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灵活调控课堂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灵活调控课堂

发布时间:2023-02-03 14:40:33

1.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的教学,要以学生的基本特点、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的知识吸收转化能力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和语文知识能力为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在新课程的指导要求下,小学阶段的语文科目的教学要重点强调优化课堂教学,并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积极指导学生将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进行有效运用,提高学生的创新性。
一、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目标
在新课程的要求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出要提高课堂效率。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堂教学对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来讲,都有着重大的意义。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不管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有着重要的现实目标。
(一)提高学生学习的专注度和投入度
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最直接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的专注度和学习的投入程度。课堂教学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占有重要位置,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的效率代表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和记忆,并引导学生将基础知识进行恰当的应用。因此,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专注度和投入度,需要教师在小学阶段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增强教学内容的转化度
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将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知识内容进行吸收消化,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从而进行灵活应用。增强教师课堂教学内容的转化度就需要教师不断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和辅助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并进一步创造升华,在帮助学生了解、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问题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措施
语文教学中优化课堂,提高效率需要教师以学生的基本情况为基础,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从教师自身,授课模式、课堂辅助教学方式等方面来下手,切实达到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
(一)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素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教师讲课效率的高低以及课堂教学的优化程度。较高的专业素养程度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有利于学生提高语文知识水平,增强语文素养。教师专业素养主要体现在授课语言、专业知识水平以及授课技巧这三方面。
首先,小学语文教师的授课语言要针对小学生喜欢趣味性学习这一特点,采用活动生活的语言风格,教师要与学生站在同一层面上,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语言,要保证在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给学生一个较为规范的教学语言环境。
其次,教师要积极提高自己的语文知识水平。语文学科是一门受时代发展不断影响的学科,需要语文教师不断学习、不断进修、不断与时俱进。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才能够将更深层次、更丰富内容的知识讲授给学生。
最后,教师还应该积极学习、模仿新颖的教学方式,与学生不断交流,与其他教师不断交流,不断吸取和总结他人的授课技巧,并转化为自己的授课风格。
(二)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
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授课时积极与学生互动交流,通过课堂交流来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适当使用视频、图片以及问题探索等辅助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
综上所述,优化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动力,锻炼学生学习毅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专注性和投入度,从而提高教师教学的知识转化以及运用效率。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从语言表达、知识水准以及授课技巧等方面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积极采用互动课堂教学模式,丰富课堂辅助教学方式,从而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2. 如何巧妙调控小学语文课堂

如何巧妙调控小学语文课堂
作者:周海云
[导读] 课堂调空当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课堂常规的训练。

课堂调控是教师对课堂上学习情境的创设控制,对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对达成本课时教学目标的策略使用,对课堂气氛的调节,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应用。课堂调控不同于执行教案。课堂调控不同于“课堂以教师为权威”。
一、简化课堂
1、简化教学内容
实施了人教版教材后,我们都不难看到:新教材的内容在量上多了很多。低年级第一册拼音部分就有四个复习,六个单元;第二到第四册教材都有八个单元,每一册教材当中都包括八篇识字,三十四篇左右的课文。每篇需要认识的新的汉字的数量比原来的教材有大幅度的增加。低年级的孩子年龄小但要承载的东西比起其他年级的学生要多得多。而我们有的教师认为低年级的学生懂得太少,觉得讲得越细,孩子就理解得越深;读得越多,孩子就学得越好,对教学内容难以割舍;还有的老师觉得教材既然都这样编排出来了,如果不教那么考试考出来怎么办?所以对教学内容不敢割舍。
案例陈述:《学会劝阻》
理论阐述:不同学生所能承受的教学内容是有一个度的,教学内容太多,构成教学节奏太紧,使学生的心理节奏一直处于急促、紧张的状态,学生精神长时间紧张,容易疲劳。这疲劳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导致学生游离我们的课堂。因此作为教师要学会象卢勤老师说过的故事《蹲下来看孩子》中的那位妈妈,蹲下身来,真实地感受一下孩子眼中的世界。正视学生的学情,以教材为例,截取部分,简化教学内容,那么课堂上就可以放慢脚步,和学生真诚的互动,关注他们的不会,并竭尽我们教师的全力引导他们从不会到会,课堂上就一定能够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沟通。
再看我们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整个教学过程以文章教学为主,一篇文章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假如我们不对讲课的内容进行调控,那么在稍纵即逝的40分钟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讲,既要完成读通读顺课文和识字写字的保底工作,又要理解文章内容,进行相关的语言文字训练,什么都面面俱到,必定什么都不能到。在语文课堂中对于一些长的课文,要合理挤出有效的教学时间实现“长文短教”,做到立足文本,一课只求一得,落实字、词、句的低年级的训练重点,就足够了。
其实,舍弃有时是为了更好的获得。
2、简化教学语言
课堂调空当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课堂常规的训练。但常规训练不能靠课堂上教师喋喋不休的提醒,春风化雨的激励评价,不要过多地让学生齐念“课堂常规口诀”。学生的行为总在反复,造成我们老师每天也得重复差不多的语言,时间一长,容易使学生形成听觉疲劳,甚至是听觉倦怠。因此我在课堂上就经常采用一些肢体语言进行调控,效果很好。比如:
课堂上的目光提问;迫切需要发言的学生建议他们可轻轻摇动自己的小手;注目倾听;击掌两下,表示要安静……诸如此类肢体暗示学生一旦掌握,在师生之间形成一种默契,实现无声无息地轻松调空。
二、趣化课堂
说到低年级的课堂,不能不提到“趣”。而关于趣的营造,方法更是多。有表演、故事、竞赛、游戏激趣,大型公开课上低年级的老师为了调控,还有把教学的环节以闯关形式出现,不停吸引学生的眼球,自始至终抓住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曾有一个研究教育的人士说过:不爱学习的学生哪儿都有,不爱听故事的学生一个也找不到。所以我今天要讲的就是怎样运用故事情节趣化低年级的课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拼音的学习中,借以学习拼音知识的插图与插图之间,并没有什么逻辑联系。而这些毫无关联的插图,又与每一节课学习的拼音知识紧紧相连。那么,单纯地以图教学拼音知识,容易产生单调、无味的课堂教学。如果能将这些零散的没有逻辑联系的插图,串联起来,协调于统一的有趣的情境中,就能让拼音学习成为刚跨入小学校门的孩子进行的一种轻松、快乐的学习活动。
三、异化课堂
一堂课就如一块蛋糕,都是甜的,一直吃就腻了。再去吃点其他的东西就有味了。所以说没有变化的课堂是了无生机的课堂,是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因此我们要追求不一样的、有变化的课堂,也就是所谓的异化。
1、板块变化
课堂其实是一个氛围场。课堂的基调影响学生的听课情绪。低年纪的课堂调空很讲究动静搭配的问题。语文课中的“动”能激活低年级学生学习的情绪,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静”则有利于学生的深入思考,使课堂处于安静的状态。如果语文课上“动”多“静”少,就会出现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学生的思维很少参与学习,因此课堂虽然活跃但却显得浮躁;如果“静”多“动”少,学生就容易疲惫导致课堂沉闷压抑。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间隔变换,有助于学生消除疲劳,保持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比如:《画风》的教学可以把安静的生字书写环节放在导课、课中、课末三个不同的时间段进行;在一个游戏之后,适当设计一些如听写、练习、默读,以静制动,快速调整学生状态;又比如在较长时间的看、写之后,结合教学,设计一些表演、背诵等活动量较大的环节;连续的半节课的训练之后,部分学生可能出现精神疲劳、注意力分散的现象。面对这种情况,教师的提醒或警示对学生注意力的长久保持已无济于事。可以组织学生来一段律动等形式的课中操,舒展肢体,以动制静。这样,不但消除学生的疲劳,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增加师生间的感情。
正如一些高明的电影导演,总是在闹场之后又会安排一个静场,以调节和平衡观众的情绪。教学设计时候也要重视动、静的合理与巧妙转换,去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场,获得一个开放但不失控,规范但不沉闷的课堂。
2、语言变化
首先追求语气语调上的变化。比如讲述重点时,可提高音量,减慢语速,适当重复;学生注意力分散时,可暂时变换声调,唤起无意注意;因为现代生理学研究表明:人在一种单调的声音刺激下,令大脑皮层很快的进入抑制状态。而抑扬顿挫,具有节奏感的教学语言,则打破着这种单调的催眠刺激。
其次追求内容上的变化。如课中的写字指导常常有读准音、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动手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几个步骤。教学时可以把这些习惯性的说法改成:和生字宝宝打招呼(读准音)、找找生字宝宝的家(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送生字宝宝回家(动手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把原本枯燥的识写以孩子们熟悉的生活情境加以呈现,让学生把生字宝宝当成朋友一样去爱、去呵护和生字一起游戏,体验交往的快乐,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注意力。
第三,追求节奏变化。
这样,通过这些变化,,使教师的语言就象蜜一样牢牢粘住学生的注意力,驱散“脱轨”行为,使他们没有心思再去“走神”或“搅场”,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调控。
总之,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的情况千变万化,教学对象千差万别,表现各异,必然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机智灵活地运用调控策略进行调控,真正处理好课堂教学中“开放”与“规范”的关系,实现“开放”与“规范”的和谐统一,使我们的课堂经常见到“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学生小手直举,小嘴常开”的理想的状态。

3. 谈谈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怎样驾驭课堂

1、教师的修养水平
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为教师对自身的情感、仪表、举止等方面的约束能力。这是实现课堂教学控制的根本前提。着名教育家加里宁曾经指出:“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很好地收敛自己,他应该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到这样严格的监督。”教师的情感、仪表、举止等直接影响到融洽的课堂气氛的形成,影响教学效果的实现。
课堂教学应当是有激情的。如果教师语言简洁风趣,亲切和蔼,语调抑扬顿挫、轻重适当,学生就会在这种情感的感染下,很快进入问题情境。反之,如果教师情绪失控,动辄发火,学生就会焦虑不安;如果教师没精打采,口授随便,那么学生也会情绪低落,心中的反应也只能是水微澜;若教师情感过度,渲染过重,语调始终高昂激越,学生就会趋于疲惫麻木,继而产生逆反心理,如此种种情形,都难以使学生产生与教师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影响教师对课堂的控制。同样,教师的仪表、举止等如果失度,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课堂气氛。因此,教师首先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切忌把坏的情绪带入课堂,同时也要适度约束自己的仪表、举止等。
2、教师的语言水平
课堂教学语言是一种工作语言,它受教学规律的制约,受各学科性质的支配。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制约着学生的智力活动方式和效率。科学的使用教学语言,是实现课堂教学控制的保证。
课堂教学语言应具有科学性。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因此课堂教学语言必须具有科学性,做到准确、精练,有条不紊,合乎逻辑。
课堂教学语言应具有启发性。在教学中,能否引起学生积极思考,能否打开学生的思路,能否引导学生独立、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是实现课堂教学控制的关键所在。因此,课堂教学语言必须具有启发性,通过启发性的语言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对学生想知而又不知的内容,予以恰到好处的点拨,既要把问题点到,又不把话说尽,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
课堂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教师要善于应用形象的语言,激起学生的创造思维,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
3、教师的应变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能够处理各种意外情况的能力,对于学生接受知识的信息反馈要随时掌握,及时处理。弄清他们的希望与困难,并根据这些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节奏,使其张弛适度。或迂回插入,慢慢导向课本中心,或更弦易辙,调整教案中原有设想,转换讲述角度。特别是对学生中稍纵即逝的有价值的信息,要及时捕捉,合理利用。
4、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各种教学媒体的能力
实现课堂教学控制,教师必须能够根据各种条件变化,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努力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如采用电化教学手段,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也可多种教法并重,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利于课堂控制。
总之,注意提高教师控制课堂教学的能力,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最近听了学校几位年轻骨干教师的语文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几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各有特色,每一位教师都有着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课前准备也都很充分,每节课均使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通过课件的直观演示,那生动形象的画面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头脑清醒,能够密切关注学情,并能根据课堂生成、出现的问题,巧妙引导,灵活处理,显示出了很高的课堂驾驭能力。

4. 如何把握语文课堂教学节奏

悦耳动听的音乐讲究节奏美,优化的课堂教学也同样需要节奏美。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因此也要讲究节奏美。教师的讲解、提问的设置、学生的活动、内容的安排、进程的快慢等都要把握好节奏。适度的课堂节奏能自始至终的牵动学生的注意力,维系学生的热情。使课堂教学跌宕起伏,张弛有度,错落有致,给学生以美的艺术享受,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将学习的效率提到最高,从而轻松愉快的实现教学目的,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那么如何才能较好的把握语文课堂教学的节奏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调控语言节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讲话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它不仅开发情绪的记忆,而且深入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可见美的语言对学生的影响。在这方面,语文教学比其他任何学科都表现得更为突出。教师教学语言的美,一方面来自语言表达的准确、恰当和生动,另一方面则来自教学语言中速度的快慢、节拍的强弱、力度的大小等的交替交换,以及句子长短、语调升降的有规律变化。这种抑扬顿挫、富有韵律感的教学语言使教学具有鲜明的节奏。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带来直接影响。现代生理学研究表明,人在一种单调的声音刺激下,大脑皮层会很快进入抑制状态,而抑扬顿挫、具有节奏感的教学语言能有效地打破大脑的抑制状态。所以,必须加强语言调控,讲究对教学语言的巧妙编排与合理组装。
语文教师语文教学时声音的轻重缓急,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因此要做到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声神融会,相得益彰。语调有变,应做到随境而迁,高低起伏。运用比喻、拟人、摹状、夸张等,充分发挥语言的功能,给学生以直观,充分调动学生的直觉思维,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阐述成功时,语气应庄重严肃,生动,铿锵有力;解剖失败时,语调应沉稳,诚然有理。声调不能太高,也不能嘶哑低沉。既有高亢情激的鼓励,也有轻声细雨的推动。一堂课有时像“电闪雷鸣”、“狂风暴雨”,有时像“三月里的小雨”。形成高低结合、轻重交替、声情并茂的教学语言,这毫无疑问会将知识的甘露和谐地注入学生的心田。
二、变换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的交替变换,有助于消除学生疲劳,保持注意力。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巧于设计和安排教学方式,讲究教学方式的间隔变换和合理搭配,使之有动有静,动静结合,使教学活动在动静交替中有节奏地进行。如学习《孔乙己》一文,第一步用讲授式,介绍与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及对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理解和把握的导读提示。第二步运用练习式。一是填表对比分析孔乙己两次出场的肖像、语言、动作等方面的变化,引导学生把握孔乙己这个形象的特征及意义;二是完成课后练习,体味该文语言精炼、深刻、含蓄的特色。第三步运用讨论式,思考讨论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根源,把握小说的主题。这样安排,整堂课讲练结合,动静相生,表现出一种与学生心理相容的节奏变化。
三、巧妙安排内容
教学活动信息量的疏密也是构成教学节奏的重要因素。信息量的疏和密直接影响学生心理感受的变化,疏给人舒缓、轻松的感觉,密则使人感到急促和紧张。密而不疏,会给人以堆积感,学生长时间紧张,容易疲劳;如果一味地疏而不密,则会使人产生空疏感,学生情绪过于松弛,注意力就难以集中。只有疏密相间,才会给学生带来有张有弛的心理节律,保持旺盛的精力。所以,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区分详略并进行合理组合与布局,讲究信息的疏密相间,错落有致。一般说来,重点难点要重锤敲,要学生精力高度集中,积极思考,以体现一个“张”字。学生易懂的非重点内容,则可在“张”中体现一个“弛”字。张而不弛和弛而不张,都是不讲究节奏美的表现。只有在紧张之中见松弛,激越之中见舒缓,学生才能在张弛相济、起伏有致的富有美感的节奏变化中轻松愉快地获得更多的知识。
四、详略安排得当
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传授的多与少,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完整地构建知识的精华,教师讲得“面面俱到”详中又详,不分主次轻重“眉毛胡子一把抓”,就像小河流水平平而过,无波涛起伏,怎么能收到强烈感人的节奏效果。如有的语文教师,不分文章的体裁,都是从作者介绍,文章字词讲起,然后段落结构分析,总结中心,最后归纳写作特点等,千篇一律。因此说,教师应从文章的体裁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传授知识时必须做到突出重点,克服难点。重点内容要“浓墨重彩”,次要内容“轻描淡写”。找准文章难点,减少坡度,难易相间,精心点拨,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有详有略,详略安排得当。只有这样,才能够把语文课上得生动活泼,富有节奏感。
语文课堂在教学内容上应该是有“密”有“疏”疏密结合。有的教师往往会担心学生不会,在课堂上只“密”不“疏”,一味盲目加大单位时间的教学量,“马不停蹄”地跑,这个问题还未解决好,那个问题又抛出了,学生也只能“上气不接下气”地赶,时间一长,造成脑力劳动超负荷,产生抑制,效果会适得其反。也有的课堂教学“疏”而不“密”,教师慢条斯理,像温开水,一步一踱,一堂课能解决的问题非要拉长的两节或两节以上的课。由于刺激集中大脑皮层中的一个区域,就会使大脑进入无兴奋状态,思维停滞。所以,当语文教学进入最佳状态时,要让学生有较重的负担,较大的容量,让学生精神抖擞,或讲或辩,或练或议,或观察或参与,使兴趣达到高潮。大密之后,定要导之以小疏,让每一个学生有回味再三的空间。
五、关注学生反应
教学作为信息的传导与输入过程,教师必须注意学生的信息反馈,依据课堂动向进行节奏调控。如发现学生疲备紧张,则以舒缓的节奏加强调节;如学生情绪松懈,则应加快节奏,让其情绪高涨。同样,构成教学节奏的疏与密,将影响学生心理感受的变化。疏,给人以徐缓、轻松的感觉;密,给人以急速、紧张的感觉。疏密相间,会给学生带来有张有弛的心理节律,保持旺盛的精力。
有时,节奏控制艺术的快慢,预设的方案再好,也不及课堂教学瞬息万变。课堂上学生学习过程中突发的学情,是节奏控制弥足珍贵的调控资源,教师务必要灵活调整。措手不及的新难点,一定要放慢速度,循循善诱,逐步突破;出乎意料的解读顺利处,要言简意赅,加速推进;学习情绪低落时,要妙语连珠,激情飞扬,慷慨激昂。
有位老师在上《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要学生结合事例来谈谈如何面对磨难的看法。有好多学生都提到霍金,有一个男生站起来发言,但只对霍金残疾熟悉,对其成就却讲不出具体的内容,课堂陷入尴尬局面。此时这位老师就及时点拨,简单阐述了霍金的经历:他是被推崇为继爱因斯坦以来最杰出的物理学家,并以畅销一千万册的巨着《时间简史》把他的观念带入了千家万户,现任剑桥大学。寥寥数语就介绍了他的成就、着作和工作。然后马上展示霍金残疾的图片与“身体无力地蜷缩在轮椅里,思想却在宇宙最深处飞扬”的文字,借助感性认识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悟。就这样就很好地调控了课堂的节奏,避免了长时间的无效的消耗。
六、追求整体和谐
语文教学的节奏艺术追求整体之美。它不能仅关注某些环节,而应综合考虑,全面安排,使构成各要素搭配合理,穿插得体,衔接自然,融洽统一,以构成整体节奏的和谐美。优秀的语文教师都十分重视用整体和谐的教学节奏来增强教学艺术的魅力。特级教师于漪就特别强调“要和谐统一,形成一个整体”。如她讲《雨中登泰山》一文,一开始满怀激情地导入课文,先声夺人,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形成一个波峰。接着,改用导游式的语言,放慢语速,提出问题。学生静思,快速阅读课文,寻求问题答案,这样形成第一个波谷。之后学生纷纷举手,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第一幅奇景,出现第二个波峰。接着往前推进,在学生对七真祠作了简要介绍后,立即巧妙过渡:“一路行来,从一天门到二天门,沿途见到哪些奇景?”两个环节衔接自然紧凑。于老师充分注意到学生被美景深深吸引的情绪,恰当地加以语言引导,加快了节奏。学生经过短时思考,争着介绍一天门和二天门的景色,课堂上出现第三个波峰。接下来,她小结上文,对学生给以肯定,有意放慢节奏。然后,于老师用富有鼓动性的语言,激励学生进一步“游览”胜景,要他们边“攀登”边谈感受。此后再次加快节奏,又推进一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绝顶又是怎样的风光呢?让我们带着胜利的喜悦,来欣赏这仙境般的美景,请同学们抓住特征,介绍二三美景。”马上就有学生抢先回答,引起全班学生的欢声笑语,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之后又依次提出三个问题,既是对教学内容的总结,又把学生的情感和思路引向纵深。整个教学,真可说是波澜起伏,环环相扣,快慢相间,疏密有致。学生在整体和谐的教学节奏中得到知识,同时也体验到审美情趣,获得审美享受。
课堂教学节奏的把握,是一门学之不尽的艺术,也是教师教学造诣的体现。我们应积极调控课堂教学的节奏,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 语文课堂上如何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让语文课堂情趣横生

情感态度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要素,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要“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实践也证明,情趣横生的语文课,学生如坐春风。那么,怎么才能激发学生的语文情趣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践。

一,情绪感染法。我们知道,教师应该是语文教学的头,教师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上学生情绪的好坏。因此,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的语文情绪。怎么激发呢?首先,教师应以最好的精神状态进入语文课堂。以最快的状态进入语文角色。比如,教学《茶馆》的时候,教师就应该带领学生学习悠悠的北京腔调,让学生尽快进入到“茶馆”中去。教学《美腿与丑腿》的时候,教师就要尽量地去模仿福兰克林的形象,用智者的风范去诵读课文,去诱发学生进入语文情境。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要给学生以亲和感,给学生以信赖感,给学生以平等感,给学生以帮扶感:时而一个点头,时而一个微笑,时而一份鼓励,时而一片掌声。让课堂自始至终洋溢着一种和谐而民主的情趣,让学生乐意充当语文中的各种角色,乐意进入到语文课堂的情趣中去,与教师对话,与同学对话,与文本对话,与编者对话,其乐融融,其乐无穷。再次,教师也要合理地调控课堂情绪节奏,或指点,或帮扶,或纠偏,或放手------收控自如,恰到好处。

二,语言感染法。语文教学工作者都知道,语文课堂应该语言艺术的课堂。“语不惊人死不惊。”语文课上,教师应该用生动形象地语言去感化学生。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要不断训练我们的有声语言,我们要多读书,多写作,多说话。我们先从形象生动和风趣幽默的语言入手,逐渐做到旁征博引,挥洒自如,让有声语言在课堂上像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引学生。第二,我们还要反复训练我们的无声语言,也即肢体语言。让我们的一颦一笑,一板一眼在课堂上皆生风情。总之,我们要用我们的语言特长去传授知识和技能,去感化学生,去温暖学生,去深化学生。

三,文本感染法。我们知道,现行文本之中蕴含了许多妙趣横生的人文素材。如,诗歌中的情景交融,散文中的理趣横生,小说中的跌宕起伏,戏剧中尖锐矛盾等。于是,语文教师要尽量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因素,并充分利用这些情趣因素去感染学生。当然,我们还应该从课外去选出一些文情并茂的时文,来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情趣。由此看来,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首先要有广泛阅读,深入研究,不断串缀课内外文本中的情趣因素的能力,然后我们才能让课堂文本的情趣厚积起来,并做到厚积薄发,多积精发,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生动活泼,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礼花绽放。

四,问题感染法。有经验的教师知道,有价值的问题一旦提出,平静的教室,瞬间就会激起千重情浪。那末,什么问题才算是有价值的问题呢?一般来说,有价值的问题要有一根主线,有价值的问题应该能一发而牵动全文,有价值的问题应该能环环相扣而又步步推进。如《药》等学生熟悉小说情节后,,我们就可以提出:“华家为什么会人财两空?革命者的血为什么反被华家吃?这一切都说明了什么?之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诸如此类的问题,它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而且能帮助学生反省现实人生。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五,教具感染法。我们还知道,恰当地运用教学辅助手段,尤其是多媒体的艺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语文情趣。比如,在课堂上恰当引用地音乐,在课堂上恰当地引用图画,在课堂上恰当地引用戏剧和电影,在课堂上恰当地引用游戏,等等。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位教师在教学《虞美人》的时候,他利用多媒体,教学生唱,教学生解,并插入作者身世。大家学着,唱着,理解着,欣赏着,品评着------不知不觉,语文味就浓了起来,语文的境界也就深透起来。这样,语文的效益自然也就高起来了。

六,活动感染法。众所周知,在课堂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小组与小组之间的比赛、大组与大组之间的比赛等,非常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

由此看来,只要我们语文教师愿善于开动脑筋,能善于从多角度去挖掘语文情趣的因素,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一定能情趣飞扬。

6. 语文中如何灵活运用课改模式

一、先学后教,转变观念

作为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师,首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社会,创造性地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激发者、引导者,更应该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在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变“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为“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具体做法是:课前让学生自学,加强课前预习指导,教会学生如何查阅资料。然后对学生先学的内容,进行调查研究,通过信息反馈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水平,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然后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的重、难点。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让课堂教学的重难点目标落到实处。

二、形式多样,培养兴趣

新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也有新的要求:教师在授课时尽可能地运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合作讨论互动交流、模拟情境个性表达、互赏互评提高能力的组织形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同时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中我主要采用讲小故事、幽默语言、名言警句、音乐、美丽的图片等导入。如教学《荷叶 母亲》一课时,我从网上搜寻了关于荷叶的图片。这样,不仅刺激了学生的感官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起来更加轻松。在《散步》中一家人发生了分歧,要是你在这种情况下会怎样做?同学们合作讨论共同交流。请同学们展开想象体验感受,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那么母亲会怎样想?学生很快地进入角色,体验感受,都谈出了自己的内心想法。《天上的街市》首先让学生自由诵读,指导他们读出语气和语调,读完后先自评再让其他同学针对读的情况进行分析,指出优点和不足,然后进行改正。通过这些方法,大大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合理分组,注重合作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都有合作生存,合作发展的意识。在语文合作学习中,可以把学生按特点优化组合,合理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且各小组成员之间要互相帮助,相互约束。小组一般由6人组成,每个小组可确定一个发言人,总结本组各成员回答,培养个人和小组学习的能力。每个学生在组内都有不同的角色,并且不定期地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如在教学七年级《皇帝的新装》一课时,采用了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各同学充分发挥潜能,出色完成朗读任务。在课堂讨论中,充分发挥学生小组的作用,一小组一个问题,然后其他同学把意见写出交给语言组织能力强的同学整理、归纳,最后在班上交流。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极大的提高了学习效率。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集体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巧用信息技术,完善自我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需要不断更新教学设备,优化教学模式。以前的“三尺讲台,一根粉笔,一本教科书”的日子一去不返。现今社会对教师的要求逐步提高,运用远程教育技术,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作为新世纪的青年教师,我们要努力学习信息技术,多运用网络资源获取更多的信息,拓展自己的信息量,以便于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例如在讲授《羚羊木雕》一课时,为了让同学们对羚羊木雕有一个更充分的认识,我上网查调各种资料,让他们了解到:羚羊是一种生活在草原上的动物,而羚羊木雕就是一种工艺品,用木头雕刻出来图形是羚羊的艺术品,有观赏价值。在讲课时,我就直接打出关于羚羊木雕的图片,同学们不仅解决了心理的疑问,而且还大大地刺激了感官,从而提高学习兴趣,以致课堂教学得到很好的改善。可见,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我们青年教师努力地去学习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从而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业务水平,不断地丰富完善自我。

五、师生互评,共同进步

长期以来,课堂评价的关注点都以“教师”为主。而现在,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已成为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研究,思考的过程等,关注学生是怎样学的。在课堂中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做了些什么,学会些什么和感受到什么等。可见多种形式的评价势在必行。

在平时的课堂中,适时安排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还根据教学需要安排一个“评价组”负责评价工作有序、自主地开展,评价组主要任务是:拟制评价标准并向同学说明,保证评价的公开和公正;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进行过程评价,随时收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作为对同学进行评价的依据,尤其是参与热情与合作态度方面的评价依据;结合每个演讲、朗诵的同学打分,写评语。给同学们的作文打分,把各项内容的评价,各个主体评价结合起来,给同学一个总的评语或成绩。当然,在其中教师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整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评价观。例如:在“调查同学怎样消费活动”评价时,我引导学生先分组,然后采用学习小组成员之间互查互评的方式,评价学生的调查情况,可以运用学习成果展示的评价形式,来评价学生的调查报告的写作情况,张贴或交流调查报告,既可收到相互评价功效,又可扩展其教育价值。这样就会让同学们在活动中有所进步。

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在于能让学生实行自我教育”,学习语文也一样要靠学生主动求知、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但作为学生的领路人,我们就要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先学后教转变观念;形式多样,培养兴趣;合理分组,注重合作;巧用信息技术,完善自我;师生互评,共同进步来进行教学。为学生热爱语文,会学语文,坚持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阅读全文

与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灵活调控课堂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9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4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0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5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71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7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7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0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3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6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