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什么是语文味

什么是语文味

发布时间:2022-02-24 19:56:37

Ⅰ 什么样的语文课最具有“语文味”

我觉得应该是有点儿黑色幽默的语文课堂气氛应该是最具有“语文味”的吧,因为我们的语文老师就是黑色幽默型的,上课经常讲课外的有趣的东西,而且讲的话也很好玩,把课堂气氛搞活了。

Ⅱ 什么是小学语文 什么什么什么

教你汉语文化博大精深的皮毛,顺便让你学会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

Ⅲ 请问什么是语文味

■张秀红 近段时间,不少语文教研工作者都在呼唤“让语文更语文”“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来”。那么,?在不少教师的意识里,这个问题,似乎知道,又说不清楚。福建师范大学潘新知教授在《语文回望与沉思》中提到张志公先生文章里讲的一个小故事:在一所小学里,一年级。课文描写下雨前的情景,有一句说:“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老师叫孩子复述课文。有个孩子讲到这里时说:“乌云黑沉沉地要掉下来了。”老师说:“云彩能掉下来吗?”孩子回答说:“不能。”“书上是怎么说的?”“书上说压下来。”“体会一下压是什么样的感觉?”孩子们有所领悟,纷纷举手,要求发言,思维很活跃。潘先生接着说:你能想象当初我读到这里的感觉吗?那个天真的孩子复述课文,不是照原样说一遍,而将原作心灵化、生命化之后再“表现”出来:“乌云黑沉沉地要掉下来了。”“压下来”表现的是一种沉重感、可怕感,而“要掉下来”表达的是一种摇摇欲坠的动感。这是那么珍贵的孩子的独特体验和本真表达,这才是“文学化的复述”,比原作“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的成人话语,不知诗意了多少倍!这里,潘先生以他精深敏锐的语言辨析力和鉴赏力以及专业精神,让我们体会到课堂中无处不在的语文味、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语文味。当然,语文味不仅是语言词句的感受、品味和欣赏。一位老师教李清照的《如梦令》。她先是跟孩子们从本单元学过的古典小说聊到诗词,聊到词与诗的区别(长短句、词牌名),再由五年级已学过的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引出《如梦令》。接着,让学生自读全词,要求读通。在指读时,她又巧妙地让学生指出多音字“兴”的不同读音,并让学生借助工具书,自己读懂词的意思,将词读“胖”。在交流汇报中,孩子们或用猜词法或用联系上下文法对“沉醉”“兴尽”“误入”作出自己的理解,充分感受了全词的大意。这时,她要求学生将词读“瘦”,即用词中的一个“词”或一个“字”来概括。聪明的孩子们很快锁定了“沉醉”和“醉”,老师适时在黑板上写了一个“醉”字,接着问:“醉”体现在什么地方?学生有的答“不知归路”,有的答“误入藕花深处”,也有的答“兴尽晚回舟”。老师接着问:词人的“醉”仅仅是酒醉吗?学生略加思索后争着说:不是,词人还陶醉在美景中。老师在“酒”字下书“景”字,然后追问:是什么美景让作者醉了?于是,引出了溪亭日暮——凉亭、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引出了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引出了藕花深处——碧叶、红花、花香、鱼影;引出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引出了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引出了学生对词句声情并茂的朗读。在理解“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时,她让学生闭目倾听老师的朗读,问学生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富于想象的孩子们,纷纷说自己听到了清脆的鸟鸣声、哗哗的流水声、少女清脆的欢笑声和开心的嬉闹声,看到了鸥鹭纷飞、小舟并进、莲叶开合的热闹景象。于是,又引出了“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兴奋、豪迈、激情四溢的朗读。孩子们完全沉浸在欢乐、幸福、隽永的词的意境中,像喝茶,像听音乐。朗读、想象、引导让孩子们浸润在语言所描述的情景之中,领略诗意的美感,达到自由境界。这就是语文味吧。语文是什么?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是交际工具,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品味学习语文运用的妙处;语文是文化载体,所以我们要让学生浸润于语文所描述的美好情景中。这就是语文的学科特性,也就是语文味。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语文要学的就是“这个”。王崧舟说: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随着对语文学科特性认识的深入和准确把握,每个教师或许都有自己独到、深刻的体会和认识。(转自《课改导刊》 作者单位:孟州市教研培训中心)

Ⅳ 经常听到语文课要有语文味,什么是语文味

语文味,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主张语文教学要返朴归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导下,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和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为宗旨,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和渗透师生的生命体验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生发思想之快乐与精神之解放的,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

Ⅳ 什么叫语文,语文就是语言,就是平常说的话

“语文就是语言”
——重温叶圣陶先生关于“语文”含义的论述

扬州大学文学院 徐林祥

1949年,叶圣陶先生主持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工作,建议把旧有的“国语”和“国文”一律更名为“语文”,从此开始了“语文”一词广为使用的新时代。

“语文”作为一门课程的名称,其基本内容包括听、说、读、写的训练。叶圣陶说:“‘语文’一名,始用于一九四九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前此中学称‘国文’,小学称‘国语’,至是乃统而一之。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见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诵习课本,练习作文,固为读写之事,而苟忽于听说,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成效亦将减损。”[1]

“语文”既作为课程名称,又作为教材名称。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编审局编辑出版了全国统一的以“语文”命名的教材。这套教材的《编辑大意》指出:“说出来的是语言,写出来的是文章,文章依据语言,‘语’和‘文’是分不开的。语文教学应该包括听话、说话、阅读、写作四项。因此,这套课本不再用‘国文’或‘国语’的旧名称,改称‘语文课本’。”[2]

无论是以“语文”作为课程名称,还是以“语文”作为教材名称,其基本思想似乎都可以明确表述为:“语文”即“语言”,包括“口头语言”(语)和“书面语言”(文)。叶圣陶解释说:“什么叫语文?语文就是语言,就是平常说的话。嘴里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的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3]

叶圣陶先生对“语文”学科的命名及其解说,曾得到语文教育界的普遍认同。吕叔湘先生在1978年4月22日以《中小学语文教学问题》为题的讲话中说:“解放初期有一个出版总署,底下有一个编审局,就是现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前身,主要任务是编教科书。这就碰到了一个问题,就是语文这门课,是老办法小学叫国语、中学叫国文好呢,还是想法统一起来?当时有一位在里头工作的同志提议说,我们就叫它语文行不行?语也在里头,文也在里头。后来就决定用语文这个名称了。”[4]张志公先生在1979年5月写的《说“语文”》一文中也说:“一九四九年六月,全国大陆已经大部分解放,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教科书编审委员会着手研究在全国范围内使用的各种教材问题。关于原来的‘国语’和‘国文’,经过研究,认为小学和中学都应当以学习白话文为主,中学逐渐加学一点文言文;至于作文,则一律写白话文。总之,在普通教育阶段,这门功课应当教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掌握切近生活实际,切合日常应用的语言能力。根据这样的看法,按照叶圣陶先生的建议,不再用‘国文’、‘国语’两个名称,小学和中学一律称为‘语文’。这就是这门功课叫作‘语文’的来由。这个‘语文’就是‘语言’的意思,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在口头谓之语,在书面谓之文,合起来称为‘语文’。”[5]

在“语文”作为课程教材名称使用的过程中,对“语文”含义,除了“语文就是语言”之外,还有“语言文章”、“语言文字”、“语言文学”等几种不同的解说。

针对这些解说,叶圣陶先生多次指出:“‘语文’一名,始用于一九四九年之中小学语文课本。当时想法,口头为‘语’,笔下为‘文’,合成一词,就称‘语文’。自此推想,似以‘语言文章’为较切。‘文’谓‘文字’,似指一个个的字,不甚惬当。‘文’谓‘文学’,又不能包容文学以外之文章。”[6]“其后有人释为‘语言文字’,有人释为‘语言文学’,皆非立此名之原意。第二种解释与原意为近,唯‘文’字含义较‘文学’为广,缘书面之‘文’不尽属于‘文学’也。课本中有文学作品,有非文学之各体文章,可以证之。第一种解释之‘文字’,如理解为成篇之书面语,则亦与原意合矣。”[7]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对“语文”一词有两个解释,一是“语言和文字”,一是“语言和文学”。该词典在解释“语言”一词时称:“‘语言’一般包括它的书面形式,但在与‘文字’并举时只指口语”。[8]这就是说:“语言文字”专指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字。吕叔湘认为:“语文这两个字连在一起来讲,可以有两个讲法,一种可理解为语言和文字,也就是说口头的语言和书面的语言;另一种也可理解为语言和文学,那就不一样了。中小学这个课程的名字叫语文,原来的意思可能是语言文字,但是很多人把他理解为语言文学。”[9]吕叔湘先生这里虽然也将“语文”理解为“语言文字”,但仍然是指“口头的语言和书面的语言”。

可见,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语文就是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实际上已经包容了“语言文章”(“文章”为书面语言)、“语言文字”(“文字”为书面语言的符号)、“语言文学”(“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以书面语言为载体)的含义。

既然语文教育中的“语文”应理解为“语言”,那么为什么这门课程不叫“语言”而称“语文”呢?这主要是因为“语言”有时仅指口头语言,叫做“语文”,是为了强调这门课程不但包含口头“语”,而且包含书面“文”。1980年7月14日,叶圣陶在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上解释说:“一九四九年改用‘语文’这个名称,因为这门功课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的。既然是运用语言的本领的,为什么不叫‘语言’呢?口头说的是‘语’,笔下写的是‘文’,二者手段不同,其实是一回事。功课不叫‘语言’而叫‘语文’,表明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都要在这门功课里学习的意思。‘语文’这个名称并不是把过去的‘国语’和‘国文’合并起来,也不是‘语’指语言,‘文’指文学(虽然教材里有不少文学作品)。”[10]

我们理解:“语文”,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门课程,指的是祖国语言的教育,即作为中华民族通用语的汉语言的教育。既包含口头语言的学习,又包含书面语言的学习;既包含语言形式的掌握,又包含语言内容的理解;既包含着一个民族的语言系统和规则(即狭义的语言)的学习,又包含着按照这一语言系统和规则所进行的言语行为(读、写、听、说)的训练以及按照这一语言系统和规则形成的言语作品的学习。[11]正如钟启泉先生所指出的:“语文学科就是从形式与内容两个侧面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兼具‘形式训练’与‘实质训练’的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12]王宁先生则从语文教师的角度指出:“语文教师应当通过语文教学养成学生从语料中发现语言现象、概括语言规律的锐敏性、兴趣和习惯;教给他们贮存语言材料的正确、有效方法,促使他们通过自学的积累,逐渐丰富自己的语言;让他们在获得新知识的实践过程中,训练他们把已加工成熟的思想用最得体、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能力;最后,还要以语言为桥梁,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意识、创造思维意识和文化修养意识。”[13]

近几年来,在关于“语文”含义的讨论中,又有三种新的解说:“言语”说、“文学”说、“文化”说。

有学者认为:“‘语文’指的是汉言语,语文教育是我们母语汉语的言语教育。”[14]笔者以为,这一观点缩小了语文的外延。语文学习,既包括言语的学习,也包括狭义的语言的学习。虽然作为母语课程内容的语言系统及规则,人们可以在日常生活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自发的经验和认知多少获得一些,但这些毕竟是零碎的,与在学校教育的情境中通过较高级的思维活动系统地学习是不能相比的。学校开设语文课程之所以有必要,即在于可以使母语的学习和掌握,由自发的、偏重感性经验的、少慢差费的暗中摸索,走向自觉的、偏重科学理性的、多快好省的明中探讨,这其中便包括语言系统及规则的学习。

也有学者认为,语文就是文学,语文教育就是文学教育。笔者以为:这一观点同样把语文的所指缩小了。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一方面,作为一门艺术,文学作品与政治论文、科普读物、以及其他实用文章相比在以情感人、以美育人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语文教育无疑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另一方面,作为学习语言的语料,语文课本中的文学作品与政治论文、科普读物、以及其他实用文章的性质又是相同的。语文学习既然包含语言形式与内容方面的学习,就已经包含了作为语言的成品的文学作品与政治论文、科普读物、以及其他实用文章的形式与内容方面的学习,文学教育就已经是语文教育的应有之义了。而以文学来解说语文,将政治论文、科普读物、以及其他实用文章的读写排除在语文之外,则显然是不妥的。

还有学者认为:“从语文的本体来看……语文就是文化的存在,文化是语文的‘底座’,语文与文化血肉同构,语文就是文化。”[15]笔者以为,这一观点又将语文泛化了。文化是什么?“广义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16]显而易见,语文只能被看作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事实上,包括语文在内,学校开设的所有课程都是人类文化的体现,学习各门课程都是学文化。说“语文就是文化”固然没错,却不能揭示语文学科的个性特征。

古人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叶圣陶先生关于“语文”含义的论述,对于我们正确把握语文学科的性质和语文教育的目标,推动当今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仍然是有现实意义的。

作者简介:徐林祥,男,1956年生,扬州大学文学院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育史、美学史与美育史研究。

注释:
[1]叶圣陶:《答滕万林》1964年2月1日,《叶圣陶集》第25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33-34页。
[2]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编审局:《编辑大意》,《初级中学语文课本》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50年版。
[3]叶圣陶:《认真学习语文》,见中华函授学校编《语文学习讲座丛书》(一),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3-4页。
[4]吕叔湘:《中小学语文教学问题》,《吕叔湘论语文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37页。
[5]张志公:《说“语文”》,《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69页。
[6]叶圣陶:《答孙文才》1960年1月21日,《叶圣陶集》第25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7页。
[7]叶圣陶:《答滕万林》1964年2月1日,《叶圣陶集》第25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34页。
[8]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539页。
[9]吕叔湘:《中小学语文教学问题》,《吕叔湘论语文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37页。
[10]叶圣陶:《语文是一门怎样的功课》,《叶圣陶集》第13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247页。
[11]参见徐林祥、屠锦红:《语文:一体三维》,《中学语文》2005年第10期。
[12]钟启泉:《中外母语教材比较研究丛书?序》,《中外母语教材比较研究丛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3]王宁:《汉语语言学与语文教学》,《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
[14]余应源:《语文“姓”什么?》,《中学语文教学》,2001年第3期。
[15]曹明海:《语文:文化的构成》,《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4年第7-8期。
[16]辞海编辑委员会编:《辞海》下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第4022页。

Ⅵ 语文是什么

有一种看法认为:语文就是文字。但这种看法未免太狭隘。他只是语言的纪录,知识语言系统的一部分。如果按这种说法来讲,难道我们学语文学了十二年就是学了十二年的汉字?这样恐怕要贻笑大方了。
还有种说法就是扩大了语文的外延。即凡是书面的东西都纳为语文,包括了:合同、文件、便条甚至黑板报都可称为文章,称为语文。要知道凡是课本中都有文章,难道数学、物理、历史、生物都是语文,也都可以纳入语文课本?
很显然,以上两种解释是荒谬的。
在历史上,作为私塾教材的“四书五经”只是因为它的特殊性。作为伦理读本、政治读本、道德读本。而他其中的文学内涵被阉割或被掩盖了。八股取仕是写的八股文中要学习圣人的语气,圣人的思想,而并没有要求学书中的文化。
语文——这门课,从隋朝科举制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其中不免有些弯路,但如今人们对于语文应该有了新的认识。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吸收人类先进文化”。课程标准中也规定了中学生必读的名着篇目。作为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其中包含了人类在几千年发展创造的历史中人文精神的精华。阅读名着主无疑是对自身的熏陶和滋养。西方国家作为教育的先进国家,母语教学中对于母语文化讲授是十分重视的。这应该成为我们所应借鉴的,在我们的汉语教学中对于文化的教育应远远多于语言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文学素养又提高,而文学素养的提高是语文教学的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
如今,众多语文老师要求学生学习《论语》、《诗经》……这些语文老师把学生领进了以中国古典文化的世界。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中国的文化。英国着名科学史专家指出:今天保留下来的中国文化、中国的传统、中国社会的精神气质,对日后指引人类世界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对于我们,中国人语文课上学习语言的同时切不可忘记中国文化的学习。
的确,学习语文就是学习一种文化。以文化人,实质就是人文化、民族化。语言文化的陶冶是语文教育的灵魂。失去了灵魂语文就只剩下个空壳。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就要知言养气,读书修身,塑造完美人格。数千年以来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文明。学习语文就是与塑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感情。此外还要学习民族崇德重义的价值取向。自强务实的人生态度,乐善好施,见义勇为……通过语文将中国文化传承。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需要有学习兴趣,好的学习习惯等都是很重要的。有人感到学习语文很吃力,我想主要是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没有拥有一把打开语文之门的金钥匙。

学好语文,要注意培养 学习兴趣,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积累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等。我希望当你读完这篇“烂文”后,能为你的语文之路,垫石铺地,为你的语文大厦添砖加瓦��阊�捌躺弦惶跬ㄌ齑蟮馈?

对语文学习感兴趣,就为你的语文学习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无论做任何事,兴趣是最重要的。两千年前的“文圣”孔子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正说明了“好”、“乐”对于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追求,可以说是精神支柱,朋友,如果你现在暂时对语文,并不感兴趣,没关系,你可以从“0”开始。培养兴趣,可以去背诵,抄录一些精彩的片断,富有哲理的名人名言,以及课外知识都可以。这样,慢慢积累,在某一天,你会突然发现,原来当一个才多识广,知识渊博的学者就是如此容易。你还可以参加一些关于语文方面的活动,比如演讲、征文等等。爱因斯坦说过:“在学校里和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的动机是工作中的乐趣,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这种结果社会价值的认识。”正如刚才说的,你可以参加社交活动,那有人便会问了,如果赢了,当然会使我们斗志高昂,兴趣更浓烈,而相反,则会挫伤我们的积极性,对语文反感,那岂不是适得其反吗?我可以肯定回答:“不会的”。这样看你如何认识结果的价值。正如所说,会信心百倍去学好语文,如果失败了,可以自我检讨,是哪里做得不好,“挫折是强人的一笔巨大财富,弱者的万丈深渊”,你可以想想,正因为发现了缺陷,我们才会去弥补,才会做得更好。学习兴趣是基础的话,好的学习习惯,则是一位技艺超群的建筑师。

学习习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你学习质量的好坏。叶圣陶认为:“从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学方面的良好习惯”。由这句话我们至少可以看到好的习惯的重要性,其实好的习惯,主要还是靠自己去养成的。农村有句俗语是这样说的“习惯成自然”如果你坚持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久而久之,则会成为雷打不动的“自然”。那怎样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可以从学习实践中,文章作品中去领会。《礼记》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就是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可以把它慢慢融入我们的学习之中。“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则又给我们敲响要“学”“思”结合的警钟。“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有许多的名人对学习做出了总结,我们不妨一试(但不可盲目)。其实,更重要的是要我们从学习中去总结,比如说,在一个幽静的地方,我们不妨坐下静静心,默默想想散文、名言之类,不但更能愉悦心情,而且还增深了印象。如果说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位独具匠心的建筑师,那好的学习方法则是精美实用的建筑材料。

说学习方法,其实与学习习惯有许多交叉之处,比如:抄录精彩片段,吟诵古诗,随时写下精彩瞬间,等等都是好的学习方法。语文学习重要的就是积累与运用,上面的那些方法都是积累的重要手段。我们运用语文知识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可用在诸方面,譬如:社交、写作、演讲……无不与我们密切相关,有人学习语文很有一套,但运用时却是茶壶里装饺子——倒不出来。其实学的目的就是用,这是纲。由于方法因人而异,我就不多讨论了!我相信亲爱的朋友你定会有锦囊妙计的。好的学习习惯,兴趣很浓,方法很对,若没有语文学习能力那还是无济无事。

学习能力是渐渐培养和积累的。有人说鲁迅的文章很难懂,其实就是因为没有找到突破口,我们理解一句话一定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上下文语境,这样你才会将难题迎刃而解。学习 要重识基础能力巩固,首先要谨记一些写法、修辞及符号的用意,只有这样坚实的基础,才可去拔高。“欲速则不达”学习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需要你的恒心。

上述皆为鄙人愚见,多为浅薄之言,其实每人都有他的一本经,都有一套未发掘的(有的当然发现了)学习秘籍。

朋友,当你看完这篇文章后,掩卷沉思时,希望能使你有所受益。为语文功底差的人,改变现状,为功底好的人锦上添花。

Ⅶ 什么什么的背影的作文题目富有语文味

渐行渐远的背影
多少次相遇,又是多少次离别?你在遥远的一隅,望着我渐行渐远的背影,无声落泪。
在我的记忆里,你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你曾对我说,你刚刚成年就当上了志愿兵,置身于千里之外的荒漠戈壁。数年的军队生活使你变的严肃,即使是面对亲人也依旧是一张令人敬畏的脸。
你在我小的时候,经常说,戈壁滩上白天晚上温差多么大,多么荒芜,你说那里黄沙漫天,多么多么的残酷。你还给我讲,你和战友们为了取暖,出去打篮球,流出的汗立刻结成冰,一甩头,大蓬大蓬的冰珠飞溅。军队生活使你的习惯改变了。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我在看电影,你突然抢过遥控板,换到了《新闻联播》,我愤怒地大喊:“给我换回去!”你却转身就给我一巴掌。我吃痛,便不再呐喊了。我记得你每天晚上都要看《新闻联播》,你以前曾给我说过,你在当兵时就是这样的。
我读初中了,学校在十几公里之外,见面的时间少了,除了周末和假期,我都在学校那边。你睡没有说什么想念我,但是我每次回来时,你总是在厨房里做我最喜欢的西红柿炒鸡蛋。我每一次走的时候,你总是帮我提着重的东西,知道我说:“我提得动,你回去吧!”你才放下东西,转身往回走。直到有一次,我回头看你时,才发现你站在家门口,远远地望着我。
望着我渐行渐远的背影,你又会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
现在你已经没有再帮我提东西,送我离开了。因为你已经生了重病。我不敢相信,那么强壮的你竟然已经是直肠癌中晚期,你抱着一线希望化疗,病痛和化疗副作用的折磨使你越来越虚弱了,和过去强健的你已经完全变了样。
瘦弱的你安慰我们,说:“戈壁滩那么残酷的环境都没有打败我,就这么一个小小的病还能打败我吗?”
你目前化疗已经到了第七个疗程,你坐着公交车去医院了。我提着重的东西,知道你说:“我提得动,你回去吧!”我才放下东西,转身往回走,直到你突然回头,看到我站在家门口看着你,坚强的你眼中竟然出现了一道泪痕。
爷爷,我望着你渐行渐远的背影,也无声的落泪了。

阅读全文

与什么是语文味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2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89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35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27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67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9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8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85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7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0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38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68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8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1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32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21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29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0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7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