。这样,纳课内课外为一体,熔学校、社会为一炉的语文训练形式可谓丰富多彩,学生沐浴在浓厚的知识氛围中,听、说、读、写水平在潜滋暗长。

语文学习还可以工具书、新闻媒体等为师。我们语文教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一方面有赖于图书馆、阅报栏、广播、橱窗、板报、校刊等各种文艺活动给语文教学活动带来生机,让健康有益的书籍占领学生的阅读阵地,方便教师教学。另一方面采用电化教学和通过健康规范的传媒,以实现大语文教育的效益。

语文知识还可以从其他学科老师身上学到,甚至还可以从同学、家长以及我们有可能接触到的其他事物中学到。语文学习可以和科技、艺术联姻,让学生走大语文学习之路,吸收其他学科的内容,丰富语文学科教学,注意各学科的兼容性和交叉性,将其他学科内容渗透进来,把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运用到语文教学中;与文化单位、军事院校挂勾联系,充分挖掘社会语文环境中丰富的教育资源,如进行军训、建立校外教育基地、聘请校外辅导员、开展热点辩论、公关模拟。引导学生捕捉融洽的邻里关系,亲密的家庭关系、,友爱的同学关系的美,在学习做人中学习语文,并把学到的语文知识、技能为生活服务,使语文学习之流回归社会生活的大海洋。只要对我们的语文学习有益的,无论什么方法形式都是可行的,不必拘泥于一师传众生受的教学形式。

总之,语文教学既依纲据本,立足课堂,又扩展时空,延伸触角,向学生的各个领域拓展,创造出一个大语文环境,做到语文教学是网络式的、整体化的、全方位的大语文教育大有可为。

4. 如何教好小学语文

5. 如何做好语文教育教学工作

一、教学要有正确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构成部分,潜藏着巨大的教育价值,有益于小学生的身心全面地发展。只有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得当,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才能有效开展。在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特殊性的基础上,有以下六个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即“解析辨义—在运用中掌握字词基本知识”、“倡导人文—在交融中引发文本情感共鸣”、“循序渐进—在发散中指导看图说话技巧”、“合作探究—在交流中训练口语交际能力”、“回归生活—在体验中抒发习作真情实感”、“开放课堂—在实践中领悟中华文化精髓”,围绕上述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展开教学,力争能够对小学语文教学获得新的感悟和发展。
首先,利用汉字的结构特点进行识字教学,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通过换偏旁或者加减偏旁的形式,分析每个构件的意义来帮助学生识记。除此之外,可以通过猜谜语、编故事、巧联想、做动作、变魔术等方式,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读写能力。其次,为了更好地突显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论文主张通过先入为主、情境感染、环环相扣、突出重点、逐步推进,以寻找情感共鸣,展现语文课堂魅力。再次,为了培养小学生的看图说话能力,应当注重引导小学生养成有序观察、分清主次、善于迁移的习惯,以提升其内在的人文素养。第四,小学生作为未来公民,应当具有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应当注重引导其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沟通,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交往。第五,小学语文教学应当回归生活,应当成为小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基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引领其感受生活的意义,体验生活的艰辛,感受自然的绚丽,进而丰富小学生的文学素养。建构开放的小学语文课堂,赋予小学生自由探究的空间,鼓励其自由地想象,尊重其独立的看法,进而充分体现小学语文教学的主旨,促进小学生文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对不同的语文部分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语文分为作文、阅读、古诗等多个部分,不能使用同样的方法去让学生学习不同的东西。而应该根据不同部分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第一,阅读部分。课堂的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小学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担负着提升语文应用能力、增强综合素质、开拓眼界的重要任务。那么怎么提高阅读部分的教学水平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应该依据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包括学段要求、阅读量要求、具体的课时要求等方面逐一确定,使教学目标更具体化,更具有可操作性;其次,教师对文本阅读教学提出自己的见解,从文本解读的步骤和重点入手,从学生的实际入手,进而选择阅读策略;再次,根据语文学科的具体特点,学生的审美发展方向和教学环境的多样化,灵活地来选择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对教学方法的合理使用,确定有效、可行的阅读策略,在阅读策略的指导下进一步规范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要求;还有,通过设置教学环境,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碰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教学环境干预,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作用;最后,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积极作用,尊重学生的发展个性,使用多种评价方法,以表扬激励为主。
第二,作文部分。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作文能够集中的反映出他们的语文能力,作文水平往往被看作衡量其语文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我们一线的语文教师,都一直在为如何有效提高学生作文能力而努力地进行探索。从老师方面讲,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实际教学中,对各种教学方法应当予以整合。另外,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实际教学中,要使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写作技巧的训练,写作兴趣、写作习惯的培养,观察、构思、修改等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共同平衡发展;从学生方面来讲,要拓宽教学途径,充实学生经验;加强联想与想象,提炼学生经验;创设教学情境,转换学生经验;提高表达能力,外化学生经验。只有从学生和老师两个角度出发,才能真正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水平。
第三,诗词部分。中国古典诗词是文学艺术中的一支奇葩,它以其精湛的语言,深邃的意境、优美的韵律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如何提高诗词部分的教学质量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1、改进低年级古典诗词教学策略,提出“诗-乐-画”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从多视角对古典诗词进行艺术上的解读,丰富学生知识,提升学生自身文化品位。2、选择有助于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古代文化遗产在小学生中的传播。3、教师结合小学生自身特点,因材施教,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这样才能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代代相传,经久不衰。
语文当然还有其它很多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都要运用自己的教学经验,理论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的探索出好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6. 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教育改革如火如荼,语文教育正面临新时代的考验,语文教师提高专业素养迫不及待。下面是我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文章内容。

语文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方法:合作学习

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面对新课改,教师需要更新自己的知识,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但也离不开同伴的合作。“三人行,必有我师”。乍看是不经意的交流,疑难问题却在合作同伴的点化下,茅塞顿开。我校同年级教师或语文组教师相互听课,相互学习,相互研究交流,已蔚然成风。遇到班上的管理问题、课前的教学设计、板书等疑难问题都能互相磋商。问题的发现、成功的尝试、失败的苦恼、有趣的课堂实录都是我们交流学习的话题。

教师之间经常合作交流,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多样性、丰富性和个性化,我们更加真切的体验到自己举手投足、言谈举止的意义,从与同事的讲述与争鸣中,对教育的看法、认识、见解也渗透其中,一般会引起我们对教育的反思,通过反思揭示出教育活动中内隐的思想与理念。正是这点点滴滴的思想,筑成了我们坚实的教育理论基础,促进了教育理论的升华。

语文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方法:更新知识

在组织培训和自主学习下吸纳并重构新的专业知识体系。

语文课程涉及的知识面极广,从天文地理,至市井风俗,简直是无所不至。作为语文老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杂家”,要与时俱进,不断地汲取新知识,丰富自己的阅历,关注我们生活里的热点、焦点,寻找能引起学生心灵共鸣的切入点。语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知识的构建者和创造者。这样的角色要求语文教师自身应具备丰厚的知识素养。在对新知识追求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夯实你的文化知识基础,才能使自己在课堂上信手拈来,挥洒自如,最终促进师生共同发展。语文老师只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造就“学识宽厚智如源泉”的大智者,才能修成“行可以为表仪”的大德者,才能带领学生在语文的大海里自由遨游,从平庸走向杰出。

语文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方法:开展课研

在疑难课题研究与探索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我们面对的问题,每天都是新的,都需要我们去反思、去发现、去研究、去解决。这样进行教育科研活动就显得必要而迫切。教育科研是教育的第一生产力;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武器,以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为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的认识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有计划的、系统的、连续的探究活动。现如今国家教育部门的正确指引下,在各地教委的精心策划下,在广大教师和教育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创设了优良的课研环境和条件,搭建起了语文老师进行课研工作的平台,英雄大有用武之地。

广大教师和多数学校树立了“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育师,科研育人”的意识,群众性教育科研工作逐渐开展起来。“科研育人”--学生综合素养明显增强。“科研育师”--教师专业素养显着提高。“科研兴校”--特色学校崭露头角。“科研兴教”--教育质量逐年上升。

总之,每一位教师在不断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的道路上,必须学会调整自己,摆脱工于心计的市井之气,找到属于自己的有专业尊严的幸福感,这样语文教师才能走向大气象--努力成为一个教育家,而不是教书匠。那时,语文教师就成为三尺讲台上,学生百读不厌的那本厚重的、不倒的、墨香四溢的大书!文品高了,人品高了;人品高了,教品自然也就高了。一句话,什么样的教师也就带出了什么样的磁场,什么样的深度也就拥有了什么样的课堂。高度不一定是目标,向上才是语文教师应有的姿态。

语文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方法:提高技能

在组织培训和教学实践中探索新方法、践行新理念以提高专业技能。《语文课程标准》中有一个重要理念,就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新课程的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在表演,而是教师和学生在交流与合作。刚开始,老师们会非常困惑,课堂是师生在交流与合作,那么,老师充当什么角色?课堂教学到底如何进行?

摸着石头过河,边实践,边谈探索吧!精心设计导入,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课堂情境;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再进入小组合作讨论环节,解决疑难问题;在师生互动中,分组交流,让学生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师生一起解决),这种学习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连平时不大发言的同学也踊跃地站了起来;在课堂中营造解决问题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新课结束后,再布置拓展延伸练习,既让学生练了笔,又提升了学生的道德价值观。按照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课堂应该放开,让学生在教师恰当的调控下充分讨论,不受教案的约束,不背教学目标和时间的包袱。传授知识决不是最终目的,我们的目的是通过教学,为学生的未来开辟一个广阔的文化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探寻、研究、发展和创造。

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要我们善于面对教学问题,进行反思,改进教学方法,总会有所收益,总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的,也才不会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课堂教学感到厌烦。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只要养成了自觉反思的习惯,我们就一定能在反思中提高,在提高中成长。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既洋溢着成功的自信,也保留着反思的冷静。这样,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老师会越来越受学生喜欢,语文课堂教学必将越来越精彩。

7. 如何教好语文

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尽力使学生具备以下基本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1、习惯好。即具有各种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习惯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无论是人格上的,学习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视,努力从多方面去积极引导,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尤其要指出的是,培养习惯,正面引导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习惯养成教育,有时还必须带有强制性。这样一说,好象同以人为本的理念相悖。其实则不然。笔者认为,真正的以人为本,并不完全是课堂上的热热闹闹,一味的顺从和迁就学生,必要时,还需要有教师意志的左右。因为,我们要为孩子的未来着想。那,才是以人为本最本质的含义。 对于小学生来说,以下八个方面的习惯首当其冲:一、主动学习,刻苦学习的习惯;二、细心认真、一丝不苟的习惯。三、勤于动手、动笔、动脑的习惯;四、大胆、大方、大声说话,说普通话习惯;五、爱惜书本文具的习惯;六、好问的习惯;七、在合作学习中积极参与的习惯;八、规范、整洁写字的习惯。 培养习惯,要悉心引导,严格要求,点点滴滴到位。举例来说,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要让学生写一笔好字,就必须要求有一定速度,必须规范、整洁地写字。必须经常主动习字。习惯是具有迁移性的。还是以写字习惯培养为例来说,在历时数年的土家族聚居区农村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实验中,笔者发现,良好的写字习惯就具有极强的迁移性。学生把规范整洁地、有一定速度地写字的良好习惯养成了,其他习惯:如爱惜书本文具,学习细心认真,一丝不苟,学习讲效率,讲质量、求速度等等也跟着上来了。 2、热情高。即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学习语言文字的激情。笔者认为,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是一种活态的,有生命的现象。更赞同一种观点,语文课堂要成为生命成长的课堂。因此,离开了学生的感情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感情,语文课是无法上的,至少是无法上好的。尤其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需要学生的真情和激情的投入,这样才有利于语文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的落实。也就是说。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必须进入角色,我们常说的:不动感情不读书;拒绝伪读等等,其实就是讲的这个道理。这方面,需要引导,需要熏陶,需要结合习惯养成教育来培养。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让孩子同语言文字伤了感情。这一点并非危言耸听,这种可能随时都可能发生,如: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反感;机械重复的抄写;教师对学困生的歧视等等,都可能导致这种后果。很好理解,试想,如果学生看了课表,某节课是语文,眉头都是皱的,语文课还怎么上?笔者在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学生对语文的情,来自于趣,要让学生对语言文字有兴趣,对美好生活充满热爱和向往。一旦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感情自然也就产生了。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求知欲有了,主动性强了,对老师的严格要求也能充分理解,并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教学效果自然好。最关键的一点,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爱,对语文学习的激情,都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爱。有种提法,笔者很赞成:用让大爱温暖课堂! 3、会读书,即具有各种基本的读书技能。一、学生要会朗读,要动情地读书;二、学生要会默读,要能做到默读中注意力集中,不动指、不动唇、不回视,抓住主要内容等;三、学生要学会快速读和略读、浏览。四、学生要学会在读中思考、质疑、解疑,学会在读中圈点、批画。会读书,自然最首要的就是要求掌握一定数量的字词。还有课外阅读量的达到。(课外阅读量,课程标准有个不少于的界定。应当说,这只是个保底的要求。)这些,就应当说是个死任务了。当然,不同年段有不同的要求。 从更广的视觉看,会读书,说到底是会学习。即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训练方法。学生要经历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才可能学好语文。新课程不再提语言文字训练,但训练肯定还是要的。是必需的。语文实践活动,总得以训来年为基础。某种意义说,实践何尝又不是一种训练?因此,要从听、说、读、写;从字词句段篇的学习上,从合作学习上,从收集资料,处理信息上,通过指导,让学生习得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并主动去运用,形成习惯,学生将受益无穷,有的将是终身受益。 尤其是要在读书中,逐步使学生形成较敏锐的语感。即基本的感悟语言的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感,才可能学好语文,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语感的培养,当然首先靠读,但教师的引导,进行一些有意思的训练也是必要的。笔者在平时,常用讲幽默、笑话、俏皮话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感,来观察学生的感悟语言的能力。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语感训练方式。诚然,光靠这种方法来训练,远远不够。还要采用其他多种多样的方法,如读议古诗和课文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展开联想,想象等,总之,要多方式、多层面、多渠道地训练学生的语感,从而促进学生语感的形成和发展。 与此同时,还要让学生在读书中学会说话,学会写,学会交际。即具有一定的表达,交际能力,要求达到不同标尺下的能说、能写和与人交际的的标准。 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虚与实的关系。当然这里的虚,不是无,也不是可有可无,这个虚必须务,而且必须务好!即给学生以充分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熏陶,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高尚的人格,美好的品德。但务虚还要务实!即必须给学生打好语文基础,为他们现在的发展,也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换句话说,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对立统一的,万万不可割裂开来。应当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受到人文熏陶和关怀的同时,通过各种各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来学习语文知识,习得基本技能,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心理、人格、品德等方面的发展。一味突出工具性,就走上了老路;一味突出人文性,则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也是违背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的。因此,要万变不离其宗:为学生的发展着想、着眼。

8. 语文教育专业前景怎么样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呢

语文教学(又被称为中文)是既悠久又青春的专业,近一些年社会发展就业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每个专业都遭遇明显的就业困境。中文专业优秀人才已相应饱和状态,并且因为大家就业观的局限性,再加上因为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转为通俗化,中文专业就业面临挑战。但中文专业毕竟是一个素养型专业,相对来说,适应能力较为宽,就现阶段的状况,其就业面还是挺广的,

对新任教师一律推行公开招聘, 统一测试, 竞聘上岗, 择优录取。对师范专业大学毕业生拥有更为严格的规定。文凭还是挺关键的,假如你没有学历,许多工作中连门坎你都不够,如何和其他人市场竞争,如果是师范专业专业,想找教师的工作,建议你或是统招专升本,那样的话你可以在院校取得大学本科,由于许多学校招教师的较低门坎全是本科文凭。

阅读全文

与如何更好的述说语文教育专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9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4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0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5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73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8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7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0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3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6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