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学语文拼音汉字总结
汉语拼音
[001]
拼音
一、什么叫拼音
拼音就是指声母和韵母快速连读,拼成一个音节。拼音时声母的音要发得轻、短,韵母的音要发得重、长,声韵相拼时,要拼得快而猛。
二、拼音的方法
拼音的方法常用的有两种。
一种是两拼法,也叫直呼拼音法,是声母和韵母直接相拼的方法。拼音时,声母尽量念得轻而短,紧接着念韵母;韵母的音要发得稍重,快速连续,气流不中断。要领是“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另一种是三拼法,又叫三拼连读法,当声母和带有介母i、u、ü(放在声母和韵母之间)的韵母相拼时,往往采用“三拼法”。拼音时,声母、介母、韵母三者连起来拼读,先念声母,后念介母,再念韵母,快速连读,拼成音节。要领是“前音轻短后音重,介音一滑猛一碰”。学习三拼法,要抓住一个“连”字,做到“轻声介快韵母响,三音连读不能忘”。
[002]
汉语拼音大小写字母表
一、大小写字母(26个)
Aa Bb Cc Dd Ee Ff Gg Hh Ii Jj
Kk Ll Mm Nn Oo Pp Qq Rr Ss Tt
Uu Vv Ww Xx Yy Zz
二、大写字母的用法有两点
1.每一个句子(或诗的第一行)的第一个音节的声母要大写。
2.专用名词的第一个音节要大写。
[003]
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一、声母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二、韵母
单韵母:a o e i u ü
复韵母: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er
前鼻韵母:an en in un ün
后鼻韵母:ang eng ing ong
三、整体认读音节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in yun yuan ying
[004]
拼写规则
一、ü上两点的省略
ü和ü领头的韵母与j、q、x相拼时,ü上的两点省去不写。
二、y、w的使用
i作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应加y或将头母i改成y。
三、隔音符号
a、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的时候,为了避免音节界限发生混淆,要用隔音符号“’”隔开。
[005]
声调
一、什么是声调
我们说话时,声音有高有低,或先高后低,或先低后高,这种声音的高低、升降的变化就叫做声调。
二、声调的种类
普通话语音里有四种声调,简称四声。四声的读法是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再向上、四声快快往下降。
三、轻声
在一个词里,有的音节,读得又轻又短,失去原来的声调,叫轻声。
四、声调的变化
1.上声相连的变化
2.叠音的变化
五、儿化韵
在音节的末尾,加上一个卷舌的尾音(r),使这个音节里的韵母因受影响而有点变化,叫做儿化韵或儿化。
汉字
[001]
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和多义字
一、形声字
用现成的两个符号,一个表示意义(形旁),一个表示读音(声旁),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字叫形声字。
二、形近字
字形相近的字,叫形近字。
形近字主要有下面几种类型:
1.笔画多少不同。
2.笔画长短、出头不出头不同。
3.个别笔形不同。
4.个别部位不同。
5、偏旁部首不同。
三、同音字
汉字有很多字音相同,字义不同的同音字。辨别这些字的意义,是正确掌握汉字,减少和消灭错别字的一环。
四、多义字
有的字,不止一种意义,这就是多义字。
[002]
偏旁和结构
一、偏旁
汉字除部分独体字外,其他大部分是合体字。偏旁是合体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和熟记常用的偏旁。
二、结构
每一个汉字都有一定的间架结构。结构是指汉字笔画的组合规律。
[003]
笔画和笔顺
一、笔画
笔画是组成汉字的最小结构单位。每个汉字都是由一定的笔画构成的。我们写字的时候,由落笔到抬笔,叫做“一笔”或“一画”。一笔一笔写出来的形状就是笔画。
二、笔顺
笔顺就是汉字笔画的书写顺序。
[004]
查字典
字典是不会说话的老师。它是我们学习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学会查字典,不仅能提高我们的识字能力,还能培养我们的自学习惯。对小学生来说,查字典要求掌握三种查法: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数笔画查字法。
一、音序查字法
用音序查字法查字,一般可分为四步进行。第一步是看第一个字母,从《汉语拼音音节索引》中查到大写字母;第二步是找音节,查出例字的页码;第三步是查正文,找到例字;第四步是按声调查到要查的字。
二、部首查字法
用部首查字法查字,一般也分四步进行。第一步是看部首,对要查的字,数准它部首的笔画数;第二步是查《部首目录》,按该部首的笔画数从《部首目录》中查到该部首;第三步是查《检字表》,按《部首目录》中标明的页码,从《检字表》中先查到该部首那一栏,然后再按该字除部首外的笔画数查到该字;第四步是查正文,按《检字表》中标明的页码从正文中查到要查的字。
三、数笔画查字法
用数笔画查字法查字比较简单,最常用的方法是先按笔画数查、再按笔形查。
[005]
纠正错别字
错字和别字统称为错别字。凡是字的笔画结构不对的叫错字。该用这个字,却用了另一个字,就叫别字。
错别字的类型大致有下面几种:
1.增减笔画。记不清字的笔画,多写了一笔或少写了一笔。
2.形近误用。没有把形状相似的字区别清楚,写了错字。
3.同音有误。对读音相同的字,不注意分辨它们的意义,或者曲解字义,往往写成别字。
4.生造简化字
纠正错别字,最主要的是要从思想上重视,建立爱护祖国语言文字的正确观点,养成查字典的良好习惯;还要多做练习,对每个字都要读准字音,分析字形,理解字义。
② 现在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为何要改为先认字,再学拼音
部编新教材在我省发行之前,省教育厅曾组织我们一线教师和部编教材的编者进行过研讨会,小徐老师作为语文教师代表曾参加过部编中小学语文教材的研讨会。
会上,新语文教材的编者首先介绍了语文教材的新变化,又介绍的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以及语文考试的新方向等,其中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材变化最大,主要表现在:
关于小学一年级开始为何要改为先认字 ,再学拼音,编者列举了以下几个原因:
一、先识字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降低了认知难度,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们日常生活中,汉字随时随地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对于一些常见字,小朋友在幼儿园就已经认识了,而生活中拼音却很少见,认知起来又很抽象,学习起来主要靠大量练习,提高熟练程度来掌握,难免枯燥乏味,因此为了降低学习难度,培养学习兴趣,因此将简单的汉字学习提前。
二、先识字,以有形之字带动抽象的拼音学习,更有利于孩子将拼音拼读和汉字读音相联系,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拼音学习一直是一年级的一个学习难点,小徐老师小时候,拼音学习要用两个月的时间来掌握,新教材的拼音教学时间安排在一个半月之内,加上幼儿园不允许超前教学,拼音学习的难度更大,先学汉字,以汉字的读音带动拼音学习,可以降低拼音学习的难度。
例如:”小“的读音是三拼音节,"x-i-ao",”水“的读是两拼音节"sh-ui",其中"sh"是翘舌音,发音时舌头要翘起,如果离开这两个汉字,单独讲拼读,如何拼,如何读,孩子们会很难接受,有了汉字的辅助认读,拼音拼读难点就比较容易练习了。 三、小学一年级第一单元的识字课是经过编者经心编排的,涉及身份认知——“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涉及“天地人”——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涉及对人体部位和功能的初步认知;涉及传统文化“金木水火土”初探世界万物之间的联系,还有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之美等,既让小学生学习了简单的汉字,也给小学生打开了一扇神奇的知识之门,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四、识字知义以及表达能力是语文学习的根本,拼音作为辅助学习汉字的工具,后学拼音更有利于学生运用拼音将汉字的读音稳定下来,推广普通话。
综上所述,部编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先识字后学拼音是经过教材编者和相关小学教育专家认真思考后做出的决定,在教学实践中也得到了一年级老师和学生的认可,确实是一次有益的改动,大家以为呢?欢迎大家发表真实的看法。
原来一年级学生刚上学先学拼音,然后再用拼音去认字。现在统编教材改了:先认一些汉字,再学拼音,并且边学拼音边认字。其实,我刚上学先学的就是汉字,不是拼音。传统的语文教育都是从认字开始,是在没有注音帮助的情况下进行的。部编本教材多少有点回归传统。入学教育以后,第一篇识字课文,就是“天、地、人、你 我、他”,六个生活中高频率出现的汉字扑面而来,会给刚上学的孩子留下的可能是一辈子的印象。接下来是“金、木、水、火、土”,“云对雨 ,雪对风”,很传统,也很有趣。部编本教材要的就是孩子们对汉字的原初感觉,“第一印象”不是字母,而是汉字“天地人”,这个顺序的改变是把汉字摆回到第一位,而学拼音只是为了识字,给普通话正音,拼音是识字的工具不要把它当做阅读的工具。因为汉语拼音只是识字的拐杖,不是目的,学会识字就不要这个拐杖了。
另外,让孩子们先认字后学拼音,也是给幼小衔接,放缓坡度。对于一年级刚上学的孩子来说,一上学就是拼音,比较难,并不利于培养孩子对语文课的兴趣。现在把拼音学习推后一点,能减少孩子们学拼音的畏难情绪。
一年级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先认字后学拼音,这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通过对很多一年级儿童的观察,我发现这种改变完全适应了儿童的学习特点,下面我做一下介绍。
第一,识字兴趣有一个敏感期,抓住这个敏感期,可以让孩子认识大量的字。
通过多年的家庭教育研究,我发现儿童在5-7岁间有一个识字兴趣敏感期。既只要家长或老师能够充分利用这个敏感期,可以激励地激发孩子们识字的兴趣。尤其是把识字和阅读兴趣结合到一起,可以引导孩子去发现课文或课外书中认识的字,则会让孩子印象格外深刻。在敏感期里,儿童视觉记忆特别棒,只要注意力指向目标明确,很容易把看到的一个字通过视觉记忆,以图片格式保存在大脑记忆中。但是如果过了这个敏感期,儿童的视觉记忆力会有衰减现象,记忆效果自然会就下降。
第二,先学识字便于引导孩子去应用和理解,减少借助拼音拼读这一环节。
在对很多儿童阅读培养的过程中,我发现凡是先学拼音,再认字的孩子,会养成一个习惯,就是当阅读中不认识字时,马上就去读拼音。但是问题来了,当注意集中在拼音上面时,就容易去忽略观察这个不认识的字的字形或结构。虽然孩子也能借助拼音读准字的发音,但实际上并没有达到认识这个生字的目的。先学识字恰好可以解决这个弊端,但是需要老师和家长引导一年级小学生学会正确观察字,从而对字建立视觉记忆。
第三,拼音涉及到发音准确与否,还有拼音的拼读与应用规则,一年级儿童学起来相对有难度。
一年级儿童口语发展一般都挺不错了,但是在学习拼音时,有些孩子就会遇到发音不准确的问题。如有一个男孩子整个一年级都不能正确发K这个音,当老师和家长不断给孩子进行发音矫正,而孩子仍然不会时,会造成孩子学习的畏难情绪。但是如果先学识字,因为生字发音可以借助词汇或句子来理解,容易让一年级小学生既通过视觉记忆记认识一个字,又能通过听觉记忆记住字的读音。
第四,随着一年级儿童识字量的增加,学习语文的理解能力也随之增强,再学习拼音规则时,就更容易理解了。
一年级儿童是从幼儿期向儿童期过度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孩子们虽然口语普遍都发展不错,但是书面语学习也刚刚起步。如果不优先从识字上面开始教学与应用,实际上对孩子们的书面语学习是一种延迟教学,不利把识字兴趣和阅读兴趣充分发挥作用。而随着孩子们识字量的增加,在阅读与理解方面也会同步增强。这样一来,再学习拼音规则时,就相对容易理解,也容易应用,最大的好处是孩子们会不依赖于拼音去阅读。
结束语 :虽然从先识字到再学拼音这么一个小小的变化,但是却体现出学习科学的重视。这一改变既方便于教师教学,又让孩子们学习相对轻松,可以说这一变化绝对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只是家长朋友们要注意,千万别忽视孩子识字兴趣敏感期哟,如果你能帮助孩子建立起识字卡片,每天安排一点时间,进行识字练习,会让孩子一年之内,至少能熟练认识至少三百到四百字,甚至更多,这对孩子的学习绝对有好处。
先认字再学拼音,是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的。
现行部编版教材,我们这里已经使用了两年了。一年级上册教材总共8个单元内容,第一单元教汉字,第二、第三单元教拼音。
可以看出,确实是先教的汉字,再教的拼音。因为这样其实更符合认知规律。
相对来说,拼音更晦涩难懂一些,如果把一篇文章,全部用拼音来书写,相信大家都要崩溃,因为我们就是文字书写的文化,不是字母书写。
在幼儿园阶段,以及更小的幼儿阶段,在给孩子读绘本,或童书的时候,孩子实际已经接触过很多汉字了,虽然不认识,不明白意思,但是总有很多印象,学起来也快。幼小衔接阶段也会学比较多的汉字。
如果直接学拼音,拼音本身就是独立于汉字的另外一套体系,孩子相当于要从零开始学习,而且整体认读,平舌卷舌等等,对小孩子来说还是相当有难度的。
从第4单元开始,课文的字都有注音。孩子可以直接认字,遇到不认识的用拼音拼出读音。这样二者结合,是可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的。
而且汉语的发展,本身就是先有汉字,再有拼音的。汉字的发展从几千年前开始了,而给汉字注音,是近代才开始的事,现行的拼音方案,更是从建国后才逐步发展确定的。
发展拼音的用意,主要是因为国际上普遍使用拉丁字母,发展一套使用拉丁字母为汉字注音的方案,有助于与国际接轨。
只不过没想到在后来,进入到信息化时代的时候,与国际接轨的,使用字母的这套方案,竟然挽救了汉字,要不然在电脑端输入汉字,大家都得去学习五笔输入法,那可比拼音更晦涩难懂的多了。
根据教育部通知,2019年秋季起,中小学语文将全面启用统一部编版教材。
我们今天以一年级上册为例,来具体分析一下教材中汉语拼音的变化。
一年级上册原来共有41课,包括汉语拼音13课,识字8课,课文20篇;而新教材的变化在于,把汉语拼音课减少为8课,识字则增加到10课,课文14篇。
我们知道,孩子们在踏进小学的第一课开始,接触的就是汉语拼音,但是,部编版教材让孩子们先接触到的是汉字,不但减少了汉语拼音的课时量,位置也被后移,这是为什么呢?
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第一、要让拼音教学服务于识字教学。
开心后先做入学教育---《我上学了》,开始识字教学,然后才学拼音,并且降低汉语拼音的难度,这样识字教学和拼音教学能更好地结合。
第二、改变孩子的“第一印象”。
这样安排可以使孩子们对语文的“第一印象”不是汉语拼音,而是汉字“天地人”,这个顺序的改变是把汉语、汉字摆回到第一位,拼音只是辅助学汉字的工具,不是目的。
汉语拼音一览表(收藏):
当然,教材除了汉语拼音的变化之外,其他变化也是非常大,后面我们继续具体来分析。
先学汉字再学拼音,这是现在通行的部编版小学教材的编写创新点之一。之所以这样做,是有它的道理的。
在部编版教材实行以前,国内通用的几大版本的小学教材,确实都是采取的先学拼音后学汉字的编排模式,那为什么新版教材要对此做出改动呢?
其中一大原因在于,降低难度,帮助孩子实现小学学习的平稳过渡。
我们可以看到,一年级上册教材中的编排设计中,是先有10课识字,再进行拼音学习的。有些家长会有对此很疑惑,拼音都不会,孩子怎么学认字?
每个妈妈都可以回忆一下,孩子最开始开口说话时,就是先开始说的汉字。未开蒙的孩子,会叫“妈妈”,并不是因为他们会拼音了。妈妈最开始教孩子写自己的名字时,孩子那时候也不会拼音。
这么一说,有些家长会觉得:对呀,所以你看我家孩子,可不就是不会拼音,这才学认字这么难吗?
其实,先学汉字,并不是让孩子把所有汉字认全了再去学拼音。一年级教材编写中,先要求孩子学习的,是“天地人”、“日月水火”这样的汉字。
通过诵读、书写,孩子很快能够学会,并且清楚地知道这些字的含义。
对于启蒙期的孩子来说,根据图画、具体事物来识字,要比根据拼音这种抽象的字母符号,容易得多。
在汉字基础上学拼音,孩子更有兴趣家长也好,老师也好,都应该在孩子学习了一定的汉字,对汉字学习有着很大兴趣时,再去引导孩子学习拼音:
“学了拼音,就可以认更多的字,读更多的书了。”
一些幼教机构的老师,会直接要求家长,回去自学拼音,或者是在孩子第一天上课时,就先让孩子“a o e”的练习,这种做法,绝对是本末倒置的。
在中国,本就是先有汉字,后有拼音。
国家之所以创设拼音体系,其实更多是为了普通话的统一。
拼音本身,是一种工具。
学拼音,是作为一种工具,帮助孩子自主学习更多汉字,为普通话正音。
学习拼音,是为了帮助识字,是辅助物,而不是目的地。如果在没有汉字基础上学习拼音,是脱离孩子生活经验的,难度很大,会让孩子从一开始就因畏难情绪产生厌学心理。
要知道,即使是外国人学习英语,也不是从音标开始学起的。
从蒙学期,树立汉字学习的重要地位新的部编版教材,将原本的拼音学习放到汉字学习之后,看似只是简单的调了个顺序,其实这折射出一种国家思想:
要把汉字、汉语摆到第一位。
其实,现在很多家长和孩子学拼音,是受学英文的影响,但这更容易让孩子混淆。
先识字后学拼音,孩子就能明白识字与拼音的关系,识字是目的,拼音是工具。
这种方式,是回归传统,强调的是汉字学习的重要地位,强化的是“中国底色”的价值观。
我记得小时候好像是上小学就直接学拼音了,但我妈告诉我,我在读幼儿园的时候,就能在街上认字,看门牌、店名什么的,能认一些。现在比较将就教育的方法论,先认字再学拼音,从思维过程来看,是有道理的。
孩子从一岁多视力发育健全开始,他就能看见各种各样的字,对于字的形状、字体其实是熟悉的。只是他还没办法将字的形和义跟音对应起来,所以你跟他说一个词,他能听懂,要他看一个词他就看不懂。学认字就是学将音与形和义对应起来,对于已经熟悉了字的孩子来说,这是相对容易的。而拼音比较难是因为,他不仅要将字母的音对应出来,还要学会组合,比只认字是多了一个组合的环节。
说白了认字是记忆的过程,拼音是有逻辑推理的过程。比如说,我认得“个”这个字,就完成了认字的过程,而拼音除了认“ge”这两个字母,还要分辨“ge”应该是一声还是二声还是三声还是四声,然后通过拼“ge”知道“各”和“个”是一样的读音。这其实是比较复杂的过程
二是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孩子在9岁以前都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意思是,他们接触事物会首先看到形状、大小,他们能直观感受到的特征。6岁以后,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起来,直到9岁以后就发展得比较成熟,他们就能理解通过拼音推导字的读音的过程。
先认字再学拼音,比较符合人思维发展的规律,让孩子学起来不至于那么难、那么枯燥。
其实早年间的语文课本也是先认字,再学拼音的。至少八九十年代的语文课本是这样,那时拼音的学习甚至是放在二年级才专门学的。
英语是一种拼音文字,咱们也是先学词,再学拼音啊。汉字是表意文字,就更没必要先学拼音了。
拼音是一个工具,辅助我们在不认识某个字的时候,通过查字典来知道该如何读。好比我们要用尺子量物体长度。尺子是工具,我们得先明白什么是物体长度,为什么要知道物体的长度,接下来再学如何用这个尺子来量。拼音的学习也是如此。
1.降低难度,增加兴趣。刚上学的孩子对什么都很感兴趣,如果一开始每天都是很单调的aoe,bpmf,六岁的孩子很容易疲,降低了兴趣点。
2.刚开始认识的字都很简单,上学之前大部分孩子都认识了很多字。轻而易举就会写会读会认,提高了他们的成就感。激发啦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
3.认识了一个多月的汉字后,结合着汉字的认读再学习汉语拼音,在用中学,提高了孩子的学习效率。
4.回归传统教育。早年间的私塾和语文学习,都是先从认识汉字开始,成就斐然。
没有特别研究过小学课本,为什么要改版?
作为家长,我来说说:孩子先学习汉字,再学习拼音的一些学习情况,给大家做参考! 一、一年级刚入学,孩子们先学习的是常见汉字对于这些常见的汉字, 孩子们大多都是认识的 ,所以学习起来,孩子们 并不会很吃力 。
对于刚刚升入小学的孩子们,我觉得这 是一个过渡的阶段 。
让孩子慢慢地从散漫的幼儿园生活中,逐渐过渡到全日制学习的小学生活中。
二、 虽然开学初期,孩子们学习的汉字都是常见的。但是 扩充知识很丰富,调动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开学初期的时候,我陪着孩子在复习的过程中,发现孩子的 课本上,写满了他的课堂笔记。
包括:组词、近义词,有些字词还有反义词
有的时候,孩子还会很得意的说:“这个词是我想到的!”。
三、学习拼音的时候,上面也记满了他的各种笔记 !与之间学习汉字一样的是,在学习拼音的时候,孩子同样做了很多的笔记,只是这些笔记,不再使用汉字记录,而是用拼音写的各种组词。
孩子在学习拼音的时候,并没有表现出,觉得拼音的学习枯燥乏味,不愿意学习等情况。
四、我猜想 :在学习汉字的时候,老师有可能就已经为学习拼音做好了铺垫。因为在改版之后的课文中,几乎包含了所有汉语拼音里面的声母和韵母。
之所以有了铺垫,所以孩子们在学习的时候,并没有觉得太难。
五、把汉字放前面,也是因为语文学习,是以学习汉字为重 !在语文的学习中,我个人觉得 拼音只是为了学好语文的一种辅助技能 。
而 学习好语文的最基本内容,还是对汉字的学习与理解 。
六、孩子很容易把字弄混⑴ 很多词语中拼音都是一样的,但是 字形不一样,他们的意思就有了千差万别。
孩子刚学习,并不知道同音字还要区别。
先学习汉字,可能也是为了要让孩子区分字形!
比如说:八、吧、巴
⑵还有一些字形类似的汉字。
因为长的像,孩子分不清楚。
比如说:乌、鸟;申、田;四、匹,等等。
不论怎样改版,我相信教育是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改版肯定也是因为目前 社会 变化作用下的产物。
我们看起来简单的课本,背后应该是集结了大家凝聚的心血!
③ 语文书上的生字词在哪里
在每册语文课本中,最后面的字,叫生字
一年级生字分为一类,二类生字,一类生字是课本中写在田字格里的,是常用字,基础的生字,要求会写、会读、会注音、会组词、会写笔顺。二类字相对难一些,要求会认会读。
一般在一类字上面,标了拼音的。认清字形、能初步结合词语理解字义,不要求书写。
什么叫生字
在每册语文本中,最后面的字,叫生字。这些字在课文中是第一次出现的,还没有学过的字,不认识,不知意,不会写的字,是老师没有教过的字。
对于生字,要求每个字都必须会认,会写,最重要的是要会理解其意思,会运用。生字是指课文后在双横线内的字,一般都是较难或易错的字,会有拼音注释。
生字是指田字格里的在小学生语文课本里,每课的课后生字包括一类字和二类字。一类字就是课后田字格中的会写字。一类字就是会写字。
要求孩子们能用正确的笔顺书写生字,并进行扩词练习,并了解这个字怎样去运用,理解生字在不同的词语中表达的不同意思。学生除了知道这个字的结构,正确的笔顺,一共有多少笔画,还能写出注音其实就是学习这些生字的字音、字形和字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