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让学生学好语文词语
诲人不倦
【读音】:huì rén bù juàn
【解释】: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出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❷ 如何进行高年级字词教学
就像其他老师说的那样在教学中把字词放给学生课前预习、课下自学,可结果却不让人满意.自觉的、程度好的同学会按老师的要求把字词预掌握的很好;可那些不自觉的、稍差的同学,却把字词掌握得一塌糊涂.久而久之,有些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的越来越不扎实,直接影响了语文水平的提高.记得有次课堂上提问学生朗读课文,结果一段文章读错了好几个字,甚至有些字不认识含含糊糊就读过去了;分析课文时,有些字词的意思含义学生课下可能就没去预习,结果导致不能正确感悟句子含义.遇到这种情况,我心里着实有些生气,六年级学生了,读段文章就出现这么多的问题.可是,静下心来想:高年级语文教学,如果不让学生熟读课文,怎么理解、分析、感悟课文?可如果想让学生做到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感悟课文,不掌握好字词怎么能做到呢?一连串的问题,让我意识到了高年级字词教学的重要性.自打那以后,我开始重视字词的教学.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处理字词教学的:\x0d一、想方设法,让学生牢记生字1.\x0d读准字音.\x0d要求先要把字音读准(采用听读、评读、自己大声读的方式),然后在生字上注音.2.\x0d认清字形\x0d.字音读准后,还要认清字形.因为有的字写起来笔画容易错,例如:开幕的幕与暮色的暮,名誉的誉与誊写的誊学生就很容易混淆.所以教学时,针对生字,让学生说出自己是如何识记的,让学生各抒己见,以便加深学生印象;还采用给生字找孪生姐妹这一游戏环节,让学生更好的区分形近字.例如俊、骏、峻、竣让学生先组词,理解.3.\x0d理解字意.\x0d一个字在字典里的解释有多种,那么哪种解释才是这个字在本课的恰当解释呢?我就要求学生仔细、反复阅读,品味课文,进而选择出这个字在课文中的合适意思.4.\x0d恰当组词.\x0d可先给生字组出本课出现的词,然后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扩词,以便让学生积累到更多的词汇.\x0d二、注重在阅读实践中的理解运用,提高语言能力\x0d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巧妙、灵活地组织教学,使词语与句子的训练相结合,和读与写相联系,可以使学生语言能力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1、在阅读教学中抓住关键字词.\x0d引导学生揣摩、体会,让学生读课文,圈画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者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反复读读.以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具体、更透彻.2、指导学生可先结合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生词.\x0d也可查工具书或查字典进行理解(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理解了生词,也就可以更好的分析语句,感悟课文的思想感情.3、在讲解、分析课文时,结合具体语境贯穿生词教学.4、课堂要结束时利用词语总结、概括.\x0d如上课时,老师往往要把关键词语板书在黑板上,这样使所学内容简明、扼要.在课快要结束时,如果能利用这些关键词语作以总结概括,既总结了本节课内容,又练习了说话.5、利用词语进行小练笔.\x0d课后练习中的词语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连起来进行说的训练,也可以让学生把说的内容再写下来,写的时候,斟酌词句,进行小练笔.小练笔除了利用课后练习中词语进行,还可以利用每单元后练习中的熟记成语里的成语.\x0d三、注重平时,培养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x0d良好习惯的养成使学生终身受益,那么良好习惯的培养是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在识字写字方面,我觉得要培养学生以下的习惯:1、重视工具书的使用.\x0d遇到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要主动运用工具书帮助学习;能正确、熟练的使用字典、词典等,并能结合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注释.2、专心致志学写字.\x0d字词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奠基石,离开字词教学,要想准确、流利、全面感悟解读句段篇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品味文章中的精彩、优美的字词,让学生体会到作者选字用词的良苦用心.
❸ 如何培养小学中高年级语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提高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阅读能力可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一、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阅读实践
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阅读的过程.教学中,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阅读实践都很重要.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必须以实践为基础,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有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应让学生通过读书来学会阅读.教师要善于精讲,善于点拨,在教学中自然地渗透学法,使学生在学习一篇篇具体的课文中,在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具体感知学法.指导学生学习时,首先要在教师的示范、带领与指导下,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知到学习方法是什么,一篇课文的学习是通过运用什么方法来实现的.其次,要通过这一学习方法的运用,使学生初步获得成功.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目标明确,通过示范和示例的教学去示法.第三,要在启发诱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的同时,自然而然地蕴含着理解时所遵循的认知程序和采取的思维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去自己尝试学习,从而逐步明确究竟如何做才合适.渗透学法的过程是学生参与语言训练的过程,是学生展示思维的过程,是学生感知的过程.
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把阅读训练与写作训练结合起来
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成断连篇的方法.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阅读和写作有着内在的联系,读是写的基础,写能促进读,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二者的训练都是按照字、词、句、段、篇的顺序进行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是很有必要的.
1、品味教材魅力,激发写作兴趣
编者为我们精心设计了一篇篇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的课文.教师要充分挖掘文章的美,引导学生品味、感悟其中的魅力,使他们受到熏陶和感染,发现优美的文章竟如此吸引人、打动人,故产生创作的冲动和兴趣.如《桂林山水》这课以清新、流畅的语言描绘了桂林秀丽的景色,那如诗如画,宛若仙境一般的美景深深吸引大家.桂林山水的魅力不正来源于作者笔下的优美文字吗?我们是否也能写出如此优美的文章呢?我想,在他们对优美词句深刻体会和产生美感享受的一刹那,一定有人会怦然心动、跃跃欲试,写作冲动和热情会油然而生吧!
2、丰富语言积累,成竹在胸
有人说:阅读是吸收,习作是释放;阅读是根,习作是果实.是啊,课堂阅读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的主战场,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方面指导学生获得丰富的语言,掌握积累的方法,指导多读多背,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尽可能多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指导摘录优美的词、句、段,要求学生配备一本摘录本,做到笔记、脑记相结合.词句是文章的砖瓦,长期积累,久而久之,词汇丰富了,写文章就下笔有神了.如《乡村的傍晚》把傍晚的景色写得非常生动,我让学生朗读、背诵、默写并摘录相关的语句,学生在读写中受到启发,明白要抓住景色去写晚霞和小河,还可展开想象,利用打比方等多种修辞手法去描写.在学会了写傍晚景色的同时还积累了余辉、湛蓝等生动词语.课后我叫学生以傍晚为题写了一段话,发现他们自然而然地就用上了文中的一些优美词句和修辞方法,而且还写得较为生动,不至于提起笔来没写的.
3、抓住契机,多练笔
阅读教学中会有很多好的练笔机会,我们在教学课文时一定要抓住契机,指导作文,让学生想写,会写.很多文章都根据课文特点安排了小练笔,让学生模仿其中的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进行小练笔,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我们应该紧紧抓住这些机会,还可以适当安排写一些读后感,一步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4、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写作方法
课标明确指出,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要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写作方法.在作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去.所以,我们要抓住课文阅读这个契机,把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渗透其中.
(1)、仿修辞手法
(2)、仿结构
a、连续结构段指段中的几层意思是按照先后顺序一层接着一层写的,这也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结构段,在写作中经常用到.《卢沟桥》、《捞铁牛》等课文中都有典型的连续结构段,在学生理解课文的情况下,可安排仿写训练,如紧扣学生的学习、生活,以《洗手帕》、《大扫除》、为题写一段话,要求学生先想好这段话要写的内容,接着安排好顺序,明确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层要写具体,写好还要检查,每一层次意思前后是否连得上,有毛病的要加以修改.
b、并列结构段是指一段话将事物分成几个方面来写.《庐山的云雾》二、三自然段之间就是这种构段方式,它从个不同方面写了庐山的美景.使学生懂得同时介绍事物几个方面的时候,可采用并列结构段.可指导学生练习写《校园一角》片断,让学生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加深对这种结构段的认识.
(3)、总分结构是由总述和分述两层构成.《蜜蜂》描写蜜蜂辨别方向时采用了这种总分结构,先总写出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的特点,然后从做实验来具体写出蜜蜂具有一种无法解释的本领.指导学生仿写时,教师可出示总述部分,让学生围绕总起句,写分述部分.例:①我家养了一只可爱的小花猫.②课间十分钟真是热闹非凡.
3、仿详略小学高年级有效地开展阅读活动,对丰富学生业余生活,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用这些方法既巩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功,也为以后进一步学好语文,提高读写能力,奠定了扎实良好的基础
三、改革语文课堂的结构
为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必须建立一种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为主的学习方式,以思维训练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
1.提示、设问.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事先要做一点提示,或明确学习目的,或介绍文章的背景及作者的情况,或提出自学的要求,或教给自学的方法等,帮助学生自学,把学生引上路.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自学,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紧扣文章的思路,提出一些思考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课堂上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
2.阅读、思考.在做了简短的提示和提出思考题后,就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寻求答案.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质量.
3.讨论、切磋.学生带着问题读了文章以后,组织学生开展讨论,相互切磋,让学生把思维的结果用准确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4.归纳、总结.在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对自学所得进行归纳、总结、深化、提高.在教学过程中,边讨论边归纳,师生共同活动,使学生的认识系统化.
5.练读、练习.学生读懂了课文,弄清了问题,设计巩固、提高的练习,进一步感受作品中塑造的生动形象,深入领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总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其方法是多样的.根据教学目的,教材特点,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各种阅读类型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达到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
❹ 怎么让学生记住词语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词藻,它是我们祖国璀璨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准确理解、运用和积累这些词语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词语是语言的组成单位,也能细腻地表达丰富微妙的心灵、还能通过其组成的视觉语言,激发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性情。试想王安石如果不掌握“到”、“过”、“入”、“满”、“绿”等十多个意义相近式相关的词,就难以在比较的基础上选定“绿”字。谢榛形象而凤趣地把这种通过比较加以选定的方法称为“戴帽法”。他说:“譬人急买帽子入市,出其若干,一一试之,必有个恰好者。”正因为有了如此内蕴丰富的词语,所以才能拼写出绚丽多姿、气象万千、海洋般深邃、天宇般宽广的文章。
对儿童来说,词语是儿童从运用口头言语过渡到书面言语的基本环节,同时也是儿童自主习染以文字符号为载体的文本世界的开始,对于其语文素养的建构具有奠基的作用。正是基于这样的意义,词语教学历来被认为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是一项贯穿六年的教学内容。
一、词语教学现状反思:
在浙教版的语文教材中,高段的词语表中的词语量就达1500个左右。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一篇课文前基本要做这样一件事:把课文中的学生陌生的或重要的词语列出来,进行认读、书写、解释,主要目的为扫清阅读障碍。解释的内容一般都从音、形、义三方面人手,有时也说说词语结构,如ABB、AABB等,或将一些与词语有关的历史故事等。课后抄写词语、组词和积累词语,重要词语还要解释或造句等。总之,在词语教学和巩固中教师花了很多时间和很大的精力,让学生去掌握新接触的词语。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现状如何,小学生词语掌握情况又如何呢?
1、语文教学中对于词语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学中既没有规定的量,更谈不上合理的序。
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三者在教学中的地位,词汇最重要。日本语文教育界许多年前就编制了22500个词语表,“作为国语教育的基本词语”,让大家遵循。而我国直到目前只有一套常用字表,至于常用词量却盲然无知,教学质量怎能保证?
2、小学生学过大量的词语,可真正掌握的并不多。
说到“掌握”,有必要先说开去。就词语教学而言,大多教师可能会认为,记住了词语的音、形、义便算掌握了,能读、能写、能解释,词语教学复又何求?如果再教些与词语相关的东西,可说是丰富、深刻了,其实,这离掌握还很远。《现代汉语词典》对“掌握”一词作了这样的解释:了解事物,因而能充分支配或运用。小学生词语掌握的实际是,认识了许多词语的音、形、义,可就不知道支配运用它们,小学毕业词汇依然贫乏。在这一点上,如果作一个调查会很有意义的,小学六年,我们究竟给学生增添了多少新词,而又有多少新词学生是在支配运用的,之间的比率是多少。如果作了这样的调查,我们讨论词语教学,论据会更充分些,但有经验的教师凭观察就可以发现,我们教给学生的新词,学生的支配、运用率是极低的。全国特级教师、江苏省教委理论研究室高万同老师曾做过一项调查统计:小学语文教材中从第一册到十二册共有三十六种“绿”,有桂林山水一碧到底的“绿”,有小兴安岭郁郁葱葱的“绿”,有茫茫戈壁中充满生机的“绿”……可学生的作文本上却只有一种“绿”——啊!真绿啊!这种结果难道说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失败吗?这不能怪学生,要怪只能怪老师。你说学生对词语还不理解呢,叫他怎么运用?到了高段,少数学生词汇不断丰富,文笔老练,问之,则曰:得益于课外。得益于课外,这不是明摆着课堂上语文教师没做好么?如此说来,我们平常的词语教学并没有真正地让学生掌握了词语。说来也难怪,语言学习有这样的规律,低段儿童学习语言进步很快,学到新词,急于用出来,因为新词跟低段儿童融入这个世界的欲望紧密相连。语言学到一定的程度,已有的词汇使主体跟外界的交流基本上不成问题,要写一篇文章,用已有的词汇组合组合大致也能凑合,这个时候,新词容易徘徊在主体心灵之外,知道了,但并没有依附于主体的心理结构,非主体所有,这只能说没有掌握。
二、词语教学,要确立两个基本理念
(一),词语是灿烂的祖国文化,词语中包含着丰厚的内蕴,包蕴着浓浓的人文情怀。褒义、贬义的区分便将人们的好恶标准尽在词语中表现。国人的审美标准也在词语中尽情体现。
1、汉语言中的词语具有色彩美:如:姹紫嫣红、桃红柳绿、银装素裹、一碧千里等等词语所表现的色彩美,每一个词都是一幅画,同样表现颜色的词中,更把色彩的广、亮、浓、淡、暗、艳、雅的不同也在词汇中尽现。如描写绿之广袤的“一碧千里”、描写绿之亮绿之生命力的“苍翠欲滴”、绿之绵延的“翠色欲流”等等。尽情表现所描述对象的意境美、绘画美。如朱自清的《春》描绘春景:“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作者抓住色彩的连锁关系,写景物色彩层次清晰、意趣盎然,洋溢着春之生命舞动的美感,烘托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之世界,如诗如画,意境优美。
2、汉语言中的词语具有形象美,使所描述的对象给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的感觉,以增强感染力。如 “婀娜多姿”一词将线条美、姿态美、柔美尽情描绘。
3、许多词语具有音韵、节奏美,绿油油、热腾腾、鸟鸣声声、泉水清清等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语言的音乐美。同时使词语描述更形象,表情更细腻浓烈,增强语言的意境美。如朱自清的《春》描写草:“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这里,一个“钻”字配上“偷偷地”这一叠音词就准确生动地写出了小草那生之力,且无声响,引起读者无限的遐思.
4、汉语言中的词语具有人文美,那么多的成语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寓言故事等都浓缩在一个词语中,有时一个词语就是一段历史,有时一个词语就是一个典故,有时一个词语就是一个哲理,多少丰厚的内蕴隐藏在词汇中呀。这些词语形成一种整体和谐美。主要特点是形式简洁,意义蕴丰,可以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连用时有时还可以有增强情势的效果。
5、很多词语具有结构和意义上的对称美,如:桃红柳绿、莺歌燕舞等。
6、模糊之美,许多词语中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美,“诗无达诂”,词亦无达诂。
有的词语其字形便能给人带来丰富的想象,这是汉文字的特点和魅力之所在。如:炊烟袅袅一词中的“袅袅”两字那弯弯绕绕、曲曲折折的字形,不正如那股轻烟袅袅上升之意吗?
(二)、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过程具有递时性,要经历“模糊——清晰——模糊”三个步骤,并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词语,学生只要意会,基本上知道其意思,能运用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他们理解得很确切。随着对文章的深入阅读和阅读量的增大。学生经历一个自我模糊、不断理解的过程,并由模糊趋向清晰。
(三)、词语教学中要让孩子触摸、感受词语
词语教学的关键便是掌握词语,这里的掌握更侧重于让词语依附于学生的心理结构,“言为心声”,在文中,每一个词语都是作者心灵的演绎。言语的学习与心灵的丰富是同步的,如果词语教学能做到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词语本身的存在,那么词语教学同时也成了人文教育的组成部分。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词语本身的存在,除了在写作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之外,在阅读教学中去充分掂量词语的味道、色彩、质地、芳香是基础,说到底我们在词语教学中要进行语感教学,而不是纯粹的词语知识的教学。只有让学生“感”到了,运用才能水到渠成。
三、在语言情境中感受词语内涵
1、感受词语的形象之美。
有些词语经过解释,意义不成问题了,但词语本身所包孕的形象也丧失了,这些词语不能解释了事,要引导学生去通过联想、想象去体味词语的形象性。那么如何引导呢?请看以下案例:
案例1:二年级〈〈葡萄沟〉〉
“五光十色”一词的教学
师:在这茂密的枝叶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五光十色的葡萄。
师:你从哪里读出这五光十色的葡萄的?
生: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
师:到底你看到葡萄的颜色是什么样的呢?(课件出示)
这么多葡萄的颜色,可以说是——
生:五光十色
师:再说一遍。
生:五光十色
师:怎么这么有概括能力呢?你们说葡萄五光十色,那么你们理解的这个“五光十色”就是说葡萄——
生:颜色很多
师:好,既然这样,葡萄有这么多的颜色,我们也可以用这个词形容叫什么?(出示:“五颜六色”卡片)
生:五颜六色
师:它怎么不说“五颜六色”,干嘛要说“五光十色”呢?(两张卡片互相比较)这个,我可不告诉你们,你们自己去比较,自己去感受。
生:它们意思不一样。“五颜六色”是说颜色有五、六样,而五光十色是说颜色有十多种!(众生笑)
五光十色是说颜色比“五颜六色”多。
师:(教师手指着“光”)
生:这是葡萄发光,是色彩很鲜艳。
师:那就是说葡萄不但颜色多,而且长得怎么样?
生:很亮、带光的。
师;还可以怎么说?
生:葡萄里的水儿多,我要淌口水了。
师;像你这样,水灵灵的。(众笑)葡萄发着光,阳光一照呀,我们真想吃呀。是说葡萄不但颜色多,而且质量好,长得一个一个颗粒,阳光一照,像珍珠、玛瑙那样。你们现在明白了为什么用了一个“五光十色”,这回有感受了吧!来,带着你的感受把这个词读一读。生:五光十色。(美美的,眼神里透着赞美,有几个还咂吧咂吧嘴)
师:来,一起再把整句话读一读。
这是着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教学时的一个片段。笔者不说是词语教学的一个片段,是因为窦特把词语教学化整为零,将词语教学与理解课文结合在一起。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收获,这种“不知不觉”往往孕育着快乐。
(1)、在语言环境中感受“五光十色”之形。
师:“你从哪里读出这五光十色的葡萄的。”教师的这一问,将孩子们引到上下文的语言环境中去。学生读句子后,老师没有解释词义,而是出示课件。通过画面建立学生对“五光十色”这一词的视觉感受。这时,在文本和画面中,学生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哦,这就是“五光十色”!这时,已初步感受到了学生 “五光十色”之“形”。
(2)、比较中立起“五光十色”之“像”。
师:怎么不说它是“五颜六色”,干嘛要说“五光十色”呢?
这一比较,这一问,只是简单的词语辨析吗?不是,我认为,这一问是建立在教师对孩子特点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是呀,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五颜六色”和“五光十色”这两词只是两个表示颜色多的词语而已,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事实正如教师所预设的一样,面对着孩子的误解,教师手指“光”,这时,孩子恍然大悟,才将词语的意思与刚才课件中的画面联系起来,通过比较,感受到“光”之“艳”,“光”之“亮”,“光”之“水灵灵”,“光”之味道美,诱出了孩子的口水。在比较中在孩子的脑海中建立“五光十色”之像!
(3)、在教师生动的描述中悟出“五光十色”之“神”。
建立“五光十色”之像后,教师趁热打铁,用一段生动的描述,整体再现那“五光十色的葡萄”之景。听,“葡萄发着光,阳光一照呀,我们真想吃呀,那葡萄呀,不但颜色多,而且质量好,一个一个颗粒,阳光一照,像珍珠、玛瑙那样。现在你们明白了吗?这回有感受了吧!来,带着你的感受再把这个词读一读。”试想,孩子们边听边想象这一画面,想象那如珍珠、玛瑙般的“五光十色”的葡萄的画面。感受到的是怎样的美的感受呀!正是这一整体的描述,让孩子悟出了 “五光十色”这一词的之“神”。
同样,再看她在《葡萄沟》中“茂密”、“凉棚”两词的教学实录。
师:快快登上山坡看看葡萄沟的葡萄长的怎么样?
生:茂密的枝叶想四面展开,就像搭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师:同学们往这看。(师在黑板上画简笔画,葡萄架、葡萄蔓)
师:刚才同学说是‘茂密的枝叶 ’,怎么才是茂密的枝叶?(师画一片叶子)一片叶子是茂密吗?
生:不是。
师:(继续画第二片、第三片、第四片)这是茂密的枝叶吗?
生:不是。
师:怎么才是茂密呢?(学生争相发言)
师:你理解就行,不用说,我们一起来动作表现,谁想到前面来画一画?(学生积极参与,师生共同画叶子)一边画一边问:停不停?
生:不停!
师:可不可以啦?
生:不可以!
师:(又画了许多叶子)可不可以?
生:还是不可以!
师:为什么?
生:(指着一小处稀疏处,教师继续绘出叶子,直到学生完全赞成为止)
师;现在看叶子,给我们感觉叶子怎么样?指着黑板上的图片)
生:茂密。
师:这就是茂密的枝叶,同学们,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像什么?
生:凉棚。
师:在这小山坡上的梯田上有好多好多个这样的凉棚,现在你想钻到哪个凉棚下就去吧,想进哪个就哪个吧,你有什么感觉?
生:凉快。
生:很舒服。
生:凉爽又舒服。
“你理解就行,不用说!”教师的这句话正是她词语教学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汉语言“模糊性”强的特点,“诗无达诂”,词亦无达诂,要允许学生“意会”,不可强迫学生“言传”。试想,如果教师这时请孩子们说“茂密”的意思是什么?孩子会怎样表达呢?也许会说,“茂密的意思就是很多很多叶子”等。而这样的表达能让孩子感受到“茂密”带给人们的凉快、舒服吗?能让孩子感受到叶子之“茂”,叶子之“密”吗?词语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就是在黑板上画,在画的过程中,在逐渐“密”起来前后比较过程中带给孩子多大的感触呀,仿佛看到那葡萄架上叶子正在蓬勃的生长,最后连一丝阳光也透不过来,仿佛自己亲历了叶子“茂密”的过程一样,是那样自豪,那样满足!我想,这时,那“茂密的枝叶”也已长在孩子们的心里了!
3、感受词语的简洁与词语的表现力。有的词语似也可以同义代替,但意义是意义,意义代替不了词语本身,代替了语句就显得弯弯绕绕。有的词语可以用同义去代替,也可以使意思完整,前后畅贯,但表现力也会因之而大大削弱。
笔者在教学浙教版十二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中“饱经风霜” 一词时,将着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教学这一词语的“经典之作”挪为己用,用联系生活再现法让孩子们想象“车夫那张饱经风霜的脸”,孩子们动情的描述后,我来了“画蛇添足”的一笔,道:“描述的多具体,多动情呀!这就是车夫那‘饱经风霜’的脸,如果将你们那动情的描述加到文中代替‘饱经风霜’一词,课文一定会更感人。来,试着代进去读一读,比较一下!”学生兴趣盎然的开始读起来。两分钟后,有学生站起来说:“我觉得还是用‘饱经风霜’一词更好些,因为我把我写的代进去读后觉得不是很味道。为什么我也说不清。”其他同学也点头表示有同感。“是呀,‘饱经风霜’一词带给我们多少联想呀!这也许只是三十几岁的车夫却已饱经了多少风与霜呀,能用一两句话描写出来吗?能用一段话描写出来吗?”生:“不能。”“所以,虽然只是一个词,却留给读者更大的空间,用一个简洁的词语来表达却使文章更丰富,更有表现力。你们说是吗?”学生纷纷点头表示有同感。
就这样在语言情境中教学词语充分感受词语的音韵美,语体色彩等等。在词语教学中教师之功在于要让学生动用自己的感受、视像、联想、情感等去感受、触摸、掂量、体味词语的味道、色彩、质地、芳香。
让学生充分地感受词语而不是简单的认知,实际上是词语教学为学生“所知”到为学生“所有”的转变,是通过词语教学把握作者的心灵,进而去同化之。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充分感受词语呢?在观念上,教师应当实现从知识教学到感受体悟的转变。词语的音、形、义,以及有关词语的历史掌故,都是知识性的东西,这些虽然十分必要,但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让词语进入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心灵的一部分,并借此来提高学生的言语品位,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阅读文章时,不以先于学生掌握词语的音、形、义为满足,而要沉入言语作品,先于学生感受言语的质地与芳香,通过语汇触摸作者的心灵。至于方法,比较法是最为切实有效的一种。可以把词语的意义替换进去,与原词语比较表达效果,看看在词语解释的过程中会丧失了什么,也可以原文一句,意义替换后一句,让学生朗读比较,在朗读中体味。有的词语单靠分析不一定能解释得十分清楚,一经比较朗读,效果便了然。
❺ 如何快速记住语文词语
有效的方法有很多种,有效又快速的方法也很多.
我给你推荐一种,我自己也是用这种的.
你在读词语的时候,看清楚它的偏旁部首,以及它的结构,然后在了解那是什么意思,渐渐地,你会觉得词语好像活了起来,默写或是背诵的时候它总是自己一下子跳出来.
这只是其中一种.当然你可以采用自己的方法,这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不一样的效果.
❻ 让学生会写语文词语的高效方法
可以从构词法,从汉子的结构入手,让学生加深理解
❼ 如何快速记住语文词语啊
情境记忆,把这个词语套用到一句话里,结合语境记忆。
❽ 怎样才能快速记住语文新词、新字
可以联想记忆,通过字形联想,读音联想,字义联想,让单个的字词拥有更加丰富的外延,更加生动的内涵,这样会记得快一些,试试吧~
❾ 如何快速记住语文词语
语文词语没有速记,它需要每天抽出固定的时间进行读背,这样才能把基础夯实,考试的时候才不会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