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语文教学关注哪些学生
一、关注学生,对个体重视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吴宓教授曾在自己所开的《文学与人生》课程中表达过这样的愿望:“把我自己――我的所见所闻,我的所思所感,我的直接和间接的人生经验中的最好的东西给予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才能让师生共同经历和享受美好课堂生活。个体是单独的人或生物。每个学生独特而脆弱的内心世界,要在课堂获得生存本领和生活智慧,更要体验生命尊严和价值。
班里学生小雨内向害羞,课堂从不回答问题,怎样才能让这个孩子在语文课上自信起来呢?对!找她的特长作为突破口。我静下心来,关注这个孩子。她不喜欢动笔、长期成绩不理想,对学习毫无兴趣,但思维敏捷,语言组织能力不错,而且喜欢看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这堂课上课之前我和她做了交流,她熟悉这篇文章,而且有自己的见解。课堂上学生们讨论:“如果我是卖火柴的小女孩,我想说……”她在小组讨论后打开了话匣子,“我想说我想奶奶,想生活在有人爱我的家里,想生活在没有贫穷的世界里……”我们看到了一个与平时完全不同的孩子,我坚信每个孩子都需要我们的关注,每个学生都因为他们的独一无二让语文课堂异彩纷呈。
二、关注学生,从备课开始。
任何一位学生都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或多或少都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而一些新知识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那么一些新知识的出现也就离不开已有的知识基础。教师备课时教材和教参是全国统一的,而班内学生却是类型不同、知识积累不同。教师备课不能只从学科中心、教师中心的角度去考虑,从教参中“参考”,要考虑学生实际,避免出现低效教学。
例如设计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2 匆匆》第一自然段课堂背诵环节时,我考虑到本班学生识记差异性,分四个层次进行了预设:熟读段落 、填空背诵、例句背诵、整段背诵。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三、关注学生,在课堂实践。
孔子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个体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时,需要获得满足,从而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反之,则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上课时,当师生思维碰撞就会出现课堂冲突,这是学生积极思考的表现,教师应欣喜面对。
例如,教学六年级下册《21
我最好的老师》时,学生经过自读环节后迫不及待地发问:“为什么这样教错误知识而且给全部学生零分的老师,没有人提出抗议?”我听后问学生:“
你们碰到这样的老师怎么办呢?”“不让他上课了!”“让他回家!”“联名给学校领导写信!”“……”学生各种各样的回答回荡在整个教室,教师问:“那文章作者是怎么评价这位老师的呢?”学生齐声脱口而出:“我最好的老师。”我立刻追问:“为什么?在课文中找。”破题导入,学生进入文本,引发思考。
四、关注学生,用多样评价
教师通过适时的学习评价,可以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控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评价,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找到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教师应该用智慧经营课堂,尊重差异,鼓励个性化发展。
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出现认知错误时,教师不能以一个“错”字马上堵住学生的嘴巴,不由分说地把正确答案双手奉上。面对学生的错误,是回避、训斥,还是宽容善待?我想首先要做的就是倾听,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听懂、理解。
例如听一位老师《课外阅读》课时,面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无论是处于一种什么样的情形之中,她对待学生总是热情满怀,哪怕是学生答错了问题,甚至是违反了课堂纪律,她也总是能够将自己光彩照人的一面展示给学生,做到态度亲切,语气和蔼。由于她的精心经营,也就使得她成为教室里一个强大的情绪源,感染着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在她的影响下,同学们个个也都是精神饱满,兴趣深厚,思维活跃,回答问题争先恐后,积极参与,而又乐在其中。
语文教学的核心──关注学生。只有教师对学生的高度关注,才会有整堂课生机盎然,精彩不断。
⑵ 浅谈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
初中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首先要关注学优生,并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和榜样效应,使他们在班级形成良好学风中发挥辐射效用。第二要关心学困生,时刻惦记他们语文学习,可以在课堂内外多和他们交流,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向,态度变化,学习中的困惑等,及时采取教育措施。面向最广大的中等生,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多发言多讨论,课外鼓励他们多看课外书。总之,关注初中生的语文学习,既要注意面上的普遍关注,又要注意从学生学习的态度上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最重要的是你得有一颗爱学生的良好的职业良心,时时刻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从自己内心生出想要关注学生,自然会发现很多关注学生的良好方法。
既然你有此一问,可见你是一个好老师,以上的话,与君共勉。
⑶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关注每一位学生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做到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全体学生,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但是我们也要了解到在一个四五十人左右的班级中,一个教师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在课堂的四十五分钟内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实属不易。
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去关注到每一位学生?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
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老师不是神人,但是只要去做,一定会有收获。
⑷ 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内容摘要:本文以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学生各种心理问题。运用现代心理学理论深入探究,语文教师应如何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充当心理健康教师的角色,承当起维护、和保持学生心理健康的责任。 关键词:课堂教学 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作为学校,不能把心理教育视为一种附加的教育,而应该把它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尤其是学科教学显得更为重要。而课堂教学是学生一天的主要活动,课堂也是学生一天最重要的活动场所,学生在课堂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最多。所以,如果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无疑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最有意义和价值的开展途径和方式。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指路人”。因此各科教师要做到教书育心,主动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体到语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从新时代的要求看,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即要让学生做到心理健康。一个学生只有在身体与心理两方面健康了,才算是真正的健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有责任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我们的学生在语文世界中健康成长。 而现代学生的一些行为和心理,让我深思,引起了我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在此,就如何在课堂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谈谈自己的体会和做法。 一、中学生自杀现象的透析 网上看到这样一个信息:江苏省疾病控制中心进行了“江苏省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该调查结果显示,15.4%的中学生考虑过自杀。究竟什么原因导致学生自杀或想自杀。我认为从学生心理健康的层面去分析大致有以下原因 (一)、心理压力比较大。这里面主要是来自升学压力。大部分学生的家长把孩子的学业成置于最重要的位置。加上学校的试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考试的机器。于是孩子从第一天挎着书包起,就面临着无形而又沉重的学习压力。 (二)、心理承受能力弱,缺少意志、毅力。 现在,中学生独生子女多,有的从小过着"众星捧月"式的"小皇帝""小公主"生活,致使他们产生依赖性,缺少独立性。意志软弱,缺少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决心。 (三)、自私狭隘,缺乏包容、合作意识。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全家以他为中心。只能别人包容他,而他不能包容别人。常常只想让别人来适应自己,而自己却很少考虑应该适应别人。 (四)、情绪易波动,自控能力差。表现为急躁、冲动,缺乏忍耐性,面对一点不顺心、一点委屈,就大动肝火,怒气冲天。 (五)、自我意识淡薄、生命意识淡薄。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然而中学生往往不能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不能有积极的自我体验,从而也就不能愉悦的接纳自己。自暴自弃,生命意识淡薄。 一句话,学生心理健康存在问题。 二、立足语文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大部分农村中学没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没有专职心理辅导教师。我们语文教师应担当起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努力让语文课堂教学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立足语文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我认为应从下列几个方面努力实践: (一) 、树立科学的学生观、积极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 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特定的人际关系的性质。要使青少年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教育者以身作则,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见,努力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是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的一个体现。 为建立这种和谐的、亲切的关系,教师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客观、准确地了解学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开端,为此教师对写生作出正确客观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 第三,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期望是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的有效手段。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尊重、信任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把他们看作在人格上与我们平等、独立的个体。努力让学生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亲密朋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这种合作友好的师生关系的建设中,学会尊重、信任别人,学会与他人合作。 (二) 、摒弃陈旧的教学目标观、努力优化学科课堂教学 学生在学习上不如意,不顺心就会引起学生情绪波动。部分学生因厌学而学业不良,往往产生自卑、孤僻的心理,直接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策略落后是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厌倦原因之一。因此,为学生健康成长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教学目标观、努力优化课堂教学。 新的教学目标观要求我们,教学时不仅要重视陈述性知识的教学,更应重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教学,要使学生具有“适应终生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法”;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也要重视对学生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逐步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其次、选择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活动设计。如为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情感与创造而采用愉快教学。以及针对学习困难学生可采用分层递进教学和成功教学。 第三、提高课堂管理能力,精心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牢牢树立现代教学理念,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指导自己的教学,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不仅能提高教学的效果,更重要的是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情绪的形成。同时能改善了师生关系,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三)、立足语文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铸造学生健全人格 部分学生自我意识淡薄,情绪易波动,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适应其生存的环境,人际关系紧张,这些都是人格不够健全的表现。语文教师有义务担当起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责任。《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我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是铸造学生健全人格一个很好的平台。 (四)立足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 部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弱,缺少意志、毅力。因此,一旦遇上风险和挫折,往往会向挫折屈服,成为困难和挫折的牺牲品。看来,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对学生心理健康显得非常重要。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语文学科自身的教学任务,从以下几个入手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首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那些因偶然遇到重大挫折便有轻生的的想法的学生,其心理健康不是一个挫折造成的,而是长期形成的对人生价值的错误理解导致的。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能使学生对人生、对世界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能正确的观察和分析客观事物,提高对挫折和心理冲突的忍耐力。同时有了远大的理想学生就不会斤斤计较眼前的痛苦和得失,从而有足够的动力克服悲观主义情绪。 例如:教学《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文时,可通过让学生讨论诗歌中表现出的作者的人生态度,以及交流学习体会,让学生明白挫折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引导学生敢于面对挫折、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挫折;树立世界终将变得美好的坚定信念。又如教学《生命 生命》一文时,通过对文章的品读,使学生明白应树立的正确的人生态度观,那就是我们“必须对自己负责”“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 其次、培养学生知难而上、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意志品格 课堂是培养良好意志品质的主渠道,课堂训练坚强的毅力,应该成为最重要的方法。1、充分利用好教材中涉及良好意志品质培养的课文。如七年级下册《登上地球之巅》一文通过叙述中国登山健儿克服重重困难,登上珠峰的经过,歌颂了队员们的坚强意志和大无畏的精神。教学时,让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谈谈如何克服学习上的困难,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2、针对初一抗干扰能力差这一特点,进行抗干扰训练。在课堂上,让单数行学生背课文,双数行学生做阅读分析题,然后总结分析。这样双数行学生的意志在训练中的得到培养。这就有一的意志的考验。教师应适时引导,以培养学生知难而上、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意志品格。 第三、帮助青少年掌握一些战胜挫折的方法。 语文教材的营养很丰富,她蕴涵着许多战胜挫折的方法。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帮助青少年掌握这些战胜挫折的方法。如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时,让学生学会“冷静对待”“树立信心” ;教学《登上地球之巅》时,让学生学会“团体合作”;教学《荒岛余生》时,让学生学会“自我疏导”。“自我激励”等。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不是让语文教师脱离语文教学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而是要求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立足语文学科自身任务与学科的规律,去寻求两者的结合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意志与行为的发展,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 总之,不论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好,还是教育改革的趋势也好,都迫切地需要我们的教育者多学一点儿童心理健康知识。它不仅能使我们的工作开展得得心应手,而且还能为促进我国儿童身心健康做出有益的贡献。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开展心理教育,应该寓心理教育于课堂教学活动中,实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知不觉中得到进一步提高。
⑸ 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目标引领内容关注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一、目标引领内容,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我们思考学生的发展情况和发展需求;
第二、目标引领内容,是用什么教材教,是针对学生的发展而言的,不是说是以技术学习为中心,而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第三、目标引领内容,是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是什么,不是关注学生喜欢什么或兴趣是什么。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思考如何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选择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如,学生哪些技术、技能发展较差,需要加强学习;学生那方面的体能发展不足,需要加强练习;学生那方面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不足,需要一定的学习来加强,等等;
第四、目标引领内容,把课程开发和选择教学内容的权利交给学校、教师和学生,要求各地各校根据目标,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校实际选择教材内容组织体育教学活动,教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当然容易解决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的问题
⑹ 语文课堂如何 关注学生
haobaa..........................................尊重学生差异 发扬个性
今天刘教授在“学生的差别”专题中讲的卖薯仔的故事是我第二次听到了,每一次听后都思绪万千,感慨万千。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这些个性差异,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教学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
教师应当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和解决问题。有的方法从成人的角度看是好的,但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感受。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方法加以比较,但不应把某一种方法强加给学生作为必须使用的方法。如,口算35+24,教材出示的方法是“35+20=55,55+4=59”,但如果学生根据竖式的启发,马上口算出59,也应得到鼓励,这恰好反映了学生思维新的层次。又如,简算25×24,一般鼓励用25×4×6,因为能凑成100,但有学生用×3同样也能凑整简算,就没有必要计较“25×4”与“25×8”的简便程度了。在计算过程中,不同的方法对同一个人也许有快慢之说,而对不同的人却不存在优劣之分。
学生个体之间有许多差异,无法辟免。身为人师应尝试着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在了解、帮助个体学生时,还需要注意整体效率。发扬学生的个性特点,让他们能够成为各行各业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