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语文中如何分析句子结构

语文中如何分析句子结构

发布时间:2023-01-12 08:20:54

1. 语文问题,,,麻烦详细说一下语文语法,分析句子结构要怎么分析,主谓宾定状补,谢谢

句子:

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的语言单位,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能完成一次简单的交际任务,在语音上有一定的语调,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的语气,在书面上用句号、问号、感叹号表示出来。
句子结构
(定) 主 + [状] 谓 <补> +(定) 宾
例如:(我们)学生[一定][要]学<好>(专业)课程。
[状(修饰全句的)] + (定) 主 + [状] 谓 <动补> + (定) 宾<宾补>
例如:[每当有外地人来],(好客的)天津人[总是][眉飞色舞地]谈<起了>(天津的)小吃<有多么地道>。
定语,用在主语前面,对主语、宾语进行修饰、限制,如:(冬天里的)春天
补语,用在谓语的后面,对谓语进行补充说明,如:辨认<仔细>
句子成分
① 主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如:
(1).中国人民志气高。
(2).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② 谓语
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如:
(1).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
(2).树叶黄了。
(3).小王十六岁。
(4).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5).明天星期日。
(6).什么书他都看。
③ 宾语
宾语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如:
(1).什么叫信息?
(2).门口围着一群看热闹的。
(3).马克思认为知识是进行斗争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服务的手段。
④ 定语
定语是名词或代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名词或代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如:
(1).(那沉甸甸的)稻谷,象(一垄垄金黄的)珍珠。
(2).(三杯)美酒敬亲人。
(3).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
(4).(中国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
⑤ 状语
状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如:
(1).他[已经]走了。
(2).咱们[北京]见。
(3).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
(4).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战胜了神权。
副词、形容词经常作状语,表时间、处所的名词经常作状语,一般名词不作状语。动词中除助动词外,一般动词很少作状语,介词短语常作状语。一般状语紧连在中心高速的前边,但表时间、处所、目的的名词或介词短语作状语时,可以放在主语的前边,如:[在杭州]我们游览了西湖胜景。
⑥ 补语
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形状等,如:
(1).广大人民干得<热火朝天>。
(2).他写的字比原来不是好<一点>,而是好得<多>。
(3).他生<于1918年>。
(4).他坐<在桌子旁>。
(5).颜色是那么浓,浓得<好像要流下来似的>。
⑦ 独立成分
在句子中不与其他成分(主、谓、宾、定、状、补)产生结构关系。但意义上又是全句所必需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种成分。用来表示称谓呼叫,以及对事物原推测、估计、注释、补充、感叹、摹拟语气等,如:
(1).事情明摆着,你看,我们能不管吗?
(2).十分明显,不大大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四个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
(3).啊,多么使人心醉的绚丽灿烂的秋色!
(4).砰,砰,一阵枪声传来……
充当独立成分的,有的是一个词,有的是短语,它在句子的位置比较灵活,有的在句首,有的在句中。
⑧ 复指成分
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短语指同一事物,作同一个句子成分,如:
(1).先生自己也要书。
(2).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这已经成为。挡不住的历史潮流。
(3).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丽的战斗--松骨峰战斗。

2. 语文句子成分分析详解 一个句子都有什么组成

1、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

2、句子的组成叫句子成分,也叫句法成分。子中,词之间有一定的组合关系,按照不同系,可以把句子分为不同的组成成分。句子成分由词或词组充当。汉语:现代汉语里一般的句子成分有八种,即主语、谓语、宾语、动语,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 英语:句子的组成部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表语、定语、状语、宾语补足语七种。

3. 如何分析句子结构

主要是了解每个成分的意义和位置。
句子成分
读音:jùzǐchéngfèn
[sentence
element]
句子的组成部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补语、状语六种
主语:是句子中的称述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
谓语:是对句子的主语作称述的成分,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宾语:是谓语动词的支配成分,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结果、处所、工具等。
补语:是谓语动词的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处所、数量、时间等。
定语:是句子中名词中心语前头的修饰成分,表示事物的性质、状态,或限定事物的领属、质料、数量等。
状语:是句子中动词或形容词中心语前头的修饰成分,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时间、处所或形状的程度等。
一般完整的句子成分的排列为:
定语(修饰主语)主语
状语
谓语
补语
定语(修饰宾语)宾语

4. 如何分析句子结构

句子结构可以通过下述的四步进行分析
一、句子成分的主要核心是主语和谓语动词,因此分析句子结构时,第一步先要找出谓语动词,然后围绕该动词找到用作行为执行者的名词,即主语。这就是句子的主要结构。
二、知道了主谓结构,第二步要做的是判断谓语动词有无连带成分。动词的连带成分有以下4种:
系动词+表语:
系动词除
be
外,还包括表示由一种状态变化为另一种状态、保持一种状态或感知到某种特征的三类动词,系动词后连带的表语除
be
可以是名词外,多数是表示状态或特征的形容词以及形容词性的分词(现在分词或过去分词),表示属性的不定式或动名词,表示处所的介词短语。
及物动词+宾语给与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
给予动词指的是把要给予对象传递给接收者,一般说来,间接宾语是人或其他生命体,直接宾语是事物,如
give(给予)send(送给)pass(递给)bring(带给)tell(告给)等
使役动词+感知动词+宾语+宾补:
使役动词指要用带有使役性质行动指使他人,如
make,
let,
have,
get,
order,
tell,
ask

感知动词指感官对物体获得某种印象,如
find,
see,
hear,
feel,
learn,
know
等。
也就是说,这一步判断出下面的五种基本句型:
主谓结构
谓宾结构
主谓双宾结构(间接宾语+直接宾语)
主谓复宾结构(宾语+宾补);主系表结构
三、在上述的五种基本结构的基础上,分析句中的主语、宾语、表语是否扩展为短语(不定式、动名词、分词)或句子(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
四、已经知道主要成分后,接下来要分析分析句子中是否有附加成分。附加成为有以下两种:
定语:围绕主语或宾语的修饰性附加成分成分,包括介词短语、形容词短语、不定式短语、分词短语、定语从句等。
状语:修饰动词的附件成分,说明行为的发生时间、地点、原因、条件、方式、结果、目的、程度、让步,比较等。

5. 语文句子结构是怎么样的

语文句子结构是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其中陈述句:告诉别人一件事叫陈述句,陈述句有肯定的陈述,也有否定的陈述。疑问句:用疑问的语气向别人提问的句子。

祈使句:用语气表示命令,请求,禁止,劝阻等意思的句子。感叹句:用来表示欢乐,悲伤,惊讶,赞叹,愤怒的等强烈感情的句子。

句法结构包括

1、主谓结构:由被陈述和陈述两个部分所构成,习惯上称为主谓句或主谓短语。主谓结构一般说来可以表达相对完整的意思。

2、述宾结构:由述语和它的宾语构成。述语在前,宾语在后,其述语通常由及物动词充当,宾语则由名词或一些句法结构充当。

3、述补结构:由述语和补语两部分构成,述语在前,补语在后。述语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形容词。

4、偏正结构:偏正结构包括定中、同位、状中等类型。定中型由定语和中心语构成。同位语可视为定中结构。状中型由状语和中心语构成。

5、连谓结构:连谓结构是指谓语成分的连用,谓语成分可以是两个,也可以是两个以上。

6、联合结构:联合结构有三种形式:不借助虚词而形成的联合。借助虚词而形成的联合。副词又、也、边等也可以用来连接几个动词或形容词以构成联合结构,但一般是成对使用的。

7、数量结构:由数词和量词组合而成。

6. 语文划分句子成分的详解

(1)什么是句子

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

句子成分的名称及符号

名称: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符号:主语=谓语- 宾语 ~定语 ( ) 状语[ ]补语< >

①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

补充成分是:定语、状语、补语。

②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之间可用‖划开。

(2)如何划分句子成分

(1)划分句子成分,首先要研究主语、谓语、宾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主语可分为名词性主语和动词性、形容词性主语。名词性主语由名词性词语充当,包括名词、数词、名词性的代词和名词性短语,多表示人或事物。

谓语:是陈述主语,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宾语: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句子一般有两种情况:写人、写物(写事、写物)。分析句子时,首先判断是“写人”还是“写物”。

①写人格式:“谁”+“干什么”

(主语)(谓语)(宾语)

例:杨亚‖写字

主 谓宾

注意:处理复杂的单句时,要抓主干。

例:一中的杨亚║在课桌上写着毛笔字。

主 谓 宾

②。写物

格式:“什么事”或“什么物”+“怎么样”

(主语)(谓语、宾语)

例:猫‖捉鱼

主 谓宾

例:一只小猫‖在盆边捉了一条大鱼

主 谓 宾

注意:“是”为典型的动词,一般是“谓语”。

例如:他‖是学生

主 谓 宾

(3)划分句子成分,还要抓住枝干(定语、状语、补语)

定语:在句子中起着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中心语的作用。

状语: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一般在谓语中心语前面,有的在句子最前面,交待时间、地点、范围、情况等。

补语:对谓语中心语起补充说明作用,一般放在谓语中心语之后。

例:画眉唱歌

这是一个把主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宾语中心语单提出的句子。原句是“两只美丽的画眉高兴地唱一首歌。”

①(两只美丽的)画眉

“两只美丽”是“画眉”--主语中心语的修饰部分,叫“定语”。

②[高兴]地唱

谓语中心语“唱”前边的修饰、限制成分--“高兴”为“状语”。

③(一首)歌

宾语中心语“歌”前的修饰、限制部分--“一首”为“定语”。

④歌唱得<好>

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唱”,并放在它后面的部分--“好”为“补语”。

(1)笑‖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

主语(动词)谓语

句子成分歌诀

基本成分主谓宾,连带成分定状补。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六者关系难分辨,心中有数析正误。什么谁称主,做是怎样才充谓;

宾语动支配,回答谓语什么谁。前置状语目(的)时(间)地(点),意义不变能复位。补语从后说前谓,定语才和后宾配。介宾短语多状补,不能充当宾主谓。的定地状与得补,语言标志定是非。

(4)拓展:古代汉语句子成分

判断句

1.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进行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所谓判断句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的句子,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即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

2.古代汉语判断句和现代汉语不同,一般不用判断动词“是”,而在谓语后面加语气词“也”帮助判断。

3.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几种形式:

1)“主+谓+也”,如:此王业也。

2)“主+者+谓+也”,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3)“主+者+谓”,如:兵者,兇器。

4)“主+谓”,如:兵,兇器。

5)“主+副+谓+(也)”如:“身非木石”、“此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6)“主+谓+宾”,如:“余为伯倏。”

4.有些判断句主谓语在逻辑上并不构成判断关系,而是:

1)表比喻。如: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2)表因果关系。如: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表达方式

1.主动句: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达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即施事者,如我读书。

2.被动句: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达动作行为的接受者,即受事者,如杯子打破了。

3.古代汉语被动句的类型:

(1)“于”(“乎”)字句。

及物动词+于+施事者 如:楚怀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省略“于”字,动+施事者。如:大树不夭斤斧,物无害者。

“于”字句经常用于主动与被动对比的复句里。如: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2)“为”字句。

为+施事者+及物动词。如:(吾子)今为赤帝子斩之。

“为+及物动词。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3)“见”字句。

见+及物动词。如:人皆以见侮为辱。

见+及物动词+于+施事者。如: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

南北朝后,“见+动词(主动句)”表示“对我怎样”,如“慈父见背”(慈父背弃我),不是被动句。

(4)“为……所……”句。

为+施事+所+及物动词。如: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为+所+及物动词。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5)“被字句”。

被+施事者+及物动词”。如:臣被尚书召问。

先秦“被”是及物动词,意为“覆盖、遭受、蒙受”,如:光被四表。

汉代后至今,“被+及物动词”表示被动意义。

(6)语义上表被动的句子:如“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句子成分位置

1.宾语前置:古代汉语的宾语在某些特定的语法条件下要置于动词之前,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宾语前置。2、宾语前置的种类: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作动词的宾语前置。如:吾谁欺,欺天乎?在介宾结构中,作介词的宾语前置。

如: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

需要注意的是:“何如”语义同“如何”,译为“怎么样”,是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结构。“奈何”“若何”情况同“如何”一样,何不是真正的宾语,不前置。

(2)否定句中,指示代词或人称代词作宾语前置,如“日月逝矣,岁不我与”、“臣未之闻也”。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例如:《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

(3)有两种不能前置的情况:宾语不是代词,而是名词性成分。

如“吾不能早用子”。两个否定词构成双重否定,其中的代词宾语一般不前置。

如“莫弗称之”。

另外,还有两种固定结构:“惟(唯)+宾语+是(之)+动词”,这种格式使宾语表达的事物得到进一步的强调,如“唯余马首是瞻。”意思是“唯瞻余马首”。

这类前置宾语也可以由代词充任,如“其斯之谓与”。“此(是)之谓……”,意思是“说这个是……”。

代词“是”作宾语有时直接置于动词之前。如“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

第一、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

第二、 是代词作宾语。如:“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亚父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亚父面向南坐。”

3.主谓倒置: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如,“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因不常用,因此按下不表。

4.谓语前置:古代汉语的一些句子,谓语在主语之前,称之为谓语前置。有两种句子里谓语前置的现象比较多见。

(1)表示疑问的句子。如:何哉,尔所谓达者?

(2)表示感叹的句子。如:贤哉,回也!

5.状语后置: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

例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促织》:“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

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因不常用,因此按下不表。

古代句子成分的省略

1.主语的省略:

(1)承上省略:在复句中第一分句出现了主语,如果后几个分句的主语与第一分句相同,那么后几个分句的主语就可以省略。

如:邴夏曰:“射其御者,( )君子也。”

(2)蒙下省略:前几个分句的主语蒙最后一分句的主语而省。

如:七月( )在野,八月( )在宇,九月( )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2.宾语的省略:这在古代汉语里是常见的。

有:(1)宾语表达的事物在前文已经谈到,宾语就可以省略。

如:尉剑挺,广起,夺( )而杀尉。

(2)介词的宾语也可以省略。如:(项伯)欲呼张良与( )俱去。

词类活用

词类的活用: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表达习惯而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功能,这种现象就叫作词类活用。如“从左右,皆肘之”,句中的“肘”是名词,在此临时用作动词,意为“用肘撞”。

1.动词的活用:

(1)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如果带上宾语时,一般是用作使动,表示主语使宾语发生该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或行为,如:“庄公寤生,惊姜氏”,“惊”意为“使……惊”。

(2)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这种情况较为少见。及物动词本来就可带宾语,在形式上和用作使动没有区别,区别只在意义上。如“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中的“从”只能是“使……跟从”。

2.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如果形容词在叙述句里充当谓语,就是活用为动词。如:“益烈山泽而焚之”,“烈”形容火大,这里是“放大火烧”。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指使它所带的宾语具有该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如“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洁”“美”“饱”原是形容词,在句中都是使动用法,分别译为“使……清洁”“使……华美”“使……饱”。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看作什么”的意思。如:“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中的“甘”“美”“安”“乐”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为“认为……香甜”“认为……华美”“认为……安逸”“认为……快乐”。

3.名词的活用:

(1)名词用作一般动词:如:“范增数目项王”中“目”是“用目光示意”的意思。

(2)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指名词用作动词时,使它的宾语成为该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或者发生与该名词有关的动作行为。如:“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腊”原义为“干肉”,动词,在此句中用作使动用法“使(之)成为干肉”。

(3)名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如“友风而子雨”意为“把风当作朋友,把雨当作儿子”。

(4)名词用作状语,在古代汉语中相当普遍,类型有:

表示处所。如“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道”意为“在道路上”。

表示行为的工具或依据。如“失期,法皆斩”,“法”意为“依照法律”。

表示对人的态度。如“秦军降诸侯,诸侯多奴虏使之”,“奴虏”译为“像对奴虏一样”。

表示比喻。如“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句中,“蛇”译为“像蛇一样”。

4.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的识别:

(1)名、形、动词都可以用作使动;而只有名、形可以有意动用法,动词无意动。

(2)使动是使宾语“做什么、怎么样”,是客观的结果。意动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把宾语“当作什么”,是主观的看法、意念。如:“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和“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两句很相似,但从上下文意的分析中可知前句是客观行为,是使动,后句是主观看法,是意动。

阅读全文

与语文中如何分析句子结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9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4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0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5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73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8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7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0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3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6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