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语文教学目标该如何规范表述

语文教学目标该如何规范表述

发布时间:2023-03-03 00:29:36

小学语文教案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怎么写

如下:

1、结合课后注释及及工具书,自学古诗,了解诗的大意。

2、诵读古诗,读悟结合,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悟诗歌博大的人性美。

3、课内外结合,激发对诗歌的兴趣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小学语文教案格式: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三、教学准备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学习新课

a、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b、学习生字词

c、想想课文讲的是件什么事

d、小组讨论、交流。

e、教师相机辅导,理清课文脉络

3、指导感情朗读,入情入境

4、小结,拓展延伸

5、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㈡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怎么写模板

确立教学目标对于任何一节课都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指出了教学的主攻方向,规定了一整节课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学习层次水平及教学的深广度,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活动的依据之一和教学评价的重要标准。教师确立课堂教学目标,必须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努力做到整合、具体、恰当、可测,从而发挥出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调节功能、评价功能和激励功能。
1、整合。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思想性决定了不仅要注重字、词、句、篇知识性内容的传授,还要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和品德教育、审美教育以及心理素质教育。因此,在确立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时,教师必须从多角度考虑,使之体现知识、智能、德育三方面目标的整合优化。

2、具体。教师在确立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时,要紧扣<课程标准>,依据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所确立的教学目标,要能在40分钟内具体实现;表述要明确、具体、规范,便于理解、操作和检测。

3、恰当。小学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所包含的知识因素、德育因素的弹性很大。这就需要我们把握<课程标准>要求,依据学生接受能力来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努力做到恰到好处。如同是叙事作文的课堂目标,三年级是“能根据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一段话”;四年级是“写一件事,能把经过写具体”;五年级是“能写简单的记叙文,要求有中心、有条理、有详略、能表达真情实感”;六年级是“能根据要求选择材料。编写作文提纲,写出有中心、有条理、语句通顺、主次分明、有一定想象的简单记叙文。”由此可见,课堂教学目标有明显的层次性。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根据教材的要求把握好分寸,既不能盲目拔高,也不能随意降低。
4、可测。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活动的重要标准,因此,教师所确立的教学目标要具有可测性,努力在表述语中运用外显性行为动词,切忌模棱两可。

㈢ 如何做好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设定

如何做好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设定如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设定

一、表述具体,适宜操作
陈述教学目标是为了使教师把握教什么和怎么教,学生明确学什么和怎么学。如果是公开课,还应该使听课老师能根据教学目标来评价教学过程。因此,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必须建立在科学的教学理念上,建立在对学生学习需要的科学分析上,建立在对教材的准确把握上,做到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
例如:苏教版语文第十册《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目标最初设定为: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重点段落的写作方法。③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的内心情感。
从上述教学目标的表述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怎样朗读才算是有感情的朗读?本课时要达到什么程度?“学习重点段落的写作方法”到底是学习什么写法呢?“我的内心情感”到底又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在目标的叙述上明显存在含糊不清、笼统不具体的不足。认真思考后,我又重新设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在园子里无忧无虑的快乐和自在。②学习生字新词,重点识记“帽”的字形,理解“土窝”“溜平”等词的意思,学会区别“种”“溜”“杆”等多音字的不同读音。③学习文中第13自然段利用排比、拟人的手法借景抒情的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披文入境,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与亲密无间的祖孙情。②感受萧红语言的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萧红其他作品的愿望。
二、立足学情,兼顾学段
例如:阅读教学中“联系上下文解词”的教学目标,在第一学段定位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提出的学习目标是“了解”;在第二学段则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提出了“理解词意”“体会关键词句的作用”等要求;到了第三学段则是“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逐步提出了“推想词意”“体会表达效果”的目标要求,这样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最终实现“具有独立阅读能力”的总目标。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既要着眼于学段目标的达成,又要考虑原有目标的基础,兼顾与下一个学段目标的接轨,提倡“学期备课”“单元备课”与“课时备课”相结合,对课程目标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对学段目标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有助于我们了解编者的意图,明确所教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从而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三、着眼文本,注重取舍
教学目标除了要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各年段的要求,具体、可操作外,还要根据每一篇课文的具体情况来设定。每一篇课文要有所侧重,训练扎实,一课一得,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如《明天,我们毕业》侧重于朗读,在读中体会同学们对母校、对老师和同学的眷恋之情;《水》侧重于品读文中的几个场景,感悟缺水之苦与得水之乐,了解反衬的写法;《早》侧重于在品梅花与品鲁迅的对比阅读中,学习借物喻人的方法。有的教材适合读的训练,有的教材适合写的训练,而有的则适合想象练说。然而每一篇课文由于教师的理解不同,也就有了不同的教法。教无定法,但一定要有章法。
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些做法,对于教学目标的制定我们还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研究、反思、归纳、总结,让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

㈣ 如何设计准确的教学目标

方法如下:

1、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不是陈述教师应该做什么、怎么做,而应是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后学生的学习行为变化。评价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直接依据应该是学生得到了什么,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收获了什么,具体的进步怎么样,而不是教师完成了什么任务,教了哪些内容。

也就是说,教学目标应该是为学生的学习而设计的,这实际上是我们目前倡导的学习目标设计。

2、目标设计以课标为基础

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以课程目标为依据。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首先要把握课程目标,在此前提下研究具体的课程内容标准,将课程的总目标与具体的内容标准融为一体,使课程目标贯穿和体现于教学目标之中。

课程目标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抓手和操作基础。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一定要进行课标分析。但同时要注意课程目标不等于教学目标。

3、目标设计要具体

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或要点是课堂教学的任务,它主要解决“学什么”的问题。而教学目标是指针对教学内容或要点,有组织、有步骤、有策略地开展教学活动学生的行为变化,它主要回答“达到什么或学到了什么”的问题。

可见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或要点之间有联系,但其本质有明显的区别,不能把教学目标与教学要点画等号。制订教学目标要把这些内容具体化为包括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等可操作的标准。

当目标向学生传递了在教学之后他们能做什么时,目标就是有用的,如果目标陈述模糊,那么它们就不大有用。所以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表述是极为重要的。

教材从实质上规定了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小学语文教材在选编课文时已经对文章的内容、文体、语言表达等有所分析和考虑,在单元说明或课后习题中也对文章的教学内容重点有所提示。

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前,一定要把握课文思想内容对读者产生的精神影响、价值引领等,体现教材的人文性;熟悉课文言语表达形式对学生积累语言材料、习得言语规律、发展语文能力、获得言语智慧等方面有独特功能,体现出语文的工具性。

4、目标表述要规范

规范的教学目标应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标准、表现程度,其中行为主体是学生。一般情况下教学目标的表述方式有两类:结果性目标表述方式,体验式或表现性目标表述方式。

“知识和能力”维度应尽量使用结果性目标表述方式,行为动词要明确、可测量、可评价,如使用“背诵”“辨认”“区别”“概括”等动词。“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大多要使用体验式或表现性目标表述方式。

行为动词往往是“感受”“养成”“树立”,这些动词往往比较抽象,缺乏操作性,因而在表述时,要明确具体的方法、途径,也就是要有行为条件,只有通过一定的条件目标才得以实现,同时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也要明确表述。

5、注意三维教学目标之间的联系

课程的三维目标不是三种类型或三个方面,而是指同一事物学科素养的不同层面。课程目标所包含的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层面的教学目标,就是要立足于让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会学(过程与方法)和乐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语文教学目标编写时不仅要有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要求,还要有对学习认知行为、学习态度的编写要求,在一个教学目标中同时体现了行为目标,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表现性目标相结合的综合效应。

㈤ 如何确定语文教学目标

如何确立规范的语文教学目标
一、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描述,指示要明确。
制订教学目标一定要注意目标的规范表述。很多教师在表述教学目标时,往往描述的是教师的行为,而不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特别是在制定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维度的目标时,应避免从教师“教”的角度来叙述(诸如用“培养”“教育”之类的词语),因为这是教师要去做的,只是做了“培养”的工作,未必就达到了目的。因此,应该从情感态度、培养结果的层面来描述目标,可采用《课程标准》中的有关词汇,如:“喜爱、热爱、赞赏、憎恨、获得……的体验”等等。这样描述教学目标,即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师在教学时会更加明确努力方向,随机调控教学过程,发挥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方法的导向作用。
用学习目标置换和修订教学目标,这种置换和修订活动能有效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备课的“预设”性质,学习目标是对学生通过教学以后应该达到的行为状态(变化)的一种明确而具体的表述。操作时我们要注意两点:首先,“学生通过教学以后应该达到的行为状态”是指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并没有规定教师在教学过程应该做些什么;其次,“明确而具体的表述”要求对于学习目标的表述应达到可以观察和测量的程度,尽量避免使用含糊不清或不切实际的语言。下面针对两例不当的目标进行病因分析:
例1、《春》的教学目标设计:
①领会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细致描写的方法;
②培养准确、生动地用词造句能力,引导学生划分文章的结构,用两个字的词语概括每部分大意;
③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刻苦学习。
例2、《中国石拱桥》的教学目标设计:
①学习生字词,理解部分词语的含义;
②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
③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案例1中,后两条目标的行为主体全都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它们只表明了教师的教育意图,而不是对“学生通过教学应该达到的行为状态”的表述。
案例2中,在阐述目标时所使用的是一般笼统的语言,“理解部分词语的含义”中的“理解”可能是指:
(1)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词语的含义;
(2)能根据课文的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
(3)能正确地使用这些词语来造句。
还有“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怎样才算是“整体感知”,怎样将“整体感知”与“部分感知”区别开来?
再有“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征”,如何知道学生是否“了解”?这些都是模糊不清、无法测定的,因此也难以在课堂教学中落实。
教学目标的表述规范明确,才有利于课堂落实,课后检测;用语明确,易于把握,才有利于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否则只能流于形式,给课堂带来随意性,给学习和检测带来盲目性。
二、用完整的句式去描述,要有可操作性。
表述教学目标是指用书面语言明确指出课堂教学中学生具体的学习结果,即对某一教学事件结束时对学生确定的学习行为做出具体说明。这种教学目标的表述方式就是具体行为目标,它具有可操作、可观察和可测量的特点,能够避免课堂教学行为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一般说来表述规范、明确的具体行为目标应该包含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对象、行为情境、行为标准五个部分,通常把它们叫做具体行为目标的五个要素。一个规范而完整的行为目标的陈述如下:学生(行为主体)在通读完全文后(行为情境),找出(行为动词)至少找出三种(行为标准)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行为对象)手法。
1.行为主体。行为主体指实现教学目标时学习行为的执行者,它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为学生的学习行为才是具体行为目标陈述的内容。许多教参中的目标陈述通常表现为“教给学生…….”或“培养学生……”的范式,其实这种陈述方式描述的是教师的行为,但教师并不是学习行为的执行者,而是教学行为的实施者。规范的行为目标的开头应该是“学生……”的模式。
2.行为动词。行为动词用来描述学生在实现教学目标时的确定行为,它可以分为含义明确的动词和含义含糊的动词两种。含义明确的动词如:“写出、背出、列出、辨别、比较”等,具有可操作、可观察、可检测的特点;含义含糊的动词如知道、了解、欣赏、喜欢等,较前者难于操作和评价。为了有效提高教学目标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应尽可能选用那些意义明确、易于观察的行为动词,避免使用“懂得”“了解”等难以观察的行为动词。
3.行为对象。行为对象是指确定的学习行为所涉及的内容,相当于行为动词的宾语,主要具体说明教学过程中学生确定的学习事件。例如“找出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
4.行为情境。行为情境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主要说明学生在何种情境下完成指定的学习行为,例如“读完全文后”,“新课学习前”“课堂讨论中”等。
5.行为标准。行为标准指学生对教学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标准的说明可以定量或定性,也可以二者都有。行为标准通常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①用完成行为的时间来衡量行为的质量,例如“三分钟内完成”;②用完成行为的准确率来衡量行为的质量,例如“完全无误”;③用完成行为的成功特征来衡量行为的质量,例如“80%的学生”。
这样,通过具体行为目标的陈述来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可以避免课堂教学事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㈥ 初中语文教学目标要求

1.落实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布鲁姆说:目标是描述要学生达到的行为。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改变过去语文教学忽视学生的个性、情感,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任由老师灌输的做法,制定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时,必须还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着眼于学生人格与价值观的完善。

2.培养、发展学生正确、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语文教学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由此可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新课程中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必须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3.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不仅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还包括方法习惯、思想品质、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内容。语文学科教学目标属于“素养目标”,素养目标的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语文素养的提高有赖于各要素的全面提高,我们所制定的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必须为达成全面提高语文综合素养这一终极目标服务。

4.以学为核心,注重学习方法和过程

新课标提倡以学来组织课堂教学,强调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学生语感的形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语文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学习方法和过程。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必须包含体现方法和过程目标。

㈦ 小学语文教案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怎么写

小学语文教案的教学目标,是小学语文教学将使小学生发生何种变化的明确表述,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
小学语文教案的教学目标,主要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另外,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它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具体到每一个课时,四个方面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有主有次。
小学语文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包括制定好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两种。

小学语文教材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不同的内容构建单元,每个学期课本有八个单元。教师在写教案时,要根据单元的这一设计安排好课堂活动,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让单元目标成为课时目标的指导。课时目标要权衡所教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来制定。单元和单元之间的知识联系要突出出来,课时之间的承上启下要做好。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案时的教学目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以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为导向,而且始终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的。

㈧ 怎么写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是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制约因素;它对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内容、明确教学方向、确定教学重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等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那么在小学语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是怎样的合理设计,语文三维目标应遵循什么原则?在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哪些问题,采取什么行动策略?本人试着从以下内容进行论述.

一、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合理设计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和方向,它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着决定性的指导作用,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起始和归宿;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为了实现一定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而开展的,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因而它对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所以,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依据和原则及实施,也必须充分考虑课堂教学实际,一切从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

二、制订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应遵循以下四条基本原则:

第一,教学目标设定要全面.

第二,教学目标设定要合理.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定位应恰到好处、不偏不倚,植根于文本,不拔高、不牵强.第三,教学目标设定要灵活.一方面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能把教学目标定得太窄、太死,要具有灵活性;另一方面在教学中也要随机调整,甚至让学生参与到确定教学目标中来,要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基础和学习过程中实际需要的变化,注意教学目标的生成性.第四,教学目标设定要适当.即教学目标要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又要符合学生实际,还要考虑学生的差别,设层次性目标.

三、在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哪些问题,采取什么行动策略?语文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确定的,这是一种新理念的体现.把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列入教学目标并放在突出的地位,这是过去教学大纲从来没有的.这既可以说是对过去语文教学弊端反思的结果,也可以说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然而,在深入课堂之后,就明显感觉到,在具体的新课标新教材实施中,对三维目标的表述却存在着共同的问题.语文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语文课程标准》对目标的要求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统一.如何针对具体课文按照三维目标来确定和表述教学目标,直接关系着新课标理念的落实问题.我们必须看到问题,找准对策.

为此,下面从表述的角度,就三维教学目标表述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表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表述三维目标,直接反映出教学设计者的观念问题、方法问题.从教学实施中,最普遍的问题是下面两种.

1.表述的传统化,忽略方法与过程.先看案例:《孙权劝学》教学目标:

(1)了解文意,理解文章内容.

(2)把握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积累一些重要文言词语,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4)使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在这里,我们从教学目标的表述上,只看到让学生从课文中了解什么、把握什么、积累什么,突出的是知识与能力上的要求,而没有过程和方法的注入.目标中,“要求了解文意,理解文章内容”,通过什么途径、什么方法达到这一的目标,不清楚;“把握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如何达到“把握”?通过什么途径?是通过揣摩语气,还是分析语言,或者是通过与其他文章的比较?都不清楚.这些最关键的东西都未能在教学目标中表述出来.这与传统的教学目标的表述没有任何区别.这是不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与传统教学目标表述中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机的融入其中.而传统注重的是知识的掌握,知识的学习是孤立的,未同能力的提升联系起来,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这种教学目标设计的定位表述,可以看出往往只重视的是结果,而忽略实现结果的过程,这必然造成教学上的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

2.表述上的繁杂与分割请看案例:《秋天》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

(2)培养学生诗歌的朗读能力.

(3)掌握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

(4)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

(1)加强诗歌的朗读技巧训练.

(2)重视对诗歌的语言进行揣摩、品味.

(3)通过音乐、图片与文字的结合提高效果.

(4)拓展延伸,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诗歌对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3)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从上面目标的确定和表述上来看,虽然全面,但是问题仍然存在.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将三维目标分割开来,没能将三者有机渗透、融合.事实上,在教学中三者是无法分开的;二是多而杂,一篇文章共确定了11个目标,一般说来,在课堂上是难以达到的,不够符合教学实际;同时,表述中其内容还有重复之嫌.在很多学校中,这样的确定和表述新课程的语文教学目标比较普遍,值得探讨.

阅读全文

与语文教学目标该如何规范表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8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3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9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1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3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7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8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6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2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4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3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6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6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9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2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5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