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如何用互联网学语文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如何用互联网学语文

发布时间:2023-01-31 12:14:22

① 如何扬长避短,有效利用网络帮助我们学语文

要扬长避短,有效利用网络帮助学习,应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学习目标。

很多人到网上学习,起初是想查某个信息,查找过程中看到一些有趣的新闻或自认为有用的信息,就沿着链接一路点下去,忙了半天,浏览的结果和初衷早已相去甚远。这样的学习根本无法取得效果。聚焦在一个点上,学习才能取得最大的效果。

2、学习中不偏离学习的方向。

对意志力还不够坚定的人来说,网络学习确实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据调查,很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本想查资料学习,却忍不住聊聊天,玩玩游戏,不知不觉大把的时间就溜走了。结果娱乐成了主题,学习成了点缀,甚至后来还变成了自己心安理得上网的幌子。

3、学习要学会制定合理的计划。

要想更好地运用网络这个资源进行学习,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比如说今天要上网,想看的内容是什么,要解答的问题是什么如果,能够事先作一个非常合理的安排,网络资源来讲是非常有益的。

网络学习的好处:

网络学习提供了新的人生起点,迎来了新的教育方式,随时随地不受地区、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能够快捷、方便地接受更多的新的知识,寻找到适合的教育教学方法。在网络学习中与同行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在互动中学到了一些粗浅的网络知识。

从不知怎样建立博客、怎样进入博客到怎样发表文章等。老师们的答疑解惑让在学习上信心百倍,更使学习进步很快,教育教学工作有了动力和努力的方向。是网络学习让体味到了人生从来未有过的快乐与欣喜。

② 如何培养学生阅读非连续文本的阅读能力

1、用好教材中的各种资源 如从课文插图中发现课文内容的重要信息,并得出自己阅读插图的信息或结论,再阅读课文,从而验证自己的语言文字信息。从金钥匙中也可以依据书本文字的描述提取信息。从目录入手提前了解全册课文内容吗,进行分类、复习。从封面、封底等了解出版情况等。 2、关注课外、关注生活中各种资源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是非连续性文本资源。除了各种即时新闻报道,有广告类的如药品、产品的说明书、商业图标,有各种理财类图表如标注电费、水费、电话费的存折、表格、单据等,还有各种调查表、各种调查问卷、各种调查报告等等。这些非连续性文本,我们可以常常指导学生关注并搜集,安排课堂时阅读并讨论。 3、整合学校各种资源 首先是加强与其它学科中的合作与渗透,如科学、数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等,也会遇到图表等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语文教学中,可适当选取这些图表来让学生阅读,重点在培养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分析解释信息,并作出评价,汲取有价值的信息。农村小学中语文老师也常常兼任其他学科教学,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坚持渗透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评价信息的能力,对阅读过程的掌握、阅读技能的运用以及在不同情境中灵活运用阅读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再次是充分利用班级的管理工具。班级的管理工具中有功课表、作息时间表、点名表、值日表、评比栏等许多图表及多种材料,可以当做非连续性文本进行阅读教学。 另外,学校作为义务教育达标校,创建过程中留下的很多软硬件方面材料也可作为非连续性文本加以利用,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比如文化走廊、各种宣传材料、宣传栏中的图表等多种材料组合。 总之,作为国家的《语文课程标准》,我们对非连续文本阅读要高度重视了,深入挖掘,认真教学,切实提高学生应用的能力。

③ 非连续性文本

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连续性文本而言的一种文本样式。

连续性文本由完整的句子和段落构成,而非连续性文本则由表格、徽标、图片和文字等组成,具有非线性、关联性、直观性、实用性等特点。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有三种基本方法:

一是发现和理解信息。

二是整合和阐释信息。

三是运用和评价信息。


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学段目标和内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第三学段(5-6年级)能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第四学段(7-9年级)能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且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学习任务群中建议,可选择新闻传媒类如新闻、通讯、调查、访谈、评述,主持、电视演讲与讨论,网络新文体等比较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进行专题学习。

目前,非连续性文本也已纳入部分省市中、高考的语文试题中,例如,北京自2016年起,非连续性文本被列入中考内容。

④ 用互联网学语文的方法

在线学习:语文学习新方式
网络世界是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一体化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和语文教材的无限宽泛,以及计算机作为一种学习工具逐步被学生所掌握,最终必然呼唤并促使语文学习方式的革新,产全球鹰熊猫生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在线学习”(也包括下载后的“离线学习”,它是“在线学习”的延伸)。“在线语文学习”主要、常用的方法有:
1、在线阅读。现在网上有各种专业学习网站,也有学校、教师建立的,如古诗文网站,作文网,图书网等,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现成的学习环境。在线浏览是互联网中应用最广泛的方式,利用这种方式进行学习是最直接最可行的。除了可以阅读“在线空间”中的各种“超文本信息”以外,教师还可以创建自己的主页,按照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教育教学内容,通过有效的信息技术进行网上传送,让学生在“在线阅读”中进行语文学习。
2、在线收集。即按照“上网阅读→寻找资料(用找标题、中心句、关键段等方法)→摘录”的程序进行快速浏览,查阅文献,选取所需信息,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学习、运用。
3、在线传递。即通过文件服务器的上传功能或电子邮件,发送传递自己的意见或邮件等,参与讨论,完成作业,交流信息,进行网上讨论、网上投稿等在线语文学习活动。如开辟出几个近乎“聊天室”或“论坛全球鹰熊猫”的“在线语文课堂”,在站点上建立相应的主题讨论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自由选择主题区参与讨论发言,并针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论或辩论。教师进行必要的监控和导向,保证学生的讨论和发言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力求达到教学目标

⑤ 如何有效地运用教育网络资源学习语文

一、深刻认识网络课程资源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学生对网络世界是极其感兴趣的,而网络资源也是极其丰富的,如果将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
网络课程资源会给中学生带来无穷的益处。普通的中学生学习知识只能够局限于自己的学校和一些课外书籍,传授知识的老师始终只有几个。网络课程资源共享,它就像一个聚宝盆,可以从中最快地查找学习资料,可以学会更多课堂外的知识,并灵活地运用课内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中学生的创造力。网络课程资源还可以超越时空和经济的制约,在网上接受老师的教育,有什么问题,也尽可以随时请求老师的指导。学生在利用网络课程资源进行自学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学习兴趣选择学习内容,甚至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学习的顺序和进度。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学生就可以在网上进行课前预习,查阅资料,习题指导……这些资源让学生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二、 正确把握网络课程资源特点
网络课程资源的全面性、多样性及易操作性使语文教学不再拘泥于课本,拘泥于教参,而是面向社会的“大语文”,由此及彼、以点带面的扩散性思维是其突出的特点。丰富的信息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阅读对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重点,有选择地进行阅读,有利于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培养与发挥,可以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阅读,拓宽了“大语文”教育的天地。不难发现,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开展语文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学习理念,已经为大多数专家、学者、教师和学生认同。
三、合理使用网络课程资源
网络课程资源的使用给我们的学习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延伸空间。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当以课堂教学为主,网络课程资源为辅,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的思想指导下,师生共同学习、共同研究,来丰富教育教学活动,使我们的学习更加有效。
1.利用网络课程资源让语文预习更高效
做好课前预习不仅能提高听课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课文已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叶圣陶先生曾对预习做过这样精辟的论述,他说:“预习的事项无非翻查、分析、综合、体会,审度之类;应取什么方法,认定哪一些着眼点,教师自当测知他们所不及,给他们指点,只是实际下手得让他们自己动天君。因为他们将来读书必须自己动天君。”由此可见,预习决非一般意义上的通读和浏览,而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它需要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去感知新的课文,去开展观察、识记、联想、想象、辨析、比较、综合等一系列智力活动,去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预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在已获得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指导下,利用各种学习条件和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要“运用自己的心力,去尝试了解”新的学习对象。
在学习课文《恐龙无处不在》之前,我在字词、朗读等基本预习的基础上,向学生新增了几点预习要求:(1)你知道哪些关于恐龙灭绝的说法?收集一下吧;(2)观看恐龙的图片;(3)你了解到的恐龙是什么样的?这些有吸引力的问题让学生迫不及待地上网搜索,并将相关的资料进行了整理,上课时,大家都忍不住兴奋地与老师同学交流、分享。思维很活跃,发言也很踊跃。恐龙在孩子们眼里变得不再神秘,恐龙的那些未知的奥秘激起了他们更强烈的探索欲望。就这样,使得原本一篇枯燥深奥的科普课文变得浅显易懂,生趣盎然。
利用网络课程资源能让语文预习更扎实、高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预习,可以把学生的学习推到了一个全新的求知领域,学生通过自奋其力,已有所悟、有所知、有所得,上课时学生便会拿自己的理解与教师的“讲”相印证,这便会使学生经历一连串的心理感受,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当他们“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甚相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决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和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
在引导学生预习中,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中的课件,观看课文动画,聆听课文朗读。精美的动画,感情的范读,立马便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起来了,对学生的自学无疑是一个极大的促进。 同时,在“资料库”中还有许许多多色彩纷呈的图片、浅显易懂的文字以及充满动感的动画以及相关网站。学生可根据内容确定浏览主题。如《月亮上的足迹》一课,网络资源里有大量介绍月亮的资料,还有许多月球的图片,学生一点击进去,就看见了各种美丽的月球图片,心情激动,兴高采烈。网络资源向学生呈现了丰富多采的教学信息,营造了一种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能缩短学生的认识和客观事物间的距离,在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凡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浓厚的兴趣。”可见,利用网络资源,有效地启动了学生进一步求知的内因,从而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学得更积极、更主动、更有效,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处理资料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图书、杂志、电视等媒介虽含有丰富的信息资料,但都不及网络的容量,也比不上其更新速度,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处理信息,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既学会搜集处理信息的方法,又培养搜集资料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我教会学生去搜集、整理和使用资料。课外知识的拓展延伸,让学生查阅网络课程资源,课堂上交流,实现资源的共享。语文的学习本身就是阅读、积累、交流、表达的过程,谁能占有丰富的资源,谁就能获取语文学习的优势,久而久之,尝到了资源的甜头,自然就会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从而将一本不厚的教材读厚、读深。
如:在教《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和《神奇的克隆》这两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认识花、克隆技术等,课前我让学生从网上搜索资料,认识有关花的颜色与克隆技术的神奇之处。学生们都很感兴趣也很好奇,所以都积极参与。课堂上让搜索到资料的学生介绍有关这方面的知识给同学听。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在无形之中就学会了课文。通过搜索资料认识陌生的东西,学生学起来容易老师也教得轻松,这就是利用网络资源的好处。
3.利用网络课程资源,扩大课文信息量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编写建议,选入教材的课文应“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古今中外,许多优秀作品能够跨越时空,具有永久的魅力。可是,因为这些优秀作品内容有的距离学生太远,不能让学生们很容易地领悟,而丰富的网络资源,可以重现悠久的历史,可以凝聚灿烂的文化。利用计算机网络这个时代的平台,在阅读“时差”较大的优秀作品之前可以获取尽可能多的有用的信息。
如《云南的歌会》这篇抒情散文描写了我国云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每逢集会或节日,人们聚集在一起,即兴歌唱,互相问答,游戏传情的生活情景,蕴含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对于学生来说,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和民族风情与他们相距甚远,仅仅依靠课本插图和课文内容,是无法让让他们了解和体会少数民族的风俗和特点的。所以,上《云南的歌会》这一课之前,我先布置孩子们预习,利用网络资源,多方面、多角度了解我国共有多少个少数民族,他们各自的服饰穿戴、民俗风情、音乐舞蹈、民族语言等有什么特点。孩子们通过查阅之后,获取了大量相关信息,有的甚至还饶有兴趣地做成了一张民族风情展的小报。这样学生的学习内容不再局限于课本上的那一点点东西,而是获取了更广阔的知识空间。
可见,多媒体网络便捷的搜索方法和丰富的信息,扩大了课文内容上的信息量,不但使学生学得趣味盎然,而且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

⑥ 非连续性阅读文本技巧

非连续性文本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注重从学生的思维特点、思维习惯、思维能力、思维过程来展示历史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非连续性阅读文本技巧,欢迎阅读与收藏。

非连续性阅读文本技巧 篇1

(一)提取信息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基本要求是要从所提供的材料中寻找有用的信息,包括字面信息以及隐藏的信息等。比如,公交车牌这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要让学生从中寻找出出发地——目的地之间的路线、班次等。这种指向阅读,是一种基本信息获取的方法。

(二)整合信息

获取信息仅仅是基础,作为教师,还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整理,寻找出隐藏的信息,这才是关键。这需要学生在全面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基础上,着重对文本资料进行逻辑推理。比如,阅读课外阅读调查表:

让学生从表中找出不同年级的学生分别看了那些书,比例分别是多少,进而在数据变化中得出自己的结论。这就需要学生不仅学会获取信息,还需要学会在数据变化中,准确寻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以及变化。这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更高要求。

(三)判断推理

学生在学会获取信息、整合信息之后,作为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自己的.想法,综合判断,进行简单的推理,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比如,给学生提供的一组非连续性文本——《饲养蚯蚓》,包括实验材料、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以及蚯蚓生活环境资料等。要求学生作出判断:在什么地方容易找到蚯蚓以及如何饲养蚯蚓等。这就需要教师首先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材料,了解文本大意;接着,寻找关键内容,即蚯蚓的生存环境,引导学生进行简单推理,然后作出判断。

(四)积极应用

关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除了练习,更重要的是教师在课堂里积极地加以应用。在课堂上最能体现非连续性文本应用的,莫过于板书。这种由词语或者表格形式构成的板书,往往隐含着整节课的内容。比如,在《泉城》这一课,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泉水的名字、方位以及特征等进行表格归纳。这种非连续性文本的创建与运用,可以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对文本的拆分、整合能力。

(五)评价检测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重点是处理信息的能力,其关键词是“说明”“解释”“讨论”。而近几年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往往糅合在综合性实践内容里。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鼓励他们参与社会实践。当然这种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评价重在“阅读”,是以考查学生阅读能力为最终目的。而新课标中提到的“形成性评价,注意收集、积累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与发展的资料”,还有平时的“行为观察与记录,问卷调查,面谈讨论等各种方法”等,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评价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非连续性阅读文本技巧 篇2

一、了解文章类型

“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由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它的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

二、抓住阅读关键

第一,抓取关键,获取信息。

“非连续性文本”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在获取信息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看标题。标题往往会最精准地概括文本内容,先看图标题,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文本内容。此外,“非连续性文本”有不少是图的形式呈现的,如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地图等。所以我们要锻炼从图上抓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学会提取图中有价值的重要信息,如事物的变化趋势,数据的增减等。当然,除了标题和图,我们也要留意其他文字信息。

第二,整理信息,合理推断。

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后,我们就要将这些信息进行简单的整合,并结合题目进行合理的推断。这样做能让我们对材料有更精准的了解,对于我们后续的答题有一定帮助。

三、把握常考重点

第一,常考题型之整合信息。

说说你从文本中获得的哪些信息?

解决技巧:

此类题型考查的是我们对文本的概括能力,我们需要从标题、文本中抓取关键信息,并归纳整合。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勾画的方法,标注重点,方便后续整理。

第二,常考题型之具体分析。

请针对文本中给出的信息或反映的现象,合理安排模糊项活动或者提出合理的建议。

解决技巧:

回答此类提前,我们需要先弄清文本的主题。假如要安排某项活动,我们就要根据文本给出的限制,做出合理安排;假如要提出建议,我们就要结合生活实际,提出可行的建议。

非连续性阅读文本技巧 篇3

非连续性文本包括摘要、讲话、使用说明书、地图、时刻表、目录、数据表格或者片段材料等。这些文本贴近我们的生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学会从非连续性文本中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一名中学生应具备的基本阅读能力。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我们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抓题目或出处。

题目是文本内容最精要的概括,是反映文本“心灵的窗户”,对题目的正确把握,有益于对文本主要内容的理解。

出处往往隐含着文章的性质、背景、方向等。

2.画重点。

有些非连续性文本是以图表的形式呈现的,内容具有多、杂、乱的特点,展开阅读时,可以用勾画的方法找出和问题相关的或自己感兴趣的关键信息,比如,各材料的中心句,主要观点,关键数据等。

3.理信息。

对于已经得到的信息,我们要进行简单的整理,以便自己使用或解答问题。

4.仔细审题,仔细比对。

做 “非连续性文本”的题目时要认真审题,找出题目对应的文本,仔细比对对应信息。

⑦ # 第一课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首先,云帆学院祝贺大家摸爬滚打升入初二,哈哈。

其次,初二的语文学习会更加注重广度,我们会接触到除了记叙文以外的各类文本,希望大家喜欢。

请各位继续努力~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语文学习越来越重视实用性,所以近几年来,有一种新型的阅读文类出现——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连续性文本而言的,连续性文本是指由句、段构成的文本,句子是文本的最小单位。

非连续性文本不是以句子为最小单位,而是由表、单、文字构成的文本,表、单具体包括清单、表格、图表、图示、广告、时间表、目录、索引等。

非连续性文本通常围绕一个事物或主题,提供阅读的材料是多维度,是相互独立的,文本材料大多是由文字、图标、漫画、数据、统计图表等多种材料组合而成的阅读材料,这些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呈现事物或者主题,单独看是完整的,合在一起又能够综合地表达意义,它们之间的顺序并不固定,因此称之为非连续性文本。

简而言之:内容的实用性、知识的综合性、形式的直观性、信息的关联性。

材料一:

2011年1月1日8点整,中央电视台记录频道正式开播,信号覆盖全球。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的专业纪录片频道,也是第一个从开播之始就面向全球采用双语播出的频道,它向世人亮出了拥有人文精神的中国影像。央视纪录频道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主要呈现四大主体内容,六大主题时段的播出特点,以期达到规模化的播出效应。央视纪录频道同时采用国际纪录片频道的进行方式,淡化栏目概念,强化大时段编排,以主题化、系列化和播出季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摘编自杨玉洁等《真实聚焦:2010~2011中国纪录片频道运营与纪录片产业发展记录》)

材料二:

注:群众构成反映的是收拾人群的构成,回答了“谁在看频道”的问题,集中度是目标群众收视率与总体群众收视率的比值,表示的是目标群众相对于总体群众的收拾集中程度,能够回答“谁更喜欢收看这个频道”的问题:集中度的比值大于100%,表示该类目标群众的收拾倾向高于平均水平。

材料三:

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央视纪录频道实行的是频道化运营模式。央视是纪录片的主要制作基地,制作出的精品节目数量众多。当然,频道化运营模式也有其自身的劣势,劣势在于频道可以调动的资源非常有限,其融资渠道、产品设计、人财物资源调度都会受到种种限制。央视纪录频道目前正积极推进制播分离模式,节目制作以社会招标、联合制作、购买作为主要方式,并辅以自制精品,为建立较为健全的制作管理模式做好准备。 (摘编自张同道等《2011年中国纪录片频道发展报告(下)》)

材料四:

总部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国家地理频道是一个全球性的付费有线电视网,目前,国家地理频道已经以34种语言转播至全球166个国家和地区逾2亿9千万用户,作为一个纯纪录片频道能够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除了高质量,高观赏性的节目内容之外,与其频道自身的制播运营模式是分不开的,其制播运营模式如下:有线电视系统是在地方政府的批准下由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投资建立的,有线电视系统直接面向订户收取费用,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是指拥有并运营有线电视系统的企业实体,有线电视节目提供商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提供节目,具体到国家地理频道而言,美国国家地理电视公司以及其他渠道承担提供片源的任务,国家地理频道承担的是节目制作等任务,即让来自国家地理电视公司等渠道的单个的片源变成有机结合的整体,适于在电视上播放;康卡斯特电信公司作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则承担把电视信号传送到千家万户的电视机上的技术性播出任务。 (摘编自楚慧萍《多元延伸,有机互动——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运营模式初探》)

阅读题:

一、思维导图题

上面的第一个选择题类似于思维导图的梳理,我们可以这样分析:

【材料一 】2011年1月1日8点整, 中央电视台记录频道 正式开播,信号覆盖全球,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的专业纪录片频道,也是第一个从开播之始就面向全球采用双语播出的频道,它向世人亮出了拥有人文精神的中国形象。央视纪录频道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主要呈现四大主体内容,六大主题时段的播出特点,以期达到规模化的播出效应。央视纪录频道同时采用国际纪录片频道的进行方式,淡化栏目概念,强化大时段编排,以主题化、系列化和播出季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材料三: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央视纪录频道实行的是频道化运营模式。央视是纪录片的主要制作基地。制作出的精品节目数量众多。当然,频道化运营模式也有其自身的劣势。劣势在于频道可以调动的资源非常有限,其融资渠道、产品设计、人财物资源调度都会受到种种限制。央视纪录频道目前正积极推进制播分离模式,节目制作以社会招标、联合制作、购买作为主要方式,并辅以自制精品,为建立较为健全的制作管理模式做好准备 。

材料四:……其制播运营模式如下:有线电视系统是在地方政府的批准下由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投资建立的,有线电视系统直接面向订户收取费用,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是指拥有并运营有线电视系统的企业实体,有线电视节目提供商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提供节目,具体到国家地理频道而言,美国国家地理电视公司以及其他渠道承担提供片源的任务,国家地理频道承担的是节目制作等任务,即让来自国家地理电视公司等渠道的单个的片磁变成有机结合的整体,适于在电视上播放;康卡斯特电信公司作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则承担把电视信号传送到千家万户的电视机上的技术性播出任务。

材料四:……具体到国家地理频道而言,美国国家地理电视公司以及其他渠道承担提供片源的任务,国家地理频道承担的是节目制作等任务,即让来自国家地理电视公司等渠道的单个的片磁变成有机结合的整体,适于在电视上播放;康卡斯特电信公司作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则承担把电视信号传送到千家万户的电视机上的技术性播出任务。

你找到选项与文章对应的部分了吗?

二、图表分析题

一幅图表我们应该注意的元素有:

①标题信息:时间、对象、调查范围、调查内容
②内容:观众构成调查、集中度调查
③线条、数字:观众构成比例柱状图、集中度调查为数值变化曲线
④文字说明:解释什么是“收视人群构成”和“集中度”两个概念

思维过程:

①由图到文的转换,一般来说需经过以下流程:源信息(图表)→观察认读→分析理解→归纳概括→文字表达。因此针对选项中的文字内容,要能迅速在图表中找到对应信息,再通过读图来判断信息正误。

②读图(表)要注意标题、内容、线条、数字及文字说明。图形类的重点阅读标题和简要的文字提示;表格类的通常要关注表头中的重点栏目和数据变化等。

解析:

A和E对应的是材料一和四,请自行分析。下面仅分析材料二对应的三个选项:

B.根据材料二中性别、年龄、学历这三项,我们能够了解到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的观众构成和集中度的基本情况。

C.2011年,在71个大中城市的观众调查中中央电视电台纪录频道观众构成最高的三类人群分别是:男性、45~54岁以及高中学历。

D.根据材料二可知,随着目标观众年龄的增加以及学历的增高,集中度的比值也在不断地攀升。

材料一
近日下发的《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指出,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求中小学校通过有关课程和活动开展书法教育。

书法在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乃至世俗生活中都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但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削弱,书法教育的状况堪忧。首先,中小学学生书写不规范、不工整、不美观,字迹潦草;其次,“双姿”不规范的比例很大,坐姿和握笔姿势不正确;再次,学生普遍缺乏写好字的心态和习惯,多数不在意字写得不好;最后,“提笔忘字”现象日益严重。

全国中小学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郭振有提出,1988年成立的中国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在过去的20多年里,积累了丰富的书法教育的经验,各地应借着“书法进课堂”的东风,扩大书法特色教育实验区和实验校。
(《中国教育报》2011年10月25日12版,有删改)

材料二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明确提出加强书法教师队伍建设。要逐步形成以语文教师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的书法教师队伍。”目前,广东省中小学书法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如何呢?现有的教师是否能够胜任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需要?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组织了一次面向广东省中小学语文教师和美术教师的问卷调查。

接受问卷调查教师所在的学校中,配备有专职书法教师的占18.77%,由语文老师兼任书法教师的占27.18%,由美术老师兼任书法教师的占25.6%,没有配备书法教师的占28.45%。缺乏能胜任书法课教学的教师这一现实也在另一项统计结果中反映出来,高达48.35%的教师认为目前学校开展书法教育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可胜任的书法教师”。

要解决书法教育师资队伍不足的问题,建议加强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还要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学校聘请有书法专长的校外人员(尤其是当地少年宫和文化站的书法教师),经过适当的教学培训后担任学校书法教师。
(冯善亮,周凤甫《广东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状况调查报告(节选)》,2015年1月)

材料三

当前教育部稳步推进书法教育进课堂工作成绩显着。近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对“识文断字”基本功提出新的要求,总体目标是打造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的示范标杆,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两种意识”。

但在继续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的落实中依然不同程度存在着一些问题。据江西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对全省35所中小学抽样调查显示,86%的学校因没有书法师资、教材等问题,开设的书法课走过场,形同虚设。

如何把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日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协理事卢中南接受了我们的专访。他建议教育部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开设书法课的情况全面调查,建立相应的督导机制,提高书法的地位,将书法作为推进中小学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建立书法评价机制,并明确列入教育督导和评价中;重视并定期检查书法教学实施情况。成立专业的书法教育监管小组,每学期、学年到校巡管,检查开课的真实情况,重在监督落实。对书法获得成果的奖励制度要等同于其他考试科目。要设立书法教师资格证,有明确的书法专职教师的“入职名额编制”,使书法教师专职化。除提高书法教师地位、保证书法教师专职教书法外,必须对全体教师进行汉字书写培训,尤其是语文教师。尽快制订师范生的书写技能训练目标,尤其是师范院校文科学生必须有相对严格的书法课程。

卢中南说,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再到家庭,合力形成严密的书法教育管理机制,才能把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中国艺术报》2017年03月06日7版,有删改)

材料一:

【本报讯(记者韩晓东) 】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日前在京发布结果,调查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7.8%,较2012年上升了2.9个百分点,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6.7%,较2012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其中,报纸和期刊的阅读率分别较2012年下降超过5个百分点,而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则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介绍,我国国民的图书阅读率从2007年至今已经连续七年稳步回升。

从国民对各类出版物阅读量的考察看,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77本,比2012年增加了0.38本。人均阅读报纸和期刊分别为70.85期(份)和5.51期(份),与2012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阅读电子书2.48本,比2012年增加了0.13本。与2012年相比,传统纸质媒介中,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对图书、报纸和期刊的接触时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新兴媒介中,上网时长和手机阅读的接触时长呈增长趋势,其中,通过手机上网的比例增幅明显,与2012年的29.2%相比,增长了13.5个百分点。

对我国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的研究发现,66.0%的成年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有15.6%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超过更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的国民比例(15.0%)。

从阅读者的年龄分布看,0—17周岁未成年人是纸质图书阅读的绝对主力,这一群体的图书阅读率为76.1%,人均图书阅读量为6.97本,较2012年提高了1.48本,其中,14—17周岁未成年人课外图书的阅读量最大,为8.97本。另外,通过对亲子早期阅读行为的分析发现,2013年我国0—8周岁有阅读行为的儿童家庭中,平时有陪孩子读书习惯的家庭占到86.5%,在这些家庭中,家长平均每天花费23.87分钟陪孩子读书。

另据悉,为了更好地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满足国民多元化阅读需求,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等机构共同发起的第二届“文明中国”全民阅读活动将于近期全面启动,届时将开展包括全民阅读送纸书、送数字阅读客户端、开展阅读创作征文活动在内的多种全民阅读活动。

(《中华读书报》 2014年4月23日01版)

附图:

材料二:

今天是第19个“世界读书日”,也是伟大文豪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每逢这个日子,有识之士便是一次集体焦虑,然后便痛心疾首,感叹中国人读书太少,并不乏数据证明,比如人均读书才四五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8.4本,日本的8.5本,美国的7本……更有论者恨铁不成钢,千万别成为屏奴,要多读纸质图书。
(摘自2014年4月23日《北京青年报》)

材料三:

天津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宝义认为,人们不是不阅读,而是阅读的方式在变。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兴起,对传统阅读方式造成巨大冲击,习惯了网络浅阅读的民众,难有耐心阅读“大部头”,从阅读纸质书变成阅读电子书、微博、微信。但带来的问题是,只能获取大量碎片化的信息,要领略经典着作深刻的美,需要时间和耐心。
(摘自央视网《中国人正面临“阅读危机”?》)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三者关注的都是当下中国的“阅读危机”问题,而且都认为是新媒体的兴起带来了阅读形式的改变,造成了危机。
B.材料一表明中国人主要倾向于阅读纸质书,因此材料二和材料三涉及的“屏奴”和网络浅阅读现象,并不是很严重。
C.材料一对阅读现象的考察较为详尽,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而材料二和材料三更像新闻评论,其新闻价值有限。
D.三者都试图积极引导读者思考当下中国面临的阅读问题,并且暗示读者,中国人的阅读情况有可能变得越来越好。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二项是
A.三段材料来源不一,有专业报纸,有门户网站,但都选择在“世界图书日”发布相关新闻,说明三者都有应景的嫌疑。
B.相对而言,《中华读书报》的专业性最强,《北京青年报》和央视网虽然有宏观视野和专家言论,还是显得不够专业。
C.对于同一阅读现象,“手机阅读”“网络在线阅读”“屏奴”“网络浅阅读”等用词的区别,表征了媒体的利益倾向。
D.三家媒体发布关于阅读现状的新闻的背后,是国家对于“文明中国”的诉求。这说明三者都是国家的喉舌,服务全民。
E.三家媒体的读者群体不一样,为了适应读者,在用词和修饰风格上有各自的考虑,因而文字上的阅读感觉大不相同。

材料一:

字母词指汉语中单独由字母构成,或者由字母、数字、符号、汉字混合构成的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字母词在汉语中得到广泛使用,已成为汉语词汇系统产生新词的重要形式之一。

通过对1990-2014年《人民日报》语料库中字母词使用情况的调查发现,《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所收录的字母词总数(244个)约占25年里《人民日报》使用的字母词总数(约8000个)的3%,使用总词次(110748次)约占所有字母词使用总词次(近200000词次)的50%。

词典收录的244个字母词中,高频使用的字母词(66个)约占27%。其中字母词GDP的使用频次最高并一直呈上升趋势,与此同时,GDP的汉译词“国内生产总值”的使用频次呈下降趋势。这一变化趋势体现出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重视,也体现出在词汇系统接纳这一经济领域术语的博弈时,字母词形式所表现出的表达优势。类似的字母词还有A股、CPI、IPO等。还有一类高频字母词的使用频率与当时的社会热点有关,波动较大。如WTO一词在2001和2002年使用频次特别高,与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WTO这一事件息息相关。而字母词APEC、PM2.5的使用频次,与2001年APEC会议在上海召开、近年来悬浮于空气中的细颗粒物的社会热点话题密不可分。还有些高频词如卡拉OK、VCD、IP 电话等,虽然25年总使用频次很高,但是正处于年度使用频次变化的下降期,进而可能进入低频期。

25年里总使用频次小于50的字母词被划入“低频字母词”,占收录字母词总词条的40%。从语言学视角分析,导致低频的原因有:第一,接受度不如其汉译词,如AI(人工智能)、DC(数码相机)等;第二,只在口语交际中使用占优势,如K歌等;第三,只在非大众传播媒介,如专业领域交际中使用占优势,如SSD(固态硬盘)、HDMI(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等。

综上所述,在汉语系统中,真正高频稳定使用的字母词总数并不多,使用总词次却很多,并通过反复使用而渐渐为人们所熟知。

(摘编自王秋萍关于“字母词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

材料二:

近来百名学者投诉《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正式收录外来字母词涉嫌违法,引起了较大争议。

这些学者认为《现代汉语词典》违法,是因为语言文字法规定:“汉语言出版物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但这一规定当时主要针对的是汉语方言和不规范汉字(包括繁体字和异体字)。字母词是汉语发展中出现的新现象——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字母词才大量进入汉语。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2000年公布的,对字母词的使用并未作出规定。“法无禁止即可为”,因此,不存在《现代汉语词典》因收录字母词而违法的问题。

当然,由于汉语发展了,汉语言文字使用中出现了新情况,相关法律应该对此作出规定。笔者认为,语言文字法应该尽快修改,对字母词的使用等相关问题作出规定。

(摘编自邹玉华《字母词入词典,既不违法又不违理》)

材料三: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字母词从最初的39条增至244条,表明字母词在实际生活中使用范围扩展得相当快。我们也几乎处处都会碰到字母词。像X光、B超、QQ这些词,都已深入人们的生活。但也确有一些字母词,存在生造冷僻、使用不当等现象。近日见报上一则标题:“教师节幼儿园老师不收红包,只收小朋友DIY贺卡。”干嘛一定要用“DIY”替代“自做”?直讲“智商”挺好懂,又何必定要玄乎成“IQ”呢?有些生造的字母词,更是一种人为的时髦。如分明是中国自己的篮球联赛,却要用英文称作“CBA”,岂不见“中超”、“乒超”这种实在的称呼也挺好嘛。此外,还有许多只在特定场合使用、专业人士才能懂的字母词,像股票市场中的行话、药品说明书上用词、通讯传播术语等等,现在常广泛使用在媒体上。这样滥用的结果,不仅很多人看不懂,而且易招人反感。可见字母词一滥,就难免走向反面。

(摘编自李景瑞《必须高度重视净化语言生态》)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三则材料都结合字母词在汉语中得到广泛使用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而且对词典收录字母词一事都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B.三则材料分别侧重于字母词使用情况、合法性、负面影响这三个角度,但都围绕着“如何对待字母词”这一话题展开分析。
C.材料一对字母词使用情况的调查较为详尽,力求准确严谨;而另两则材料侧重于对新闻热点的评论,力求迅速及时地反映生活。
D.对词典收录字母词一事,材料二持肯定的态度,认为其合法、合理;材料三则持完全否定的态度,并反对在生活中滥用字母词。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够合理的一项是( )
A.材料一选取《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和《人民日报》作为调查的对象,看重样本的权威性、典型性;材料三使用的论据较有生活气息。
B.材料一通过周密的调查分析得出明确的结论,尽量避免引起争议;而另两则材料的观点则更加个性化,允许不同观点、不同意见的争鸣。
C.材料一依照调查内容的性质进行分类、归纳,体现调查的科学性;另两则材料则依照先述后评的思路来写作,体现评论的写作特点。
D.材料一语言准确,逻辑严密;另两则材料的语言都比较通俗易懂。材料三比材料二在表达上更加口语化,因而比材料二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3.字母词的广泛使用,对汉语发展有哪些利与弊?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分析。

⑧ 你是如何借助于网络学习语文的

关于这个问题,回答如下:

人类社会进入网络时代,网络教学(E-learning)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崭新的、广阔的学习世界,并为任何愿意获取知识的人提供了学习的机会。这种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正在改变人们传统的教育模式,也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和思维方式,它既给语文教育的发展带来了生机与动力,也给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课题——网络时代的课堂教学如何改革,网络时代的语文学习如何进行。

一、网络时代的语文教学

网络教学不仅从手段和形式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更从观念、过程、方法以及师生角色诸多深层面赋予了教学以新的含义,使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的特性。
1.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网络教学借助于网络信息技术,老师的备课实质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创作过程。这一过程能使教师获得创造的自由,更能体验到创造的乐趣,更有利于教师的成长与进步,使教师更好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履行自己的职责,增强从业的效能感和价值感。

2.教学内容的整合性

通过提供对现有多种资源进行再次利用的技术方式方法,实现对知识信息不断进行新的加工、组合和整理,教师可以成为真正用心于教学的专家。

3.教学模式的多样性

学生通过网络可以了解、学习语文教学领域的最新知识,并能得到专家提供的“个性化”的教学指导;语文教学的内容、教材、教学手段及考试等,都可以因人因需而异,充分实现语文的个性化学习。

网络教学下的语文学习方式

随着语文网络教育的发展,语文学习方式注重于学生自主探究、实践体验、观察积累、合作交互的多元、多维学习方式并举。

1.综合性学习

2.选择性学习

3.探究性学习

还是要好了学习,天天向上

⑨ 如何利用网络学好语文

网络世界是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利用网络学习语文的常用的方法有:

1、在线阅读。现在网上有各种专业学习网站,也有学校、教师建立的,如古诗文网站,作文网,图书网等,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现成的学习环境。在线浏览是互联网中应用最广泛的方式之一;

2、在线收集。即通过资料网站或搜索引擎快速浏览,查阅文献,选取所需信息,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学习、运用;

3、在线传递。即通过文件服务器的上传功能或电子邮件,发送传递自己的意见或邮件等,参与讨论,完成作业,交流信息,进行网上讨论、网上投稿等在线语文学习活动;

4、在线交流。通过网络聊天室等途径,进行学术研究和交流,来吸收他人的观点,学习知识。

阅读全文

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如何用互联网学语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9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4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0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5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71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7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7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0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3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6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