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语文如何议课
楼主你好,希望下面的资料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我注意到您刚才提到“观课议课”,这一提法有什么特定的含义吗?与“听课评课”有哪些实质性差异?
陈:列奥.施皮泽有一个观点:“词的变化就是文化的变化和灵魂的变化。”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不只是换了一个词语。
观课与听课比较,“听”指向声音,“听”的对象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有声语言往来;而“观”强调用多种感官(包括一定的观察工具)收集课堂信息。在多种感官中,“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眼睛的观察,除了语言和行动,课堂的情境与故事、师生的状态与精神都将成为感受的对象。更重要的是,观课追求用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
评课与议课比较,“评”是对课的好坏下结论、做判断;“议”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议”的过程是展开对话、促进反思的过程。“评”有被评的对象,下结论的对象,有“主”“客”之分;“议”是参与者围绕共同的话题平等交流,“议”要超越“谁说了算”的争论,改变教师在评课活动中的“被评”地位和失语现状。评课活动主要将“表现、展示”作为献课取向,执教者重在展示教学长处;议课活动以“改进、发展”为主要献课取向,不但不怕出现问题,而且鼓励教师主动暴露问题以获得帮助,求得发展。评课需要在综合全面分析课堂信息的基础上,指出教学的主要优点和不足;议课强调集中话题,超越现象,深入对话,促进理解和教师自主选择。如果说评课是把教师看成等待帮助的客体的话,议课则把教师培养成具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和行动者,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解放。
概而言之,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研修活动。
观课议课主要适用于日常的教研和教师培训活动,学校是最适宜的场所,教师是其中的主体和主角。日常性、普遍性、一线老师参与,这既是观课议课的主要特点,又是它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更多的是一种新文化的建构。如果把文化看成一个人群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和在这种价值观念影响下相对一致的行为方式,那么文化的产生过程就是形成、认可价值观念并外显为行为方式的过程。构建观课议课文化也就是探索和认同观课议课价值理念,形成相对一致的观课议课方式。
余:看来常挂在嘴上的“听课评课”里,还真蕴藏了我们习焉不察的文化假定。一个“观”字提醒我们要全面收集课堂信息,一个“议”字把教师作为专业主体的地位突显出来。然而“文化与灵魂的变化”其现实空间很大。怎么“观”、怎么“议”才能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陈:首先,议课要议出联系。杜威曾说:“一个孩子仅仅把手指伸进火焰,这还不是经验;当这个行动和他遭受到的疼痛联系起来的时候,这才是经验。从此以后,他知道手指伸进火焰意味着烫伤。”
课堂教学是教师整体专业素质的体现。在课堂上,教师的教育价值观念支撑和影响教的行为,教的行为引起和转化为学生学的行为,学习行为直接导致和影响学习效果。这种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当教师没有认识它的时候,改变也就失去了基础。观课议课的首要目的,是帮助教师认识教育观念、教学设计、教的行为、学的行为、学的效果之间的具体联系,从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的核心环节入手,反思教育观念,改进教学设计,追求更好的学习效果,实现教师专业素质整体发展。
在语文课上,老师刚挂出小黑板,大多数学生就开始读小黑板上的儿歌。看见学生读得很不整齐,老师发出指令:“一二三……”,指令一出,同学们立刻放弃朗读并紧紧接上话头:“一二三,要坐端;三二一,坐整齐。老师叫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背诵完毕,课堂自然安静。老师接着说:“今天,我们学习‘人有两件宝’,现在老师先读一遍,然后请同学们齐读一遍。”老师读完学生读。学生读完,老师提醒学生:“‘脑’字是鼻音。”刚一说完,学生立刻摇头摆尾地“nǎo,nǎo”练习起来,老师认为课堂乱了,又来了一遍“一二三……”,然后让一位同学范读,最后组织学生声音整齐地练习“nǎo,nǎo……”
议课前,这位老师在学生的行为“自发朗读”后面看到的现象是纪律嘈杂,于是采取了“一二三”的指令维持纪律的行为。对这个行为的结果,老师只看到课堂纪律安静了,却没有想到,学生开始的练习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学习冲动,是学习的内在动机在支持,而把学生纪律整顿好后的练习,却变成了外在的要求和强制。这样的纪律管理不仅影响当堂内容的学习效果,而且也会使学生逐渐滋生消极等待的心理和行为,并最终丧失主动探求新知的热情。
议课时,共同回顾这一教学情节后,我们以“课堂纪律管理的目的是什么?”“两次‘一二三’前后,学生的学习性质有什么差异?”“教师的纪律管理起了什么作用?”“当学生处于自发的、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下,教师应该干什么?”等问题展开讨论,帮助老师认识和建立了新的观念、行为、效果之间的联系。教师认识和理解了新的联系以后,在同样的情境下,他选择的行为是“积极地旁观”。
其次,议课要议出更多的教学可能性,拓展可能性空间。教学可能性空间是多种教学路径、方法、行为、效果等发展变化的可能性集合。教学受多种因素影响和控制,具有发展变化的多种可能,没有唯一,只有多样。因此,议课既要认识已经发生的课堂事件只是一种可能,更要关注探讨新的和潜在的发展可能性。议课的任务不是追求单一的权威的改进建议,而是讨论和揭示更多的发展可能以及实现这些可能的条件和限制。议课的过程,是参与者不断拓宽视野,不断开阔思路的过程。
在了解和认清更多教学选择以后,教师可以自主选择更适合自己、更适合学生、更适合教学内容与情境的教学方式和行为。譬如食用鸡蛋,那就是使参与者在单一的传统的煮鸡蛋的食用方式基础上,再多了解煎、炸、炒、蒸等可能的方法,掌握相应的控制方法以后,自己根据需要自己煮,并不断创新。介绍煎、炸、炒、蒸的方法,不是否定煮鸡蛋的方法、丢弃煮鸡蛋的方法,只是多提供了一些选择,以满足加工者的不同特点,适应不同消费者的需要。
第三是观课议课要促进对日常教学行为的反思。有这样一节课:
开课时,看到听课的老师比较多,授课老师这样组织课堂:“同学们,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许多老师,他们来干什么呀?”
同学们:“他们来看我们上课。”
老师:“那么,我们应该怎么上课呢?”
同学们:“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
课后议课,我们讨论了这样一些问题:“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是为自己,还是为听课的老师?”“类似这种提问和要求多了,将给学生带来什么?”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引起了这位老师的反思。她说,昨天她和同事们交流,也觉得学生平常上课没有多少精神,而有其他老师来听课时,学习更为踊跃。对此,她们没有找到原因,她说,现在看来,这种引导可能引出了另外的效果。
观课议课强调以课堂为平台检视自己,反省自己,改进自己。课是平常的、普通的课,针对习以为常的行为,它追求对这些行为和背后的观念进行批判和反思,它强调透过表面行为直抵内心的价值观念和教育假设,通过深度挖掘使隐性知识显性化,通过深度对话帮助教师认识教育假设,更新教育观念
2. 如何评课和议课
评课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如何评好课,直接关系到授课教师今后的工作与学习方向。教师上好课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领导听课是为了了解教师备课程度、上课水平,从而了解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学习效果。领导评课目的是根据听课后的感悟材料来激励教师怎样能更好的备好课、上好课,也是为了督促、帮助课备得不细、课上得敷衍了事这部分教师更好的提高与进步。可以说听好课、评好课都是为教好课服务的。那么怎样才能评好课呢?
第一、从听好课入手,记好听课时的第一手材料
通常我们听课做记录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实录型,这种形式如同录音机一样,如实的记录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仿效的用意之多,这种记录方式一般不可取。因为听者记得多、想得就少;另一种是选择型,选择某一侧面或某些问题,而选择记录内容的依据是根据听课者的需要,如主讲人的优势所在、课堂的特色、存在的问题等。
第二、从记录的材料中,思考评课时应点评的内容
任何一种课,评者都应从教的角度去看待教者的优势、特色、风格、需改进的地方、需商讨的问题。更应从学的角度去看待主体发挥程度、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可持续学习情况、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学生活动的创造性等。
第三、倾听授课教师的自评,做出对点评内容的取舍
授课教师有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新教师,也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有新秀、有骨干,也有能手、名师,有活跃型、也有内向型,有严肃型、也有可亲型,形形色色,各有差异。作为评课者为了达到评课的目的,一定要学会察言观色、学会倾听其自评,从而做出判断,做出点评内容的取舍。切不可一意孤行。因为任何人的点评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来评无定法,评课也无法用条条框框的标准准确量化。只有评课者与教者达成一致,点评内容才落到了实处。
实事求是的讲,我们分析授课教师的心理也好,倾听教师本人的自评也好,其目的不是为了迎合教师,而是或激励、或督促、或帮助,所以了解点评的形式很重要。目前而言,就点评有以下几种形式:
1、先说优点或是值得学习的地方,再提出研讨的问题。这种形式比较多见,大都是有这种传统的心理,良好的开端是点评成功的一半。
2、先谈需研讨商榷的问题,再把优点加以点评。这种点评开门见山、有针对性,一定要注意指出问题的数量不要太多,抓住主要矛盾即可。
3、在每一条“优点”中,再重新加以设计,提出改进方向,以求更好。这种评课方式给听者造成思路并不很清,需要有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
4、评者只谈体会,不直接谈优点和不足,而是通过富有哲理的体会,给授课者留下思考、留下启迪。或激励赞扬、或蕴含希望。这种点评层次较高,需要具有一定的教学理论功底,需因人而异。
第五、加强学习,勤于思考,使点评别有一番风味
要想真正评好课,必须加强学习,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美学、演讲与口才,学习课的模式,掌握学科特点,熟悉各种课型,并在实践中学会推敲点评的语言,这样才能使点评别有一番风味。
3.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哪些方面去评课
评课是同伴互助的重要形式,也是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还是专家引领的重要阵地.评课既要反对只讲好话,相互奉承,也要反对只说缺点,相互诋毁.评课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既要看到成绩,也要指出不足,更重要的要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与授课人共同进步.
评课前要充分准备,理清思路,抓住要点.切忌面面俱到、轻重不分、条理不清.重点要从一下几个方面分析得失,提出改进意见.
(一)教学目标设定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
1、教学目标设定,是否全面、具体、适宜.全面是指教学目标的设定,不能只设定单一的知识能力目标,还应在感情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设计明确的目标;具体是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适宜是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课标为指导,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难易适度.
2、教学目标达成,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一节课下来,教学目标达成度如何,是评价这节课效果的重要指标.
(二)教学资源整合
教学资源的整合,即我们通常说的教材处理.但教学资源整合较之教材处理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对教材、教学辅助材料和其他教学资源的整合能力,是检验教师教学能力的一把尺子.评课时要从教师对现有教学资源的取舍、整合等方面进行分析,特别是教学内容的前后衔接、教学重难点的准确把握、教学资源的合理取舍、学生现有经验的有效利用、课内外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是评价一节课成败得失的重要依据.
(三)教学程序展开
教学过程的评价要点,既要看教学过程的预设,还要关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调整、应变、生成与发展.
1、教学思路
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
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为此,评教学思路,一要看教学思路设计是否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二看是否符合教学内容实际,是否符合学生实际;三看是否有一定的独创性,能否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四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五看预设的教学思路是否根据教学实际及时有效地进行调整和发挥.
2、教学结构
课堂结构主要指教学环节或步骤.教学指导思想的科学性,教学环节的完整性和时间安排的合理性是评价教学结构的主要内容.
教学指导思想,是否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问题为核心”.
教学环节是否完整?以讲授新课为例,通常应有复习巩固、新课导入、教师启发、师生互动、学生思考、教学小节、课堂训练(练习)等环节.
时间安排是否合理?应十分注重给学生的参与、思考、讨论、练习安排较多的时间.如江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整节课教师的讲授控制在10-15分钟,学生的自学、自悟、讨论时间安排15-20分钟,学生的课堂练习时间安排5-10分钟.也有学校规定,课堂练习必须完成课本上的所有习题,并完成配套教辅上的部分练习.
同时,还要观察和评价课堂教学节奏的把握,如是否突出重难点,是否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是否有效的前后转换与连接,是否根据课堂突发情况合理调整教学时间与环节等.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条件和手段校际差异大.因此,评价教学方法与手段应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方法的适切性.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应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没有最好的教学方法,只有最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运用要因材施教、量体裁衣、优选活用.
2、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即使同一节课,也要根结不同的教学环节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3、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还要看改革与创新,尤其是评析一些素质好的骨干教师的课.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探索阶段总会有许多瑕疵和不足,对于教学方法的创新尝试,评课人要给予积极的鼓励,而不要囿于惯性思维横加指责.
4、教学手段与工具的运用.既要积极鼓励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与手段,同时也要肯定不具备条件的教师使用传统的有效的教学工具和技术.要客服片面强调使用现代教学技术的倾向,不能“为使用而使用”,更不能为装潢门面而滥用.教学条件和工具的运用,关键要看是否适时、适当、有效.
(五)教师基本功
“台上10分钟,台下10年功”.课堂教学的好坏,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师评课,要透过教学过程,看到授课人内在的教学基本功.
1、板书:一是看板书设计的合理性,是否言简意赅,条理清晰,画龙点睛;二是看板书字迹,是否工整美观,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师,更要强调书写的规范、美观;三是看简笔画,是否具备必要的简笔画技能.
2、教态: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是合格教态的基本要求.对教态的较高要求,教师还应该仪态优雅,富有表演力和感召力.
3、语言:准确清晰、精当简练、语调适宜、快慢适度,是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较高要求: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或哲理、激情奔放、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幽默感.
4、操作: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微机等熟练程度.
(六)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课堂效果评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看课堂教学效率,即单位时间取得绩效,达成同样的教学目标,使用的时间越少越好、学生学得越轻松越好、学习过程越快乐越好、学习负担越轻越好.
二是看目标达成度,主要看是否实现既定教学目标.这里要强调多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不仅看学了多少知识,提高了哪些能力,还要看学生在思想教育、情感体验、实际操作等方面收获.
三是看学生受益面,要关注全体学生的收益状态,从不单要看优秀学生的发展,还要看中等生和学困生的进步,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各上层楼.
对教学目标达成度的评价,可结合听课时当堂测试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确保评课有理有据、客观公正.
4. [听课笔记]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听课
听课前养成这样的习惯,先了解讲课者讲什么课,然后自己做充分的备课思考:假如我上该怎么上?然后走进别人的课堂,边听边对照,人家哪里设计得比自己好,哪里设计得不如自己的思考。
避免有的人,听课之前连课文都没来得及看过一遍,又怎么能对别人的课做出深入的评价呢?
不要认为听课只是简单的“听”和“看”,其实你一旦坐进教室,就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一个参与者。你是在与上课的老师进行对话,只不过这对话不用语言,而是用你的情绪和表情。
1.老师的引导、点拨的语言或技巧要记下来
教学环节的过渡语、学生学习出现问题时老师是怎样点拨,怎样过渡的。
2.要关注“学情”
课堂上最重要的信息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信息。关注和收集这些信息是听课评课实施“以学论教”的核心和关键。
那如何观察并获取到这些信息呢?如果我们能坐到学生身边是最好的,这便于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如果不能坐到学生身边,那你就注意用眼睛观察,随时观察学生是怎么学的,有什么反应,一些精彩的、幼稚的语言都值得记下来。
3.大的每个环节的教学时间要记下来
可以在听课本的旁边记下上课时间,导课完了再记一下时间,以后的每个环节都记下时间。当然这样记时间,有的时候没有用。但如果有的老师某一环节用时太多,你要说服他,最好能拿出你的记录,凭数据说话。
4.及时把想法记下来
“听课”即“读课”,像读书那样一边听,一边记,还要一边想,可在本子旁写些点评式的短语。最好能及时写一些改进的意见。有时一些好的想法,都是在听课时产生的灵感,那些点子一出来,往往新颖、效果好。
5. 谈谈小学语文怎样观课评课
教学是一门艺书,那么观课评课就要讲究技巧,如何做好观课评课呢?我认为要做到如下几个方面:一、“观课评课”应找准课堂重点 准确、细致地观课的行为与学生的活动联学习成效评价教师的教以学论教。学生的学习状态是评课必须认真观察的一个重点。观察时应注意学生是否学得主动,学得轻松,这可以从参与状态来评析。观察整堂课学生参与学与教的广度、深度与自觉程度,尤为重要的是关注有多少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参与了有效学习。还可以从交往状态来评析,这是课堂教学活动效能的关键因素。课堂上多边、丰富、多样的生生、师生交流与反馈,整个教学环境和谐、活跃、民主平等,这是一种积极的课堂景观。但是仅仅观察参与状态和交往状态是远远不够的,很可能被“虚假的繁荣”所迷惑,因此必须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如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封闭还是开放,学生敢不敢提出问题、发表见解,是否全面细致、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等。同时还必须关注课堂的生成状态,关注目标达成状态。通过课堂教学的观察评析,了解学生是否对学科学习有信心、有兴趣,评判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以及基础知识方面的达成度。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观察则应关注以下几方面。一是观察教师在课堂上的组织能力。这包括教师组织教材的能力、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组织语言的能力。二是观察教师在课堂上的注意点。教师应该关注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既定教案、自己的教学思路,更重要的是关注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及时反馈与调节学生的活动。三是观察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的教学机智。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更需要教师具备机智的应变能力,教师须敏锐、快速地捕捉即时信息,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及时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并恰当加以处理。四是观察教师在课堂上的情绪状态。较理想的情绪状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热情真诚,充分尊重学生,通过言谈话语、音容笑貌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创设和谐、平等、活跃的课堂氛围,尊重差异,尊重多样选择,尊重每位学生,注意对学生学习情绪的激励,采取积极的态度肯定学生。二、“评课”应关注有多少学生实现有效学习 文喆先生曾指出,能够使学生有效学习的课才是好课。使大多数甚至是每个学生都能在相当程度上实现有效学习的课,是最好的课。是否认真研究了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能力准备,是否研究了学生的学习需要效学习达成度的基础。其次是看课解决,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否合情合理。三、“评课”应有利于课堂文化的重构 钟启泉先生指出,课堂教学总是某种文化,学生都在进行着某种“文化适应”,其本质就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对学生的影响;余文森先生也曾指出,教学价值观直接影响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和过程的取舍,思望通过“评课”评出一个对话的课效学习的课堂,追求一种理想的课堂文化。 课堂教学文化是在交流对话中生成的,“评课”也应该是在交流对话中实现。评课者和被评者平等对话,在交流中倾听被评者的解释和说明,鼓励被评者自评,充分尊重被评者的个性和创造,尊重其劳动成果。在交流中,评课者把从课堂获得的信息进行比较整理,并进行原因分析,然后反馈给执教者,共同分享总结不足,研究改进意见。四、“评课”——课堂教学评价实施 评课须明确评价项目和评价要点,这方面,北京提出的《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试行)》不为一份很好的方案,(一)、教学目标 1.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的程度。2.可操作的程度。(二)、学习条件 3.学习环境的创设。4.资源的处理。(三)、学习活动的指导调控 5.学习指导的范围和有效程度。6.教学过程调控有效程度。 四)、学生活动 7.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8.学生参与活动的广度。9.学生参与活动的深度。(五)、课堂气氛 10.课堂气氛的宽松度。11.课堂气氛的融洽度。(六)、教学效果 12.目标达成度。13.解决问题和学生的精神状态。 除了上述6个“项目”外,评价还要注意三点:一是“其他”,用以留给评课者列出补充的评价项目和要点;二是“教学特色”,提醒评课者关注教师教学上的独创性和突出的教学效果;三是“评课等级和评语”。评课的目的不在于鉴定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而在诊断课堂教学问题,发现教师的发展优势和可能的发展领域,使之教学以学生发展师的潜能促进教师观课评课理论水平这就是语文教学观课评课目的意义所在。
6. 小学二年级语文如何进行说课讨论过程
一、关于说课的起源、地位及作用
说课这种创新的教研形式起于1987年河南省新沂市红旗区教研室,1994年江苏省在苏州中学举行首届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比赛把说课纳入比赛内容,1996年10月中国教育学会数学专委会把说课纳入了首届初中优秀青年数学教师评比与观摩活动。
由此,说课成为了进行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实验课、汇报课等备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晋职、学校录用教师、优质课评选等活动中,通过说课来检测教师的教学水平已成一种趋势。各种教育教学刊物均开设了“说课”栏目,说课是目前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课题之一。
为什么如此热门?说课能检测执教者是否熟悉教材;能否驾驭教材;是否明白重难点及教学目标;是否理会教材编者的编排意图。通过说课能体现执教者的教育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是否科学、先进,学法指导是否得当。
笔者就此参阅有关书籍,结合我市实际,就如何写说课案谈谈自己以下肤浅的观点,旨在抛砖引玉。
二、关于说课的基本概念
所谓说课,是指说课教师运用口头语言把自己上课的程序,运用的教学方法上升到理论的层面说给其他教师或评委听。是说课教师结合自己设计的教学方案向听课教师或评委将清楚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的理论依据的一种教研形式。
具体地说,说课主体在备好课的基础上,面对受众,根据组织者规定的时间与要求,依据语文学科的课程标准、运用教学的相关理论、教学的基本要素,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的教学设想,从教材内容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实情的分析,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的把握,教学程序与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板书的设计与教学设备的准备,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引导、帮助、促进、合作角色的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与作用的发挥,主动性的体现与展示,结合运用相关的教育心理学原理,对教学整个构思与设计过程,用口头(说)语言为主要表达工具,述说的一种形式。
说课主体:授课教师
说课受众:同行、教研员、专家
三、关于说课案与教案、说课与上课的异同
(一)说课案与教案
1、相同处:
(1)主要任务相同。
(2)主要内容相同。
(3)研究方法相同。
2、不同处:
四、关于说课的板块及内容
(一)说教材
(三)说教法
(四)说学法
(五)说教学手段
(六)说教学过程
(七) 说板书设计
(八)说练习设计
五、关于各板块说课内容、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说教材
1、要点:
(1)授课内容
(2)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3)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2、常见问题:
(1)曲解编者意图;
(2)对文本主旨理解牵强附会;
(3)对授课内容的地位和作用认识模糊;
3、应对策略:
(1)说清楚教材内容与呈现方式的特点
(2)说清楚所教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
(3)说清楚学情
(4)说清楚所教内容的三维目标、重点、难点
案例1:《观潮》
教参简说:“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本文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课文结构清楚,层次分明。在文中,作者不但运用比喻、形容、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还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特,使人读后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
课文的第3、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描写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写声音,从“闷雷滚动”到“山崩地裂”;写景象,从“一条白线”到万马奔腾……其生动优美、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把钱塘江大潮描绘得有声有色、气势非凡,使我们眼前仿佛浮现出大潮的画面,感受到大潮的响声越来越大,大潮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读来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深受震撼。
教材中配了两幅紧扣课文内容的图片。第一幅图片,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海塘大堤上“人山人海”,水面上的那条白线正向我们移来;第二幅图片,则是另一番态势,我们看到的是“两丈多高的水墙”浩浩荡荡飞奔而来的壮观景象。这两幅图片为学生深入领会课文内容提供了凭借。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钱塘潮之“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并通过品味重点词句、重点语段,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教学难点是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说课设计:
说教材
《观潮》一课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章思路清晰,语言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一篇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培养留心周围事物习惯的好教材。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钱塘潮之“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并通过品味重点词句、重点语段,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说学情16_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教师提供直观的图象帮助理解。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确定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案例2:山雾
说教材:《山雾》是西师版课标教教材二上课文第二课,是一篇文字清新,语言优美的儿童散文。课文用拟人的手法,以充满童趣的语言把山雾在清晨由山下渐渐升腾,并在山林中弥漫以及太阳出来以后,变成露珠的整个过程生动、活泼地展现出来、让学生了解山雾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识字写字;二是学习朗读,在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在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美。
说学情:二年级的学生识字不多,阅读习惯尚未养成,有一定的阅读困难,对大自然的美感悟能力差,需直观的、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阅读理解。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说教学目标:
1、助拼音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生活实际,把课文内容与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和感受山雾顽皮、可爱、神奇的特点,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和感受山雾顽皮、可爱、神奇的特点,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说教材这一块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依“标”扣“本”,不要脱离教材。
2、要正确理解文本主旨,不要牵强附会。
让我们来再看一组学生对文本主人公的解读与评价:《狐狸和乌鸦》──“狐狸很聪明!你看,它为了得到肉,很会动脑子”;《秦兵马俑》──“我觉得应该感谢秦始皇。如果秦始皇不为自己建造陵墓,就不会留下举世无双的兵马俑了”;《虎门销烟》──“林则徐没有环保意识!几百万斤烟渣冲入大海会造成多么严重的污染!石灰冲入大海,对大海动植物的危害更大!”这些脱离文本主旨,游离文本语境天马行空式的“独特体验”,是对文本的误解,它不仅严重偏离、曲解了课文原意和科学本质,而且还出现了价值观的偏离,从根本上扭曲了教学的方向和实质。虽然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哈姆雷特决不会变成彼拉多。因此,教师既要激励学生进行多元体验和多元理解,又要引导学生尊重人文主旨并追求共通见解,正确处理一元标准要求与多元解释、个性解读与文本原旨领会、独特认识与共性认识、多元文化与普遍价值的关系。这才是新课程理念的真正要求。
3、要恰当制定教学目标,不要拔高降低。
无论是一篇课文的还是某一课时的教学目标,都应该是符合年段目标的,三个维度整合的,简而明的。
(1)要把握住阅读教学目标的阶段性。
低年级:培养阅读兴趣;在阅读中识字、学词;通过朗读和借助图画阅读,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中年级:加强朗读,练习默读;学习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段;初步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初步了解一些表达方法;学习略读,粗知大意;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高年级:进一步提高阅读的速度与质量,能体会词句含义、感***彩和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学习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搜集和处理信息。
(2)要体现目标的三个维度,更要突出语文能力。
崔峦老师于今年暑期在贵阳举行的第五届阅读观摩研讨会上说:小学语文要唱好“八字经”:识(识字)、书(写字)、读(阅读)、记(积累)、说(口语交际)、写(习作)、法(学习方法)、习(学习习惯)。要强化语言学习,落实能力、方法、习惯的培养。
(3)要提出“三维”整合的、简而明的教学目标。
备课时对教学要达到的目标进行整体思考,既要明确“三维”目标的达成度,又要确定实现目标的方法、手段、策略,而后用简明的、条分缕析的、策略与目标相联系的语言加以描述。如,中年级的《荷花》一课,可以提出如下教学目标:(1)识字学词,读准生字的字音,了解词义,正确书写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用朗读表达对荷花喜爱的感情。(3)从感悟作家笔下荷花的特点中,了解抓住特点、展开想象的写法。
案例3 《亡羊补牢》
一、说教材
《亡羊补牢》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的课文,这是一篇安排在《揠苗助长》之后的一则寓言故事。
安排本课教材的意图在于让学生通过读课文,体会寓意包含的深刻道理,拘于本课教材的安排别巨匠心。根据中年级儿童的心理及素质的要求。我把通过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体会寓意作为本课时教学的重难点。
立足教材的特点及新大纲的精神和学生实际,确定如下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则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懂得做错了事就及时改正。
4、通过分小组合作的学习,培养学生交际合作的能力,形成集体主义责任感和荣誉感。
案例4:《十里长街送总理》
说教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真实,具体地叙述了1976年1月首都人民群众聚集长安街向周总理告别的感人情景。第二课时要学的第二、三段是课文抒发感情的焦点。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以下方面:1、读中体会人民群众怀念、爱戴总理的思想感情,并体会随着时间迁移这种感情的升级;2、通过读表现这种思想感情;3、抓“不约而同”、“慈祥”的教学,通过各种手段加深对这两个词的理解,并为第三课时这两个词的造句作铺垫。
(二)说教法
1、要点:
(1)采用什么教法
(2)教法分析
(3)确定某种教法的理由(由教学内容及学生客观现状分析)。
2、常见问题:
(1)生搬硬套,穿靴戴冒
(2)滥用教法,不讲实效
(3)堆砌术语,云里雾里
3、应对策略:
(1)据教材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条件、学生年龄等特点选择较法;“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陶行知)做到:因文而异,因需而设,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2)说清楚教法的选择和为什么选择这种教法;
(3)说清楚为什么要运用这种教法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常见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或模式:
1.以培养自学能力为核心的“学、导、练”教学模式;
2.以情境体验为核心、以训练朗读为重点的“导读、练读、评读、赏读”教学模式;
3.以方法指导为核心的“方法渗透、领悟、小结、运用”教学模式;
4.以获取信息、积累语言为核心的略读课、自主阅读课教学模式;
5.以体验、探究为核心的“综合性学习”教学模式。
(三)说学法
1、要点:
(1)说明学法指导及理由
(2)掌握何种学习方法
(3)促进有效学习的措施
2、常见问题:
(1)忽视教学内容及特点和学生认知能力的联系;
(2)滥用学法,不求实效;
(3)教法与学法割裂
3、应对策略:
(1)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2)说清楚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何种学习方法;
(3)说清楚准备创设何种教学环境和条件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案例1:《春天的雨点》
《春天的雨点》是义务教材第八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写人记叙文
教法:以读代讲法,读写结合,举一反三等方法。
学法:指导学生学会在自学基础上发现问题一提出问题一思考、讨论问题一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以及带题求解自学法(谈谈、划划、议议、读读)。
说学法
根据以上教学方法,学生可采用“问一问,说一说,读一读”的方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问”自己不懂的地方,“说”自己理解地内容,“读”文中的重点词句。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评:严格地讲,教学目标不能和教材理解、教学程序并列地单独作一块内容,教学目标是教材理解中的一部分。就像教学重点、难点隶属于教材理解一样,所以实际上本说课稿,只有教材理解和教学程序两块内容,这从总体上看,似过于简略了。
其中体会悲痛心情,指导感情朗读是本课时的重难点。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我这样设计教学过程:
评:用“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我这样设计教学过程”这样一句话,将说课由说教材转入说教学过程,转得十分自然、简洁,这反映了说课者良好的说课功底和自如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第一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我以充满激情的导语,借助画像,哀乐等手段努力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意境,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这样做,可以拉近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而后安排揭题、审题,用“课题扩充法”说课文主要内容,学生掌握快捷准确。
评:先分析学情,再说根据这个学情打算怎样教,接着说这样教的好处,如此一步步,逻辑严密,是科学的说深思路之一。
第二步,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紧接着,我又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并让学生思考课文记叙了长安街上的哪几个场面,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这样一环紧扣一环,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全文的情感基调,更好地把握了课文内容,也帮助理清了文章脉络。
评:“紧接着”这个词用得好,把第一个教学环节与第二个教学环节紧紧联在一起了。但教学过程只交代了范读课文和让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两个内容,后面的学生书面练习,练习后的反馈、交流,最后的分好段落(这些内容在教案中都有),都没说。这就使得教学过程残缺不全。试想,如果按说课中的第二步内容来评析这个教学环节,那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教学效果呢?
第三步,品析赏读,学习第一段。
先安排自学,自学后的检查反馈分两步走:先检查字词,突出“槐”的声,“妻”的形,而词义较浅显,不做逐个讲解,力求省时高效。再是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分层,切实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加强发散求异的思维训练。
第二环节在学生进入情境后,我紧扣语言文字,抓住关键词句,让学生自由鉴赏、品析朗读,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阅读,不仅可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主体作用,而且在说、读的过程中发展了思维,提高了表达、朗读等各种能力。教学时,我始终牵握“爱戴、怀念”情感线,做到“拎一点,带全面”,第一层抓2、3两句体会人多,第4句体会人悲痛。第二层还通过练习题____的____,____地等待周总理灵车的到来,引导学生推敲“焦急和耐心”。重点扶学“老奶奶”一句,放手自学写“青年夫妇”和“少先队员”两句,最后抠挖“……”延伸为“万众一心”,这样的设计,能很好地体现语言文字训练的梯度和层次。
需要指出的是,指导感情朗读,要在学生懂得怎样读的基础上,再入情入境地读,具体实施时我注意形式多变,或评或读,或指读或练读,或齐读或配乐读,在读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寓教于情的感受中。
古人云:“感人心者,先莫乎于情”。这是一篇情感型课文,我在教学中,始终通过充沛的情感,用生动的语言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使作者、教者、学生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
第三个环节是指导学生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的”方法归纳第一段段意,落实了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此处还安排了质疑环节,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散思维,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议论解惑,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最后一步,对照板书,课堂总结。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牵引学生回顾第一段的学习全过程,总结归纳学法,为下文的学习作迁移准备。
总之,我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力求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情感熏陶的有机结合,既突出重点,又突破了难点,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目标。评:先分析学情,再说根据这个学情打算怎样教,接着说这样教的好处,如此一步步,逻辑严密,是科学的说课思路之一。
这一段教学过程说的内容比一、二两个教学环节具体,在陈述“怎样教”的时候,还能结合说说为什么这样教的理由和好处,使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使说课与课堂教学也统一了起来。但我们将说课和与教案对照起来,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2.漏掉了许多重要的内容。如学法的归纳、电教媒体的运用、生动的课堂讨论、相机的板书等等,这样也就使得说课中的课堂教学变得干巴巴的,无法客观地反映课堂教学的真实状态,同时也让人无法认识到某些教学过程,原本所具有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如教案中的概括第一段大意,是分三步走的,很有层次感和艺术性,而说课时仅只用了“指导学生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的方法归纳第一段段意”一句话。如果我们不看教案,光凭说课中的这一句话,就无法分辨出包含在这个训练过程中的设计者的独特匠心。
车老师的课上得十分精彩,以上说课的总体思路也没有什么大不当的地方。《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情感型的课文,车老师紧紧抓住这个特点处理教材,在说课中也注意突出和体现了这一特点,并且说课的语言平实、口齿清楚、功底扎实。如果要说有什么不足的话,除了上面的说及的一些以外,主要是说课的内容还欠全面一些,说理也是这样。再还有,由于教学过程也是采用客观介绍的方式,所以,教学过程这部分也说得尚不够具体和清楚,这些都或多或少地影响了说课的整体效果。
(六)说板书
1、要点:板书是将所教学的内容系统地、有序地设计好、规范地、简明扼要地展示在黑板上,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对文本的感悟。
2、常见问题:一空,二满,三乱,四散,五潦草,六差错
3、应对策略:
(1)说清楚板书设计的理由(遵循科学性、实用性、直观性、灵活性、艺术性原则);
(2)说清楚板书与教学及学习的内在联系。
案例1:登山
“不必走”“仍旧走”列宁
为什么?登“往回走”向前走自觉
怎么?山“不能走”跟着走锻炼
结果?“太危险”“就走”意志
此板书设计为落实教学目标服务的。课题左边是学生质疑内容,也是抓课文主要内容的线索。中间部分抓住巴果茨基和列宁对话的四个关键点(语言文字训练点),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全文的角度,体会列宁自觉锻炼意志的精神。右边部分高度概括了学生体会到的本文的中心思想。
特别提出的是,要发挥板书的多功能作用,充分利用板书为教学服务。如可用左边的问题,引导学生采用串问题答案的方法来抓主要内容。又如利用中间部分的板书,引导学生联系全文,自选一组内容,说说列宁是怎样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意志的。不仅体现了从整体着手的思路,而且重点突出,层次清晰。
案例2:28.惊弓之鸟
慢慢飞来受过箭伤还在作痛一声弦响嘣的一声
拼命高飞直往上飞
一只大雁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伤口裂开拍两下翅膀
边飞边鸣掉了下来直掉下来
(观察)(分析)(推理)(实情)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惊弓之鸟》一文的板书设计力求体现更羸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准确分析、严密推理到情况的落实,从中可以发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途径,并能用较为清晰的思路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说课各板块网络结构图:
开场白→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手段→说教学过程→结束语
说目标教师准备说板书
重点学生准备练习设计
难点
六、关于说课的语言
说课着力点在“说”和“课”字上,说是表述形式,课是表述内容。说课的三种语言:
1、陈述性语言
适用范围: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程序
操作部分、理论依据部分
要求:言简意明、有条有理
2、课堂语言
适用范围:教学程序环节
要求:说课与上课角色的切换,上课语言力求现场性,注意语调语速的调控,使受众身临其境。
3、肢体语言:课堂语言是用来证明说课的理论根据的要适时而用。
适用范围:整个说课过程
要求:做好眼神交流、不溺不久倦、不媚不冷、在平等中交流。
4、说好开场白,说好结束语。
7. 观课议课---中原名师李艳平小学语文工作室课例研究
2019年10月9日下午,工作室成员李会娟老师在第3录课室执教《搭船的鸟》,工作室全体成员和三年级部分老师,认真观课议课,深入思考,对特殊单元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搭船的鸟是三年级上册的一个特殊单元习作单元。
整节课的教学设计,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展开。
上课开始李老师就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由此让学生明晰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学有目的 。
李老师由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向学生提出来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读课文想想作者对哪些事物做了细致观察,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并且给孩子提供了学习提示。 让学生学有抓手。
在围绕目标进行学习时,学生有自学,有小组互学,在学生进行展示老师通过不断的追问,问学生怎么就能够看出来作者做了细致的观察。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经过老师的点拨,学生慢慢总结出来,观察的方法。
语文学习重在实践,重在运用。课文的学习只是一个例子。进行课文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用学到的观察方法。
李老师,巧妙的运用观察记录单。让学生在填写观察记录单的过程中学习课文中用学习到的观察方法。 让学生学有方法。
课后,李校长和黑玲老师带领工作室成员和部分三年级老师进行了评课议课活动。对特殊单元的教学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一、关注单元要素,明确教学目的。
要想教好,首先得精准把握单元中提供给我们的材料,明确材料在教学时所承载的语文要素以及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本单元的篇章页明确告诉我们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留心观察”,语文要素有两个:一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二是仔细观察,把观察方法写下来。也就是说本单元的所有材料都是聚焦“留心观察”,且对我们留心观察提出了两个学习要求,其中第一个指向阅读,要学会怎样留心观察,即学习观察方法;第二个指向习作,将运用观察方法的观察所得表达出来。接着是两篇精读课文,初试身手两篇小片段,两篇习作例文。且这三部分内容都十分有特点,都是一篇写动物、一篇写植物。这样的体例安排,提示了我完成学习观察方法和表达观察所得的范围,那就是以观察一种动物和一种植物为抓手,来进行训练,不可贪多。
那么再来看,落实到单元的每一篇课文,这些教学材料所应该承担的教学任务。第一课《搭船的鸟》聚焦的观察方法是抓住动物的颜色和动作,《金色的草地》聚焦的观察方法是植物的变化情况和变化原因。习作例文则是在初试身手片段观察的练习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目的就是供给孩子们以借鉴和模仿。可以看出,每一篇课文的使命和任务不同。
根据这样的从整体到部分的分析,本单元的起始课《搭船的鸟》的两课时就可以这样来安排了:因为本文中聚焦的观察方法有两个:眼看和心想。且眼看的有第一、二、四段,第三段是心想,也就是侧重眼看的部分比较多。所以就安排,第一课时聚焦眼看的这种观察方法,第二课时聚焦心想这种观察方法。同时因为第二课时内容相对较少,就可以将第一课时后的观察记录单拿出来反馈、完善,并进行大部分的生字教学。
二、主线不散,细节丰满,聚焦观察方法。
习作单元目的就是为了完成一篇出色的习作,怎样完成?就是在一节课一节课、一种观察方法一种观察方法累积的基础上,由扎扎实实画好一个点,再连点成线,最后才画线成面的,这个点就是一种观察方法,线就是运用观察方法所完成的一个观察片段,面就是完整的一篇完整的观察文章。可见,这个点十分重要,所以,我们要在主线——留心观察不散之下,将细节——这个点画实在、画丰满。
《搭船的鸟》的第一课时的点就在于用眼看的这种观察方法的学习,即观察到了什么,观察了哪些方面。
所以接下来的《搭船的鸟》的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可以这样进行:
首先,课堂前置一部分:试着观察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先在观察记录单上填写你用眼的观察,再根据自己的观察单,写出来一篇日记。
第二步,学习篇章页,让学生也明明白白知道贯穿这单元的线,以及相应的学习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第三步,根据课后第一题“读课文,想想作者对哪些事物作了细致观察,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进行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聚焦眼看这种观察方法,来重点学习第二、四自然段中抓颜色和动作的观察方法,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在这个过程中,也解决了课后第二题“注意加点的字,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事实上,是怎样把观察到的准确地写出来。
第四步,如果你是作者,也有这样一个观察单,会怎么填呢?让孩子们一起想办法来解决,让孩子们参与进来,课堂上学会填写观察单。
第五步,填完之后投影对比一个学生的记录单和日记与作者的记录单和课文,谈发现。孩子们会发现:抓住颜色和动作就把鸟写具体、生动了,也就细致了。接着,引导孩子们:看来,我们学到的观察方法很好,何不用一用?我们一起来帮助这个孩子想想办法让他的文章写细致?孩子们也会试着用抓颜色和动作来完善。
第六步,课下运用观察方法,完善自己的观察单,并再次观察。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如论如何学习观察方法、习作方法,生字也是基本要素。可以课堂前置,可以让学生。在板书时,或涉及到生字时,也要关照到。如“翠”,不能割裂生字和习作,习作也需要写字。
这样,这节课的主线——留心观察——贯穿始终,细节——眼看的这种观察方法,抓住动物的颜色和动作——就可以处理得扎实。
在教学统编教材时,对语文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室所有成员和三年级的老师在听课议课中不断的理解着、思考着、困惑着、进步着。
8. 小学语文听课意见和建议怎么写
听课是一种对课堂进行仔细观察的活动,各位,我们看看下面的语文听课评语建议吧!
1. 教师能让学生在理解中背诵,逐步掌握本文的重点难点,但气氛少活泼。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积累一些文言虚词和固定用法,能一定程度上自译成文。做到讲练结合,联系疏通新旧知识,分析精当。
2. 本节课学习内容是与学生生活学习紧密结合息息相关的课题,教师授课中有针对性地探讨了学生面临的问题及相应对策,教学中能密切结合校园内及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件开展教学,深入浅出,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开展讨论。教师语言表述清晰精要幽默。建议教师要对学生的分析提炼总结问题的能力加强培养,提高要求。
3. 这节课老师通过图片、录像、课文等多种形式来使学生认识美丽的小兴安岭,使学生对小兴安岭的景色、物产有了深刻的印象。老师先带领学生一块分析描写春天的部分,并总结出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分小组来学习课文的其余部分,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语文听课评语小学语文听课评语。在讲课过程中还设计了几处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语句,让学生选择会在什么季节去小兴安岭旅游等环节,都体现了老师重视学生的学习感悟,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
4. 导入部分的录像资料只是让学生看了一遍,看完就过去了。我觉得这个地方应让学生根据预习的情况,联系录象资料来说说小兴安岭有哪些景物,给自己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然后再去理解课文。在第三个环节配乐朗读并让学生观看动画课件时,课件的内容并不能和课文完全相符,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这里可只留背景音乐,让学生边听朗读边去想象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
5. 在最后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和感悟上,还缺乏进一步的提升。小兴安岭向人们奉献出了丰富的物产,作者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没有引导学生去体会,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6. 教师教态自然,语调亲切,并不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推进了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7. 能按常规教学思路落实好听、说、读、写等技能的训练;能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资料,使学生直观感受学习内容;能利用网络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信息的能力,以及分享成果,获得成功喜悦的情感、态度,并促进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建议:在现代化教学中,还应注意充分发挥教师的语言,肢体动作等情感艺术,加强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以提高课堂教学
质量。
8. 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知识由浅入深:谆谆诱导,创设情景:引发学生思维,促进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体现教师主导,学生 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分析例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好体现新课程的“三 维目标”;教学过程逻辑性较强,教学思路严谨,作为一名新教师来说教学基本功较 扎实;建议:①可以给学生更充分的时间讨论,适当控制教学节奏; ②创设的例可以增加一些难度,更好训练学生的思维;③备课要考虑多种因素,上课要灵活。
9. 本堂课知识点明确,条理清晰,板书大方,教师注意归纳总结,能联系书本以外的知识,扩大学生听闻
10. 小学语文听课评语评语。教学语言形象丰富生动,浅入深出,但与学生互动交流稍显欠缺。 该课语言幽默风趣,生动形象,着力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引导学生动手动口,注意矫正反馈,注重双基训练。
11. 教师教态自然,语调亲切,并不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推进了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准确的把握了设疑的方向,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进入积极的的思维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