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什么是整合语文教学

什么是整合语文教学

发布时间:2023-03-09 12:35:15

①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1.将信息技术融合到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创设情境,展开丰富的猜想和联想。

3.生动、具体的再现时代背景

4.设置动态教学,让学生主动的探索突破难点

5.利用网络,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

主题词:现代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了一股新的活力,我们很多老师利用现代化技术,上出许多精彩的课。

正文: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正在对教育产生着影响。语文教师应当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帮助自己的教学,把计算机技术融入到语文学科教学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这里是一个“揉合”的含义,这就是“课程整合”的核心。“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所谓课程整合,就是要把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融合到课程中——就像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流畅。要达到“课程整合”的目标,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手段,准确理解信息技术内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了解本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学中的难点重点所在,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有意识、有目的地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最终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那么,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呢?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形式的整合

即将信息技术无缝的融合到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它在教育教学中的全面应用已成为现实,为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方法、手段提供了机会,给教育教学领域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现代教育模式与传统教育模式的根本区别,就是一个是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另一个是"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传统教育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指导思想,采取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一个教师面对着全班不同智力、不同水平、不同要求的学生,按照同一进度、同一方法进行教学,即使教师希望对每一个学生进行适应其能力的个别教育,他也是很困难实现的,由于处在不利的学习环境中,不可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

现代教育是以学生主动建构为指导思想,采取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适当的教学设计,使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任意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各种工具。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真正实现个别化的教学。如果学习中遇到了问题,可以通过协作学习,通过学生与教师或学生与学生,甚至与认知工具之间的交互得到解决。

当计算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时,教育领域同样面临挑战。信息技术对语文教育已不仅仅是单纯的辅助教学的问题,教学方法和手段都将产生深刻的变化。《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指出》加快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首先要实现观念的转变,一是把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工具,要把信息化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信息技术的应用要和日常的教育教学结合起来,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学习之中。二是要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转变为学习的方式,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由于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的展示功能,在教学方面,完全可以提供一个便于学生学习的理想教学环境,它必然会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而网络通信技术的日益成熟,教师可以有效地组织教学资源,学生能够随时利用网络环境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共享非常广泛丰富的各种资源,而且能够彼此协作、进行适应个别化的学习,同时进行网上交流。通过电子邮件或视频、音频、文字的会议系统,教师可快捷地与学生通信、交流。所以现代媒体对于教师解决各种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模式的整合

即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设计之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可在更高的层次上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让学生自主探索,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在备课时,就要考虑怎样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整个教学计划中,考虑怎样指导学生参与学习,还要考虑怎样把丰富的教学经验、最佳的教学策略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启发学生在原有的语文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去探索。语文教学同其他学科相比,在利用多媒体技术方面,更具特殊意义。音频、动画、录像和音乐等丰富多彩的媒体使原本单调变得更为生动有趣。过去的历史在小小屏幕中再现,突破了课堂狭小天地,大大加深、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对键盘、鼠标的触击更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参与历史的感受。视、听、触多感官相结合对学生观察、想象、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能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多媒体技术是中学语文教学最佳的教学手段。例如:《边城》一课中,学生对湘西是怎样的风情,边城所展现的那种湘西小城的美究竟是怎样的模样,他们是不清楚的。教学中适时地播放根据《边城》改编的片段,通过这样一种情境的再现,他们仿佛置身于湘西小城风光当中,自然对小说描绘的情境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学生不仅记住了课文内容,理解了文字的作用。他们对于湘西小城的样子,对于翠翠和傩送是怎样的样貌,他们都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应该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对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多媒体技术也可以应用上去。如:《天净沙 秋思》一课中,在音乐声中让学生闭上眼睛尽情想象,把脑海中听到音乐想到夕阳西下的画面画出来,并且请学生自由发言听到这个音乐,你脑海中浮现的是个什么画面。这对激发学生的想象,给了他们一个很大的空间。让他们尽情地去发挥他们认为的夕阳西下的场面是什么样的。经过这样的激发,学生脑海中夕阳西下就不是课文上面仅仅有的那个图画,可以有很多的场景。这样的话,对他的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的感觉都得到了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是无穷无尽的,学生的思维已经在多媒体的过程中得到了突出体现。因此,视、听、触多感觉结合的多媒体技术势必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最佳手段。

三、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方法的整合

即通过计算机的强大功能让学生的学习具有开放性、全球化;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内容形式呈现多媒体化。

1.生动、具体的再现时代背景

在我们教学过程中,学生面临的大多是文字。作为一种抽象的存在,对于我们初中生来说,肯定有一个接受程度上的难度。多媒体最大的作用就是将这些情境再现,能够创设更好的情境,便于学生去理解和把握文字内容。

比如我们学习一些小说,尤其是年代久远的小说,对它的时代背景却不太清楚。《药》那个年代是怎样的学生可能不太清楚,如果这个时候能放一段影片,把他们那个时代的情景再现,学生可能对当时的历史背景、当时的人物一下就领悟了。

2.设置动态教学,让学生主动的探索突破难点

初中学生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一些问题由于客观的局限性只能言传却不能直观。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难点的问题。这些问题我们往往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让他们更深入、更快捷地去掌握它。如:《林黛玉进贾府》一课中,林黛玉进贾府的过程及路线,对于我们理解课文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学生对于这个故事情节、络线图并不熟悉,而计算机的出现却能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设计动画将静态的想象变为动态的形象、直观,我们可以利用动画制作软件FLASH、GIFANIMATOR、AUTHORWARE、3DMAX等设计出林黛玉的行走路线,将人们想象的东西变为实际的、模拟操作的东西,即将静态的想象变为动态的观察。在走的过程中,把人物关系基本上理清楚了,林黛玉的心态基本上理清楚了,难点也就突破了。从而变抽象为直观,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巩固了知识,取得动感、美感、直观、易学的效果。这是一般的教学媒体效果和计算机的效果无法相比的。

另外,信息技术的引入也让教师在互动教学中向学生学习。教学深化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就是数字化学习的目标,教师通过改革又有了新的认识:师生之间不是老师倒学生装的关系,而是老师的“大桶”与50个“小桶”连在一起形成的连通器。老师通过教学设计把知识之水送过去,激发学生去思、去想;学生又通过主动的探索与教师的知识交融。所以信息技术带给这个平台一种互动开放的形式: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尽情发挥了自己的特长;给老师创设了无限研究的空间。

3.利用网络,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

网络环境下的教育,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得力助手,校园网络的推广,使得基于网络环境的课堂教学模式有了发展的前景,而且基于网络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有它很大的优势。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设计,应了解基于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具有信息资源开放性、跨越时空限制、传递系统是多媒体的、传播媒介可多向交流等特点,就决定了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过程的开放性、交流性,学习者对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内容形式的多媒体化等,这些都要在教学中进行选择和运用。比如:我们在校园网或教师的个人主页上,延续课堂教学的内容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答案”。许多学生兴致勃勃地参加,围绕选题,或个人或结合成学习小组,通过网络资源,查找有关资料。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整理自己的成果,写成小论文在网上发布。这样学生的学变得更为主动。他们在交流研讨中,不仅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而且对自己所研究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同时感受到与他人讨论、探究的乐趣。所以,网络环境下开放的教学设计,学生学习环境的设计较灵活,能够支持和帮助学习者达到他们的学习目标。

总之,教师和计算机在解决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时都显示了他们的实力,两者既不能互相完全代替,也不能互相排斥,而是应用一种新的方法把他们结合起来,减少各自的不足,使两者的优势变得更加有效。

② 语文整合教学框架

赵老师新教育知行合一080:

宜阳县董王庄乡中心小学

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是一个正确的道路,特别是其中的整合思想,是他的核心思想。整合使教学从零散的状态走向了系统的状态。

虽然关于单元整合的思考,现在还不够明朗,但是把模糊的思想表达出来,可以进一步理清思路,为下一步的思考奠定基础。

语文单元整合,大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

1.语文单元整合训练。

2.语文单项能力的纵向整合训练。

3.语文多种能力综合运用的横向整合训练。

4.学习方法的整合。

5.人格养成整合。

6.语文与生活与班级活动以及新教育十大行动的整合。

一、语文单元整合训练。

语文教材都是按照单元编排的。在对教材进行二次研发时,不仅仅要看到一篇篇课文,更要从一个单元的角度进行考虑,要考虑单元目标,单元的语文能力训练重点,单元的人文教育因素,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安排学习方法的训练,安排能力的初步训练,安排熟练运用的训练,安排能力复习的训练。只有具有单元整合思想,才能有效的把语文能力的训练落实到位。

不仅要具备单元整合的思维角度,还要从更长时间的角度,从一册书的角度考虑,也可以从一个学段一个年级来考虑。总之整合思想,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思想。在这样的思路下,语文的能力训练和人文训练都变得系统化,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语文能力单线的纵向整合训练。

在语文的训练中,语文能力的训练,无疑占了极为重要的地位,没有良好的能力,语文就是一句空话。

原全国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崔峦先生认为,义务教育阶段,特别是小学语文学科能涵盖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人格雏形的培养。

二是夯实听、说、读、写、书(指书写)的基础。做到“六个一”。

三是提升阅读素养。

四是培养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要能质疑,爱探究,会发现,有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有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是增加文化积淀,培养爱美的情趣。

每项中,还有更为细小的能力。

每一项能力训练,都要经过一个学习方法,初步运用、变式应用、熟练运用、综合应用、层次提高这样一个过程。

每一种能力都是和其他的能力在综合训练中形成的,当我们考虑单向能力的时候,就处于一种抽象的状态。

但就我个人来说,错误的认识是,认为能力是在一节课之内,最多一个单元中就可以形成的,没有考虑到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可能是因为一些教研活动往往以一节课为单位来进行。对一个单元的训练,一个学期的训练,或更长的时间段,考虑的比较少。一个能力的形成,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真正达到成熟的程度。在一节课之内,一般仅仅能完成初步的知识认识和简单的运用训练、变式训练。但是更为重要的综合运用、熟练运用和高水平的提高,却需要更长的时间段内才能完成。这一点常被我忽视。只有能力形成了,快而准,已基本自动化的时候,这才标志着语文能力的基本形成。

能力的训练,要在较长的时间内完成,这就必须考虑,每一堂课上除了新的能力外原有的基本能力的训练。必须保证每一堂课上语文的旧能力训练的时间和内容安排。而且对每一个时间段所着重训练的一些语文能力,有清醒的认识。它出现的形式往往是几种能力综合在一起进行。

在较长时间内,围绕一个语文能力进行训练。这是一种时间的整合考虑,整合思维。

三、语文多种能力综合运用的整合训练。

只有在抽象思考的状态下,才有语文能力的单项训练。在实际中能力的训练,都呈现出一种多种能力整合在一起进行训练的状态。

第一种情况是新的能力训练。除去复习课以外,几乎所有课他都要关注一个新的训练点。这个新的训练点,当然是这一课的重点内容,但是他必须在其他能力的基础上产生。必须要考虑这一能力和其他相关能力的整合训练。

第二种情况,就是一些原有能力的训练。属于能力的熟练和提高状态。每种能力,都是在与其他能力的综合训练中完成的,根据每一种能力所达到的一些状态,决定各种能力训练安排的轻重大小详略。

四、人格养成的整合。

语文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整合。在小学,人文性的熏陶,有多种形式,比如说思想感情体验,他们整合为人格的养成。失去了这种人格养成,工具性的训练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在小学是学生人格形成的雏形时期,思想感情体验的积累,慢慢的为人格的形成积累素材。各种素材在小学主要以美的培养表现出来。美有丰富的内涵,有价值观,有思想,有感情,有具象。他是一个比思想情感形象等等还要大的一个概念。在很多教育家的论述中,美都被作为重要一极提了出来。美的培养,为人格养成涂上了底色。

这里面有四个方面,1.挖掘课文内容的本身的美感因素。是学生感受到课文中的自然之美,心灵之美,社会之美,语言文字之美。

2.李吉林情景教学中提的几个方面,要把学生身边的自然之美与语文的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

3.补充一些美的诗歌,美的短文。并把阅读感受写作结合起来进行。

4.把社会之美与语文教学充分的结合起来。

通过各种各样的美的点滴积累,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

五、学习方法的整合。

以上能力的训练都是就语文本身来讲的,但所有的学习活动,都要在一定的学习组织形式中展开。

学习的形式,主要有两个方面,学生的自学和小组的学习、教师指导学习,三个方面整合起来。

在自学方面,应该采用有指导的自学,以导学案的形式,让学生充分的自学。经过充分的自学,在小组内进行展示交流和纠错。老师要参与到整个过程中去。

六、把语文学习,与生活与班级活动与新教育十大行动整合起来。

课内的学习是一种精确的学习,课外的学习是一种浪漫的学习。语文本身它具有整合性和实践性。语文是一种母语,在生活中有宽广的用武之地,而且母语也要求达到非常高的水平。语文学习必须要把实践的运用,充分整合到语文的学习中。重点表现为各种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和熟练运用,形成高度自动化的水平。

第一方面是与生活的整合。要有意识的养成一种阅读写作交流的生活习惯。在生活中,时时处处的运用语文能力,在家庭中家长要有意识的给学生创造一些语文读写交流的机会。 学校中老师要有意识的结合实践活动,给学生创造一些读写交流的机会。生活也是学生的人格素养展现的舞台和形成的舞台,学生的行动表现和学生读些什么内容,说些什么内容,和与别人交流什么,都源于他的人格雏形。

其实在学校生活中,任何一项活动,几乎都不能离开交流读写。我们在进行每一项活动的时候,把这语文能力充分渗透进去,这样就可以创造大量的听说读写思交流的机会。每一项活动都在展示学生的人格素养,是人格素养的新的锻炼机会。从而给学生提供广阔的能力综合运用的平台,给学生创造语文能力达到高度自动化程度的条件。

新教育实验推广以来,倡导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他的每一项活动都要依靠听说读写交流这样的能力。尤其他有专门几项活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培养卓越口才,聆听窗外声音,这几项活动专门指向学生的读写思交流,都指向学生人格的形成。很多榜样学校和榜样教师,他们结合这样的活动开展了海量阅读、海量写作、海量交流,把学生的阅读写作交流的能力,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新教育把学生的语文核心能力,推向了一个极高的高度,为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为任何学科的学习都要以语文核心能力为基础。为学生人格的形成涂上了底色。

语文本身具有工具性人文性整体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所以整合思想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他牵涉到了语文的方方面面,自觉的灵活运用整合思想,处理教材,安排教学,就一定会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

③ 浅谈如何对小学语文课程进行整合

当前,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变化,同时它也带来了教育内容、教学组织新式及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变化。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它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因此,如果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开辟出一些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势必会带来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新的变化。本文针对网络语文教学实验中出现的若干问题从教学环境、课件设计、情感教育、教师职能转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设计了相关的实行方案。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整合,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会学习”已经成为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世界性口号。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缺乏活力。教出来的学生就好比算盘珠子,拨一拨,动一动,原本聪灵的个性必被扼杀。这样的学生怎能适应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怎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作为创新教学的尝试,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教学中摒弃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参与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所以我们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将语文知识从空间和时间上向课外延伸,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求得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例如在小学语文《鲸》的教学时,我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处理、补充,并以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上课时,学生提出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不能解决的问题,在我的引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和自己上网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不仅轻轻松松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而且对鲸的一些其它知识了解了很多。众多教育者提出:一个良好的宽松的学习环境必将会给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带来很大的帮助。斯坦福大学校长卡斯帕尔教授在谈到斯坦福和硅谷的成功时,认为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这一要求的提出奠定了信息技术的学科运用价值。
1、聆听音乐,营造优美的学习环境。每堂课一上课,学生的思想都会由下课时地松弛变为上课时的紧张,这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为此,我们在上课前播放一段韵律优美的轻音乐。优美的乐曲调节了课堂里的气氛,改变了教室里紧张的学习环境。学生通过听音乐放松了神情,活跃了思绪,创新意识也就自然而然地得以正常发挥。
2、展示图片,营造民主的学习环境。不同的图片会给不同的学生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引起学生不同的情绪变化,而不同的情绪变化正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我们可以在课堂中充分发挥教学投影片的视觉效果,通过展示与课文内容相联系的不同投影片,放手让学生自由观察,民主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营造一个民主的学习环境。
3、播放动画,营造自由的学习环境。动画片是小学生的喜好。让学生对动画片中的内容进行讨论,学生更是一个比一个发言积极。针对学生的这个特点,利用现行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所配备的动画素材,引导学生观察,各抒己见,必将会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得以最大程度的体现。我们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信息技术和学科有效课程整合的网络信息领域,教师在设计和表现课堂时,要按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精心安排、设置情景、充分考虑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运用声像媒体使文字型、抽象型的内容生动地、具体地、形象地表现出来,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这种教学将会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特点,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个人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特征。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整合,展示不同的学习内容,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现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向社会发展需要,洋溢着现实的生活气息,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的内容与自己接触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但人无完人,书亦无完书。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还出现一些离生活现实、离这个时代比较远的信息,而利用网络教学就能弥补此中不足。例如苏教版的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石头书》这一课,“化石”、“煤炭”的形成,以及地壳的运动,离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实际都比较远,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学生上网查询资料,借助信息技术,解决无法跨越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千万年的漫长时间变化缩短至几分、几秒展现在学生面前;把有趣、复杂的化石、煤炭形成过程、复杂的地壳运动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还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就小学语文而言,由于其涉及的内容涵盖面广、包容量大,因此这就要求学生在思维上能够不固于原有的定势,善于变换角度地灵活地去思考,能深刻的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广泛地迁移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使学习活动顺利完成。为了能够帮助学生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
1、录音播放。《月光曲》这课内容源自于一首优美的钢琴曲。为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在上课前可以先借助录音机把钢琴曲播放给学生听,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从中听出了什么?听后你有什么想法?你对这首钢琴曲的哪个地方感受最深?为什么?由于学生对课文内容还不甚了解,自己的头脑中没有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因而他们在回答时就不会受局限,自己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从而促使自己的创新思维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2、录像再现。如教《黄继光》一课的重点段落,学生提问:“在怎样的情况下,‘黄继光突然站起来?’”“怎样的情况下,‘黄继光又站起来了?’”此时,学生心理发展出现了愤悱,我播放录像《黄继光》中部队攻占597·9高地的部分场面。那机枪声、大炮声、手榴弹的爆炸声连成一片,学生仿佛置身在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战场上,黄继光奋不顾身地靠近敌人的火力点,最后用自已的胸膛堵住敌人枪口等情景历历在目。在这一形象感知的基础上,学生排除了思维障碍,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兴趣。这时,教师再让学生答题,他们一改过去照本宣科的现象,而是用自已的创造性语言回答得有声有色。
3、网络下载。《蝙蝠和雷达》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什么是雷达,雷达的作用是什么,它是怎样工作的,小学生很难有个清晰的认识,因此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很难得到发展。解决这些问题并不难,打开计算机,进入相关的网站,找到这些内容下载下来,一看便明。问题解决了,其他的内容也就迎刃而解了。我们正是利用了信息资源、现代化手段来跨越时空的界限。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知识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空间的整合,改变不同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体系结构之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其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认为,要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效率,必须把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利用网络环境来进行语文教学,可以体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丰富性。如在二年级下期语文教材中有《月食》一文,平时老师按常规教学,学生总是难以理解,似懂非懂,效果不佳。后来调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通过动画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再现月食这一天文现象,学生通过看微缩的太阳系运动,便很快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真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又如在《特殊的葬礼》教学中,设计者就提供了三个可发散延伸的空间,一是为什么这次葬礼是特殊的。通过链接相关网站,学生们了解了为什么总统要为这条瀑布举行葬礼。二是关于现在我们周围的环境,特别是水源的污染,能够引起学生对生态平衡的警醒与深思;三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章,为学生提供比较鉴别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和文学评价能力,加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熏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它已不再是掌握更多更深的知识,而是迅速更新知识的能力,是在更新知识和利用新知识的过程中体现的创新意识,表现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培养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要能够做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采取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改变课堂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的方法,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
1、实物演示。写入小学语文课本内容中的许多物体,孩子们都没有亲眼见过。究竟这个物体是什么样子,是不是像书中所写的,孩子们一概不知,如琥珀。这很不利于孩子们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但这个物体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还是能见到的,为此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准备几块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琥珀,上课时利用实物投影仪分别演示给学生看。由于是实物,他们看的兴趣就会很浓,看的时候就会很认真很细心;他们就会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提出许多自己认为还不明白的问题,然后通过询问查找讨论,搞懂了,弄清了,自己的创新能力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加强。
2、摹拟试验。许多事情,如果不通过自己的亲身试验,其中道理永远都不会明白。例如《画杨桃》,同是一个杨桃,它能被画成不同的形状。其原因是每个学生所坐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杨桃的形状就不一样。老师在上这一课时,单凭讲学生是不会轻易理解的。我们不妨换一种方法,把一个杨桃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现在屏幕上,让学生试着自己也去画一画,然后再变换位置看。这样一画一换,虽然学生仅仅是动动手动动腿,但他们在动的过程中已经是锻炼了自己的一种创新能力。
3、虚拟假设。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许多文章的主人公结局都是极具有悬念性的。如果能对这些主人公后面的故事进行一番虚拟假设,势必会对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一定的帮助。如《凡卡》《穷人》《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他们后面的故事会怎样发展呢?我们可以把这些文章的图片通过剪辑整理合并在一个地方,让学生自己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把它后面的故事虚构成一段文字讲给同学们听。此举一方面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一次综合考验。
信息技术是教学手段,是学习工具。我国政府认为:“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是信息技术教育发展中应特别重视的问题。”这一论断也证明了,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目标,是建立在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教与学的改革基础之上。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生产、学习和工作方式。“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观点,它要求教师能从自己的学科教学过程中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帮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也就是指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能把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对这种“整合”教学方式的研究和实施将会对小学生探究性学习、创造性的发挥、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创设良好的基础,使小学语文教学朝着特色、个性的教学方向发展。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去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需要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工作者们作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必将对教育的发展起到助推器的作用,定会使我国的教育事业欣欣向荣。

④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单元整合教学 ”记实

特别荣幸欢聚鲲鹏大讲堂, 感谢大哥在这个夏季为各位语文老师精心安排了朱煜老师的《统编教材解读与分析 》单元整合教学15讲,昨晚我们聆听了三节讲座 :第9讲  习作单元整合方法 、第10讲  五年级散文单元解读、第11讲  好香的 桂花雨和一节课例《桂花雨》 ,及其各位老师对课堂教学的交流分享,活动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 感受颇深。

      第9讲:  习作单元整合方法

      首先,朱老师把各年段习作要素整合归纳,紧扣课标指导并帮助学生完成习作任务。

      三年级上册    留心观察

      三年级下册      大胆想象

      四年级上册    把一件事情写清楚

      四年级下册    按一定的顺序写景

        五年级上册    采用说明方法介绍一种事物

      五年级下册    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六年级上册    围绕中心意思写

      六年级下册    表达真情实感

      朱老师所言:习作单元贯穿于整个单元教学始终, 习作单元包括导语 ,精读(识字、写字、思考练习题) ,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 习作例文, 习作,每个环节都渗透其中, 是学生习作的把手和依托 ,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都是为习作而服务,能够把握单元目标 ,需要每位教师善于整合解读文本 ,并让学生在点滴的积累中 内化于心并得以应用 。

   

      最后,朱老师总结习作有方法可循:

      1、小组自学习作例文

      2、交流选定的写作材料

      3、列提纲

      4、选择重点段落练习写作         

        5、交流 讲评 修改

      第10讲:  五单元散文单元解读

      把握单元目标,解读文本,领悟习作方法。精读课文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以精读课文《麻雀》和《爬天都峰》为例。从不同角度教,操练,结合习作例文,知识点巩固:

《麻雀》

1、梳理课文的起因、经过、结果:小麻雀、老麻雀、猎狗

2、课文怎样把经过部分写清楚?

3、读老麻雀的段落

4、讨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老麻雀的救护

5、比较句段

6、提供不同译文,比较讨论

《爬天都峰》

1、继续抓住关键词梳理起因经过结果:我、爸爸、老爷爷

2、课文分成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围绕着课题来写:爬天都峰难

3、联系“我”爬山的过程,思考: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爬山后的顺序写,有什么好处?

4、提供动词,练习:初试身手

    随后,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散文解读:

    单元目标:初步了解借物抒情手法。

      引发思考:朱老师特别强调不能单纯、机机械地传递给学生概念,如借物抒情的写法, 而是为学生搭建起与读者交流意识, 借助语言了解语言现象, 了解语言规律。 如果缺少体验 ,学生很难让概念转化为语言表达技能, 我们的教学创造性工作也就在于此。

      教材分析:

    《白鹭》一诗写景

    《落花生》通过花生讲道理(借物喻理)

    《桂花雨》借桂花抒发思乡之情

    《珍珠鸟》借珍珠鸟,抒发信赖之情;

        教材顺序重构:

        《桂花雨》——《珍珠鸟》——《白鹭》——《落花生》

        根据单元目标,调整教学次序, 的地是让学生对单元的习作方法掌握的更加清楚到位 。

      第11讲:  好香的《桂花雨 》

      这是一篇优美散文

      初步了解: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方法。

      表达方式:在具体的语境中揣摩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所见,所闻,所感,日久积累在心中表达方法就会用了。

      授课流畅:

      1、出示片段

  桂花雨的样子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带领学生走进文本。

      2、练习填空    训练学生整合文本的信息能力、思维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让学生从文字表面走向文字背后。

      3、比较句式:

      双重否定句和肯定句式比较,通过朗读让学生说成原文句子的好处。

      4、找句子,说感受。

    5、师生情景扮演,体会摇桂花的乐趣,及童年的怀念之情呼之欲出。

      6、师生共读1-4段

      7、师配乐示范朗读

      8、讨论:课后链接问题

      9、出示“香”句式,引出问题:“课题为什么不定为桂花香?”

      10、说板书

        桂花(香气)  ——  感受  ——思乡之情

    接着,朱老师对《珍珠鸟》一文解读,抓住珍珠鸟活动范围关键词板书罗列,距离越来越近表达对我的信赖之情;及从早上到傍晚的时间点这两组关键词,分组体会方法,理解略读课,巩固阅读方法,知识点落实到位。

 

      浙江高老师交流分享:

      整合梳理 ,语文路上处处有我。课文是最好的例子, 要注重习作训练在文本中渗透,文本学法指导。语文要素与习作要素相辅相成;管建刚老师对作文再指导,作文评价,是完整的习作教学过程,是学法,检验,巩固,应用的一个过程。 对三年下册第一单元的高老师对文本大胆的整合, 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来说,  《古诗三首》 学起来比较困难 ,于是放在第二课, 如《燕子》——《古诗三首》——《 荷花》《写作》——《昆虫备忘录》—— 《交流平台 》——《语文园地》,这样的安排 从不同文体动物, 植物,片段描写,课内练习 ,从精读课文到略读课文的讲解 巩固,从习作要求特点,句段到感受,层次深度不同,技巧与方法提供更宽广的平台。

        观摩课例:《桂花雨》

这老师想方设法引导寻找金融部 由于学生对谢谢文创的b理解 朱老师想方设法一面先走进文本 课本上选取重点的片段 从听说读写简单方面感受起源的现象

我关我颗粒 桂花雨 

这老师的课例呢 自然亲切 嗯 教学手段 方法 解读文本高淼设计教学环节多样 带点学生走进文本

问题设计 二 出示片对 三 填空练习 第二集概括句语言表达能力是吗 继续对比 感受语言的微妙之处 我那师生互读课文的一到四段落 又能找句子说感受 并板书 从相关技术中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师生扮演姚 桂花雨 的情景 感受规划与给作者的童年带来无穷的乐趣 把小问题 嗯 能不能把 桂花雨 给桂花香 引发学生的思维思考

小结归纳

⑤ 小学美术与语文整合教学的几点思考

课程综合化已经成为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而美术与语文两个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将二者融合好,对于提高美术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以整合的思想观念为依据对美术教学进行调整,探索可行的途径,以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美术教学效果。
一、美术与语文相整合,丰富美术教学内容

传统美术教学内容单一,模式枯燥,学生的视野被局限在身边的花花草草和家乡的风土人情,这会抑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阻碍素质教育改革的进程,因此在《美术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下,我们要坚持“以人为主”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科间相联系,从学生经验出发,利用语文学科优势,丰富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开发全新课程资源,扩展美术学习的区域,让学生走出局限,开阔学生视野。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特别是对未知的事物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利用语文学科的便捷性和丰富性,为学生展示文字性的内容和知识,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启发灵感,培养学生创作能力。根据实际情况,有条件的可以为学生配置多媒体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独创性为学生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近距离的感受不同风格作家的笔韵画风,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脱离狭窄的空间,在美术辽阔的天空中翱翔。
二、美术与语文相整合,启发学生创新品质
通过美术学科与语文学科的相互整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促使学生在快乐、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美术知识,使“乐学”真正落到实处。美术作品所反映的一般都是生活之美、艺术之美、自然之美,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学习的趣味性与灵活性,将汉语文字的笔画结构与自然实物特征有机结合在一起,启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并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创作“图画文字”,如:美术字、艺术字等。例如,在教学《版面设计》时,美术教师可以找来甲骨文、象形文、篆书等各种字体的相关资料,让学生看一看并猜一猜,这些文字都是什么字体?并探究这些文字产生的历史背景,从而激发学生对美术字的兴趣,鼓励他们从汉字的形、义、结构等方面出发,对汉字笔画与结构进行合理变体,最终书写出既美观又形象的艺术字。具体教学中,教师应突出美术学习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将创作过程当作一种娱乐活动,将艺术字的书写当作一幅画来创作。实践证明,在学生的想象与创新下,他们不但掌握了美术字的设计方法,设计出了美妙绝伦的艺术字体,而且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更懂得观察生活与体会生活。
三、加深艺术作品理解,提高形象塑造能力
每种艺术作品都有自己的特点,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互相影响。例如:诗和画相互融合,可以使作品充满诗情画意,更好地抒发作者情感,并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绘画是一种视觉艺术,它以造型为主要特征,而诗是一种语言艺术,以抒情为主要特征,两者之间的统一促使情境交融,达到增强作品感染力的效果,其中诗歌的文学情节可以使作品更具故事性和情节感;而绘画作品的艺术形象更具有具象性和感染力,当两者融为一体时,就能更好地发挥美术教学与语文教学的双重功效。因此在“古诗配画”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在理解文字内容的基础上,将文学情节用绘画表示出来,“古诗配画”教学首先要求学生对古诗反复诵读,然后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将文字语言与视觉形象展示出来。反复诵读的目的是让学生弄清楚诗的内容和意境,再通过分析、思考、构思和画图。例如,在绘画杜牧的《山行》这首古诗时,应先让学生诵读古诗,使他们明白本诗主要描写了秋天的霜叶,然后让学生绘制出诗意的情境,用自己手中的笔来描绘霜叶,充分展现秋叶的美丽。学生们在绘制过程中,为了使画中景色更有生气,不但在天空中画上了缕缕白云,而且加上了小桥流水,突出和衬托了秋天的美景。
总之,我们作为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充分认识学科之间整合的优势,并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情况,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二者的融合效率,最终实现美术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⑥ 如何进行语文教学资源的整合

整合主要是综合、融合、集成、成为整体、一体化等。对语文教学资源进行整合的过程可以视为语文教师、语文教学资源、学生三方面的合理安排,最终实现其“一体化”。

⑦ 怎样整合小学语文教学

每一个人在心灵深处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而来自他人的一句普普通通的喝彩,也将给我们的生活注入美丽,有时甚至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发展。
——题记
推行素质教育,主渠道在课堂。这里所说的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指的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对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况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这种评价的目的在于强化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唤醒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课堂上,教师通过评价,让学生品尝成功的愉悦,增强学习信心,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促进他们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新课程改革要求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课堂是师生生命活动的构成,教学流程应该充满生命力。作为渗透于教学流程每一个环节的评价,同样也应该充满生命力。语文课堂评价应该丰富而生动,以真实打动学生,以真情感动学生,以真诚引导学生,让语文课堂评价真正精彩起来,成为学生生命中“一次难忘的经历”, “一个永恒的瞬间”。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以为我们教师的评价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一、评价要回归真实
着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佛尔姆强调: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在教学的每个环节,充分发挥教师评价的魅力,欣赏学生自评与互评的精彩,渗透教师的关爱与鼓励,这样就能为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使课堂成为学生流连忘返的殿堂,获得更大价值的生命超越和个性发展 。
教师在评价用语中所反映出来的对某种行为的褒贬会对学生再次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所以,教师在课堂评价中,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因素,及时评析学生行为中的成败,为更多学生的再次实践提供经验或教训。我们的评价里应该充满真正实在的内容。
对于学生正确的言行,我们的评价中应该有肯定、有鼓励。比如“周全”这个词用得很准确。比如,有一天上课,交流<爷爷的毡靴>最后一句话“世间万物终有尽时,一切都会消亡,唯独爷爷的毡靴永世长存。”的体会时,何佳恒同学有大段的发言:永世长存的不只是爷爷的毡靴,更是对世间万物的珍惜,比如对生活的热爱,对亲情的珍惜,对资源的珍惜等。我马上给了他一个微笑,示意他坐下。
对于学生错误的不当的言行,我们的评价中应该有批评,有引导,有指导。一个眼神有提示作用,拍拍肩也有提醒作用,双手扶一扶有引导作用。比如,吴家枫老师在学生发言说到主人公做事很有条理时引导说如果换成“有计划有安排”就更好了。在听了一个学生的发言后对所有的学生说,如果大家都像她这样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深入思考学习效果会更好。
我们来看下面两段评语:
1.“你读的真好,大家鼓励一下!”
2.“瞧,他的朗读不但有感情,还带着表情呢!”
同样是指导学生朗读中的赞扬,前者只是肯定了学生的朗读,至于何处出色,毫无涉及。听到这样的评语,读的学生虽然知道自己读得好,但何处好,不知道。听的学生也只知道别人读得好,但是,自己读的时候应该怎样读,应该注意些什么,还是不知道。后者在肯定了学生的同时,指出了学生朗读的成功之处,有利于全体学生在再次朗读中学习提高。
记得听到这样一堂一年级语文课。具体的内容我印象不深,但在课上老师对学生发言的评价给我印象很深。一个男同学起来读一段课文,读得很不好,漏字、添字不通顺。于是,老师说:“你很有勇气,很高兴听到你的朗读,但有几个地方要注意一些就更好,(师指出错误)你愿意再读一边吗?”生又读一遍,错字、漏添字情况好多了。“你读的有进步了,声音要再响亮些,让每个人都听到就更好了。”孩子又很乐意地读了一遍。“读得好,响亮、流利,如果速度放慢一些,注意停顿、掌握语气,就更棒了”。孩子很好的又读了一遍,读得非常棒,“读的真好,掌声送给你!”师带头鼓掌,孩子开心地笑了。…… 这是一次真实有效的的充满艺术感染力极富激励的课堂评价。
当然,要想及时、正确、有深度的对学生的行为做出评价,教师要有灵活的课堂应变能力,还要具备丰富的知识,敏锐的洞察力,快速的语言组织能力。这些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注意锤炼 。
二、评价要饱含真情
要体现评价的真实,就必须时时处处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还记得牟莉老师在和我讨论<我喜欢>一课的教学设计时说过一句话:一堂语文课要能够轻轻而又自然地拨动学生心灵深处的那根情弦,那才是真正的好课。印象深刻所以至今记忆犹新。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带着我们的一腔真情去唤起学生的真情。
特级教师贾志敏在面对一个读书声音细小的学生时是这样评价的:“你读得真好听!老师要感谢你爸爸妈妈给了你一副好嗓子。不过,你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好了。不信,你试一试!”激励的话语如同甘露流进了孩子的心田,成为孩子积极向上的动力。细细品味,不难体会出名师胸怀的宽广及对孩子的拳拳爱心。“你读得真好听!”一下子让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体验到了被肯定的快乐,同时激起了学生积极向上的愿望。“你要是加上表

阅读全文

与什么是整合语文教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7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9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1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6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8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0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1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6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4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7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