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么是大语文
大语文到底是什么?和平时我们学校的语文课有什么不一样?
这几年,大语文好像一个时髦的词儿被不断提出,只是为了区别传统观念里的语文课程。其实语文的内涵本来就很大,每个人又有着不同的理解。现在我就来解释下我们理解的大语文观。
我们的大语文观是北京四中的特级教师李家声先生提出来的:视野扩大、气度广大、内容博大、责任担当重大的大语文教学素质观,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能力、高成绩的现代人才。孩子形成了完美的人格,心智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他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能力等等都会高于同龄人。
我们从三个方面实现大语文的内涵落地
一、从教材上实现了视野扩大!内容博大!
教材由北师大教育出版集团出版!北师大教育出版集团对于出版内容的高要求是最大的背书,保证了教材内容的高品质。
教材内容跨越时代认知,站在健康审美的高度,用13条选文标准选出来的经典文章,按照难易度、分主题将古今中外的优秀经典文章的进行不同年级分布。
在一次课程中,孩子们用跨越时代,多种文学体裁的文本去深入了解一个主题思想,真正实现了视野扩大、内容博大!
二、从教学上实现气度广大、责任担当重大!
所有的课程主题都是积极正面的,给孩子在少年时代的三观建立起到非常好的引导作用。
龙之门大语文每次的师训课,都强调要做真正对孩子成长有益的教学!
我第一次参加李家声老师的教师培训时,李先生跟我们说了一句很重的话: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如果我们的学生有一天走上邪路,我们难辞其咎!
强调每个大语文教师身上的教化力量,言传身教的正身意义!这句话我始终铭刻。
三、从责任目标上:
作为对公立校语文课程的教学补充,我们不重复学校的教学内容,而是把重点放在了引导孩子自主学习、自我成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
以知识为平台,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老师用引导、协助、发任务、提问题等各种教学,让孩子学会自主思维,积极的思考与分享,积极的自主解决问题,团队协作完成任务。
所以大语文不是阅读理解课,不是作文课,而是在语文的知识平台上,结合美术、音乐等和生活密切相关的一切事物对人进行更美好的 应用性 教育。
大语文应该是应用于生活的,真正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课程。当然,这也是未来语文高考的方向,而北京四中,以敏锐的感受力,提前走出了这一步。我们培养的学习方向,就是未来的高考重点能力培养方向!
㈡ 大语文观
片区教研,赵珂珂老师做课,她选取了一篇课外古诗《长相思》。评课的时候,大家一致交口称赞的时候,有人提出了质疑,“选课是不是跑出了范围?”
“跑出范围了吗?”我认为,没有。语文学习不仅仅是要学习课本上的内容。语文是工具书,语文课本不是语文课的唯一,我们要有大语文观。就如陶行知先生说的“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
2018年9月起,全国新入学的中小学生将统一使用新版“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古诗文比例大幅增加。其中,“小学一年级课本首次加入古诗,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有古诗文132篇,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约占课文总数的30%。与原来的人教版教材比,增幅达80%”。有人粗略估算了下,如果完成整个小学学业的学生,将学会熟悉和背诵上百篇古诗文,已经超过现在大多数成年人的水平了。
在全国性高考选拔中语文所占分值是150,去年增加为180分,而在最新的提议中,语文的分值可能达到300分,所以“大语文”时代已经是势在必行了。大语文时代下,学好语文成为了当下学生是否可以问鼎的重要选择,语文一改以往不瘟不火,可有可无的状态,成为当下考试升学最重要的科目,教育界有言:得语文者得天下。
曾经的时代,语文就是“背背写写念念”,老师就“认字”就行,两耳不闻窗外事,“”背书歌子”,强调知识机械记忆累积,书山如海,忽视实际能力综合运用,这是“”私塾先生”,“四书五经”式的“古典”教学模式,理应成为历史。
语文课的学习,字词教学是必须的,尤其低年级,但是它不应成为唯一。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但愿,我们学校、学区的语文教师能聆听窗外声音,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学生、为家长、为自己谋幸福
㈢ 大语文观
想要学习好中文,永远不要认为学会课堂 那些就可以了。课堂的积累只是很少一部分,对于我们远远不够。
有一个词叫“大语文观”,“大语文观”顾名思义,就是对语文学习的一种看法。“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们所处的生活才是一个真正大课本,我们接触的社会就是一个大课堂。
一句广告词,肯定有它的特点,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借用、化用。例如,丰田车的一个广告词“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丰田车”!
学习其中运用的夸张与侧面衬托,在不同的地方,学习其中不同的修辞和描写手法。
借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可以写成:“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丰田车”梦想和丰田车一般,人生在世必有梦,有人就有梦想。虽然这个例子并不是太恰当,但借用其中种种总有一个机会可以用的到。
化用的话可以可以把其中主体换了,例如:“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能走的通。”
这些都建立在深厚的积累上,一个主题可以运用不同的事例、道理、描写手法、论证方法。所以树立大语文观,在生活中学习、积累,在社会实践中感悟、体会。我们的每一天都是一堂语文课。
一草一木,都是尚好的题材;点点滴滴,都是文章的腹稿。在生活中用自己的慧眼,去寻找平凡之中所蕴含的不凡。
谁都见过草,但有几人说出来“一岁一枯荣”;都见过浮萍,有人说的是孤苦无依、可怜至极,也有人说“五湖四海任逍遥”;都经历过秋,刘禹锡那一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便是千古名篇。
生活中要学会观察、思考、积累,写作就要写的不俗才能给读者留下印象。“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要让读者有“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感觉。
学中文,就像是在垒冰山。冰山理论说,一座海面上的冰山,人们见到的仅仅是它本体的七分之一。我们学习中文也一样,我们能在生活中、写作中、运用中,可以表现的仅仅是自己学到知识的七分之一。至于隐藏在水面下的七分之六,是我们不可见的。
这样一来,不少人就问:既然看不见,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只需要学习能看见的那七分之一就可以了?
答案是否定的,“凡有所学,皆成气质”、见多方能识广,只有多积累、多见识,才能不至于“书到用时方恨少”。这是一种底蕴、一种远见卓识、一种格局,试想见惯了鹰击长空还会惊叹云雀的飞跃树梢吗?鹰击长空自有其刚毅壮阔,但也无法否认云雀在树梢的灵巧欢快。面对不同的情况,需要引用不同的事例。
这就是大语文观,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在积累,既观察鹰击长空的壮志,也积累云雀凌空的活泼欢快。只有积累到一定的广度,才能语出非凡、写景不俗、说理惊人。
㈣ 什么叫大语文
㈤ 什么是大语文
“大语文”是一种新型的、带有突破性的语文教育思想,把传授语文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发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把读、写、听、说四方面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爱全面的、整体的、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
大语文能为孩子带来什么
1.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从语文学习兴趣来看,大语文以丰富的历史背景、妙趣横生的人物故事、旁征博引的知识讲解、轻松的课堂气氛,打破死记硬背的传统学习方式,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真正爱上语文。孩子们在爱上语文后,定期阅读名着、翻译文言文和诗歌、完成小练笔或者摘抄仿写,能够加深孩子的文学功底并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2.培养语文学习习惯
①从小培养记笔记的技能;
②学会网状记忆知识点,融会贯通;
③朗诵、背诵经典篇目,“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④查询资料完成练习册,自己朝感兴趣的方向拓展和积累。
3.扩大知识量,建立同情心
品读超过60部名着名篇,翻译超过90篇文言经典,写出超过120篇精彩小文, 摘抄和背诵超过150句金玉良言、200首诗词经典,涵盖并超出小学语文的考试大纲。
小学五年的大语文课程里,古代文学从先秦两汉一直学到元明清,将几千年来中华文学史中的名家名篇尽收囊中,帮助学生在脑中构建完整的文学史脉络。而外国文学中,我们将会学习十余个国家的文化作家,涉及的学科涵盖文学、历史、地理、政治,甚至哲学。
从孩子的长期培养来看,小学阶段是孩子学习新事物、打基础的黄金时期。在大语文课堂上,天文地理、历史文学、哲学思考、文字语言都融入其中,这对孩子的思维、视野拓宽绝对有帮助,以贤者为友、以君子自居、以天下为己任,让孩子真正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
㈥ 大语文的基本定义
1、大语文”是“大语文教育”的简称。“大语文教育”是已故的特级教师张孝纯先生创立的一种新型的、带有突破性的语文教育思想。
2、这种思想主张语文教育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并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把传授语文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发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把读、写、听、说四方面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爱全面的、整体的、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
3、“大语文”观认为:语文教育,是以人获得更好的身心发展为基点的,因此,语文教育不仅在于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表达,同时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培养美好健康的情感与心理认知、完善和提升学生的自身人格与人文修养。将其称作“全人教育”、“全人作文”。
大语文包括了语言文字认知、文学常识、传统文化素养、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综合素质,侧重于对学生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简单来说,大语文,就是有别与传统课堂的语文,旨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文学素养。给孩子更好更多的输入,让孩子更多更好地输出。
从近年各地高考出题趋势来看,“大语文”概念非常突出,课外拓展内容增多,重视传统文化积累,对考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思维思辨能力要求提升;而中高考改革后强调的综合素质,与“大语文”的内蕴关系密切。
㈦ 大语文是什么意思
下面是我根据有关资料整理出来的“大语文”意思,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大语文"是“大语文教育"的简称。"大语文教育"是已故的特级教师张孝纯先生创立的一种新型的、带有突破性的语文教育思想。这种思想,主张语文教育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延伸,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并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把传授语文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发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听、说、读、写、思五方面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接爱全面的、整体的、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具有比较全面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与生活的结合,是"大语文教育"思想的精髓。也就是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应该是对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