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0论文(4):谈谈如何有效设计小学语文作业
作业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课堂内容的提升和综合,是学科知识的应用和迁移。合理的语文作业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进而使学生在思维、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并形成乐于探究的思维习惯,从而全面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目前,各类学科教学进行深入改革,如何有效的对小学语文作业进行有效设计呢?据我多年的教学实践,可以从以下五方面进行实施:
一 、作业设计要突显趣味性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迫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的欲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出发,选择有利于学生生存需要的东西,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趣味性作业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趣味性作业应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实施:
1、在游戏中做作业
对小学生来说,游戏是他们每个人特别喜欢的一项活动,我们尝试可以把语文作业熔铸在学生的课外游戏中,让孩子通过玩游戏从而有效地完成作业。比如,学习如何找近义词,可以设计“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通过在给定的几十个词语中,快速找到要找的词语来,这种方法,不但可以培养孩子敏捷的思维能力,而且让孩子从乐趣中爱上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学习其实就是教师如何开启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2、在绘画中做作业
语文这门课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好多老师产生一个误区,认为语文不应该布置绘画类的作业,这是有偏见的。比如,一首古诗学习后,为了拓展诗人的写作意境,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绘画类作业,即根据诗句意思画一幅画,孩子在绘画的过程中,不得不对诗句意思及整首诗的意境进行回味。绘画类作业对小学生来说,直观性强,孩子特别喜欢。
3、在情景中做作业
有些课文故事内容便于学生进行话剧表演,我们可以让孩子回家后和爸爸妈妈或者和爷爷奶奶演一演。比如学习了《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后,可以布置分角色表演的作业,让孩子回家后和家人演一演。
二、作业设计要体现生活化
着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语文这门学科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在语文作业的设计中,特别要体现语文的生活化特质。
1、注重生活的直观性
孩子的世界特别简单,我们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要侧重于生活的直观性。比如,学习了《慈母情深》一课后,我们可以给孩子设计这样的家庭作业:(1)妈妈为了我,做了那些事让我刻骨铭心?(2)从妈妈所做的这些事情中,我该为妈妈做些什么事?(3)写一首童诗,体现慈母情深。通过这类作业,让孩子从自己身边特别关注妈妈的辛劳和付出,从直观行为中感受母爱。
2、强调生活的丰富性
现在的语文教学特别注重于大语文观,即语文回归生活触及社会。有些人认为不应该把孩子及早地带入社会,但我觉得可以让孩子了解周围一些简单的社会现象。比如,学习了《太阳》一课后,我们就可以给孩子布置一些关于太阳知识的调查习题。“太阳表面温度是多少?太阳体积有多大?太阳为什么看起来那么小?太阳和地球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假如没有太阳,世界会是什么样子?你还了解到有关太阳的那些知识?”这些问题的设计,促使孩子上网查阅,有些需要孩子向长辈请教。通过这样的学习,激发孩子的自主学习的意识。
三、作业设计要具有层次性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就是要尊重孩子学习的差异性。”不错,一个班级有几十个孩子,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差异性是在所难免的,我们在对孩子布置作业时必须要有层次性。我平时给学生布置作业,分为三类,即难、中、易。班级的尖子生就做难题,拓展他们思维的深度;班级学困生就做容易做的题,以便培养这类学生爱学习的兴趣。中间学生适宜做中等偏上的作业。作业分层设计,有利于班级每一个学生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训练和发展。
作业设计的层次性,特别要注重以下两点:
1、查阅审批要到位。不同层次的作业会增加老师的工作量,本来一次性就可以把作业订正过去,现在作业分层次了,老师就不得不分层次订正。这里,我们可以采取以优补差即让尖子生批阅学困生的作业,中间那部分学生的作业老师就可以批阅。这样学生带学生,有利于学困生向尖子生学习,老师的工作量随之减轻。
2、习题设计要科学。我们有的老师总是怕麻烦,设计作业时不研究,不是学困生做得题太难,就是尖子生做得题过于简单。这就需要老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精选习题。
四、作业设计要彰显实践性
我们一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在生活中去应用,应用当然离不了一个实践问题。语文作业的每一次设计,我们从理念上必须要突出一个实践性特质。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有用,只有这样,我们设计的作业才有效。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彰显实践性,必须抓住以下三点:
1、以语文实践性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语文实践性作业由于没有基本的模式约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集体智慧自由地完成作业,为学生提供了积极参与和自主探究的实践过程。丰富的实践过程中,蕴藏着众多的创新因素,学生必须创造性地进行探索实践,这样就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提高,创新潜能得以挖掘。比如,教学《少年中国说》一课后,我们就可以带领孩子们去参观红色革命基地,尤其特别深入地查阅有关梁启超这个人的历史,从而激发孩子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成为祖国有用人才。
2.以语文实践性作业为学生开发自由探索的空间。实践性作业因其形式的多样、内容的广泛和可伸缩性,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每位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能力与生活经验,结合自身的条件选择练习的内容。在灵活、自主的氛围中,他们的潜能得到开发,个性特长得到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勤于实践、善于生活的能力。学习《四季之美》一课后,让学生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特点,从而为解读本课主题思想做好铺垫。
3.以语文实践性作业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传统的作业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而实践性作业需要进行观察、操作、制作、调查、分析、归纳和整理等等,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同时,语文实践性作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一次语文实践活动可能要涉及许多语文以外的知识,并需要合理地运用这些知识实现实践活动的目标。另外,由于语文实践性作业已经跨出了课堂,仅仅依靠思维能力是无法完成作业的,还必须通过与人交流、寻求合作等活动方式来完成,因此,能够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五、作业设计要强化针对性
由于小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不强,我们在进行语文作业设计之前,必须要明确本次作业训练的目标。据我观察,有好多老师给孩子布置作业随意性很大,这是不利于孩子知识系统建构的。语文作业设计,这一次和上一次不能雷同,不要总让孩子重复做作业,这样,会让孩子产生厌学情愫。在语文作业设计中,强化针对性特别要注意以下三点:
1、作业的针对性要突出一个“新”字。我曾经遇到过一个老师,他每次布置语文作业,总是抄写生字三遍,词语三遍,比如上到第十课了,还要求学生抄写第一课的字词,当我问他这么做的理由时,他说“熟能生巧”吗,反复抄写自然就会熟记于心。一次,我亲自看看孩子们的抄写情况,倒让我大吃一惊,错别字很多。看来,抄写次数多了,不一定就书写熟练。这里,我就悟出一个道理:语文作业的设计要突出一个“新”字,也就是有针对性地就当天教学内容设计作业,作业设计的跨度不能太大。当然,过一两个月回头重温还是可以的。
2、作业的针对性要突出一个“实”字。有的老师担心家长有意见,给孩子们设计布置作业时,华而不实,我们布置作业,在有针对性的前提下,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设计作业。作业练习是为了解决问题,布置作业不要贪多,而要精选习题,题题击中问题的要害。让学生的作业成为孩子反馈学习的晴雨表。
3、作业的针对性要突出一个“活”字。抄写生字五遍,这类作业就很死板。如果把抄写生字设计成填空题或者摘桃子、找朋友的游戏活动,这就要比抄写有效的多了。据我多年体验,一些老师之所以做不到作业之“活”,关键存在于一个“懒”字挡道。作业设计活用,要做到手脑并用,从作业的趣味性、灵活性中突出作业的“活”的特质。
2. 如何在小学作文课堂中践行生活化教学
【摘要】 小学阶段的作文训练本来就有很强的生活化色彩,学生接触到的写作主题以及相应的写作训练目标大部分是从生活出发,这使得在写作教学中践行生活化宗旨成了一种必然。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
践行生活化教学的基本宗旨,会让小学语文作文课堂更具活力,学生更容易找到丰富多样的写作素材,并且更加有助于学生写作技能的积累与丰富。小学阶段的作文训练本来就有很强的生活化色彩,学生接触到的写作主题以及相应的写作训练目标大部分是从生活出发,这使得在写作教学中践行生活化宗旨成了一种必然。然而,教师如何选择和利用广泛的生活化素材,如何有效组织构建课堂,这仍然值得我们分析探究。有效地进行教学过程的组织构建,才能够更好地让生活化教学的目标得到体现,学生作文能力的训练也会更充分。
一、利用多媒体构建生活化情境
教师首先可以充分利用当下一些十分实用的教学辅助工具,比如利用多媒体来创设生活化场景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对于小学生作文写作教学来说,首先要让他们产生表达的兴趣与热情,将学生充分引入到作文训练的主题中。形成了这个良好的整体教学开端后,学生语言表达的欲望才会更强烈,大家也会在特定的主题下找到更多想要陈述的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一些学生熟悉且喜爱的场景,无论是美好的自然景观还是好玩的游戏环节,这些内容的呈现都可以立刻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在学生思维集中的前提下进一步呈现一些更生动的场景或者画面,并且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在观察的背景下让学生慢慢形成自己的想法乃至思考,然后再引导学生将这些内容表达到自己的作文中。
比如,在一次作文课堂上,我采取了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我出示了这样一个多媒体课件:伴随着古筝的《春风》这首歌曲,视频上出现了一幅春天的美景:柳树开始发芽,春水开始变暖,小鸟在春风里快乐地飞舞。远处的湖边百花盛开,一群小朋友在花丛中串来串去,玩捉迷藏游戏。近处的一大片草地上都是放风筝的游人,满天的风筝在高空盘旋,似乎在迎接春天的到来……”看到如此美好的春的景色,同学们似乎已经深陷其中,大家都看得十分专注与陶醉。欣赏完这一组美好的画面后,我随之给学生提出了写作任务:让学生以“春天来了”为主题进行作文写作。有了上述铺垫后,学生表达的欲望明显变得更加浓厚,学生也可以搜寻到更多适合写作素材资源,有了这样的背景,学生的语言表达会更畅通,能够写出质量更好的习作。
二、创设具备生活化色彩的游戏
小学生对于游戏的喜爱毋庸置疑,教师如果能够将游戏和作文教学进行融合,这对于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以及锻炼学生语言表达与应用能力的帮助会十分明显。对于小学作文教学而言,锻炼学生对于活动,尤其是活动中涉及的一些肢体动作的生动描摹,是一个训练难点。大部分学生都还停留在能否将一个具体活动或者事件描摹清楚的水平,想要让他们生动直观地呈现活动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难度很大。教师要开拓自己的教学思维,可以通过将生活中大家熟悉的活动过程引入课堂,在指导学生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来进行写作。有了观察过程后,学生对于活动的认识更清晰,更容易抓住其中的一些要点,在自己的习作中对于肢体动作的描述也比原来要娴熟一些。
在一次作文教学中,我没有直接出示写作任务,而是把全班同学带到了操场上,要求学生把提前准备好的、一些生活中经常玩的游戏道具拿出来,与同学们一起玩游戏。这个提议让同学们倍感兴奋,他们有的三五一群跳皮筋,有的一起踢毽子,有的一起滚铁环……各种生活中的游戏似乎都被他们搬到了操场上。十几分钟过去之后,我要求大家停止游戏,回到课堂上。等同学们都坐定之后,我问道:“刚才的游戏玩得开心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好玩。在学生还沉浸在活动中时我随之提出,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游戏,然后用200字将游戏过程描述出来。有了前面的活动作为铺垫,学生描述与表达游戏过程的障碍明显小了很多,不少学生都在自己的习作中有出彩的表现。
三、展开生活化社会实践活动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多参与一些生活化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融入社会,展开对于生活中一些问题的思考与探究。这其实是在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那些值得我们留意的瞬间的教学引导过程,尤其是在有一个明确的活动主题和训练目标的背景下,学生投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的积极性会更高,活动带给学生的启发会更加明显,而这些都会成为后续学生独立写作时很重要的指引与参照。
一次我组织学生对学校周边的河流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在调查之前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安排记录员、小记者和统计员。经过为期一周的调查之后,在课堂教学中我问道:“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调查,你们发现我们学校周边河流的污染情况如何呢?”有的同学说:“我们学校周边的河流污染已经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很多河流的水已经开始变黑和发臭。”学生普遍发现了这个问题,大家还纷纷记录下了自己的一些观察和调查的结果。看得出来,学生对于这个课外实践活动很有心,并且在调查中有了较为丰富的收获。有了这个基础后,再要求学生以此为主题进行习作训练,学生会有大量想要表达的观点、想法及见解,这会让学生找到丰富的写作内容和题材,学生还可以相应地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思考。这样的作文教学组织形式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思考能力,这会让学生的习作有更多闪光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