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语文课:为什么需要简约
一、简约语文提法的背景⒈对新课程的片面理解新课程改革后,“三维目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综合实践”、“收集信息的能力”、“感悟、体验”成了语文教师的自觉追求,但老师们渐渐地迷惑:“这样的语文课还像语文课吗?语文课好像少了点语文味.”⒉对语文教学认识的模糊从工具性与人文性之争,到语文忧思的讨论,到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从语感到语言文字训练,关于语文的理论争鸣何其多,但什么是语文,语文教学的任务是什么,语文的“根本”是什么?语文教学的个性是什么,语文教学的途径是什么,这些认识很多老师也模糊.以其昏昏,怎使人昭昭?认识的模糊导致了语文教学思路紊乱,导致教学行为的异化、复杂化.许多老师不是跟着感觉走,就是跟着理论的潮流走.结果语文教学要么是涛声依旧,要么是雾里看花.
⒊对烦琐的文本分析抓住不放日常工作中,常常听到老师说:“这篇课文真没有什么可讲的.”语文教师大多喜欢那些分析起来有“味”的文章,语文教师对讲解分析有极强的依赖心理.奇怪的是,没有什么内容可讲的教材,一旦走进语文教师的课堂里,可讲的内容总是那么多,分析起来总是那么头头是道.一篇浅显的文章,经过讲深讲透讲细讲全,语文教学落入了烦琐分析的窠臼,变得复杂化了.二、简约语文的特点简明的教学目标、简要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过程、简练的教学方式.⒈精炼——“减法思维”,删繁就简,从繁分数走向简分数.把课上得精炼一些,就是去掉不属于语文的东西,即使是语文的东西也要突出重点,把语文教学艺术化、精良化、高效化.⒉朴实——返朴归真,倡导语文教育的“三实”:朴实、真实、落实.陶行知早在1919年的《新教育》杂志就撰文指出:“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⒊舍弃——放弃也是一种智慧.不要面面俱到,借助复杂的思维、情感活动去体会语言,集中活力击中难点.正如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言:“千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三、简约语文的原则⒈文本分析简约化原则确立主问题意识,设计出主问题,就是要抓住课文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语句进行分析.⒉思维交锋原则
苏格拉底认为,谈话艺术像产婆婆为人接生一样,要帮助人们“生出”正确的思想.真正的智慧来自内心,而不是别人的传授.他还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语文教学应在师生与文本,师生之间的对话过程着引导学生点燃智慧的火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尊重并鼓励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的理解与感悟,让对话的过程焕发智慧的光彩.⒊激发情趣原则语文教学需要反复而严格的训练,但语文教学更需要生动活泼、充满情趣的练习.如给文本主人公取名字,或者给语段出小标题,或者按照“假如我是……”的问题联想开去,或者给学生朗读配说优雅的古筝背景音乐,或者在多媒体中穿插相关的图片和动漫,或者穿插一个小表演体验体验,或者让同学们来设计一个问题,或者让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个问题,或者让同学们比较鉴赏某动词的炼字美,或者让同学们即兴写作(一个小片段),尽量剔除情境创设的非有效元素,避免教学中情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教学有效性的失落,让有效的情境创设扎扎实实地为学生理解语言、品位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服务,让语文课堂教学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⒋匠心独运原则语文教学常常要灵气勃发、灵光闪现,或在教学设计上别出心裁、或在文本感悟上独具慧眼、或在课堂操作上另辟蹊径.“为有好设计,捻断数茎须”.四、简约语文的倡导者⒈崔峦崔峦(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认为,语文教学应力求简单!而简单不是“粗糙”,不是“简单化”,它仍然追求教学的高境界——真实、扎实、朴实.⒉张庆先张庆先生(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也说:“语文教学要倡简,就是读读写写,写写读读.”我很赞成他们的说法.⒊特级教师于永正他在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经验时感慨地说起:“快五十多了才明白,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就是让学生识字、写字、读书、作文.就是读读写写,写写读读.”他认为,课也是要“洗”的.
⑵ 如何创造小学语文教学的简约之美
【摘要】本文讨论了语文课堂追求“简约”的含义,认为通过精简目标、精简提问、精简环节和精简教学手段,能使语文课堂从繁复走向简约;对教材进行深入的解读,能使语文课堂成为有底气的课堂;对文本进行适度地补白与拓展,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能使语文课堂成为有深度的课堂,有张力的课堂;在充满“静”界的语文课堂中使语文教学洗尽铅华、回归本真,走向简约和真实,能使语文教学变得简约而丰满。在无数次删繁就简的过程中,在探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过程中,将语文教学逐步回归到其本质——简约,让语文课堂教学散发出简约之美。
⑶ 怎样追求简约的课堂教学
蔡校长推行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能够唤醒每个学生的自我改变、主动发展意识,能够解放每个学生内在的求知欲、学习力量,真正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们成了学习的主人,都能像竞赛那样紧张地看书、练习、更正讨论,最后又像竞赛那样当堂完成作业。运用这种教学法,能够及时、准确反馈信息,当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堂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堂堂清”。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和教学行为都极为精简,然而正是这简单地没有任何花样的课堂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却令人瞠目结舌。这种简约、高效的自学课堂教学模式,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法宝。
回首自己的课堂教学变革之路,在追求简约、高效的课堂时,也曾彷徨过,也曾困惑过,但我依旧执着坚定。一路走来,在一次次的观摩研讨中,在一次次的课堂实践中,在一次次的学习反思中,感受到“先学顺导实练精教”课堂教学变革所绽放出来的独特魅力。
在这种课堂变革理念的引领下,发现自己逐渐转变了教学观念,从一开始的传统教学——总喜欢滔滔不绝地讲,上课时不把所有的教学内容面面俱到地讲一遍就感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生怕遗漏了知识点。到如今的充分相信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会的不教,学生说明白的尽量不重复,坚持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前,让学生静思默想在前,让学生主动探究在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问题,进行梳理、归类,教师精心讲解在后,教师总结评价在后,做到少讲精练,逐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让课堂更加扎实有效。
如在教一年级《识字3》的识读部分时,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坚持“先自学而后教”、“专教那些学生不会和相对薄弱”的原则。采用整体感知,自读课文,自读生字,同座互读词,小组合作学习检查字、词,自读、听读、练读、好朋友互读儿歌等形式。在记字、写字部分采用小组讨论记字;自学笔顺图、自己描字、自己观察掌握如何把字写好看等过程,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把有限的时间、精力用在“刀刃”上,对难读准的字,如“川、什”加以示范,对不易理解或不易读好的词,如 “竹子、泉水、河川、燕子”加以点拨,对难记、难写的“燕”字加以指导,培养了自主学习意识,锻炼了自学能力,培养了合作精神,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学习任务。
现在的课堂也坚持用学程单引路,一张张精心设计的完整的学程单上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有清晰的学习内容,有合理的方法提示,有规定的学习时间,课堂的展开以学程单为提挈,它就像一位隐形的老师,帮助学生构建一个高效学习的平台,成了学生学习的明灯。巧妙地借助这位隐形老师,能有效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最好的引导和服务,让学生学得扎实有效。
在追求简约高效的课改路上,我会牢记课堂教学变革理念,不断摸索前行,将课堂教学变革进行到底,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为这样的课堂才是最美的,才是最有效的。
⑷ 讨论: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如何做到简约.高效
一、教学目标要简明
目标是一切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学生有明晰的学习目标作引导,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对自己的学习状态做出正确的评价和调整。目前,部分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存在虚化的现象:目标高而多,在课堂上却得不到落实。教师在课堂上用了大量的时间进行扩展性训练,而识字、词句积累及运用等基础性内容却得不到扎实的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目标要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将三者简单的叠加。作为语文教师,确定教学目标必须考虑两个因素,其一是课标明确规定的年段目标,其二是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这样才能针对学生的学习盲区,进行循序渐进、长期有效的训练。
简明是指在有限的一堂课时间内,彻底解决一两个学生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适当是指教学目标要因课而异,因学生而异,教学目标要科学、适当。如,景美情深的课文以赏读积累为主;故事性强的课文以熟读、复述、内化语言为主;写作上有特点的课文以领悟迁移写法为主,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要简约
课堂教学中,我们面对丰富的教学内容,总是认为这里需要讲透,那里需要体会到位,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于是,条分缕析、喋喋不休,教学的效果常常是面面俱到而又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因此,精选简约的教学内容,对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教师备课时,更多应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学生可学什么,不学什么,学习中可能存在哪些困惑,充分地预测学情。最后,把能帮助学生顺利达到教学目标的内容,作为教学的重、难点,集中时间、整合问题,引导学生有重点的体会、感悟、积累、运用,进行听、说、读、写、思的语文实践。只有大胆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才能真正实现用教材教。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崔峦在2006年春季人教版教材培训会上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国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一是内容太多、太杂,老师驾驭不了,无论西瓜还是芝麻统统要捡,眉毛胡子一把抓;二是教学过程太繁琐、太复杂,内容多、重点多、环节多,而又往往千科一面、千篇一律;三是教学的方法、策略使用不当,具体表现为三多三少: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师生对话多,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少;教师分析问题多,抓住文本语言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少。所以,简约不是简单、机械地减少教学内容,减少教学的知识容量,而是要求教师认真的钻研、解读教材,对文章进行科学、合理的整体把握,追求深入浅出的教学。
三、教学过程要简化
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整合的问题覆盖面一定要大,要有思考的价值,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主动交流自己的见解和感受。问题整合了,学生在课堂上读书、思考、积累、运用的时间就会得到保证,教学效率就会提高。
有专家认为:具体到一篇课文的教学,应突出以下几个教学环节,教学感知→精读理解→熟读迁移。初读感知,即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对课文内容获得一个大概的了解;精读理解,是指教师在学生对课文有了全面把握和整体认识后,帮助学生体味、领悟课文的重难点;熟读迁移,则是指教师主要通过对范文语言的迁移运用,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逐步地形成对语言文字的悟性。
四、教学方法要简便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句话里有三个法字,如果说前一个法,指的是教学的法则、规律。那么后两个法,应该指的是具体的教学方法。具体的教学方法是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自主选择的,贵在选用得当的方法以提高课堂效率。小学生喜欢并乐于接受的自然是简便的方法和简明的教学思路。以阅读教学为例,阅读教学要从始至终贯穿读,朗读、自由读、分角色读、默读、浏览,形式应灵活多样,避免只言片语地读,有口无心地读,不能只是少数人读,而是大面积落实到每个学生潜心得读。要有目的、有训练层次的读,读的形式与目的要求应相辅相成,提高读的质量。在个体朗读中表达感情,培养语感;在分角色朗读中体会人物语言和性格特点,体会人物形象和内心思想情感;在默读中练习边读、边画、边思的方法,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在速读长课文和浏览综合性学习中的阅读材料中提高阅读速度,培养速读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和快速捕捉、提取重要的、有用的信息能力。我们必须根据课文特点选用简便教法。如在教学寓言《守株待兔》时,可以根据寓言故事内容短小,情节简单的特点,把培养学生学习语言,内化和运用语言作为教学目标。课堂中,采用指导学生朗读、变序讲故事的简便方法,让学生始终处在读故事、讲故事的积极情绪中,他们成了课堂上真正的主人,不仅发展了语言,而且轻松自然的领悟了故事所隐含的道理。这真是简便的教学方法带来的意外效果!
五、教学语言要简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借助简练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主动、有效的学习,把他们带入瑰丽的知识殿堂。我认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应发挥以下功能:1、渗透学习方法。新课堂应当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过程,改善学法。因此,教师要依据学情,巧妙的运用评价性语言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2、促进认识提高。教师要充分利用评价的导向功能,引导学生在步步深入的思维活动中理解知识,取得成功。为此,教师要深入解读文本,感悟文本的精神,置身文本的情境,积极寻求评价内容与知识点的融合,少些理性和机械,多谢感性和灵动。3、激发表现欲望。小学生的认识能力、情感态度的发展还处于不成熟阶段,在思考问题时难免出现偏差,因而教师要客观、准确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和不足,既肯定学生的长处,又要有针对性的提醒并纠正学生的不足。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4、沟通师生心灵。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在评价时要抓住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评价,不拘一格,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教师的评价语言应是真诚而恰如其分的,平等而充满关爱的,赞赏而充满期待的,要让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亲近感。
简单教语文,实在是不简单,需要我们下气力进行不懈的探索。倡导简约的语文教学绝不是为教师偷懒找借口。大道至简,它看上去是挺轻松,做起来却艰难。它更要求教师练好自己的内功,不断并提升和锻造自己,使自己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开阔的文化视野和高深的文化品位。追寻简约语文,要求我们首先要把自己武装的不简单起来,因为只有拥有了不简单底气,才能游刃有余地营造简简单单的语文课堂,也才能打造出极其不简单的新世纪接班人。
⑸ 浅论如何构建创新型的初中语文课堂
教师要想构建高效语文课堂,首先应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不仅关系到教师教,还关系到学生的学。教师要想让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目标,使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方法、情感态度等得到发展。其次,教师应精心准备教学设计。在教学目标确定后,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这样才能为构建高效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来说,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1)课堂教学设计要做到简约。简约的课堂设计可以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明确训练点,使教师和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2)课堂教学设计要合理安排时间。课堂教学设计只有合理安排时间,才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得到保障,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实现高效课堂。(3)课堂教学设计不能面面俱到。教师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能够自主学习。因此,教师不应面面俱到地讲解内容,而应让学生自己学习一些简单的知识,从而锻炼学生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为实现高效课堂打下基础。
⑹ 如何构建简单而务实的语文教学
现在的语文课堂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费时多而收效微”的状况。拿阅读教学来说,一个是内容太多、太杂,老师驾驭不了,加上怕漏教了偏偏又考到了,于是无论是“西瓜”还是“芝麻”统统都要捡,“眉毛胡子一把抓”来个一网打尽。一个是教学过程太繁,太复杂,又太雷同。内容多,重点多,环节多,又往往千课一面,千篇一律。老师累,学生烦,效率低。另一个是方法、策略不合适。表现为“两化”和“三多三少”: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师生对话多,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少;分析内容、开掘人文多,抓住文本语言,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少。势必削弱了语言文字的感染力,削弱了语文的魅力,导致语文应用能力不强,同时人文的熏陶也大打折扣。
因此,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把握好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上完一节课后,我们每个人都要习惯问问自己“我教给了学生什么?”,问问学生“你们学会了什么?”其实,无论语文教学被注入什么样新的精神,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什么是务实高效?课堂应该实在一些,要尽量做到在短短一堂课里,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多的方法,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兴趣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加强。可以说,高效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务实是课堂教学的手段。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呢?我认为:
一、“潜心会文本”——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前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阅读互动的三维结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什么是“文本”呢?语文阅读教学中所说的“文本”指的就是教材,即语文课文。语文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在现代化技术越来越丰富的今天,许多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制作课件等教学辅助手段上,而文本被抛在了一边,上课前才匆匆地拿出教学参考书看一下,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其实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作为语文老师,首当应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认真对话,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教师只有做到吃透文本,方可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让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主观能动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祖国的语言文字。
我们听过不少优秀教师的课,他们的课堂没有华丽,只有朴实;没有太多精美的课件,只有书本与粉笔,而我们每一个听课的老师却往往不知不觉地陶醉其中,随着教者在课堂上的引导,或喜或悲或乐或怒,仿佛置身的不是课堂,而是走进了文本,自己就是文本中的角色。试想,如果教者自己没有对文本很深刻的领会,又如何能使听者走进文本呢?文本有大美而不言,只有用心与文本对话,才能重拾文本的美丽。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用心解读文本首先要做到正确解读文本。正确解读文本就是指能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通过钻研教材,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来确定“教什么”,也就是解决教学内容的问题。首先要“钻进去”,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综合课文的教学内容。然后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确定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只有正确解读了文本才可以把课文的精要提炼出来,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崔峦理事长所说的课堂教学中“两化”和“三多三少”的问题。
(二)、用心解读文本还应做到多元化地解读文本。大家也许都听过“先把自己的杯子空掉”这句禅味十足的话吧。联系我们的阅读教学想一想,面对课文,教师的“杯子”里,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装满了教参或自己的看法,不“先把自己的杯子空掉”,怎么装得下孩子的心声呢?文本是一座精神花园,教师把学生带进这座“花园”,不仅要让学生看到红花,还要让学生看到绿草。因此我们应该秉承一种欣赏并悦纳的良好心态尊重学生多元化解读文本。
(三)、用心解读文本更应做到能超越性地解读文本。着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超越教材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体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从网上听窦桂梅老师的课我学到的往往不仅仅是课文。从《圆明园的毁灭》中学生读到了《雨果致巴特莱的信》、《告别圆明园》、《透过圆明园的硝烟》等文章;《第一次抱母亲》、《爱如茉莉》、《爱之链》等文本段落使学生对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有了更深的情感体会。超越文本使孩子的文学素养更厚实,使孩子的人文素养更沉实,教师责无旁贷。
用心与文本对话,用灵魂与文本对话,从而正确地引领学生在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漫游,并在其中自我发现、自我提升、自我成长。
二、“精心巧设计”—— 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关键。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说:“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朴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何谓简单?“简单不是草率,不是省事,是要改变繁琐的、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课文内容、或离开课文语言挖掘人文内涵的教学套路,依据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来构建简约、实用的阅读教学。”
让我来分析窦桂梅老师执教的《秋天的怀念》一课。整个课堂设计就由两大部分组成:读出韵味,读出思考;围绕主题“好好儿活”构建课堂。三个层次层层推进:感受“咱俩”的“好好儿活”,体会“我俩”的“好好儿活”,思考“我们”的“好好儿活”,而整个教材的处理,又置于作者史铁生的一组作品之中,教学环节可谓是环环紧扣,条理清晰,新颖简洁,设计巧妙。
又如我在银川听特级教师王菘舟老师上的《荷花》一课,整堂课以“美”为主线,设计了三个部分:1、在呈象感形中发现美 2、在品词悟情中感悟美 3、在移情入境中意会美。课堂设计紧扣语文学科特点,根据学生学习兴趣,从表象的美到意会的韵,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在潜心会文的过程中发现、感悟、意会美,最后用自己的情感和语言去创造美。整节课一气呵成,重点突出,在看似简洁的教学环节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说:“简简单单教语文,其中一点要做到教学环节要简化,而环节的简化,最重要的体现在对学习内容的精选,对理解、积累、运用语言整合的处理上。”纵观许多特级教师的优秀课例,他们无一不是遵循这样的原则,根据文本,结合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实现了老师在简单中教,学生在快乐中学的教学境界。
三、“灵活用方法”——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保障
如何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佳,怎样的课堂才是务实高效的课堂?我们说只有学生感兴趣、学得轻松、学得深入、学得自主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由此看来,课堂上运用灵活的方法手段进行教学尤为重要。
(一)、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
心理学认为,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赖。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因此老师要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学习中。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深处,让他们不知不觉中进入深层次的学习之中。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中来,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 将小组学习落实到位。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现今课堂上主要的学习方式,已为广大教师所喜用。小组学习中的讨论不是为了活跃气氛,而是通过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真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设计怎样的问题成了合作学习的关键所在。我们认为讨论的问题必须是高质量有探究价值的。那么应如何设计问题呢?我们可以这样操作:如:请同学在课堂上就某些问题进行一一讨论,首先要求同桌之间相互进行讲解,直至剩下不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再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在四人小组中进行第二轮讨论,实在解决不了再放到全班和老师一起讨论,这样在课堂上建立起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三维模式。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知识无疑比通过老师讲解获得的印象更为深刻!从而为高效课堂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三)、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高效的课堂必然是思考的课堂。思考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是高效学习的助跑器。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这也是我们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所以,语文教师在处理课堂提问时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思考。因此,教师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问题要大小得当,多少适量,难易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
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 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3、设问要有一定的艺术与技巧,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学生答问与老师的答案不一致时,教师不善于变通引导,而是仍旧反复问,让学生再答,直追到与自己的标准答案一致为止。这种锲而不舍一再追问的做法,也是主观主义与形式主义在作怪。
4、设问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有被问到的机会,并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答案置疑辨析。
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
(四)、课堂练习巩固拓展。
每节课结束,设计一些具有巩固拓展作用的练习非常必要。好的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无意之间进行了知识的强化和巩固,而且一些拓展题更使学生增加了课外知识的积累,使所学的课内知识更丰富、充实。另外,设计合理巧妙的练习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培养学习的兴趣和科学精神,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有效的练习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五)根据自己的实际优势,争创个性化的教风
首先,教师的知识底蕴是教学之本。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是语文教师教好课的基础。深厚的学科专业功底犹如泉水源源不断,始终滋润着我们的教学生命。一位举手投足浸透着文化芳香的语文教师总是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魅力,在这样的老师课堂上,你会如沐春风。
其次,小学语文课是欣赏课,它所反映的感情多种多样,或慷慨激昂,亢奋高歌;或如泣如诉,低声吟唱;或淋漓尽致,缠绵哀婉。而有的教师感情充沛,善于以情感人;有的教师思维敏捷,注重设疑问难;有的教师嗓音清脆,通过诵读课文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有的教师表达言简意赅,从不经意处入手引导学生步步深入。语文的学习是美文的欣赏、是情感的交流、是品格的塑造、是素质的培养,课本中的文章都是通过精挑细选,对学生的成长有帮助的经典范文。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风格,因此也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最后,讲究营造教学气氛艺术。良好的气氛应当是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它是创设高效语文课堂的前提。教师要满腔热忱地组织教学活动,做到情绪饱满,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富有激情,用教师的情绪、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六)、以趣结尾,余音缭绕
正如红花还需绿叶衬一样,一堂高效的课除了做到以上几点以外,还必须有一个好的结束,也就是我们的结语。它应该是整堂课的一个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一堂好课的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效果。在语文课的结语中,选取一些趣例作为结尾,往往令人萦怀难忘。
总之,高效课堂是语文课堂发展的必然,他体现了以人为本,更明确的说是尊重了学生的自主。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能够心甘情愿的学习,能够带着兴趣去学习。在欢乐和谐中提高效率。从而获得最优的学习效果。
⑺ 浅谈如何简简单单教语文
现在有不少语文老师为追求所谓的“时髦”,每拿到一篇课文,还没读两遍,便考虑做什么样的课件,哪里可以表演,哪里可以“小组合作”,哪里可以拓展、发散,哪里可以有“多元解读”等,试图以“旁门左道”来掩饰自己的肤浅和浮躁。殊不知,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大道至简”,返朴归真,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
一、教学目标要简明──简明而不失品位
阅读教学最忌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般地“眉毛胡子一把抓”。教学时,教师应把握“三个维度”和阅读教学的阶段目标,依据课文的特点与单元训练重点,彻底解决一两个切实需要解决的阶段目标,拟定简明的教学目标。
例如,教学《鲁本的秘密》时,我反复钻研教材后发现课文前的一段阅读提示对于本课教学目标的确定有关键性的引导作用。因此,我拟定的教学目标是:(1)理解课文内容,从故事中体会鲁本的赤子之情;(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个教学目标的设定,既符合了阶段目标,又整合了“三个维度”。
二、教学内容要简约──简约而不失精彩
课堂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因此,就需要教师深入研读教材和教学内容,发现那些学生真正需要的、有用的东西,以充分发挥教材的价值。
例如,教学《陶罐和铁罐》时,一位教师就引导学生抓住“奚落”一词切入课文的学习,学生在理解“奚落”的 意思后,便围绕“怎样奚落”和“怎样对待奚落”学习陶罐和铁罐所有的对话,他们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一步体会到了“奚落”的含义,体悟到了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整个教学过程,既抓住了教学重点,又直奔主题,化繁为易,事半功倍。
三、教学指导要简要─ ─简要而不失到位
教学中,当学生的理解出现偏差时,教师要“引导”;当学生思路不清、认识肤浅时,教师要“开导”;当学生遇到困难、思路卡壳时,教师要“辅导”。我们倡导“简简单单教语文”的教学指导,教师应努力追求指导得恰当,指导得明白,指导得科学,使指导的内容具有提示性、启发性和示范性。
例如,教学《将相和》时,教师可以利用文中的空白点,请学生发挥想象,写一写“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两人相见后,彼此会说些什么。写完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并让学生通过对话品味蔺、廉两人具有怎样的品质;评一评哪位同学的语言描写最能展现蔺、廉两人的性格特征。这样的指导,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如何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方法要简便──简便而不失高效
陶行知指出:“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是的,虽然说“教无定法”,但“贵在得法”,教师应努力追寻最简便、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例如,教学《小鹿的玫瑰花》时,一位教师在激趣导入后,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故事下面的“小鱼”、同学、老师或字典。其次,鼓励学生进行轮读比赛,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要求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读后师生评议。第三,要求学生默读并思考:课文讲了小鹿与玫瑰花之间发生的一件什么事。第四,深入细读,比如学习第一自然段,在学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你知道了什么?你从课文的哪些词语看出小鹿很辛苦,你能把小鹿种玫瑰花的辛苦读出来吗?我们不难发现,第一层次的读,旨在引导学生随课文识字;第二层次的读,旨在巩固发音,读通文章;第三层次的读,旨在让学生了解课文大意;第四层次的读,旨在引导学生在读中对课文进行理解和感悟。如此,环环紧扣,层层递进,把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的确是一堂好课。“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简简单单的语文课堂,应是简明而不失品位,简约而不失精彩,简要而不失到位,简便而不失高效的。语文教学追寻的简简单单,其实就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返朴归真。这种“简单”是对冗繁的语文课堂的一种“清洗”,是对语文学习本质的一种回归。
(作者单位:福建安溪县第三小学;福建安溪县龙门中心学校)
⑻ 我是怎样简简单单教语文的
问候朋友。
如何简简单单教语文,在今天我对此有了更深的体会。简简单单教语文是指在语文教学中,上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回归语文教学的本来。 简简单单的语文课堂,是简明而不失品位,简约而不失精彩,简化而不失实在,简要而不失到位,简便而不失高效的语文课堂。语文教学追寻的简简单单,其实就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返璞归真。这种“简单”是对冗繁的语文课堂的一种“清洗”,是对语文学习本质的一种回归,是学生主动意识的一种彰显。
正如邱小莹老师执教的《学弈》一课,也非常好地诠释简单教语文,完全为学生的教学理念。这是一堂有效的课堂,她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以人为本。她在教学中注重写字的书写,通过“弈”“奕”的比较,渗透汉字的精华;她强调音准字顺,韵味地读古文,并且对照译文,理解字义读懂古文;她教会学生专心致志,陶醉于文本其中;她还教给学生一把学习文言文的金钥匙,实践了学习语文的方法。整堂课邱老师款款而谈,简约得体,让学生收获许多,真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众所皆知,语文课最怕上与不上一样,每一节语文课都应该让学生有收获的。钱梦龙说过“从学科教学目标的角度讲,语文课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什么是语文素养?我概括了这样五个方面:一是对母语的情感态度;二是语文(读写听说)能力;三是语文知识;四是文字审美趣味和能力;五是文化视野。” 是呀,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承担着母语教育的任务,所以语文学习的内容关注的应是语言本身的物质存在。我们应立足课堂,立足文本,着眼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以此构建和丰富学生的语言世界。我们不能仅专注于人文内涵的无限挖掘,不能只靠感悟和清谈来提高运用词句的能力,事实证明,必要的训练是不能回避的。在平时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进行语言的训练 ,除此之外语文课上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来感受语言,学习语言,要本本分分地对学生进行读读写写的训练。读,要多读,要有目的有层次地读。如今的课堂做到书声琅琅已屡见不鲜,但少而见之的是学生动笔去写。读和写就好像是撑起语文教学的两根柱子,少了哪根都不行。
“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简简单单教语文”不是简单的一句话,这种简单中蕴含着智慧,蕴藏着不寻常。它更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更立足于全体学生,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语文老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精湛的专业水准,开阔的科学视野,才能引领学生步入的知识殿堂。努力!向上!让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大道至简吧!
⑼ 如何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
李静
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儿,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近年来,在语文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们的教学思想空前活跃,教学方法也日新月异,课堂教学现状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然而,欣赏过后,不少教师会有这样的疑问:“这还是语文课吗?”“这节课的语文味儿不浓!” 那么,到底什么是“语文味”呢?着名特级教师王菘舟老师也曾说过:“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语文要学的就是“这个”,语文味所指的就是“这个味”。 语文课如何才能教出语文味呢?我以为主要要做到三点:
一、 固本强“基”,让语文课堂蕴藏平实美
语文课堂我们提倡固本强“基”,这是由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所决定的。语文课程应该以“语”为本,排除虚脱与浮躁,摒放混乱与偏颇,应实打实地在语文基础上下工夫,让“固本强基”成为课堂教学的
生命支柱,扎扎实实地教好语文,让语文课堂蕴藏平实美。
1、简单而合理地训练。《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很少提及“训练”一词,而代为改之“感悟、体验”,是不是因为这样,“训练”就从此退出语文课堂呢?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什么是训练呢?为使学生学的东西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可想而知,训练对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是多么的
重要啊
2、紧扣依托文本。现今课堂,为了摆脱“把课文分解的支离破碎”的罪名,导致部分教师望文生畏,甚至束之高阁,文本在多媒体的轮番轰炸、多种情景的重叠中架空。学生不但不能享受到文本所蕴涵的醇浓韵味,更不能达到净化心灵、感悟情感、提升品位的效果。本色的语文课堂需要呼唤以文本为基准,以开掘内涵为效用的环环相扣的教学。只有善于从文本的句子中发现空白,从文本的字里行间中揣摩作者的未尽之言、未了之情,从作者写出来的文字中发掘未写出来的文外之意,弦外之音,目标集中,任务单一,一步一个脚印,强根溯源、奠基固本。
二、删繁就“简”,让语文课堂流淌简约美
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崔峦老师也提出“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本色语文课堂追求简约与高效。主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简明扼要。教学目标是教师与学生预设教与学所达到的预期教学效果或者要完成的任务,也就是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航行灯”,目标定的是否科学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如果目标定过多或过高,面面俱到,就会无法实现;倘若目标制订过低或过少,将不能达到预期
效果或者是课标规定要达到的要求。
2.教学环节简洁自然。真正的好课主要教学环节往往只有几步,着重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读写说悟,实实在
在地体会揣摩语言文字。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要完成语文任务,语文课必须把工具性与人文性紧密地结合起来,仍然需要有“语文味儿”。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净化课堂目标。有人问一位着名的雕塑家:“你是怎样把石头雕成人像的?”雕塑家答道:“把石头上不是人像的地方去掉。”同样的道理,语文课尽可能的把不是语文或不具有“语文味儿”甚至是语文但不是重点的东西清除出语文课堂,“删繁就简一树花”,达到课堂目标最优化。根据不同类型课文,简化目标,抓住关键,训练重点。如教学《荷花》一课,文质兼美,文中的优美词句需要理解,但文章中有的意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如果词句过细咬嚼,那就如同将一朵含苞欲放、充满活力的“荷花”,一片一片摘下,最终弄得瓣离花碎,留下遗憾。课上要做的是将更多的功夫花在朗读上,通过品读、评读、个性化朗读等方式,靠读感悟文章的美,借读领悟语言的魅力,达到读懂“荷花”,嗅出“花香”。
⑽ 万物之始,大道至简
《道德经》有言:“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
世间万物的基本原理、方法和规律都是极其简单的,把复杂冗繁的表象层层剥离之后,就是事物最本质的道理。正是基于这样的认同,面对当今日益复杂的“语文教学”,丁卫军老师极力倡导“简约”,主张剔除语文教学中那些无效的、可有可无的外在形式,主张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通过聚焦、选择、整合来提升课堂的内在品质。
“简”是外在呈现,“约”为思想内核,其指向的是语文学科的根本属性,是师生未来的生命成长。
课堂是师生构建生命场的主阵地,这个主阵地的效果如何,取决于教师对文本解读的如何。而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应是基于怎样更好地指导学生理解文本的前提下,基于怎样更好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为原则,这里不仅暗含着对教师读懂、读透文本的考验,更有对面对学生设计文本教学的考验。因此,文本解读能力是一个语文教师打开课堂大门的钥匙,是一个语文教师终生的必修课。“简约语文”的课堂就是从文本解读入手,根据提炼的文本核心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主体需要,重新构建课堂。
在构建的体系中,其课堂教学集中关注以下几点:
1.问题与活动。教师在文本细读中,确定教学内容、确定文本体式规定的话语系统,再结合学情特征,制定适当的教学目标,根据目标设计教学的主题。在目标与达成之间,重在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
如《背影》,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全文不足1500字,但历来却是众多名师研读的经典之作。丁老师以其个性化的简约思想,独辟蹊径,带领学生从情感体验入手,直达“背影”的细节处,设置精读、比读、资料助读等活动,在学生对言语的品析中自然而然地再现父子之间的真情。
2.表达与倾听。表达和倾听是让课堂教学活动真正有效或者高效的两翼。表达,就是通过课堂的说和写,多角度、多层次地训练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师生的有效倾听很重要,卡耐基训练系统有一句名言,一双会听的耳朵胜过十张会说的嘴巴。在倾听中发现质疑,形成辩论,启智生成,从而培养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如《天净沙·秋思》,直接借助经验重构和情镜还原对文本内容进行陌生化解读,唤醒学生的身体体验和生活经验,把文字转换成生动具体的画面,而在此过程中,主要通过引领学生从隐蔽的语言叙述中发现意象的空间秩序和情感表现机理,整个教学就是学生的专注性倾听和表达中,层层推进,直到抵达一个“秋思”的审美世界。
3.评价。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是课堂教学的助推器,教师要具有及时纠正学生错误、偏颇的认识,要澄明学生模糊的解读,要点拨及时到位,以激发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思考,要适时追问,以不断提升学生的认知层次,从而,让思考走向深刻。
如《乡愁》,教师依托课堂评价,把学生的目光一点一点聚焦到:关注语境,引导学生涵咏重点词句,体悟对作者情感的初识;关注意境,还原情景交融的空间画面,引导学生进入审美境界;关注心境,引导学生模拟余光中口吻写出“刹那间”的心绪,让其不经意地走进诗人的内心,产生情感的共鸣。
孙绍振先生曾说,语文老师一定要讲出学生感觉到又说不出来,或者以为是一望而知,其实是一无所知的东西来。这是启示我们,要带领学生解读到文本的深层密码,对于教师而言,首当潜入文本深处,找到帮助孩子打开密码的钥匙。也正是因为教师对文本解读的“博观”,所以才会有课堂教学如此的“约取”,“以少胜多,以简驭繁”。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它指向的是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要求,受特定的教学内容和具体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制约,因此,教学方法应该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习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有机统一。
纵观古今中外,对教学方法的探索从未停止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琳琅满目,有基于原理的启发式、发现式、注入式方法等;有基于技术的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而“简约语文”课堂则以发展学生智能为出发点,重在教会学生思考,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语用实践能力和审美能力,与当下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能力培养正相契合,但究其教学方法却极其简单:
1.朗读。朗读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最有力的手段,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既是学习语言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又是一种语言能力。简约语文的课堂始终以朗读为桥梁,打通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通过读去体验、感觉字里行间传递的情感,通过读打开文本的深层密码,通过读对自我原有的经验进行改造和重组。
教学鲁迅的《雪》,师生问好之后,直接进入读课文环节,“小声读”“放声读”,教师深情“范读”,抒情处“轻轻地读”,进入语言时“说读”。读江南的雪,读出柔美,读出淡淡的哀伤;读朔方的雪,读出豪放、读懂作者。纯粹地将教学目标聚焦为以读促悟,以读促情,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复活。“朗读”俨然是简约语文课堂最简洁、最有力教学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朗读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通过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
“口而诵,心而惟。”出之于口,入之于心,简单而恒远。
2.聚焦。在选择、整合的基础上“聚焦”是简约课堂的核心策略。“乱花渐欲”会“迷人眼”,所以,“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找一个最恰好的点,串起文本所有的面,然后,师生顺着这“点”向文本纵深处凿明、凿透。这样的聚焦,让课堂思路与课堂走向更加明晰,让教学设计眉清目秀,泾渭分明。
《雪》就是以“感知意象、体悟情感”为聚焦点,由男方到北方,分别品出不同的深意;《在阿加西斯教授实验室》,则聚焦“语用”,彰显语文的学科特质,让语用训练扎实有效;《山坡羊潼关怀古》选择聚焦“诗境”,深得诗歌教学之道,简而丰,约而实……
在有力的聚焦之下,学生的课堂印象专一而深刻,对文本的领悟独到而个性。
用简简单单的方法,抵达厚厚实实的文本深处,这中间呈现的是学生灵动的思维,每一个环节都可以感受到学生绽放的思维火花。
简约语文“立足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以精心提炼的有用、精要、好懂的语文知识要点作为支架,充分挖掘、合理协调、科学使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手段,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和要求完成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落实以及教学结果的评价,建构的是实在灵动、素朴本真、高效丰美的语文课堂,减轻学生负担,增强学生语文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简约语文”的外在特征可以概述为:“教学目标简明”、“教学内容简洁”、“教学过程简化”、“教学语言简练”等;对“简约语文课堂”提出了设计的策略是“聚焦:守正语文的核心素养”、“选择:取舍之间的智慧斟酌”、“整合:彰显文本教学的核心价值”;更为可贵的是总结提出了“简约语文课堂”的基本范式,“菜单式”教学、“板块式”教学、“主问题式”教学与“线式”教学,诸如此类,这样的探索让语文外衣更本真、更朴素,让语文的教学更纯粹、更有方向。
简约语文“究百家语文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言”是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思想情操陶冶于一炉的教学观,在这样的形式下,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越来越个性化,思维的发展越来越理性化,认知的维度越来越宽泛化,师生也必将在课堂上不断开辟出新路径,从而走向语文教学的新境界,简约。本真。理性。生命成长可期,思想发展可待。
而真正好的语文教学,必然要回归简约,回归本真,回归理性,回归到语文学习的规律,也唯有如此,成长才可以接受“生命与思想”的检阅。
推荐阅读: 《简约语文公开课》 丁卫军 着
每一次书写,思维的霎那切入太重要,霎那思维若受了限,别的通道也就不再降临了。
于是,只有将就。
那就姑且再放一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