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培养小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课题
结题报告
水落坡镇雷家小学 雷新芳
一、选题背景: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的能力目标明确规定:“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现行的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课程,教材编排打破了原有的学科体系和学科界限。教材以一个个“范例”、“话题”呈现,课本仅仅提供了几幅图片与几段文字说明,需要充实大量的背景资料。因此,搜集、整理、交流资料成为了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必须依靠这一方式围绕“话题”丰富认识,反思提升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新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把书本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而今,搜集、整理、交流资料已经是《品德与社会》课上经常出现的教学环节。这给品德教学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但是本人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根本不会搜集、整理资料,每次布置这样的作业,学生也很难完成;听过的一些观摩课、优质课中也很难学到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而让学生自己会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又是非常重要。这种能力不但对学好品德与生活(社会)有用,而且对学生学好其它功课,对他们将来的工作和研究都是终身受益的。为此,培养好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非常必要。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及研究目标:
培养良好的搜集、整理、交流信息的能力,不仅仅是《品德和社会》课程对于学生的要求,更是发展的社会对每个社会个体的迫切要求。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把培养学生此项能力作为自己神圣的责任和义务来看待。
(1)探索以“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为主要手段,提高全体学生学会自己收集资料和按一定的方法整理资料的基本能力,以适应未来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2) 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指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为日后上好本门学科奠定基础。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培养学生集体讨论和协作的意识与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② 小学语文记笔记的方法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就充分说明了课堂笔记的重要性。可是平时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不会记笔记,特别是语文课,常反映笔记记不下来。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记笔记的 方法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1小学语文记笔记的方法
一、注意记老师的板书
教师的板书是通过教师精心计划设计好的,从板书上能突出教师的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板书对所教学的内容一目了然。记好板书,有利于我们理清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所以除理科题的演算过程外,一般应完整地记下主板书的内容。
教师为了强化重点难点,通常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书写和绘画,并用文字、符号、线条、图表等形式把教材内容具体化、直观化,使其具有独特的吸引力,也使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和思维的训练。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我们这样设计,层次清晰,揭示了 文章 的心思想及作者的写作意图,突出了重点,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结构有了总体的了解,对复习巩固有很大的帮助。
二、抓住课文的知识要点,记下听课的主要内容
笔记时,既要注意老师讲解的知识体系,更要注意抓住讲解的重点难点,有针对性地记下关键语句。要注意记下老师提醒的应注意的问题和强调容易出错的地方,记下基本概念的要点,基本原理、定理、规则等的主要论据、论证方法、运用范围及运用时要注意的问题等。老师在讲到重点或难点内容时,总会有一些暗示的:他们或者在讲前有意停一下,以引起你的注意,或者在讲后把内容重复一遍,以加强你的记忆。我们要悉心观察,及时笔记。
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我们要抓住全文以“火柴为线索,先写小女孩忍饥挨饿在街上卖火柴,再写可怜的小女孩蜷缩在墙角里擦火柴取暖并看见了四次美好的幻觉,最后写小女孩捏着烧过的火柴梗冻死在街头。文章的重点写了小女孩五次划着火柴,使小女孩产生四次美好的幻景: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火炉、肚子里填满食物的喷香的烤鹅、挂满礼物的美丽圣诞树、疼爱她的慈祥的奶奶。”等内容进行课堂笔记。同时要切记,记笔记的前提是不能影响正常听课和思考,这就要求在记笔记时把握好时机。
记笔记的时机有三个:一个是老师在黑板上板书时,要抓紧时间抢记;二是老师讲授重点内容时,要挤时间速记、简记;三是下课后,没记下来的要尽快抽时间去补记。记笔记的内容一般是:①知识的重、难点。②知识的疑点。③记书本上没有、老师补充的知识点。有些内容 则无需记笔记:①次要的知识。②一看就懂的内容。③教材中的一般知识。
三、记下听课的主要内容后,课外做好笔记整理
课后在整理笔记时,在 笔记本 的留出部分加边注、评语、感受等。这些标志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为他们今后的回忆和学习提供线索。由于课堂上时间有限,老师所讲的一些内容自己当时可能漏记,书写也许会很潦草。下课后,要及时对笔记进行整理、归纳、补充,方便日后复习。另外,不能因为记笔记而耽误听课,我们要做到边听、边想、边记;在记笔记时首先要注意它的实用性,重点记录那些我们没有掌握的、或者是资料中很少见的知识点。
四、在笔记中,正确处理好听、思、记三者的关系
笔记只是辅助我们听好课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学习的主要任务。所以,上课要以听讲、思考、理解为主。因为真正理解了的、抓住要点的东西,在以后翻阅笔记时,看到几行字就可以回忆起主要内容。所以应尽可能做到边听、边思考、边记笔记,使三者协调进行。如果只追求笔记的完整而忽视上课认真听讲和理解,那必是舍本求末,只会是得了芝麻,丢了西瓜。有的同学上课时不是以听、思为主,而是把中心工作放在了笔记上,他们因一句没听清或没跟上就挪用同桌的本子来看,到头来往往是互相都记不成。所以,对一些暂时写不上的字或记不完的内容,应果断地留下空格,做上记号,大胆地跳过去,跟上老师的讲解,课后可借记得好的同学的笔记查漏补缺。
五、笔记应该记在什么地方
不少同学都有课堂笔记本,记在笔记本上当然不错。但根据 经验 ,课堂笔记尽可能记在课本上。课本每页的上、下、左、右总有一些空白的地方,生字、生词可记在左、右空白处,段落大意可记在每页结束处,重要的 句子 、语段分析可记在上、下空白处,中心思想、写作特点可记在课文最后的“思考与练习”处,文章的一些背景资料与文学常识可记在课文标题处。
实际上,课文上的空白之处足足可以容纳下课堂笔记的全部内容。如果实在不够,可在课文最近贴上一页白纸,把记不下的记在这页白纸上。这样记笔记,复习起来就方便了,就不用一会儿翻课文,一会儿翻笔记本了。当然,这仅仅是一种方法,究竟记在什么地方,还应根据学生的习惯和实际情况而定。方法常常是因人而异,多种多样的。例如有的同学在课文中记笔记:“中心思想”可用“中心”来表示,“段落大意”可用“段意”来表示,甚至还可用用“O”、“X”、“△”等符号来表示特定的内容。一般来讲,课堂笔记只要自己能看懂就行了。
2小学语文记笔记的方法
1、把你的笔记绑在你的书上
开个玩笑,其实,意思就是无论你记什么笔记都要时刻将你的笔记与你的学习材料放在一起。用笔记本做笔记的优点是:资料都集中在一个本子上,便于携带;缺点是:笔记本里面所记录资料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不便于整理,即不便于进行资料的前后调整、增加以及删除,因为你在一页上改不了几遍就会乱得一塌糊涂。笔记卡片——作为活页纸的一种形式,它的特点就在于“活”,完全听从你的管理,不受什么限制。既可以保持笔记本记笔记的优点,又可以弥补笔记本的“不灵活”,便于对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和日后查阅、保存。经过读书卡片的日积月累,你的资料会不断丰富,在此基础上,加以归纳和 总结 ,你就会得到很多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
2、 分开你的笔记
大多数的笔记都被分为主要提纲和你想记住的细节方面。当你要找一个特殊的信息时,你只需浏览主要提纲,然后在对应查找细节。所以,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把笔记本分开,最好把一页纸分成两半,一半记录主要提纲,另一半记录细节。但是如在书上记笔记的话,就只能用高亮记号笔画出主要,用钢笔画出细节。这样,书也会画的乱乱的。笔记本用一页记录细节,下一页记录对应步骤提纲 如果是课堂笔记,记录的时候,把重要的内容记在记录栏中,它是笔记的主要部分。课后,把对听课内容的关键词,写在左边的回忆栏中。两栏相互映衬,相辅相承。这是一种比较科学的学习和记笔记的方法。它也可以用在平时的自学中。
3、 标准化你笔记中的符号
都记不清有多少次看着笔记本上上潦草的缩略字,它们是几个月之前写的,而现在却想不起来他们代表什么意思。如果你正考虑记笔记时用上一些你并不常用的缩略词,你还是最好三思而后行。否则一段时间后完全不明白自己记下的是什么。所以,如果你要使用缩略字符,最好在笔记本的首页写下每个字符代表的特定含义,便于日后回顾的时候不会被弄得手忙脚乱。
4、留出时间处理你的笔记
这一点很看重,因为记笔记如果不去看那还不如不去记,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还浪费本子。当笔记完成后,如果是课堂笔记,应该在24小时内复习,这样更有助于发挥笔记的作用—强化知识结构。如果是 读书笔记 ,可以在再次阅读这本书的时候翻阅,在已有的基础上再看一遍书,这样就会对你看的书有更深的理解,这也是笔记的另一个功效。
5、保持笔记的系统性
不管你是用多少种颜色的笔记笔记的,你都应该做到每一个笔记的系统性。就是说它们有相同的结构,颜色表示,符号表示等等。这样,你的笔记看起来就很相似,你会发现你能更快的浏览它们并能快速从中找到需要的信息。保持系统,就是保持高效。这一点很好重要。
3小学语文记笔记的方法
一、记老师的板书
教师的板书是通过教师精心计划设计好的,从板书上能突出教师的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板书对所教学的内容一目了然。记好板书,有利于我们理清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所以除理科题的演算过程外,一般应完整地记下主板书的内容。 教师为了强化重点难点,通常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书写和绘画,并用文字、符号、线条、图表等形式把教材内容具体化、直观化,使其具有独特的吸引力,也使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和思维的训练。
如学习《小松树》一文,最后学生感悟“只有长得更高,才能望得更远。”这句话时,我分别叫三个学生在黑板写上自己的这些经典的感悟:“只有站得更高,才能望得更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只有积极向上,不断进取,才能有更多的收获。”板书这些是要花一定的时间,所以我一般放在开课时或者课要结束时板书,这样便于学生做笔记,不会影响听课,顾此失彼。不管使用哪种方法,对小学生而言,帮助学生养成做笔记的习惯,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教师的扶持和检测少不了。
二、记下听课的主要内容
笔记时,既要注意老师讲解的知识体系,更要注意抓住讲解的重点难点,有针对性地记下关键语句。要注意记下老师提醒的应注意的问题和强调容易出错的地方,记下基本概念的要点,基本原理、定理、规则等的主要论据、论证方法、运用范围及运用时要注意的问题等。老师在讲到重点或难点内容时,总会有一些暗示的:他们或者在讲前有意停一下,以引起你的注意,或者在讲后把内容重复一遍,以加强你的记忆。我们要悉心观察,及时笔记。
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我们要抓住全文以“火柴为线索,先写小女孩忍饥挨饿在街上卖火柴,再写可怜的小女孩蜷缩在墙角里擦火柴取暖并看见了四次美好的幻觉,最后写小女孩捏着烧过的火柴梗冻死在街头。文章的重点写了小女孩五次划着火柴,使小女孩产生四次美好的幻景: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火炉、肚子里填满食物的喷香的烤鹅、挂满礼物的美丽圣诞树、疼爱她的慈祥的奶奶。”等内容进行课堂笔记。
同时要切记,记笔记的前提是不能影响正常听课和思考,这就要求在记笔记时把握好时机。记笔记的时机有三个:一个是老师在黑板上板书时,要抓紧时间抢记;二是老师讲授重点内容时,要挤时间速记、简记;三是下课后,没记下来的要尽快抽时间去补记。记笔记的内容一般是:①知识的重、难点。②知识的疑点。③记书本上没有、老师补充的知识点。有些内容则无需记笔记:①次要的知识。②一看就懂的内容。③教材中的一般知识。
三、处理好听、思、记三者的关系
笔记只是辅助我们听好课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学习的主要任务。所以,上课要以听讲、思考、理解为主。因为真正理解了的、抓住要点的东西,在以后翻阅笔记时,看到几行字就可以回忆起主要内容。所以应尽可能做到边听、边思考、边记笔记,使三者协调进行。如果只追求笔记的完整而忽视上课认真听讲和理解,那必是舍本求末,只会是得了芝麻,丢了西瓜。有的同学上课时不是以听、思为主,而是把中心工作放在了笔记上,他们因一句没听清或没跟上就挪用同桌的本子来看,到头来往往是互相都记不成。所以,对一些暂时写不上的字或记不完的内容,应果断地留下空格,做上记号,大胆地跳过去,跟上老师的讲解,课后可借记得好的同学的笔记查漏补缺。
四、记课堂笔记的位置
不少同学都有课堂笔记本,记在笔记本上当然不错。但根据经验,课堂笔记尽可能记在课本上。课本每页的上、下、左、右总有一些空白的地方,生字、生词可记在左、右空白处,段落大意可记在每页结束处,重要的句子、语段分析可记在上、下空白处,中心思想、写作特点可记在课文最后的“思考与练习”处,文章的一些背景资料与文学常识可记在课文标题处。实际上,课文上的空白之处足足可以容纳下课堂笔记的全部内容。
如果实在不够,可在课文最近贴上一页白纸,把记不下的记在这页白纸上。这样记笔记,复习起来就方便了,就不用一会儿翻课文,一会儿翻笔记本了。当然,这仅仅是一种方法,究竟记在什么地方,还应根据学生的习惯和实际情况而定。方法常常是因人而异,多种多样的。例如有的同学在课文中记笔记:“中心思想”可用“中心”来表示,“段落大意”可用“段意”来表示,甚至还可用“O”、“X”、“△”等符号来表示特定的内容。一般来讲,课堂笔记只要自己能看懂就行了。
五、准备一个专门的课堂笔记本
养成一种好的学习习惯的基础。课堂笔记本不是要你把课堂上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一般情况下以老师的板书为主,其次是抓住老师讲解的重点记录在本子上。每一个学科的记录方法也有不同,比方说数学科中的一些概念、法则,书本上都有,所以这些不必记,在书上画上重点号就可以,但一些老师对概念的理解,一些解题的技巧等一定要记下来,因为这些可能是老师用很长时间、甚至是用一辈子的时间总结出来的经验,你说这重不重要,值不值得记下来?
语文课上一些课文的作者简介、写作时代背景、写作特点等书本上可能没有作注解,老师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或根据教学要求,课堂上一定会对这些作简要介绍,这也是老师通过查阅很多资料或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作笔记的重点。这样复习的时候效率才会高,积累的东西才会多。为什么说每一个学科要有一本专门的笔记本呢?因为不同的学科记笔记的方法有所不同,而且混用笔记本有的时候会很乱,复习起来不方便,找来找去的效率不会高。
4小学语文记笔记的方法
1、确定内容
记课堂笔记一定要明确记什么。一般要记好下面四个方面的内容:
①重、难点。在迎考方面,我们应相信老师都是有经验的,老师一再强调的知识点应着重注意,一定要记好、记全、记准。通常,老师强调的知识点往往以关键词和线索性语句形式出现。关键词是指在讲课内容中。具有重要地位的词语,可以作为记忆的引发器。线索性语句是讲课人用来提示即将出现的重要信息的语句,例如:“下面这几方面非常重要”,“得出的主要结论是”,“考试时要考的主要问题是”等等。听到这样的语句,同学们就要注意记录老师即将讲到的关键内容。
我们预习或做题时感到比较难的地方是我们的难点,也要引起我们充分的重视。对于这些,不仅要记下知识要点,还要记下有关例句,典型例题等。
②在预习时尚未搞清楚的易错、易混、理解不清或模棱两可的内容,尤其是经老师讲解仍不懂的,更要记下来,课下再去请教老师或同学,你可以带着笔记本和笔请给你答疑的老师或同学直接在你的笔记本上写下要点、例句或典型例题,也可以边听讲解边记,这一点是很多同学没有尝试过的,不妨试一试。
③记书上没有、老师补充的内容。这些内容往往是重要的考点,你可能因记下这些知识而取得优势。如果非要用到书本上的大段内容,可用“见书_ 页_ 行到_ ”的形式注明。若有没有记下来的内容要留出空位,以便课后补上。
④记老师在黑板上列出的提纲、图解和表解。如果这个纲要与书上基本一致,则不必记,只要在书上勾画出来就行了;如果与书上不同,老师对本课的内容重新进行了组织,这种纲要应该完整地记下来,作为自己复习和总结时的参考
2、注意速度
老师讲课的速度一般是每分钟90字左右,而学生听课作笔记的速度是每分钟20—40字,不少同学埋怨老师讲的太快,记不下来。其实,老师讲课的速度是有一个制约的,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这就要求我们在记笔记的时候注意记的速度,掌握一些速记的方法,用符号法记笔记不失为一种快速的方法。此外还可以用压缩的方法来记,即抓住老师讲课中的一些关键性的话,用简短的词句去概括一段话的意思。要提高记的速度,专心致志听讲是关键,只有对老师所讲的内容真正听懂了,理解了,才能进行准确的压缩、记录。
3、讲究方法
首先要注意记笔记的方式。记笔记有用笔记本的,有记在书上的,也有二者结合的。用笔记本结合书本的方式效果是比较好的。对老师板书的较为完整的、文字量比较多的内容,如课文结构图、人物及情节分析等,可记在笔记本上,使之一目了然;对字、词、句的分析,课文的段落层次以及有争议的地方,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等,可直接记在书中与之相应的地方,既省时,又方便复习。
其次要讲究方法。记笔记可以用符号法。符号有多种,最常见的是加圈点、划线以及标问号、叹号等。如用“|”或“||”表示段落层次,用“?”表示重点词语,用“”表示需要掌握的生词,用“~~”表示精彩的句子,用“——”表示中心句,用“?”表示疑问等。各种符号所表示的意思要始终一致。也可以用批注法。如对字词的注音解释,可以直接批注在字词的上面,也可以集中批注在书页上下的空白地带;对重点词句的分析,也可以批注在相应句段旁边的空白处,说明其含义或用法等。还可以用写意法,如对文章的段落大意和中心意思可以记在段末篇尾。
4、及时整理
在课堂上作笔记,为了跟得上老师的讲授,难免有缺漏和笔误,以后不好用。因此,课后要趁热打铁,对照书本,及时回忆有关信息,对笔迹出现的缺漏、跳跃、省略、简记等补充完整,对笔误的地方及时纠正,对错误之处或不够确切的地方进行修改。还可以编号分类,舍弃无关紧要的。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提高并巩固记忆的效果,而且可以培养我们严谨而周密的学习习惯,提高分析概括的能力。
③ 如何培养小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习,不仅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学习,也是学生的主动学习。学生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对学习活动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关键的一个阶段。
在近十年的语文教学中,我一直徘徊在语文高段的教学。频频需要学生对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有时资料单薄又单一,有时资料拖沓冗长学生不知如何取舍,有时资料对文本的理解没有帮助,甚至有时学生不愿意收集和整理资料。怎样有效的收集整理资料成为了师生的一大困惑。
产生该问题的原因分析:
学习资料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如何让学生拥有充足且条理清晰的学习资料,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更好地服务,倍受师生的关注。之所以产生上面的问题和困惑在经过长时间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后认为:
一、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途径单一。由于我所执教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城市家庭,网络普及率非常高,获得资料的过程十分便捷,所以学生获取的资料基本来源于网络,资料的内容大同小异。
二、教师未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一般,教师在教学之前布置学生查阅文本的相关资料,但教学所需何种资料,如何取舍资料,教师未作明确指导。教师对教材和教学要求,对教学所需信息资料以及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预期估计不足,使有限的时间收集整理的资料不能有效的为教学添动力。
三、学生对文本预习不够。教学过程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收集到的资料资源,为学生创造情境,激发情感。因此有效收集整理资料十分重要,是一个对文本补充的过程,没有对本文的充分预习,就无法实现对文本有效的补充。
四、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兴趣不浓。在教师布置收集整理资料任务之后,学生只是简单的完成任务,满足检查的需要。甚至在课堂交流时,还不能做到流利的朗读资料,对自己收集整理的资料缺乏印象,不少学生只是打印或摘抄了数量不少的资料,至于收集资料有什么作用学生不太清楚。
④ 如何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语文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市教研室一等奖)
王亮花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要求人们具有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地提出“要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是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重在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等。”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又是综合性学习中一种重要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列入课程总目标,把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教学要求作为综合性学习的重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次教学理念和学习方式的变革。课程标准从时代要求和人的发长需要出发,非常重视搜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要求在综合性学习中查找资料,搜集信息,运用资料,解决问题。其实在语文学习中查找资料、运用资料是贯穿整个语文学习活动的全过程,渗透到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的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习惯。
学生的学习不应单单是语文课本的知识的学习,而是应该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学习。小学生活泼好动,语文学习的材料又丰富多彩,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纲要》旨在倡导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意义深远。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砥砺能力。
二、让学生带着兴趣去搜集资料。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的重要的源泉之一。”学生有兴趣去探究,去发现,这也是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前提。陶行知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字的意义,是要自己去学,不是坐而受教”,引导学生学会随时随地的自动地学习活知识。在学习中注意培养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成功的乐趣,使学生有成就感。
三、教师要把教学内容和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开发教育资源,拓展课堂容量。
语文教学要将语文向课外、向其他学科拓展,融知识性、趣味性、针对性于一体,运用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搜集、处理信息中体验挫折中的坚强、成功中的喜悦;在搜集资料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祖国文化的悠久;在搜集资料中丰富知识、拓宽思维;在搜集和整理资料中体验创新、体验合作。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习教材内容,还了解古今中外灿烂辉煌的人类文化,尤其了解当今飞速发长的经济、科技和日益繁荣的文化,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如在学习《太阳》一课时,引导学生查找、运用资料。可以让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感受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关注我国的“人造太阳”的进展。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探索宇宙奥秘的决心。
四、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在学习中搜集处理信息,解决问题.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网络时代。网络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共享性等优势,网络是一个偌大的虚拟世界,是不可多得的学习资源。作为教师我们要大利用好这个优势,突破课本的局限,拓宽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交流渠道,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引领学生在互联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获取更多的资源和信息。例如学习《月球之迷》时,课前让学生在网上查找并下载有关月球的资料,并用简练的话概括整理信息。课上首先交流资料,初读课文,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浏览老师制作的教学网站《月球之迷》,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浏览并结合课文自主学习。最后组织学生交流探索,汇报。引导学生探索,到相关网站浏览欣赏。让学生在虚拟活动中收集资料、讨论合作、制作网页、交流欣赏等,学生的视野开阔,对课文的内容也深入地理解.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课文都要查找资料。查找资料要因文而异。教师可以灵活运用资料组织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当学生在搜集整理资料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给予指点和帮助,使他们能顺利地完成任务。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了搜集整理信息的方法,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性学习的能力。搜集和处理资料应注意的几点:
1、查找资料注意保存好,最简单的方法可以把资料做卡片。
2、广泛搜集资料,围绕主题去掉和主题无关的资料,加工整理分类储存。如搜集资料的主题是,春天的古诗。那么我们可以只整理和春天有关的古诗,而不要把其他季节或者季节不明显的资料混淆在一起。
3、勤于动手,勤于整理。
4、搜集和处理信息都是为了服务教学,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好课程,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搜集资料.让学生通过信息资源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的问题.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这些问题要用到哪些资料,从而让学生有目的地活动.
5、师生应该处于平等的地位进行交流、讨论。师生互相质疑解答,把资料运用的恰倒好处,才能实现查找运用资料的目的。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才能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体。
总之,大语文的确立,极大地再现了教学的广阔资源.让学生徜徉在知识的海洋,让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培养学生的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也是在大语文学习中重要的能力。
⑤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1.在课堂教学中,收集资料前,教师应指导学生带着问题收集资料。如在教学中,可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把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有针对性地去搜集资料并进行整理,这样既帮助学生解决了自己的疑问,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主动搜集资料的兴趣。
2. 在学生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及时指导。告诉学生,只要与课题研究方向有关的资料,都可以收集。资料可从书籍、网络、实地调查、向家长口头请教等多种途径中获得。在课堂交流汇报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资料进行概括、总结,让学生明白可以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落来进行搜集,整理,以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学习,服务于大家。
3.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资源和课外资源。教科书并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所以引导学生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在课外收集有关资料,以便更好地学习语文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来完成。
⑥ 四年级下册了解作者叶圣陶,我能整理收集到的资料
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原名叶绍钧,笔名有叶陶、 圣陶、桂山等,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江苏苏州人,是中国现代着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及出版人。他是五四运动首个文学研究会的创立人之一,终身致力于出版及语文的教学。他的座右铭“文学为人生”很有名。叶圣陶曾当过10年的小学语文教师、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他也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
⑦ 小学语文查找资料的方法
搜集整理资料是学生自主学习,知识面的拓展、进行推理、判断、论证必不可少的方式和学习过程。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查找资料的 方法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1小学语文查找资料的方法
1、到课外书中收集
平时到书店或学校的阅览室看书时。准备一个专门的 日记 本,记下自己感兴趣的或对学习有帮助的资料。需要时可以拿出参考。多年来,我一直在开学之初就请每位学生准备一个摘抄本,每隔几天我就请学生们摘抄一页,内容可以是学生们感兴趣的任何资料,如关于 诚信的 名言 ,一些农谚,名人趣事等等。
2、到网络中查找
网络是现代社会的人们最喜欢用的东西了,到网络上收集资料是最容易的,也是最便捷的,收集资料的范围很广,有文本的,也有图片,视频,资料也是最好用的,查找到以后可以下载打印,十分方便。在网上可以随意查找自己需要的材料和信息。达到足不出户,便可知天下事。
3、 到生活中寻找
生活就是一本包罗万象的 网络 全书。只要留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活中碰到的许多事情都很有趣,把这些生动的事例放入收集的资料或是 文章 中的时候,可以把文章也变的很有趣。
从生活中取材很方便,可以向别人请教,可以从报纸、电视等媒体得到等等,只要是生活中所碰到的与研究题材有关的事情,都可以记录下来。形成自己的资料。
2小学语文查找资料的方法
(一)教师应当努力培养学生资料搜集的兴趣
兴趣对人的行动有着很大的影响是最具活力的主观因素,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一些自制力较差、年龄较小的小学生来说,兴趣的作用更为重要。如果小学生缺乏兴趣,就不可能自主地去搜集资料,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教师应当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兴趣,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利用现有的资源,让学生通过网络、图书、挂图、杂志报纸、广播、电视等,记忆一些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每节课留出合理的时间让学生谈谈自己获取的信息,并且坚持每天让学生讲信息。
经过长期的锻炼,学生获取了新的知识,增长了见识,表达变得越来越流畅,思路也越来越清晰,速记能力也得到了增强。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应当先告知需求。为了让学生对搜集资料引起重视,教师应当让学生明白生活、学习需要搜集整理资料。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需要搜集整理资料,让学生知道需要查找哪些资料,如何去查找。教师给学生制定目标,让学生搜集实践活动课的相关一些资料。
(二)对于资料的搜集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全员共同参与的方式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的自觉性还不是很高,因此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每4人一组,每一组选择一名成绩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教师布置搜集资料的任务后,组长应当根据组内成员的特点进行科学分工,对搜集资料的方法进行确定,并且要认真督促组内成员进行整理、汇总、搜集资料,以便能够在上课时分享给其他同学。
这样组内成员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搜集资料,从而能够达到每一位学生都参与的目的,而且拓宽了搜集资料的 渠道 ,资源实现了共享。
(三)指导学生让生活成为搜集整理资料的舞台
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多关注生活,留心身边的事物,其实身边的事物都可以成为搜集的对象。学生要乐于动手、勤于思考、善于观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就会得到不断提高。比如让学生搜集水污染情况的资料,可以让学生亲自去观察,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学生可以去取河边、沟渠、地下道水样,了解水质污染的情况,并根据情况进行拍照,获取第一手资料。
(四)教师应当为学生指明资料搜集的渠道和内容
学生的自主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是新课程的要求。学生学会资料的搜集整理,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是非常有利的,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参与度得到提高,综合素质也得到提高。学生有了搜索兴趣和意识,那么都哪里查找?怎么查找?这时教师就应当进行科学地指导,进行必要的示范。
3小学语文查找资料的方法
1 依托教材,挖掘教材中资料搜集的链接点
教材是学生 语文学习 最主要的依据。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指导学生学习教材中载有的知识外,还应根据学生的兴奋点与阅读需求,指导学生以教材为依据,适当延伸与拓展相关的知识,作为学生课内语文学习的必要补充。
这种“补充”,既可以从小处着眼,如:字词的认识、书写与释义等,也可以从大处下手,如所学单元的主题与课文的背景、作者等。概括地说,可涵盖以下几方面内容。
1.1 学生感兴趣的字词
学生的语文学习,首先是识字与词汇的学习。由于某种原因,学生可能会对文章中的某个字或词汇感兴趣。这时,教师要抓住时机,马上抽出时间,借力学生的兴奋点展开对该字词的学习,以提高学习效果。虽然这可能会超出教学任务的范畴,但从学生的知识积累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例如学习古诗《赠刘景文》时,有学生插话,“爸爸说,苏轼就是一根姓苏的木头”,引起学生大笑并使部分学生生疑,“苏轼是一个人,怎么会是‘一根木头’呢”。显然,这名学生的话与“轼”字的含义有关。教师马上指导学生查阅字典,求解“轼”字本意,既使学生认识了这个字及其写法,又了解了其含义,起到了双重效果。
1.2 文章作者与相关知识点
很多时候,了解文章的作者是很有必要的。文章是作者的心声。了解了作者的生活环境、时代背景、身世经历等,有助于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正确含义与感情。这种知识链接,可由学生自主进行,亦可由教师补充,或二者结合进行。
如前述学生说苏轼的话一例。显然,事先这名学生有过与父母关于“苏轼”的交流,教师让他把知道的相关知识,面对全体同学作必要的展示并进行适度补充,对其他学生来说,这是新知识的普及;对这名学生来说,这是表述能力的锻炼,彼此受益。
1.3 与单元主题或课文主题相链接
为便于学生对相关 语文知识 的学习,人教版的小学 语文教材 ,以专题的形式组织单元呈现,组成该单元的每一篇文章又有自己的分主题。如二年级上册“识字1”单元,即以“秋天的景象真美”为主题,生字与课文则将其具体化。
学习该单元时,教师即可指导学生阅读一些有关描写秋天的美丽景象的文章,既增加学生阅读量,强化知识积累,还会触发、丰富学生的心理体验,深化对课本单元主题的感悟。
1.4 其他扩展性链接
这样的知识链接的范畴,应该是非常广泛的,既可与所学知识点紧密相联,也可仅仅是相关而已。如学习完《看雪》一文后,以学生的知识储备水平,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在我国台湾省看不到雪,老师可以鼓励他们通过多种方式,自己去寻找答案;又如在学习完《坐井观天》一文后,可以引导学生搜集并讲述其他“好玩”的 成语 故事 。
2 拓展视野,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
观察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三年级语文 教材(人教版)上册第四单元的主题即是“留心观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观察自然万物,以作必要的语文知识的搜集与积累,是非常重要的。
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引导其充分观察生活,可大大方便识字教学,提高学生识字积累。例如,一年级新生入学,教师可以指导他们将自己的名字工工整整地写在漂亮的卡通小卡片上,粘贴在自己桌位的统一位置―― 左上角,进而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随时进行观看,会方便学生记住很多生字。
再如,可引导学生观察一切写有汉字的物品,具体如:课程表、教室标牌、小花坛内植物铭牌、大街上 广告 牌、电视字幕、食品包装袋、 说明书 、图片等,并可进行识字比赛等活动交流,均可促进学生识字学习的积极性、成就感与识字效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搜集能力的提高是很自然的事情。
“事事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还可为学生的写话及以后的习作练习提供必要而充分的写作素材。无论是低年级学生的写话练习,还是中高年级的习作练习中,均有相当多的学生感觉到无话可说、无字可写、无事可叙,其原因即在于缺乏对生活的留心与观察。
毕竟,写作源于生活。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首先是学生最熟悉的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其次是自然万物。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短、观察事物多停留于表面且易片面的特点,更不会在观察中有意识的进行必要的比较,所以,教师要对学生的观察给予必要的方法指导。
4小学语文查找资料的方法
一、定好角度,有针对性
很多学生在查找资料时,都是宽泛地不着边际地查找,找到的资料中,有些根本没什么学习价值。例如好多学生在网上查找时,只在“网络”、“谷歌”等搜索网站上打入几个关键词,这些网站上便会跳出一长串与此相关联的资料。
但到底选用那几条信息呢?学生们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去仔细阅读与甄别,于是就随便打印几条来交差。因此,教师在布置类似的作业时,首先就要思考:这堂课除了让学生学习课本内的知识以外,还应让学生了解哪些相关的知识?可以让学生通过哪些途径去查找?确定了方向和目标,再对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进行指导。
首先得让学生明白,要查找哪些方面的资料?所查找的资料是干什么用的?可以从哪些地方查找?其次,给学生分好小组,给每个小组分配好查找任务。这样,学生在查找的时候,目标比较明确,找的时候也会比较有重点,不至于浪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二、精挑细选,满足需要
为了加大课堂的信息含量,老师们往往希望学生能搜集很多的资料,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库。但是,学生搜集来的信息资料通常是原始的、零散的、无序的,课堂上不可能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汇报,而且学生的接受能力也有限。
如何融入自己的思考,挖掘出有实用价值的资料为课堂教学服务,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老师应教会学生精挑细选,选择有用的材料为自己服务。那什么才是有用的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
学习不仅仅是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武装学生的头脑,更重要的是为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因此,学生搜集的资料不在于多,而在于有效。教师可以让学生大胆地在资料当中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哪怕只是一句话、一个小故事也可以。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动力,可以使学习变得更有效。
三、信息处理,化繁为简
许多专业书刊、杂志和网站,为读者呈献的资料都是很专业化、术语化的,有些甚至显得臃肿拖沓。这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阅读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如果未加处理,不要说听的人听不懂,就是读起来也一定是支离破碎,收效甚微。
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网络的普及,需要公民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教师可试着让学生把自己所搜集的资料做一下精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尝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语言组织概括能力,又便于在交流时使其他同学听得入耳,收到实效。
四、妥善处理,有始有终
当然,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时间毕竟有限,学生们所搜集的资料不可能在短短几分钟内全部展示出来。如果就此打住,那么学生们既学不到更多课外的知识,也使许多学生花的时间和精力白白地浪费了,更严重的有可能还会打击学生课外搜集资料的积极性,学习兴趣因此会一落千丈。
所以,教师可以将这些未来得及展示的资料充分加以利用,通过其他的一些途径进行展示。例如教师可利用综合性学习课、信息技术课等相关课程,为学生们提供多种形式的交流平台,让学生通过人机互动在兴趣盎然中学习,通过生生互动在集思广益中提高,通过师生互动在角色平等中共进,通过多方互动在多方协助中成长。
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搜集资料的内容出一期主题墙报,或者分小组合作编写 手抄报 ,或举行专题交流会等等。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劳动成果,又把课外知识的学习落到了实处。由此营造丰富多彩的 教育 环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工具和交流的平台,使其掌握探究的方法,以保证探究的有效性,从而达到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⑧ 小学语文整理资料的方法有哪些
首先把上课的笔记先整理一遍,并分成“课文笔记”和“技巧笔记”。
再把一些错题整理出来,一道一道地过关。
有试卷的话把试卷装订在一起,有时间做一下。
等等
⑨ 小学语文作文素材积累方法
写作源于生活情景,作品也可以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反映,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对 作文 进行创作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国家大事进行关心,好创作出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 文章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 作文素材 积累 方法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1小学语文作文素材积累方法
1.基于生活实际,丰富写作内容
写作的基础、合作的源泉就是生活,这是大家在长期的生活时间中所 总结 出来的,连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这样的话。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用心对生活进行触碰,感受生活的气息,从而基于生活实践,对自己的创作内容进行丰富,作为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之源的生活,学生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就要对生活中的事与情进行体会和应用,要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对生活更加的热爱,并且观察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会用心感受生活,并把生活和写作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对周边的人和事进行观察和体会,深入生活、贴近生活,才能够创作有质量的作文。
以此有效的对自己的写作文章的内容进行丰富。
写作源于生活情景,作品也可以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反映,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对作文进行创作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国家大事进行关心,好创作出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文章。我们生活的世界每天都在不断地进步,经济、科技、政治、国防等方面都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我们在创作的过程中就要对这些时事政治进行应用,反映出时代发展的特征。
比如,我国神州七号发射成功、奥运会的举办、留守 儿童 基金的创立、环境的逐渐污染等方面的社会 热点 ,教师在引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都可以予以应用,让学生在创作时对自己的情感进行表达,对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进行阐述,有效的丰富文章的内容。
2.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
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还可以通过课外阅读这个方面来完成,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大纲中得到了明确的提出,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科学的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和发展。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对课外书籍进行广泛的阅读,把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培养起来,以此来把学生的阅读视野进行开拓,课外阅读能够让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丰富,还能够把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得到一定的丰富,学生就能够保持愉悦的心情对作文进行创作,从而写出高质量的文章。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的是让学生合理的进行书籍选择,课外书籍有五花八门的选择,小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差,并不是所有的书籍都适合学生阅读,有的书并不能够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反而会让学生误入歧途。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课外书籍。
例如,在对朱自清先生的《匆匆》一课进行学习之后,就可以推荐朱自清先生的另一篇作品《背影》,让学生进行阅读,或者是让学生通过对《三国演义》进行阅读来加深对《草船借箭》的认识,这样科学合理的进行阅读,学生就可以对自己的知识面进行扩展。
3.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充分发挥创造性
教育 改革的理念和指导思想就是所谓的创新,在现阶段的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把创新进行贯穿,引导学生在学习作文创作的过程中对新颖的主题进行创设,对独特的思路和观点进行阐述,能够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述出一个主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创新,“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这句话是黑格尔曾经说过的话。
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通过想象把独特的事物描述出来,就能够写出别具一格的作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学生要善于通过学习对自己的学习思路进行开拓,从而对自己的联想力进行培养,学生能够在写作过程中以独特的思维进行创作,这是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要求的理想目标。
教师可以通过看图的方式来根据图片进行联想,教师可以在课堂活动中对一些特定的材料和情景进行提供,让学生可以通过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来进行学习,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创作意识也会被有效的激发。
教师还可以通过 故事 续写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先讲授半截故事情景,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故事情节,展开想象,对剩下的故事进行编写,学生能够活跃的进行参与,从而发展自己的思维空间。
比如,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形,让学生通过观察展开想象,思考黑板上画出的东西是什么,有的学生会说是气球、有的会说是气球,通过这样的猜想,学生的 想象力 就会得到激发。
2小学语文作文素材积累方法
(一)学会观察,勤写小练笔
1. 从小处着眼,记班级 日记 。对于小学生来说,光是强调要“善于观察”是不够的,教师还要有意识指点所要观察的事物,观察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对于那些尚未养成观察习惯的学生,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引导,让他们从小处着眼,逐步学会观察。
作文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在四年级我们开设了“班级日记”活动,鼓励每个学生记录班级最近发生的大事小情,同时也可以抒写自己的感想、趣事或疑问、烦恼,与其他同学一同分享。
我对日记本身的质量要求并不高,记学生自己感受到、观察到的都行。
哪怕只是一句话,一个段落,一份 随笔 ,一次感动或愤怒……我都给予鼓励和支持。于是,渐渐地,我在日记里看到了越来越丰富多彩的世界。
“今天我们检查身体,老师叫我们偷偷地挑选班里一位同学来观察。我选择了李斯加,他平时上体育课总说我偷懒,这次我倒要看看他的胆量如何!
轮到李斯加抽血了,只见他慢慢地撸着袖子,脸色发白,嘴唇微微地颤抖,眼睛看着老师,像是要哭的样子,身体扭向一边……哈哈,你们真该看看我当时的表情,绝对不亚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上学的路上,我看到路边的小花开了,老师告诉我们那是迎春花。放学后,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迎春花分白色和黄色两种,每一棵都有很多茎,向四周伸展着,每根茎上开满了花。老师说这是春季里开得最早的花,我想:春天一定就快来了。
周六那天,我和许露、巩毅、依眉一起去 游泳 馆游泳了。周一一到学校,陈思亮就问我们周未怎么过的,得知我们一起去了游泳馆后,他说:‘没什么了不起的。我根本不喜欢游泳。’但我知道,他嘴上虽这么说,其实心里却羡慕极了!”
“班级日记”的形式较个人日记更能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评阅的热情,从而调动作文的积极性。当作文数量和质量达到一到程度后,我把学生观察的视线由班级转向校园外,于是,班级日记中的主人公也逐渐由同学、老师变成了交警、服务员、天桥上的卖艺人、航空飞行员等等。
孩子的眼睛有时比成年人更加敏锐,更加独特,一旦打开了视野,他们所包容的东西就会越来越真实,贴近生活的原汁原味,读起来自然就真切而生动。教师有计划地组织“小练笔”活动并适当给予点拨,就能顺其自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
2. 充分阅读,记 读书笔记 。在作文中,不仅要有好的材料,还要有好的表述方式。阅读不仅能扩大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还能帮助学生积累词汇,丰富表达的方式。
小学生读书的特点往往是看的时候兴致高,捕捉信息的能力却很弱,当时记得快,转眼也忘得快。因此,培养小学生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尤为重要。当然,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读书笔记的要求不能太难,但要看什么书,该记录哪些内容,怎样归类,这些都需要教师详细的布置。
一般,我把读书笔记的内容归为这样几类:
(1)词汇积累。如美丽、美不胜收、景色迷人、风景如画……如果能摘抄相应的段落或背诵相应文章则更好。
(2)事物积累。如描写植物的放在一类,描写人的放在一类。
(3) 名言 警句。
(4)诗歌摘抄。
(5)常识积累。这一项主要通过读报或听新闻来做记录。如,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健儿取得有史以来最好的成绩,共夺得32枚金牌,位居金牌榜第二名。
(6)书籍记录。记录阅读过的书籍和简单的感想。
读书笔记一般不作硬性的时间规定,过多的要求易成学生负担而适得其反。一般鼓励学生互相借鉴,互相抄阅,比较谁积累的量最大,力求从学生自身的求知欲上激发学生积累知识的乐趣和兴趣。
(二)充分利用 语文教材
语文教材和 语文学习 的关系极为密切,在学习中却常被忽视。有效地利用语文教材来积累作文素材,既方便又实用。
首先,教材中的选文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出色 范文 ,在语言、文字和内容上都更规范且适宜儿童阅读。因此,背诵和摘抄教材的课文和段落,对儿童词汇的积累大有裨益。
其次,教材上的课文都是教师讲解过的,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思想内涵把握得比较好,在此基础上对现有课文进行改写、仿写、续写或写 读后感 及点评等,既把教材变成了素材,又能培养学生的联想力、思辨能力,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创设情境,积累素材
文学是自我情感的独特表现,是作者感情的流露、倾吐和渲泄。《毛诗序》中这样写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足故永歌之。”可见,当学生处于某种情境或氛围中,往往更容易有所感悟,有所触动,而产生表达的欲望。苏联教育家赞可夫也曾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潮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
因此,教师应善于营造作文的情境。多数情况下,作文素材不是随手可及的,而是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巧妙布局、步步为营,创设出来的。
1. 开展游戏,打开思维局限。在小学阶段,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就是游戏式教学。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活泼轻松的学习气氛,学生往往能够热情地参与,在不知不觉中打开思维的局限,从而改变作文内容的模式化。
对于第一、二学段的学生来说,由于作文刚刚开始,适宜采用比较简单的游戏来引入作文教学。比如,对班级的某个学生进行观察描写,抓住其主要特征,然后让大家猜,最先被猜中的说明观察得最成功。
在这个简单的游戏中,学生轻松地完成了人物的外貌描写,学会了抓主要特征的作文方法。再比如,对某些职业的人进行观察描写,让大家猜,如,下面一篇四年级学生的例文。
他总是穿着一身墨绿色的工作服,骑着自行车,在每天上午的同一时刻到达学校的传达室。一到目的地,他就迅速将车停靠好,然后在车子的后轮边,从一个大大的绿袋里掏出一叠信件和报纸,快速地放在传达室的门口,又跨上自行车飞一般地消失了。
游戏教学的方式很多,有些教师用传统的游戏展开作文教学,比如,摸鼻子、 成语 接龙,虽然游戏很古老,学生却百玩不厌。还有些教师用表演、创作的游戏形式,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有时游戏和教学本身并没有联系,而仅仅是作为作文素材,而有时游戏则带动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感悟,成为作文教学的一部分。
在游戏中,学生再也不会感到作文是一种痛苦的事,在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后,学生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当然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游戏活动既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作文素材,又提升了作文的乐趣。
2. 音响作文,打开联想之门。作文素材的积累不仅仅凭借语言和文字,还需要调动各种感官去领悟和联想。学生一旦打开联想的空间,获得由此及彼的通感,就会在无形中扩大作文素材的数量,作文的内涵和深度也随之增加。
在教学中,我借鉴宁波杨琳老师的教学设计,对学生进行了一次音响作文的训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声音效果,让学生联想到树枝摇曳,落叶狂舞的场景,进而想到那些在风雨中不屈不挠的人物形象和画面,最后感悟到“阳光总在风雨后”的美丽境界。
音响作文的成功,意味着作文素材可以从多种角度去开发。既然声音可以引导学生的联想,那么味觉、触觉也同样能为学生敞开另一道大门,开发更大的作文空间。一、二年级由说到写的训练,由图画至文字的练习,就是很好的例子。
3. 走出课堂,打开自然空间。作文要从生活中汲取养分。尝试着走出课堂,让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步骤地带领下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在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寻找作文的素材。
我们在五年级开展了一次有计划地采访本校教师的活动。事先先让学生找好采访的目标,预约采访时间,接着准备所要采访的问题,然后带好录音机、笔和本子开始采访。学生对这样的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许多问题设置得直率、活泼。
而通过这样的形式,师生间有了真诚的沟通和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
采访过后,师生间的感情更融洽了,学生们仿佛忽然间长大了许多,很多学生发自内心地感慨道:老师们原来都很辛苦,他们是真心为我们好的。于是,大家自愿写了采访作文。在作文中,我深深感受到的是那一份平实与坦诚、真诚和感动,跟过去那种编排故事、捏造情感的“假话”作文有了很大的不同。
有些学生把采访的感受写成诗歌,语言朴实、贴切,配上一曲舒缓的音乐,达到了感人至深的效果。
当冬天的第一场雪光顾北京的时候,学生们大都会在教室里跃跃欲试,恨不得飞出教室去雪地里打个滚。外部的干扰最容易对小学生造成注意力的转移,在这种情况下,索性就来一次课外学习,布置好观察内容,分好学习小组,开展一次雪地纪实。几乎每年的那几个“第一次”,教师们都面临这样的尴尬。
这次,我们索性利用这样的“意外”,把它变为素材积累的资源。小学阶段的学习是学与玩的结合,学生在玩中获取了作文材料,也就捕捉到了作文的灵感。
(四)在其他学科中寻找资源
正如语文的学习不能是孤立的,作文素材的积累也不应只局限于文学本身。作文是人们进行交际的书面语言,因此,它必然同各个学科产生交叉和融会。在小学阶段,各学科的知识都是相互交融、紧密相连的。比如,制作一张新年 贺卡 ,在上面写一段祝福的话,或是写一份环保话题的作文,亦或是科学幻想习作等就需要借助美术和科学两个学科的知识。
而像音乐和数学的书写符号也常给语文教师以启发,被借来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展开作文教学。劳动课更不必说,各种剪纸、小制作向来是小学生的最爱,而这种动手实践恰恰是作文的最好资料。下面是小学三年级学生在劳动课后的记录,也是一篇很不错的 说明文 。
3小学语文作文素材积累方法
1. 从小处着眼,记班级日记。
对于小学生来说,光是强调要“善于观察”是不够的,教师还要有意识指点所要观察的事物,观察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对于那些尚未养成观察习惯的学生,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引导,让他们从小处着眼,逐步学会观察。
作文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鼓励每个学生记录班级最近发生的大事小情,同时也可以抒写自己的感想、趣事或疑问、烦恼,与其他同学一同分享。记学生自己感受到、观察到的都行。哪怕只是一句话,一个段落,一份随笔,一次感动或愤怒……都给予鼓励和支持。渐渐地,孩子们的日记里就会呈现越来越丰富多彩的世界。
“班级日记”的形式较个人日记更能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评阅的热情,从而调动作文的积极性。当作文数量和质量达到一到程度后,可把学生观察的视线由班级转向校园外,于是,班级日记中的主人公也逐渐由同学、老师变成了交警、服务员、天桥上的卖艺人、航空飞行员等等。
孩子的眼睛有时比成年人更加敏锐,更加独特,一旦打开了视野,他们所包容的东西就会越来越真实,贴近生活的原汁原味,读起来自然就真切而生动。教师和家长要有计划地组织“小练笔”活动并适当给予点拨,就能顺其自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
2. 充分阅读,记读书笔记。
在作文中,不仅要有好的材料,还要有好的表述方式。阅读不仅能扩大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还能帮助学生积累词汇,丰富表达的方式。
小学生读书的特点往往是看的时候兴致高,捕捉信息的能力却很弱,当时记得快,转眼也忘得快。因此,培养小学生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尤为重要。当然,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读书笔记的要求不能太难,但要看什么书,该记录哪些内容,怎样归类,这些都需要教师详细的布置。
一般,读书笔记的内容归为这样几类:(1)词汇积累。如美丽、美不胜收、景色迷人、风景如画……如果能摘抄相应的段落或背诵相应文章则更好。(2)事物积累。如描写植物的放在一类,描写人的放在一类。(3)名言警句。(4)诗歌摘抄。(5)常识积累。这一项主要通过读报或听新闻来做记录。(6)书籍记录。记录阅读过的书籍和简单的感想。
读书笔记一般不作硬性的时间规定,过多的要求易成学生负担而适得其反。一般鼓励学生互相借鉴,互相抄阅,比较谁积累的量最大,力求从学生自身的求知欲上激发学生积累知识的乐趣和兴趣。
4小学语文作文素材积累方法
一、现实生活,不竭的作文素材源泉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笔者常这样告诉我的学生:“生活是万花筒,生活中处处有素材,关键在于你是否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是否有一颗细心灵性的心,数不清的生活小事、校园故事等都是我们作文素材的源头活水。从生活中寻找题材,就能解决学生的“无米之炊”。
其次关注关注农村乡情,悟民俗民风。每个村庄、每个家庭、每个村民都有自己的故事。农村人乡里乡亲感情深厚,热情好客,走家串门是常有的事。
我们让学生做“小记者”走村访户,一篇篇的随访日记、一个个身边的故事就是小作者作文的好材料。而农村婚丧嫁娶的的礼节、家乡传统的节日: 春节 、 端午节 、 清明 节应该与城市不大相同,引导学生去了解,找出特色,可以让平淡无奇的材料深刻起来。
如有一位同学写的《扫墓》,就反映了当地 清明节 祭祀祖先的风俗,文中叙述了作者跟随爸爸去扫墓时,乘爸爸烧纸之际,偷吃了几个作为祭品的饺子,结果被爸爸发现了。爸爸看了一眼碗:“饺子怎么少了?”我说:“让祖宗吃了。”爸爸笑着戳了一下我的额头:“让小鬼吃了吧!”语言风趣幽默,也反映了两代人对这些传统习俗的态度。
再次体验农村生活甘苦,品生活大道理。指导学生真实地感受生活,用心去参加节假日的生产劳动,主动承担的家务,积累了的丰富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写日记,谈感受,同学们的习作不会再“干瘪”,而是“饱满”的。
二、语文课文,无尽的作文素材宝藏
当我们的眼睛只顾在前方寻找风景时,却不知身边的风景就很迷人,对于作文素材积累贫乏的学生来说,手中的课本何尝不是宝库,教材中的选文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出色范文,可以说篇篇都是精品。教师如果能在讲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适时地找准切入点,认真挖掘课文内涵,你会发现,每篇课文都是可以挖掘的素材宝藏。
对课本内容的巧妙引用、独到分析是我们积累作文素材的捷径。比如,写一篇关于小动物的作文时,我们可以举学生学过的内容,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小虾》、《松鼠》这两篇课文时,介绍小动物的特点时都是按照总分顺序围绕中心句写。因为在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 饲养 家禽,教师就可以布置学生回家观察后,按照这种写法写。
学生们写起来得心应手,乐在其中。例:《母鸡下蛋》片段。母鸡下蛋是最有意思了!“咯咯哒、咯咯哒……”听,母鸡开始叫了,好像在说:“我要下蛋了,我要下蛋了”。过了一会儿,母鸡就开始行动了,只见它慢慢站起来,脸红红的,好像不好意思似的。从它的屁股里“噗哧”一声响,蛋掉进了窠里。
“哈!鸡蛋终于问世了!”下完蛋,母鸡还用嘴巴轻轻地在蛋上磨来磨去,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它的“小宝宝”。“咯咯哒、咯咯哒……”它又大声地叫了起来,好像在说:“我已经下了蛋,快来捡呀!”
三、课外阅读,缤纷的作文素材花园
书,是生活的底片,透过它,我们可以品味五彩缤纷的生活。阅读对于学生开阔眼界、充实知识具有重大的作用。为了开掘作文素材,我们可以指导学生订购一些刊物,组织学生成立“读书会”,鼓励学生课外阅读,让书籍把他们带到冰天雪地的南极,与蹒跚而行的企鹅交友;把他们送上清幽的广寒宫,与悔偷灵药的嫦娥相识;把他们带入杀声震天的古战场,与揭竿而起的义军为伍。
鼓励学生将积累的俗语、 谚语 、 名人名言 拿出来互相交流;把英雄 事迹 、名人轶事分类整理,在故事会上讲故事,谈感受。多读课外读物,积累素材,学生写起作文来自然是“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四、巧设情景,俯首拾起的作文素材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潮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因此,教师应善于营造作文的情境。多数情况下,作文素材不是随手可及的,而是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巧妙布局、步步为营,创设出来的。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设计游戏式教学,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活泼轻松的学习气氛,学生往往能够热情地参与,在不知不觉中打开思维的局限,从而改变作文内容的模式化。
游戏教学的方式很多,有些教师用传统的游戏展开作文教学,比如摸鼻子、成语接龙,虽然游戏很古老,学生却百玩不厌。还有些教师用表演、创作的游戏形式,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有时游戏和教学本身并没有联系,而仅仅是作为作文素材,而有时游戏则带动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感悟,成为作文教学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