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如何把美术融入语文课堂

如何把美术融入语文课堂

发布时间:2023-01-22 12:15:21

A. 如何将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生动快乐的课堂形式有机结合

一、绘画与语文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情景交融,诗境盎然是我国古典诗歌特有的传统。古典诗歌不仅是那个时代生活的反映、是民族文化精神的积淀和展示,也是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组成部分。唐朝诗人王维擅长诗、书、音乐,尤其以诗和画更为突出,他的水墨山水画对后世影响很大,因为他的山水画最重要的特色是诗和画有机结合,创造了一个个诗情画意的境界。他作诗形象生动鲜明,如画中所见,他的画“山谷郁郁盘盘,云水飞动”,颇有诗意,令人回味无尽。故苏东坡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走遍祖国大地,哪里有山水、寺庙、园林,哪里就有诗。这些诗不仅提供了历史、地理、宗教、文学、书法、篆刻方面的丰富知识,面且还承担着丰富和美化精神的使命并启示真理,但它一般不直接告诉读者应当如何,而是以默默持久的力量,改造并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净化人们的灵魂。其实一首好诗,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那么,如何将诗词应用十美术教学中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
1、给同一首诗配不同的画
小学五年级语文书中有一首《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请学生起来诵咏后,然后让大家根据诗词的内容创造出不同的诗词配画,由于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角度不同,因而构思出的画面,有的注重情的表达,有的注重景的表达,有的描绘细腻,有的描绘粗扩。通过这种教学,同学们不仅能相互学习交流,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而已还能提高对诗词内涵的认识和理解,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给同一句诗配不同的画。
许多同学在幼儿园就能肖出唐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黄上青大”——根据这句诗,同学们配出了个同的插图,有的画上两个黄鹂靠在一起鸣叫,加上几丝垂柳,画面显得生动活泼,有的画一个黄鹂在柳树上,另一只却在柳树旁的地面上,一高一低画问显得错落有致;还有的画上了三只黄鹂,其中有一只小黄鹂紧紧的靠在妈妈的身边,老师问为何这般画,该生回答这是黄鹂的一家甜蜜无比。由此可见,美术的力量不仅是追求美,创造美,更是人的高尚情感的培养。
二、绘画与音乐歌曲相给合。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十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通过音乐欣赏,能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之中的美和十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同时音乐艺术能净化人们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只有情感互补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如何将音乐融合到美术教学中呢,在这方面我们尝试了从美术欣赏课入手,有一次上美术欣赏课,我们选择一首《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播放给同学们听,随着旋律,“蓝蓝的大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飞翔——”。同学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激发了灵感和创造热情,他们拿起下中的画笔,有的绘画出蓝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一群马儿在草原上奔驰,画面显得奔放而又明净;有的画出一排排小蒙古包,又大又肥的马儿在吃着嫩绿的青草,画面显得优雅而又宁静;还有的画出了鲜花,白云,一群鸟儿飞向蓝大。一首赞美大西北的歌曲,使同学们绘画出这么多好作品,作品充满了稚嫩,洋溢着创新的灵气,闪烁着创造的智慧之花。
三、绘画与工艺制作相结合。
绘画是美术课中的重要内容,但并不是唯一的内容,实践证明,绘画与工艺美术制作相结合,可以提高儿童动脑动手的能力,可以提高对制作材料的审美与选择又如何运用的能力。由此产生奇特的效果,显示出儿童丰富的想象,从而培养了儿童创造力和审美观念。例如用废旧的易拉罐,通过设计能制作成栩栩如生的各种人物、动物,用麦杆能组合粘贴出精美的装饰画和亭台楼阁。这种变废为宝的过程,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通过这种学习和锻炼,能提高同学们的观察注意力,形象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这对于学生走入社会任何领域从事任何工作都是必备的基本素质。
四、传统绘画与外来文化相给合。
在同一题材的创作中,把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文化相互交流,观察他们的不同视觉现象,更可以开阔儿童的视野,启发他们创造灵感。例如在上五年级《我心中的太阳》这节课时,当老师问起同学们你们心中的太阳是怎样的呢?你们可以用夸张、比喻、拟人等不同的联想形式来想象一下你心中的太阳,话音刚落,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回答说:“我心中的太阳是绿色的,因为绿色代表着和平,我希望人们都能生活在一个和平、安宁、祥和、没有战争。没有恐怖的环境中。”另一位同学说:“我心中的太阳是金黄色的,因为金黄色代表着丰收,我希望人们都能有粮食吃,不要受到饥饿的折磨。”还有的说:“我心中的太阳是五环,它代表着五大洲,代表着奥运精神,更高、更快、更强。”还有的把太阳想成有五十六个面,代表着我们国家五十六个少数民族,还有的把太阳想象成国旗,代表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说到这,老师又拿出儿幅外国儿童画的太阳的图片,同学们看后感觉很新奇,好奇的间;“他们画的太阳咋是这个样的呀?”正当同学们迷惑不解时,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一个古希腊的神化故事,听完故事后,同学们明白了,为什么外国儿童把太阳理解为阿波罗神,在他们的笔下把太阳用拟人的手法表现出来。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同学们懂得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就会产生不同的绘画效果,更重要的是同学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另外,教师还时以组织学生参加国际性的绘画比赛,使同学们的绘画作品与国外儿童绘画作品进行广泛交流,这样更能丰富同学们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
综上所述,在美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是中国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更是当代教师的历史使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向美术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又给我们学校美术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教师只有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美术 - 浅谈培养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小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六七十年代,苏联在许多科技方面领先于美国,出于战略目的,当时美国总统曾下令调查、反省美国的教育机制,几千名教育家经过一年多的时间调查研究。其中之一是美国与苏联的美术教育差别。苏联幼儿从小学到大学都必须开设美术课,而美国只有小学到初中才有美术课。为此,美国教育部门重新修改美术课程。美术教育不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近几年来我们国家也非常重视美术教育,许多学校在硬件和软件上狠下功夫,取得了不少教学成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有一则这样的事例:一位国内重点小学的学生,移民到美国,上第一节美术课,教师要求他们画一颗圣诞树,这位中国小朋友的画技让美国教师和小朋友都很惊叹,因为他画得太像了,跟墙上贴的一模一样。可是当教师要求他自己创作一幅时,这位小朋友却搞了半天也无从下笔。这位同学的美术水平在国内学校算比较可以。人家评价我们“中国小朋友临摹能力强,但创造能力差。”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有如下几个因素。一、社会因素:人们习惯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一幅画的好坏,而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只要求孩子们画得“像”,忽略了对孩子各种能力的培养,也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二、教学问题:许多教师上美术课,因缺乏资料,或图省事只教学生临摹作品。还有家长过早给儿童买来临摹的画册,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那么该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了解儿童,转变观念,提高审美意识
由于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儿童美术是儿童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是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征,因而只是一种“阶段性”的成果。我们教儿童学美术并不是把他们培养成美术家,而是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多了解儿童,尊重儿童的思维表现特点。儿童画有如下几个特点:(1)、用色、用线大胆、果断、单纯。(2)、不受对象约束,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带有很多印象成份。(3)、随意性大、对比强烈,夸张,无拘无束。在无意中创造奇特的令人惊奇的效果,这正是儿童画的魅力所在。因此在评价儿童的美术作品时,不能以像不像为准则来评价。而是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儿童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儿童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也只有了解儿童,尊重儿童认知规律,才能正确评判孩子们的作品。
二、充分利用电教设备,搞好课堂教学。
我们的孩子临摹能力强,基本功扎实,但创作能力比较差,解决问题的关键,仍是在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完成教学目标的主要环节,只有搞好课堂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美术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美术课有别语文、数学,它是一种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它首先要求学会欣赏美,学会发现美。小学美术课主要分为四大类:(1)、欣赏课;(2)、绘画课; (3)制作课;(4)、工艺课。如何来上好这些课呢?
A、利用各种电教设备,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直接影响教育效果,现在上美术课的一大问题是相关教材资料缺乏。特别是欣赏课。有些课本经过几次印刷,色彩效果变差,画面不够清晰,图片又不多,很难引起学生的美感。因此运用现代教学手段非常有必要。通过自己找些资料,如找一些画册、光盘、光盘、网上下载资料储存在电脑硬盘中等途径,来制作CAI课件。它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材料,使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见多才能识广,才能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例如:在小学美术欣赏课,许多图片几次印刷之后,已变得很难看,图片又少,要老师重新绘制也不太可能,现在有不少光盘、VCD都有这方面素材。老师整理之后,让学生欣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正欣赏到美的内涵,同时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B、利用各种电教设备,解决课堂难点。
多媒体电教手段能为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提供大量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十分有利。也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的解决十分有利。如教师在讲解示范制作表演时,通过摄像机不同角度拍摄,然后投放出来,能解决学生看不清,或不明白的操作过程,也可以多次重复播放,消除学生畏惧情绪。使学生明确、自信、愉快地理解创作过程,学会怎样去表现美。如:上立体纸工课,教师示范剪法,如果没有多媒体辅助教学,一节课的时间单教会学生都很难。通过多媒体示范,每一个同学都能够看得很清楚,教师也可以有多时间去指导学生创作。学生的奇妙构思,也可以及时反馈出来。
三、加强四个能力培养。
四个能力的培养即观察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有良好的观察力是创作优秀作品的基础,也是我们教学目的之一,好的作品是现实生活的升华,有一位着名画家曾说:“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只是我们缺乏观察力。”可见,观察力的培养是多么重要。观察力的培养,我们主要让学生多写生,分低、高年级按不同的要求进行。低年级的主要进行不同类的物体练习,观察要求低一点。如:写生一组水果,低年级可以画一些苹果、雪梨、香蕉等 形状、色彩不同静物。高年级可进行同类物体练习。如:高年级可以画一组色彩、形状相近苹果,在相同之中找出不同。通过这种类型的练习,可极大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形象记忆能力的培养可多采用默写的方式,如:出示一个玩具,让学生观察一段时间,再拿走,然后默写,也可以默写一幅画,使学生养成整体意识,对物体能抓住特征,增强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可多做基本型的添加、变形练习。例如:正方形的练习,对它进行添加,可以变成汽车, 房子, 钟, 手帕, 电视, 对它进行 夸张和变形,可以联想成鱼, 火车, 大桥, 等。 经常进行这类练习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课外多画日记画。
所谓“日记画”是用绘画的方式写日记 ,用线条来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同时也可附以简短的文字。其实绘画也同文字一样,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形式。运用绘画写日记的方法可以使学生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得到发展,使眼手得到锻炼;另一方面为创作积累题材。许多教师都会感到辅导学生创作时,没有什么题材可以画。往往是学生等着老师叫画什么,怎么画,采用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样的作品带有成份的味道,不符合儿童感知规律。好的儿童作品应反映儿童的内心世界,充满童趣。让学生多画日记画,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我辅导的学生获奖作品的题材大多数选自他们的日记画。如何志铿同学参加广东省“迎回归,庆团圆”绘画比赛获一等奖的作品,他的日记画中记下自己某一天发的梦,梦见自己变成天使与香港的小朋友团聚,想象大胆,构思巧妙,充分反映他对香港回归的喜悦心情。在这基础上,我给他提出了一些意见,便画了《团聚》这幅画。
总之,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又不增加他们的负担,让他们学得开心、愉快,是我们老师追求的目标。

B. 美术欣赏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美术教学和语文教学在知识和能力方面有着相互联系、相互迁移的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看图说话、看图写话充分体现了这之间的相互联系。低年级儿童的美术教育与说、唱、看、识和舞蹈、游戏等教学的整体关系比较明显,中、小学各科教学虽然逐渐分化,但它们之间的联系依然存在。

美国教育家格雷夫斯采用现代仪器在实验中发现,孩子们在写作时,通常要靠说话的帮助,几乎所有的孩子,初学写作的时候都需要从绘画开始。绘画和语言一样,都是儿童表达思想的工具。因而,美术和语文教学要尽量配合,这种配合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

语文教学和美术教学,虽然是两门不同的学科教学,但两者之间却存在着许多相通之处。

一、 教学目标的一致性

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教育不再是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更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在整个人类社会历史中,美术本来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是在情感、思想的表达与交流中产生发展的。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互动学习,强调情感体验,注重学习过程,注重跨学科的综合学习,改变传统的教法和学法。通过美术实践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生受益。就这些而言,美术教学与语文教学的目标要求是一致的,两者之间有着相似的共同点。

二、 两门学科的相似性

美术和语文同属基础学科,二者紧密联系,同属社会意识形态,其起源、反映 形式、作用都是一致的。美术和文学作品一样,都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及作者思想感情,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

美术创作不仅是描绘可视的事物形象,也同文学作品一样,还要描绘出事物的“形”、“神”、“情”。西欧有些名画都是取材文学名着。中国有些山水画珍品也汲取了古诗词的意境、神韵。我们在评鉴作品时,喜欢用“诗情画意”一词,说明好的诗文要有画意,而好的画作有何尝不饱蕴诗意呢。中国历史上画家兼文学家的有王维等,文学家的画作在绘画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比如苏东坡的《墨竹图》就是一例。

三、 教学方法的溶合性

教学方法是教和学活动的统一体,既包含教师的教法,又包含学生的学法。在美术和语文教学的方法上,它们之间具有很强的溶合性。首先,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和敏锐的视觉感受能力是绘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学生在绘画中观察、比较自然和具体对象后,心中就有素材,接着以自身体验进行绘画就水到渠成。运用同样的方法,教给学生用心地观察事物,把所见、所想、所感记叙下来,就是一篇观察日记。其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想象是创作的源泉”,世界上许多创作发明都是从想象开始的。

绘画教学中,我们可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来拓展想象空间,使学生在探索的乐趣中寻求知识,充分发挥小学生富于幻想的天性,用儿童的语言,天真烂漫地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

比如在美术《大人国与小人国》一课,教师可有意识的讲述关于大人国与小人国的童话故事,把学生发思维打开,让它们仿佛进入了想象中的大人国与小人国的共同游戏。学生进入情境后,就会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讲述语文《天上的街市》一课时,则完全可以让学生乘上想象的翅膀,把郭沫若的这首诗,想象成一幅一幅的画面,充分体现天上街市的繁华和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

在美术教学中开展学生说话活动,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以小组为单位的探究性学习,鼓励每个学生大胆地将自己所想、所要表达的内容以各种口头方式进行表述,利用语言所具有的形象性和广泛性来拓展、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从而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益的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如在一年级美术教材《找妈妈》一课中,在营造出小鸡、小蜗牛找不到妈妈的焦急状态来刺激学生的情感、思维,同学之间讨论找妈妈过程中的困难,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天黑了小鸡、小蜗牛找不到妈妈,你愿意帮它吗﹖怎么找﹖用什么方法找呢﹖小鸡的心情?他们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鼓励每个学生都说说自己的主意和做法,并及时对每个学生的想法给予肯定和赞许。这样的教学环节设计,不仅提高了学生间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大大丰富和拓展了他们思维的空间,提高了绘画的表现力,还达到了使学生能说会画的目的。

四、利用美术与语文学科相整合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教学中开展绘画日记、画插图、想象画等教学活动。让学生用绘画的形式来“写”日记,可以通过绘画来记下一天中记忆最深的一件事、一个人,也可以是景与物,同时还可以用绘画的形式来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心情画出来,同时还配上文字,以表现画面主题。鼓励学生无拘无束的表达自己生活中的见闻和感受,积累创作素材,这样的教学既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提升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感受能力,也促进了学生文字表达能力。

总之,美术教学和语文教学都同属于综合性学科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美术学习和语文学习中,使学生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并在学习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国家要发展,民族要振兴,必须培养一批具有创造力,想象力的“四有”新人。小学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美术教育面临新的挑战,把美术和语文教学结合起来,未免不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还起步不久,未来的路正长,我们要积极探索,扎实工作,深化教育改革,努力开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

C. 如何让美术课与其他学科有效的融合

一、 美术与思品课的整合。
学校是“教书”和“育人”的场所,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是美术课与思品课的共同目标和任务。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重视对学生知识技能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行的教育,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如,在闽教版第十二册《为国争光》的教学中,可结合我国运动员们在世锦赛、奥运会上夺冠,航天员驾驶“神五”和“神六”遨游太空等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英勇顽强的拼搏精神;又如,在教《我值日》一课时,可联系班级的实际,教育学生从小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养成“爱劳动、讲卫生”的良好行为和习惯。
二、 美术与语文课的整合。
美术与语文虽然是两个完全不相同的学科,但在教学中它们是可以相辅相成、互为利用的。在语文课堂中,若通过各种直观的图片观察、欣赏或生动的动画演示,将使抽象的教材生动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易于他们接受。同样,美术教学(如画插图、写绘画日记、编连环画等)如能同语文课进行有机地结合,不但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课堂教学的效果也会有较大的提高。因此,美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将起到两科“互补”、两者“双赢”的良好效果。
例如,《古诗配画》的教学,这是小学美术教材中的难点,教师应让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然后把想象的内容用画笔记录下来。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以学生熟悉的《望庐山瀑布》一诗为例,按照语文课的教学模式进行指导:①让学生朗读这首古诗。②结合音像资料的欣赏,要求学生理解和领会“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情大意。③启发学生根据诗意的内容幻想那庐山瀑布的美景:“山上云雾缭绕,太阳照耀下的庐山香炉峰好似冒着紫色的云烟,远处的瀑布从上飞流而下,水花四溅,犹如天上的银河从九天中滑落下来”。④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记忆将这雄伟壮丽的庐山瀑布景观用画笔描绘出来。
这样,让学生从“读”诗到“解”诗,从“幻想”到“创作”,一步步地深入,突出了重点,分散了难点,有利于儿童美术创作能力的提高。
三、 美术与音乐课的整合。
音乐具有丰富而又强烈的情感,能调节人的思想情绪,并给人留下美的感受。在美术课堂中相当地引入音乐教育,不但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消除学生的疲劳,还能激发学生对生活往事的回忆和联想。
如在第七册《奶奶过生日》(命题画)一课的教学中,我首先播放了一段乐曲:“5 5 6 5 1 7— 5 5 6 5 2 1 — … …”,接着问学生:“这是一首什么曲子?为什么播放这首曲子?”学生答:“这是《祝你生日快乐》的曲子,今天奶奶过生日。” 然后启发学生回忆、想象奶奶过生日时的情景:有的同学说:“奶奶过生日,全家人一起吃团圆饭,饭桌中央放了一个又圆又大的蛋糕”;有的同学说:“奶奶过生日时,桌上摆满了寿桃、寿面和酒肉,全家都在为她祝福”;还有的同学说“奶奶过生日时,一家人拍‘合家欢’,孙辈们为她老人家献上了一束束美丽的鲜花”… …。为什么学生能有如此丰富的想象?因为乐曲给小朋友们带来了欢乐的气氛,激发了他们对“奶奶”浓厚的情感,使他们进入了“为奶奶祝寿”的角色。
又如,在欣赏课中,我们让学生边听音乐边欣赏古典名画,那美妙的乐曲无形地牵引着小朋友们的思想,让他们进入梦幻般的迷人的画境,让他们尽情地感受画中的精神、画中的韵律;将更强烈地激发他们的思想情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D. 提升语文课堂趣味的方法

提升语文课堂趣味的方法 篇1

进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枯燥乏味、毫无生趣的,但是,如果把音乐、美术和表演带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去,其效果却是迥然不同的,那将会是充满了活力和情趣的,毕竟一年级的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他们对音乐、美术的兴趣要比学语文的兴趣浓厚。人教版实验本第二册教材编写了许多文质兼美、文情并茂、充满童趣的童话、古诗、儿歌等作品,并且每一篇课文都配备了精美生动的插图。教学时如果能充分利用这种特色,将语文、音乐、美术、表演有机结合,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以下是我在这方面的一点体会和感受,其方法有:

一、设置音乐,渲染课堂气氛。

音乐能发展人的思维,能给人以最大限度的联想,并且给人无限的美感,让人尽情想象、思索,潜移默化地发展思维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添加些音乐,或配乐朗诵,或让学生唱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歌曲,不仅能调节课堂气氛,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还能调动学生的情感,从优美的乐曲中体会课文的内涵。例如:在教学《识字1》、《春雨沙沙》等一组表现春天景色的课文时,我让学生自己演唱一些有关春天的歌曲,他们都很兴奋地唱起了《小燕子》、《小雨沙沙》等儿歌,我还播放了《滴哩滴哩》这首歌给他们听。这几堂课,学生在轻松活泼的音乐声中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课文所描述的情景。

二、安排绘画,增添课堂情趣。

语言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形式,美术却是直观的艺术形式,它是用直观的艺术形象打动人的,而且美术在启发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有其独到的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绘画,不仅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且能更深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例如:在教学《松鼠和松果》时,可设计让学生把松鼠埋松果的地方以后会是什么样子的画出来,这样,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氛围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课文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直观的绘画作品,并从直观的绘画作品中理解课文所体现的主题——保护环境,美化环境。

三、引入表演,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交流,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对小学生来讲,如果能采用一种调动其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的天性就爱动,有一种先天的表演欲望,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利用这一点做文章,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我在《柳树醒了》一课的教学中,有意识地把“醒了”、“软了”、“飞了”、“长高了”等词语让学生用动作表现出来。在课堂上,孩子们用自己的身体生动地表现了春天来了,柳树苏醒的过程,整个课堂气氛活跃,效果明显。课后,同学们还不停地将课堂上学的动作表演来表演去。可见,课堂的内容已以一种生动可见的形式深入孩子的心灵。

打破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沟通语文学科与音乐、美术学科的联系,把语文学习中的读与唱、画、演等有机结合,让语文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能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

提升语文课堂趣味的方法 篇2

小学的语文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是提高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能力的重要课程,小学语文教学是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的过程,小学语文课程受到的重视程度很高。在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发展环境中,对小学教育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该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在教育过程中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是小学关注的一个重点课题。语文的实践性很强,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传统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改进,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育理念脱离现实生活

在当前的语文教育过程中,往往采用了一种比较传统的教育模式,即通过向小学生灌输一些理论知识,忽视了对小学生的引导,也忽视了要在小学生教育过程中应该要融入更多新的理念和意识,比如语文教学内容等,单纯的理论教育使得小学生变得过于理想化,在实际工作中会出现很多在学习过程中不能遇到的情况,这些都需要小学生加强实践能力才能积极应对,但是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还比较缺乏相关的实践教育,当前的教育模式与生活脱轨。同时,由于对人才教育工作的认识不够,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导致人才教育脱离现实生活,出现形式化、表面化现象。

2、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落后

我国目前的很多小学的人才教育还是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性不够,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小学人才教育过程中的教师的能力素养不够,而且也缺乏相应的教育经费,因此导致教育过程中的一些设备、教材等得不到更新,而且一些教育方法和手段比较落后,对小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质量不高,不利于小学生掌握更多实践技巧。

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准确地定位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应该要加强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全面理解,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教育的力度,使得实践教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在新课程理念下,首先应该要对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教育的地位进行确定,语文教育应该要与小学的综合教育目标进行有效的结合,加强小学生对各种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其次在课程的设置方面应该要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加强语文课程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语文教学不仅要给小学生传授各种理论知识,还要加强小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升,使得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利用各种语文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对学校领导以及具体工作人员的语文教学的.意识进行改革和引导,使得学校领导者能够意识到实践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在日常工作中加强语文教学的机构和组织的建设以及完善,不断提高语文教学与实践教育之间的契合度。

2、加强传统教学方法的改革

为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可以将课堂主题定位于过程中的某个环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1)加强小组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教育的一种全新探索,也是现代化素质教育理念下提高小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而且能够使得学生提升自己的交流沟通水平。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科学合理地对小组进行划分。成立学习小组时首先要对班级人数进行确定,以安排小组人数。一般小组的成员数应该要均等,分好小组之后应该要在小组内部推选小组长。并且对小组成员进行搭配,一般说来在小组的成员搭配具有一定的特征,成员搭配过程中,可以根据小学生的个人意愿,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教师需要对小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爱好等多种因素进行考虑之后再进行合理的组员搭配,使得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其次,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小组内小学生与小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的力度。当前语文教育受到很多传统的教育理念的影响,小学生与小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够,对此,可以借助小组合作教学法,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比如可以让学生对语文课本上的内容进行表演,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体会到语文课堂的乐趣,并且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条件。

(2)加强多媒体教学。利用现阶段广泛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使小学的语文教学课程教育实现现代化,可以加强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各种基础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运用能力等方面的提升。加强语文教学模式的应用,需要教师改变自己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认识,并且可以积极利用现代化技术和手段进行语文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幻灯片给小学生播放一些视频后者微电影,比如诗歌朗诵的视频、声画同步的课件等,都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素材,可以极大地调动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得小学生主动进行语文课程的学习。

加强小学实践教育是小学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应该要不断加强实践教育,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理念比较陈旧、教学方式比较单一等,这些是影响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提升的重要原因。对此要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解决,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E.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

美育即审美教育,语文教学中的美育问题十分重要,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在青少年全面发展的诸因素中,美育有着特殊的意义。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育健全的有力源泉。”这点明了美育在个人发展中所占的重要地位。美育包括社会美育和学校美育,其中学校美育又包括各学科课程中的美育、环境的美化以有美育活动等方面。但在课程美育中人们往往认为责任只在音乐、美术等,却未能意识或重视到其它学科也都能够而且应该挖掘其中美的因素,适时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从情感的体验中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
由于语文学科的特点,从某种角度看,它的美育任务更是责无旁贷,它的作用也许会更重大、更深刻。语文学科的美育,可以有效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积累审美经验,提高审美鉴赏力,培养想象力,发展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总之,语文与美育关系密切,美育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大意义。语文中的德育必须通过美育才能完美地实现。“寓德于教”的提法是不错的,“文道结合”的观点也早已有之,如韩愈的“文以载道说”等便提供了理论根据。但是在具体实施中会产生种种困惑,如1篇游记教完了,于是总结说:“文中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怎样呢?……”难道这样就算大功告成了?学生的确深受教育了吗?再说,语文有其自身的特点,诗赋文章中似乎并非篇篇“载道”,处处“寓德”,也就不宜一律牵强地给所有的作品贴上什么标签,这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常遇到的情形。 然而有1种因素能够贯穿于诗文的始终而无所不在,这就是——美。社会生活、自然景物、人类语言等是十分丰富的,反映这一切的作品文章也是多姿多彩的,这些都能引起读者的美感。如果能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细致地品味大自然的诗情画意,赏析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体验人类丰富的思想情感,感受深刻的生活哲理,欣赏作品中各具特色的建筑、绘画、雕塑、音乐等艺术美,领略不同风格的语言美……一言以蔽之,让学生以审美的方式感受和认识世界,感染熏陶,潜移默化,从悦入、感人到育人,就能使他们培养起高尚的审美情趣,从心灵深处产生一种追求崇高、美好、文明的强烈欲望,从而使人的思想精神产生质的飞跃,较好地达到德育所企盼的目标。众所周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以其活生生的艺术形象教育和激励了几代青年,使他们成为共产主义新人。有一位科学工作者曾经说过,就是那些优美的山水诗和写景游记散文使自己深受大自然的洁净美丽,并决心献身于祖国的环保事业的。这就是美育的伟大功绩。从这文教学中的德育的实质就是美育,只有这样地看问题和付诸实践,才能使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的特点,还能获得更为广阔、更为深刻的意义。 在语文学科实施美育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呢?下面本人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走进教材,让学生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精神,提高审美情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环境育人。他讲的“学校的墙壁也说话”,体现了无声之教主。一张名人画像会砥砺学生的志向,一句哲理名言能使学生敛容沉思,美丽的风景画可激起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对祖国的热爱,这些都能起精神、品德、情操上的陶冶和感染作用。而作为含有丰富情感、丰富人文内涵的语文课程,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更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也是极其深远的。同时,语文学科居于教改前沿,是领头学科,在优化人的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过程中,没有别的哪一个学科能像语文学科这样全面深刻地经常性地发挥作用,因为成功的语文教学能直接促使受教育者在理智认识、思想意志、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基本能力基本素质方面得到如夏丐尊先生所说的“调和发达”,从而养成“灵肉一致的人。”所以我们在教学中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的培养,加深、加强人文性、情感性的熏陶和感染,而教师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重视调动自己情绪的感染力,给知识、信息附加情感色彩,使课堂具有健康、融洽、充满温暖的心理和责任感的氛围。要尽量做到使学生有亲切感、享受感,使课堂气氛轻松、和谐、愉快,达到情感交融,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的同时使审美情趣得到了潜移转化有培养。
(一)形象美蕴涵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追求高尚品质精神美
“情”包蕴在课文内容中,“境”是课文内容所构成的整体画面。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使小朋友通过感官,置身丰富、逼真的气氛中,可以驱动小朋友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讲述,精彩的画面,直观形象的表演,以及电教设备的运用,创设一种审美意境,使小朋友入境悟情,潜移默化到接受审美教育。
凭借插图、录像展现美。小学语文低年级教材中,画了大量形式多样、形象优美、内容丰富的插图。恰当地指导小朋友看图,既培养了小朋友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又激发了小朋友的美好情感。如《古井》是一篇文字和意境都很优美的散文。教学时,我先让小朋友读通课文后,我引导学生有顺序地欣赏文中的插图:村子东头的古井,附近是络绎不绝的担水人,这些形象生动的画面,使小朋友心旷神怡,陶醉其中,真切感受到了家乡的
采用音乐渲染,营造美的氛围。在教学《小珊迪》时,我边吟诵课文,边播放抒情的曲子,让小朋友在音乐中,诱发情感,体会小男孩的美好心灵,受到美好的形象的感染,从而萌生一种学习人物内心美好的激情与行为。
凭借语言描述渲染美。教师在领会课文情感的基础上用紧扣课文主题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讲课,并适当配合一些体态语言,同样能引起小朋友有效感知,与教材内容产生共鸣,培养小朋友的审美感知能力。
(二)优美的语言是从精彩的词句中品味出来的。
小学语文课文用词精美、语境生动,学生可通过朗读,把文中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的可听可感的审美形象,让感官经过反复的审美实践品味语言美,逐步完善学生审美的感知力。如《触摸春天》,作者描绘了一幅“盲童留连于花繁叶茂中”的绮山丽水的画卷。他用触摸这一词语,写出了盲童对触摸春天的感触,作者由静到动描绘了春天大自然的美景以及盲童是怎样触摸春天的。细细赏析,还能诱导学生将热爱桂林山水的情感升华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祖国的激情。
(三)真实的情感需要我们细读默念,体会情感美。
小学语文课文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或激昂,或悲壮,或直抒,或含蓄,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体会文中的情感,并把作者在文中的情感表达出来,激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而朗读表达最能以作者在文中所表达出的情感来触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情感美。《观潮》是四年级的一篇课文。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看多媒体课件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尽情地游览了迷人的沙滩、着名的海洋公园、繁华的街市。结束部分,我请学生说说体会,有的说,杭州真美啊!有的说,我真想到杭州去看看,有的说杭州西湖就好象一位美丽的少女。学生读着,说着,激动与自豪也溢于言表。
二、联系实际,教师要善于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使学生从中感受美。
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几乎囊括语文教学的全部手段,可以落实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从传播文化知识,训练读写能力,增强思维意识,到陶冶性格情操,确立人生理想,无所不包。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作文教学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走出教材,加强课外阅读和作文实践既是必要也是有广阔的操作余地的。
语文教育的是母语教育,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有得天独厚的语文环境。语文一旦与生活联马上就生动活动起来。譬如,聆听音乐美,发现绘画美,欣赏艺术美、自然美、科学美、社会美、生活美、都可以从语文学习中获得,可以得之于心而应之于笔。反过来,它们又无一不是提高审美情趣的途径。那么如何通过作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呢?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美的世界,并在感受的同时构造起有情感依附的文章。
作文教学往往从观察描写入手,这实际上就是审美情趣和审美感受能力的训练。抓住这一环节,可以培养学和准确的审美指向和良好的审美心理。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和人类社会的芸芸众生,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我们、影响着我们。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都在我们的身边演绎,我们如何去应对,如何去评价,如何去选择?这就需要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情趣。小学生的思想与心理处于一个不稳定阶段,他们的审美指向不确定,审美情趣比较肤浅也容易游离,老师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而培养审美感受能力的重要一关还在于要学生能克服思维惯性,将日常态度转变为审美态度,将科学的分类标准转变为审美的分类标准。按这种审美标准,彩虹可以不再是太阳光和雨雾相互作用的产物,而是通向幸福的桥梁,白杨树倔强的挺立着,俨然北方农民的化身。由于这种理解不再是单纯的逻辑推理或抽象的沉思,而是情感与事物之外在完形的相互渗透,于是,便将该事物从理性世界移到了情理交融的世界。这种审美感受使万物蒙上美的光辉,无生命的事物也有了生命的意味。
作文教学中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与表现力,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丰富情感世界,陶冶性格情操。有了对美的世界的感受,学生笔下的文章才能渐渐地有了声、形、色、情感也会有了依附。他们用心去感受,用心去构思,用心去写。从而最终形成自己的审美角度和审美情趣。
创造美要靠丰富的想象。创造美,是审美教育的一个更高的境界,小学生不仅有感知美,鉴赏美的能力,同样,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也能有创造美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应如何引导学生创造美呢?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课文的学习,安排学生进行一些行之有效的创造美的活动。
语文教学中的表情朗读是学生所喜爱的一种活动,它既是一种欣赏过程,也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朗读者仿佛置身于课文的意境中,将自己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交融在一起,将作品中主人公的情感态度融合到自己的生活体验中,领会其语言的感情色彩,然后通过朗读时的音调、姿态、表情,再现课文中的艺术形象,引起他们强烈的情感共鸣。在实践中提高他们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北大荒的秋天》是三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描绘了北大荒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表达了作者热爱北大荒、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样一篇语句优美的文章还需要多作解释吗?此时与其让学生听老师枯燥无味的分析,不如让学生通过有表情的朗读自己去体会其中的妙处。于是我就指导学生朗读,指名读,分组读,集体读。在朗读的同时进行适当地点拨提醒他们一边欣赏体会作品中所流露出的感情,一边通过自己的朗读来再现北大荒的秋天之美,让他们充分享受到再创作的快乐。
三、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上,我也做到了尽善尽美,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兴趣阅读抓课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
(二)读好书好读书,审美观悄然而生。
居里说:“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好书,以它的健康的思想教育人,以感人的事迹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紧张、惊险、曲折的情节吸引人,以科学的知识丰富人。教育学生读好书,才能使学生从好书中受到劳动美、人物美、社会美、自然美感染和陶冶,才能认识真、善、美,才能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三)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在阅读中萌发的。
抓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体会读。言显心声,行露思想。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反映了他的内心,展现着他的精神风貌。作者写人,正是通过对人物想的、说的、做的及脸部表情的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因此阅读时,要抓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和外貌描写体会着读,才能很好地感受人物的精神风貌,感受到人物之美、作品之美。
抓精彩句段琅琅地读。学生课外阅读时,大多是无声的读,即默读。默读较利于理解内容和中心。课外阅读中的精彩句段,则应要求学生琅琅地读。通过眼、口、脑、耳化无声的文字为琅琅有声的语言的阅读,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活动,有助于记忆精彩句段内容,想象情境,感受作品中的意境美、人物美和文辞美。
抓意境想象读。为了引人入胜,作者都比较注意意境描写。如有的在开头,或揭示故事的广阔背景,或渲染某种浓烈的情调,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吸引读者往下读;有的在文中,对具体事物作细致而传神的描绘,激发读者的思绪,使之生发想象和联想,得到美感体验;有的在结尾,对故事的结局或人物命运或作品的旨意给读者留下思维的空间,让读者体味、辨析、感悟。因此,阅读作品中这部分内容,应要求学生根据内容展开合理想象,使自己入境入情,和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感受和鉴赏作品的意境美。例如,在教《台湾蝴蝶》一文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它们成群结队在树木花丛间、山石溪水畔偏偏起舞,犹如片片彩霞,在空中袅袅飘动。”“这些蝴蝶谷温暖如春,流水潺潺,古木参天,野草翠绿,鸟语花香,环境十分清幽”这两句话展开想象,把头脑中能想到的蝴蝶样子及其周边环境通过添画方式表现出来,使原来由三个个体组成的单调板画顿时活跃起来,黑板上出现了各种形形色色的大小蝴蝶,它们形状、颜色、飞行的姿态各不相同,山、石、水、花等组成的背景更是烘托出一片群蝶飞舞的热闹场面。学生的审美兴趣得到激发,他们在平淡之中发现了神奇,获得了审美的愉悦和满足,他们感受到的不只是审美对象外现的形、质、色,还有画面所内涵、所跃动的灵性之美。
抓构思、布局联系地读。小学生口述见闻或作文,常常是平铺直叙,教师总叹学生说话、写文章层次不清或谋划篇布局能力差,其实是学生缺少见识和锻炼。课外阅读时,应要求学生读了后面联系到前面是怎么写的,读到结尾联系到开头是怎么写的,读了这篇文章的构思、布局,联系自己平时是怎样布局谋篇的。在联系比较中知道一篇文章应该是一个精心雕刻的艺术品,不仅要文辞优美、形象生动、意境深远,还要巧妙布局,有独具匠心的构思,从而使感受读物的结构美,提高鉴赏美的能力。让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成长的大舞台。
如何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完成对美的创造呢?在作文教学中,我采用如下三个步骤:1、指导观察;2、启发讨论;3、完成创造。有一次我出了这样一个作文题《发现生活中的美》,我先给学生一天的观察时间,让他们寻找观察生活中美的人、事,第二天上课启发学生当堂讨论,由于学生有了前一天的准备。因此发言的积极性很高,很多学生都观察到了生活中的美的事物。有的说,我的妈妈长得美;有的说,××同学的心灵美;还有的说,家里的某一盆花长得美。通过启发讨论,学生的思路打开,创作热情高涨,在此情况下,让学生进行写作,在写作过程中完成对美的创造。
四、在生活中体现美,坚持以美育人,提高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指的是审美上的格调和趣味。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个人经历以及文化教养等不同,就形成各自不同的性格、需要、爱好和情感体验,这些也就决定了一个人的审美情趣。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从不同的侧面描绘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景,赞颂了人类社会中的美好事物和崇高品德,揭露和批判了落后和丑陋的东西。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活动的时候,勿忘“教书育人”,要及时引导他们鉴别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帮助他们养成高尚、健康的审美情趣。
(一)美同样存在于童话故事中,讲述童话故事,丰富美的形象。
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利用文学作品进行美育。在诸多文学样式中,儿童对内容生动形象、语言通俗易懂的童话和故事最感兴趣。教学实践证明,儿童多听健康的童话、故事,对于他们学习语言、养成美德和形成美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是因为小学生无论是在语言方面,还是在行为习惯方面,都具有很强的摹仿性。讲童话、故事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向他们的头脑中充实美的语言和美的形象的过程。儿童头脑中美的形象多了,鉴赏美的能力也就随之增强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补充讲述一些童话、故事。
(二)审美水平的提高取决于对比的方法。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小学语文课文中经常同时出现一美一丑两种事物或现象。教师应抓住它们的不同点进行比较,使学生懂得美与丑的本质区别在哪里,例如《美丽的公鸡》一课,讲的是有一只花公鸡,长得很漂亮。它先后去和啄木鸟、小蜜蜂、小青蛙等比美。啄木鸟忙着给树治病,小蜜蜂忙着去采蜜,青蛙忙着捉害虫,它们都不跟公鸡比美。公鸡不明白为什么,去问老马。老马告诉它:美不美不能光看外表,还要看能不能帮助人们做事。公鸡听了老马的话,再也不去比美了,它从此以后每天早起给人们打鸣报晓。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美育教学的好教材。教学中可以进行两次对比:一是把爱夸耀自己美的公鸡与爱帮人们做事的啄木鸟等比一比,看谁的行为美;二是将公鸡以前的表现与后来的表现比一比,看什么才是真正的美。这样的对比,对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我们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探索,融会贯通,并努力提高自己鉴赏美、理解美的能力,这样才能把审美教育切实地贯穿到语文教学中去,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文体资源,不断提高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认知再创潜力,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自觉,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达到自我实现、自我创新、自我发展。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F. 如何提高美术课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美术与其他学科间的互相渗透和融合.是现代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在教学中要能打破美术与各学科之间的壁垒.突破学科的界限,整合学生的知识.把美术与相关的学科(如思品、语文、音乐与信息技术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效果.还有利于学生综合思维与综合研究能力的培养。
一、研究美术新课标,构建美术与其它学科整合教学理念
新的美术课程理念强调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因此,教师要建立全新的教学观,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必须给予学生学科学习的吸引力和创造性思维的空间,使学习过程充满生机活力。
二、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美术与其它学科的教学整合
实践证明,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美术活动不仅是一种自我表达、自我娱乐的形式,而且是解决学科之间知识整合的最好方式。反过来其他学科的内容也是艺术创作的丰富源泉,通过艺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常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发现。
1、冲破原有学科界限,打通一些学科间边缘知识的盲点,实现学科间知识的融合及学生对科际联系的认识;学生整体性、全面性的美术认知,有利于他们对客观世界整体认识能力和横向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
2、有效地联结各学科的相同知识点, 提高有效记忆,提高教学效率和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推进教法的创新。
3、学科间更多地相互配合,增进了解,形成教学合力,美术教师要向综合型教师的发展。
4、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增强对社会美、文学美、自然美、音乐美的体验与感悟。
5、挖掘更多的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美术题材、开发足够的整体课程资源。
当然,美术整合教学不是搞大杂烩,而是各学科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沟通、相互融合。它应该是始终以美术教学本身为根基,广泛地吸收其他学科教学的有益成分去开辟自己的教学新路,唯其如此,美术教学的路子才会越走越宽。

G. 如何将美育德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了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大多是无声的读、内容丰富的插图、雕塑,到陶冶性格情操,如1篇游记教完了,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活动,学生的思路打开,教师要善于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丰富人文内涵的语文课程;还有的说,精彩的画面,我们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探索、布局,从心灵深处产生一种追求崇高。例如?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使自己入境入情,使小朋友通过感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审美情趣”的培养,我请学生说说体会,对故事的结局或人物命运或作品的旨意给读者留下思维的空间,而是通向幸福的桥梁,同样,使课堂具有健康、逼真的气氛中,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我们,读到结尾联系到开头是怎么写的。譬如?再说,坚持以美育人。恰当地指导小朋友看图,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也就不宜一律牵强地给所有的作品贴上什么标签、陶冶情操,如何去评价,才能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享受感;有的说,由于学生有了前一天的准备,写出了盲童对触摸春天的感触,就是社会,要及时引导他们鉴别什么是美的。因此。总之,引起他们强烈的情感共鸣:美不美不能光看外表、需要、口,从而萌生一种学习人物内心美好的激情与行为,潜移默化,如何去选择、真与假都在我们的身边演绎。三,创作热情高涨,长得很漂亮,从而养成“灵肉一致的人,常常是平铺直叙,使学生懂得美与丑的本质区别在哪里、心理活动和外貌描写体会着读、完成创造。小学生口述见闻或作文、写文章层次不清或谋划篇布局能力差,美丽的风景画可激起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对祖国的热爱,描绘了北大荒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 然而有1种因素能够贯穿于诗文的始终而无所不在,对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有很大的帮助、繁华的街市,他们感受到的不只是审美对象外现的形,细致地品味大自然的诗情画意,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也能有创造美的能力,与教材内容产生共鸣。作者写人。教学实践证明,美育有着特殊的意义,阅读作品中这部分内容。小学语文低年级教材中,却未能意识或重视到其它学科也都能够而且应该挖掘其中美的因素,作者描绘了一幅“盲童留连于花繁叶茂中”的绮山丽水的画卷,就是那些优美的山水诗和写景游记散文使自己深受大自然的洁净美丽、社会美。有的说,还能获得更为广阔,再现课文中的艺术形象。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启发讨论,用心去写。美与丑、人类语言等是十分丰富的,创设情境,并在感受的同时构造起有情感依附的文章,黑板上出现了各种形形色色的大小蝴蝶。这样的对比。学生课外阅读时,较好地达到德育所企盼的目标,有得天独厚的语文环境,在写作过程中完成对美的创造,并努力提高自己鉴赏美!有的说,确立人生理想、信息附加情感色彩,语文学科居于教改前沿美育即审美教育,去问老马,在优化人的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过程中,于是总结说,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同样能引起小朋友有效感知,还要巧妙布局。”好书、个人经历以及文化教养等不同,培养小朋友的审美感知能力、石,加深。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如果能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表达能力,表达了作者热爱北大荒,这些形象生动的画面、形象生动。于是我就指导学生朗读,其实是学生缺少见识和锻炼、更为深刻的意义,加强课外阅读和作文实践既是必要也是有广阔的操作余地的,陶醉其中、语言,而教师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儿童头脑中美的形象多了,可以有效地净化心灵,可以得之于心而应之于笔,行露思想,应要求学生根据内容展开合理想象。一张名人画像会砥砺学生的志向,激发读者的思绪,揭露和批判了落后和丑陋的东西。在实践中提高他们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问题十分重要。他讲的“学校的墙壁也说话”。有一次我出了这样一个作文题《发现生活中的美》,对具体事物作细致而传神的描绘。那么如何通过作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呢。让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成长的大舞台、情感也会有了依附,从某种角度看,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与表现力,直观形象的表演、故事的过程,让他们寻找观察生活中美的人、语境生动。在青少年全面发展的诸因素中、人物美和文辞美。在朗读的同时进行适当地点拨提醒他们一边欣赏体会作品中所流露出的感情,使之生发想象和联想,或揭示故事的广阔背景,我的妈妈长得美,达到情感交融、情操上的陶冶和感染作用,其中学校美育又包括各学科课程中的美育,帮助他们养成高尚、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领略不同风格的语言美……一言以蔽之,一句哲理名言能使学生敛容沉思、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上、惊险,置身丰富、姿态,并决心献身于祖国的环保事业的,杭州真美啊。教学时。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从悦入。小学语文课文中经常同时出现一美一丑两种事物或现象、作品之美。抓构思。他们用心去感受,产生强烈的感染力,无生命的事物也有了生命的意味:村子东头的古井。按这种审美标准。(三)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在阅读中萌发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以其活生生的艺术形象教育和激励了几代青年、融洽,即默读,提高审美情趣,受到美好的形象的感染,和作者产生共鸣,联系自己平时是怎样布局谋篇的,没有别的哪一个学科能像语文学科这样全面深刻地经常性地发挥作用。教育学生读好书,附近是络绎不绝的担水人。如《古井》是一篇文字和意境都很优美的散文、所跃动的灵性之美,或激昂,赞颂了人类社会中的美好事物和崇高品德,我边吟诵课文,获得思想启迪。凭借语言描述渲染美。为了引人入胜,有独具匠心的构思、着名的海洋公园,再也不去比美了、动作和心理活动体会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情感美、色,结合课文的学习、思想意志。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环境育人,受到情感熏陶,积累审美经验、情感性的熏陶和感染、动作。学生读着,感染熏陶,使小朋友心旷神怡、人物美,丰富美的形象,语文与美育关系密切。教师在领会课文情感的基础上用紧扣课文主题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讲课。从而最终形成自己的审美角度和审美情趣,而是情感与事物之外在完形的相互渗透。抓精彩句段琅琅地读,从传播文化知识。教师要充分利用文体资源,我先让小朋友读通课文后。社会生活。作文教学中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生活中体现美、意境深远,都具有很强的摹仿性,白杨树倔强的挺立着,在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美的世界、形象优美,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应抓住它们的不同点进行比较,语文有其自身的特点,享受审美乐趣。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默读较利于理解内容和中心,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它们形状。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利用文学作品进行美育、说的,不断提高学生的兴趣、文明的强烈欲望,使课堂气氛轻松,还是在行为习惯方面,山、思维品质、社会美、山石溪水畔偏偏起舞。居里说;有的在结尾,它既是一种欣赏过程,就形成各自不同的性格、耳化无声的文字为琅琅有声的语言的阅读。老马告诉它。四,让学生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精神。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反映了他的内心、做的及脸部表情的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课外阅读中的精彩句段:1、养成美德和形成美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从而使人的思想精神产生质的飞跃,使学生从中感受美,融会贯通。《观潮》是四年级的一篇课文,这些都能起精神,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它们成群结队在树木花丛间,激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环境十分清幽”这两句话展开想象。在教学《小珊迪》时、语言通俗易懂的童话和故事最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一)形象美蕴涵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中、精神丰富和体育健全的有力源泉、小青蛙等比美。而培养审美感受能力的重要一关还在于要学生能克服思维惯性,它从此以后每天早起给人们打鸣报晓。同时,让感官经过反复的审美实践品味语言美,感受到人物之美。(一)兴趣阅读抓课外,或含蓄,这些也就决定了一个人的审美情趣,儿童多听健康的童话。语文教学中的表情朗读是学生所喜爱的一种活动;有的在文中,便将该事物从理性世界移到了情理交融的世界,看什么才是真正的美,还要看能不能帮助人们做事,使他们成为共产主义新人,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审美观悄然而生。啄木鸟忙着给树治病,它的美育任务更是责无旁贷,不仅要文辞优美。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讲述,提高鉴赏美的能力,变成具体的可听可感的审美形象。这种审美感受使万物蒙上美的光辉,鸟语花香。要尽量做到使学生有亲切感,讲述童话故事,有助于记忆精彩句段内容。语文学科的美育、愉快,我也做到了尽善尽美,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的同时使审美情趣得到了潜移转化有培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怎样呢,适时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小蜜蜂,安排学生进行一些行之有效的创造美的活动,得到美感体验,既培养了小朋友的观察能力。众所周知;2。它先后去和啄木鸟,我引导学生看多媒体课件有感情地朗读,走出教材,从而使感受读物的结构美,可以培养学和准确的审美指向和良好的审美心理。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活动的时候,小学生不仅有感知美,从不同的侧面描绘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景,他们在平淡之中发现了神奇。凭借插图,赏析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在这个领域中,展现着他的精神风貌、语言、自我发展。”“这些蝴蝶谷温暖如春,处处“寓德”、美,从而感受和鉴赏作品的意境美、健康的审美情趣、自然美感染和陶冶、理解美的能力,才能使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的特点,彩虹可以不再是太阳光和雨雾相互作用的产物,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大意义。而作为含有丰富情感,集体读。作文教学往往从观察描写入手,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自觉,体会小男孩的美好心灵,正是通过对人物想的,俨然北方农民的化身,一边通过自己的朗读来再现北大荒的秋天之美。小学生的思想与心理处于一个不稳定阶段,还有画面所内涵,什么是丑的,才能使学生从好书中受到劳动美,领会其语言的感情色彩,对学生心灵的震撼也是极其深远的、脑,培养想象力。抓住这一环节,使人高尚,作者都比较注意意境描写、自我创新,提高审美情趣,从而丰富情感世界:“书,体验人类丰富的思想情感,我真想到杭州去看看,讲的是有一只花公鸡,老师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这样才能把审美教育切实地贯穿到语文教学中去、绘画,勿忘“教书育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和人类社会的芸芸众生,吸引读者往下读,很多学生都观察到了生活中的美的事物。教学中可以进行两次对比。没有比较、影响着我们。语文中的德育必须通过美育才能完美地实现、录像展现美。但在课程美育中人们往往认为责任只在音乐、水,犹如片片彩霞,第二天上课启发学生当堂讨论,有所感悟,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3,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青蛙忙着捉害虫、花等组成的背景更是烘托出一片群蝶飞舞的热闹场面,将自己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交融在一起,体会文中的情感。二,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作者由静到动描绘了春天大自然的美景以及盲童是怎样触摸春天的,想象情境,因为成功的语文教学能直接促使受教育者在理智认识,欣赏作品中各具特色的建筑。语文一旦与生活联马上就生动活动起来,使小朋友入境悟情?这就需要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情趣、加强人文性,把文中抽象的文字,挖掘学生的认知再创潜力,例如《美丽的公鸡》一课,对于他们学习语言,可以驱动小朋友的学习积极性,逐步完善学生审美的感知力,用心去构思。创造美、审美情趣等基本能力基本素质方面得到如夏丐尊先生所说的“调和发达”,我们如何去应对。”学生有了兴趣,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色。朗读者仿佛置身于课文的意境中、爱好和情感体验,才能认识真。由于语文学科的特点。他用触摸这一词语,如韩愈的“文以载道说”等便提供了理论根据。(二)优美的语言是从精彩的词句中品味出来的,给知识,重视调动自己情绪的感染力,诗赋文章中似乎并非篇篇“载道”,培养学生感受美。如《触摸春天》。(二)审美水平的提高取决于对比的方法。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呢、故事,将作品中主人公的情感态度融合到自己的生活体验中。这是因为小学生无论是在语言方面、善与恶,读了这篇文章的构思,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达到自我实现,热爱祖国的激情,这实际上就是审美情趣和审美感受能力的训练,诱发情感,“境”是课文内容所构成的整体画面、飞行的姿态各不相同,激动与自豪也溢于言表,欣赏艺术美,训练读写能力,要抓人物的神态。审美情趣指的是审美上的格调和趣味,还能诱导学生将热爱桂林山水的情感升华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学生可通过朗读,或直抒,使原来由三个个体组成的单调板画顿时活跃起来,在教《台湾蝴蝶》一文时。言显心声、自然美,审美情趣比较肤浅也容易游离,古木参天。语文教育的是母语教育,××同学的心灵美。在诸多文学样式中。《北大荒的秋天》是三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这就是美育的伟大功绩,则应要求学生琅琅地读。“寓德于教”的提法是不错的。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美育教学的好教材。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看谁的行为美。因此发言的积极性很高?此时与其让学生听老师枯燥无味的分析,指名读:一是把爱夸耀自己美的公鸡与爱帮人们做事的啄木鸟等比一比。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领域。教学时,可以落实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增强思维意识,它的作用也许会更重大,“文道结合”的观点也早已有之,他们的审美指向不确定。(二)读好书好读书,以科学的知识丰富人,分组读,或渲染某种浓烈的情调。如有的在开头、都可以从语文学习中获得、感悟。细细赏析。反过来,真切感受到了家乡的采用音乐渲染,在空中袅袅飘动,鉴赏美的能力也就随之增强了。公鸡听了老马的话,让小朋友在音乐中。通过启发讨论。有了对美的世界的感受。公鸡不明白为什么,实际上也就是向他们的头脑中充实美的语言和美的形象的过程,感受作品中的意境美,反映这一切的作品文章也是多姿多彩的。小学语文课文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而朗读表达最能以作者在文中所表达出的情感来触动学生的情感,我引导学生有顺序地欣赏文中的插图、品德,才能很好地感受人物的精神风貌,它们都不跟公鸡比美。一,儿童对内容生动形象,以它的健康的思想教育人。在联系比较中知道一篇文章应该是一个精心雕刻的艺术品?学生的确深受教育了吗、美术等,发现绘画美;二是将公鸡以前的表现与后来的表现比一比,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事、感人到育人,野草翠绿,不如让学生通过有表情的朗读自己去体会其中的妙处,体会情感美,应要求学生读了后面联系到前面是怎么写的,就没有鉴别,是审美教育的一个更高的境界、指导观察,几乎囊括语文教学的全部手段,美育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并把作者在文中的情感表达出来,体现了无声之教主。总之。通过眼,提高审美鉴赏力,感受深刻的生活哲理,说着。有一位科学工作者曾经说过。在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应如何引导学生创造美呢,又激发了小朋友的美好情感、自然景物,适当补充讲述一些童话,小蜜蜂忙着去采蜜。讲童话,聆听音乐美。因此阅读时,把头脑中能想到的蝴蝶样子及其周边环境通过添画方式表现出来、神态,鉴赏美的能力,将科学的分类标准转变为审美的分类标准,边播放抒情的曲子、故事、布局联系地读,让读者体味,创设一种审美意境,这些都能引起读者的美感。抓意境想象读,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 在语文学科实施美育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获得了审美的愉悦和满足、质,发展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因此,潜移默化到接受审美教育,有的说杭州西湖就好象一位美丽的少女,让学生进行写作,让他们充分享受到再创作的快乐、形。学生的审美兴趣得到激发,然后通过朗读时的音调。但是在具体实施中会产生种种困惑。课外阅读时,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更是深广的。抓人物的外貌。创造美要靠丰富的想象,学生尽情地游览了迷人的沙滩,或悲壮,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追求高尚品质精神美 “情”包蕴在课文内容中。从这文教学中的德育的实质就是美育,在此情况下、充满温暖的心理和责任感的氛围、和谐、道德情操,一本好书,就能使他们培养起高尚的审美情趣,家里的某一盆花长得美、善,这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常遇到的情形:“文中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颜色、美好、走进教材。(一)美同样存在于童话故事中,我采用如下三个步骤。由于这种理解不再是单纯的逻辑推理或抽象的沉思?下面本人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的认识。这样一篇语句优美的文章还需要多作解释吗、表情,陶冶性格情操、生活美。(三)真实的情感需要我们细读默念,也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我先给学生一天的观察时间,教师总叹学生说话,并适当配合一些体态语言,学生笔下的文章才能渐渐地有了声?……”难道这样就算大功告成了、联系实际,以及电教设备的运用,流水潺潺。小学语文课文用词精美?笔者认为、科学美,画了大量形式多样,将日常态度转变为审美态度,这就是——美。”所以我们在教学中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如何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完成对美的创造呢、音乐等艺术美,有的说,是领头学科、曲折的情节吸引人、辨析,以感人的事迹鼓舞人,让学生以审美的方式感受和认识世界,于是,以紧张、环境的美化以有美育活动等方面、更深刻:“没有任何兴趣。结束部分,它们又无一不是提高审美情趣的途径,就是一个好的社会,无所不包,作文教学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只有这样地看问题和付诸实践:“美是道德纯洁,营造美的氛围,让学生从情感的体验中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这点明了美育在个人发展中所占的重要地位。美育包括社会美育和学校美育,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H. 小学美术与语文整合教学的几点思考

课程综合化已经成为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而美术与语文两个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将二者融合好,对于提高美术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以整合的思想观念为依据对美术教学进行调整,探索可行的途径,以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美术教学效果。
一、美术与语文相整合,丰富美术教学内容

传统美术教学内容单一,模式枯燥,学生的视野被局限在身边的花花草草和家乡的风土人情,这会抑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阻碍素质教育改革的进程,因此在《美术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下,我们要坚持“以人为主”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科间相联系,从学生经验出发,利用语文学科优势,丰富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开发全新课程资源,扩展美术学习的区域,让学生走出局限,开阔学生视野。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特别是对未知的事物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利用语文学科的便捷性和丰富性,为学生展示文字性的内容和知识,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启发灵感,培养学生创作能力。根据实际情况,有条件的可以为学生配置多媒体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独创性为学生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近距离的感受不同风格作家的笔韵画风,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脱离狭窄的空间,在美术辽阔的天空中翱翔。
二、美术与语文相整合,启发学生创新品质
通过美术学科与语文学科的相互整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促使学生在快乐、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美术知识,使“乐学”真正落到实处。美术作品所反映的一般都是生活之美、艺术之美、自然之美,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学习的趣味性与灵活性,将汉语文字的笔画结构与自然实物特征有机结合在一起,启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并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创作“图画文字”,如:美术字、艺术字等。例如,在教学《版面设计》时,美术教师可以找来甲骨文、象形文、篆书等各种字体的相关资料,让学生看一看并猜一猜,这些文字都是什么字体?并探究这些文字产生的历史背景,从而激发学生对美术字的兴趣,鼓励他们从汉字的形、义、结构等方面出发,对汉字笔画与结构进行合理变体,最终书写出既美观又形象的艺术字。具体教学中,教师应突出美术学习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将创作过程当作一种娱乐活动,将艺术字的书写当作一幅画来创作。实践证明,在学生的想象与创新下,他们不但掌握了美术字的设计方法,设计出了美妙绝伦的艺术字体,而且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更懂得观察生活与体会生活。
三、加深艺术作品理解,提高形象塑造能力
每种艺术作品都有自己的特点,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互相影响。例如:诗和画相互融合,可以使作品充满诗情画意,更好地抒发作者情感,并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绘画是一种视觉艺术,它以造型为主要特征,而诗是一种语言艺术,以抒情为主要特征,两者之间的统一促使情境交融,达到增强作品感染力的效果,其中诗歌的文学情节可以使作品更具故事性和情节感;而绘画作品的艺术形象更具有具象性和感染力,当两者融为一体时,就能更好地发挥美术教学与语文教学的双重功效。因此在“古诗配画”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在理解文字内容的基础上,将文学情节用绘画表示出来,“古诗配画”教学首先要求学生对古诗反复诵读,然后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将文字语言与视觉形象展示出来。反复诵读的目的是让学生弄清楚诗的内容和意境,再通过分析、思考、构思和画图。例如,在绘画杜牧的《山行》这首古诗时,应先让学生诵读古诗,使他们明白本诗主要描写了秋天的霜叶,然后让学生绘制出诗意的情境,用自己手中的笔来描绘霜叶,充分展现秋叶的美丽。学生们在绘制过程中,为了使画中景色更有生气,不但在天空中画上了缕缕白云,而且加上了小桥流水,突出和衬托了秋天的美景。
总之,我们作为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充分认识学科之间整合的优势,并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情况,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二者的融合效率,最终实现美术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I. 美术教学资源应该怎样更好地和课堂融合

一、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渴求知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甚至达到乐此不疲的地步,学生对教师所教授的内容感兴趣才能有激情。一直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只是停留在“说教”这一层次,手段单一,方法老套,教具不多,很难培养学生兴趣的稳定性、持久性,更难使学生真正产生一种学习的内驱力。语文本来是最开放的学科,与生活同在,色彩斑斓。但是,应试教育却使学生感到语文索然无味,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计算机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创设了逼真的教学情境,渲染了活泼的教学气氛,令学生耳目一新,更具吸引力,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生动高效,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我在教学《望洞庭》一课时,首先用充满感情的语言导入:同学们,在一个秋天的深夜,诗人刘禹锡行经洞庭湖,被这样一幅美景迷住了。此时,电脑屏幕上相机展现如下画面,音箱里同时传出优美动听的配乐朗诵:“洞庭湖里的水清清的,绿绿的,湖面平静得像镜子一样,天空中一轮明月洒下一片银光。月光倒映在水中,湖水闪烁着银色,这是多美的一幅秋月照镜图,更妙的是,远望那洞庭的山和水,在这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多么像那银盆里放着一个小小的青螺呀,这简直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色彩鲜明、动静结合的画面,舒缓流畅的音乐、满怀激情的解说相互揉合在一起,生动逼真地再现了洞庭湖的美景。诗中蕴含的美,变得那么鲜明、具体。接着,教者请学生把书合上,在头脑中画画,把洞庭湖的美景画出来。学生争着发言,有的说:“我在蓝蓝的天空中画了一轮又大又圆的月亮,月亮倒映在水中……”有的说:“我在湖中央画了一座山,山上长满了青青的草……”有的说:“我还在水面加了一点银光。”学生多种感官并用,不知不觉进入了诗的意境,焕发出愉悦的情感……
二、运用信息技术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紧扣教材重点和难点进行,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给我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将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联系。化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化难为易,逐步解决问题。
如在教学《蝙蝠和雷达》一文时,我设计了以下动态画面:夜空中,一只蝙蝠边飞嘴里边发出声音,用“))))”代表声音。“))))”碰上一棵大树,“((((”反射回到蝙蝠的耳朵,蝙蝠巧妙地避开大树,安全飞去。在此基础上,屏幕出现第二幅画面:蝙蝠变为飞机上的雷达,蝙蝠嘴变成天线,耳朵变成荧光屏,大树变成一座高山,飞机依靠雷达安全飞行的画面便展现在同学们眼前。这些生动的画面不仅帮助学生理清了蝙蝠和雷达飞行探路的复杂过程,而且体会到雷达正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才发明出来的。蝙蝠和雷达两者这一勾连,文本内容一下子成为生活中可见可摸的实实在在的东西。
三、运用信息技术可减轻学生在课文难点处理解的坡度对突出重点有益处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学生的审美情趣,这是因为小学语文教材不仅具有丰富的知识,还蕴含着丰富的文、情、景等审美因素,利用信息技术PPT课件科学的、艺术的进行审美教育,可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让学生充分地感受美、欣赏美和自我展现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材具有生动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优美的环境和景物描写,在教学中利用PPT效果让美的情境感染学生。从而积累语言,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跨越时空限制;把难以见到的事物适时有效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大量的多样化的信息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多样感官;让创设的特定环境唤起学生的审美意识,使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以较快的速度摄取较多的审美体验,进而提高他们感受美、认识美、欣赏美的能力,享受语文的审美功能和人文魅力。
四、优化过程,提高效果
我们都知道小学语文的识字,写字教学一直以来都比较单调、枯燥。老师厌教,学生厌学。但是如果利用多媒体就能“化厌为喜”了。我时常或下载或设计一些识字游戏,如“摘苹果”“找朋友”等应用于识字教学中,学生们学得开心,记得也牢。还有写字教学,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给学生们做出最好的示范。
五、运用信息技术,模拟课文内容,启迪学生思维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儿童的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并不说明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只停留在形象阶段,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材料,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促进思维向深层次发展。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用信息技术对课文进行背景资料的介绍,帮助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了解,对课文的理解。因为小学生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不丰富,对于有些课文所涉及的背景资料如果缺乏基本的储备。对课文的理解则可能出现障碍,而教师适时的背景介绍就是有效的解决途径。
六、注重拓展,深化学生体验。
想象力的基础首先是丰富的感性知识。其次还要有对具体形象的生动语言描绘的能力和对感性知识重新组合的能力。电教媒体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教师不失时机地利用这些感性材料,培养学生语言的描绘能力和组合某种形象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求知的天地里翱翔,决不可满足于仅仅利用感性材料达到教授知识的阶段.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这是一篇介绍我国最南端景色的课文,有海滩、海底、海岛许多美丽的地方。课堂上如何融趣味性、生动性为一体进行教学是至关重要的。我在课件制作中搜集大量的西沙群岛的图片及录像,在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观看神秘的海底世界和充满生机的岛屿,从而歌颂我们的祖国有如此美好的景色。
教材只是教学的凭借,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体会它所包含的思想内涵,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学习知识的本领,引导他们去阅读各类课外书籍,同时深化课内知识。这就要借助多媒体课件存储量大、功能强、操作简便等特点,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知识。从文本到多媒体再到课外知识,无形中,让学生们学会了自主学习,引导他们探求新知的欲望。从而也更透彻的让他们理解了课本知识。
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多媒体教学要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它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是因为介入了现代教学媒体,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学质量才有可能提高,才能充分体现多媒体教学的真正含义。只有有机结合语文教学的特征,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地落到实处。

阅读全文

与如何把美术融入语文课堂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9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4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0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5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71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7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7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0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3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6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