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如何理解语文课程的性质和育人价值

如何理解语文课程的性质和育人价值

发布时间:2023-02-25 22:22:04

1. 根据学科特点谈谈如何通过教学实现育人目标

一、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语文教育的育人功能体现在教与学、教师与学生这两对矛盾范畴中,就是叫为了学,学生的学处于核心地位,教师要以教导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在教学实践中,多数学生不能意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这就需要教师把学生推向主体的位置。魏书生认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强意识和自学‘自我教育的能力,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他倡导教学民主,强调民主像一座搭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民主的程度越高,这座连通心灵的桥就越坚固、越宽阔。
二、创设有利于形成学生健康人格的校园人文氛围
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课程育人价值的要素也应是立体的、多方位的。它不但包含教育理念、教育体系、教育内容,也涵盖教育环境,其中营造有利于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校园人文氛围是至关重要的校园人文氛围可分为“软”的人文氛围和“硬”的人文氛围两个方面“软”的方面指课堂语文之外的,有利于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的灵活多样的语文课外活动和语文社会实践。如开展社会考察和社区服务,举行辩论会,演讲比赛,故事会等。“硬”的方面指创设对学生具有示范和警示作用的班级、校园环境。如班级板报、在教室内张贴伟人画像和名人格言、警句等,营建校园主体花园、绿地,安放雕塑,设置阅报专栏等。在这方面,着名教育家魏书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三、建立合理的、和谐的教育体制
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相适应的就是人道、和谐的教育体制。所谓人道的教育,最根本的就是使各种各样的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享受,都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对他们来说学习是自觉自愿的,是一种需要,而不是强加的,尤其是差生更应当如此。所谓和谐教育,就是如何把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配合起来,使两者得到平衡:一种职能就是认识 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职能就是人的自我表现,自己的内在本质表现,自己的世界观、观点、信念、意志力、性格在积极的劳动中和创造中以及在集体成员的相互关系中的表现和显示。人道的、和谐的教育体制的特点应该是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习是全体学生的自愿行为,而不是在逼迫、压抑下的非自愿行为,师生互动,教学相长,而非教师灌输下的满堂听或满堂记;师生关系融洽,师爱生,生尊师,而非惩罚与被惩罚的关系。为此,育人就要建立合理的、和谐的教育体制。
四、保持教学内容的情(情感)、道(本质)、美(审美)的有机统一
在语文教学中保持教学内容的情(情感)、道(本质)、美(审美)的有机统一,则是语文教育的个性。语文教育就是让学生懂得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美,就是让学生学会用尽可能美的形式表现寓情于道。从语文课程的性质分析,语文是载道明理的工具,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海,它又是表情达意和创美审美的工具,同样具有思想性、情感性和美感作用。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承载着塑造学生人格、陶冶学生情操和美育的功能,培养学生树立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着名教育家于漪说过:我们语文教师要怀着春风化雨的热情,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以美好的事物,高尚的情操熏陶感染他们,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撒下美好的种子。育人,就要保持教学内容的情、道、美的有机统一。
五、对学生要进行人文关怀
对学生要进行人文关怀,是语文课程育人的核心。教育就是有人,把自然人培育为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而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和认知潜能的活生生的人。因此,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首先表现为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人格,走进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的创新欲。其次,凸显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独特地位,教师要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人施教。最后,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还表现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人文修养。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育人,就必须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
目前,正处于新课改的关键时期,新课改的推行以及新教材的使用都给语文学科带来了很大的变化,这种改变带来的最大结果我认为是对人思想的触动。我们不能再像过去一样过分地强调学生全听、全记,教师则大包大揽,一味地满堂灌输。但同时一些标榜的“新课堂”的做法也未必可取,要灵活采用。作为一名普通的青年教师,工作近十年来,我认为只有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同时应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在语文教学中达到育人的目的。

2. 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

1、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是人类独有的区别于世间一切生命的交往工具;但又不仅仅是工具和载体,其本身就是人类文明和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

2、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泛指一切与人类切身利益有关的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等。这种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提法更准确、更宽广,更深刻。言语技能的获得,创新思维的超越,文化内涵的丰富,使语文课程更贴近整体素质的培养与熏陶。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有一定的审美性与实用性。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

语文是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文字等的能力和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的统称。一是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就是运用书面语和口语的能力;一是记忆和理解语言和文化的知识,也就是语言学和文化学。任何语种都属于语文的范畴,文艺文和实用文都是语文中的文章体裁,不仅仅是指文学的东西才是语文。

学习习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你学习质量的好坏。叶圣陶认为:“从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学方面的良好习惯”。由这句话我们至少可以看到好的习惯的重要性,其实好的习惯,主要还是靠自己去养成的。

农村有句俗语是这样说的“习惯成自然”如果你坚持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久而久之,则会成为雷打不动的“自然”。那怎样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可以从学习实践中,文章作品中去领会。《礼记》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就是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可以把它慢慢融入我们的学习之中。

3.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

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课程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4. 如何理解小学语文的课程价值

小学语文课程性质的理解
阅读人数:1881人 页数:2页
用APP查看
谈谈我对小学语文课程性质的理解
语文是复杂的,一直以来,人们对于语文的性质众说纷纭。其中不乏综合性,基础性,实践性等等。但根据我的学习,我了解到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1.工具性
语,是语言;文,文字,文章,文学,文化。不同的时期人们对于“文”的解释不同,一般来说,人们所研究的高度和对于“文”的理解相符合。我们认为,在小学时期,“文”是指文字。
语言和文字,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际工具。在我们小的时候,我们通过肢体和吱吱呀呀的声音,父母便知道我们的需求。慢慢长大后,我们熟练掌握了一定的语言和文字,语言和文字便在我们生命中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1)、我们通过语言和文字进行交际和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天大概要说几千个字,几百句话,我们利用语文和亲人、朋友沟通,使我们生活的更好。由此可见这个作用至关重要。
(2)、我们利用语言和文字传递文化。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利用文字留下了浩如烟海的书籍,也因此使我们有机会研究我们伟大先辈的着作和生活。一首首朗朗上口的诗句和一篇篇感人肺腑的文章,如今都是我们学习的文库。一些歇后语和民间故事世代口耳相传也成为我们宝贵的财富。
(3)、我们利用语言和文字学习知识和增长才干。语文是各个学科的基础和前提,其他各种学科的学习,都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学习好语文,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增强思维逻辑能力,增长才干。
(4)、语文是进行思维和开发智力的工具。思维的发展必须依靠语言的训练,而语言能力的加强必然能够促进思维的发展,所以语文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工具。
2.人文性
(1)、语文教材中包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传承的文化。语文教材里许多弘扬正能量方面的内容。 小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可以大大培养独立意识、爱心、责任感,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语文教学过程中所表现中来的人文情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老师只有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尊重同学,关心同学,为同学服务,才能在把知识传授给同学们的同时,帮助学生们更好的发展。语文教育绝不仅是概念的分析、概括,也不仅是工具的掌握,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的熏陶和人格的养成,所以说其人文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 1 / 2 ~

5. 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是什么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语文》也是中国的学校等教育机构开设的一门主要学科,中国语文教科书一般讲授的是中国通用语言文字(即汉语文)。

语文学是偏重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和文字的学科总称,一般包括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校勘学等。中国由于古代文献丰富,文字比较特殊,语文比较发达,广义的语文也应该包括语言学,也就是语言学和文字学的总称,但由于国际学术分科中语言学是一大类,所以反而是语文学从属于语言学,成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5)如何理解语文课程的性质和育人价值扩展阅读

“语文”的语源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字”缩略为“语文”一词出现在19世纪80年代。1905年,清朝在废除科举制度以后,开始开办新学堂。国文一科,教授的仍是历代古文,故当时称为“国文”课。五四运动爆发以后,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国文课受到了冲击,小学于是改设“国语”。教材具有鲜明的口语特点,选用的都是白话短文或儿歌、故事等,中学仍设国文课。

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魏冰心、程其保、叶圣陶、朱自清、夏丏尊等人大量使用“语文”一词,当时已经出现“语文课程”的说法(《在母语课程的源流中重新审视课程的目标取向》),叶夏二人亦开始尝试编写新的语文教材,可惜因日本侵略中国而被迫终止。全国解放后,叶圣陶先生等人再次提出将“国语”和“国文”合二为一,改称“语文”。这一建议被华北政府教育机关采纳,随后推向全国,从此,“语文”成了中小学母语课程通用名称。

6.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一)语文课程的工具性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不仅意味着语文本身就是一种工具,而且是用以达到目的的工具。因此所谓“工具性”在这里实际上强调了语文课程的功能与目的。

语文本身就是一种工具。就个体而言,人们使用语言(即言语活动)表达思想感情,进行思维活动。就人际而言,经由语文,人们要可以交流思想与情感;经由语文,人们还可以造成预期的行为事实。就人类总体而言,语言是文化得以积淀和传承的载体。这三种情形里,语言本身就是一种工具。

(二)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语文课程仅仅具有工具性吗?不是。语文当然是一种交际工具,但,语文是因为人的交际而存在的,离开了人、离开了人的交际,语文会是什么?语言当然是一种思维工具,但,语言是因为人的思维而存在,离开了人、离开了人的思维,语文将会是什么?语文当然是文化的载体。

(三)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如果我们只重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语文教学将陷入科学主义的泥坑;如果我们只重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语文教学将陷入人文主义的乌托邦。

把工具性与人文性作为两个对称的范畴放在一起,我们可以发现:

工具性不仅强调了语文本身是工具,同时强调了语文课程的各种外在目的,其中最核心的是培养人的工具理性。人文性不仅强调了人不是一个工具,同时强调了语文课程对于实现人的梦想、价值和追求的意义,其中最核心的意义在于人文精神。


语文课程的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基石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7. 语文课程标准的性质和作用是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或语文教学大纲,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颁发的,用纲要形式规范语文课程的指导性文件;作用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设计思路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8.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语文课程的性质如下:

一般而言,语文课程的性质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定义中的一个“交际”,一个“人类文化”,两个“重要”,表明了在课程性质上的倾向性,既课文课程具有工具和人文的性质。

语文谍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语文课程的特点:

语文学是偏重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和文字的学科总称,一般包括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校勘学等。

中国由于古代文献丰富,文字比较特殊,语文比较发达,广义的语文也应该包括语言学,也就是语言学和文字学的总称,但由于国际学术分科中语言学是一大类,所以反而是语文学从属于语言学,成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阅读全文

与如何理解语文课程的性质和育人价值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0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72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8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10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8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6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7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5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9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2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9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30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1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01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8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5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