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语文考试后的改进措施怎么写
我知道老师对于我有着很大的期望,可是我还是没有考好。对于这点我感到十分抱歉。但是既然犯了错误就要改正,所以,通过考试我也想了很多以后一定要学习的东西。
首先我要改掉考试不细心读题目的坏习惯。有时候我往往看着题目前面就顺手把后面的问题写上了,但是却错了很多。这也许也和答题技巧有关系。总之,通过以后的练习,我一定要在考试的过程之中认真审题,自习读题,把题目看准、看好。时间允许的时候要多检查几遍,绝对不允许自己再犯类似于这样的无谓的错误。
其次,我还要加强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主科通过考试,我终于明白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平日大家都聚在一起做一样的题目,感觉不出来有什么明显的差异。可是一当考试,才发现原来那么多考试题目是我从来看都没看过的。只怪自己买的练习题做的少。不能允许自己再继续这样下去,所以,我一定要加倍努力,从这次考试之中汲取教训,增加力量,为下一次考试做好准备,打好基础。
考试技巧贵在练习。生活之中,我还要多多加强自己的练习和复习,考试之前制定周详的复习计划,不再手忙脚乱,没有方向。平日生活学习中学会积累,语文积累好词好句,数学也要多积累难的题目,英语则是语法项目。对做完形填空等练习题也是提高英语的好方法。
对于各科老师,我希望老师不要对我失去信心,虽然我这次考得并不理想,但是我相信自己的实力。下一次考试,我一定会努力的!
Ⅱ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思路和对策
小学语文课做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其它各门功课的学习起着一定的辅助作用。教学是每个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上的重点,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是引领小学生走向智慧的主阵地。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又避免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填鸭式”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那么,根据多年教学实践来谈一谈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新举措。
一、注重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能调动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参加竞争。
刻意求新,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小学生突出的心理特征。小学生最烦教师教得千篇一律,语文课每次是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划分段落、归纳中心、总结写作特点等等。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抓住学生求新心理,不断在学生面前展现那个灿烂的知识新天地,就会受到欢迎。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方式方法要尽量多一些,活一些。讲述、读书、讨论交替进行,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新意,有新意就能兴奋起来。只有兴奋性脑力劳动,才会使学习过程本身出现美妙的境界。
二、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突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教师要亲和学生,让学生争做主人
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起始,教师首先必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语言创设情景,激发唤起学生强烈的主人意识,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让学生一起订一个所要达到的目标。当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学习活动中的一员,更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时,他就会把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把课堂教学活动看成是自己应积极参与的活动。学生主人意识越强,他的学习参与意识也就越强,越能克服种种障碍和阻力,去实现确定的目标,变“要我这样学”为“我要这样学”,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
2、教师要解放学生,让学生勇于实践
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地解放学生,而不要用考试、作业压学生,逼得学生在教师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来。课堂内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有时看起来很乱,但那是在讨论问题,而不是打闹。有时很安静,那是在听讲,是在做题。教师管理井井有条,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该活的时候活得起来,该静的时候控制得住。我们都知道,学习是一种由外在活动到内部吸收的过程。学习中的外化过程,是学生动口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
3、教师要妙用非智,激活课堂氛围
在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动力作用对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智力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策略,把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即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内在驱动力放在首位,重点培养学生较高的学习动机,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顽强的学习意志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妙用肯定和奖励的评价方法,能使课堂“活”起来。因为奖励具有促进的力量,促进学生努力向前,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上的进步,不断获得学习预期的满足。其次,妙用竞争方法,也能使课堂教学“活”起来。因为适度的竞争有助于激发学习热情。
三、灵活运用各种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识内化成行为的具体表现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因此,应创设情景给学生以主动施展才能的平台,促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所以,教师应该精心组织学生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1、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
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索,都有好思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起点,是深钻的体现。当然好问也应有一定方法,也是需要培养的,好问不等于胡问瞎问。好问首先要问自己,要多给自己提几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盲从,别人的答案究竟对不对,还要经过自己思考、鉴别。
2、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
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是指望老师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教师的因素,学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以及课堂环境的因素等等。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Ⅲ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对策
导语: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作为语言的学习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只有把握语文教学的规律.掌握它的特殊性,才能为提高教学质量找到正确的方法。随着中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语文学科的重要性也越显突出。因此,怎样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语文的应用水平,已成为语文老师所关心的问题。本文就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出几点建议。
1.充分讨论,让学生在大胆的尝试、探究中学习
如何学好语文?对教师而言,《大纲》强调“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而新课标认为学生是关键,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和关键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甚至可以让学生去“标新立异”去“异想天开”,敢想、敢说,不受约束地去探究、思考,在无拘无束的争论中让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在教学《五柳先生传》的过程中,我尽可能地让学生扮演了课堂的主角。首先,通过让学生“买票”上“互动列车”的形式,检查他们的预习情况。接着,让学生把不懂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再请其他同学来帮忙解答,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启发,达到互相吸收,互相补充,互相纠正。学习过程中既有分组的小讨论,也有全体同学的大讨论,尽可能地让学生做到动嘴读、动手划、动脑想,促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尝试、探究,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这样,在相同的时间里,学生的发言机会、锻炼机会就变多了,讨论出来的问题也就比较完整,比较详细了。
2.要抓住重点内容进行语文教学
目前仍有一部分教师依然按照“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种八股味很浓的程式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就难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教学效率必然低下。如《听潮》一文是一篇优美的以景抒情的散文,内容很丰富,阅读它不仅是一种美的享受、艺术的欣赏,而且也可以从中受到人生的启迪。要教好这一课,关键在于指导学生朗读。首先要对课文中那哲理性的主题有所理解。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才能懂得这“伟大的乐章”的深刻含义。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文内容呢?那就要抓重点。《听潮》的重点就是:海的“沉吟”与海的“愤怒”。紧扣这一重点进行教学设计,就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3.从思想层面触动学生心灵,使学生找到共鸣
好的文章能净化人的心灵,也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以此感动读者。对初中语文教学而言,亦是如此。
初中语文教材大都由文学作品组成,而文学是最能感染人的一门艺术,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如何组织教学活动,是决定语文艺术魅力发挥程度的决定因素。事实上,教师要让学生从文章中获得情感体验,并获得共鸣,就必须要从学生的思想层面着手,让学生从思想上接受文学艺术魅力的洗礼,让心灵得到净化与充实。如在学习《理想》这篇文章时,教师如果只是从文本出发,分析文章内容及思想,那很难让学生真正进入课堂语境,也很难以此获取学生的共鸣。因此,从学生个体出发,挖掘学生与"理想"之间的深层联系,才能将学生的情感转移到文章中,然后再有文章升华到个人理想的王国。具体来说,教师可以突破以往的导入模式,不以“积极”面出发,而从“消极”面出发,以“我们都有理想,但是我们的理想有多少能实现呢?”从这一主题出发,让学生回忆自己儿时的理想,并讲述自己那些至今仍未能实现的理想。通过挖掘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让学生对“理想”产生共鸣,让学生为理想的“遥远”而奋斗,从而再过渡到课文当中,让学生对个人的理想和作者的“理想”进行对比,并得出自己独特的感受。这样,课堂的学习气氛才能更融洽,而不是教师教,学生听的被动模式。
4.分析文本勿离开语境
听一位老师上《山居秋暝》一课,老师引领学生分析大多很到位,师生互动,教师点拨,都不错。但是老师对“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分析则有点牵强,说是诗人关心劳动人民的疾苦,体现了诗人的悲悯情怀,希望同学们也要学会关心劳动人民。
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在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中,别忘了对学生的情感熏陶和价值观的培养。这要求老师在具体的教学中,注意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决不能不顾实际情况机械地进行。
《山居秋暝》是古代描摹山水的名篇,作者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这儿既有环境的美,也有人物活动的美。“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描绘的是一群村姑洗罢衣服踏月归来,顺流而下的渔舟划桨的声音打破了夜晚的宁静。诗人要写的是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描写这样一幅纯洁美好的生活场景,跟诗人要表达的情感有关。类似此诗的描写在唐诗中不乏其例。如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王建的《雨过山村》:“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等等,都是很好的例子。
但是,硬要从上述诗歌中分析出诗人对劳动人民生活疾苦的关系,诗人具有悲悯情怀就有些不当了。倒不是说古诗中没有这种诗,有代表性的莫过于诗圣杜甫的诗歌,他的着名的《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都很充分地体现了这种情怀。
1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愿学、乐学、勤学语文,改变他们被动学习的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这给我们语文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启示。毫无疑问,我们一旦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就会对语文产生一种热爱之情,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去钻研、去体验、去创造,而这些活动又必然会反过来促进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相互促进将会形成一种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优秀的教师无不都是优秀的心理学家,他们不约而同地都十分精通如何从激发兴趣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事实上,古往今来许多优秀的语文教师都是这样做的。圣人孔子曾根据自己的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出“寓教于乐”的教法。当代有名的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在学生入校开始就要求学生写日记,并规定题目为《学习是一种乐趣》,这种日记学生要从之一写到之九十九。其目的无疑是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发现学习的乐趣,从而自然而然地激发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使之能够保持下去。多年的`事实证明魏书生取得了成功,其辉煌的教学成果全国瞩目。上海特级语文教师于漪则与此稍有不同,她上课总是满面春风充满激情,使学生如沐春风,既学到知识又乐趣无穷,这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她的教学效果也是举国公认的。这些事实再次证明,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发挥他们的巨大的潜能、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在教学《苏州园林》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人生在世,不去苏杭游览实为一大憾事。同学们,今天,咱们就带上自己的好心情去“如在图画中”的苏州园林走一趟,欣赏一番她的“庐山真面目”。于是,同学们兴致盎然地进入了这一课的学习之中。
2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创设民主和谐的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初一年级的学生上课发言特别积极,初二还好但比初一少,到了初三就很少了,越到高年级越少。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由此看来,语文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
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寻求答案,就能使师生之间具有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关系,从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如讲授汪曾祺的《端午的咸鸭蛋》(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那些风俗?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再如讲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时,我鼓励学生:你看到题目想知道哪些答案?学生纷纷的提出问题寻求答案:罗布泊曾是一个怎样美丽的仙湖?什么时候消失的?怎么消失的?罗布泊的消失带来怎样的恶果?教训是什么?采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讨论,以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结果学生们对我的这种做法颇感兴趣,他们能敞开自己的胸怀,尽情地谈论自己的观点,在谈论的过程中,他们解决了课文中难点、重点。这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思想,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民主程度越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就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越高。
3给学生成功的愉悦,帮学生树立自信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有一种成功的情感体验反复多次,就会产生学习的愉悦感。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设法给学生以成功的满足。课堂提问,问题不宜过难或过易。问题太难,学生无从下手,可望而不可及,长此以往学生容易丧失信心和兴趣,影响课堂质量。问题过易,学生不用思考便能回答,不具挑战性,即使答对,也无成功感,同样也会影响课堂效率。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提出问题时要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不同难度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和保持浓厚的兴趣。另外,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可能多种多样,无论学生回答正确与否,教师都应对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及时肯定,对学生能提出问题应以表扬,让学生体味教师赞赏的愉悦。学生有了成功感,就对自己有了信心和兴趣,也就更主动、更积极、更专心地学习语文,从而提高课堂质量。
4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如何,前提在于备课
因为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根本之根本。每一位语文老师对于所执教的教材都应有着"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领导思想。我在备课时深入了解学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思路,同时在教学中,注意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要重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育。在教学中让学生多动头脑,多察看,多问几个为什么。尽量创造条件给学生,让学生在同窗之间、师生之间交换看法,发表不同的见解。教学时,我总是激发、激励学生提出问题,哪怕是离题较远的问题,我也总是耐烦地听取他们的见解。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课堂质量也会不断增长。教师只有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目的决定课堂教学的方向,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对每篇待授课文,备课时就要抓住其重点,并结合学生自身特色,取其精华,部署教学密度。不必面面俱到,只需抓住症结一点,深入突破,让学生深入理解。这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一个有效的保障。“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饮”,这些丰盛而重要的内容,只有认真备课,深钻教材,才能精确把握,深入理解。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对语言的知识和运用技巧的传授。语言不仅是用于交流的工具,更是人文思想表达的平台。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习语文的工具性为基础,丰富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增强人文关怀。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的要点在于做实具体工作、养成良好习惯抓住重点训练、使学生在不断进步中培养学习的兴趣。
Ⅳ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教育是学生的基础性学习阶段,良好的小学教育能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现阶段我国对于小学教育不再仅仅看中对学生应试能力的发展,改革传统教育理念、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小学教育中的主要课题。语文是我们的母语,由于这门学科知识量大、知识结构复杂的特点,在这门学科的教学中就需要格外注重教学方法。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上存在的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灌输性的教学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时代的进步,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较过去也更为丰富起来。面对从小就有的升学压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对课本知识的灌输性教学,很少讲究教学方法。即使实行了较短一段时间的现代化教学方法一旦短期内没有明显的效果,就会缺乏坚持下去的信心和动力。但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长期的坚持和不断地改进,由于是对语文这一需要长久积累知识的学科。教师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仅仅是在教学生,而没有起到培育的效果,这对正在处于学习起步阶段的小学生而言无疑扼杀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后期语文学科的学习是极为不利的。
(二)缺乏对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现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很少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作为课堂的主要控制人,没有将课堂交给学生,给学生自主学习、进步的机会。同时在课堂活动中也很少开展实践课堂、讨论课堂性的课堂活动。小学语文不仅是一门记忆性强度大的学科,也是一门理解分析强度大的学科,这样的偏差性的教学,致使学生很少有独立思考的机会,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很难促进语文学习水平的提升。
(三)教师备课草率没能突出教学重点
现阶段由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知识量大、知识结构复杂等特点,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由于缺乏系统的语文教学方案,致使在备课过程中困难性较大,时常抓不住重点。与此同时,小学语文教学的知识量也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备课,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消化课堂上所教授的知识。一些年轻的小学语文教师由于缺乏教学的实践经验,也没能掌握小学语文的考核重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未能形成一套完备的教学方案,致使在备课中吃力、教学中重点无法突出,使学生无法抓住考点、重点。
二、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为有效解决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水平、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出如下解决措施:
(一)增加课堂课外实践活动课程,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开展语文课堂实践活动,例如在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时可以通过课堂活动上每个学生对于教师的描述,教师通过对学生对自身描述的语言概述成人物描写的核心要素教学,让学生通过实践实现对写作技巧的掌握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教师通过这类课堂实践活动也能够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有更好地掌握,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容易找到学生写作学习的症结所在,并提供有效的辅导。学生通过这类的课堂实践活动或者讨论活动也能够增强对写作的兴趣,有助于后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此外,对于课堂实践活动也可以发展为自然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对大自然的接触去了解和观察大自然的自然状态。例如组织学生参与郊外踏青活动,让学生通过对切身实际的感受去记录自己一天的生活、难忘的经历等,让学生通过自由表达的形式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形象力。这样学生的思维会变得更加灵活,才能表达出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也会更有利于语文的学习。
(二)采用多种类别教学方式,让教学更有针对性
(1)在阅读能力提升上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词汇量的积累。语文教师可以在每一周,或者是一段时间内让学生自己选择一篇文章中喜欢的段落或长句子进行背诵。首先,让学生通读全篇文章,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写作目的,找出文章的优美的句子,划出一些有文采的词汇,对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熟读,进行分析。这样做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别人的文章来加强自己的写作水平,提升他们对语文课文的理解能力。
(2)在写作能力上注重对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生自主写作能力的培养。在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上采用比较新颖的教学方式方法,例如:成语接龙比赛,写作文比赛,论文征集大赛。通过这些比赛可以提高学生对写作的积极性,让学生们渐渐地热爱写作,养成写作习惯,最终实现逐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注重教学方式的转变,改变以往单纯的应试性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上应当适当开展一些课堂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提升语文水平。
Ⅳ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和措施有哪些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师要为此搭建平台,做好铺垫,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 教学 方法 和 措施 ,供大家参考。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和措施一
(一)采取一切可实施的措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以讲诱导法。这种方法就是指通过教师给学生讲述某一些 故事 ,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有阅读的欲望。教师可以选取一些 童话故事 、一些名着等等,用生动的语言给学生讲出来,让学生有阅读书籍的兴趣。
2.以身示范法。教师要和学生一道进行阅读、写 读后感 等等。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要用自己的阅读情况实打实地感染学生,让他们爱上阅读。
3.赏识激趣法。教师要对那些喜爱阅读的学生进行鼓励,要多多夸奖他们,让他们始终保持阅读的热度。平时也要多举办一些“读书小明星”的评选活动,并给出色的学生一些奖励,由此来提升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要给学生创造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
小学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如果周围是图书的世界,那么他们也就自然而然地拿起书进行阅读。因此,我们教师要学生创造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我们可以将教室装扮成小型的图书馆,让学生沉浸在书的世界;可以在教室挂上激励学生多读书的 名言 ,让教室中充满着 文化 的气息;还可以每一周抽出几节课的时间专门让学生进行阅读等等。
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学生就能够深深地被环境和氛围打动,能够主动地进行阅读。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让他们学会正确的阅读步骤
正确的阅读习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养成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形成习惯之后,也就会下意识地按照自己的习惯走。学生的阅读步骤应该分为以下三点。
1.首先让学生大声朗读 文章 ,找出其中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单词。并在黑板上写出这些词,先教学生怎么读,怎么解释。然后在让他们默读文章,在每一段之前标上序号,对段落分段,画出每一段中心句。在他们读完之后,和他们一起分析每一段中心思想。
2.在分析文章之前,教师要为学生讲一下当时的背景,这样可以使学生大致了解到文章中的某些形象词语的言外之意。之后创设相应的情景。让他们进一步身临其境,再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看看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3.根据学生提出来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讨论,也可以和教师一起讨论,让学生的思维开阔一些,不能禁锢他们思想。对于课后的问题也是一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但是也要告诉他们答案不是的。
(四)传授给学生正确地阅读技巧,让学生体会阅读的快乐
我们应该遵循与课内外相互结合的原则,并让学生学会阅读的顺序,即一般应用程序类,第一次阅读初感觉文章的表明意义,第二次阅读和深入分析文章,感受作者的隐含情感,第三次阅读评论文章的写作手法、写作目的等等。通过这样的阅读途径,学生也能自己进行阅读。
阅读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能力的养成,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小学语文老师要根据自身教学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正确地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和措施二
1.教学目标要明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以生为本,根据学生的 学习方法 、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等制定科学、系统、全面的教学目标,合理分配课堂的教学时间,准确把握课堂节奏,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讲解精要的课堂内容,根据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学习目标。
教师与学生之间首先要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教师要做到一视同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以成绩的好坏划分学生等级,使学生保持健康的学习心态。针对某一个知识点,教师也要尽可能多地列举例子,补充其他相关的知识,让学生既学会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也学会用类比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学生有着终生的意义,他们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 总结 能力等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相当重要。所以,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潜力,提高课堂效率。
2.渲染课堂气氛的方法
2.1 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一个自由学习的机会。语文课最怕的就是教师一个人把课堂时间全部占用,而学生只能认真听讲。长期这样下去,学生的学习效率将会越来越低。所以,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主体。对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更需要自由学习的时间。
以课文《飞向月球》为例,在进行本课的教学时,老师应该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月球上有太多神秘的东西,小学生对月球也充满了好奇,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一点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在发言过程中,教师可以起带头作用,然后再让全班学生都参与进来。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对月球上的事物进行猜测、想象,让学生在课堂上大声讲出自己的想象。用这样的方法,可以让整个课堂显得自由活泼,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的 想象力 和表达能力[2]。
2.2 角色体验,点燃学生的激情。角色表演对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小学生的表演欲望比较强,而且通过角色表演可以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情感,可以让学生在表演中把握住语言的节奏,使学生在表演中逐渐对课文产生感情。
《牛郎织女》是一个千古传唱的神话 爱情故事 ,像这样的故事光靠教师的讲解是很难让学生感受到它的美的。所以,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牛郎织女的故事,当然,学生也可以发挥想象,丰富故事内容。比如,当牛郎织女分别多年后,在鹊桥上相见后会说些什么,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情境模拟相关的对话。
笔者相信用这样的方法,肯定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的乐趣,使他们在以后的语文课上更有激情。
3.趣味性教学
小学教师要激发 儿童 的学习热情,必须根据儿童生理心理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注意趣味性。那种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不能培养能力,自然也无艺术性可言。教学是一种艺术,艺术最讲究分寸。
还有,对课堂提问必须精心设计,不仅要在备课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客观的预测,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这需要有丰富的教学 经验 和较高的教学艺术。
在作业设计方面,在于巩固、消化、运用所学的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组织好学生的作业,对发展智力、培养创造才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在如何布置学生作业的问题上,比较普遍存在两个弊端,一是数量多,学生负担重;二是纯知识的机械性的作业多,不利于能力的培养。
我们应该从知识与能力的结合上设计好学生的作业,一般说来,作业设计不仅要体现灵活性,还要体现统合性。语文教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基本功训练,作业设计也要相应地体现综合性。单一性的训练,是不利于学生掌握语文教学这个工具艺术性的。
4.艺术性创新教学
当今的孩子们最缺乏的是什么?是生动的实践、丰富的体验、大胆的疑问、无拘无束的展示,缺少解放和创新。 教育 ,首先是人学,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只有把学生放到学习的中心主体地位,才能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潜能,学生才能发挥自己的才智去创新,去体现自己最大的价值和作用。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从总体上说,在观念、模式、方法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少影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问题。也就是说,教师仍处于主体地位,学生仍然是被老师牵着走的地位。我们的语文教学艺术尽管也呈现出千姿百态,但是仍缺少学生本人的自学、自悟、自得。
因此,教师必须把主体地位让给学生,要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自己在教学艺术方面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之所以被称为艺术家,是因为教师的劳动本身就是创作,而且比艺术家的创作更富有创造性;所以,创新性不仅仅赋予教学艺术以生命,它也是一切艺术的源泉。
5.关爱和尊重学生
新课标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体验及理解,能动地认识和改造知识,赋予知识以个性化的意义,课堂也不再是传授知识的圣殿,而是发展生命的乐园。作为课堂教学不可缺乏的一部分?D?D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评价也应该体现这一理念。
因此,教师应该善于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敏锐地捕捉存在于他们身上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亮点,并及时地给予赏识,把爱的阳光洒向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心田。
我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一个小男生:父母离异,寄住在外婆家里。因为生活中缺少家庭的温暖和双亲的呵护,他性格内向,郁郁寡欢。他每天都蜷缩在座位的一角,那胆怯的眼神似乎怕见到春天的阳光,让人瞧着好心痛!下课的时候,我只要一走进教室,总会挤点时间,温和地赶走他的同桌,陪他一起做作业,和他一同读课文。
时间久了,其他同学也明白了我的良苦用心,只要一有空大家就围过来与他谈天说地。看着他又害羞又激动的样子,我总是喜欢走过去,轻轻地抚摸他的小脑袋。渐渐地,他敢于和同学们亲近了。当他第一次在课上主动地站起来回答我提出的问题的时候,真的,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从容地、有条理地回答完问题后,我仍然激动地凝视着他,赞许地频频点头,很久都没有回过神来。
他似乎也很兴奋,不时地用眼睛瞅着我,这时,我觉得自己和这个孩子的心贴得好近、好近。这次小小的成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转变,他成了一个敢于发言而且爱笑的阳光男孩。
6.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
有什么的环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那么有什么样的教师可能就会培养出什么的学生。教师的素质与观念、能力同样会决定学生的素质、观念。作为教师要与时俱进,终生学习,不断地与外界学习交流、合作,以达到更完美,更适合,更有效的意识。
教学中注意改观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为教而教,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一致的,我们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
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作为教师就应走出 应试的局限,从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角度重新思考,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观念更新,以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和措施三
一、紧扣文本特色,立足文本整体,抓住重点词句
着名特级教师贾志敏曾说,书不读通不开讲,书不读熟不开讲。在教学《第一朵杏花》这篇课文中,对话描写是文本特色之一。
笔者根据这一文本特色,在学生通读全文,把课文读通、读熟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综合训练:出示竺可桢爷爷与小男孩的对话,但标点没有学生想要读通读顺这段话,首先就需要为这些对话加上标点;加上标点后,引导学生想象人物当时的表情、动作、神态,体会人物说话时的心情,感受人物这样说话的动机,读着读着,学生觉得加上一些 提示语 后,读起来更过瘾。
有了提示语作为坐标,学生投入其中,积极还原体验人物当时的所思、所想、所感,在以感情朗读为主要目标的训练中,慢慢地触及人物内在的品质,人物的精神变得看得见、听得出、说得准、读得好、写得活,甚至诸如“课文为什么要以第一朵杏花为题”这样大而空的问题也由于对人物对话的深刻理解,而在教学结束时迎刃而解了。
学生读懂的过程,就是感悟体验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真可谓“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知于自知”。
二、依据文章体裁特点,唤起学生生活经验,激发想象、联想
让书本知识呈现出鲜活的生命状态,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后课堂教学呈现的新特点。学生是 语文学习 的主人,教师要依据课文体裁特点,通过各种途径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世界和知识的形成过程联系起来,从而激活书本知识,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发展学生的思维。
唤起学生生活经验,激发想象、联想,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更主要的是能极大地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教学苏教版四年级第二学期《江南春》这首古诗时,笔者让孩子们先读题目,看出题目分为两个部分——“江南”和“春”;再让每个孩子自己去读一读这首诗,一问: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是写春天的?交流时不一定按照诗句的先后顺序,但每找到一处,我们就来画一画这个景,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这样画,评一评谁的画与诗句最吻合。
每一次画、说、评,孩子实际上都在自觉地借用作者的“一双慧眼”去欣赏了一次春天的美景,移情成为必然。二问:你又从哪里看出是写江南的景色?学生能找到相关的字、词、 短语 、 句子 ,他就穿越时空在古人的眼中看到了江南的特点。而能读好这些景物,学生就能领略江南原来是有这些特色景物的。
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能展开 说说 ,他也许就能回味自己身处的江南,原来是有这些特点的。由此,诗歌的学习不仅仅是字、词、句、诗的机械解释,而是学生主动地走进诗人的内心,用诗人的眼睛去看,用诗人的耳朵去听,用诗人的心灵去感受。
学生仿佛一会儿在写生,一会儿在春游。《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让学生自己独立地诵读感悟,并将读书意会到的东西用可以检测的表情朗读出来,是实惠便捷的解读方式。
三、抓住“文眼”,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学生朗读、体验、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因此,笔者认为语文学习中的体验与感悟要真切,倡导个性化体验,这一目标的实现只能靠“潜心会文本”。即通过反复地读,走进文本,理解文本,走进作者的心灵,触摸情感的脉搏。
读是感悟与体验的前提与基础。不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好,就不能通过语言来认识事物之间、人物之间、人与事之间的关系;要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必须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一遍又一遍地读书消化,一次又一次地分析概括,然后才有独特的、有见地的感悟。
例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中的“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句话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父亲挖掘时间长,挖掘的艰辛,永不放弃的信念,以及对儿子深深的爱等情感。
笔者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领读、引读、组织学生有感情个别读,把学生的感悟、体验不断推向文本,并且适时地设计了一个补充句子的练习: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在这36个小时里,他顾不上( ),顾不上( ),顾不上( ),甚至连( )都顾不上。
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他心里反复念叨着的一句话是( )。这样设计引导学生感悟,既是建立在对文本理解的基础上的,又是对文本的再创造和深加工;既使书本上的语言内化为学生心灵深处的话语,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验。
这样的言语实践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语言、思维和精神的同步发展,达到了“训练”和“感悟”比翼齐飞的境界。
四、定位年段要求,在对话互动中生成情感,生 成语 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是要在互动中生成思想,生成情感,生成语言。这种对话是基于充分朗读、体验、感悟的对话。
现实教学中,可能是由于考查教学效果方式的缘故,我们常常低估现在学生的水平,到小学中年级仍然将课文“咀嚼得很碎”,“一口一口喂给学生”。笔者认为,到小学四年级下半学期,应该选择一些足以统领全文的大问题,对学生更放手些。
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第二学期中《春日偶成》这首诗时,请学生把古诗读准读通以后,笔者就提出一个直奔作者写诗动机的大问题:读读这首诗,你感受到当时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一下子就能在短短的四句诗中找到“乐”字。
“乐”是这首诗的灵魂,于是在“乐”的笼罩下,学生开始“乐在诗中”地寻找能让诗人“乐”的美景,开始“乐此不疲”地在诗中寻找能让诗人偷着乐的理由,最终体会到原来作者是在美丽的春景中自得其乐。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离开学习主体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有意义的接收学习是自主建构,有意义的发现学习也是自主建构。
五、切合儿童特性,适度拓展,坚持练笔
我们都知道,“语文,语文,语言文字能力是根本。”小学阶段语文的奠基作用说到底就是在掌握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中完成的。崔峦老师指出:语文课时有限,要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刀刃上,用在识字、写字、读书、习作、口语交际上,把语文课上得既生动活泼,让每个学生的各种感官特别是头脑真正动起来,又扎实有效,向每个40分钟要效率,要质量。
时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学生课堂内的训练量太少,课堂内动笔时间太少。我们要克服课堂上“君子动口不动手”的顽症,每篇课文学完后,要腾出8~10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书面语言练习。
教师要从检测三维目标综合达成情况和学生思想、情感、语言生成情况的视角,根据课文内容,设计情境性的语言书面练习题,让学生写一组句群或一个语段。这种练习要具有创造性、开放性和综合性,能激发学生产生情境性和个性化的语言。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和措施四
一、课堂中教学语言的准确运用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将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扩充学生的文学素养。教师要准确掌握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因为小学生正处于模仿学习阶段,不能给他们带来错误的认知,影响他们以后的学习。除此以外,教师还要能深刻、精准地运用语言的感情色彩,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如在教学《落花生》时,教师一定要注意为学生讲解“落花生”是花生的别名,不要把“落”字理解成为动词,不要未经查证与核实就望文生义地理解为“种花生”,造成错误性的理论。另外,还要注意语句的正确使用。
如“对于这个同学的看法,有的学生非常不同意,而我认为是对的”这句话的理解,就有两种相反的思路——到底是对前边同学的看法认为是对的,还是对后边学生非常不同意的看法认为是对的呢?这就是一种歧义句,但是小学生还学不到语法这一块知识,如果教师表达的模棱两可,学生理解起来就会很困难。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务必要准确地运用语言,说出的语句是帮助学生理解事物的,而不是给学生造成困惑或是错误的学习。此外,教师教学过程中也要抓住重点,突显精华,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无限的知识,真正达到以简驾繁、以少胜多的境界。
二、课堂中的多媒体运用
小学语文课本中包含的内容繁多,可以说是上有天文下有地理,从古今到中外无所不有。所以,课本中有很多内容对年纪尚小的学生来说还是陌生且难以理解的。这个时候就要运用多媒体技术带领学生学习这些奇妙的知识。
多媒体教学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形象生动地传输、再现知识的原理和物体原型,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实际的知识,从而加快学生学习和记忆的速度。同时,在课堂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更精准地把握学习重点、难点。
这就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小学生年龄较小,在学习方面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理解事物有一定的难度,运用多媒体就能克服这个限制,它能将抽象的课文语言转化为直观的动画,将知识具体化,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有几个动词的排列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有这样一段话:“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迎上去看,看见乌龟妈妈追上去,看见青蛙游过去”,这句话当中的“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学生既不知道这些词的表现形式,也不知道该如果使用,这时候我就运用了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把小蝌蚪寻找妈妈的整个过程制作成了flash动画,重点强调了这三个动词的表现形式,这样一来学生就明白了迎上去就是相对的游过去,追上去就是从目标后方赶上,游过去就是从周围游到目标物体身边。
他们看完了这个动画,这三个动词的表现形式就会留在脑海里,从而为学生的语言表达的精准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提供参与机会,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好他们的主体作用。而要想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让学生参与到互动教学中来,给他们提供独立的活动场所,使每个学生在学到知识之后还能再传播出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还以《小蝌蚪找妈妈》一课为例,教学中我把全班学生分成了若干个学习小组,让组员分别扮演课文中的角色来进行表演。这样,学生就能在自己理解的同时再分享给其他同学。这个环节既有竞赛意味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需要注意的是,新课程改革虽然倡导探究性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但并不是说教师就不重要了。当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经小组讨论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教师就要适时地参与到探讨中来,给出积极的建议。
四、课外的发现
学习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热爱生活,让学生从现在起就懂得文字的力量。所以,不能把学生束缚在课堂中,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培养学习语文的习惯,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如我曾经给学生布置一项课外作业,要求学生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仔细观察路上的路标、商店牌匾,记住一路上都有哪些商店,如果有不认识的字就问家长,如果你发现哪家的牌匾写了错别字,老师会有奖励。留这个作业的目的主要有两点。
Ⅵ 浅谈小学语文有效作业设计的对策与思考
摘 要: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走出作业练习低效的误区就必须要改变形式,寻找对策,加强对语文作业的有效设计,积极落实减负增效的要求。
关键词: 改变策略、有效设计、减负增效
众所周知,语文课后的“思考、练习”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文字的“训练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根据新课标这一精神,走出作业练习低效的误区,就必须改变形式,用活教材,加强对语文作业的有效设计,积极落实减负增效的要求。
一、改变训练层次,改被动为主动
二、变通训练形式,变无味为趣味
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时间机械地重复某种行为,容易使大脑皮层疲劳,因而产生情感厌倦。小学生的行为方式受情绪影响很大,感兴趣的事情干得起劲,反之则消极对待。课标指出:教师要“创造有利于学生感兴趣的自主活动,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趣味性作业的设计正是迎合了小学生的这种心理和课标的这一要求。因此,教师对课后的作业,需要变一变。如课后“思考?练习”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读”的作业,教师若机械布置,则往往流于形式,要求得不到落实。为此,可以变一变,要求学生以“读书小组”为单位,安排学习成绩优秀、朗读能力强的同学做“小老师”,亲听组员读书,评选“朗读小能手”,这样的作业变“读”为“以学促读”和“以赛促读”,既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又给每位同学提供了读书辅导机会,做到人人参与,项项落实。
三、增加训练容量,从单一到多元
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编教材课后“思考?练习”的设计比较注重人文性,对工具性的`特点则有所忽略。所以,为提高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大有必要增加训练容量,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语言文字基本功的有效训练。如教材里,课后“思考?练习”中要求“说说下列带点词语的意思”的作业,可以让学生“再用带点词语造句”,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因为新编教材中没有或很少有造句的训练。苏教版教材中有较多“读读下面词语”的练习,可增为“读读下面的词语,再抄写一遍。”又如低年级不能忽略听写能力的训练,要求“抄写句子”的作业,教师可以拔一拔,让学生“听写句子。”如《狐假虎威》一课,课后有一道练习是抄写句子的,教师在改为听写后提出要求,让学生听三遍后再写句子,而且每听一遍有一遍的要求:听第一遍,要求听清楚句子内容:“狐狸摇了摇尾巴,说:我带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听第二遍,想这句话先讲什么,再讲了什么。听第三遍,注意这个句子使用了什么标点符号。如果按“原题作答”让学生抄写,就只能起到巩固词句之功效。而设计“听写句子”的练习,其效果则大不相同,它既训练了学生正确运用词语和几种标点符号的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注意力,理解力和记忆力,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力,是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可谓一举多得。以上的拔一拔旨在更多体现语文科的工具性,用活教材,弥补新编教材的不足之处,让学生在理解的同时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效率。
四、落实训练要求,从阅读到写作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是听、说、读、写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其中读是吸收语言,说和写是表达语言;读是表达语言的基础,它包含对语言的感知、体验与理解,写是表达语言的最高形式。因此,我们要遵循从读到写的语言认知规律创新方法,有效落实课后练习中学生“写”的作业。其一,先说后写。如《圆明园的毁灭》课后练习:“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什么?把想到的写下来。”其二,先熟读再仿写。如学了《草原》第一自然段后,让学生写一首赞美草原的诗或选一处景物写一段话;其三,先体验再表达。有些要求学生“写话”的作业,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参观、访问、调查、观察、实验、制作等实践活动,再让学生把自己的实践所得之情景写下来。如此,学生有话可写才能爱写、乐写,写出来的话才真实有感受。如果,我们按以上的方法,努力做到读写有机地结合,则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达成课标之要求。
Ⅶ 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困惑及解决对策
问题一:面对教材中的识字量之大,如何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
“教材中的识字量之大,如何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这个问题在刚使用课标实验教材的时候就提到过,使用多年以后,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最突出的、最困惑老师的问题依旧是这个问题。要说低年级的识字量大不大,确实很大。来看两组数据,整个小学阶段是六年,在这六年中,课标要求学生能够识记生字的数量是3500个,而在这3500个字有1600~1800个字的识记是要在两年时间的低年级语文学习中完成的,也就是六年识字量的一半都要在低年级完成,确实很大。课程专家们之所以要安排这么大的识字量,大家都知道是为学生的阅读打下基础,是为了让学生及早地进入阅读。既然如此,对低年级语文老师来说,识字教学任务真的是重任在身啊!教材中的识字量大是我们不可改变的,不可能擅自作主减少一些字的认识,不可能因为这个字或这些字字形复杂,学生不好记就不要求学生记忆,大家知道六年12册的语文教科书是成系统地编排的,这些字本要求识记而没有让学生识记,造成的后果是学生在后面的课文中遇到这个字而不能及时准确地认读出来,成为后面语文学习的拦路虎、绊脚石,所以,这么大的'识字量任务是必须得完成的。
“面对教材中的识字量之大,如何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这个问题,我提出以下四点做法:
1.识字备课要细致,识字教学时间要充足。
要谈识字教学,首先要谈备课,老师备课时不可轻视每一课要求认识的字,不要只重备课文的理解、分析,还要备到课后要求认识的每一个字,并且要备细,像这个字的读音是什么,是什么字形结构、偏旁部首是什么,要记忆它,可以用到哪些识字方法,学生容易把它和哪个字混淆,怎么指导学生进行区分等等,还有这一课的这些字中,哪几个字的字形复杂,学生不好记忆,是重点指导的,哪个字学生不常见,怎么帮助学生记住它等等这些都要备到,只有备得细致了,在教学时才能心中有数、才能指导到位!
老师们反映说有些课文课后要求认识的字都高达十几个,像这样的识字量只是三五分钟的学习时间肯定是远远不够的,既然识字量大、识字教学是重点,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把充足的教学时间用在识字教学指导上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2.归类识字是提高课堂识字效率的途径之一。
归类识字是很好的识字方法和指导方法。在教材中,一课少则有七八个汉字的识记任务,多则有十五六个汉字的识记任务,如果只是带着学生一个字一个字地认读、记忆,说完这个字说下一个字,确实不便于学生进行记忆。但是如果能把要认的这些字归归类、分分组的话,就会好得多了!比如,这一课的生字中有几个字可以用同样的识字方法进行记忆,那么学生在说出其中一个字的识字方法时老师就可以顺势引导说出同种方法记忆的另几个字;再比如,在要认的这些生字中有几个字的结构、偏旁是一样的,也可以把他们归为一类指导学生记忆;另外像一课中同时出现了两个同音字或形近字,也可以把他们放在一起,通过让学生比较进行记忆,在《称象》一课中就要求认识“称”和“秤”,这两个字就容易混淆,教学的时候就把这两个字放在一起,让学生从读音、从字形分别进行比较,说说哪儿同哪儿不同,再通过组词、语境中选字训练进行区分……其实,随便翻看教材每一课后面的生字,都可以找出有几个字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都可以把它们按归类的方法进行指导,所以,这样归类指导识字也是可以提高课堂识字效率的。
3.识字指导要有轻重之分。
除了归类是好办法外,我认为识字指导的重点要突出也是非常重要的。字字都详教,字字都平均用力,那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效果并不佳!学生对简单的、常见的字能记住,但对那些字形复杂的、陌生不常用的字就很难深刻记住了,所以,老师们一定要先在课前心中有数,这一课中的这些字,哪几个字是学生难记的,哪几个字是学生熟悉的,在教学时就要重点指导记忆那些难记的字,想出一些更好的、更巧妙的方法帮助记忆它,而对那些熟悉的字不必花费太长的时间下功夫。
4.语境识字便于加强巩固记忆。
进行归类、重点指导,这些都只是帮助学生来记忆生字的形、生字的样。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所以,对认识的这些字的学习,还要引导学生用它多来组组词、说说话,通过组词说话加强对字的认识和使用。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有意地出示一些含有这些字的语句(不仅是课文中的,还要有其他一些内容),指名学生通过读语句,在语境中辨析、巩固记忆这些字,也是提高识字效率的途径。
这是在进行常规课堂识字教学时可以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所以,老师们那种机械地一个字一个字指导真的远不如把字归归类、指导时有轻重之分、不脱离语境,这样效果好!当然,老师要心中有数哪些字可以归在一起进行记忆,哪些字需要重点指导,这些都是老师在课前要备到的,根据学习的这个字或这些字需要设计的语句,也应该是课前准备好的,这些其实还是前面所提的备课问题。
Ⅷ 语文改进措施怎么写
语文考试改进措施
半个学期一转眼过去了,期中考试也顺利结束了,看着学生的成绩,让我们感到自己和学生的付出有了点滴的收获!比起前次月考,总体还是有提高的,但是班级之间还是存在差异。从刚开始的相差两分,变成现在的相差4分,说是在提高,也是在后退。六(4)班平均分94分,六(3)93分,六(2)班92分,六(1)班90分。本次考试最高分114分,最低分49分,相差悬殊比较大,基本平均各班上100分的有十几人,而不及格的学生各个班级都存在。显然,半
个学期的学习,学生进步不大,但增长的每一分都凝聚着师生的血汗。
一、命题分析
试卷分3大板块:即,1.基础知识;2.阅读;3.习作。试卷体现了新课改理念,重视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关注学生态度和情感,但美中不足的是缺少学生社会实践和生活经验的联系。总的来说,我们对此份试卷的质量还是很满意的,使本次考试本身成为学生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
二、试卷分析
(一)基础知识部分
总体上说,这一部分我们平常训练的较多,题型都不陌生,尽管如此,还是出现了一些不该有的错误!
第一题看拼音写词语,大部分学生对于拼音的掌握不够好,导致写错。
第二题,学生对字词的掌握不够,句子的理解不够,失分也比较多。
(二)阅读部分
第六题阅读
阅读,失分较多的是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如:根据短文内容填空。我们在教学中也很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但通过检测得知,这方面还须加大力度去培养。
(三)习作部分
本次学生在习作上,成绩还不错。部分学生写得相对好。大部分学生得分低的原因:一方面是学生文章内容不够具体,并且多处有语病,还有错别字;另一方面是学生的书写需要继续指导,字写端正了,写认真了,我想不仅是习作分能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对待任何事情都会认真!
三、改进措施
审视学生的答题情况,回想这半个学期以来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以及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今后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改进:
(一)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教学的重点。今后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交给学生阅读方法,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多给学生创设阅读能力训练机会,从而促进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兴趣先导,注重积累。
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加强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继续加强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训练与巩固。努力做到要求背诵的课文、会写的生字、词语一课一清,每课的练习题一课一练一改!
(三)端正态度,培养习惯。
多数学生缺少细心、刻苦的品质,马虎、浮躁的学习现象严重。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反思及整改措施
时间过得真快,在不知不觉中半学期已过,我和学生们共同迎来了期末考试,在这次考试中有得也有失。在我欣喜的为大多数孩子高兴,祝贺之余,我又不得不面对那些90分以下的学生,不由的担心起来。这使我想起一句话:“教育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教育的均衡。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教育的和-谐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对试卷的分析,我从学生的成绩来看,发现了许多的欠缺和不足,现将进行深深的反思:
一、对于学生的基础知识重视不够。
从本次考试情况来看,有些学生的字词还是比较薄弱,如试卷中的基础题与课本内容紧密联系应该是比较简单的,可是这些同学还是错误很多,可见他们对于基础知识方面掌握得很不牢固,也有的虽然掌握了课内字词但是不会应用,所以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大字词检查力度,在以后的教学中,严把学生字词关。同时也要注重灵活教授,让学生学会活学活用。
二、加强课外阅读方面的知识积累
例如,在本次的试卷中,修改病句这一题,可以说是给我敲了一下警钟,在复习过程中,可以说对于这一部分我确实是很大意,所以此题失分比较多,其中也有我的责任。在
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改正自己这种坏习惯,涉及到的东西都要认真地去对待。
三、对于我自身而言,我觉得自己应该多一些自信。
在教学中,我应该自信一点,同时我也该 向其他老师学习、借鉴一些经验。
总之,知识上的欠缺要不断补充,经验上的不足要慢慢摸索。我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进步的、都是优秀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真正将责任落实到行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