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训练微型课题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训练微型课题

发布时间:2023-02-03 12:48:21

Ⅰ 如何写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朗读能力

《语文课标标准》指出:听、说、读、写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读是阅读教学重要环节之一。我认为,语文教学的实质就是言语能力的培养,而言语能力的核心是语感,语感左右着语文教学的实质和效率,而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文课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语文所蕴含的丰富情感。我们学校地处农村。这些大山里的孩子由于在日常生活中,与家长、与社会甚至与老师交流都使用的是方言,很少有机会使用普通话,导致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较低。加之,目前农村学校教师老龄化十分严重,担任小学语文教学的多为老教师,他们只要求学生朗读,缺少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导致学生朗读课文不流利、加字、掉字、错字、缺乏感情等情况普遍存在。因此,提高农村小学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已经迫在眉睫。结合近几年的语文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
一、狠抓拼音,巩固朗读基础。
农村学校学生受当地语言环境的影响,在生活中很少说普通话,在朗读课文时口语较重,并且短时间内很难改变。学生的朗读水平要有所提高,最首要的条件就是先把字音读准。比如:n、l不分;前鼻韵母与后鼻韵母不分;脑袋读成laodai、欢迎读成huanyin。低年级教师在教学这些内容时可以要求学生做成卡片,帮助学生区分并加强记忆,高年级教师在处理这些问题要及时纠正、强化练习。并且老师们要做到持之以恒,堂堂必教,时时必纠。朗读文章只有先读正确,才能读流利,然后才能读出感情。因此,在低年级狠抓拼音教学和识字教学是提高农村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前提条件。
二、范读课文,熏陶感染学生。
尽管新课改已经进行了好几年,但很多教师仍然还没有转变自己的观念,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轻视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师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必须先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当教师的朗读达到一定的水平后,在课堂以生动、优美的语言为学生范读,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以此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Ⅱ 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浅谈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是一种复杂的心智过程,它有助于学生掌握每个汉字的音、形、义;有助于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有助于把握文章的层次结构;有助于儿童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再加上篇篇课文都是编委们精心选取的,文质兼美,内容丰富。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力、想象力,丰富学生的感情,陶冶学生的人格。朱教仁教授也曾说过:“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使人知道,朗读使人感受。”所以,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一个孩子来说真是莫大的财富。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呢?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多种措施,激发兴趣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前提,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研究表明,进行朗读训练后,两个月内,学生朗读水平提高显着,到四个月后学生兴趣有所降低,到六个月后学生在掌握了朗读技巧后兴趣又有所回升。因此对学生实施朗读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尽量避免学生朗读兴趣的波动或淡化,集思广义,积极创新,根据实际情况拓宽思路,挖掘训练中的多重效应,激发学生朗读兴趣的持续发展。
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让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2.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他们朗读的欲望。3.向学生讲述一些名人读书的故事。4.采取激励机制,抓住学生在朗读时表现出来的成功之处进行表扬,使其得到成功的喜悦。因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够使学生产生好好学习的强烈愿望。5.经常进行朗读比赛。
二、打好基础,形成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读书也不例外。要读好课文,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打好朗读基本功,即做到“五不”: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就这点来讲,最好从小学一年级抓起,严格要求,学生读书时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其次,研究表明,学生形成一定的朗读习惯后,再通过朗读基础训练(包括发音、正音、吐字、发声等训练)、朗读技巧训练(主要包括停顿、轻重、快慢、语气等四个方面)、朗读节奏训练(主要包括节奏、音高训练),绝大多数学生朗读时能做到正确、流利,初步做到有感情,效果显着。如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我班的胡汉蒙成为了校广播站的主持人,并得到全校师生的好评。,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绘声绘色的朗读也得到听课老师好评。 三、范读领路,摹仿入境
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不难,但要达到有感情,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因为小学生阅历浅,知识面窄,感悟能力差,在没有任何指导的情况下,他们不可能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也不可能有感情地朗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范读。因为范读能帮助学生了解掌握课文的基调是欢快的、高昂的,还是平缓的、低沉的,给学生以遵循。因此,教师范读减少了朗读训练的盲目性,增强了针对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再加上摹仿是儿童的天性,范读能使学生很快入境,有的学生摹仿出来的东西一点不亚于老师的“原汁原味”。学生摹仿久了,就形成了知识的积累,那么读书的能力也就逐步形成了。当然,教师范读时要全身心地投入,把自己融入作品之中,运用声调、音量、速度、停顿等变化,使语调高低起伏,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深深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身临其境,倍受感染。
例如,我曾听到一位朗读能力很强的教师执教的《月光曲》一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位教师的范读。她读课文时,声音时而低沉,时而高昂……当场所有的学生和听课教师都鸦雀无声,当学生读课文时,他们也能初步地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由此可见,教师的范读不容忽视。
这里要提一点,“打铁还要榔头硬”,教师的朗读水平高了,才能正确的指导,点拨学生,教师的表情朗读多了,学生的脸上才会显出丰富的情感。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
范读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讲前范读,一般适合于情境教学的文章。像《七子之歌》,课前可做适当布置,营造文中的气氛,这时教师进行精彩的范读,能一下子拉近学生与时代的距离,使学生仿佛进入了当时的情景。这时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就比较得心应手了。二是讲中范读,适合于范读文中精彩的或重要的句段,多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如《平分生命》中男孩的话,“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个每人活50年”这句话是男孩听了医生的话后,明白自己输血不会对自己的生命有影响时既高兴,又兴奋,发出的肺腑之言。一开始学生把握不准,我的范读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读得更精彩,更具韵味,从中感受到了男孩的慷慨,无私.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三是讲后范读。讲后范读具有一定的欣赏性、品味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要选择那些写景状物的优美文章,如《草原》,范读时可让学生把眼睛闭起来,静静地感受,在头脑中形成一幅画面,达到一种境界,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目的。
此外,在朗读时还可采用指名读、自己选段读、小组齐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小组合作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引读、帮读、领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愿读,乐读。
四、注重“评读”,读中求新
小学生的朗读水平还不高,但他们也能进行一些初步的评读。可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如果让学生评一评其他同学的朗读,我们听到的更多是“读得很好”、“读得不够好”这样的泛泛而谈,这远远达不到我们让学生“评读”的目的。为此,在课题研究中,我通过学生朗读能力评价策略的研究,通过《学生朗读水平评价表》的拟定与实施,引导学生从朗读基础、朗读技巧、朗读节奏以及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内涵等方面进行评读,效果不错。
如教学《一张美丽的红枫叶》一课,在处理课文第6—8自然段中,我抓住第7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好“轻轻地说”“轻轻放”,体会小青蛙对小蜥蜴的关爱。在学生读得不够恰当时,我及时地做示范;联系实际恰当地指导学生:“你这样读会把小蜥蜴吵醒的。”“谁再来读一读,试一试?”这样的评读,我并没有讲解朗读的技巧,比如:如何确定轻重音,如何停顿这种形式上的只重声音表现形式,只强调表层上的技巧,而是注重内心的体验、注重语言环境内蕴的有的放矢的指导,引导学生体会文本,体会青蛙先生为什么要这样做,然后再通过自己的朗读把这种感受表现出来。

由此可见,如果将评读训练到位,相信在读与评读中,学生们不仅巩固了朗读的技巧,而且有助于其对文本内容的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感悟,朗读能力会不断提高。当然,评读的方式还有很多,教师要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因人而宜,以求效果的最大化。
五、立足理解,品读感悟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从读得正确到读得流利,再到读得有感情,这是不言而喻的。教学中,我们在引导学生掌握技巧、摹仿入境、“评读”求新的基础上,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把课文读熟,再在教师的指导下,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带着对文章的情感读文,让自己的情感在读书声中流淌,从而感悟出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更深层次的内涵。我想,这应该是我们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一个比较理想的追求吧!
如教学《一张美丽的红枫叶》一文时,我主要通过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来帮助学生把课文读好。如在教学中通过学生听老师读句子,“青蛙先生轻轻地说了声:对不起,把红枫叶轻轻放下”这个句子时让学生体会“轻轻地”、“轻轻”这两这个词。感受它对朋友的关爱,这是联系课文内容去理解句子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帮助把课文读好。再如在学生表演小蜥蜴傍晚给青蛙先生送枫叶时,青蛙的一系列神情和动作都是通过在理解了词语“刚想”、“突然”、“躲着”等词语上才体会到人物的内心的。所以说读和理解也是分不开的。读能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理解又有助于学生把课文读得更好。 然而,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春播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只要你有耐心,有恒心,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还是不难实现的。

Ⅲ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

一、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

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往往要读几十年书,而阅读的第一步,便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的。这个第一步的怎么迈法,对学生今后几十年的读书,将会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为此,必须十分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其中朗读习惯包括:1、正确的坐姿:头正、肩平、身直、足平,两手将书拿起,呈45度角。正确的朗读姿势不但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和骨骼的发育,也可以使学生朗读过程的发声吐气准确、畅达。2、读书时,要三到:眼到看清楚字,口到声音响亮地读,心到边读边记忆文中的美词佳句,想象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朗读教学应严格要求:读前让学生摆好姿势;读时,教师加以督促;读后,及时评价,持之以恒,良好的朗读习惯才能形成。

二、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有感情,也需要使他们对朗读产生兴趣,去主动学习,把朗读当成一件乐事。做为教师就应该尽职尽责,要在知识和学习间架起兴趣的桥梁。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成功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也是培养他们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为语文学习打好基础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一年级的教材,课文以诗歌、韵文、童话故事为主,读起来朗朗上口,情趣很浓,很容易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

(一)、加强朗读指导

要加强朗读指导,让学生会读,只有读了他们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我每上一篇课文时,都要给学生范读两遍,让学生模仿,以听助读,在模仿中纠正自己的发音,在模仿中培养自己的语感,在模仿中掌握朗读方法,以提高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力。为达到这个目的,在朗读中,我还实施了评选小老师的活动,确定了做小老师的条件:(1)朗读的声音要洪亮;(2)要正确、流利地读课文;(3)读出自己的感情来。学生们听说要选小老师,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个个把小手高高举起,跃跃欲试,嘴里激动地说:老师,我先来。于是,小老师们热闹的气氛中一个一个产生了,每个小老师在范读完课文后,同学们都会争先恐后地指出小老师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促使小老师们纠正自己的错误之处,同时,我也对同学的朗读结果加以肯定和表扬,这样一来,学生在热闹、欢快的氛围中朗读,既有老师的指点,又有同学的帮助,他们的朗读能力得以慢慢提高。

(二)用宽容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作为老师应该明白,我们面对的不是专家、学者,而是涉世不深,学识很浅的小学生,常常出现令人不满意的情况是必然的。如果课前不预习课文,教师范读时不认真听,一读书就多字、少字、错读字等,凡此种种,作为教师不应该责备学生,挖苦学生,而应用一颗平常宽容的心去帮助学生,找出原因,端正学生的心态,用鼓励的语言、表情、眼神和亲热的动作使他们从失败中坚强起来,树立起我要读好书的决心和信心。

三、朗读的目的要明确

老师在每篇课文的学习中除了加强指导,还要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只有在反复地读中,学生才能掌握生字的读音,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让花哨形式的,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读。这样,只有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我们才能看到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

五、朗读的形式要灵活多样

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如个别读,合作读,可以是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也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可以是一两个人或几个人之间的合作,也可以是全班同学之间的合作。通过这样分角色的朗读,让学生明白:小鸭和小鹰都是既有礼貌又勇敢的好孩子。它们的妈妈并不是不爱它们的孩子,不关心它们的孩子,而是了解到周围的环境不会给自己的孩子带来危险,于是鼓励自己的孩子不要依赖父母,要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 总之,朗读是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只要学生能坚持不懈地练下去,读下去,我们老师能不厌其烦地教下去,指导下去,学生的朗读能力肯定会得到很大提高的。

Ⅳ 如何进行低年级阅读教学 微心课题

注重朗读,通过朗读来培养学生自主感悟、理解课文的能力。
新的《课标》在各阶段目标的阅读要求中均有“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语文教学课堂充满活力,同时还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课堂上的朗读,学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学到了阅读的方法。
讲解和朗读是阅读课教学的两大板块,徐世英先生就讲解和阅读做出了很好的诠释,他说:“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推平,朗读是融贯、显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给作品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所以在进行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应该非常注重朗读的指导。在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这种感情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读书的过程中自悟、自得的。在教学中。应尽量避免单调枯燥的技术性指导,引导学生入境入情,使学生充分体会到课文的情感因素,并在动情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体会到的情感。二、运用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

Ⅳ 综述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

一、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文教学,不单单是凭借教材中的几篇课文、几首诗去开展教学工作,而是要在语文教学中不断融入生活的元素和新鲜的、大量的理解性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感同身受的共鸣。语言,作为通向任何一个学科的必要途径,它的重要性众所周知,通过朗读来培养学生们的语感是语文学习必不可少的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以《草原》为例,文章中,老舍先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读者传达出了他所看到的蓝天、绿草和草原上生活的人们。老师先带领学生理解全文,从每一个字眼来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和所要表达的思想,也可以给学生们播放一个关于草原故事的小短片,从视觉听觉来引导学生真正"走入"这样的草原,感受那里的每一寸绿色。然后,开始朗读,试想自己就站在这样的草原,看着成群的牛羊悠闲的吃着草,蓝天上飘过朵朵白云,多么美好的风景。这样的多方感受对学生的语感有很大的帮助,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与作者产生共鸣,而且这样的积累对他们日后对语言的表达、欣赏都是十分有益的。

二、朗读有助于学生的审美教育

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与景观的文章,这些学生不一定都去到过、见到过,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通过这些优美的文字感受这些秀丽的自然风光及神奇的自然景观。如《桂林山水》这一课,课文中描写到"漓江的水真绿啊,绿的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薄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穿在前进……",学生在朗读中仿佛亲眼看见那如翡翠般的湖面,感觉那悠然自得泛舟湖面的心境,通过这些感受到祖国的锦绣山河。老师通过理解指导学生朗读,使学生仿若置身其中,并领略到大自然的无限魅力。

三、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朱熹有言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朗读时口到,眼到是基本的,最关键的如何心到,如何使学生发散思维和想象力。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就是学生认识和体会语言的过程,很多课文中的人物情感的体会和环境的感受需要通过朗读去慢慢体会。

总之,由于学生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差异,各年级的训练要求不大相同,其侧重点也不同。但从训练手段上来说,小学阶段不管哪个年级,都应当突出读的训练。其中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必不可少。有效的朗读指导,使学生从中受感染,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Ⅵ 如何培养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一、要充分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充分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使学生形成从“要我读”转为“我要读”的良好的朗读意识。为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可以着手如下措施:
1.加强学生对朗读作用的认识。其实,学生在识记理解文章方面,朗读比看文章的效果要好得多。大声、有感情地朗读有助于触动学生思维,充分地挖掘文章的灵魂所在。同时,朗读是提高演讲能力的基础。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能弥补言语的缺陷,锻炼口才,提高自已表情达意的能力。教师可以向学生讲一些名人在口才方面中的故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注重讲读结合,提升朗读效果。在教学中,教者要先指导学生理清文章内容。然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启发学生通过朗读把课文的思想感情正确、形象地表达了出来。
3.利用好课文录音,潜移默化地提高朗读的审美能力。磁带上的朗读准确、规范、声情并茂,与之相配的情境音乐渲染出课文的意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课文融入感情基础,又带给学生美的享受。因此听课文录音,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对朗读的审美能力,感受到声音的无穷魅力。如教学有趣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小豌豆》等,先让学生听课文录音。朗读者用绘声绘色的语调把故事的情节起伏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一下子被课文吸引住了,不知不觉进入了故事的情境之中,受到了感染,有的不自觉地跟着录音默默地读起来,有的在随后精读课文时模仿录音中语气、语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课文录音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朗读欲望,都想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表现故事中的角色个性和动人情节。
4.采取激励机制,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够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强烈愿望。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在朗读中的“闪光”之处,给予肯定,使学生有成功感。在教学中,我常采用画表得星的方法,看谁读得好,读得好的就得相应的星星,这个激励方式效果非常明显。很多同学都希望自己能多得到一些星星,这样也能满足同学们的心理需求,从而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
二、充分发挥教师在朗读中的示范作用。
在指导朗读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在朗读中的示范作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把指导学生朗读贯穿在全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范读时要全身心地投入,把自已融入作品之中,运用声调、音量、速度、停顿等变化,使语调高低起伏、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深深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身临其境,倍受感染。但是,范读是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应该教会学生总结朗读的经验,把握朗读的技巧。
三、巧用多种朗读形式。
教师在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读,不讲求形式的多样性,要通过巧用多种朗读形式,多方面地来促进朗读水平的提高。比如:采用个别读、自由读、开火车读、齐读、比较读、配乐朗读、表演朗读等。同时,要考虑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有选择地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练习。低年级的学生喜欢以竞赛、表演的方式进行朗读。高年级的学生喜欢速读、品读等。
1.个别读。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课文中字词及内容掌握情况,在读后进行纠正、讲评。
2.自由读。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有限,自由读就弥补了这一缺陷,给学生时间、自由,让他们尽情体验、表现,语调、语速、感情可以反复试读体会,不受集体约束。
3.开火车读。是一篇课文由几个同学接着读的方式。教师可指名一个同学读,读到中途没有到一段结束,再指定下一个同学接着读下去。这种读法可唤起同学的注意力,同时充满趣味性。
4.齐读。齐读可以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能体现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齐读则可在课的收尾阶段,细心品味课文内容时进行。
5.比较读。每位学生都有好胜心,如果有人比他棒,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他就会更加努力。通过学生之间的比较,也可以更好地进行朗读训练。
6.配乐朗读。教师根据课文内容选取恰当的音乐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受到感染,在情境中朗读。
7.表演朗读。即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加上自编动作,把课文“演读”成小小课本剧,也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演,这种朗读形式学生很喜欢,几遍“演读”,学生几乎可以背诵文章的某些段落。
四、作好朗读评价,取长补短。
1.教师评价。教师应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2.自评反思。有反思才会有进步。古人说得好:“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在朗读教学中,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读,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感悟、理解。
3.互评纠正。培养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学生采用适合于自已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在朗读教学中,围绕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要求,展开相互评价很有必要。你一言,他一语,甚至是争辩,让学生畅所欲言。在评价中反思纠正,从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这样,每个学生都在朗读和评价中提高了能力。
总之,朗读不仅能提高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的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发展。但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好培养方案,运用科学的方法,不断地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阅读全文

与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训练微型课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0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72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8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10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8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6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7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5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9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2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9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3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1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01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8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5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