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在新课标下如何进行语文教学

在新课标下如何进行语文教学

发布时间:2023-01-31 23:18:31

㈠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搞好初中语文教学

首先,要学习和领会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师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上新课程之前教师必须学透.很难想象,对新课程标准不熟悉的教师,能把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好.教师在学习新课程标准时要在学透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语文新课程标准只是一个教学原则性、方向性、计划性的指导文件,教师既要严格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去进行教学,又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诸多因素去实施教学. 其次,要认识到新课程标准不只是为教师制订的,也是为学生的学习制订的.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通过不同阶段的学习,达到相应的语文水平.让每一位学生通过在课堂上进行的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应用于课外.生活处处有语文,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在课堂内学语文,也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在课堂外学语文. 第三,要转变观念.如果教师的思想观念不转变,即使是制订了再完美的新课程标准,也执行不了.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认为语文教学重在工具性,但我个人认为:新课程标准除了肯定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更多的是注重语文的人文性.这就要求每位教师都要转变观念.在转变观念时,有些教师认为应该彻底否定原来的教学观念,我不赞同这种看法.强调要转变观念,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全盘否定,而应该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扬弃. 也有些教师认为新课改后不用抓基本的教学常规了,我认为这个观点也是错误的.新课改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不能完全抛弃原来的教学常规,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去组织教学.因此,我的体会是对传统的教育必须是扬弃,而不是抛弃.既不能全部继承,只改课程不改观念;也不能全盘否定,样样翻新.对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要求不能去掉,对教师教学的基本功的要求同样不能去掉. 第四,要转变角色.新课改要求教师要从教导者转变为服务者,强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自始至终都是组织者、引导者、激发者、陪伴者和参与者.学生才是主角,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一定要围绕学生的学服务.这样,教师要转变为服务型的角色,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到三备:一备学生、二备教材、三备教法(包括教具).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比较科学的教案,为学生所想,想学生所需,解学生所难.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第五,教法和教具的运用要结合当地学校和学生的实际.上新教改课程时,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改革的精神,抛弃填鸭式的教学,不能搞满堂灌. 应试教育的做法是不符合课改精神的,也是不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 我们应大力提倡启发式的教学.中国古代的大圣人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也有力地说明启发式的教育很重要. 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因地制宜,不能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脱节.要与学生的学法挂钩,与学习内容挂钩,与学习效果挂钩.方法、手段和技术的运用都应从实际出发,不要片面地理解新课改就是用多媒体上课,语文课就是让学生按课文内容来表演,演课本剧、演小品,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高高兴兴,老师只是坐在旁边做免费观众. 我认为,在进行语文新课程的教学中,不必每节课都要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也不必把课文变成剧本来让学生去表演.特别是像没有先进教学设备的农村学校,能结合当地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用好黑板和粉笔也是很不错的.不能错误地认为多媒体教学就是启发式教学,也不能错误地认为课堂一定要搞表演活动才能体现新课改的精神.教法和教具的选用基于以下几点来考虑:看看能不能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是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是否有利于充分利用当地的教学资源 ,是否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㈡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新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新课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又有活力的课堂。”怎样把新的教学理念落实么?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课堂。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严重束缚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创新意识,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持续发展。新的语文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与参与者。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根据不同学段、不同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宽松的自主学习和氛围,让学生与文本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在自主与互动中畅所欲言,从而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在《鹿和狼的故事》的教学中,我首先以合作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认为最值得研究的问题:①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的鹿,采取了那些措施?②罗斯福错在哪里?为什么?③作者借这个故事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道理?④联系生活实际和看过的《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等谈谈自己的理解。随后,让学生自由发言,以问

㈢ 《新课标下语文怎么教语文名师来解读》札记

      语文教学要从“知识本位”转向“育人本位”,培养能采用科学方法去学习的人,能用语言做事、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因此,语文教学要由设计教学问题转向设计促使学习真实发生所需要的真实情境。在情境设计中,教师要转变教材的使用观念,做好课程内容的转化与研发,进行资源统整,设计丰富、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来强化语用体验,使学生的知情意协同发展。

    我们在教学中要始终牢记:学生的文化自信、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都需要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具体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得以实现。

     新课标的这些新变化,符合语文学科性质特点和学生学习规律,特别是从小学到高中的无缝衔接,能有效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现了语文教学与时俱进的新态势。

     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一言以蔽之,还是“守正创新”。“守正”,就是要守住立德树人的根本底线,守住语文学科的特有属性和育人价值,追求文以载道、以文化人,培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未来中国人;“创新”,就是让语文学习与生活真正相融,不断更新语文学习的情境、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整合语文学习的内容;“创新”,也就是让语文学习与时代紧密接轨,不断更新语文教学方式、优化辅助学习的技术、提升语文学习的质地与效能。

      “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学习的关键词。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要依托具体的语文学习任务而存在,“学习任务”的设计不是简单的学习问题的罗列,也不是一味的问题解决。“学习任务”的第一使命是驱动学生深度阅读,使其阅读思维得以拓展,在文本阅读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实现阅读的言意转换,提升元认知能力。没有走心的深刻阅读体验,急于解决任务,就是本末倒置,缺少积累和建构,就如同新栽的树苗缺乏充足的水分,根扎不进土里,也就没有生命的拔节。

      学习任务,要贴近学生的发展实际,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紧紧围绕语言这一核心,做多维度的能力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听说读写,使学习进阶;更要有情境性,使理性与非理性思维相辅相成,知情意协同发展。所以,核心素养的培育,要“小立课程,大作功夫”。任务的设计、情境的设计和活动的设计,要扎实而具体,不可大而无当。教师要在具体的语境中,帮助学生积累语用体验,走出知识传递、知识识别、偏重工具理性等误区,让知识有效转化为学生的阅读体验活动,回归学生的心灵,回归身心统一的学习,利用可表现性的评价方式进一步促进学生发展。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始终围绕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一切语文学习活动,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通过品读语言、体味语言、感悟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等,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审美情趣,树立文化自信。

       要强化思维能力培育,首先,教师要强化文本解读力,以贴合文体的思维方式来解读文本,使理性思维与非理性思维在解读文本中转化为用来具体阅读指导的程序性和策略性的知识。教师没有这些知识打底,就没有阅读逻辑思维培育的意识,培育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任务在课堂上也就无迹可寻。其次,教师设计的教学情境、统整的学习内容以及所凭借的语言实践活动,应包含明确的思维培育目标指向、方法策略和评价机制,同时这些活动又要贴近学生的思维最近发展区,带有思维力挑战,这是学生学习行为养成、逻辑思维能力养成的关键环节。再次,思维力的培育更需要在这些环节的持续深入推进中达成。那么,师生之间的对话就至关重要,科学有效的教学对话是促使学生思维力持续发展的中枢性环节,在对话中,教师的评价相机而入,使学生的思维得以重塑、建构。

       日益更新的世界,总该有一些东西是不变的,也是需要坚守的。对于语文和语文教学而言,守住本质,守住初心,是非常重要的。不要总是想着多“改变”,不要总是迎合“改变”,在“改变”之前先想清楚我们守住了什么,又坚持了什么。教学要紧跟时代,但不是紧跟时尚。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关于语文课程的性质,在表达上略有出入,但整体不变,这是很令人感动的。新课标对语文教师职能和职业修养的要求都有了变化,在坚守语文课程性质和语文学习规律的基础上,我们要多反思自己的教学,要紧跟新时代的步伐和要求,拥有新理念、新思维、新知识和新视野,在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上积极求变,不断更新自我、发展自我、丰富自我,做有学习力、思考力、创造力、研究力和执行力的适应时代需求的语文教师,努力让自己成为最好的课程。

㈣ 新课程背景下怎样进行语文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倡导对话、合作与探究,力图超越传统的记忆型教学文化,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所需求的思维型教学文化。这种思维文化不是要求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提出问题;也不是要求教师机械地讲授书本知识,而是鼓励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课堂教学不只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更关注学生人生的发展。面对一个个各具个性的生命体,语言教学应是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这正是新课程对理想的教学状态的期盼。
随着新一轮课程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都已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然而,用心观察便可发现,某些所谓的“新课堂”仍明显带有师生剧本化的表演,不少冠以“活动式”、“研究性”等新型名称的课堂教学在本质上仍沿用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仍是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
一、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树立服务意识。
教师在课堂中要树立服务意识,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留给学生。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进行预习、尝试、操作、探索、归纳等。努力做到: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教师不替代;凡是能让学生自己讲的,教师不暗示。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索欲望。
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索性学习方式是在问题情境之中的学习,因此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就成为这一学习方式能否有效的前提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并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它可以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再现课文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从而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增强求知欲和自信心,进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提供什么样的资源,以何种方式提供,就成为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教学最重要的策略。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整合各种教学手段,“因材选媒”,突出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淡化其“装饰”效应,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情景中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切不可喧宾夺主,切不可忽略了学生的自我体验和品位。
但放眼时下的语文课堂,似乎不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就是保守,就是观念不先进。为此,上课前教师总是不惜花费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可结果却并不理想。曾看到一则《赵州桥》的课件,该课件以大量的图片资料展示了赵州桥的地理环境,全貌。却没有用于解决课文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二、三自然段的主要意思”以及难点“理解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的内容。运用这种课件教学,由于忽视了教学目标,学生不能深入地把据文章的主旨,头脑中只是一些赵州桥的外观及周围环境的零碎画面。
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无疑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教师在设计课件时,首先应明确目的,如何才能把问题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表达清楚;其次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语文教育重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任何语言文字之外的手段都不能成为语文教育的主导性手段。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即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教师的作用则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教师在提供了一些丰富的素材后,学生就要进行大量的自主探索。此过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内容的先后顺序,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如可以自己独立学习,也可以与人合作,与老师交流…….让学生了解有关知识,完成学习任务,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进一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研究证明人的潜能在一生中大约只开发了5%,那么,还有95%的潜能处于待开发状态。这说明,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独立思考、独立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大部分学生是完全可以自己获取知识、自己质疑并解疑的。这时的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协调,对学生遇到的个别问题进行个别解决,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学生可根据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选出认为最优秀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向全体同学进行展示,教师利用多媒体的功能,使全班同学都能详细地看到展示同学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在此教师可适时进行调控并提出相关问题,以引起全班同学更深层次的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可以说,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考,都有好思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现在有些学生不但手懒,脑子也懒,有一点难题就想问,总想依赖别人,一看题目较难尚未好好琢磨就去问老师。这时候如果老师鼓鼓劲,学生仔细一分析,可能就想出来了。如果鼓劲还不行,老师可以给学生指明思路,要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只有在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为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能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二、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对话”体现了“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新课程核心理念。而学生与文本对话最能体现自主学习的理念。我们应鼓励学生对文本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独特感受和独创性的见解,引导学生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经验储备,多角度、多层次地体悟文本所涵盖的信息,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真切地体验他们在特定的背景中的喜、怒、哀、乐,达到情感的共鸣,得到人生的感悟,获取语感的积累。几学期下来,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的探索中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创设情境,合作学习。
目前最佳的课堂教学合作模式是“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这是因为如果长时间让一位学生发言,其他学生就势必只能当听众,达不到“动”的目的,不利于其他学生的发展。“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则能让每一位学生在互动中交往,在交往中互动,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在组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组建好合作学习小组(以4—6人为宜)、培养好合作组长、宏观调控好合作学习的时间,更要精心设计好问题情境。例如,我校王静校长在推荐学生学习宋美龄1943年在美国国会发表的演讲词时,从读与写的关系讲到读与说的关系,又从课外阅读讲到抗战历史,浓墨重彩渲染抗战时的困难,为学生学习创设情景,在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这篇讲演词好在哪里。又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一课时,我设计了“你认为故事中谁最可笑,为什么?请找出有关情节,读一读,演一演,说一说。”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合作学习,这些问题具有目标性,问题的难度恰好落在学生通过努力学习就可以达到的潜在接受能力上,使学生在合作过程中产生一种“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的成功的愉悦感,因此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走向学生提问的课堂。
学生提问改变了问题的呈现方式,也就改变了课堂的结构形式。学生的提问使学生从他主走向自主,使课堂的对白变成对话。
在授新课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有范围地预习所学的知识内容,在重点和难点中提出若干问题,以避免低水平的提问。要求学生先自学课文,独立阅读,发现问题并记在书本上。鼓励学生勤用工具书。课中鼓励学生随时提问,教学内容结束,留一段时间让学生提问,使之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环节。培养学生的“好问”的习惯和探究的精神。
(三)实践感情--活动性学习。
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活动探究,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式和发展,体会学习语文的过程和方法。活动性学习,目的在于让学生以更科学的方法学习知识,尤其强调对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倡导活动性的学习方式应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强调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并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教师可变示范性教材为探究性材料、变封闭性提问为开放性课题、变终结性结论为过程性探究,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性的氛围。
(四)自主探索--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大力倡导开展多样化的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能启发和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多方面的能力。
在探究性学习中,强调教师知时、必要、谨慎、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教师首先发倾听学生各自的理解,再以一个研讨者的身份适时地、平等地参与学生的讨论。由于学生的经验与知识背景的缺少,由于教师的专业出身与经验阅历,教师的参与往往会令整个研讨过程发生喜剧性变化。
作为教师,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相互影响中使自己的个性优势得到充分发展。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用优势去克服劣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举个例子来说:在组织学生小组学习的基础上,提倡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竞争。这样大大激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五)合作交流--互动性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是指望老师的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不少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后,大部分能解决问题,只要让学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师稍加点拨即可,节约大量时间,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发展。教师要投入到小组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现,提高学生积极性。教师也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在学生独立解决的基础上,组织小组讨论、辨别、交流,这样有利于解决问题,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㈤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学建议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二)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四)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 系。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总结: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是互动的过程,这样学生们学到的才会记忆深刻。

初中语文第四阶段新课程标准之综合性学习

同学们对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怎么样,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综合性学习

1.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上面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知识讲解,希望可以很好的帮助同学们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的哦。

初中语文第四阶段新课程标准之口语交际

下面是对语文口语交际的内容学习,希望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讲解的内容。

口语交际

1.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说话观点和意图。

3.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4.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5.在交流过程中,能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

6.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7.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8.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通过上面对口语交际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初中语文第四阶段新课程标准之写作

关于新课程标准中写作的内容讲解,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

写作

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8.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9.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10.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上面对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写作的知识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更好的哦。

初中语文第四阶段新课程标准之阅读

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是对语文阅读的相关课程标准知识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认真看看。

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3.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6.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7.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8.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9.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10.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1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12.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13.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语言上的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4.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15.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着。

通过上面对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知识的学习,相信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上面的内容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

初中语文第四阶段新课程标准之识字与写字

下面是对语文识字与写字知识的课程标准讲解,希望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

识字与写字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通过上面对识字与写字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希望同学们对上面的知识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更好。

㈥ 怎样在新课程标准下进行语文教学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所谓探究性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呢?结合教学实践,我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尊重主体,让学生有探究学习的主动权。

陶行知先生在几十年前就提出: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主人。学生只有主动地参与学习才能获得发展,才能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学生要知道学什么,怎样学,怎样用。作为教师应提供各种条件,积极引导、激励学生,唤起学生内心的学习愿望,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内在动力,激活学生学习所必需的先前经念。

如何让学生有探究学习的主动性呢?最好的方法是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让学生选择学习的内容、选择学习的方法等等。例如,教学《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一文时,可放手让学生自由阅读全文,边读边想,把自己喜欢的地方划下来,并说说喜欢的原因,然后喜欢朗读的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理解体会表达出来,喜欢画画的也可以把这种美景画下

来,喜欢唱歌的也可以编写歌曲把美景唱出来。这样,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进行读、品、评、赏、画、唱……他们各抒己见,说得头头是道,读得有声有色,画得栩栩如生……学生拥有了学习的主动权,就有了探究学习的主动性,就乐于参与探究学习。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有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能促使学生在教师爱护、尊重和期待中主动探索、自主学习。教学中,教师始终要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主体”。要创设一种互动的师生关系,即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没有高低、强弱之分。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体验到的应是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这样学生才敢于发言、争辩、探究。一旦学生看到自己的探索成果,就会产生探究的积极性。

例如教学《莫高窟》时:

师:同学们,藏经洞中曾藏有什么文物呢?

生(纷纷举手):洞里曾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

师:回答得很好。

师正要继续讲述下去,只见一学生高高举手。

生:老师,我还要说。

师:(略作停顿、意外地)很好,请说。

生:藏经洞中藏有‘结晶’。

师:哦,为什么这样说呢?

生:因为这些文物体现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师:好,这位同学读书真细心,想的真巧妙,连老师没发觉的地方,他都发现了。老师要向你学习!大家要向他学习!

(这位学生喜气溢于脸上,整节课思维活跃,不断举手发言。)

对于学生的一些反常举动,教师应该像呵护尖上的露珠那样细心谨慎。珍视学生的独特见解,给予充分肯定,这样民主型教师高度重视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这种做法值得提倡。

三,树立信心,让学生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

有专家预言,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作为新世纪的下一代,他们的知识水准、能力水平不能只停留在教师教的基础上,他们应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脚步。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应该“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学会“织网、捕鱼”的方法。要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学习的基本方法,在获取新知的过程中,知道运用已有的条件去寻找解决问题、认识新知的途径,这对他们来说一生受益。在教学中,不在于教师教多少,关键看学生学了多少,学会了多少,要教给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尝试成功探究的喜悦,给学生树立自信心。在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探究性阅读呢?教学中可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1,质疑问难。对一篇课文的学习,应从学生的质疑问难开始,放手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让大家讨论、解决。如教学《陈增巧破巫术》时,对于课题学生展开了质疑,学生问:“陈增破的是什么巫术?”“为什么说巧破巫术?”“还有比陈增更好的办法吗?

”针对这些有价值问题,学生就有了探究学习的目标,因此,接下来的

㈦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应从何处发力

                《教育家》编辑部

      近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个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将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应从何处发力?本刊编辑部邀请特级教师、语文名师,就语文新课标进行深度解读。

    《教育家》: 语文新课标“新”在何 处?有哪些变化是需要重点关注的?体 现了语文教学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肖培东: 语文新课标提出“六大学习任务群”,且每一个任务群都包含“学 习内容”和“教学提示”;新课标增加了“学业质量”内涵与描述,在一定程度上为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评价量规;新课标还增加了“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的指引,以使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研究,不断进行优化。

      这些变化,就是改革的焦点。首先,我们要进一步加深对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之间关系的理解。其次,我们要在学习任务群的细化落实上不断思考、研究,如何使学习任务群有机贯穿教学过程,如何整合教学资源、设计学习任务和适切的教学评价,如何组合成“群”,等等。一个环节搞不清楚,新课标的落实就可能出现“泡沫”。同时,学习任务群的具体实施与核心素养培育之间的意义和关系更需深入关注,这关系到教学的效度。

    语文教学要从“知识本位”转向“育人本位”,培养能运用科学方法去学习的人,能用语言做事、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因此,语文教学要由设计教学问题转向设计促使学习真实发生所需要的真实情境。

      曹公奇: 语文新课标的“新”,主要表现在:完善了课程目标,凝练了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优化了课程内容,提出了“六大语文学习任务群”;细化了实施要求,研制了语文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实现教、学、考的统一,提出了教学、评价、教材编写、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等具体可行的实施建议;加强了幼小之间、小学各学段之间、小初之间的有效衔接,特别是对接了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使得初高中之间的衔接更加紧密。

      于普通教师而言,一要正确理解四个语文核心素养作为一个整体、相互交融的关系,不应简单地将其割裂开,当作四个并列的课程目标。我们在教学中要始终牢记:学生的文化自信、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都需要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具体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得以实现。二要按照新课标对每一个学段、每一个学习任务群的具体要求进行精心设计,有效实施教学,循序渐进,提升学生素养。

      张寰宇: 语文新课标的“新”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一是育人立意更高远,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聚焦到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的根本任务上来;二是学习过程更真实,强调基于真实情境的实践性、综合性甚至是跨学科的语文学习;三是课程内容更系统,“六大学习任务群”分学段螺旋建构,促成了语文学习的整体化。

      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一言以蔽之,还是“守正创新”。“守正”,就是要守住立德树人的根本底线,守住语文学科的特有属性和育人价值,追求文以载道、 以文化人,培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未来中 国人;“创新”,就是让语文学习与生活真正相融,不断更新语文学习的情境、 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整合语文学习的内容,让语文学习与时代紧密接轨,不断更新语文教学方式、优化辅助学习的技术、提升语文学习的质地与效能。

    《 教育家》: 新课标提出以“六大学习任务群”推动语文教育的变革。学习任务群如何架构,教师需做好哪些准备?

      周丽蓉: 六大学习任务群,明确并细化了学科教学内容,贯穿整个学段,将成为系列、紧密相关的活动组合,强调学习活动的综合性、目标统一性。因此,学习过程将由以往的“教师一篇一篇地教”转变为“学生一组一组地学”。在目前教材没有按照任务群进行修订的情况下,教师应做好如下准备——

      更新教学理念。 认真学习新课标,更新教学理念,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教材观,建立课程意识,真正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要对照学习新课标中关于学习任务群的描述,对教材进行一次整体的对标梳理,研读教材,依据现有的单元理解尝试划分“文学性”“实用性”“思辨性”任务群教学 内容,结合单元目标和助学系统,尝试从三个能力发展阶段(基础、发展、拓展)厘清能力层级,完成一次自我学习,为落实任务群教学目标做好准备。

      学习相关理论和研究。 新课标下完成教学任务,必然要创设真实情境。情境创设、任务活动设计是新的理念和方式,也是大多数教师比较陌生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尽可能学习相关的理论和研究,尤其是近年来关于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和关于学习情境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把这些研究成果吸收转化,关注生活,关心时代发展,为创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真实情境做准备。要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习得知识和技能,同时避免出现脱离学科学习、不符合生活实际的假情境和假任务。

      张寰宇: 我们可以预见,将要修订推出的“新教材”一定会进行“六大学习任务群”的建构,会设置一定的任务支架。但只靠教材的设置是不够的,最关键的还是需要教师改变过去单篇式的教学观念、备课方式与教学方法,主动适应新课标与教材的改变,用好、用活教材的板块编排与任务设计。

      目前的统编教材虽是以双线组元方式进行编排的,但只要教师对教材各单元学习进行深度合理的目标提炼、板块建构、内容整合、任务设计,也可以开展一定的任务群式教学。在有新课标可依的情况下,教师要主动求变,对现有教材进行充分研读与二次开发,形成大单元意识,提升大概念解读能力,开展大任务的主题化、项目化教学尝试,真正提升和语文新课标相适应的教学素养。

      苗新坤: 新课标下课堂的形态与非任务群式的课堂区别在哪里?哪些又是不变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行探究。首先,要在既有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认清语文及语文学习的本体规律,进一步探索如何在“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 中遵循规律,培育核心素养。我们对“任务”的理解不能简单等同于学习主题、 学习目标、探究问题以及一般的学习活动。它是以素养为导向的语文实践活动, 须依托真实情境下的语言文字运用。其次,语文老师要精心研究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教学内容的转化与实施、真实情境以及学习任务的设计与应用,预防“文本深度阅读没有了,肤浅的任务解决出现了”“非理性思维残缺了,工具理性偏重了”“真任务没几个,伪任务太多了”的误区。此外,我们还要研究如何科学地使用教材以符合新课标精神,有效规避大量讲解分析的弊病,让学习真实而深入地发生,以及我们的教学评价如何有机嵌入,使“学-研-评”完整统一。

    《教育家》: 新课标强调核心素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

      肖培东: “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学习的关键词。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要依 托具体的语文“学习任务”而存在。“学习任务”的第一使命是驱动学生深度阅 读,使其阅读思维得以拓展,在文本阅读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实现阅读的言意转换,提升元认知能力。没有走心的深刻阅读体验,急于解决任务,就是本末倒置,缺少积累和建构。

      学习任务,要贴近学生的发展实际,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紧紧围绕语言这一核心,做多维度的能力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听说读写,使学习进阶;更要有情境性,使理性与非理性思维相辅相成,知情意协同发展。所以,核心素养的培育,要“小立课程,大作功夫”。任务的设计、情境的设计和活动的设计,要扎实而具体,不可大而无当。教师要在具体的语境中,帮助学生积累语用体验,走出知 识传递、知识识别、偏重工具理性等误区,让知识有效转化为学生的阅读体验活动,回归学生的心灵,回归身心统一的学习。

      曹公奇: 其一,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少做题。平时布置作业,也应多布置阅读任务,少布置刷题作业。通过大量阅读,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涵养学生的思维和品质,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其二,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读书报告会、思辨研讨会、诗文朗诵比赛、辩论比赛、演讲比赛、戏剧节、新闻采访、研学活动等。通过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活动情境中,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其三,一切语文学习活动,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通过品读语言、体味语言、感悟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等,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审美情趣,树立文化自信。

      周丽蓉: “素养”是长期养成并在生活中自然表现出来的,这就指向了教育教学的内化特征,指向学生的能力养成。“养成”,是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过程。需要让学生全身心投入与社会生活密切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进行长期的体验、感悟、训练,这样的学习过程,需要教师自身具备良好的学科素养,并能够进行积极有效的活动设计。积极有效的活动应具备真实、综合的特点,还须讲究 适切性。例如,实现“文化自信”的素养目标,要依据教材内容和能力训练点设计情境。教材中的经典作品,承载着思想、语言、审美、文化等综合价值,“文 化自信”应该在综合价值的认同中感知和体养,并逐步形成观念。

      《教育家》: 新课标将思维能力作为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此前教育部也表示现行的语文教学较多地关注形象思维,对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有所欠缺。在语文学科中强化思维能力,教师可从何处发力?

      张寰宇: 首先,教师要主动优化语文读写的课程结构,把过去对文学性读写的过多关注转向各类任务群学习的平衡,尤其是新课标中提到的实用性阅读、思辨性读写、跨学科学习等,要在富有逻辑思维的读写实践中培养逻辑思维。

      其次,思维能力是一个整体性概念,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思维之间是相互融合且相互促进的。这就要求教师无论在单篇教学还是综合实践中,都需要帮助学生进行富有梳理性、逻辑性、探究性的学习建构,在不断的思维建构中培养学生思维习惯、优化学生思维结构。

      最后,教师的教学思维会对学生的学习思维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独立则学生独立,教师清醒则学生清醒。教师要在深度备课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设计素养,在终身学习中培养文本解读与独立思辨的能力,让自己的教学清晰且有深度,严谨而有趣味,让学生收获深入而快乐的语文学习体验。

      周丽蓉: 语文教师需要充分认识本学科的特征。之所以出现语文教学更多地强化形象思维而忽略了逻辑思维的问题,是由长期的割裂式的字词句分析、单一散碎的知识点教学所导致。语文学科其实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力抓手。每一位作家的表达,都藏着理性思考。叙事讲究事情逻辑,议论讲究思维逻辑,说明需要事理逻辑,即使是语言形式跳跃的诗歌,也是有情线可循的。阅读文学作品,需要以形象思维去感知、体验,但要在丰富情感的基础上增长心智,则需要理性的思辨。这一能力关系到学生能否成为有温度、有思考力的理性公民。

      语文教师还要关注自己组织学习活动的思维流程。每一节课,都应该是有序的、有逻辑的,比如整节课要有“起承转合”的思考轨迹,要有符合认知规律的“问题串”,由浅入深,由此及彼。“我即语文”,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对象,所 有的表达都是学生得到潜移默化感染的“范本”,学习活动组织、知识传授等都 体现着教师的思维能力。

      苗新坤: 语文教学对思维的培育始终是个短板。这个问题应首先从教师自身找原因。一方面,一线教师在文本解读中容易迷失走向;另一方面,教学设计能力的欠缺,使课程内容不能有效地转化为彰显学科学习逻辑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课堂上呈现出教师占据主要地位大量讲解分析而学生无事可做的状况,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就面临很大挑战。

      要强化思维能力培育,首先,教师要强化文本解读力,以贴合文体的思维方式来解读文本,使理性思维与非理性思维在解读文本中转化为用来具体阅读指导的程序性和策略性的知识。否则,培育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任务在课堂上也就无迹可寻。其次,教师设计的教学情境、统整的学习内容以及所凭借的语言实践活动,应包含明确的思维培育目标指向、方法策略和评价机制,同时这些活动又要贴近学生的思维最近发展区,带有思维力挑战,这是学生学习行为养成、逻辑思维能力养成的关键环节。再次,科学有效的教学对话是促使学生思维力持续发展的中枢性环节,在对话中,教师的评价相机而入,使学生的思维得以重塑、建构。

      《教育家》: 新课标指导下的语文课程教学,应在哪几个方面做出改变?

      肖培东: 对于新课标,我首先关注的是“不变”的东西。我很担心的是,新理念、新名词的大量衍生,会让很多语文教师曲解或误解语文教学。对于语文和语文教学而言,守住本质,守住初心,至关重要。在“改变”之前先想清楚我们守住了什么,又坚持了什么。教学要紧跟时代,但不是紧跟时尚。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关于语文课程的性质,在表达上与以往略有出入,但整体不变,这令人感动。在坚守语文课程性质和语文学习规律的基础上,我们要多反思自己的教学,要紧跟新时代的步伐和要求,拥有新理念、新思维、新知识和新视野,在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上积极求变,不断更新自我、发展自我、丰富自我,做有学习力、思考力、创造力、研究力和执行力的适应时代需求的语文教师。

      曹公奇: 落实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 教师必须有单元整体意识,将每一节课、每一点学习内容放在单元整体框架之中,实际也就是学习任务群之中去考虑,才能充分发挥学习任务群的教学价值。当然,我们可以以教材的单元构建学习任务群,也可以突破教材编排,根据实际需要去重新构建新的学习任务群,以学习任务为驱动,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创设真实具体的学习情境。 我们应尽量为学生创设具体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富有意义的活动情境中学语言、用语言,从而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实践能力,而不是靠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一味追求所谓的“分数”。同时, 语文学习也要重视语言环境的创设,在具体的语境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条件。

        多种课型相互结合。 我们要突破过去较为单一的教学课型,采用丰富多样的各种课型。特别是阅读教学,须突破单篇文本精讲精练的形式,将单篇文本教学、群文阅读教学、整本书阅读教学等不同课型有机结合,才能全面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整本书阅读是新课标重点倡导的,要把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的真实阅读上。

        苗新坤: 首先,教师的角色要进一步转变。从过去的单一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合作者和组织者,只有这样,教学才会由“知识本位”转向“育 人本位”,才会由关注自己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其次,教师面对知识的态度也要发生转变。知识不再是传递性的,而是基于活动而生成的,是在被“人”需要时适时介入的。它需要我们将之转化为帮助人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在这一过程中,评价要前置,并将评价动态地贯穿于课堂教学。再次,在教材的使用上,单篇教学已不能适应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我们需要在进一步统整中构建学习单元。最后,基于单篇教学的问题设计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我们要转向包含着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评价等在内的教学情境的开发与设计,使得教学单位由时间转向学习事件,形成一个闭环结构。

                    ——发表于《教育家》2022.05,总第324期。

㈧ 试谈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开展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能够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突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极其重要的。
那么,如何贯彻新课程标准来开展语文阅读教学呢?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语文阅读教学。
一、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语文阅读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果我们能使阅读变“苦”为“乐”,就会“读”得轻松愉快,“读”得扎实牢固。
如何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呢?首先要以情感人,引起共鸣。小学生情感发展容易受到老师语言、神态的感染,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发挥语言神态等感召效应,引起学生的情感转移,最终能达到共鸣的学习效果。其次,要设置悬念,引发思考。如教学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文《快手刘》变戏法时,把一个玻璃球放到了一个白瓷碗里,可随后“快手刘”掀开一看,什么也没有!那么“快手刘”怎么把球变没了?球又到那里去了?学生兴趣极浓,积极思考,大胆地展开想象。再次,要借助情景,导情入文,即借助一种情景的创设,来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如教学《开国大典》一文时,让学生回忆国庆五十周年时盛大的庆典,借此情景,导入《开国大典》一文的学习,重温1949年的开国大典盛况,激发爱国之情。最后,可以游戏介入,自己体悟,即适当地介入游戏,使课堂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热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重、难点的理解。如教学《寓言故事三则》时,让学生参与游戏、演小品,使学生在游戏中自己体悟课文,达到了自主学习的效果。
二、突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教学一方面是教给学生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记忆、思维等多种能力。
苏教版课文时代感强,文质兼美,由于小学生长于形象思维,朗读练习时,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语,善于运用声情并茂的描述性语言,通过播放音乐等手段来烘托、渲染气氛,促进学生入情入境。小学生注意的分配能力不强,默读可以留给学生想象的余地。教师要经常提示学生运用扫读、跳读、重点处反复读等方法,逐步提高默读速度和默读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没有识记和背诵,教学和智力发展就是不可思议的。”人们学习语言大多是先记而后逐步理解的,或者是朦朦胧胧地知道一点意思后,随着知识的增长与阅历的丰富,到达一定的程度,自然产生一种“顿悟”。小学阶段是学生记忆力最好、学习语言的最佳期。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精讲巧练,挤出时间来指导学生背诵。背诵是一项艰苦的学习,学习只有掌握一定的背诵方法,才能顺利地完成背诵。背诵训练要体现出层次,先要求大多数学生正确背,再要求全班学生正确背,最后要求大多数学生有感情地背,加快背诵速度。
由于小学生识字量有限,在阅读中经常会遇到生字新词,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工具书。课内阅读中,学生获得的知识量是有限的,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早期课外阅读,指导学生有选择地多读广读,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经过反复训练,就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着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紧要的还是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语都不轻易放过,力求发现他的特性。叶圣陶先生向我们提出了改革阅读教学的重大课题,如何使学生发现课文阅读的特点,促使我们深入地研究学法的研究。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可以从多方面来改进教学方法。1、进行学法指导。如在教《小镇的早晨》一文时,全文的构段结构一致,所以教师可以重点指导学生分析一段,然后归纳这段的学习方法,再把这个段与其他段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学其他的段落,由扶到放,充分体现学法指导。2、让学生自学、讨论、质疑。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在学生自学、讨论前首先出示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有的则是让学生自学质疑,通过读课文,提出疑问。3、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听、说、读、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四大任务,阅读的最终目的还是落在“写”上,这就决定了阅读教学不能孤立地进行,要有机地与作文教学相结合。在教学中,对于学习读写例话,归纳阅读方法等,要放在重要的位置上,重视发挥课文的范文作用。
总之,教师只有悉心钻研、科学探索,才能使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展现出新时代的新风貌,从而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㈨ 新课标下如何创新小学语文教学

新课改小学语文多媒体合作意识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定教,以学生发展为本。随着新课程的逐渐实施,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也在进行变革,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不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要逐步向新观念转变。总之,新课程给小学语文教学引入了新的思路,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浅析。一、重视学科间的联系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性、综合性的学科,是学习数学、历史等学科知识的基础,与其它学科的教学联系比较紧密。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与语文学习密不可分,只有这些能力比较强时,学习其它课程才会更容易。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与其他学科相互联系,各种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应用,用语文知识去解决其他学科的问题。当然,其他学科对语文学习也有益处,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应用其他学科的知识补充语文方面的知识。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将语文与实践联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语文应用无处不在,学生要学以致用,在生活中用课堂上学习的语文知识进行交流,只有将学习的知识熟练应用于生活中,才能达到学习语文的目的。当然,生活中多应用语文进行创作,可以巩固学习的知识,同时还能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二、运用多媒体,改善语文教学环境现代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发展迅速,多媒体技术已经在学校得到广泛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各种各样的客观事物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也可以将一些抽象问题通过形象的图片、视频等展示出来,事物的动静、快慢、大小,借助于多媒体技术都可以清晰的展示。多媒体的应用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课堂活力,生动的画面可以吸引学生去观看、去思考。多媒体技术还使得知识变得立体化,比如在小学一年级进行语文教学时,可以将汉字与图文、音频相结合,可以充分吸引低年级小学生的注意力。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有很多文章描述的各种美景,都可以通过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意境。比如,在讲授李白的《静夜思》一文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月光下一位诗人站在窗前仰望着天空,思念着家乡,给学生制造意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体会诗人所思所想,帮学生理解诗的深意。这种教学方式在以前我们是不敢想象的,以前我们只能引导学生去想象这个画面,现在我们可以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把学生的思维兴奋点激发出来,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互联网上搜索国内顶级教育大家的教学视频,在课堂上通过播放视频的教学方式让同学们感受教育大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这几年的应用证明,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方面的应用,是信息时代必然的趋势,也是最新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可以丰富小学语文教学的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小学生喜欢学习语文,能够将课堂的教学效率极大地提高。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语文学不好的话,必定会影响其它学科的教学。小学语文是后续语文学习的基础,在小学阶段不能将语文学好的话,肯定要影响到初中和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由此可见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其实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是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过程,是学生学习怎样运用语言的过程,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教授学生书本上的内容,单纯的书本知识的记忆没有任何意义,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重小学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的应用,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在语文上体现为培养学生的理解、表达与应用的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能起到引导作用,所有的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学生能学到多少知识,而是经过学习学生的学习能力能提高多少。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黄金时期,而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最终还得靠学生自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将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自主的获取知识,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不在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日就能见效的,需要日积月累,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偏小,主动性较差,在语文学习中如果单靠他们自己埋头苦干,学习效果肯定很差。在现代社会中更强调合作精神,个人的“英雄主义”并不被大家接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合作学习的模式在很多学科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和竞争意识,这可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自发组成学习小组,课上共同讨论,课下一起学习,在生活上相互帮助。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让小学生在小组中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并且在

㈩ 如何更好地运用新课标指导语文教学

1、认真抓紧抓好语文新课程新课标的学习。我们根据新课标的精神,了解学习语文多种方法,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学有所用,把语文课变为学生最喜欢的学习科目之一。认真组织日常教学工作,向上课45分钟中要教学质量。每学期我们根据根据学科教学计划,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研究活动。在备课组中,我们主要研究教材文本和拓新教学手段结合的问题,根据我校我们年级学生的实际需要,摸索出一条既有改革创新又有实际效果的切实可行的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路子。
2、开展既分工又合作的集体备课活动。各项工作统一计划,统一管理。平常教学进度、教学内容、作业安排、测验考试等要保持一致,但根据分层教学的要求,需要针对不同程度的班级,可以做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因为我们学校采用了“分层教学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要准确把握全局,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有效的梳理,从文章的字、词到句,从文章的艺术特色到思想内容,从课内作业到课外训练,都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精心设计。
发扬全备课组老师的聪明才智,发扬备课组的团结协助通力合作精神。认真工作,努力钻研,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使我们的备课组真正成为教学的核心,成为一支战斗力很强的教学小分队。
①每周指定老师各负责备好一课。以一个单元为例,每个单元有4课,每一课由1位教师负责备课,然后在每周的语文教研日(周二)逐课进行探讨。在教法和学法上,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但教学重点和难点要点应作为重点进行突破。教案、练习同时也要体现出“分层教学”的特点。
②指定一位老师负责专题训练。比如,应试作文的分步训练和“历届高考满分作文精彩语句”的汇编,现代文阅读训练,文言文练习,诗歌鉴赏和名言名句的编辑工作,可以分别指定某一教师负责。
③单元练习测验由备课组安排指定专人负责。比如必修3第一单元(小说),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分别由某一位教师负责命题。期中考和期末考由备课组统一协调、负责。

阅读全文

与在新课标下如何进行语文教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9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4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0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5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71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7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7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0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3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6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