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上好小学一年级语文的识字课
链接:
2. 一年级识字该怎样教
导语:识字是小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基本功训练,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基本要求。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识字。
一、激趣导入
小学低龄段学生正处于感性思维阶段,对于视觉和听觉等感官刺激较为敏感,在色彩、图画、音乐等方面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在教学中,应遵循学生的学习特点来制定教学方案,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识字教学中来。因此,在导学阶段,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营造一个视听结合的教学氛围。比如:讲解《雨点儿》一课,我通过播放下雨的声音,让孩子观看图片,然后从生活的自然现象入手,孩子们感觉非常的亲切,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兴趣。
二、重点识字
这个环节是每节课的重点,一年级的孩子就是识字、写字,是语文课学习中的重中之重,所以识字和写字这两个板块应该是占课堂比例比较大的。我在识字教学的过程当中采用的是我们通过学习得出的一个教学方法,叫六步识字法,
(1)带拼音读词语
这个字是孩子需要识记的生字,词语基本是课文中出现的词语,我们课文都是从易到难,刚开始教的时候文中没有词,我们呈现的就是单独的拼音和文字,根据课文的不同,教学时可以做适当的调整。因为一年级刚刚开始,它的课文可能没有那么复杂,不会在文字出现生词的时候,就可以出现拼音和汉字,让孩子第一步就是带拼音读字。词语的朗读可以是让孩子自己先来读一读,有一个自主的环节,先熟悉一下字音,然后老师指读、查读。难读的字,根据各地区孩子不同特点来指导。
(2)去拼音读词语
学生熟悉了字音后,为了加大难度,去掉拼音,采取多种形式的读。分小组读一读、男女读一读等,让孩子们反复地读,熟悉这些词语和生字,加深印象。
(3)查读生字条
同桌互相查读,我们的要求是查读生字条,遇到不会的字画个图,圈出来之后,同桌可以交给他怎样识字,在教的过程当中,实际上就是互相交流了识字方法,查读生字条,其实同时也可以把识字方法融合在这里面,互相交流一下,可以给孩子提出硬性的规定,比如说查读完生字之后,把不会的字交流。两个人必须交流两个或三个识字方法,在预习的时候就可以预习。交流的时候,可说出这个字我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的,我是怎么记住它的,可以为后面的汇报做好基础。
(4)汇报交流识字法
在这个环节当中,如果还要教偏旁,那么教偏旁的时候,可以说一说字缘、字义,这个偏旁与什么有关,这个老师课后可以查一查相关资料,给孩子们介绍一下,提高孩子的识字兴趣。比如:“宀”宝盖多与房屋有关,“辶”走之多与行走、行动有关,“犭”反犬旁多与兽类动物有关。遇到难的字,可以说不同的识字方法。经过训练的孩子,可以说出不同的识字方法。如果每个孩子汇报一种,时间很快,而且孩子能高效的把生字条的字识记下来。
(5)换语境读词语
就是把新的生字带到不同的语境当中,让孩子来读一读。
(6)带入文中读词
把新的生字带到课文中,来读课文,检查孩子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一节语文课可以渗透一种识字方法,强化一种识字方法。例如部件法可以这样教学(比如:空,让学生这样讲:“空,我用部件法来记住它,它是一个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个穴字头,下面是个工,工人的工,合起来就是空,天空的空。”)
还有数笔画法,刚开始学的独体字,没有部件,没有偏旁,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组词法都是比较简单的方法。学比较复杂的、有结构的字的时候,可以用部件啊、加一加啊、减一减啊、会意法,到后面学的字越来越多,就可以用偏旁归类法,形声字归类法,每节课老师渗透一种到两种识字法,慢慢的就都学会了。课堂上再汇报的时候,就会看到精彩纷呈的'汇报。这个需要老师前期下一些功夫,指导一下孩子的学习。
三、读文品文
低年级的孩子特点是理解能力不是很强,要求以读带讲,在读中感悟,通过反复的朗读,在反复朗读当中让孩子体会文中的意思。首先让孩子自己读,复习划分自然段的方法,把划分正确的孩子的划分方法通过展台展示一下,如果其他孩子有错误,看见正确的就可以改过来。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朗读,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然后自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老师也可以引读,采用男女分读、小组读等等,多种多样的读,其实老师在课文的处理上不用讲的过多,读多了,自然就理解了,体会到文中的意思了。
在学文的过程当中,一个是注意朗读的指导,另外一个就是说话的训练。高年级讲究读写结合,低年级注重说话训练。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渗透一下,比如:教学《雨点儿》时,文中有“数不清,飘落”,抓住这两个词语,讲到数不清的雨点时想到了什么?举个例子说“数不清的雪花从天空飘落下来”,自然而然地讲了一句完整话,非常好。在低年级课文的训练当中,我们就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重点词语,然后让孩子仿照课文中的句子进行说话的练习。培养学生从学文到用文的能力。在这个过程当中,注意训练孩子的表达能力,增加孩子积累词语的能力。
四、指导写字
(1)观察笔顺和结构
第一步就是指导学生观察,让孩子在底下练习说,然后再汇报,一个孩子就可以把所有的内容讲完。比如:“有”是一个上下结构的字,它的笔顺,第一笔是什么,第二笔是什么。新版教材的优点就是每个字的上面都把笔顺全都呈现出来了,所以这个内容孩子完全可以自学。看书,观察这个字,看它的笔顺,结构,然后自己起来汇报。汇报后你还可以给他个机会,让他领着全班小朋友一起书空,孩子特别高兴,觉得非常的自豪,站起来就会说“请大家跟我一起书空,左手当本,右手当笔,在手上练习写一遍笔顺,巩固了每个汉字的笔顺。”
(2)观察每个字的关键笔
学完笔顺和结构之后,就是观察每个字的关键笔,小孩要想把字写好,汉字的每一个关键笔在哪个位置,这个很重要的。发现每个汉字的关键笔在什么位置,然后教师对关键笔要重点指导,进行范写。例:“竹”字左边第三笔是竖,右边第三笔是竖钩。“桥”的木字旁的捺变点,“乌”字第三笔是竖折折钩。
(3)进行描红,练写
(4)汇报和讲评
随机下去挑选一到两本同学的书,拿到展台上展览,让孩子们就这个同学写的字进行点评,通过点评之后就会发现可能我自己哪一个关键笔画没写到位,所以我的字写的不漂亮。通过对比,点评别人的,就知道了自己的这个字到底该怎样写得更好,更美观。
总之,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识字教学,从而提高一年级小学生的识字能力。
3. 一年级有效识字的方法
识字是 一年级语文 的基础教学,那么老师们要如何进行有效的识字教学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一年级学生认识新字的 方法 ,供大家参考!
一年级语文识字方法
1.编字谜。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发现“编字谜”能帮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一些难教的生字,经过引导,孩子们经常动脑筋编字谜在课堂上交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比如:朋:两个月亮交朋友。林:两棵树,并排站。休:一个人靠在木头上。息:自己的心。禾:一棵小树苗,头上戴草帽。思:十张口,一颗心,猜猜看,动脑筋。雷:雨点掉到田地里……孩子们不仅能编出书上出现的生字,还把这种识字方法扩展到课外,并讲给家长听,这样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识字兴趣,同时也巩固了生字。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组字游戏。老师把一个字或几个字的构字部件打乱顺序写在卡片上,发给每个小组一份,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尽可能多的组字,然后小组派代表到讲台前来展示合作的效果,让全体学生认读,评出冠军组。这样,体现了保底不封顶的教学思路,学生们不仅能组出课本上出现的字,有些学生还能组出许多课外认识的字。
3.抢卡片。老师把许多卡片放在黑板槽里,指名2—3人站在黑板前,按老师读的字音,找出有关的卡片组成字,读后 组词 或说一句话,谁抢得多谁就可以得到一面小红旗。
4.编 故事 巧记字形。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构字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去揭示汉字的造字原理和音、形、义的关系。通过直观手段、形象语言、生动故事,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幅幅图画或一段小故事。如:学“呆”时,教师边讲故事边写笔画:“一个人张着大嘴巴(口),像木头一样一动不动,原来他在发呆。”
5.变字小 魔术 。我结合语文百花园一中“这样识字真有趣”组织了“变字小魔术”的游戏。选出一些简单的字让学生加一两笔变成新字。如“日”,孩子们变出了:电、甲、由、申、田、白、百、目、旦等,“木”,变出了:本、禾、术、未、米等,课堂上,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到“魔术”中,在游戏中学习,在交流中巩固。
一年级语文识字技巧
课堂上,让孩子们像 唱歌 一样,唱出识字方法,让孩子们像朗诵一样,把识字方法挂在嘴上,朗朗上口。这样的识字法可以让孩子们课堂上就基本记住所有的生字,而在默写中获得上佳的成绩。
1、加一加
加一加就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来学习生字。用学生以前学习过的生字加上偏旁变成新的生字。这样记忆起来就比较简单。例如学习 “让”,在学习了“上”这个字为基础的前提下,需要教会孩子认识言字旁。首先告诉孩子,言字旁的字跟语言有关,跟话语有关。然后让孩子分析字形,左边言字旁,右边一个上,于是可以引导孩子这样唱出识字方法: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让”,言字旁加个上,让让让,让座的让。
2、减一减
这个方法适合合体字与组成这个合体字的部分有相同的类型。减一减的方法就是把以前学过的生字去掉某一部分变成新的生字。比如学习去就是丢掉了一笔就变成了去,家没有了房盖就成了豕。例如“景”字,可以让孩子用减一减的方法记住“景”:我用减一减的方法记住景,景色的景去掉日子头,京京京,北京的京。
3、换部首
这个识字方法适合合体字中除部首外的字相对复杂,不是一个独体汉字,或者去掉部首的那个部分比较生僻,不适合用加一加的方法。那么可以让孩子用换部首的方法记住新字。例如由“谁”这个字,学习“堆”字,就可以用换部首的方法学习:我用换部首的方法记住“堆”,谁家的谁,去掉言字旁,换成提土旁,就是堆,土堆的堆。
4、拆分组合
这种识字方法是将减一减和加一加结合识字的一种方法。例如“员”,要用拆的方法将字拆成“口”和“贝”字,然后把识字方法唱出来:我是用拆分法记住“员”,员可以分成“口”和“贝”,口和贝合成员,队员的员。
5、组词法
这种方法更适合孩子认识生字时使用,加上组词后,不仅可以记住字形,还能借助词语大致了解字的意义。例如学习“数”:我用组词的方法记住数,数数数,数字的数。
6、 顺口溜 法
这种方法适合笔画较多,又可以按照一定逻辑关系组合的汉字。比如大海的海字:我用顺口溜的方法记住“海”字,每个地方都有水,海海海。
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这三种方法在同一纬度上没有从属关系,即不会出现包含或被包含的情况。例如,“清”字以“氵+青=清”出现的为“加一加”识字方法,以“请-讠+氵=清”出现的为“换一换”识字法。青字以“清-氵=青”是减一减识字法。
而拆分法的提出,却打破了这种平行关系。拆分组合识字法,简单的来说,就是由两个生字组成一个新的生字的识字方法,例如“婴+鸟=鹦”。不难发现,这也是加一加的形式出来,但是却只能叫“合一合”。
写在后面的话:用了以上方法指导孩子记住了字形后,还可以帮助孩子分析字的构成,同时结合字义来讲解。例如我在讲解 “海”字时,告诉孩子,大海里有很多水,所以是三点水旁,三点水旁的字都跟水或者液体有关,右边的每字是有人和母组成的,表示大海是孕育生命的母亲,所以我们会有一首歌《大海啊母亲》,之后是我给孩子们简单地唱了一段这首歌曲。从孩子们闪烁着的目光中我看出,他们对老师的讲解很受用,也很喜欢用多种生动的方式识字。
虽然用多种方式识字,对于教师来说要求比较高,因为毕竟要关注到每个孩子,要找到适合孩子的方法,又要兼顾知识的严谨和教法的生动,以及孩子们的接受能力。所以,尽管方法很好,还要找到合适的字去运用方法,否则,就收不到良好的效果了。除此之外,上课的时候还可以利用游戏的方法来加深印象。让一些同学来扮演偏旁,一些同学来扮演学过的生字。让他们通过找朋友的游戏来记住生字取得的效果不错。学习过程也可以变成一个游戏过程,让学生来扮演不同的生字,让他们说去掉哪一个部分就可以变成新的生字了,这样课堂的气氛也活跃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记住的生字就多了。
一年级语文识字注意事项
(1)不要过早把生字从语言环境中提取出来,单独认读。
识字教学一直就提倡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这是人们在实践中根据识字与 儿童 学习的规律得出来的。对学生来说,初读了课文后就要能认读一个个孤立的生字,难度是比较大的。教学时,不宜过早把生字从课文的语言环境中提取出来,单独认读,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熟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次,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读熟识生字和基础上,再提取出来认读,这样学生识字就有了一种语言环境的依托.。
(2)不要过分追求堂堂清、课课清、人人清。时间不允许,逐个字的分析,每个学生的汇报,怕伤自尊。这样学生还不掌握呢,举例时间不允,就多见面一回生三回四成朋友。
学生识记生字的能力有强弱,通过一堂课、一篇课文的学习就要求每个学生都记住这篇课文中的十几个生字,是不现实的。因此,不要过分追求堂堂清、课课清、人人清,不一定要一篇课文十几个生字全部过关后再学下一篇。识字是一个反复、长期的学习过程,要创设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如识字游戏、阅读活动、识字竞赛等,让汉字与学生反复见面,加强汉字的复现和巩固,逐步从本课中会认,过渡到要 其它 语言环境中也能认识。要引导学生在阅读、在运用中巩固识字。儿童识字,认得快,忘得也快。因此,不断复现是巩固识字的重要方法。而把识的字放到语言环境中,巩固的效果最好。教师一方面把识的字放在课文中多次读文,把理解感悟课文,提高语文能力落到实处。还有就是编成 句子 、儿歌、短文,让学生阅读,鼓励学生组词、写句子,在读和用中巩固识字。并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儿童书面 语文学习 的最佳时期是6至12岁。开展课外阅读,既能有效巩固识字,又能使学生及早受到独立阅读的训练,得到良好语言习惯的培养。
(3)在识字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 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的方法有哪些
导语: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识字学习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教学建议中也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一、教学生在自学中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
过去的教学一般是老师教,学生学,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新课程充分体现了让学生自学,用多种方法思考、记忆、分析字形的思想,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对字形的记忆也会更加扎实牢固,还可以从中摸索体会汉字的构字规律。
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让他们产生读书的欲望,在反复朗读中掌握生字读音、认识字形。接着我就问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这几个生字,看谁最聪明?自己动脑筋想出最好的记忆方法,请你告诉大家。”这样一问,同学们兴趣盎然,马上就开始在大脑中寻找答案,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记忆方法,这样学生很快就记住了生字。
二、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突破字形难点
刚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易于疲劳。《新课标》提出:培养学生对汉字以及汉字学习的态度和情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所以,教学时要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在兴趣盎然中边玩边学。这样,在充分调动学生无意注意的同时也促使其有意注意的发展。并且老师要为解决困难创设情境,以促使学生思维灵活、有创造性地发展。下面我介绍几种趣味识字方法:
1. 编字谜
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发现“编字谜”能帮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一些难教的生字,经过引导,孩子们经常动脑筋编字谜在课堂上交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比如:朋――两个月亮交朋友;林――两棵树,并排站;休――一个人靠在木头上;息――自己的心;禾――一棵小树苗,头上戴草帽;思――十张口,一颗心,猜猜看,动脑筋;雷――雨点掉到田地里……孩子们不仅能编出书上出现的生字,还把这种识字方法扩展到课外,并讲给家长听,这样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识字兴趣,同时也巩固了生字,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 组字游戏
老师把一个字或几个字的构字部件打乱顺序写在卡片上,发给每个小组一份,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尽可能多的组字,然后小组派代表到讲台前来展示合作的效果,让全体学生认读,评出冠军组。这样,体现了保底不封顶的教学思路,学生们不仅能组出课本上出现的字,有些还能组出许多课外认识的字。
3. 抢卡片
老师把许多卡片放在黑板槽里,指名2―3人站在黑板前,按老师读的字音,找出有关的卡片组成字,读后组词或说一句话,谁抢得多谁就可以得到一面小红旗。
4. 编故事巧记字形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构字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去揭示汉字的造字原理和音、形、义的关系。通过直观手段、形象语言、生动故事,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幅幅图画或一段小故事。如:学“呆”时,教师边讲故事边写笔画:“一个人张着大嘴巴(口),像木头一样一动不动,原来他在发呆。”
5. 变字小魔术
我结合语文百花园中“这样识字真有趣”,组织了“变字小魔术”的游戏。选出一些简单的字让学生加一两笔变成新字。如“日”,孩子们变出了:电、甲、由、申、田、白、百、目、旦等,“木”,变出了:本、禾、术、未、米等,课堂上,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到“魔术”中,在游戏中学习,在交流中巩固。
三、阅读课外书识字
一年级新生在入学5―7周左右,便可熟练掌握汉语拼音,并利用音节读一些浅显的儿歌和儿童故事。此时,教师一边教生字,一边引导学生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既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也有效地巩固了汉语拼音,更重要的是学生初学的生字一般都是常用字,这些字在书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如“日、月、水、火、的、了”等字)。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重温所学过的字,是一种知识的迁移,是兴趣盎然中的再学习,获得的是“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的方法有哪些
一、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教学现状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一年级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奠定学生基础语文知识的重要知识点。但是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理念及方法的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惯用手法或套路,没有从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及特征出发进行教学手段的更新和改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内容发散不足
从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教学当前开展的情况来看,存在的一个较为严重问题就是内容发散不足。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停留在较初级的水平,因此,这里的“发散”并不意味着真的要让学生通过识字教学来掌握多少衍生的知识内容;而是指在教学中进行内容发散,能有效帮助学生建立立体的识字环境,让学生加快速度记牢字词,同时还能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有效培养和提升。但是从当前识字教学的现状来看,教师在进行内容教学的时候很少能真正将范围扩大,而是仅局限于课本中,或是当前章节涉及的范围。
2.形式枯燥单一
除内容发散不足的问题外,当前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教学还面临着形式单一枯燥的问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本应是充满欢乐和轻松氛围的课堂,教师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和手段,教会学生基础的拼音、写法,并通过一些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快速掌握具体字词的用法。但是从当前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法都是普遍统一的,并且由于教师教学水平的参差不齐,对同一种教学方法的应用程度也不同,直接导致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的情况存在。
3.缺乏关联性
在多种记忆和学习法则中,关联性法则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法。所谓关联性并不单一指通过某一汉字创造词组,而是可以通过感官刺激以及心理等多个层面建立目标内容与学习者的联系,加深学生对特定汉字印象的同时,帮助学生对汉字的多重释义或场景进行全面理解,最终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但是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目前情况来看,实际教学中对关联性法则的应用还停留在比较浅显的阶段,没有充分利用这一法则的价值和作用。
二、以“春”为例――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教学的有效策略
通过上文论述,我们对当前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教学目前的情况已经有了大概的认知和了解。笔者结合当前的教学实际,以“春”为例,围绕识字教学的有效开展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1.科学选择,多元化形式激发兴趣
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教学的多元化开展,与教师的审美选择有着密切联系。以“春”这一识字教学为例,要想对这一内容的教学形式进行丰富,首先需要教师在方向上进行一轮选择,即究竟从哪个角度切入,从听觉还是触觉,抑或是心理感受层面。
基于此,在进行方向选择的时候,教师可能会考虑一个问题,“春”给人的感受中,哪一部分是印象较深刻的:春天到来,万物复苏,孩子们脱掉厚厚的棉袄,开始与绿意盎然的大自然亲密接触,身心愉悦。因此,在进行这样一个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考虑收集或采纳一些春天圆舞曲作为课程的引入,让学生在音乐中领略春天的魅力。
2.合理发散,加深认知记忆
“春”是一个很宽泛的汉字,理解起来可能有些抽象,但是如果教师能衍生出“春风、春雨”等关联词,并且创造条件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特定事物带来的感受,势必能够极大提高学生对目标对象的认知。在发散的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做到发而不散,尽可能挑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词组和场景,做到目的明确。
3.构建联系,深化立体感知
顺利进行课程导入并且完成基础知识内容的教学之后,教师接下来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持续跟进到接下来的课程教学中,加深对具体字词的印象。
立体感知是让学生融入教学的重要法门,针对这一内容,我们需要考虑:“春”这一题材应该从哪里入手去营造立体感知?在大家的普遍认知中,寒冬过去,春天意味着新希望;然而对于孩子来说,希望还比较抽象,卸下冬装,步履轻快地和小伙伴嬉戏打闹应该是很幸福的事。因此,如果围绕“春”进行联系构建,教师完全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鼓励学生分享对春天的感受或是春天经历过的难忘的事,从而达到加深印象,深化立体感知的目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就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教学来说,一定要从当代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入手,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合理发散,营造立体感知及感受,加深、巩固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发散、联想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 如何上好小学一年级语文的识字课
1、认真做好课前预习,清楚哪些地方是听课的主要内容,目标明确,重点掌握;
2、做好笔记,遇到没理解又没时间思考的问题,在笔记上做记号,留待课外时间解决,便于继续听课、做笔记,上课跟着老师节奏写笔记有利于注意力集中;
3、积极思考,在不耽误课程进度的前提下,把不理解的地方表达出来,向老师提问,将上课方式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
4、课后及时复习,大量练习书写,加深印象,经常进行自我默写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