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语文现场教学设计怎么做

语文现场教学设计怎么做

发布时间:2023-02-18 06:59:34

❶ 如何做好语文教学设计

  1. 反复阅读教材,吃透内容(写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

  2. 确定教学目标(教材可能的目标;课程标准规定的阶段性目标)

  3. 确定重难点(依据学生实情而定)

  4. 设计教学流程(精心设计问题——对准目标)

    1.导入 2.导读:提出问题,阅读思考,交流讨论,3.总结 4.拓展延伸(写作方法的尝试、课外阅读材料阅读)5.布置作业

  5. 设计好教学板书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建议你经常阅读教学案例、名家教学案例、随笔等等,集思广益,善莫大焉!

❷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从字面讲,“设”即筹划;“计”即计谋、策略,“设计”即筹划与策略。从普遍意义讲,“设计”就是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标要求,预先策划制定的策略、方法、样式等。具体而言,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就是在上课之前,对该课教学、该单元教学,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预先制定的教学策略、教学思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手段的综合方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和教案有无区别呢?本质上是无区别的,是一致的,都是做的上课前的准备工作。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注重在语文教学策略和教学思路的设计,尤以教学思路的设计为重点。叶圣陶先生在《教学二十韵》中有一句名言:“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根据作者思路才能使教学循序进行。所以确定明确的教学思路是语文教学设计的关键。而教案则更侧重于教学细节的准备。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具体化、书面化,即成为教学方案。为什么要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呢?俗语讲,不打无准备之仗,无论做任何工作必须要有精心的准备。小学语文教学也不例外,更因为教学的对象是正在发展中的儿童,如何把小学生培养好,更不能有半点差错。因此,要求每一位教师在上课前必须做好精细的准备工作,要把准备的内容书面化,完成教学设计,才能自如地上好课。大量的实践证明,凡优秀教师在上课前,都很认真地做好准备工作,有的反复修改教学设计方案,他们所做的教学设计方案,许多都成了青年教师学习参考的材料。反之,凡是在教学上缺乏创造性或出现差错的教师,除了语文基本功不过硬之外,往往是上课前缺乏充分的准备,没有认真设计或不会设计教学方案。于是上课时,或教学思路不清,或教学重点不突出,或教学方法、手段使用不当,或对学生的提问不能准确作答,等等。所以完成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是决定上课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完成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是教师不断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的过程,也是教师提高文化科学知识和语文能力的过程。因为完成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语文能力。如通过钻研语文课程标准和熟悉语文教材,确定教学目标,理清教学思路的过程,会转化为教师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及必要的知识;通过研究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学内容的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接受能力,促进学生发展,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会提高教师本身的思想水平、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由此不难看出,不论是有经验的或刚参加工作的教师要上好课,必先学会制定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方案;学会根据不同的教材、不同年级的学生完成不同的语文教学设计。这是保证教师顺利地、成功地走上讲台、完成教学任务的第一步。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质量标准,是使小学语文教学实现最优化。所谓最优化,就是教学投入少,而又能达到高效率,使全班学生的语文学习都能达到优良水平。要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最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语文教学的本质,正如课标所提出的“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发展什么?学生的发展应是德、智、体、美全面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和“传授”是根本不同的,“传授”主要靠教师的讲授,学生被动的接受;而“发展”主要靠学生内部的动力作用,使自身的素质和个性得到提高。教师要给予必要的、适当的指导、激励。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课标中有明确要求:“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段话既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也是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概括。语文素养虽然主要指语文能力,但要形成语文能力是和思想、思维、情感、文化知识、学习习惯等做人的品质分不开的。所以说,语文素养也就是做人的素质。因此,通过语文教学要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本身包含了促进儿童发展的诸多因素。语文是个载体,它所负载的文化科学知识,都有一定的思想、情意内涵及审美意义。通过语文学习,儿童不仅能获得语言,同时还会获得文化科学知识,提高思想认识及思维能力,丰富情感。所以通过语文教学促进儿童全面和谐的发展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一原理,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根据教材特点,除确定语文知识、能力目标外,还要准确地确定思想教育、情感渗透及思维训练目标。在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时,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个性的发展。二、体现学语文和学做人的统一小学语文教学既要教语文、学语文,也要教做人、学做人。其实学语文和学做人二者是统一的。通过语文课学生既学语文、又学做人,是由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是由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决定的,也是由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所决定的。小学语文所负载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就是要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完成语文教学目标,所选的教材篇篇都含蕴着真善美的因素。有的课文描写的是大自然的美景;有的课文反映了爱家、爱国、爱人民、爱人类、爱和平的美好思想;有的课文歌颂了伟大领袖和英雄人物的高尚美德和感人事迹;有的课文介绍了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的创造发明给人类带来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活的动人故事;有的课文赞扬了亲情、师情、友情,等等。课文中人物喜怒哀乐的情感表达,揭示了作品的思想内涵。学生阅读这些作品,其思想感情很自然地会发生变化,会逐步懂得做人应该坚持什么?学习什么?反对什么?往往一篇文章所反映的光辉形象或动人情节或优美景色,会在学生的人格形成中起巨大作用,会在其一生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是促使其成长的巨大动力。只要学生对作品语言有透彻的感悟,必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情感的熏陶;学生也只有感受到语言的思想情感,才能真正掌握作品的语言。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小学语文教学历来重视文道统一,但对学语文和学做人的统一还不是那么明确,通过学语文也学做人,比语文教学的思想性要求更高;语文教学的思想性,多限于思想认识的提高,而“做人”的内涵主要表现在行动上。要求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不仅要提高思想认识、丰富情感,而且要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不仅在“知”,而且要利于“行”。不过这不能立竿见影,而要日久天长的熏陶、积累。学语文和学做人二者是必然统一的,但不是自然能够实现的,更不是把语文课变为思品课就能完成的。必须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的能力。因此在贯彻该原理时,必须以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统一各项任务。(一)认真读书、作文,从学习语文中积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及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养成喜爱读书、作文的兴趣和习惯。课标在教学目标中提出“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这样的目标不是老师讲几次能够达到的,必须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作文,从篇篇课文中,从作者的精美语言中,如,词汇的丰富,句式的多样,篇章构思的巧妙;从文字所载的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之中逐步吸取。经过日积月累,学生会逐步体会出祖国语言文字之美,接受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从而产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及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同时逐步养成准确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好习惯。由于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之美,并从而获得大量的文化科学知识,就会进一步激发学生读书、习作的兴趣。学生能主动学习,才能形成喜爱读书、习作的良好习惯。(二)认真读书、作文,从学习语文中悟出一定的道理和科学的思维方法,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和品德。语言体现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和成果。每篇文章都是通过语言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因此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的过程,就是凭借文章的语言去理解、感悟、推想作者表达事物的道理和思想感情的过程。不论是写事、写人、写景的文章,其中总是蕴含一定的道理,只有明白了事理才能提高思想认识。例如《落花生》一课,父亲讲的那一段话:“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段话要反复读,要背诵下来;要使学生从中悟到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做人道理;要培育学生做好事不声张的良好品德和习惯。有的课文所阐述的道理是比较含蓄的,这就更需要在教学设计时,深入体会教材,揭示出其蕴涵的道理,启发学生去认识。教材中还有不少含蓄着科学思维方法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既要读懂故事内容,还要学生明白一些简单的科学思维方法,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通过习作,学生能写出日常生活中的好人好事等,其习作过程也是受教育提高认识的过程。(三)认真读书、作文,从学习语言中感受丰富的情感,为做一名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热爱人类、热爱地球的现代人打下良好基础。情感对儿童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情感是儿童思想认识、道德行为形成的推动力,儿童的道德行为都是以道德情感为先驱的。儿童有了爱父母、爱祖国的情感,才能有爱父母、爱祖国的行动。培养学生的情感,不能脱离读书、作文。因为文学作品大都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艺术的“境界”是“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又说:“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景语”中含蓄着情感,“情语”中映衬着景物。关键在于“真景物、真感情”。所以说情感是文学作品的生命。小学语文教材作者所着力的多数是抒发自己的情感。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使作品所表达的景、情、语三者统一起来,从读书中体会语言所表达的情感因素;作者往往以事达情或以理激情,读书时就要先明事达理,才能入情,达到和作者情感的共鸣。学生的作文,只有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写出好文章。有的学生作文感到困难,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缺乏对周围事物、人物、景物的热情,看到什么都无动于衷,又怎能表达出真挚的感受呢?所以作文指导也要渗透情感教育。总之,要贯彻学语文和学做人统一的原则,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体会作品中表达情理的事例、情景、词句,着力表达情感的笔墨,并以此作为指导学生阅读的重点。关键还在于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人格力量;教师要有高水平的语文能力和正确的思想认识以及真挚的情感,从学语文和学做人上给学生作出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三、遵循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和创造性教学是一种规范的行为,必须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小学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必须在科学思想指导下进行,指导思想是科学的、先进的,其教学设计才是高水平的。科学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科学性要求正确、准确;科学决不仅仅是结果,它同时也是一种精神、态度和方法,要重视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学和活动必须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第一,要科学准确地确定教学目标及教学思路。第二,教学过程的组织要科学有序,使教学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运用科学方法,合理地利用时间,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第三,教师要以规范的、准确的语言进行启发、引导、解惑,课堂提问要精、要准、要巧。合理地组织学生的语文能力训练,使学生准确地理解字、词、句、段、篇所表达的内容、思想、情感。理解语言的科学性,获得规范的语言积累。同时,通过语文学习还要获得正确的文化科学知识,并通过掌握语文能力及获得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及科学探索精神。第四,要讲求实效,切不可追求形式上的花样翻新。教学方法的使用,要化繁为简,变难为易,要达到短时间内获得高效率的目标。科学地进行语文教学设计,才能杜绝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错误。从教学实践来看,一些青年教师、甚至有的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出错,如诵读时读错字音或学生读错字音不予纠正;有的写错别字、写字倒笔顺,对学生作业中的错别字、语法错误的句子,教师不给改正;有些教师讲课出现知识性错误或对学生答问中的错误不及时纠正等,这些都违反了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教师语文基本功不过硬或备课不够认真,同时,也说明在进行语文教学设计时违反了科学性原理。必须充分认识语文教学的科学性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要求,要力求做到严格、扎实。因此要求教师的语文素养一定要过硬。而教师本身对教学、对学生认真负责的严谨态度,更是无言的科学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是具有创造性的活动。课标在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而语文课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语言本身既有严格的规范性,同时,人们在交往过程中,随着交往的需要,也会表达出丰富多彩的语言样式,有时,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小学生作文就是儿童的语言创作。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时期,更需要发展儿童的创造思维。因此必须充分利用语言本身和教材的创造因素以及儿童待发展的创造思维,提高语文教学的创造性,才能培育学生的创造力。要提高语文教学的创造性,必须先明确创造性的含义。简单地讲,创造就是把自己已知的知识、思想、材料重新组合成新的事物或思想。语文教学的创造性,从学生方面讲,就是指教学的主体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依据语文教学规律,使学生已掌握的语言、思想、知识、方法,经过重新体验、感悟、重组而获得新的语言、思想、知识、方法。学生学习语言的创造性主要体现于独自的看法,但这看法要求并不高,只要不重复自己和他人,就有新意。如,理解课文不是人云亦云,而要有自己的看法;作文中个人思想、情感的体现,个人对事物、人物、景物的感受与表达,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就是创造性学习。当然,学习的创造性不是孤立的,还必须与敏感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果断的判断力紧密结合。从教师来讲,要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第一,要转变教学观念。要相信学生是有创造力的,学生不必事事听老师的:教师要具有创造意识和民主意识,就会去营造一种适合发展学生创造力的师生和谐的民主环境,使学生敢于、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第二,要改变机械单一的教学方法。有的教师采用鹦鹉学舌的方法教学生学语文,教师教一句,学生学一句,而不能做到“举一反三”。要在积累迁移中教会学生运用语言,才能发展学生语言的创造性。要善于解除教学参考和标准答案的束缚,要给学生留出发表自己观点的余地。第三,语文教学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的语言表达能力上。要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语言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能脱离创造性的语言训练,要在创造性语言训练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面,可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入手,以发展学生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训练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在创造性的语言训练方面,可进行扩展性、重组性、变换性的语言训练等。第四,一篇课文要设计出多种教学思路,采用多种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规律,设计多种课的类型。如以感知、理解为目的的观察课、精读课;以理解和欣赏为目的的朗读训练课、朗读欣赏课;以训练速读为目的的默读课;以运用读写方法为目的的读写练习课;课外阅读作品报告课;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为目的的说话课、口语交际课、演讲课;以发展创造能力为目的的探究课。特别是在高年级,探究课要大大提倡,目的在于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语言的创造性,关键是教师教学的创造性,而教师教学的创造性主要体现于教学的个性上,每位教师的教学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和创造性必须结合起来,语文教学的科学性是基础,要在科学性的基础上,提高语文教学的创造性。四、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学习语文的规律在明确教学目标基础上设计小学语文教学方案,主要就是教学过程的设计。因此必须明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语文的规律。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是和其认知过程分不开的,要了解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首先要明确学生的一般认知过程。学生的学习从本质上看是由认知因素构成的特殊的认识活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因素和一般的认识因素既相同,又有区别。一般的认识因素包括感知、思维、实践三因素。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因素则包括:感知、思维、记忆、运用四因素。这是由学习是特殊的认识过程的特点决定的。学习过程中的诸因素不能作为教学阶段。学习过程中的诸认知因素是辩证统一的,要正确认识诸认知因素的关系。(1)认知过程中的诸因素:感知、思维、记忆、运用,在对一课书、一个课题的认知过程中不可缺少其一,都要充分发挥其功能。(2)认知过程的四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3)认知过程四因素的统一,既是连贯的,又是并列的。从认知过程讲,一般是先感知事物、符号(文字、图表等),然后进行思维加工,继而通过记忆储存,最后达到迁移运用。但四因素有时又是并列的,即感知中有思维、记忆;思维中又有感知与记忆;记忆既离不开思维,也离不开感知与运用;运用中感知、思维、记忆同时存在,如小学生运用语言表达即如此。在认知的一定阶段可以由认知的一两种因素活动为主,而其他因素又不能完全不起作用。如语文的阅读课,有时以理解课文的语言表达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主,即以思维活动为主,但同时感知语言及对文章表达事物的情景的感知也在起作用;对记忆语言(背诵)也在起准备作用。(4)认知因素的统一性并不能代替其中某一因素的特殊功能的发挥。只有充分认识认知过程某一因素的特殊功能,并协调好其间的关系,才能充分发挥教学认知因素的整体功能。也就是说,在设计某一教学过程时,不一定是平均体现四因素的功能,可以体现某一因素功能为主,并协调好其他因素的作用,这样就会使教学的认知过程突出重点,使教学类型多样化。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及语文教学的规律,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过程一般是感知、理解、欣赏、积累、运用。同时,小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将认知过程和非认知过程结合起来。(一)整体感知语言。初读课文,熟悉内容,了解课文大意,揣摩作者思路,激发学习兴趣,唤起学习动机。(二)理解、感悟、欣赏语言。学生理解语言的过程即思维的过程。学生在理解语言过程中的思维流程是从具体(语言)──概括(内容);再从概括(内容)──具体(语言)两个过程不断反复的辩证统一过程。这两个过程就是从语言形式──思想内容;再由思想内容──语言表达。尤其是后一过程是理解作者写文章的过程,对课文重点和难点的精读过程,经过细读、深读,深入思考、揣摩,感悟语言中蕴涵的情与理,理解作者是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体味语言运用的精当,领会课文结构的合理性。当学生对读物理解之后,会产生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愿望,可通过朗读、复述、评价、写作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理解,进而形成自己的见解,作出评价,并欣赏语言表达和思想情感之美。在此过程中也包含了对读物语言、知识、思想情感和学习方法的巩固和记忆。(三)积累语言。学习语文必须靠积累,积累就是储存。学生语言的储存不是一次性的,要天天积累,日久天长,就会派上用场。积累语言主要靠熟读、背诵。目前,大家很重视背诵,但是缺乏背诵的方法指导,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当然,要求学生背诵的一定要是名家名篇。(四)运用语言。要给学生创设听说读写的机会,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达到以会用的目的。在语言运用上基础性练习是必要的,但应着重综合性的语言运用。总之,语文教学过程的诸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但又是层层深入的。学习一篇课文必须完成全过程,而一节课可以某一两个因素为主。全过程是通过初读──细读──深读──熟读过程实现的。此外,识字教学、作文教学也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如识字教学的认知规律是:感知(初步读出生字字音、认识字形)──思维(进一步分析字形结构、理解字词义)──记忆积累(在课文中进一步理解、巩固字的音形义)──运用(写字、造句、辨认等)。作文教学的认知规律是:感知(观察事物、实验、初步解题)──思维(构思、立意、拟作文提纲)──记忆(提取平时读书、观察的积蓄)──运用(打草稿、修改、誊写)。五、注重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独立的语文能力。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这段话讲得很清楚,语文教学能达到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才称得上教学的成功。要达到此两点,语文教学必须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但这一原则一直贯彻不利,主要是教师的活动多,学生的语文实践少。课标明确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就是在课内外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研究、练习;敢于独立思考、判断、求新;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语文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说,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落实在学生身上,才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发展中的儿童少年。学生的发展必须靠自身的内在因素、内部动力。主观努力起决定作用。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主要靠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如果教师以过多的讲读代替学生的语文实践,其语文能力就不会明显地提高。当然,客观条件──主要是教师的启发、指导、解惑也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主导作用。小学语文是工具性较强的学科,工具性学科的教学特点,必须突出能力训练。如叶老指出的,语言文字的学习必须由“知”到“行”。“行”就是实践,学生要从读书中学读,从习作中学写,从说话中学说话,从听话中学听,使学生有足够的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才能提高语文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体现学生语文实践活动原理的要求有以下几点。(一)要给学生设计出足够的语文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一定的自学时间,学生的学习才能有充分的思维活动,学习的主动性才能调动起来。同时学生智慧的激发,更需要广阔的空间。首先,课上要保证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时间,最好有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的时间归学生利用。让学生听一听,说一说,读一读,写一写,做一做;使他们能动口、动耳、动脑、动手,真正体现出是学生学语文。这期间,有的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有的是学生自己主动选择、独立进行的。要在课上给学生留出一定的语文实践时间,教师必须改进教学方法,严格控制讲授的时间,主要进行启发、引导、解惑。其次,要引导学生组织各种语文实践活动,要保证学生有自主的语文活动时间,如课外阅读,课外练笔,写日记、读书笔记,办手抄报,课外朗读、演讲、讲故事等。每周至少有一节让学生自主地去图书馆(室)的学习时间,培养学生利用学习资料的技能,掌握这种技能会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二)要全面落实语文实践活动。既要有读、听的语文实践,又要有说、写的语文实践;既要有基础训练,更要有语文的综合训练。要给学生布置活动性作业和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在创新的语文实践中,不断提高语文素养。(三)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大部分要经过教师的设计。凡为学生设计的课内、课外语文实践活动都要有一定的目的。要根据教材、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的进度,设计不同层次的语文实践活动项目。但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调动起来,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课的兴趣。只要学生对语文课有兴趣,又能独立学习,就会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实践活动之中;同时还会自主地设计语文实践活动,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能自己设计语文活动,就尽量鼓励学生自己去做,这样就会锻炼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独立发现、独立积累、独立表达等能力。六、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就是承认学生存在着生理、心理差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针对性和选择性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个性的充分发展。学生是具有生理、心理特点的人。学生不仅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在发展中不断成长的人,而且具有一定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同时,由于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影响的不同,个人主观能动性的不同,每个人的智能水平及个性必然具有显着差异。

❸ 怎样进行初中语文课程设计

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做好教学设计需要有正确的教学理念,如以学生为本、语文学习本质是一个言语实践活动等;还需要学科的基本知识,如排比这种修辞是怎么回事,其结构有哪些类型,又如散文有哪些类型,不同类型的散文该用怎样的方式阅读等;更需要一些基本的设计技能与方法,如学情分析、教材分析、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流程、设计教学反馈等。下面就选择其中几个关键点来谈谈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要领。
一、以课程观统领一节课的教学设计
以往,教学设计常常是教师对某一篇独立的文章教学点和教学流程的理解。近年来,有关教学设计的讨论有了新变化,许多研究者和语文教师已经意识到,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不应该只是针对一篇文章或一次作文的教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走向课程化,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至少要考虑并能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教师是否知道这个阶段(如初中阶段、高中阶段,或一个学年、一个学期、一个单元)的语文课程目标由哪些关键点构成?这些关键点是如何排列的?这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我选择的目标相对集中吗?这些思考回答的其实是“教什么”的问题。
教师想通过哪些学习活动来落实这个关键点,使学生获得这些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达成设定的某个目标?这些学习活动之间、这些活动与学习目标之间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吗?学习目标的达成是不是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自然而然地得到实现?这些思考回答的其实是“怎么教”的问题。
学生的言语技能、思维等是否受到这节课的影响,在这堂课上可能有哪些收获?这些收获与教材所隐含的主要价值与教师课堂设计的出发点是否一致?学生获得这些知识是不是有较高的效率?这些思考回答的其实是“教得怎么样”的问题。
如果一个教师在上课之前仔细考虑了这些问题,并有了自己的初步答案,上课过程中能紧紧围绕这些问题展开,在课后反思中,能经得起这些问题的检核,这说明他基本上具有了课程意识,已经达到了在课程层面上的专业自觉。对于一个语文教师来说,达到专业自觉不是指一般的教师素养有多高,如对学生有爱心,掌握了丰富的语言文学知识,能背得出教育学、心理学的概念,对各类文章有敏感的判断力,有出色的表达能力以及对课堂的控制能力等。而是应该对语文课程内容和实施过程具有理解、判断和把握的能力。唯其如此,他那些语文知识表达能力才会有用武之地。反之,如果没有一个课程层面的自觉,他熟记的那些理论、概念、语文知识提问技巧,可能就是一些华丽的碎片,单看起来炫人眼目,放在一堂课中则可能暗淡无光,有时还会互相冲突,起到相反的作用。
课标、教材、学生、教师等诸因素应该在我们的教学设计中成为一个支撑整体。
二、以实实在在的学情分析作为起点
其实,人们都知道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的实施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教学设计以教学过程为其研究对象,用系统方法分析参与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尤其着重分析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的特征等方面的内容。”但是分析学生情况是一个复杂的课题,首先,学情内容比较庞杂,涉及许多方面,而了解分析学情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很难落实为常规的具体的做法。其次,学情是课堂效果的影响因素之一,但并不是全部。也就是说,有时候,学情对教学效果的好坏有直接的关系,有时候又看不出直接关系,不能作为课堂的评价依据,正因为如此,虽然大家都知道掌握学生情况的重要性,但在备课中,这一问题却常常被部分教师所忽略。
下面就“学情”的内涵展开一些讨论,大体说来,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学生情况:
(1)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这届学生整体的代际特点以及这个班级的基本风格。如这一年龄段学生的知识结构、阅读状况、思维方式、情感表达方式、个性心理特征、学习需求、认知风格、兴趣爱好、对社会问题的关注热点。总体上说,是社会、时代的特点投注于年轻人、通过“这一群”人反映出来、又与学习活动有关的特质。
(2)与该单元教学内容有关的信息,包括学生对课文所涉及的年代、社会背景的了解程度,对课文体现的价值观、情感色彩及审美倾向的认同程度,对该话题的熟悉与敏感程度,对该教材语言习惯的接受程度。例如,学习《背影》,是否熟悉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社会背景甚至交通条件,就直接关系到对课文的理解;与该单元学习内容相关的学科知识、基本技能的准备情况等。例如,若是散文的教学设计,教师须知道学生以前学过哪些着名散文,他们可能了解哪些关于散文的知识等。这些信息都是很重要的。
(3)用于课堂教学组织的学习信息,大的方面包括班级常用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班级风格;小的方面诸如班级学生名单、座次、学习小组情况、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在不同学科的表现、学生的个性特征等。这类信息,可以供教师选择适当的教学活动,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完成课堂组织和调动。例如,某校有个很有个性的学生,他读书较多,善于思考,但好发奇谈异议,原来的一位语文教师怪他上课总喜欢打岔,便不太理睬他,他在课堂上也就越来越冷漠。后来换的一位教师,了解了他的情况,在讨论时,教师有意识地让他做总结发言,不仅调动了他本人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又常常能提升课堂讨论的层次,这样,上课的阻力变成了动力。这就是根据学情来优化教学组织的成功例子。
学情有许多内涵,在针对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设计中,教师不可能把所有情况都当作考虑重点,因此,判断学生哪方面的情况可能会对这节课的学习产生重要影响就显得至关紧要。
三、确定具体明确、相对集中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定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教什么”,这是保障课堂教学效率的基本元素。也正是在这点上许多教师无所适从,导致语文课“少慢差费”的现象依旧严重存在着。总的说来,当前语文教学目标的错位,甚至目标的错误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还是存在的。例如有教师教鲁迅的《风筝》,开个“何为好的教育”的辩论会,或者展示一些工艺精美的风筝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放风筝、看风筝的情景,这显然更是远离了文本。更有甚者,教《愚公移山》要来个愚公很愚的批斗会,全然不管这是一篇寓言故事。
教学目标大而空,也是教学目标设计的一大问题。华东师大教育系曾对一所重点中学所展出的35份教案作过一次统计:“发现5份无目标陈述,其余30份陈述目标常使用的词语是‘掌握’‘了解’‘培养’‘理解’,这些词语所表达的教学意图是含糊的。”
教学目标多而杂,是教学目标设计中的另一个问题。一般来说,一堂课最好有一个集中的教学目标,便于教师组织教学,也利于学生集中学习和掌握。有老师从三个维度来撰写教学目标,每一个维度写3~4点,合计下来超过十点,试想,一节课40~45分钟,做一个简单的除法就知道这些目标是否能够实现。目标多了固然不行,目标杂了更不可能实现,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教学思路容易乱,学生也无所适从。当然,每一个教学板块可以设一个分目标,但这些小目标、分目标,都要围绕全课统一明确的贯穿线索,指向总的目标,共同形成一个清晰的认知结构。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大份额,阅读教学目标的选择目前大概有以下三种基本做法:
(1)重在理解课文介绍的内容,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教‘教材’”。这种设计以课文内容为教学内容,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课文“说了什么”为主要目的。例如课文是议论文的,教学内容就是“理解题目含义,概括段落大意,领会文章的主旨”;课文是记叙文的,教学内容就是“梳理文章写了什么人、记了什么事、描写了什么景物、抒发了什么情,体会这些景物有多么美、人物有什么品德”;课文是说明文的,教学内容就是“介绍了对象的哪些方面,突出了什么特点”。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观的接受过程,“教‘教材’”式的教学设计已经受到了普遍的质疑。但辩证地看,“教‘教材’”其实是一种接近于传统教学方法的设计,它本身具有两面性,不可一概而论。因为语文学习具有价值多重性,有的课文(教材)内容不仅有价值,还可能是核心价值。至少,具有思想文化内涵的经典,思想价值突出而文体与表达特点不突出的,如《论语》等,就不妨把其“内容”列为主要学习对象;另外,以介绍语文知识和表达技能的课文如朱自清的《经典常谈》,也不妨主要学其内容。
当然,有些课文的内容,只要学生有基本的识字理解能力,他们一看就能明白,这一类文章的教学目标,如果仅仅定位在“明白文章说了什么”,教学价值就很有限。因此,不管什么类型的课文,最好还是能兼顾“内容”和“形式”,让学生在了解“写了什么”的同时,还能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写”以及“怎样写的”。
(2)通过一篇课文,学习读文章、揣摩思考问题的路径,领会文章的写法,也就是“用教材‘教’”。经过多年的浸染,今天,“用教材‘教’”而不要“教‘教材’”的观念差不多已经被绝大多数语文教师所接受,但在日常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中,能自觉做到“用教材‘教’”的教师并不多见。可以说,“用教材‘教’”的难度不在观念,而在于具体操作,即如何借助一系列教学活动,把“用教材‘教’”的理念落到实处。我们不妨依据下面几点来尝试:
教材、教参里明示过的特点或知识;
属于某类文体中公认的典型的语言表达方面的知识,不能是自己杜撰的知识;
在这篇课文里属于比较突出的核心性的表达特点,不能牵强和凑数;
以前的语文课中没有学过、或值得重新认识的表达方面的知识,一般不要作简单重复。
值得注意的是,语言特点有整体的、宏观的,有中观的,也有微观的。一般来说,宏观的容易空,微观的容易琐碎,对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设计来说,以取中观的特点作为教学内容为宜。
三种层次教学内容的差异面的例子:

不过,需要强调两点,三种层次的大小是相对的,不要拘泥于概念;微观特点虽然不宜作为主要内容,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随手提醒学生注意这些微观的语言特点。
(3)以课文作为引子,借题发挥,讨论社会问题。语文教学的主要教材是一篇篇课文,这些课文涉及的内容丰富多彩,如历史、哲学、政治、艺术、自然,几乎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阅读这些文章的过程中,自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感想和议论。如有的教师可能本来敏于思考、长于议论,自然也会把这种习惯带到课堂教学中,以课文所涉及到的某个问题为焦点进行设计,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历史或当下的每个问题。
四、设计合乎学的逻辑的教学过程
“怎样教”涉及到教学过程的设计、学习活动的选择、教学技巧的运用等诸多问题。这里重点谈谈“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过程就是一堂课的逻辑结构,由一系列教学活动组成,就是将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教法与学法、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教学目的与教学手段等各组成要素整合为一个以时间为维度的呈现顺序,使得一节课中一连串的行为具有课程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涉及哪些要素呢?在一节课的有限时间内,应该达到什么目标?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以怎样的步骤达成这些目标?这是教学过程设计要回答的核心问题,从不同角度分析教学过程可以有不同的区分:
从时间流程的角度,教学过程设计要考虑导入、学习准备、学习主活动、总结巩固等阶段;
从活动主体的角度,教学过程设计要考虑教师活动、学生个体活动、学生互动、师生互动等;
从教学行为的角度,教学过程设计要考虑教师讲授、读书、问答、小组讨论、评价等;
从课堂节奏的角度,教学过程设计要考虑节奏的快、慢,铺垫、高潮、调整、结束等;
从达成的目标来分,教学过程要考虑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匹配;
从教学质量和效益的角度,教学过程设计还要考虑“哪些学生在哪些问题上应做多少事情、可能做成多少事情”等不同的可能与相应的活动流程。
教学过程设计,就是将上述各要素整合为一个有机的、以一节课时间为单位的教学流程图。这个教学流程,应具有一定的结构,体现一定的节奏,符合学生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结构”就是“把一堂课分成几个不同的板块或环节,主要板块的学习目标相对集中,板块之间有清晰的内在逻辑”;“节奏”主要是指板块或活动之间应体现轻重缓急、高低起伏的变化,以适应学生注意力和情绪上的变化。
按照这个规律,设计一堂课,也应该把它分成前后几个部分或板块,这是教学设计的第一步。一般来说,划分教学板块应考虑如下几方面:
活动板块不宜太多;
每个板块的功能明确、指向集中;
不同板块之间逻辑关系清晰,指向这节课总的教学目标;
设计贯穿全课的主问题,使教学活动形成一条主线。
一节课一般在40~45分钟左右,从上课伊始到下课铃响起整节课上,学生的注意力难以一直保持高参与度,学习的内容之间也有一些区别。这些特点都要求我们一定要把一节课划分成许多段落,但一节课的时间总体又有限,不能切割太碎,否则也没有相对独立的时间完成某些教学任务。一般来说。一堂课以分为2~4个板块为宜。
从许多教师的教学设计中可以看出,有两种倾向是比较普遍的,一是教学过程不分板块,一口气到底,学生没有喘息的机会;二是时间分割太碎,活动太多,学习任务太杂,没有停下来集中学习的时间。尤其以后一类为多。许多教师总认为,教学若不涵盖该课文里的所有内容、不涉及有关知识,心里就不踏实。实际上,教学活动彼此之间的关联性很低,很难形成清晰有效的学习脉络,而游离状态的破碎信息稳定性比较差,很容易被遗忘。
每个活动板块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是教学设计的第二步,但仅仅如此还不够,为了增加教学活动的关联性,还应做到环环相扣,即前一个活动是后一个活动的基础或前提,后一个活动是前一个活动的深入与发展,这是教学设计的第三步。
设计主要活动板块是教学设计的核心,也是完成一堂课任务学习的主要保证,如何保证这个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可以设计一组相关联的问题,形成活动主线。这是教学设计的第四步。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再根据各种因素判断各个环节可能遇到的具体情况,去丰富教学设计的细节,使一堂课的教学过程由宏观框架到具体细节、由模糊到清晰,一步步趋于成熟。
五、设计合宜的作业,落实学习反馈
作业设计是教学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因素,但是,不少老师对作业的教学价值认识不足,在作业的设计与布置上比较随意,往往形式大于内容,对作业量的要求考虑大于对质的追求,缺少有效设计作业的意识,这是不利于提高教学成效的。作业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作业内容需要指向教学目标
无论是课堂作业还是课外作业,它首要的作用就是促进学习内容的保持与迁移,所以,教师设计作业时,第一个关注点就是作业内容与教学内容是否一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否一致,学生的学与对学生的评价是否一致,这是考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标准之一。
2.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
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全体的学生,这是新课程的基本指导思想。作业设计也应该考虑到全体学生的不同层次需求。作业的难易度、作业量,乃至作业的形式,教师都应该精心设计。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家庭作业的个别化应当予以特别的重视。如果教师不给某些学生布置一些个别性的作业,那就说明他没有研究过每一个学生的力量、可能性和能力”。魏书生在《教师课上“十条”》中的第八条强调:“一堂课要留有三种不同类型的作业题,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完成。”这两位教育专家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作业的难度等作业设计的针对性问题。
3.作业形式最好能丰富一些
学生的情况是不一样的,这种种的差异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对学习内容、学习材料、学习活动形式等都有不同的偏好。不同形式的作业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认知风格学生的学习需求。
4.要求具体、表述明确
作业是布置给学生做的,很容易因为理解障碍而影响学生对作业的感情色彩与投入。在内容上,作业应向学生提出指向明确、要求具体的任务,不要出现笼统、空泛的要求。具体说来,大概有以下几点:
明确作业涉及的范围,如读一段、读一篇、读一册,还是做其他事情;
规定或建议采用的方法,如上网查阅资料,向父母做调查、小组讨论、做批注等;
作业过程具有可操作性,如布置小组讨论,应要求几人一组,是否选出讨论主持、记录人、汇报人等;
作业质与量的要求,如完成时间、作业的字数,应尽量有明确要求;
发布、交流的方式,如网上发布,还是口头交流等;
评价的依据,大体给出评价标准,以便学生按要求做得更好;
激励的办法,告诉学生可能获得何种奖励,会激发学生作业的积极性;
在语言表述上,作业要尽量做到句式简短,表意明确,不能出现含糊不清甚至有歧义的词句,否则,会让学生无所适从。
5.适合教师检查批阅
一般情况下,一位语文教师总是需要教授两个班级的语文教学,不少语文教师还要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加上备课、改作业、与学生谈心、家访等日常事务,工作量都不小,如果作业很难批改,势必会影响教师的工作状态,甚至会影响教师的日常生活。实际教学中,也有教师面对没有设计好的难改的作业敷衍了事的现象。例如,不少教师会布置“名着阅读”的作业,可学生一旦写好读后感交上来之后,老师往往只给了一个“阅”字,或者含糊其辞地给出“优”“良”“中”一类的等第,缺少翔实的批改。几次之后,学生得不到有效反馈,做起这样的作业来往往敷衍了事。反思这一现象的出现,很大原因是教师对作业批改的工作量、批改方式等没有进行设计,教师布置的作业很难批改,这样的作业是起不到什么训练效果的。与其学生做起来没劲,教师改起来马虎,不如选择有代表性的章节请学生摘录点评,既有针对性,有利于批改,作业也就起到相应的作用了。
以上谈的五点只是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这个复杂系统中的几个方面,做好一节语文课的教学设计,还需要作好教材分析、设计好学习环境、学习媒体等,在这里就不一一展开了。当然,除了系统性之外,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还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随着对学生学习反馈的了解,教学设计会在反复修改中更适合教学的实际。

❹ 语文教学设计中怎样营造教学情境

1、 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改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就是教学质量。根据教学内容于学生知识基础,设计哪些学生要给予热情鼓励,那些学生要给予会意微笑,那些学生要给予重点点拨指导等都要做到有备无患。尤其学业基础跟不上、个性特色鲜明的的学生,更需要在课堂上得到老师的尊重。
2、 在教学设计中重视创设问题情境。创设与语文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从新旧知识的比较、学生的情感体验等入手。
3、 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创设思维情境。根据当堂教学内容,创设别致新颖、富有悬念、具有发散思维的情境,能激发学生语文求知的愿望,促进学生的自由思考,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文基本素养。
4、 在教学设计中要善于创设活动情境。通过故事、游戏,音乐、视频、角色、多媒体活动等创设具体的活动情境,有利于充实学生的语文课堂生活,有利于学生享受语文学习的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
5、 在教学设计中可适当引入生活情境。找准语文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的切入点,适当引入现实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语文和生活的密切关系,在生活中学语文,在运用中学语文。

❺ 语文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有哪些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一份完整的语文教学设计包括哪些——
1、课题:这份语文教学设计的主题
1、教材分析:分析了全册教材的总体要求及基本内容,接下来就是要进行单元教材的分析。分析的是单元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了解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在全册教材总体要求下的编排、结构思路。当然如果只作为一课的教材分析,只需要简要分析就可以了,其中应该包括了学情分析。
2、教学目标:目前的教学目标都应该是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制定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学习的知识内容及学习的程度;过程与方法目标,制定本节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哪些能力得到提升,哪些能力得到掌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制定本节课学习内容对学生意志、品质的锻炼与培养。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由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也可以称之为学科教学的核心知识。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
4、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陶冶法、发现法、探究法等。
5、教学准备:这里主要指的是准备教学材料。
6、课时安排:这个教学设计大概安排几个课时。
7、教学内容及过程:整个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流程,导入、新授、拓展、总结等。
8、学生作业:根据教学目标给学生的课堂和课后作业。
9、板书设计:根据教学的需要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板书整体。
10、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❻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表达课教学设计

该单元教学,都是做的上课前的准备工作、策略;一篇好的教学设计恰似一幅蕴涵师生人文素养,“设”即筹划。具体而言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从字面讲,预先制定的教学策略、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在新的课程背景下,就是在上课之前,我们必须以崭新的教学设计代替传统的教案;“计”即计谋,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是展示教师个性化创造过程的真实记录、手段的综合方案,是对整个教与学过程的一种规划或实施步骤的一种预设,尤以教学思路的设计为重点。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注重在语文教学策略和教学思路的设计、样式等,“设计”即筹划与策略,是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点子库”、观念想法?本质上是无区别的。从普遍意义讲,是一致的,“设计”就是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可以说,根据一定的目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和教案有无区别呢,预先策划制定的策略,对该课教学,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教学思路,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所进行的教学设计、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立体风景图

❼ 小学语文教案步骤

怎么写【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格式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三、教学准备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学习新课
a、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b、学习生字词
c、想想课文讲的是件什么事
d、小组讨论、交流。
e、教师相机辅导,理清课文脉络
3、指导感情朗读,入情入境
4、小结,拓展延伸
5、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如何写好小学语文教案
一、了解教案的步骤。
教师写好教案,首先要对教案的书写步骤有一定的了解,大体知道教案包含那些板块,这是写好教案最基础的准备工作。教案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课时、教学过程、教学重难点、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这七大板块,其中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重难点更为重要,教师要着重研究这三大板块书写教案。

二、深入钻研教科书。
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础阵地,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内容,因此只有深入了解教材内容,才能充分地了解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才能更有针对性的写教案。

三、要充分地了解学生。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教案的书写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进而提高课堂效率性,最终达到教学成果的提高。教师要想获得高效率的教学效果,就要了解学生的喜好、性格、参与度等各个方面,然后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比如针对哪些学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可以使课堂气氛更融洽,让知识掌握更好哦。
四、学会对重点和难点各个击破。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贯穿整个教学内容之中,只有充分的了解了教学重难点才能更好的把握整个教学的核心。教师要充分的研究教学重难点然后各个击破,从而将其更好地分配到课堂教学之中,最后以教案的形式呈现出来。
五、注重研究其他教案参考书。
教师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时时学习的过程,教案书写过程中我们也要注重才考其他教案书籍,采用别人更好的教学案例,然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让别人的经验同自己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最终促使自己完成更为精美的教案。
六、严谨的教学态度尤为重要。
教案书写是一件较为枯燥的事情,更是一件不容易做好的事情,通常教师都是照搬照抄,缺乏一种严谨治学的态度和善于思考的大脑,但是教案是教学的基础。所以树立一种严谨治学的态度对于写好教案尤为重要,时时刻刻谨记教案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基础扎实了,课堂才能更好进行

❽ 小学语文片段教学设计有哪些步骤

首先要吃透教材,把教材的编写意图弄明白,读懂参考教学用书很重要.
其次要备学生、备课文、备自己,有教学思路
教案的格式:一教学内容分析;二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四学习者特征分析;五教学策略与设计;六教学过程(重点);七教学评价设计;八课后反思及自我评价.
数学教学案例
圆锥的体积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己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探索、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三、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景.
师: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指名让学生回答)
生:回答 (师总结)
师:圆锥有什么特征?(生回答)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粮堆,沙堆.你们知道它们的体积怎样求吗?如果用货车来运,需要用几车?引出(圆锥的体积)
(二)学习探讨
1、学习探究圆锥的体积
师: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
( 把“圆柱”转化“长方体”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
师:今天我们也根据这种方法,来研究圆锥的体积.你们有信心自己去研究吗?(学生兴趣十足)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中讨论一下,你们小组带来的试验用品有什么特点?
生:讨论交流,并得出结论:一组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一组圆锥和圆柱等底不等高,一组圆锥和圆柱不等底等高.
师:让学生猜测它们之间的关系一样(学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互不相让)
师:同学们,我们怎样来知道自己的猜测的正确与否.(试验)
2、学生分组做实验,老师巡视.
学生试验,小组交流.
各个小组的意见反馈.
师小结:我发现有的小组是用水来做的的试验;有的是用沙来做的试验.你们都能得出结论,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的体积关系:V(圆锥)=1/3V(圆柱).而且我还发现一个小组的同学别具一格,用的是一个圆柱体形状的橡皮泥,用小刀把它削成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削掉的部分又作成了两个与第一个圆锥大小一样的圆锥,这样就得到了三个大小一样的圆锥,也得到了圆锥与圆柱的体积关系.提出表扬!
3、师生共同完成例题,师针对个别情况进行训练.
(三)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选择题.
一个圆锥体的体积是18立方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是( )
(1)54立方米 (2)6立方米 (3)9立方米
2、东东的家里有一个圆柱形水桶,装满水是30千克,需要几个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形的容器来装?
3、书上的一些题目.
(四)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七、 反思:
本节课我注重了知识的迁移,因为旧知是新知的的基础,任何知识都是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动手动脑的同时,让他们互相合作,共同交流,以便达到知识的共享.我让学生通过猜测——验证——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图形的转换,在练习题的的设计上,注重了对学生的图形测量能力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创设情景中,我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特别是对出现不一样的探索方法,大力的表扬,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这节课我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获得过程,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了他们的思维,根据实际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❾ 小学语文课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课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课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9个词语,认识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王二小是为了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光荣牺牲的小英雄。教育学生热爱小英雄,学习小英雄。

【教学重点】

重点是通过课文学习,知道小英雄王二小是如何机智、勇敢地和敌人作斗争的。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识记本课生字。

难点是有些词语学生不容易理解。

【课前准备】

1、挂图或投影片。

2、生字词卡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八路》讲的是一个勇敢的、爱学习的小八路。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讲儿童团小英雄王二小机智勇敢地和敌人作斗争的课文。

你们知道什么是儿童团吗老师告诉你们: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建立的少年儿童的组织,叫儿童团。参加儿童团的孩子叫儿童团员。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儿童团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课文,要看清拼音,读准每个字的音,先自己认真读一遍,再同桌互相交替读、听,纠正读音。读过以后,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三、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带注音的生字词卡片。先读生词,再读生字。用齐读、开火车读的方法,检查生字读音,提醒学生注意“王”的韵母是后鼻音。“常”的声母是翘舌音,韵母是后鼻音。“军”、“前”、“面”三个字的韵母都是前鼻音。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音和指导长句子的停顿。

四、教师范读:(或放朗读课文的录音)

讨论:

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只要意思大体上说正确就行。)

五、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

2、出示投影片(或挂图)。提问:

王二小正在干什么?

(板书:放牛、放哨)

理解“放哨”。

3、“放牛”和“放哨”两件事同时做,书上用了什么词把它们连起来(用“一边……一边……”连起来。王二小又放牛又放哨,两件事同时做。这么做不耽误放牛,更重要的是借放牛做掩护,帮助八路军放哨,监视敌情。)

4、指导朗读:

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要读出赞扬的语气。

5、轻声自由读第2自然段:

讨论:

敌人为什么叫王二小带路(敌人走到山口迷了路,敌人以为王二小是个放牛娃,而不知道他是给八路军放哨。)

结合学生看过的影视片,理解“扫荡”。

6、指名朗读第1、2自然段。

7、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第3、4自然段。着重提示理解如下几个问题:

⑴ 哪个词语最能体现王二小机智勇敢的精神(“顺从”是听从的意思。“装着顺从”是假装听从。这是为了让敌人想念他。这样就能把敌人带进八路军埋伏圈,然后消灭掉。)

⑵ “埋伏圈”是指周围有八路边埋伏的地方。“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说明周围都是八路军,敌人被包围了。

⑶ 为什么称王二小是小英雄(他为了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而光荣牺牲了,所以称他是小英雄。)

8、指导朗读:

“王二小装着顺从的样子/走在前面,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加点的词要重读。要表现出王二小暗中喜悦的心情。

“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杀害了……”要读得低沉,表达出沉痛、惋惜的心情。

9、齐读第5自然段,要读出八路军取得战斗胜利喜悦的心情。

六、朗读全文(齐读、指名读)

小学语文课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委、补”等8个生字,会写“员、青”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自己有信心,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愿意为他人服务。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一片掌声。

【教学设想】

本课识字量不大,可以在指导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采用交流读与评价读相结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识字。“我选我”,这是多么简单的三个字。但是说出这句话是需要勇气的,特别是小学生,“我选我”的意义,远远超出了选劳动委员这件事情本身。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对自己要有信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课题导入

1、板书课题,学生质疑,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畅所欲言。

二、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互相正音。

3、小组分自然段朗读。

4、全班齐读。

三、朗读感悟

1、默读课文,想一想,“我选我”这句话是谁说的?我选我干什么?

2、再自由读课文,告诉大家自己读懂了什么?

3、指导有感情朗读。

4、讨论交流:

为什么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一片掌声。

⑴自由发言。

⑵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进一步体会。

四、创造性的演读课文

1、师生表演。

2、小组内表演。

3、各组推选优秀“老师”、“王宁”上台表演。

五、认读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已经和生字成为好朋友的大声叫出朋友的名字。

2、找一找:

师出示生字卡片,生从文中找出它的朋友,并叫出他们的名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出示带有生字的短文,引导学生读一读,巩固生字。

二、读课文,回忆课文内容

1、齐读课文。

2、发表见解:你认为王宁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三、找优点

1、小组内互相说说同学的优点。

2、集体交流。

3、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优点。

4、教师小结: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因此,我们对自己要有信心。

四、句子训练

1、课件出示:

李小青是我们班的劳动委员。

我们班的劳动委员是李小青。

2、学生练习读。

3、仿照例子说句子:

课件出示:

刘爽是我的好朋友。

小明是我的同桌。

4、学生练习。

五、学写生字

1、小组讨论课后“我会写”中的生字,应该怎样写才能写得漂亮一些。

2、集体交流,互相提醒,教师范写点拨。

3、学生描红仿写。

【板书设计】

爱劳动

王宁有礼貌我选我

关心集体

【教学后记】

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较感兴趣。识字放在熟读课文之后,学生掌握较好。在指导学生感悟课文时,也是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从效果上看,二年级的孩子对课文的理解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还应适当进行引导,逐步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从课文延伸到实际生活,让学生发现自己以及别人的优点,增强自信心。课后的读读说说,在读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训练,有的同学有时会出错,应多加练习。

小学语文课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

1、体会人物的心情。

2、课前进行一个词语积累的`训练:我们要描写优美景物时常常要用到一些好的词语,我们平时要注意积累,老师说一个,大家认真听,微微清风,谁能像我这样也这样说几个词语,教师板书。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有一段情,流传千古,令人荡气回肠,有一个故事世代久远却历久弥新,成为歌颂友谊的千古绝唱。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伯牙绝弦》。这是一篇文言文,是继我们学习了《杨氏之子》之后与文言文的又一次亲密接触。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加喜欢文言文,为自己的文学积累加上更加厚重的一笔。

板书课题:

伯牙绝弦

2、谁能读一读课题,指名读,齐读。

3、伯牙绝弦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是何魅力让它流传千古仍能动人心弦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读不好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4、指名读文,指导注意句子的节奏和停顿。教师做范读。读好语气词。注意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二、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1、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我们已经读通了文章,接下来,就要读懂文章,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读懂文言文的好方法。(结合注释、工具书、讨论交流等)学生自学,然后进行交流。

2、都读懂了吗?交流一下你都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

⑴通过解题,让学生理解“绝弦”的本意和变通的含义。学会因文而异,理解词语,不机械翻译。

⑵“善”的含义,理解在文言文中同字不同意的情况,具体词要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善哉”可以怎么理解?体会表示赞叹的作用。

⑶理解2、3句,谈出各自不同的体会,说自己的理解,具体体会“善鼓琴、善听”。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利用课前练习积累的词语进行仿句训练,体会语气。教师和学生分别扮演伯牙,子期,进行仿句训练。深化“善鼓琴、善听”。通过“若、似”理解文言文中同意不同字的情况。

⑷假想伯牙听到的他人的赞美和子期的赞美又和不同,进而深一层理解“知音”的真正含义。想象伯牙无知音时的痛苦和遇知音时的兴奋。

⑸再读课文,理解“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体会知音含义。感受知音难求,二人互为知音。

⑹通过“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体会伯牙丧友之痛。为什么要“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如何破琴,如何绝弦?感受伯牙认为世上再无知音的心情。再扣课题。

三、拓展内容,深化情感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中,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传说,俞伯牙与钟子期是在江边相识。当时,伯牙在船上鼓琴,子期在岸边听见,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二人从此成为知音。无奈,月由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钟子期不幸染病身亡!子期死后,伯牙曾到子期的墓前悼念。面对子期的坟墓,伯牙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自己鼓琴,子期听琴的情景──写下了一首短歌: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小学语文课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学习两首古诗,领悟诗意,做到感情朗诵、背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谁能把自己喜欢的诗歌背给大家听?今天我们学习两首新的古诗。(齐读课题)

2.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这两首古诗的作者是(李白、杜甫)。你们对李白、杜甫有哪些了解?

二、学习《望庐山瀑布》

1.借助拼音自读诗,遇到难读的字可问老师、同学。

2.同桌互读生字、诗歌,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

3、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卡,学生自愿上台认读生字,并当小老师教读。

4、开火车读生字。

5、你们发现这四个生字有什么特点?

(庐和炉相似,字音相同,都有户字,偏旁不同。瀑与水有关,是三点水,右边是暴字。)

6.抽生读诗,其他生评议。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

7、齐读诗,想想:庐山瀑布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句诗体会到的?

8、借助图画和自己的想象,小组内交流读懂的词、诗句的意思。师随机指导。

(第一、二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远望香炉峰,在阳光照耀下,峰顶烟雾袅绕升腾;瀑布飞流而下,像条大河在山前高挂。生紫烟的“生”字,给人以动感,再有一道瀑布的照应,景象奇特非凡。第三、四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写瀑布从山顶飞流而下的景象。诗人想象它好像是银河从高高的天空飞落下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雄伟气势。)

9、小组代表交流理解了的诗句意思。

10、质疑,提出没理解的词。释疑。

如:生——升腾、升起。

川——河流。

紫烟——紫色的云雾。

疑——可能、好象。

11、理解了诗意后,你有何感受?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首诗。(配乐)

12、抽生读,评议。比赛读。齐读。

13、练习背诵。

三、学习《绝句》

1、自读诗,把生字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卡,小老师教读。

(注意:岭是边音、后鼻韵、三声。)

3、开火车读。

4、同桌检测读。

5、抽生读诗。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

6、齐读。

7、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诗。(可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唱一唱等。)

8、交流自学情况。

(我通过读,知道了第一、二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春光明媚,一对黄鹂欢唱于浓浓翠绿的柳枝上;水光云影,一行白鹭展翅飞翔于蓝蓝的天空。诗中写了两种鸟、两个背景,据说,这种鸟能给家园带来喜庆、祥和的气氛。第三、四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诗人从窗口望去,西山绵亘,白雪皑皑。而在门前不远的江岸边,停靠着等待远航东吴的大船。这两句,一写千年雪之山镶嵌在窗口,一写行万里之航船停泊在门前江中。)

(我通过画明白了《绝句》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明丽的田野风光,表达了诗人安适愉快的心情。)

9、抽生读、唱、说、画,评议谁学得最好?

10、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首诗。(配乐)

11、齐朗诵

12、练习背诵。

拓展训练

1.背两首古诗

2.回家搜集古诗,背一背。

小学语文课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8个会认字,会写9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感受在微风吹动下,大自然的美丽景象。养成仔细观察和敢于想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朗读课文,正确认读会认字和正确书写会写字。

2、难点:从读中领悟风来了时周围的情况。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谜语,想猜猜吗?(课件出示:谜语)有个小娃娃,真是没礼貌。

见到小树摇一摇,吓得树叶哇哇叫。

见到小花逗一逗,摘去她的太阳帽。

师:我来读,你来猜,看看谁最聪明?

师:这个小娃娃是谁呢?

生:风

师:你们猜对了,(课件:揭示谜底)

(设计意图:学生都很喜欢猜谜语,谜语导入会激发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热情,让学生了解风的特点,带着好奇心学文。)

师:同学们你们有谁见过风吗?(指名回答)

生:在树叶动的时候我知道风来了。

师:恩,你看到的是风使事物发生的变化。你见过风是什么样子的吗?生齐说:没见过。

师:风是这样的神奇,看不见,摸不到,但是有些同学却能感受到它的到来。师: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第7课《风》,去看看叶圣陶爷爷笔下的风是什么样子的?(板书课题)指导“风”字书写的笔顺。第二笔是横斜钩。里面先写撇后写点。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师:请同学们将书打开翻到第45页,自由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现在请同学们看看课后认字表里的字在文中都组了哪些词?在文中圈画出来,并大声地读一读你所画的词和词语所在的句子。(设计意图:语言文字的学习要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汉字的理解,为运用语言文字做好铺垫。)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都画了哪些词?

生:见过 和 但是 知道 波纹 在哪儿 游戏

师:现在老师把生词宝宝请出来了你还认识吗?(课件出示:生词)生:认识。

师:谁愿意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读一读?

生读

师:见过的过在这里要读轻声,请大家跟老师来读“见过”。“哪”这个字念nǎ,但是后面加上一个儿,就要发儿化韵了读nǎr,跟老师再来读一读.师领读,学生跟读.

师:把生词中的字宝宝请出来了你还认识吗?请同学们以小组开火车的形式来读。

师:谁愿意来区分一下这三个字(课件出示:到、道、倒)

生:第一个道是到处的到,第二个道是道路的道,第三个倒是倒垃圾的倒。师:同意吗?很好,他是用组词的方式来区分同音字的。

师:这两个字怎样区分?(和、合),谁愿意帮他们找到自己的家呢?课件出示:1和2合

( )作 ( )并

( )平 我( )你

生:汇报

师:不难看出,第一个和不但可以表示和睦、和谐的意思,还可以起到连接的作用,比如我和你,你和他,除了人以外还可以连接什么?

生:铅笔和橡皮。

生:桌子和椅子。

生:?

师:你们可真聪明。那么第二个合则是表示结合到一起的意思,看来我们只有理解字的意思,才能更好地运用汉字。

二、课文分析

师:看来,这些生字宝宝大家都已经非常熟悉了,现在把他们送回到文中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将课文读得更好了!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首小诗共有几小结,标一标自然段的序号。

师:谁愿意来说说,这篇小诗歌共几小结?

生:三小结

师:现在老师想请三名学生分别来读一读这三小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一想你是从哪里知道风来了。

(设计意图:学文要从整体入手,所以要让学生读整篇文章)

生:分小节读文。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从哪里知道风来了。

生:树叶颤动、河水起波纹、花儿点头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了。

师相机板书:树叶颤动、河水起波纹、花儿点头。

师: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第一小节,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此时的风是什么样的风?

生:大风

师:说说理由?

生:课文中插图里的大树都被吹弯了。

师:你观察得很细致,不过这里的插图为了让大家更明显地看到风,画得比较夸张,可能误导了你,快让我们来看看课文,里面的词语会给你一些提示。生:我认为是小风。

师:小风其实就是微风,你从哪看出是微风?

生:颤动,

师:颤动就是只微微地振动,老师手里拿了一张纸,吹气,大口气吹纸飞起来了,而轻轻吹纸师微微抖动,同学们这就是颤动,所以此时吹过的是微风,谁愿意读一读试着读出微风吹过树叶颤动的样子?

生读

师:我没有感受到树叶颤动。同学们微微的颤动,风吹得很轻,我们要把“颤动”读得轻一点。谁还愿意来读?

生读

师: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微风吹过,大树抖动着他的枝叶,仿佛在空中舞蹈,多美啊?现在谁愿意想象着来读,读出你的感受。

阅读全文

与语文现场教学设计怎么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0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72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8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10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8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6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7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5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9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2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9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3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1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01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8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5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