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是什么

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02-10 02:50:58

⑴ 新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体现了哪些新的价值观

1、体现了新的知识观。

2、体现了新的学生观。

3、体现了教学同生活的联系。

语文是一个多义词,通常作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简称,其本义为“语言文字”。语文课一般被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也可以说,语文是运用语言规律与特定语言词汇所形成的书面的或口语的言语作品及这个形成过程的总和。

语文定义

语文是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文字等的能力和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的统称。一是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就是运用书面语和口语的能力。

一是记忆和理解语言和文化的知识,也就是语言学和文化学。任何语种都属于语文的范畴,文艺文和实用文都是语文中的文章体裁,不仅仅是指文学的东西才是语文。

⑵ 怎样确定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内容

对于语文的核心价值有以下说法:
语文教育的一个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语言现象,掌握语言规律,学会正确熟练地运用语言这个工具。王尚文先生说:语文学科应以教材的言语形式为教学内容。语文学科重在学习教材怎么说,以使学生从中学习如何具体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本领,提高听、说、读、写等语言能力。前辈的经验以及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语文课程的核心价值就是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⑶ 文本的原生价值、教材价值、教学价值

如果将教材文本的原生价值、教材价值和教学价值作一番梳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避将文本的原生价值当作教学价值的教学误区,还可以有效避免将单元内所有篇目上成面目相似的“同质课”。

胡立根老师进一步指出,作为社会阅读客体的文章,它们的原生价值就是 信息传输价值 。这些信息传输价值分三类: 知识传播价值、情意交流价值和消闲价值 。无论如何分类,信息价值是总价值,人们阅读社会文本就是为了获取信息。

文本的 教材价值 ,是根据教材编者在国家育人方针政策和语文课程标准指导下,根据课程设置的需要和学生心智接受能力的实际,创造性地将社会文本的原生价值中的部分价值保留和增值,这些被保留、被增值的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的价值(“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的”这样的话是不是一种灌输方式的潜台词?)就是文本的教材价值。

文本的原生价值是 教学价值 的源头活水,教材价值是教学价值的重要参考,三者既有重合又有疏离,这说明三者之间是既统一又对立的关系,而其中的“ 疏离 ”恰恰就是语文学科的特质所在。

文本的 教学价值 的建构来自于对于文本解读、课程标准、学生学情三者的综合考量。以文本为基础,以课标为基准,以学情为依据。特别指向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正确的做法或许是: 从教材价值中发掘、提取核心的教学价值,在切实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还要兼顾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品质。而教材文本核心教学价值提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无疑是“这一班”乃至“这一个”学生的学情。

文本的教学价值始终要关注语文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文本的教学价值还要“这一单元”的目标,与其他的文本学习,形成系列、序列,形成具有连续性的课程动作。文本的教学价值还要充分依据学情,不同的学段,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内容选择。

文本解读的教学价值 来自于学生阅读的生长点,来自于师生共读的结合点。第一次解读是教师独自面对文本。第二次解读是在对话之中,三方面对话之中获得新的发现。

⑷ 语文的价值

    语文的表情,是阳光的。语文不仅是交际的工具、思维的工具,还是丰富精神世界、提升文化品位的工具。

    语文学习中,学生在学习、揣摩、品味、吸收一篇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的语言的同时,会受到其中丰富的民族精神、人文思想的影响和熏陶。

    语文可以帮助我们接受审美、伦理、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熏陶和教育。语文和生命的关联最紧密,它不仅成就滋养了我们的听说读写,还滋润了我们的精神生命,让我们健康、道德和崇高。语文学习,最终指向我们的生命成长,影响着我们的灵魂发育。

    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甚至认为,一辈子的道路取决于语文。他说:“对于很多老学生来说,语文老师比数学、英语或政治老师更容易被追怀。不仅与课时安排、教师才华有关,更与学生本人的成长记忆有关。”

    也许学生在多年以后追怀时,想不起当时语文课堂的教学流程和教学设计,但生命旅程中却必定会镌刻上语文老师的人文情怀和教学魅力。那留在记忆深处的语文,最终化作了精神的血液和生命的基石。

    虽然我们多次强调不能将语文课夸大拔高为政治课、思想课,但不可否认的是,语文课,能让我们变得高贵、善良和丰富。阅读,要从文字理解走向精神贮存。

      真正的语文学习最后都会有灵魂的参与,语文之旅必定会带上人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在庸俗化、商品化、功利化的文化环境里,在喧嚣浮躁、云谲波诡的时代氛围中,我们更需要用语文把生命引向阳光。

    学语文,为的是“拥有明朗的内心和表达的乐趣”,为的是让生命变得“灿烂和自信”!语文的眼光,则是要落在语言文字上的。语文教学,说到底,就是培养擅长阅读、思考与表达的读书人。

    学写作,“作文成绩提高多少倒是其次,重要的是让孩子能够拥有明朗的内心和表达的乐趣”。这“表达的乐趣”是什么?就是语文学习的基本任务——通过各种训练,培养、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而用此语言说话写作的人则是这个家的守护者。”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语文,就是教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

    于漪老师说:“语文课就是语文课,须把握它的本质属性,在语文知识教学、语文能力训练中贯彻人文精神,以培养学生,收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之功效。”

  可见,教语文,必须基于语言进行教学,思想教育、文学教学和知识教学必须在听说读写的语言教学基础上进行。我们常说的“揣摩”“感悟”“涵泳”“体味”,其实都是在强调对作品的感受和感动,强调真正走进作品。

    让孩子拥有“表达的乐趣”是在提醒我们,要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学语文,让语文教学回归本体。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全面提升其语文素养。而这“乐趣”,就应该包含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艺术和智慧里了。

      正如曹勇军老师说:“我们不仅教语文,而且寄居在语文之中,以个人的方式体现语文,让自己成为这门学科。”寄居在这样的语文课里,师生彼此都有了阳光,有了乐趣。

⑸ 如何处理文学的原生价值与教学价值的关系

语文教材是文选型教材,原本不是作为教材客体而存在,而是作为一种社会阅读客体而存在,原本都有其满足社会阅读主体需要的价值。这种价值本文将其称为作品的原生价值。作品的原生价值概括起来大致不外乎如下三类:一是知识传播价值,二是情意交流价值,三是消闲价值。上述三类价值都是一种信息传输价值。
语文教材之所以是教材,其核心的本质的教学价值却不在于为作为社会阅读主体的学生提供了多少现成信息,而在于是否为作为语文学习主体的学生提供了进行语言信息处理的适当的典型、空间、机会和过程。语文教材的这种教学价值称之为“信息处理价值”。
如果将语文教材的这两种价值混为一谈,把语文教材的原生价值当作它的主要价值,不着眼于它的“如何传达信息”,这就是我们语文教学最经常犯而又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的错误,因为它使语文课失去了自己的本质——有人称这种语文课为“没有语文的语文课”,这是需要我们引以为戒的。可见,语文教材并不是我们要教和学的内容,它只是我们要教和学的内容的载体,语文课的教学内容隐藏在语文教材中。
语言信息处理是语文智能的本质内容,教材的信息处理价值实际上就是语文教材的语文智能价值。教材语言信息处理价值的实现,便是学习主体语文智能的发展。
正是这一信息处理特征,将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与其原生价值区别了开来;也正是这一信息处理特征,将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与其他学科教材的教学价值区别了开来。
其他各科教材(除英语外),学生不存在对这些教材本身进行信息加工与处理,不会也不必去理睬教材这直接传输的背后的内容,学生只要弄懂了教材直接传输的这些信息,教材的价值即已基本实现。因此,这些教材在本质上只是为学习主体直接提供有关信息。
语文教材教学价值的定位,是一项科学性强又比较复杂的工作。如对于单篇教材,由于同一例文中多种价值并存,因而在不同的教学价值系统中可以有不同的价值定位,在不同的教学阶段上可以有不同的价值定位。如《病梅馆记》一文,在不同的价值体系和不同的教学阶段或教学过程中,可以或将教学价值定位于“怎样由表层意象悟及深层意蕴”的阅读指导上,可以定位于“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的指导上,也可以定位于含义双关、托物言志的小品文的写作指导上。
这说明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定位是极具灵活性的。但与此同时,这又是语文教材的一大优点,它给语文教师带来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极大空间。不妨拿《荷塘月色》作个例子。我们先将这篇文章的智能价值粗略地排列一下:①怎样把握写景散文的景物特点;②怎样体会景物描写中包含的思想情感;③怎样把握写景文的写作手法;④怎样品味散文的优美意境;⑤写景怎样才能写出景物的特点;⑥写景散文如何做到情景交融;⑦怎样在写景抒情中运用比喻拟人手法;⑧写景抒情散文如何锤炼语言;⑨叠词的运用;⑩联系背景,抓住文眼,“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这样的经典之作,其智能性教学价值是十分丰富的,但我们不能将教材的所有教学价值一网打尽,也不能想到什么教什么,什么好教教什么,必须根据教学的整体需要以及该课文在整个教材价值体系中所处的位置,选择适当的价值点进行价值定位。如果将其安排在文学欣赏这一教学情境中,那么其主导价值的定位就可以定在“怎样品味散文的优美意境”上;如果将其安排在写景抒情散文的初级教学阶段,则价值定位就当定在“怎样把握文章所写景物的特点”上;如果将其安排在写景散文的中期写作指导阶段,则价值定位又当定位在“写景散文如何做到情景交融”。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至于非定位的价值点,可以作为辅助价值略作提示留给学生自学。

⑹ 你是如何看待课文的独特的教学价值的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教学要求把握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学生在掌握课文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其中所蕴含的道德、审美意义。个性化阅读必须建立在文本的价值取向基础之上,多元解读必须实现与文本固有价值取向的统一。而当今语文教学中,因突出“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而出现了偏离文本价值取向,异化、虚化、泛化文本主旨的现象。

⑺ 如何开掘小学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

小学语文整套教材的价值是什么,每一篇文章的价值又何在,在教材中没有明确给出答案,同时也很难系统、清晰地呈现出来。其实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教学价值是非常丰富的,教师应从不同方面深度挖掘其中的教学价值,系统科学地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得到多元化的发展。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教学价值 作为读本,对于那些要读和正在阅读的人来说,其目的是想从中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因此,书本最主要的价值就是让读者了解某些事物,受到某些感动或是得到某些启示。而作为教材的文本其核心价值就不再是阅读价值,而是教学价值,这种教学价值可表达为学生学习、思考、品味作者的文章布局、词句的运用或是感受文章的特点、效果以及情感的表达方式等等。从教学价值这一角度来看,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五脏俱全,其中兼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多种价值。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应如何开掘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教学价值,本文在此进行简要探讨。 一、小学语文教材的语言学习价值作为语文教材,其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语言、思维等多方面能力,教师要以教材作为标准,引导同学们在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思考、揣摩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又是如何自然、巧妙而且准确地传递情感与信息的。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具有从教材中发现有效语言教学价值的能力。(一)语文知识学习价值对于不同的专家来说,语文知识的界定也不一,在此我们暂时取狭义理解,就是学生在特定阶段需掌握的听说读写等语文知识。在以前,因一些教师刻意回避语文知识教学,多数学习了六年语文的学生不懂拟人、比喻、反问、排比这些基本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与特点,不知道并列、转折等段落结构特点和名称、也不了解双重否定的作用,更不清楚借物喻理、首尾呼应等写作手法和表达的效果,这样的结果便是只知道文章写什么,但不知道怎么写文章,也不知道这样写有哪些好处。在进行写作练习时,往往造成学生不能将范文中运用的表达方式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文章大都平铺直叙,词句粗糙随意,同时没有锤炼词句的能力和意识。针对这样的状况,教师可以让低年级的学生从了解拼音知识、字形结构知识、自字词知识、标点知识开始,同时结合阅读教学帮助他们建立基本的句子概念,对于中年级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们从了解段落结构与基本修辞开始。如在学习《北大荒的秋天》文中第四段,作者运用总分构段方法描写了秋天北大荒的原野,并从大豆、高粱与榛数叶这三个方面来入手;而描写这些方面时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也都不相同,如“乐呵呵地演唱”“发出哗啦啦的笑声”等拟人手法,倒数第二段最后一句“双手捧出沉甸甸的宝物”运用的比喻手法,这些手法都形象地描写出了北大荒原“热闹非凡”。而面对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利用阅读教学使学生熟悉双重否定、首尾呼应、排比等知识,教师应有意识挖掘教材中的此类语言知识教学价值。如学习《清平乐·村居》结合“无赖”这一词,深化对词语褒贬的认识。学习《夹竹桃》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熟悉“咏物抒情”与“首尾呼应”等写作知识。这些便是教材中所蕴含的教学价值。(二)语言知识品味价值在小学语文的教材中,不乏精美语言,每篇文章因作家不同而文风各异,别具一格,或朴实恬淡、华丽精美,或细腻委婉或是大气磅礴,或凝练传神或生动形象,抑或睿智幽默,这些风格迥异的语言可以给予同学们不同程度的滋养,产生出不同程度的价值。作为教师,就要善于发现教材中的价值并加以利用,引导学生品味、学习。如学习《青海高原一株柳》;文中语句极具特色“树干和枝叶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它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这些语句为读者们描绘出高原柳坚强不屈的形象与精神,使得读者如身临其境、如见其形,这些句子应得到学生们的注重,教师应引导同学们感受其强烈表达效果与鲜明特色;同时,此文用词精准,如运用“严酷”一词,非常形象地表现了高原天气对生灵的摧残;而“巍然撑立”更是为读者们描绘出一个顶天立地的高原柳形象,表现出了高原柳的坚强精神和毅力,教师在学习这一课文时可引导学生辨析、比较语义间的微小差别,细细品味语境中的丰富内涵,可帮助训练和提高学生语感。(三)表达方式揣摩价值高年级的教学要求学生可以揣摩文章表达顺序,并了解基本的一些表达方式,所以教师应在教材中找寻相应教学价值:《灰椋鸟》中作者要描绘对灰椋鸟归林时的和谐、壮观进行赞美,但是一开始却对灰椋鸟进行贬低,说其“不好看”,这类“欲扬后抑”的表达方式和效果都应让学生开始领悟。学习语文知识么不但要让学生积累语感经验,还应让他们积累写作方法,这有这样才能够将所学知识运动到实际写作中。 二、小学语文能力训练的价值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学习语文不单要了解某些知识、更加注重的是应具备较强的语言能力,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表达能力,归纳概括、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获取信息和整合信息的综合语言能力等等。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依据特定年龄段学生语言能力的高低,在教材中找寻教学价值发展学生语言能力,对学生开展科学、合理的能力训练。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理解和表达能力。课程标准详细阐述:在第一学段“学生可以结合文章与实际生活知道文章词句的意思。”在第二学段“可以联系文章了解词句,知道文章关键词的作用。”在第三学段“有能力运用词典了解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义,能够辨别词句的感情色彩。联系文章与本身积累推想课文词句内涵,感受表达效果。”如一年级上册《看菊花》,第二段有一句这样的话“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这三个词叠的很有特色,形象地表达出了菊花的数量很多。对于刚进小学的孩子来说,这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教学资源,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先引导学生把这些词和“一朵,一丛,一片”作比较,让他们明白叠词在这里出现是为了表现菊花很多,之后再引导学生们读一读这些词,并借助想象力想象菊花丛丛片片,团团簇簇的景象,进而,了解这些词出现在这里的意义。又如三年级下册《槐乡五月》这一篇优美的文章,文章字里行间散落许多的语言训练点:首先是比喻精妙,第一段作者运用了三个比喻来描绘槐花的色彩美,形象美和数量多——“似玉雕的圆球”、“似瑞雪初降”、“如披散在肩头的小辫儿”。在课堂中,教师可抓住这三个比喻来引导学生们进行体会和感悟。然后是用词准确,第一段中,作者一口气连用了七个“香”,写出了槐乡被香气所笼罩,散不开、挥不去,变成一片香气的海洋。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适时引导学生关注这些词语,揣摩和体会作者用词的犀利,进而培养学生语感。 结论:想要开掘小学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我们首先就要明确教学目标,尤其是要明白在不同学段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教什么”,学生又该“怎么学”。待目标清晰后再对教材进行审视和解读,挖掘每篇文章中“哪些可教”、“哪些可学”。最后再思考“如何教”、“如何学”。只有这样对教材进行解读才能够开掘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实际教学价值,有效发展学生语文能力。

⑻ 什么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

思考一篇课文“教什么”,几乎是所有中学语文教师常常遇到的难题。归根结底,语文教学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教什么”,二是“怎样教”,三是“教得怎么样”。从某种程度说,“教什么”决定了应该“怎么教”,并影响着“教得怎么样”。针对一篇课文设计好“教什么”,这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之一。
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教学内容,几乎每堂课都有明确、具体、独立的知识和能力定位,如数学科的“二元一次方程”,物理科的“万有引力”,化学科的“氧化还原反应”,甚至历史科,每一章节都有具体的内容。这种独立、具体、明确的知识都有序地呈现在教材中,与相对独立的课堂教学时间空间相吻合。教师备课,基本上不用考虑“教什么”,而只需考虑怎么教就行了。而语文课则不同,到目前为止,语文科始终未能开发出一套知识点具体、逻辑关系明晰的学科教学内容序列(或者说人们开发的知识序列没有得到社会认可,没有被教育序列所接受),以致长期以来,作为教材层面的语文学习材料,一直保持着其原始形态——以“选文”为基本施教单元,一篇“选文”往往是一个综合、完整的信息系统,既包含作者的思想倾向、审美情趣,又反映着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文化风尚,还具有语言表达的示范意义等多种信息,是语文学习的好材料。但是,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来看,这种综合性很强的学习材料其学科知识不够具体明晰,往往很难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不利于有效教学的开展。打个比方,数学、物理、化学、历史教材的章、节内容,就好比超市里出售的“小包装”食品,既方便选择,又便于处理;而语文教材的课文则如自由市场里活着出售的“整鸡”“全羊”,虽然外观生动、鲜活且营养丰富,却让一般消费者有“无从下手”的感觉。当然,语文教材里的阅读提示、文后练习也有一定的解读和教学线索,但是,这些解读提示普遍显得笼统、粗疏、零碎,从满足教学设计的基本需要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常常需要一线语文教师对一篇篇课文进行二次加工,以确定在这篇课文中,什么是有价值的,通过这堂课的设计和教学,应该达成什么教学目的。
语文学习对象(课文)的整体性、丰富性以及隐秘性和单元教学需要的教学内容的单一性、局部性、明晰性无疑是一对矛盾。在一节课或一个教学设计的单位时间里,我们不可能涉及一篇课文中所有含有教学价值的信息,甚至对许多重要的价值,也只能有 所选择,有所舍弃。也就是说,语文教师决定所谓“教什么”的问题,就是他从文本中选择、定位合适的单元内容的过程。

⑼ 如何理解小学语文的课程价值

小学语文课程性质的理解
阅读人数:1881人 页数:2页
用APP查看
谈谈我对小学语文课程性质的理解
语文是复杂的,一直以来,人们对于语文的性质众说纷纭。其中不乏综合性,基础性,实践性等等。但根据我的学习,我了解到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1.工具性
语,是语言;文,文字,文章,文学,文化。不同的时期人们对于“文”的解释不同,一般来说,人们所研究的高度和对于“文”的理解相符合。我们认为,在小学时期,“文”是指文字。
语言和文字,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际工具。在我们小的时候,我们通过肢体和吱吱呀呀的声音,父母便知道我们的需求。慢慢长大后,我们熟练掌握了一定的语言和文字,语言和文字便在我们生命中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1)、我们通过语言和文字进行交际和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天大概要说几千个字,几百句话,我们利用语文和亲人、朋友沟通,使我们生活的更好。由此可见这个作用至关重要。
(2)、我们利用语言和文字传递文化。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利用文字留下了浩如烟海的书籍,也因此使我们有机会研究我们伟大先辈的着作和生活。一首首朗朗上口的诗句和一篇篇感人肺腑的文章,如今都是我们学习的文库。一些歇后语和民间故事世代口耳相传也成为我们宝贵的财富。
(3)、我们利用语言和文字学习知识和增长才干。语文是各个学科的基础和前提,其他各种学科的学习,都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学习好语文,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增强思维逻辑能力,增长才干。
(4)、语文是进行思维和开发智力的工具。思维的发展必须依靠语言的训练,而语言能力的加强必然能够促进思维的发展,所以语文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工具。
2.人文性
(1)、语文教材中包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传承的文化。语文教材里许多弘扬正能量方面的内容。 小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可以大大培养独立意识、爱心、责任感,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语文教学过程中所表现中来的人文情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老师只有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尊重同学,关心同学,为同学服务,才能在把知识传授给同学们的同时,帮助学生们更好的发展。语文教育绝不仅是概念的分析、概括,也不仅是工具的掌握,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的熏陶和人格的养成,所以说其人文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 1 / 2 ~

阅读全文

与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9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4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0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5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6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7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7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0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3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6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