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积累写作素材
关于写作素材积累,给你一些我的思路:
一、最常见的积累方法:背诵中积累。教材中优秀篇章、精彩片断、优美语句,是积累作文材料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强化一下记忆,不要只是简单地看看。
二、从现实生活中吸收积累。俗话说,生活有多广,语文就有多广。要想在生活中很好的积累,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论是学习、休息、文娱体育活动,还是走街串巷,还是旅游观赏、社会实践、社区活动中,都要做一个有心人,时时处处多看、多听、多想、多吸收。
三、最丰富的积累方法:阅读中积累。书籍、报刊等是作文材料的一个丰富资源。书籍报刊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古今中外,无论是历史的文学的、哲学的、地理的、天文的、生物的、自然科学的,大量的书籍应有尽有,无所不有,而且这些材料又相对比较集中,只要你喜欢的,就有可能得到它。
我读书、学习、积累知识一般是用快速阅读法,这里说的快速阅读不是简单地阅读速度快,跟略读、跳读扫读等有着本质的区别。快速阅读是一种科学高效的阅读、学习方法。快速阅读不仅体现在阅读速度的高效上,更是理解的高效:对抓住文章段落的脉络和重点有非常好的作用,帮助我们对文章做整理、分析和归纳。掌握速读记忆之后,可以把阅读效率提高很多倍,无论是阅读素材积累还是学习,都有极大的帮助的,特别是对于时间紧张的高中生来说,非常有必要练习提高一下。具体练习可以参考《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软件》,我自己用的是这个。
阅读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中学生,加强课外阅读,是非常必要的,阅读从大的作用来说,滋养着人的心田,提高自我修养,养成读书的好习惯,终生收益,从小的方面来说,中学生阅读可以增加知识面,提高语文素养,尤其对于写作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② 写作文时,怎样丰富表达的内容
怎样才能让你的考场作文内容变得“丰富” 起来呢?
对于写论述类文章来说,如何才能让你的考场作文内容变得材料丰富、 论据充实而典型呢?当然方法很多,这里主要来介绍一种最容易掌握的方法, 那就是:善于展开联想。
善于“联想”就是善于由一个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另一个事物的 心理活动。也就是善于由“此物”联想到“彼物”,由“实”联想到“客观实 际”的心理活动。要注意这其中的两个要素:1.要有一定联系;2.必须是 别的事物。
例如,如果让我们围绕“理想的背后是什么”展开联想,拟写几个小分 论点, 应该怎样由 “此物” 到 “彼物” 地展开联想呢?我们可以由 “理想背后” , 联想到它是坚强与独立,是毅力和洒脱,是寂寞与孤独,是快乐与执着,是信 念与等待„„
又如,当我们无路可走时,哪些人会告诉我们该怎么办?面对这个问题, 我们又应该怎样由“此物”到“彼物”展开联想,拟写几个人在无路可走时的 不同做法呢?我们可以这样展开联想:项羽说,我“叹”,苏武说,我“韧”, 司马迁说,我“愤” „„
我们写考场作文更离不开联想, 只有善于展开联想, 才能使自己的考场作 文内容变得材料丰富、论据充分、内容充实;考生只有做到这一点,才容易使自己的考场作文获得高分甚至满分。 如一位湖南考生在他写的高考满分作文 《轻 松起跑》结尾两段中就很善于联想:他紧扣“轻松跑起来”这一论点,从正面 到反面展开联想;他先从正面联想到贝多芬毫不犹豫地甩开尘世的喧嚣,让自 己变得轻松起来,然后使自己能够在音乐的国度里尽情地跳跃;联想到居里夫 妇毫不犹豫地抛弃名利的纷扰,然后让自己得以轻松的在科学世界中尽情地畅 游;联想到陶渊明能够忘却世俗的黑暗,使自己变得轻松起来,最终得以在自 由的南山中悠然采菊„„;紧接着,他再从反面联想到了别里科夫因无法放下 世俗的种种观念这一包袱,不但不能使自己变得轻松起来,结果还被其层层束 缚在了该死的袋中;联想到了葛朗台因无法抛弃金钱至上这一贪婪的追求,结 果被其所累,无法使自己变得轻松起来,并最终被金钱拖至了死神的身边„„, 短短几行字,这位考生便联想到了五个名人和他的人生,从而使他的考场作文 内容变得材料丰富、论据充实,也为他赢得了满分。
③ 如何使作文内容丰富
【考点阐释】 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中“丰富”这一要求,体现了对作文内容丰厚的高度重视。任何一篇作文若信息含量低,可读性差,绝不会受欢迎。因而,在历年的高考作文评阅中,“丰富”本身就是衡量作文成败的重要尺度,凡是成功的高考作文,它们最显着的共同特征就是“丰富”,即内容充实丰厚,或材料丰富,或论据充实,或形象丰满,或意境深远。 (1)材料丰富。古人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而“猪肚”就是指文章的主体要做到材料丰富。丰富的材料,可以显示作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力,使人觉得作者具有丰厚的知识积累和文化积淀,还可以使文章显得斑斓多彩、引人入胜。 (2)论据充实,即立论的根据。论据可分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事实论据,一般指有代表性的事例或史实,以及统计数字等。理论论据,一般指哲学基本原理,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以及经典名言、谚语和格言等。 (3)形象丰满。一般是就记叙文中所描写的人或物而言的。写人要有血有肉,有个性特点,有复杂的思想感情和丰富的精神世界;状物要栩栩如生,有层次感,有立体感,有丰富的内涵。 (4)意境深远。意境,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所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而成的艺术境界。意境深远,指文章的内涵深厚,言有尽而意无穷,主要体现在散文和诗歌之中。 【技法点拨】 1.积累材料,深厚典型显丰富。 要想材料丰富,就要注重材料的积累、整理和运用。一般来说,作文材料的来源不外乎于生活和阅读两大块。前者需要考生平时留心积累,从大量的生活信息中筛选出社会热点事件,如“月球探测”“反恐”“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将生活中鲜活的、有积极意义的、不庸俗的、内涵深厚的典型材料运用到作文中来。而后者,我们就要注重经典作品的阅读,最好设立自己酷爱的历史和文化等名人的“特区”,把他们的生平、创作、掌故、名言等熟悉了,以便在考场上任意调遣其相关资料,从而写出具有相当文化品位的文章来。 如陈情同学《拥有真实,便拥有美丽》中的几段: “他有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迈,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气概,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骨,有‘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的飘逸,这一切,让他轻而易举地摘取了‘诗仙’的桂冠,他的豪放不羁和浪漫飘逸让世人感到遥不可及,而他那毫不掩饰的真实,又让人感到他是一个和普通人一样的活生生的人,面对贬谪,他有‘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哀愁;面对失意,他有‘多歧路,今安在’的迷茫;面对孤独,他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寂寞。于是,李白不再是神仙,他豪迈却也哀愁,浪漫却也迷茫,飘逸却也沉重,一个真实的李白,才是诗仙的美丽。 一个师范学院的大学生,却毅然放弃城市的优越生活,到偏远的山村支教。面对无水无电无公路的闭塞,他无怨;面对贫困的物质生活,他无悔。他用自己的努力,一点一滴的点亮大山深处的知识之光;他用自己的诚意,一步一步地创造着当代愚公的神话。徐本禹,一个聊城的普通的贫困学生,正用拼搏来改变山区孩子的命运。然而,当他回母校做报告时,学弟学妹们渴望听到他的豪言壮语时,他却说了一句:‘我快要坚持不下去了……’一语既出,四座饮泣。” 这里选取的材料就十分丰富,文章紧扣“拥有真实,便拥有美丽”这一中心,不但选取了李白的事例,而且选取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大学生支教”的典型事例,使文章的内涵丰富,给读者以深刻的启示。 2.精雕细刻,人物情景为一体。 文章的丰富是以具体细微为基础的,全是笼统的叙述而没有具体描述、细腻的刻画,是难以收到丰富的效果。高明的作者往往能选择典型材料,描绘出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的感受。如杨杰同学的《被风踏过的记忆》: 一个月明星稀的夏夜,飞虫放肆地在路灯下飞旋,蝈蝈胆怯地在草丛中低吟,风悠悠地踏过屋后的竹林,沙沙作响。一个小男孩调皮地搂着老爷爷的脖子,问这问那。时而来个鲤鱼打滚,缠着老人讲故事,老人笑眯眯地不厌其烦地讲着令小男孩百听不厌的童话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渐渐地小男孩枕着老人的臂弯微笑着睡熟了,老人注视着膝下的小男孩,依然喃喃低语,手里芭蕉扇还在不停地摇动。四周静悄悄的,明月的清辉静静地洒向大地,他俩在清风皓月中似乎凝结成永恒的冰雕。 那个老喜欢缠着老人讲故事的小男孩,就是今天已经褪去童年稚气的我,而那爱给小男孩讲故事的老人就是我的爷爷,他在去年冬天的一个寒风瑟瑟的傍晚驾鹤西去了。 时光似水冲淡了我许多美好的回忆,但在爷爷怀里度过的童年如飘落在水面的花瓣,一直在心间漂流。 童年时,父母长年在外打工,爷爷成了我成长的重要支柱,我的童年是在坚实的肩上度过的。农忙时,爷爷为了照顾我,又不耽误农活,就用一块棉布做成大兜,把我缚在背上,至今我还能记起那十分熟悉的汗味,感受那瘦骨嶙峋的背上的温暖。我淘气时,爷爷就会停下手里的活,轻轻拍拍我,低语着:“小乖乖,不要闹,等会我们就回家吃饭呀……” 农闲时,爷爷带着我,抓蛐蛐,扑飞鸟,掏鸟蛋,捞鱼虾,捉寒蝉。春日的油菜地,仲夏的芦苇荡,深秋的枫树林,隆冬的石桥边都留下我们祖孙俩的足迹和笑声。 日月如梭,时光如水。艰苦的劳作让爷爷的双鬓染上了银霜,艰难的岁月把爷爷的腰板拉成了弯弓。爷爷渐渐变老了,我渐渐长大了。 暮色降临,我独自静坐在晚自习的教室里,窗外的夜色把我的思绪牵引到去年一个阴冷的冬夜。浓云大口地吞没了一丝残光,寒风肆虐起来,把枯叶抛向空中,又狠狠地摔向冰地,冷风一股脑儿地从门缝里钻进来,发出鬼哭狼嚎的恐怖声,空气间弥漫着死亡的阴气。 进入肝癌晚期的爷爷安详地躺在病床上,他没有丝毫的恐惧和顾虑。老天并没有因为爷爷的顽强而对他老人家留有半点怜悯,也没有因为爷爷的慈爱而对他老人家留有半点珍爱。昏暗的灯光在寒风中忽明忽暗,摇曳的人影在灯光映照下恍恍惚惚,爷爷紧紧拉着我的手悄然地闭上了眼。他静静地走了,走得那样安详,走得那样顽强。 被风踏过的记忆,让我又回到那温暖的怀抱,回到爷爷的双膝间,与爷爷嬉戏,与爷爷逗闹;被风踏过的记忆,让我再回到那皎洁的月夜,回到爷爷的童话里,与爷爷漂游,与爷爷争辩;被风踏过的记忆,让我又飘回到情感的心空,化为永恒的旋律,在这被风吹不散的旋律中,我懂得了什么叫珍惜,懂得了怎样珍惜家人之间的亲情,怎样珍惜同学之间的真情,怎样珍惜朋友之间的友情。 本文中作者从真挚的情感出发,抒真情,写实境,极力渲染爷爷的慈爱。作者自己对于他所描写的人、物、情、景精雕细刻,使之融为一体,通过那些看似不经意的材料流露出对爷爷的深情,打动了读者,使之产生了共鸣。 3.论据充实,说理具备形象性。 议论文中,论据可以多向示例,要注意利用多角度、多层次的事例使论据充实,说理透彻。假如能进一步对此作形象的论述,或将抽象的定义转化为形象的诠释,或将推理论证过程转化为形象丰满的画面,或将纯自然形象转化为审美形象,那么就更能触动人的内心,就更能使议论的力量大大加强。如张蝉同学《自信是成功的一半》: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吗?前不久在美国赌城拉斯维加斯举行的一场拳王争霸战为我们回答了这个问题。亿万拳迷心目中的英雄泰森和拳坛老将霍利菲尔德在小小的拳台上进行了殊死搏斗。泰森是自信的,他要用摧毁一切的铁拳教训一下老骥伏枥的对手;新闻界是自信的,赛前的舆论几乎一边儿倒地把胜券压在了泰森一边;拳迷们是自信的,他们认为他们心目中的英雄是永远的胜利者。然而泰森输了,事实的铁拳比泰森的铁拳更有威力。 它用一个巨大的惊叹号警醒了泰森的支持者们,一条醒目的标语出现在每一个人的面前,自信是成功的一半,仅仅是成功的“一半”。 自信是火,它可以燃烧一个人的斗志,也可以焚毁一个人的前途。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将会发生的事情,当人们对某事“有绝对把握”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时,这也许就是他们失败的开始。历史上有多少闯过大风大浪的伟人,在小河沟里翻了船。关羽勇不勇?兵败麦城成为千古憾事;拿破仑强不强?滑铁卢一战粉碎了他的帝国美梦。现实就是现实。高尔基说:一个人即使再伟大,可归根结蒂还是渺小的。不要因为自己在某方面有很强的优势就提前将胜利的勋章挂在胸前。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历史只以最后的结果作为评价的唯一准绳,而实力、名誉都只是历史的尘埃,最终会被事实的飓风所吹散。 自信是水,它可以载起一个国家乘风破浪,也可以用大浪打击它。二战中的日本自信得狂妄,幻想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结果呢?被中国的持久战所拖垮;“文革”中的中国自信得愚昧,“超英赶美”的红色风暴席卷全国,到头来,只落得浩劫后的残破与几代人的悲哀。自信是一根两极绳,可以把一个国家拉上成功与发展的彼岸,也可以把这个国家拖下贫困与落后的苦难之渊。一个国家要时刻充满自信,只有这样,它才能在激烈竞争的世界上立足。但残酷的现实用蘸着鲜血的笔在历史的书页上写下了值得每一个人思考的话:自信这个勇猛的士兵是不可能单兵作战取得胜利的,而他只有和实力,和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指挥共同作战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自信是这么令人琢磨不透,没有自信不可能成功,过分自信又注定失败。广阔的世界上,唯有事实这根绳索能套住自信这匹难驯的野马。实事求是是治疗盲目自信的良药。多想一想,尼采何以说出“我是太阳,只能给予,不用吸收”的狂话;多稳一稳,布勃卡何以与奥运会的撑杆跳金牌失之交臂;还有那失街亭的马谡。这些人是那么自信,却被事实打得那么惨。 正确地对待自信吧,以自我为圆心,以盲目自信为半径,是不会画出一个完整圆的;只有既有自信又不沉迷于自信,才能把生活画得更为圆满。我们期待重新站起来的泰森除了固有的自信外还要多几分稳健,我们企盼世上的人们不再因过分自信而品尝失败的苦果。 愿每一个人都拥有正确的自信。 本文所举事例可谓丰富,作者先后举了泰森、关羽、拿破仑、尼采、布勃卡、马谡等,运用了名人名言,并且对这些事例还进行了形象化的论述,使之具有画面感,当然论述的力量就更强了。 4.巧用手法,联想想象境悠悠。 文章要创造深远的意境,就必须联想想象,巧妙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或移情入景,借景抒情,做到情景交融。如朱自清写“淡淡的忧愁与淡淡的喜悦”,借助于荷塘和月色,营造了一种朦胧素雅的意境,完全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或善于化实为虚,多给读者一点想象的空间;或把诗意与哲理结合起来,使文章显得含蓄、有深意,意境悠悠。如刘力同学的《意气》: 意气,凝结在那易水河畔冻白了头的芦苇上;意气,锁定在那虎门销烟难以忘怀的记忆中;意气,积淀在那阿里高原高高耸起的巍巍丰碑里。 (一) 朔风凛冽,他擎一支旌节,冒着刺骨的寒风,怀抱着燕国百姓的期待,接过太子丹手中的匕首,毅然决然地走上不归路。那悲怆的“壮士一去不复还”的记忆里,写满了鲜红的血,滚烫的泪。那身后在萧萧寒风中轻飏的芦花,一定在为这悲怆的诀别飘雪飞霜。从此,刀光剑影,豪情壮志,一切的一切深深地烙在历史的画卷上,久久地不曾褪色。好一个荆轲,他用充满忠诚的心铭记着纯粹的信念;好一个荆轲,他用那义无反顾的意气,定格了那坚定的眼神,那似梅般傲雪的肌骨,在史册中映辉;那如梅般苦寒过后的清香,在历史里悠扬。 (二) 袅袅烟雾,他将锦帽貂裘扔进云霄深处;矮纸斜行,铭记着他对祖国最深切的眷顾!怅望漫天黄沙,掩不住铮铮不屈的傲骨,遥看大漠飞雪,冻不住那份沉甸甸的爱民情结。好一个林则徐,他用那铁血男儿的意气,挥洒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好一个林则徐,他用那生死未变的意气,在“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中吟唱了一段流传千古的爱国颂歌。 (三) 瑟瑟西风,吹不走他对阿里河山的满腔真情;悠悠古道,挡不住他迈向高原人民坚定的步伐。雪域高原的冬寒秋霜,抹不去他那与日月同辉的魂灵;雅鲁藏布江的奔腾流水,流不走他那永远顶天立地的气概。好一个孔繁森,在安逸享受与坚守信念之间,毫不犹豫地作出了选择;好一个孔繁森,他用庄严的承诺敲响了千秋的绝唱,用朴实无华的语言与行动证明了共产党人的伟大与崇高,成就了一段千古的传奇。 走过人生的春夏秋冬,走过历史的风风雨雨。我们明白:哪怕水流潺潺,哪怕历史悠悠,它们流去的是时间,却流不走那些铭刻在历史年轮上为国为民的气概。 文章通过联想与想象,刻画了荆轲、林则徐、孔繁森等三幅为国为民的画面,营造出深远的意境,开头与结尾相呼应,将诗意与哲理结合起来,说理抒情到位,使文章情思绵远悠长,感染力强。 作者:王理尧
④ 写作方法如何让文章内容充实、有料
三、如何充实内容
1、广泛积累生活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国际风云、社会生活、身边琐事,留意山川河流、花草树木、虫鱼鸟兽,从中捕捉写作材料。是否能够深入生活,在生活中观察、积累、思索是是否有话可说的关键。广泛阅览也是获取材料的重要途径。只有尽可能多地占有材料,提笔时才能左右逢源。我们提倡写自己所历、所见、所闻、所感的材料,把有意义的东西记下来,有意识地抓住大千世界与自我内心世界的融会贯通地带,发现生活的丰富内涵和感受平凡生命的价值。这些的材料最易带有个性色彩,也最易触动情感,而且高考时不易撞车。
2、材料要新颖,而不是别人用滥了的人云亦云的古人、洋人。许多考生作文中,总出现那几个“永久”的例子,如爱迪生不怕多次失败终于找到了合用的灯丝,居里夫人在极困难的条件下提炼出了镭,李白从老婆婆那里懂得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等等,我们应该关心国内外大事,关注现实生活中涌现出的新人新事物。
3、材料要具有典型性,即能揭示事物的本质,能最恰当地表达出作者的观点。自己所历、所见、所闻的材料也不一定都新颖、典型,可以对原有材料进行适当剪裁。如果把文章比作裁衣,“体”即中心思想;“裁”就是对材料的裁割取舍,只有根据中心思想剪裁材料才能“缝制”出好文章。如果能对考场高分作文中一些剪裁适度的好文章仔细剖析,诸如,出于表现中心的需要文中用了哪些材料,不用哪些材料,何处用笔惜墨如金,言简意赅,何处则又用墨如泼,以繁胜简,从中体会作者的匠心和功力,进而以之为鉴,会在短期内使自己的作文水平提高一步。剪裁的原则:必须服从表达中心的需要,有用的材料应不厌其详;与中心无关的材料只字不提,要处理得干干净净。
4、在试题的“开发区”内做文章。一篇文章,尤其是记叙文,常用的材料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物件、景物、感情、道理,可用它们充当衡量试题的尺子,确定试题限制以外的“开发区”,然后大做文章,充实内容。如“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诚信”“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分别对“事”“理”“情”加以限制,考生可在“时、地、人、物、景”等“区域”做文章,充实试题限定的“事、理、情”。
编辑:心台
⑤ 如何积累写作素材
素材是未经提炼加工的写作材料,是作文的物质基础,犹如木之本,水之源。俗话说:巧妇难作无米之炊。这就是说没有材料,即使是能工巧匠,也无法造出精美的器物。儿童心理学表明:学生写作,首先必须拥有写作文的有关的材料、中心思想、段落层次、语言表达┄┄一切都无法从头谈起。所以学生作文要有雄厚的材料。所谓雄厚就是广泛吸收积累之结果。那么,如何积累雄厚素材呢?我总结了过去的教学实践,主要有两种途径:
1、从现实生活中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那么,如何汇积生活中的写作源泉呢?我认为:首先要丰富学生的生活。小学语文大纲指出:指导小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内容就是写作材料,写作材料来源于生活。生活越丰富,积累的素材就越多。心理学表明:儿童天性好玩、好动。教师应抓住这一心理特征,有计划、有目的.组织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如春游活动、文体活动、读书活动、演讲活动、看电视、听广播等等,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写作素材。
2、从书本中积累素材
书本中的材料也是反映着生活实际,怎样积累书本的材料呢?古人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就告诉人们,积累书本中的材料就是靠多读,多背书面的优美词句,好的片段,优秀作文。以便积累谴词造句,选材与立意,层次与段落,详写与略写,开头与结尾,过渡与照应等写作技巧。让学生做到多读精思,举一反三。
⑥ 语文作文素材怎么写 素材怎么积累
作文素材不是写的,是需要积累的。积累方法上,可以从生活中积累、从阅读中积累、从背诵中积累。
(1)从生活中积累
俗话说,生活有多广,语文就有多广。多姿多彩的生活是“知识库”,是“语言库”,是作文材料的丰富源。但它们是为有心者而准备着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论是学习、工作、休息、文娱体育活动,还是走街串巷,还是旅游观赏、社会实践、社区活动中,都要做一个有心人,时时处处多看、多听、多想、多吸收。养成认真仔细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2)从阅读中积累
书籍报刊是作文材料的又一个丰富资源。比起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虽然是“第二手”的材料,但由于经过作者的加工整理,使材料更具规范、更精练、更集中的特点,便于读者吸收和积累。再说,中学生学习的任务重,不可能也不必一定要从生活中积累作文所需要的材料。那么就从书籍报刊中去积累材料了。
(3)从背诵中积累
指导学生熟读背诵教材中优秀篇章、精彩片断、优美语句,能使学生从中得到较多的语言储备,是积累作文材料的有效方法。学生读而不背,作文时就会感到笔力不足,词语贫乏。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小学年龄段是一生中记忆的最佳时期这一特点,对学生加强背诵指导,强化记忆,帮助他们积累起终生受用不尽的材料。
1.董建华为自己定长远目标
董建华1937出生于上海,10多岁时移居香港。因不会讲广东话,同学们又听不懂他的上海话,常常被取笑。董建华人小志气大,主动与同学们交谈,一字一句地学习广东话,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消除了语言障碍。17岁时又到英国读书,父亲寄给他的钱仅够学费及生活支出,所以到了暑假,他还得去打工,如到餐厅服务、去煤气公司铲煤等。董建华在回忆学生时代这段经历时说:“不会说广东话要学,不会说英语要去英国,对我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而这种挑战给了我一个很好的锻炼。我喜欢为自己定下一个长远的目标。定下目标,我便会坚定不移地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我从小就培养出这样的个性。达到一个好的目标,是人生的乐趣。”
2.南丁格尔——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女人
1854年,英、俄在克里米亚开战,南丁格尔亲自奔赴前线。她替伤员清洗、清毒、包扎、按时换药、改善伙食,还经常跪在地上擦洗地板,洗涤伤员带血的衣裤。每天晚上她都要提一盏灯,在4公里的巡诊线上,挨个查看病情,给伤员唱歌,送去安抚和爱心,从无间断。为此,她经常每天工作20小时以上,累得头掉光仍然坚持不懈。由于她的努力,伤员的死亡率从60%降为0.3%。后来,直到英、俄停战,最后一名士兵离开战场,她才回到家园。英国人民为她立起了手持油灯的巨型铜像,“提灯女郎”南丁格尔被称为“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女人”正是她对医护工作的尽心尽职,才改变了整个世界对护士的看法。
⑦ 高考作文怎样做到“材料丰富”
给材料作文的材料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常见的有一篇文章、一条新闻、一个事件、一种现象、一则寓言、一幅漫画,还可以是一首诗、一段歌词、一组素材,或者一句格言、一个成语、一个典故等等。根据材料写议论文的方法与一事一议的议论文或读后感的写法大致相同,区别在于文章的第一部分引述的内容不同。一事一议的文章开头要概述事件,读后感的开头部分要概述所读的书或文章的内容,给材料议论文的开头则要概述题目所给的材料。这类议论文的基本思路是:⑴概述材料大意。所谓“概述”,就是不能将题目所给材料原文照搬,而应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简要叙述,引述时还应注意选择与下文即将提出的中心论点密切相关,与中心论点无关的部分可略去不提。⑵提出中心论点。这一中心论点是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提出的,因而,认真分析材料,从中提炼出恰当的观点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观点提炼得不准确,文章就会跑题,后面的文字写得再好也无济于事了。⑶围绕中心论点论述。这部分是议论文的主体,应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充分阐明论点的正确性,使文章具有说服力。分析说理过程中既要广泛,阐述一般规律,又要联系实际,说清现实意义。⑷结尾呼应开头。或进一步强调论点,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法,或提出希望要求。特别提醒:材料作文中作文的主题必须直接从材料中提炼、挖掘,并且材料必须运用到写作过程中。◆指导文章之一/材料作文五大忌(朱永明作)回顾多年高考作文,我们就会发现供材料作文因其具有读写结合、不易猜题的优势而成为考试作文的一种重要命题形式。近几年流行的话题作文,虽与供材料作文有些区别,但形式上仍属提供材料(话题)作文。可以预测,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供材料作文仍将受到高考命题者的青睐。供材料作文的训练虽已受到了广大教师和考生的重视,但在具体的作文教学和评卷中,经常会发现学生们仍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供材料议论文的一些失误点,与大家一起探讨。一、审题立意偏离材料主旨。材料作文,首先必须读懂材料,读透材料,正确理解材料的主旨,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的精髓。根据材料中心准确立意,是考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一定要全面考虑材料,分清主次,抓住精髓,多角度联想,选准最佳角度,确立中心后方可动笔。千万不可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造成审题失误,导致行文偏离题意或完全脱题。如下面一则材料:有一天墨子有事到染坊里去,看见染色工人在染各种颜色的丝。他看了一阵,叹息说:“丝原来是白的,但是,把它投进青色的染缸里,就变成青的了;把它投进黄色的染缸里,就变成黄的了。”有的同学读了之后,说墨子思想保守,丝只有一种颜色有什么好,五颜六色有什么不好,世界需要多种颜色。很显然这位同学只看到了表面现象,他没有抓住这则材料的主旨,墨子所叹息的是染缸对丝的影响太大了,而并非叹息工人们把丝变成了其它颜色。也就是说墨子从中看到了环境对丝的决定作用,墨子在那一刹那想到的是环境对人的作用。二、对原材料不作处理。材料作文最基本的写作思路是“引—议—联—结”。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话题、“引子”,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材料生发而来的。材料作文一定要正确使用原材料,议论文一开头即要引述材料,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看似简单的“引”,操作起来也不太容易。什么地方引,引多少,怎么引都必须明确。有的文章一开头即用“读了这则材料”、“看了这幅漫画”之类的话代替对材料的引述,让人莫名其妙;也有的文章根本无视材料的存在,不引述材料,另起炉灶写作;也有的文章不动一字,照搬照抄原材料等等,这些都是不符合材料作文写作要求的表现。正确的方法是在文章开头,用最简洁的语言概述材料,并分析提炼出观点。只要把原材料的主体内容说清,并尽量把要立论的东西说明白即可。三、对原材料不作任何分析。有点学生引述了材料后,马上说我们从中看到了某个道理,且不说这个道理正确与否,在一则材料后突然冒出一个道理,让人感到非常突兀,有前后脱节的感觉。如墨子的那则材料,有同学引述后马上说,可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然后就滔滔不绝地说起理来。这是不大妥当的。至少你应该分析一下,墨子为什么叹息,墨子的叹息有什么深刻的含义,然后才能说这里反映出什么问题,有什么道理。缺了这一环节,上下文就不太连贯。四、角度选择不当。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往往提供了多种写作角度,打开思路之后,就要选择自己认为最佳的写作角度进行议论,这和命题作文选择写作角度的道理是相同的。怎样选择最佳的写作角度呢呢?关键是要从自我出发,选择能深刻揭示题意、有社会价值、自己有真切体会并能给人以启迪的写作角度。如下面这则材料:历史上“一举成名”的事不少,但韩愈却一举未成名,再举方得中。头一次,主考官是陆贽,试题是《不迁怒,不贰过论》。韩愈精心构思,自信考得不错,岂料陆贽看不中,韩愈于是落第。过了两年,韩愈再次应试,主考还是陆贽,试题也跟上次一样。韩愈不假思索,按照上次做的重抄一次交卷。陆贽又仔细看了,这才发现文章的妙处,便发现了韩愈并且取他为头一名。有同学写作时,选择了“韩愈落第”这个角度,推出了韩愈落第是缺乏毛遂自荐的精神的观点,也有同学推出了第一次考试高手多,韩愈“考”不逢时的观点;还有同学选择了考官陆贽这个角度,说他不负责。这些同学思路放得很开,但没能总体把握材料,选择的角度不当,把自己引向了胡同。其实,上面这则材料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一从韩愈角度:可贵的自信心;坚持自己的正确见解的品德;自信与实力。二从陆贽角度有:实事求是;勇于纠错的胆识;知错必改。三从整体角度:是人才终会被发现;真金不怕火炼等。只要在这些角度中对比一番,选取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时代意义的一个去立论,写好文章就有了一个前提。当然,角度的选择应尽量在小、新、深方面作一番努力。五、就事论事,不联系现实。议论要出新意,需要我们有深刻的思想。议论文要求作者在文章的思想内容上必须显出思考的深度,能够跳出人云亦云和就事论事的窠臼。墨子那则材料作文,我们读到最多的是孟母三迁的故事。虽然这并没有什么不可以,但论据的贫乏,思路的闭塞,使得有许多同学望了该怎样联系现实。其实小到家庭环境、校园环境,大到社会环境,无一不是可谈的内容。动物园里的动物因为环境改变而失去生存的竞争力,大锅饭使得企业失去了活力,未成年人不得进入营业性网吧,中国加入WTO的大家庭,信息社会大环境下的人们如何生存,如何发展,从两个文明一起抓到现在提出的三个文明建设等,随便取一样往深处思考,都会闪出智慧的火花。学生如果能突破就事论事的框子,扩展材料的意义,赋予材料广阔的背景,关心社会的各个方面。这样,从宽阔的背景上审视上述材料,无疑会触发的联想,也才能写出思想深刻的议论文来。◆指导文章之二/增强话题作文的材料意识(梁种玉作)近年,高考应试作文已定格为给材料的话题作文,为你提供一个材料,由此圈定一个话题,并在诸多“注意”事项的制约下再让你作文。如此命题,据说是不让考生押到题。如何对付这样的命题,我们真还得好好地研究一番。就目前应试的情况看,相当数量的考生还不明白命题者的用意所在,尚未找到对付的高招良策。通病之一是简单化地以话题为作文题目,他无视于话题之前提供的材料,还以为自己是在作一篇命题作文呢。通病之二是整篇不见文题中那些材料的影子,还以为自己绝非人云亦云之辈,俺自个儿的材料丰富着呢。殊不知,这种种淡化并无视材料的做法正落入了命题者的圈套。为此,考生首先须明确,这提供的材料是用来干什么的。显然,如今话题作文中所设的话题与以往命题作文的作文题是不相同的。那话题并非孤立地存在着,它受到题中所提供材料的制约,为考生的审题立意设置了障碍。其实,那些话题作文题及内含的材料是由大量的信息组成的,它虽为考生圈定了作文的范围,提出了诸多制约的要求,却也为考生提示了作文的方向。为此,对于这材料,我们大有琢磨一番的必要。请看下面这个作文题。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有谁不曾感到过累?有人为情所困而累,有人为名利所惑而累,有人为生计所迫而累,有人因学习的重压而累,有人因工作的繁忙而累,有人因执着的追求而累……而不同的人对待人生的“累”也不尽相同:有人对累牢骚不断、怨言重重,有人怕累而竭力躲避、多方推托,有人虽累而乐此不疲,在累中一步一步攀登人生的高峰……那么,你呢?“累”能激起你怎样的感受?唤起你怎样的回忆?引起你怎样的感悟呢?请以“累”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⑥书写端正、卷面整洁清楚。就这个作文题而言,它由三部分组成。第一段便是我们通常说的材料,先后讲了为什么而“累”和怎么样对待“累”的问题,从正反列举了好几个方面。第二段先要求你必须联系你的实际谈,后面的三个问号提示你可采用议论、记叙和抒情的写法。第三段提出的6点要求,是作文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千万不可疏忽了。现在话题作文中所设的话题,“累”也好,还是其他,仅是一个词语,最多也只是一个联合词组,在议论文中充其量只是论题而已。考生由这个话题进而升华为文章的中心论点或中心思想,所依据的便是题中的那些材料。一个好的作文题中没有一句废话。最佳论点产生于对材料的整体把握。就这个题目提供的材料而言,我以为最佳角度应该是:我因执着地追求××而累,但我虽累而乐此不疲,在累中一步一步攀登人生的高峰。我们还经常见到这样的作文题,说它提供的材料作文时你可用也可不用,一时间让考生们无所适从。是的,以往曾出现照抄材料的倾向,那是不足取的。然而也大不必有因为用了材料而被阅卷老师视为你材料匮乏的忧虑。在我看来,对付如今的话题作文,这材料必须用,且以使用为上策,尤其对于作文水平尚处于中下水平的广大考生。那么,该怎样科学地使用这些材料呢?一般说来,材料的使用在作文中主要体现在这么三个方面。一是用于审题立意,体现在文题与首段对材料的简述中。虽然眼下作文文题自选,但考生通常所作的还是议论性的散文。为增加作文的透明度,提倡拟论点型的文题,而首段作为引论,也应以简述文题提供的材料然后以此提出论点为宜。否则,对于大多数写作手法还不高明的考生,很可能会有离题之嫌。当然,材料绝对不可全部照抄,你只需有选择地简述,简述的目的也只是为引出论点。就上面的作文题,有一篇《以累为乐》的高分作文,首段是这样写的。有所欲便有所求,有所求便会有所累,生活中到处充满了累。有人累得慌,有人却累得快乐。以累为乐者在追求之路上能走得很远,而天天喊累者往往举步维艰。“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面对累,还是乐观旷达一点为好。二是可将材料作第一论据,宜在文章的第二自然段,即在本论的第一段作具体论述。如果说你在第一段引述材料只是为了引出论点,回答“是什么”的问题。那末,你在这一段所作的如何由材料得出论点过程的阐述,则是在以材料为论据作着“为什么”的有力论证。那些以故事作材料的作文题,此处的论述不可或缺。三是还需将这个材料在文中尤其在篇末用于点题和呼应。这一举措,无疑优化了文章的结构,更是给阅卷老师留下良好的整体印象,不失为获取高分的上等策略。有一个以“心事与差事”为话题的作文题,说的是着名画家达芬奇30多岁时倾尽了自己的所有力量为某修道院的一个饭厅画装饰画的事,“一个无足轻重的活”500年后才被人们发现,便是名画《最后的晚餐》。一考生作这篇作文时,用下面这句话收束全文:“我们若能像达芬奇那样,做每一件事都能倾尽力量,认真对待,那么,我们的人生晚餐必然丰盛。”篇末如此点题呼应实在高明,据说阅卷老师因此还给这篇作文打了一个颇为丰厚的分数。如此说来,我们真还得增强话题作文的材料意识呢!◆示例/话题作文“反对”导写一、题目: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成功后,有外国记者问我国着名的水利工程学家潘家铮教授:“谁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潘教授回答:“那些反对三峡工程的人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请以“反对”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得抄袭。二、话题分析:首先要弄清楚话题的内涵。什么是反对?反对就是不赞成,不同意。可向自己提一些问题:如生活中有哪些反对?反对好不好?生活要不要反对?如何去反对不良现象?如何对待别人的反对?你有没有反对的经历?你会不会反对?你是否能区分善意的反对和恶意的反对?……在一连串的发问后,自己的思维不再闭塞,这时可选择自己有材料可写、有深意可挖的一个角度去构思。三、话题作文可选择角度:1、做敢于反对的人。生活中总有丑陋的现象,总有不正之风,总有陈旧的观念,这时就要求我们敢于去反对。要创新就要有反对,要发展就要有反对,反对推动历史的发展。这个角度能体现出创新时代的风貌,应该可以写出顺应时代需要的好文章。2、勇于面对别人的反对。生活中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会一帆风顺,要随时准备应付各种可能出现的麻烦,其中有一点就是别人的反对。没有一个时代的改革不遭遇阻力,我们要勇敢地迎接挑战,直面别人的反对。在别人的反对面前不退缩,逆流而上。3、善待反对你的人。别人的反对有很多种情况,有的善意的,有的是恶意的,我们应该区别对待。当别人为了把事情好而反对你时,你要有一颗宽容的心,不要认为别人反对你就是和你过不去。即使别人的反对意见并不正确,也应该以一颗包容之心去对待。4、感谢反对你的人。在话题中,潘教授说反对者功劳最大,顺着这个思路去思考也应该可以写出较有新意的文章。潘教授为什么这样说?难道三峡工程的决策者、领导者、设计者、施工者以及库区的老百姓功劳就不大?这些又是怎样的反对者呢?反对者有没有道理,我们从他们的反对中得到了什么?越往下思考,深层的意蕴就显示出来了。四、考场失误列举:考场作文中的问题主要有这样几类:第一类是严重偏题离题。第二类是认识肤浅。第三类是思路闭塞。第四类是浅尝辄止。第五类是材料匮乏。
⑧ 如何积累语文作文素材
一、做一个有心人。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注意观察和思考。
应该来说在自己的生活圈内每天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会接触形形色色的人,作为观察者应该对这些事、这些人进行近距离的接触,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这些人的思想状况;对这些事和人作出自我的判断和评价。这样在你心中新鲜的事、生动活泼的人就多起来了。
二、利用现在学生中普遍写随笔的有效方法,随时将观察到的人和事记录下来。
在随笔中反映出你的所见、所闻、所想和所感,从而使这些素材形成文字保留下来。同时,在写随笔时可以集中一个阶段写同一个主题(或话题),形成一个系列。如“亲情系列”、“秋天的故事”、“往事如烟”……
这样可以在同一主题下积累不同的素材,如果在考试中碰到某一类主题的文章就可以从自己的素材库中,提取认为最新鲜、最能表达该主题的材料来,加以构思写成文章,这样在考试中不会出现面对作文题目觉得惘然,陷入无从下笔的窘境。素材的积累可以做到有备无患。
三、可以从大量的阅读中积累有用的素材。
上述讲到的`在现代文阅读中需要大量的阅读,这可以一举两得,学生可以从中积累一些自己生活体验相同的间接的素材,为自己所用。
因此,在现阶段中,我们一面进行广泛的阅读,一面对有用的材料作一定的摘记,这样可以充实自己的素材库。到写作时可以信手拈来,游刃有余,不会为没有写作的素材所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