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如何学语文讲座课件

如何学语文讲座课件

发布时间:2023-02-06 02:40:14

1. 如何培养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课件

指导中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实际上是交给学生以开启人类知识宝库的钥匙;指导中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的过程,实际上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自我学习能力的过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要从根本上做好这一工作,必须了解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构成。
(一)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构成
1.积累一定的语文知识。包括掌握足够的认字数量,用词数量;基本的语法、修辞、文学史知识;一般的文章结构、文章体裁知识;常用的听、说、读、写知识;相关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常识等。
2.掌握基本的语文技能。包括能够熟练地翻查常用的工具书,正确选用注释;能够根据学习目的查找资料、编制目录索引;能根据读物的特点选择适当的阅读方法、把握适当的阅读速度,能对读物作圈点、摘要、笔记、评注等。能较自觉地积累写作材料,借鉴范文的构思、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具有基本的听记能力,能会活、作简单的演讲等。
从教育学的观点看,能力是在积累一定的知识、掌握一定的技能(指的是由于练习而巩固了的行动方式,心智操练方式)的基础上形成的,知识越多,技能越熟练,就越有助于能力的发展;相反,无知便无能,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是能力发展的主要障碍。但是,积累知识,掌握技能又要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能力的高低制约着知识的积累,制约着技能掌握的快慢、高低、难易和巩固程度。能力是积累知识掌握技能的结果,又是积累知识掌握技能的前提。所以,语文自学能力的构成,在专业上应该包括积累知识和掌握技能这两个方面。
3.具有良好的智力品质。包括听读写较专注集中;记忆较持久牢固;联想和想象较丰富多样;判断、分析和综合较深刻严密;在知识和能力的应用方面较正确较灵活较能变通等。
4.有较完善的非智力素养。包括有比较明确稳定的语文学习动机;有比较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有较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有较高涨的语文学习热情;有较坚强的语文学习意志;有一定的自我检测、自我调控的个性修养等。
中学语文课是促进学生情(情感)、理(思想、理论)、智(智力)、知(知识)、能(能力)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很强的基础课。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吸收了思想营养而成为感情丰富、思想健康的人;思想的进步又促进其知识才能增长,激发其丰富的高尚的情趣;情趣的丰富又促使学生有更多的写作冲动、阅读冲动和听说的冲动,促进其各种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学生智力培养和发展的过程;而智力的发展又会为学习更丰富的语文知识,培养更高强的语文能力准备更好的脑力条件。所以,语文自学能力的构成,应该包括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相辅助相成的诸方面。
(二)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可根其自学能力的结构,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培养其较完善的非智力素质,使其喜欢学,自觉学,习惯学;
2.培养其良好的智力品质,使其善于学,学得懂;
3.指导其积累一定的语文知识,使其学而有识;
4.培养其基本的语文技能,使其学而会用。最终使其具有较健全的较主动的语文的自学能力。
具体做法有:
1.通过说理和指导实践,提高其学习语文的思想认识,使学生有正确的学习语文的目的和态度。
2.通过说理和指导实践,提高其学习语文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在意志、情感和个性上有较好的学习语文的心态。
3.创设语文学习的良好环境,创造读写的浓厚气氛,诱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
4.通过指导其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能学到应学的语文知识和文化知识,培养应具备的各项语文能力。
学生有了自学语文的能力,离开教师也能自学,这就实现了都是为了将来不需要教的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指导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学习方法

读的学习方法非常重要。读是听说写的基础,读的能力也是自学能力的基础。自学简要地说就是自读加实践。要学会自学首先就要学会自读。我们要学的东西有许多已在人们所写的书本、文章中有所记载,所以自学要先自读。培养自学能力首先必须掌握自读方法。关于读书的方法古今中外介绍甚多,中西方由于文化的差异,读书方法也存在着异同。中国是个读书大国。中国人有悠久的读书历史。中国是最早出现书本的国家之一,中国人写的书累计下来可说是世界各国中最多的。以中国人口之多,历史的悠久,中国的读书人累计下来也应是世界上最多的。自古以来,中国出现过许多大学问家、大藏书家、大读书家,从孔夫子的“韦编三绝”到朱熹的“四时读书乐”都是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中国人应该说是很会读书,富有读书经验的人。前人读书的丰富经验,这笔宝贵的遗产我们必须很好地继承。
1.从文章的构成要素入手进行阅读的方法
这是阅读的最基本的途径,最根本的方法,是一切阅读法的基础。中国古代的读书家已经在这方面积累了很丰富的经验,有很多很精辟的见解。总结这些经验,可把阅读的过程和本质概括为四句话,即:
循文入义,披文入情,据义品文,评义发意。
所谓循文入义,就是循着文章的文字、文路,从形式到内容,了解其文义。
所谓披文入情,就是通过文字的阅读,了解作者的情怀,即作者的内心、用心。
所谓据义品文,说是根据文章文字表达出来的文义来品评其文字工夫如何,文章技巧怎么样。
所谓评义发意,就是对文章的文义作出分析评判,在对文义的了解中得到启发,萌生新意。
以上是阅读的全过程,也是阅读过程的本质。在这个过程中首要的是“循文入义”。“循文入义”是整个过程的基础,是阅读的基本功。会不会读首先就看这一条。
根据古今读书家的经验,“循文入义”就是:
字训其义,句贯其意,文寻其脉,篇会其旨。
“字(含词、短语)训其义”,就是在阅读的时候,要弄清楚每个字词在句子中,在篇章中的恰切的含义,特别是关键的字眼着笔的用意。
字训其义的方法有:
读古文,可以看注解,可借助古汉语书籍而“训义”;读现代文,可以查字典词典。查字典词典,又可以用选义推敲法,语素分析法而训其义。
还可以联系实物、图画、模型等,认清各个词语所反映的事物和现象。

2. 小学语文新课标讲座稿

  记得与新课标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是2008年参加县级首届名师的评选。课标是必考的内容,也是在那些日子里,抱着课标逐条地读,认真地背。课标的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在心中才有个比较完整系统的了解。当时虽是一知半解,但能确信的是:在那以后,对我的课堂教学指导作用非同一般!

今天就着这个机会,再次与大家一起学习新课标。所谓的“新”相对而言。2001年颁发的是实验稿,在整整十年的课改时间里,专家们结合课改实验成果,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于2011年重新对实验稿作了修整。我的讲座内容分为三大版块:(一)学习课标的意义(二)新课标主要内容的解读(三)课堂教学中如何践行新课标

(1) 学习课标的意义

《课程标准(2011年版)》是指导语文课程教学、教材编写、评价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课程教学一定要以标准为依据。标准对教学活动的重要指导作用表现为:标准阐述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教学的内容。同时,确定了该教学应该达到的基本水平,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基础性的教学规范和评价依据。

1、学习课程标准有利于教师从整体上了解所教学科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2、可以通观全局,理清主线,从整体结构出发,掌握本学科体系,了解各个学段的地位,作用及相互关系,从而正确的把握各学段的学情任务,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突出重点,照顾一般。

3、有利于研究每单元的教材,了解学生过去学了什么,有计划的做好下一步的安排,增强备课的针对性。

4、掌握和了解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评价建议,以便能够正确的选择教学方法,恰当安排评课方式,课程资源的运用等等。

因此,新课改的今天,每一位教师,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盲目的向前走,非常有必要了解我们的新课标,在它的指引下,有效地进行教学,取得课堂的高效。

(2) 新课标主要内容的解读

1、 先说说语文课程的性质。

语文是什么?“语”,大家都认为是指语言;“文”,有人说是指文字,有人说是指文章,有人说是文学,有人说是文化。也有人考证这门课程定名的由来,认为“语文”是指“口头语”和“书面语”。我们说,“语文”应该包括口头和书面的语言,包括文字、文章、文学和文化。语言文字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文字以及有语言文字构成的作品都属于文化。 关于语文课程性质,多年来人们提到过基础性、实践性、思想性、科学性、民族性、综合性等等。可见,语文课程的性质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的。这里的“工具”是 一种比喻的说法。“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是结合在一起的,语文课程要同时实现这两方面的目标是并不矛盾的。当然,要实现两方面目标的高度结合,必须在目标和内容的设计上、在实施上下大工夫,而且首先要在思想认识上下工夫。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是语文课程应该争取的目标,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目标。

2、 说说课程的基本理念

理念:在新课程改革中,教育理念成为一个时髦的词语,被人们广泛应用。那么,究竟何为理念?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是指观念和思想;其次,它还是一种信念、一种追求、一种精神。例如,“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定义了四个方面:1、全面提高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个定义就比一般意义上的语文教育观念具有更丰富的含义:它既包括了怎样教、怎样学、学什么,又包括了语文教育的理想和追求,包括了语文教育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它实际上是实施语文教育的“总纲领”。由此可见,我们平常所说的“升华教育理念”,就不单单包括更新教学的观念,还应包括我们的教育理想和追求,包括我们对于教育的基本信念。

(1)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的说法“语文能力”是指读写听说能力。《语文标准》所提出的“语文素养”包括了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维观念等内容。“语文能力”包括于其中。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五大策略:1、加强必要的语言积累;2、培养基本的语文能力;3、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4、增进现代的人文精神;5、形成完美的精神世界。就小学阶段而言,就在于:多读、多写、多积累。

(2)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人文素养。语文教育特别需要提倡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也特别需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语文课程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必然是广泛而深刻的,所以不能不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也正是因为如此,必须重视对语文教学内容的认真怎么选择。提倡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也就是说:学生、教师平等交流、共同探究、相互启发,共同进入文本所营造的特定情景,接受感染和熏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多元是什么?独特体验是什么?我想,就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可以画,用线条、色彩来传递自己对语言材料的感悟;可以唱,旋律的柔情与奔放,曲调的优伤与欢乐,节奏的强弱与快慢,以及演唱形式的选择;可以列图表,条形的,扇形的,线形的等;可以表演,口语表达加上肢体语言的运用会更生动地演绎文本,道具的使用更会让表演锦上添花,例如课本剧;还可以用有感情的朗读来展示,用语言来说明语言,用语言来解析语言;还可以是只言片语的写作,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感悟,写自己的理解…… 总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语文材料独特体验。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主要倡导“十多十少”,即:多一些自主,少一些限制;多一些自主,少一些灌输;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讨论,少一些讲解;多一些辨论,少一些评判;多一些创造,少一些模仿;多一些开放,少一些封闭;多一些全面,少一些片面;多一些简、易、新,少一些繁、难、旧;多一些有效教学,少一些无效训练。这些措施的落实,使课堂教学开放而有活力,自主而又互助合作、面向全体而且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与方式有了重大变化,学习内容得到有效扩展,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课堂真正变为学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综合性学习是一种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重在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运用于实践。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例如:学生上街纠错别字。为花坛、草坪、卫生角设计标语。我在惟义公园看到一则环保标语:扔下的是垃圾 捡起的是品质。我就跟学生探讨:扔下的是品质 捡起的是垃圾才对!许多生硬的语句换个诗意的说法,就能起到警示的作用,更是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别让眼泪成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是很有震撼力的节水环保标语。一句话,生活处处皆语文!我们老师要善于设计一些作业,让语文课堂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延伸到社会!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教师,就应改变传统“一讲到底”的教学形式,努力探索和研究新颖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策略,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从而使学生乐于、 善于投入到语文课程学习中.。如何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灵动起来?就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教学策略的运用及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

下面就一起来浏览课程的设计思路和各学段的目标与内容。第一学段是1-----2年级,第二学段是3---4年级,第三学段是5-6年级。各个学段的识字写字、阅读、写话(低段叫写话)、中高段是习作。每个学段对写话习作的要求是偱序渐进的。

(三)课堂教学中如何践行新课标

那在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如何践行新课标?下面就一起来分享我的课堂教学案例。分为低段课堂教学和高段课堂教学。低段的课堂上力求一个“趣”,活泼、生动、有趣;而高段的阅读教学,力求一个“活”,灵活、轻松、高效。因为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过短,但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童谣,朗朗上口的童谣 ,通俗易懂,能极大地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孩子们学语文的兴致。请看几个课例。(播放PPT)

李峤的《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雨》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

• 《雪》说像糖,它不甜;说像盐,它不咸;冬天有时一片,夏天谁都不见。孩子们在诵读中学会猜谜,又丰富了语言,有趣又有味。(看PPT 进行讲解)

• 在高段课堂教学中,我运用的是EEPO平台互动的学习方式。筛选关键词,设置有效问题,让学生围绕关键词多项度去理解。然后在交互中完成学习任务。如教学六年级下册的《跨越百年的美丽》,关键词就是“美丽”。让学生讨论:你眼中的美丽指的是什么?(学生这时的回答是表面而浅显的:如漂亮的脸蛋、苗条的身材、白晰的皮肤)。设置第一个有效问题:容颜的美丽能跨越百年吗?这跨越百年的美到底是什么?学生自主读文,找到文中的关键语句。小组合作探究,提炼关键词。最后是小组代表上台汇报展示。明白了:这种能跨越百年的美丽是居里夫人的人格美和心灵美,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和献身科学的精神。最后教师点拨升华主题:人类不老的容颜就是一个人的人格魅力,这种美丽是永恒的!

• 同样在教学《最好的老师》一文时,先扣住题目来导课:你们心中的好老师是怎样的?学生纷纷发言:知识渊博、幽默风趣、有爱心、公平公正、是师似友、宽容、有童心……接着设置第一个有效问题:“文中作者的老师是怎样的好老师呢?有你们口中的好老师品质吗?”“打动作者的是老师身上的什么品质?”自主阅读、在文本中找答案。组内交互。班级展示:最好的老师教会我们敢于质疑 独立思考不迷信书本  不迷信权威。我根据学生的汇报一一板书,写下关键的词语。最后让学生评判:给优胜组每人加一颗星。别小看这一颗星,对学生而言,意义非常大:这是自主学习成果的肯定,是团队智慧的结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评价要及时,而且要多元化。

• 下面就在我的一篇教育随笔结束今天的讲座。

《美丽的失误》--《小伙伴》教育随笔

• 我在执教这篇课文时,经过一番导课,在黑板上写下了:两个小伙伴的课题。认真听课的学生发现了,马上举手告诉我:“老师,是小伙伴!”“老师,文中不是两个,是四个!”

一看还真失误了!怎么办?随机应变呗!(老师必备的智慧)

• 我笑着对学生说:“是的,四个小伙伴中老师就喜欢两个!”请你们快速读课文,看看老师喜欢的是哪两个小伙伴?”学生们兴趣盎然,很快从文中找到了答案:玛莎和安东。

• 随机抛出第二个问题:“老师为什们喜欢他俩?”学生再读课文,许多的小手举起来了:“老师,因为安东关心玛莎!”“安娜和维加也关心玛莎啊?谁能说出他们的不同?”

• “安娜和维加只是用语言去关心,而安东把自己的面包分给了玛莎.”

• “安东是把大一点的蛋糕给玛莎.”

• 看似简单的几个问题,却充分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的兴趣,还给了学生自主的课堂。于是相机引导板书:关心同学用行动!对待同学要真诚!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渗透在其中。进一步的主题升华:做一切事情用行动!接着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了表演。并设计了一个拓展作业:你会怎么做?(1)同学有难题不会做……(2)同桌的笔忘带了……(3)同学想借我的课外书看时……一节语文课,不仅仅是完成一篇课文的教学,我们在领悟课标精神的前提下,把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都融合起来进行综合训练,只有坚持努力,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才能偱序渐进不断提升。这节课一个小小的板书失误,却有一个美丽的课堂生成!

• 我想说的是:写教育随笔是对自己课堂教学最好的反思,教学能力最好的提升。

• 最后送给在座的21字真言

• 简简单单教语文

• 扎扎实实教语文

• 轻轻松松教语文!

• 谢谢大家!

• 

3. 怎样上好语文公开课

语文公开课是语文教学活动中为了展示语文教学过程的细化的一种教学示范课,它比之平时的语文课课堂教学要求的更严谨,更细腻,更充分的多,因此,其课堂内容的广度及深度应是提前预测和设计时要注意的.结合多连的教学实际,笔者拙笔成文,谈一点上好语文公开课的体会,共商榷.
一、
开场的震撼力
文章的开头重要,一节公开课的开头更重要,如何把握住课堂教学的开场是备课时应着重把握的一环,且从多种课堂开场方式中,摘几种来看:
1、主问题设置式
主问题是语文教学活动中一篇文章的整体构件,它是语文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支撑作用的问题,它“一问能抵许多问”,运用的好,能有效的避免课堂上的繁复的碎问碎答的教学过程.因此,课堂开场主问题的设置就成了上好一节课的关键.一个好的主问题既可拓展教者的思路,也可领起学生学的主动性.主问题的恰当设置可以直接将学生带入到很好的“思”的氛围之中,对整节课有较强的开场震撼.
2、故事情景引入式
这种方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用的较多,利用小故事渲染气氛,间接的穿插本节课的有关内容,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有一种“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效果,能对一节课中学生的思维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3、谈话式引入:
谈话式引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较好把握,这种方式能使教者和学生很好的融为一体,充分体现教学的双边关系,通过谈话、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气氛的亲切和自然,同时,通过谈话,也能使学生很快的进入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之中.
4、预测式:
预测式是指教者首先打埋伏,让学生先不看课文,而去猜想课文内容,并说出所猜想到的东西.借助预测可使课堂教学开场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最佳状态,带着好奇,学生思考的节律拉紧;带着新奇,学生的思维在无声中荡起,给人一种较完美的冥想空间.
二、中间的整合力
语文课堂教学的内蕴如何,关键之处还在于课堂中间环节的整合力,它既包括教者与学生之间交流的整合;也包括学生与课堂教学内容本身的整合;还包括教者、学生、质疑、释疑的整合,同时,也还有教学内容与课堂时间分配的整合,与媒体应用的整合等多个角度、多个侧面.可见,教者在备课过程中对课堂教学中间环节的整合力的思考,尤为重要.例如:在教授《看云识天气》一文时,就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表演天赋,各自扮演不同的云,然后做自我介绍,这样,就将课文的文字形象化了,学生从中受益匪浅,在讲授诗歌时,让学生从诗中领悟图画的美,可以放手让学生以“美在……”的短语开头做旁批,此时的学生是思绪放飞的学生,此时的学生也就成了有话可说、有内容可想的学生了,课堂活动的中间环节也自然的展示了出来.当然,还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整合力.如:画图式、讨论式、猜想式、运动式、质疑式、剖解式等多种方式.
三、结尾的回旋力
写文章要求结尾给人留有回味的余地,上语文课结尾也应给学生一种回味的空间.在这里,且称之回旋力,语文课堂教学结尾的回旋力关系到一节课给学生的影响的深度,语文课堂教学的结尾方式多种多样,如:拓展式、回顾式、练笔式、探讨式、研析式等.
拓展式能以课文为蓝本让学生“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展开思维的翅膀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去思考,这对于课堂上现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有很大帮助的,能很自然的在课堂结尾激起回旋得浪花.
回顾式是指课堂教学内容完结之时所作的总结,领着学生一起回顾课文内容,一起填补课中印象不牢的空白.这种方式在现行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较广.
练笔式是指从课堂教学活动中析出较为精辟的内容,要么让学生模拟成片段,要么让学生体会其写法,要么让学生明其要义并归纳成片段,这种方式可以较好的定格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也更全面的将课堂教学内容运用于实际.
探讨式、研析式也是结尾回旋力的最好表现方式,这里不多作介绍.
总之,上好语文公开课应紧扣以上三方面来考虑,加大45分钟的力度,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使学生真正在45分钟内获益.其实,公开课如此,平常的语文课堂教学又何尝不是呢?

4. 怎样学高中语文,老师讲课就照课件的翻译念一遍

我学语文的方式就是平时多积累。

我想,这是大家学好语文的共同点。

语文是靠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不能一口吃个胖子,

有时你很努力去学,却提高不了多少成绩,

这就是语文这个学科的特点,因为,语文好的同学

都是平时多积累来的。

步骤/方法

1

多读报纸,杂志,书刊。

2

多看新闻,多读作文。

这两点可以帮助你提高写作。

3

要“勤查”,就是遇到不会的就立马查字典/词典。

4

要“勤记”,语文老师讲课,不可能让你把它说的每一个都记下来,你要自己学会找重点,记下来。在不知不觉中,重要的知识就印在脑子里了。

5

阅读理解,作文。阅读理解是个很重要的板块,怎样做好是个问题。平常得多看书,看一些美文,像记叙文相信大家都能看懂,但是美文需要找感觉,有的时候看多了,你的感觉就会来了,当然,也不是没有规律可循:在阅读时,要认准关键词句,把握其基本意义,认清它们在句子中的具体含义,根据上下文琢磨它们的升华意义,特别是要学会在阅读文字材料中发现有效信息,即是对回答阅读材料要求所的提问题的文字和内容。原文中有明显的准确答案,要善于利用阅读文字材料中的“原文”材料,果断作答。对于一般不影响句子或全文理解的生词,可以放过去,不必务求理解。遇到重要生词时,不要着急,也不要轻易放弃,我们可以采取根据上下文来猜词或根据构词法来猜词等方法来猜出这个词的大致意思。作文和阅读分不开,经常性的多做一些阅读,可以提高你的写作水平的,有的时候你甚至可以把你读过的好的句子直接运用到你的作文当中去,还有就是把你生活当中发生的一些事情写下来,日记的形式也可以,总之在考试时,来源于生活的作文往往能打动考官。

6

包括字的识别,错句病句的识别,还有文学常识,课文句子之类的。这些就需要你背背就好。

7

老师讲课时,说的文学常识,重点的要记,不重点的要有印象。

8

不用拿出一小时,两小时单独学语文,在作文练习册后,给5~10分钟学语文就好了,复习今天,预习明天。平时要利用点滴时间,如上下学,就可以默背一遍。

9

可能一些老师会在课上将一些扩散题,根据老师的不同会有不同的题目吧,总之多读书对于学习语文是很有帮助的,至于读什么书,我以前的历史老师曾经说过,“文史不分家”,你可以选择性的读一些历史读物应该也会对你的语文学习有帮助的。

以上来自网络经验

5. 小学二年级语文讲课方法

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 语文学习 在成长的过程中是基础部分,那么小学 二年级语文 怎样讲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二年级语文讲课 方法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1小学二年级语文怎样讲

一、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都是孩子,他们更喜欢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决定了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所以,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并活跃的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兴趣也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书上册第三单元中《坐井观天》这一课的教学中,老师要带领学生做个游戏,老师可以把书卷起来放到学生眼睛上,并让学生通过书中间的那个洞看天,问学生看到的天有多大,学生的回答就会越来越贴近那只井底之蛙的答案,所以,让学生现走进青蛙的内心,之后再让学生把书从眼睛上拿开,再看看眼前的天是怎样的,这时学生会恍然大悟,就发现原来天是看不到边际的,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课文,也要让他们懂得,我们要跳出来看世界,不要总是主观判断,并把自己拘泥在一个小地方,这样,学生就会很轻松的了解这篇课文的意思,同时也学到了重要的知识。

二、丰富教学内容

八九岁的孩子是处于一个爱听 故事 的年龄,并喜欢了解不同故事中的不同人物,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一点,多多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

例如,在小学二年级 语文教材 下册第八单元《爱迪生救妈妈》这篇课文教学之后,老师可以接着给学生讲一些关于爱迪生的其他故事,来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例如,老师可以介绍一下爱迪生,他是美国伟大的发明家,他不仅发明了白炽灯,还发明了留声机,这两样东西是爱迪生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发明。

另外,给学生讲一个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孵蛋的故事:“爱迪生从小就是一个很爱动脑筋的孩子,好奇心也特别的强,有一点早上他妈妈发现爱迪生不见了,就发动全家到处找爱迪生都找不到,直到晚上,才发现小爱迪生趴在鸡舍旁并肚子下面压了一堆鸡蛋,这时可以让同学们猜猜小爱迪生在干嘛,同学们一定会有各种答案,然后老师接着讲,原来他是想用自己的肚子付出小鸡来,结果鸡蛋被小爱迪生都压碎了,并且他终于明白了母鸡可以孵出小鸡,但人由于某种原因是不能孵出小鸡的。”教师可以在讲课文的同时教给孩子们一些课外的知识和课外的小故事,这样的 教学方法 就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了丰富学生课外知识的目的。

三、创新教学方法

语文这一学科是培养孩子多方面能力的一门学科,识字这一部分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一个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面对这么一个重要但又枯燥的教学内容,老师可以用字谜教学法来指导学生认字写字,例如,守门员――闪;有人偷车――输;一口咬掉了牛尾巴――告等,利用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体验汉字奇妙的同时,加深对所学生字的理解和记忆;并可以在时间长了之后让学生自己编字谜,让学生在做游戏的同时开动脑筋,然后,老师在必要的时候给主动编字谜的学生一些奖励,这种激励法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另外,教师也要培养学生朗读和表演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一株紫丁香》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带有感情地朗读,也可以适当地在班级举办一个朗读比赛,培养学生朗读的能力;或者是在《小柳树与小枣树》的教学中就要选出两个学生进行对话,一个扮演小柳树,一个扮演小枣树,并要带有个人的动作和感情,进而达到培养学生表演能力的效果,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得到全面发展。

2小学二年级语文怎样讲

一、提升课堂活跃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是保证学生乐于学习的重要基础,教师应致力于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与兴趣,进而让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回乡偶书》这一课的教学时。笔者先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过年回老家时看见那些景物那些亲人的想法。很多学生纷纷开始讲述过年时老家里“陌生”的亲人见到自己的感觉,很多亲人长辈叫不出名字,但却对自己特别好等等。学生通过这样的回答也就从内心开始贴近一种思乡的情怀,开始走近诗人的内心。

对于《回乡偶书》这一首诗的理解就更深,在进行后续教学时,甚至还有学生提问:诗人听见小朋友问自己从哪里来时,心情应该很难过吧?这明明就是自己的故乡啊。笔者当场表扬了学生的提问与思考精神,说:你可以想象自己是诗人,当你听到小朋友这样问你时,你心里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回答呢?学生兴趣一下上来了,各式各样的答案层出不穷。诗人在诗中并没有说自己是如何回答的,这反而给学生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在对诗人心情的想象中,学生已经自然而然地理解与懂得了这首诗里所蕴含的情感。

二、引入寓意式故事,勾起学生探知欲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喜欢听故事,喜欢看故事,喜欢去了解不同故事中的情节与人物。而作为教学工作者,利用学生喜欢听故事这一点,就可以直接勾起学生的探知欲,去多问一个“为什么”,去多问一个“后来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经不自觉地进入了学习的状态,进入了探究的状态,进入了主动学习、自发提问的状态。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教材《我要的是葫芦》这一课中,笔者先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一个人总是梦想着发财,梦想着有一天能一夜暴富,于是他每天每夜都虔诚地祈祷:上帝啊,让我中五百万吧,让我中五百万吧。每天每天坚持每天每天祈祷,但直到死,他都没有得偿所愿。

死的那天,他愤怒地质问上帝:为什么我这样虔诚地侍奉了你一辈子,你却连我唯一的愿望都不肯满足?上帝更愤怒地朝他大吼:“……”同学们,你们猜上帝说了什么?在故事最具悬念的地方停了下来,学生的胃口全被吊了起来,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开始问:后来呢,后来上帝说了什么啊?我猜上帝应该是说不劳而获是不对的吧。当课堂气氛完全进入活跃状态时,学生们一个个眼睛发亮地看着我时,我说:“上帝说的是:‘你倒是去买一张彩票啊!’”学生哄堂大笑,在笑声中明白做事情应看到本质,应落实到行动中去,如果你不去买彩票上帝又怎么能让你中五百万呢?任何事都是有因才有果的。

进入到课文中后,学生对于故事中的主人公,只要葫芦却丝毫不关心葫芦叶子葫芦花状态的行为也就有了透彻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达到了紧紧抓住学生注意力的作用,而且有效地导入了课文,让学生在笑声中得以感悟深刻的道理,在欢乐的气氛中得以明白课文的深意。

三、创新教学方法,使用多种教学形式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识字是其重要的学习内容。针对于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识字任务,笔者特意引入了字谜教学来指导学生写字识字:例如:(1)守门员――闪;(2)有人偷车――输;(3)一加一――王。这样的教学渗透于每个识字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得以体验文字的奇妙,并对字形字体有了更深刻的记忆与理解。在长期的熏陶下,学生也会慢慢懂得编字谜的方法,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也来自己编字谜。这样的要求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觉像在做游戏一样,同时还让学生得以自己开动脑筋去联想去记生字,并且主动地去编写有意思的谜面。

笔者对于编字谜编得好的学生不仅会进行口头表扬,还会有一些小小的意外惊喜送给他。精神激励加上好玩的要求,学生的识字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涌现了很多很有创意的字谜。例如:(1)一只牛,猜一个字。答案是:生。(2)一边是水,一边是山,猜一个字。答案是:汕。(3)九十九,猜一字。答案是:白。(4)一边是红,一边是绿,一边喜风,一边喜雨。答案是:秋。

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状态,喜欢竞争与比赛,笔者还特意为字谜比赛设置了小组对猜,让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创意为自己所在的小组加分。当然,也会有学生在家查了资料过来,用已有的字谜来让对方组猜测。对于此,笔者不加限制,毕竟学生年纪偏小,要求其全用自己想的字谜来竞猜也是过于苛求。笔者只要求所有的字谜都应该是没有在课堂上出现过的,并且要求其谜底是教材上的生字,同时规定了每组可以出的字谜数量。在这样的要求下,学生下课后主动去找资料的兴趣大大增加,并且学会了如何去拓展自己的 语文知识 面。

3小学二年级语文怎样讲

1、根据 儿童 的思维特点,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于枯燥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如果孩子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在语文各种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实施的主 渠道 。它是所有教学活动中最关键、最活跃的载体;同时它也是 教育 活动中最重要的实体,教育质量在这里体现,办学效益在这里显现,未来的人才在这里养育。所以,关注课堂是我们的追求!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教是学生知识转化为技能的外因,外因只是学生主体变化的条件,而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是学习的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外因则必须作用于内因而得以外显。也就是说,教学只有深入孩子们的心灵,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才能在学生的内心深处积淀,从而内化为自己的目的和要求。正确的方法是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发现”。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2、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

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找朋友、风车转转……将这些儿童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学前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3、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

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来观看一个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字。如:先出一组象形字,这组字采用由实物图到象形字,再到现代汉字简化字,逐渐演变的动画形式出现,富有动感的,生动有趣的画面一定会使学生产生神秘感,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识字教学,简化了思维过程,减轻了记忆的强度,促进了思维的正迁移,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认知策略,激起学生去探索这蕴含无穷奥秘和乐趣的汉字世界的欲望。“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灵魂。综合实践活动本身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的特征,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提供条件。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语文实践,学生的活动领域可以从校内走向校外,活动的内容由教材拓展到社会与自然,以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发展。

4、给字配“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简笔画 言简意赅、形象生动,而且内蕴丰富,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低年级儿童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在生字字形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思维动画”,如:教学“跳、扔、举、拍、扫、洗、刷、端”一课时,学生运用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让字形在脑海里如动画般流出来,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起来,初步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给字配“画”恰当地结合在图画与文的巧妙联系中,丰富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生动地识字,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5、开展实践活动,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

教师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开展实践活动。采取模拟、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儿童识字。如举办“娃娃超市”、“动物运动会”、“秋天的田野”、“我当小导游”、“逛商店”等活动,活动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和社会生活相沟通,使儿童尽快从“我”的世界跨人更广阔的周围环境,以吸收各种信息,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因此,当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而着眼学生的终身学习,着眼学生的发展,必须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与技能。我们必须强烈的意识到:作为21世纪的教育工作者,应当紧记“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的道理。寓学法于教法中,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要使学生掌握学习方式,做到“会学”、“善学”。

4小学二年级语文怎样讲

一、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预习

对于小学二年级的语文教学来说,首先掌握生字是学习的基本,教师应当在每天放学后,对小学生进行家庭作业的布置,使小学生能够提前预习下一节课应当要学习的内容,能够在预习的过程中,借助拼音去读不认识的生字,对于重点生字应重点读,要做到能够自己独立的完成预习目标,在预习过程中,一旦发生困难便可以求助家长,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预习任务,教师应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询问小学生是否能够独立的完成预习任务,并且在预习任务的学习中有哪些困难,之所以要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预习,其一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来说,预习任务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去读、去认,对于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来说依靠家长的帮助也能够完成预习任务,因此在今后的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课外时间的利用,采用预习的方式正确的引导小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预习,从而达到最初的学习目标,提高小学二年级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二、教师及时检查布置的任务

教师每天都会给小学生布置任务,并且在第二天课堂上,及时检查前一天布置的学习任务,例如,教师在每堂课后简单的布置一些认读生字的任务,教师可以先把需要认的生字写在黑板上以及用多媒体的方式利用投影仪展现出来,首先对班级里学习较好的学生进行任务检查,做到使每个学生都能轮流的读,而其他学生就可以跟着读汉字的同学读,这样不仅优秀的同学能够掌握汉字,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也能够准确的掌握,教师完成了检查学生读字的任务,也间接的检查其他同学的掌握情况,一举两得。

在学生读汉字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读不准以及不认识的字给予及时的帮助,使学生能够更加准确的掌握。任务的布置方式有很多种,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学习语文知识的关键就是熟练掌握汉字,汉字的积累对于今后的小学生语文学习至关重要,因此,在今后的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布置任务的同时,也要做到能够及时的检查任务,只有如此才能更好的提高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质量。

三、采用互助模式

对于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而言,有一个良好的教学模式是小学二年级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因此互助模式被小学语文教师广泛利用。互助教学模式主要有两点,第一点,教师帮助小学生学习,第二点,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学习,首先对于教师帮助小学生学习来说是最常见的,教师应充分的利用课外的时间,例如在每天上午、下午课间的时间,对小学生采用互助的模式,对于不认识不理解的知识给予讲解。

其次学生之间的互助也是小学二年级学生提高语文成绩的关键,由于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因此会出现成绩较好以及成绩较差的学生,在班级里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教师应正确引导,以便能够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帮助,实行“一帮一”的学习模式。在学生掌握知识之后,教师还应进行检查,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学会知识、掌握知识。因此,在今后的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采用互助的模式进行教学,以便学生能够更加独立的完 成语 文学习任务,促进学生语文学习上不断的进步。

四、坚持复习

复习是学生学好语文知识的关键,仅仅依靠课堂上的时间来满足小学二年级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是远不够的,因此,课后复习是最有效的方式,坚持复习,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质量,还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二年级学生经常会出现学完就忘的问题,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坚持复习,以便更好的巩固学到的知识。

能够完成复习任务的时间有很多,例如,在午休,课间,家里等,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时间,引导小学生坚持复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复习的重要性,今后就能够更加主动的复习,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从而提高语文成绩。在小学二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复习是巩固小学生语文知识的关键,要想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坚持复习是应提上教学日程的,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复习,以便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小学二年级语文讲课方法相关 文章 :

1. 小学二年级语文轻松的学习方法

2. 二年级语文教学方法

3. 二年级语文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

4. 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怎样上

5.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方法措施有哪些

6. 二年级语文的教学方法

7. 小学二年级语文的学习方法

8. 如何学好小学二年级语文的方法

9. 小学二年级语文的学习方法

6. 关于如何学好语文的讲座

上周末在网上听了一场关于如何学好语文的讲座,虽然到了最后是推广学习软件,但其中的观点和方法值得学习和分享。

语文学好必须解决的四个问题是:

1、用汉字打牢语文基础;

2、用元典培养语文灵魂;

3、文言名篇培养写作水平;

4、扩展中国文化的背景。

讲座中给出了相应的学习目标以及学习方法。以学习汉字为例,目标是认识大于5000字以上的汉字,学习方法上,推荐字源学习法。在元典和文言名篇上,给出的目标是,学透一百篇必备文言文,阅读四大古典名着原文。推荐用形义透视法,解决古文的理解难题。

听完以后,最大的感受就是,要从娃娃抓起,从汉字学习、经典史籍、唐诗宋词开始打好基础,才会让孩子受益一生。

7.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巧妙的运用多媒体课件

一、巧用多媒体课件导入,充分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件事产生了兴趣,可以孜孜不倦地学习,兴趣更浓者,能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因此教师可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课件,精心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课堂教学情境,从最佳的角度切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整堂课的教学埋下很好的铺垫。比如《草原》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但学生对草原非常陌生,对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族牧民了解得就更少了。如何让课堂上得生动有趣,激发起学生对草原的向往呢?我是这样做的:上课开始,我首先让学生自由谈谈对草原的印象,然后出示一幅草原风光图,同时播放了跟草原相关的歌曲。图画、音乐以及师生生动的描述,一下子就把大家吸引住了,学生们都陶醉在美好的想象当中……这时,我充满激情地问道:“草原这么美,你们想到草原去看看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答道:“想!”学生已经完全被引入了课堂的情境当中,在无意中形成了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积极参与学习。由此可见,运用多媒课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能营造宽松愉悦的心理环境,激起学生的“兴奋点”,诱发学习热情,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巧用多媒体课件探究,能有效地突破重点难点。
学生的认知由于受年龄、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影响,他们理解、感受语言的能力比较弱,尤其对一些离他们生活实际较远的内容,理解就更加困难。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媒介”,突破学习中的重点难点,转化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多媒体课件能够化静为动,能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可感可视之物。借助多媒体课件探究课文,能有效地架设一些“梯子”,更好更快地突破重点、难点。如,《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文中提到的“地球又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公里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及人类给地球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行为在理解上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光靠课文文字的描述和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课上自然提不起兴趣。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时教师可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地球在宇宙中的运行情况、地球表面的分布情况以及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等通过视频播放给学生看,同时配上教师自我设计的解说。此时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不仅弄懂了难理解的句子,还深刻了解到地球为人类所提供的活动范围是很小的、地球上的资源是极其有限的这一事实,从而明白了人类只有好好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有计划地开采、使用资源,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的道理。
三、巧用多媒体课件展现,能生动地进行语言训练
语文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能力要靠扎扎实实的训练,合理适时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使教学节奏加快,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从而使课堂容量加大;同时也能使训练的形式灵活多样,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训练效果。比如写字,针对学生的字写得不规范、错别字较多的情况,多媒体可用于加强字形教学与书写指导: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典型的例字,引导学生观察评析,并运用其动画功能,让不到位的笔画延伸舒展,让安顿不当的字的部件移动挪让,让比例失调的部位或缩或伸,直到符合规范。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有代表性的错别字,集体修改,并运用其动画功能显示这一修改过程,可以强化纠错力度。一位教师在纠正错字“浇”时,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动画功能,设计了用一根大棒去敲击那多余的一点,连击三下,才终于将多余的一点击飞了。这不是一般的纠错,它形象地显示了错别字的顽固性,并启示学生,纠正错别字要有决心、有信心。这一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无疑会使学生难以忘怀,其效果是对学生错一罚十、罚百一类的惩罚性练习所无法比拟的。可见,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于书写训练,能使枯燥无味甚至是苦不堪言的机械重复抄练变得生动活泼、充满童趣。
四、巧用多媒体课件强化,能高效促进语言积累
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在大量的积累中,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感,让语文在积累中发挥重要作用。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创造的多种信息,变换形式反复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可以强化学生的记忆,从而将语文知识以及语言材料牢固地保持在头脑中,进而内化为自己的东西。《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篇介绍不同动物脚印形状的课文,怎样让一年级的小学生深入了解各种动物脚印的形状,在生动的情境中学语文呢?我曾制作了非常形象的课件。首先,在初次接触课文的时候演示课件,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一个初步的认识;在理解课文的时候,再次演示课件,让学生对每一种脚印形状有了深刻的感知;接着,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又演示课件,让学生边听边看边读,深入地体味课文所呈现出来的美;最后,再次演示课件,进行相关的迁移练习,促进了学生语感的培养和知识的积累。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能给课堂增添无限的乐趣,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学语文,学得扎实,学得有趣,课堂教学也因此富有感染力。这样的课堂学生能不喜欢吗?

8. 如何制作语文课件

如何制作语文课件

众所周知,在教学中合理运用课件,它可以把抽象内容具体化、复杂过程简单化、枯燥内容形象化、隐形内容显形化,既方便了教学,又提高了效果。但课件的制作却成了部分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拦路虎,他们只能望洋兴叹,不知从何下手。就我所在的乡镇,经常接到这样的求救电话:要求教他们制作课件,有的甚至要求替他们制作课件!特别是去年我制作的《我爱这土地》课件获中学组市级一等奖以来,这种要求尤为突出。
其实只要掌握了方法,要制作课件并不难。下面就制作中学语文课件为例,教大家一种简单适用的方法,聪明的你准保一学就会。
一、软件环境
要制作较理想的课件,当然首选Authorware,再借助Flash、Photoshop等软件进行处理。但对于初学者,我们选用Office 2003家族中PowerPoint 2003,相信大家不会陌生吧。不要小看PowerPoint 2003的功能,只要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利用好它的超级链接、视频播放等功能,做出的课件也是很不错。
二、制作步骤
(一)拟定思路
设计语文课件,通常分“预习提示、阅读指导、问题探究、巩固练习”几个环节,各环节又包含不同的内容。
1、划出设计流程草图:
2、简单设计幻灯片内容,并预计张数(便于整体安排)。
以上图为例:“开始”包含文章标题、作者等内容,1张;四个教学大环节各需一张共4张;“预习提示”包含“字词音义”、“背景资料”和“作者介绍” 3个内容,“阅读指导”包含“课文朗诵”、“要点提示”和“问题思考”3个内容……每个教学环节各含3张共12张,结束1张,总计18张。
(二)“开始”幻灯片的制作
1、启动PowerPoint 2003——“格式”——“幻灯片版式”,选择“空白”版式。
2、背景图案设计。“插入”——“图片”——“来自文件”,选择一张合适的图片做底图,用鼠标改变使它布满,然后再右击图片——“设置图片格式”,适当调节“亮度”及“灰度”使之变淡。
3、设置文章标题、按钮。
方法:“插入”——“文本框”,输入文字后再右击文本框——“设置文本框格式”,适当调节里面的各个选项,直到满意为止。
逐个设置各个文本框,并设置字体、字号等,如图所示:
4、背景音乐设置
“插入”——“影片和声音”——“文件中的声音”,选择合适的声音文件,再按照提示选择声音播放方式“自动”或“单击时”。
(二)按钮效果设置
按钮的效果有“鼠标单击时”和“鼠标移过时”突出显示(变色)两种效果设置,其中还包括“超级链接”等的设置,方法如下:
以“预习提示”的设置为例,右击该文本框——“动作设置”,①选择“单击鼠标”——点击“超链接到”从中选择“第2张幻灯片”,同时选择“单击点突出显示”;②选择“鼠标移过”,点击“鼠标移过时突出显示”。
其它设置类似,不再一一说明,只不过“返回”和“结束”在“超链接到”时分别选择“第1张”和“结束放映”。
(三)其它幻灯片的制作
为节省时间,可将第一张幻灯片复制。复制方法:点击“普通视图”最左边的显示后进行复制和粘贴,如图所示:
复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例如第2张“阅读指导”经修改后:
将第2张幻灯片复制3张,分别用于“字词音义”、“背景资料”和“作者介绍”的制作,其内容同样以文本框的形式插入,方法差不多。
(四)多媒体素材的搜集与使用
1、一些与课件相关的视频文件、动画、声音、图片等,可以在http://www..com/里搜索下载。
2、视频文件的插入:与图片、声音类似:“插入”——“影片和声音”——“文件中的影片”,选择适当的影片,按提示选择“自动” 或“单击”影片播放方式,用再鼠标播放至合适的播放屏幕大小。如下图:
(五)特技处理
1、幻灯片切换
“幻灯片放映”——“幻灯片切换”,选择“百叶窗”、“收缩”“展开”等方式,并取消“换片方式”中的“单击”。同时还可对声音和速度进行修改。如图所示:
2、文字特效处理
选中需设置特效的文字框,右击——“自定义动画”——“添加效果”,对“开始”、“路径”、“速度”进行修改。
3、动画方案设置
“幻灯片放映”——“设计方案”,选择全适的方案。
以上各项在设置时均可以预览。
(六)打包CD
制作调试完成,如果要拿到其它电脑上播放,还需要进行打包,否则你在课件中选择的图片、影音将无法正常使用。
方法:“文件”——“打包成CD”——命名——“自制到文件夹”——“设置存放位置”——“确定”,等待一会即完成,将生成的文件夹复制或刻录即可。
学会了上面的方法,制作简单适用的课件应该没多大问题了。但如果要让所制作的课件丰富多彩,还需要多搜集素材,充分发挥你的创造力,并不断调试,勤于修改,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

9.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教学课件

传统的语文教学,多以文字材料为中介载体,以教师引导为主要方式,通过教师对课本内容讲解,启发引导学生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要模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身的文学修养、知识结构及对课本内容讲解的方式、语言技巧等.这样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要求很高,在1-2个课时内,要学习一篇课文,掌握知识要点,记忆新词汇,如果上课不专心,学习兴趣不高,是很难达到教学目的.国外研究表明,人们通过语言形式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25%,利用声光同步,把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能够记忆的内容可达65%.可见,以声光结合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对于知识的获取巩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教学在多种现代化教学中脱颖而出,通过设计课件,达到声光同步,视听结合的效果,使学生耳目一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将多媒体应用到语文教学中,取得一定成效,现就语文多媒体教学谈一些体会.
一、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课本中抽象的内容产生感性认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通过场景再现,将课文中描述的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理解,把握主题.
文学作品对情景的精彩描述,塑造动人的形象,达到教育、启智的目的,多媒体以其极强的表现力,将特定的场景以画面、声音结合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兴趣;同时,教师加以引导,学生对课文所要表达的主题更为理解,对文字的表达有了更深的认识.如七年级下册《斑羚飞渡》教学中,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揭题后,教师提问:“飞渡是什么意思,那斑羚为什么要飞渡?”接着多媒体演示:“一群斑羚被逼到伤心崖上,伤心崖像被一把利斧从中间剖开,从山底下的流沙河抬头往上看,宛如一线天,隔河对峙的两座山峰相距约六米左右,斑羚群凭借娴熟的跳跃技巧,以牺牲老斑羚的生命代价,成功地完成了山涧上的飞渡.”教师巧妙地导入课文重点部分,通过学生视觉上的冲击,使学生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这样学生很容易体会斑羚在飞渡中所表现的勇于牺牲、视死如归的精神,体会到课文作者的写作意图,领悟写作方法.

10. 如何使用ppt课件引导学生在语文课堂自主学习能力

一、激活学生学习的动机
学习动机,它是驱动人们去完成某件事情,达到某种目的的心理出发点。一般情况下,动机越强,由动机所支配的行为便越发坚定,且表现出坚忍不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意志。而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外露在“兴趣”上。那么,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呢?
1、以“趣”激“趣”
鉴于儿童的年龄特征,心理学研究表明,“趣味”的事物尤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诱发他们潜在欲望。例如,我在教学《草原》一课时,设计巧妙且富有趣味的教学过程。我创设了“小导游介绍草原美丽风光与风土人情”,“写草原广告词”等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把这一学习情境一直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激发儿童用多种多样的阅读方法去感悟草原的美,最后由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介绍草原,使学生的兴趣一直延续下去。“趣”得实在,“趣”得巧妙。
2、以“新”激“趣”
研究表明,新鲜新奇事物能刺激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激活其“兴奋点”,少年儿童尤甚。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这一句话充分阐明了“新鲜、新奇”诱发学生积极的效用。不难想象,墨守成规,千篇一律的课堂怎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的动机呢?故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新激趣,时常给学生带来新鲜感。我在自己的作文教学中,就强调课堂“有趣”、“有效”。例如在指导学生写《一次有趣的游戏》时,我就让学生一边做着有趣的游戏(掰手腕),一边享受习作的乐趣(在语言实际运用中表达真情实感)。因为“新”,使儿童的思想得到完全地释放,敢于大胆的想。因为“新”,使儿童在快快乐乐的心境中习作。
3、以“情”激“趣”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学是师生的双向活动过程,教师只有以真诚、强烈的情感走进学生的心灵,以情动情,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许多知名语文教育专家也提出“在教学中一定要有教师的感情投入,没有感情就不能提高教学艺术。”“教师上课要有激情,要用教师的情感打动学生,这是解决教学艺术的重大前提。”“教师要善于把课文中无声的文字魅力通过有声的语言传递到学生的心中。”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递过程。课堂上,教师不断地向学生传递新知识,学生虽然有接收能力,但并不一定乐意接受,关键在于这信息能否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或能否激起学生愉快的情感体验。诗文都是以情铸成的,教师讲课时要情注其中,文字就不再是无生命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的,能给人以启示、以鼓舞、以力量的东西了。教师必须充分调动自己情绪的感染力,给信息附加情感色彩,把课文中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见解、优美的语言、生动的情节......带着浓烈的感情去教,让学生阅读、思考,学生的心田才必定得到滋润,主动学语文的劲头才会更足,学习自然就成为学生乐意接受的事情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效果的成功与否,是以教师的情感表现深刻与否为基本条件的。忽视情感的传递熏陶作用,教师无情的教、学生冷漠的学,会大大降低教学的质量。正如黑格尔所说:“我们简直可以断然声明,假如没有热情,世界上一切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由此看来,教师情感投入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变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将自己的情感和作品的情感注入到教学中去,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二、着力引导学生积累、创新
从教育发展的阶段来说,传统语文教学是以“知识为本位”的,这从2000多年前一直延续到上世纪中叶。随着西方心理学的蓬勃发展,教育已走向“人的发展为本位”的阶段。信息产业、知识经济不断地冲击着传统思维。于是“创新”便显得日益迫切,也唯有不断创新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但“创新”是要有基础的,是要在原有的积累上进行的。离开了基础,我们的创新便成了空中楼阁。所以,分析两者关系应该是传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小学语文教学更应重视这一点。
1、积累语言
荀子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厚积”才能“薄发”,我们经常说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都是强调了积累的重要性。作为语文教学,重视积累势在必行。
(1)多读
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诵读。汉语词汇丰富,运用灵活,要使自己对语言的运用不假思索、得心应手,必须对语言文字作千百次的重复,才能使语言文字的规律、含义、情味等在头脑中固定下来,使大脑皮层的细胞之间,形成牢固的系统。熟读和背诵便是完成语言强化的必由之路。强化诵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已为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完全证明。古人为学,一开始只是读、背,头脑里只不过装满了一堆“死”的语言材料。书读得多了,背得熟了,学生对书中的文与道似懂非懂,愤悱在心了,教师才开始讲解。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经过一定的时间,就会产生如朱熹所说的“豁然贯通”的效果,既领悟了道,也掌握了文,头脑中那堆“死”的语言材料一下子活了。这种读书方法看起来非常笨拙落后,其实这正是符合汉语特点的教学的高妙之处。巴金先生说过:“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面了。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的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巴金先生的话给我们的启发是很深的。例如于永正老师教学《新型玻璃》一文时,就将第一课时几乎全花在读上,读通,读懂,读会,读好。
(2)说写结合
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语文教学的第一要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这是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一个重要机制。语言文字的训练要从理解语言文字入手,落实到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上。我执教《猫》这一课时,在教学刚满月小猫的可爱与淘气以后,运用多媒体技术显示小猫的淘气可爱、生机勃勃的多幅动态画面,然后让学生把自己当作一只小猫,将文章的第三人称改成第一人称讲述,这样,学生目睹动态的图像,耳听动听的声音,兴味盎然、声情并茂地表现出小猫的惹人喜爱,不仅积累了语言而且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可谓绝妙之笔。又如特级教师徐善俊老师教《记金华的双龙洞》,在充分认识了内洞外洞及孔隙的特点后,教者不是就此结束全课,而是设计了这样的说写训练,“我们跟着叶爷爷玩了半天,现在就要和他老人家分手了,你不想和他说几句吗?”启发学生或赞美双龙洞,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感谢叶爷爷,写出这么好的文章供我们学习,简述学到了什么;或告诉叶爷爷,我们的家长也有美景,我也要把家乡的美景写出来,先说后写,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归纳中心再不是索然无味的了。
诚然,积累语言并非只有这些,其他的诸如多欣赏精彩片段,课外让学生多做读书笔记等均是积累语言的好方法。
2、引导创新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创新呢,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让学生会质疑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古人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质疑的重要价值。的确,在“主动学习”课堂教学中,质疑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标志。
A、保证质疑的时间。质疑既然如此重要,切不可走过场,所以,应该在时间上给予充分的保证。
B、处理好质疑的时机。一般上语文课堂质疑或是课始从题目处质疑;或是课中针对内容理解方面的质疑;或是课后查漏补缺性质的质疑。比如《秋天的怀念》一课,我们不妨让学生从课题处质疑:“怀念什么?”“秋天的怀念是什么意思?”再如学习《挑山工》一课,我们不妨抓重点句“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他。”让学生质疑:“这个它指什么?”“为什么我需要它”抓住了这些问题,可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C、教给质疑的方法。质疑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指发问。所以引导学生从“不”问”到“敢问”再到“会问”还涉及到一个方法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这些方法有:①从题目处质疑;②抓重点词句、关键语句质疑;③从课文中看似矛盾处质疑;④从文章前后联系上质疑;⑤从文章重复处质疑⑥从标点处质疑等等。
总之,质疑是凸现“创新、自主”的最好手段。当然,质疑后要析疑、解疑。这样,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大有补益。
(2)让学生会辩论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辩论(讨论)机制能够极大地调动儿童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辩论中主动,在辩论中创新,在辩论中提高。
A、辩在重难点。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内容,组织学生辩论,可起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的作用。比如《凡卡》一课,文章最后写爷爷收到了凡卡的信,凡卡做了个甜蜜的梦。这是作者一种委婉的写法,暗示凡卡的希望只不过是个美丽的梦,是“含泪的微笑”。学生不易懂。一位教师在教学时,针对学生的分歧:一方认为爷爷收到了信,另一方认为爷爷收不到信,组织学生辩论,要求从课文中找出答案来说明。结果学生联系当时社会背景,联系凡卡写信封等情况来说明。更有一学生说:“即使爷爷收到信,也不会带他走,因为爷爷当初就是养不活凡卡,把他送到城里来的。”另一学生马上补充:“是的,这个结尾有力证明了当时社会中穷人命运的悲惨,今天我们却......”思路一经打开如泉涌......
B、辩在疑问处。在课文之中看似疑问的地方组织学生辩论。比如教学《倔强的小红军》一课第二部分后,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陈赓说,‘我受骗了!’小红军真是骗陈赓吗?”学生在辩论时明确正是因为这个“骗”显示小红军的倔强的性格,显示他宁死也不连累别人的高尚品质。“骗”字不但用得准,而且用得巧。
C、辩在恰当时。辩论毕竟属于一种较为高级的口头表达、思维训练的活动。教学时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时机。“宁缺勿滥”,万万不可盲目乱用。
三、让学生学会合作

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参与意识,但在引导学生在进行学习方式的转变时,有人将合作学习理解为课堂上讨论学习,这种理解是有失偏颇的。合作学习不仅指课堂上学生互相讨论,探讨,也包括学生在课后与伙伴、老师、家长、同学等的交流,学生只要在这个过程中有所收获,应该都是有效的合作学习,因此,合作学习应该渗透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如我在进行“保护环境,让我们行动起来”的话题作文中,首先课前把学生分组,对当地水资源污染状况进行调查。A组考察当地河流情况。同学们发现,水面上漂浮着泡沫、塑料袋等白色漂浮物,一股股浓烈的气味相当刺鼻,河边居民区垃圾成堆。B组去当地环保部门采访有关的负责人,通过访谈找出水资源污染的原因及政府对此的举措。C组对河水受污染的危害状况进行生物实验。学生把五只玻璃鱼缸里分别盛入一定量的清水,然后分别倒入一小勺农药、洗衣粉、工业废水、洗洁精、洗发精,再把五条金鱼放入不同的鱼缸中,观察金鱼的存活时间。课上,我让学生结合调查资料,提出问题,用所学知识进行回答,然后让学生针对“在环保中,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献计献策。最后学生根据调查、采访、实验、讨论、探究的情况组织成文。这样,学生不仅提高了环保意识,而且小组合作学习也取得了应有的效果。
四、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主动学习的课堂教学是指学生学习主动、思维活跃。要如此必然就要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着良好的学习状态进入学习。一节课,学生的心理发展轨迹应当是这样的:保持良好的心境进入课堂;在深入学习当中,由于教师的引导得法可能会产生高昂的情绪;在此状态之下,教师、教材、学生一切完全默契,学生的情绪就会变为激情,此时,课堂上就会爆发出了一股强大的合力。在此作用下,学生学习就进入了一种“自能”的状态。换言之,就是“入情入境”。
1、营造平等的参与环境
教师要注意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师生之间信息渠道能够保持畅通。教学课堂上呈现出一种“绿色平衡”。爱因斯坦认为,宽松自由的学习气氛不知要比依靠呆板的训练、夸大的权威和沽名钓誉的教育高明多少倍。教师应该对学生多一点微笑,多一点信任,多一点宽容,要把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语文课堂推崇真实,允许“实话实说”;鼓励争议,允许“自我表现”;倡导创新,允许“挑战权威”;激发想象,允许“异想天开”。这样才会真正让语文课堂变成“任鸟飞”的天堂,“凭鱼跃”的大海。
2、满足成功的情绪体验
着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期望”存在的价值。教学中,教师只有对学生充满期望,学生自己满怀信心,期望才有可能传递、接受、生效,在这期间成功的“情绪”体验起到了关键作用。语文教学中教师就要擅于创设成功机会的“最佳区域”,使师生的相互期望形成合力,转为“成功”的情绪体验,长此以往,师生就会把成功的体验与学习的愉快等同,从而去追求成功的体验,进而强化学习动机。比如一位教师在执教《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课时,教到“我仿佛听到爸爸在呼唤和平!和平!和平!”一句时,让学生感情朗读,但学生感情平淡。此时,老师仍不慌不忙,创设情境。以录像再现“维和英雄遗体归来的场面”的情景,再让大家谈谈这是怎样的一个父亲。他的牺牲是为了什么,儿子此时是什么心情?学生这才“柳暗花明”大有豁然开朗的味道,领悟到“这句话写出了一个维和战士对和平的渴望,作为儿子,怎能不理解父亲的心愿。”这样充分理解后学生再读,效果大不一样。上例中,老师针对难点,并不灌输给学生知识,而是让学生先思后释,先放后收,先扶后放。遵循认知“最近发展区”的规律,结果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这样一来,不仅学生享受到了学习成功的喜悦,教师也体味到了突破难点后的兴奋,教与学达成了默契。
随着新课程的广泛推广,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不断深入,我们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改进、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积极采取对策,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才能真正意义上地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阅读全文

与如何学语文讲座课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0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72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8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10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8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6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7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5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9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2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9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3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1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01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8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5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