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语文课堂上有效提问的方法
提问是广大中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想知道语文课堂上有效提问的 方法 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语文课堂上有效提问的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1语文课堂上有效提问的方法
教师要教会从哪些地方发问。要告诉学生,就文本阅读来说,可 抓住 文章 的思想内涵之线索提问,可抓文章的主要人物、事物、事件、意象之线索提问。可抓住文章的标题、文眼提问。可围绕文章的写作手法、语言特色提问。
教师要教学生提问的一些常用方法。在这方面可向李镇西老师学习。他在《从批判走向建设》中 总结 道:
语文教学中的所谓“高质量”的问题,其实就是尽可能地紧扣教材训练内容的问题。这些问题当然也包括生字生词,但更是指单元重点和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
我的做法是,除了让学生找出有关字词句障碍,还让学生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进行思考,进而发现问题。具体要求――一般 记叙文 :①记叙的要素是什么?②记叙的结构是怎样的?③记叙的详略是怎样的?④语言表达方式有哪些?⑤所要表现的中心是什么?
小说:①人物形象有哪些(外貌、思想、性格、语言等等)?② 故事 情节是怎样的(结构、顺序、线索、细节等等)?③社会环境如何(背景、场所、景物、人际等等)?
散文 :①文章的“形”是怎样“散”的(选材、时空、语言表达等等)?②文章的“神”是如何“聚”的(中心、感情、点睛之笔等等)?③文章的构思如何(线索、结构、过渡、详略等等)?
议论文 :①中心论点是什么?②论证结构怎样?③运用了哪些论据?④采用了那些论证方法?⑤有什么语言特色?
说明文 :①说明对象?②说明特征?③说明条理?④说明方法?⑤说明语言?
学生围绕这些重点来阅读课文,一般来说他们所提的问题也就会和教师的教学重点相吻合了。
另外,为了使学生钻入课文更加深入,我还提倡学生对所学课文养成“四问”的习惯。这“四问”是:①写了什么?②怎样写的?③为什么这样写?④还能不能写得更好些?
对高中生,教师还可让学生们掌握如上一些常规提问法基础上,再讲究一些提问的方式与方法。如趣问法(即把问题趣味化)、比较提问、发散提问、追问法、反问法、模拟提问法、联系实际提问法等。提问的语言要用辞贴切,语法正确,明了显豁。
2增强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问题有效性的方法
1.教师完善备课工作
每位老师在上课前都会认真备课,并能在重难点地方进行批注,所以对重点位置展开提问,将加强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如果老师在备课过程中没有记录重难点,那么在上课的时候就非常有可能忘记这些难点。而老师为提高学生在语文课上的注意力,提出大量不是重点的问题,这会使学生进入误区,认为提问的内容才是重难点。如,当讲授小学二年级上册中《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时,是必须让学生明白这篇文章讲述植物生长规律的道理。老师将向学生解释葫芦在生长过程中叶子的作用,因此便可以设计“葫芦上的叶子不见以后,葫芦为什么就死了?”如此便能使学生快速了解整篇文章想要表达的含义。
2.积极与学生提问互动
低年级的小学生大部分都有小孩子好表现的个性特征,喜欢别人的赞扬和关注,这使他们对自己喜欢事物的兴趣大于其他事物。良好的课堂气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课堂进行趣味提问并与学生互动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与学生之间积极互动也是新课标要求之一,不仅如此,新课标要求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有效提问,来引导学生学习。又如,在教学小学二年级上册《秋天》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将其与学生当前喜欢看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联系在一起,提出下列问题:我们一起去找茬!喜羊羊所居住的羊村在秋天的时候有什么变化?秋天羊村的小草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在秋天喜羊羊能否吃上新鲜的小草?采用引导式的提问方式,就能激发小学生的兴趣来调动其积极性,并且能更加有效地了解到秋天的特征,进一步达到教学目的。
3.营造和谐学习氛围
在传统教学中,师生间存在着类似猫与鼠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一部分小学生对老师的害怕已经超过父母。但这种现象对我们语文教学课堂提问带来阻碍,由于学生的怕,常常在课堂中不能随心所欲地发言,担心自己回答出错。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当时的心理,时刻保持微笑,让学生感受到更多的亲和力,同时也减少了学生的戒备心,才能在愉悦中学习。
3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教学
注意找准问题的切入点
穿衣服总要先找到衣领,找准了文章的切入点好比找到了衣领,牵一发而动全身。一般情况,课文中的总起句、中心句、过渡句、设问句、反文句等具有提示课文中心或阅读要求的作用。有 经验 的老师常常会从这些 句子 入手设计问题。《伟大的友谊》第四自然段“在生活上,恩格斯热忱地帮助马克思,更重要的是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他们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地合作”。这是课文中的一个过渡段,前一部分概括了课文前三个自然段“在生活上恩格斯热忱地帮助马克思”,后一部分是对下文的提示“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他们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地合作”。教学本课可以从这段话入手提问:在生活上恩格斯是怎样热忱地帮助马克思的?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他们是怎样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地合作的?学生如果弄清楚了这两个问题,教学目标就基本上达到了。教学中找准了问题的切入点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注意循序渐进
孔子曰:“循循然,善诱人。”课堂提问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棰,而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围绕本堂课的知识点精心设计问题,通盘考虑问题的主次和先后,做到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如我在教《再见了,亲人》一课时精心设计了四个台阶式问题:本课里的亲人指的是谁?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位朝鲜亲人?他们分别为志愿军作了哪些事?志愿军为什么称朝鲜人民为亲人?这四个问题层层递进,步步紧逼,不但促使学生快速思维,而且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变换角度设置疑问,拓展学生理解课文的空间
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者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 发散思维 能力。例如对一篇课文的段落划分,有时不只是一种划分方法,那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按 其它 标准,又如何划分呢?学生通过这些训练,就会明确原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不是单一的。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自然会举一反三,灵活变通。
Ⅱ 语文提问题的方法有哪些
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几种方法
随着把培养思维、开发智力做为教育目标以来,课堂提问优化设计已经做为一门专门的教学艺术,受到教育专家和广大教师的重视,善教者,必善问。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已经成为每个优秀教师的必备技能。
1.围绕教学目的设计提问。
语文教学要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作为实现语文教学整体目标手段之一的课堂提问应该能使学生激起情趣,理解内容,发展智力,受到教育。问题设计要从整体目标出发,考虑到语文教学的整体效应。如教学《你们想错了》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们想错了’中的‘你们’指的是谁?他们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说他们这样想是‘错了’?”这几个问题的提出,促使学生全面阅读,把课文中的内容连贯起来思索,从而理解方志敏的好品质,体会出文章的中心,达到教学目的。
(1)提问的内容要有思维价值。如果所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仅停留在简单的是非选择上,学生的思维能力便难以得到提高。因此,精心设计具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那些精于设问之道的名师常常能独具眼力,在易被常人忽视之处,捕捉到具有较大思维价值的问点。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执教《凡卡》一文时,围绕凡卡的信爷爷能否收到这个中心,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凡卡的信爷爷能不能收到?为什么?联系爷爷的处境想一想,即使爷爷收到凡卡的信,能不能改变凡卡的处境?为什么?这又说明了什么?这样的问题显然具有较大的思维价值,它们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2)提问要明确具体。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因此提的问题只有明确具体,才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如,有一位教师在执教《穷人》一文时,先问学生:“对课文用‘穷人’作题目你们有什么想法?”学生的回答是:“因为桑娜是穷人,所以用‘穷人’作题目。”“因为桑娜收养的是穷人的孩子,所以课文题目叫《穷人》。”显然,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存在困惑。于是,教师接着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篇课文着重写的是桑娜,为什么不用‘桑娜’为题,而是用‘穷人’呢?谁能从课文描写的人物和事件中去仔细想一想,找到答案呢?”这样的问点明确具体,学生经过思考后有所悟:“课文描写了三个人物,他们都是穷人。”“课文叙述的事情都发生在穷人之间。”在此基础上,教师又进一步追问:“作者描写这些穷人,叙述穷人之间发生的事,为的是什么?”此时,学生恍然大悟:“为了歌颂穷人的高尚品质。”
2.提问要立足于重点,突破难点。
课堂提问不在多而在于精,关键是我们教师应抓住文章的重点,突破难点。例如文章深邃意境中写到的情节往往是作者情感愿望寄托的载体,应设计问题重点研究。再如有些文章的关键句,往往是文章和思想有机组成,在教学中可在这样的地方涉及提问,使学生掌握内容,明确思想。如教学《长城》一课时我针对关键句“这样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设计提问”“什么是奇迹,为什么说长城在历史上是一个奇迹?”学生通过读文、讨论联系上下文分析理解了长城高大坚固不但是一个奇迹,在没有吊车、起重机的情况下,就靠无数肩膀无数只手修建成了万里长城,它凝结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更是一个奇迹。如此读、思、议,学生不仅了解了万里长城,更会油然而生一种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也就突破了。其实,难和易往往是相对而立的,也是因人而异。只要能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其难也易了。
Ⅲ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技巧
导语:课堂提问是贯彻教学意图、进行信息反馈、活跃课堂氛围的重要手段。恰当的课堂提问,通过师生之间的设疑、解疑等互动交流,能够为引领学生把握重点难点,对提高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智力和思维都有重要促进作用,同时也能帮助教师准确掌握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为完成教学目标提供准确的信息反馈。
一、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如果教师第一个问题能让学生增大信心的话,后面的问题学生就会积极的思考主动地去解决问题。同时提出的问题不能太难也不能过于简单,课堂上的提问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来设计以求深化认识突破难点。这样,学生的兴趣产生了,教学效果也就提高了。
二、要耐人寻味,引人入胜。
课文中往往有很多耐人寻味的句子,这些句子通常都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值得揣摩。例如:《圆明园的毁灭》一课,讲到“为了毁灭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圆明园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灰烬。”这句话是耐人寻味的句子也蕴含着深刻的含义。我适时发问:这是一把无情的大火,这把火烧掉的仅仅是圆明园吗?还有什么?学生一定回答出:中国人的尊严、中国的文明、中国的历史、中国的灿烂文化。这一问升华了学生的思维、拓展了教学空间,激发了学生的思维。
三、要抓注重点,加深印象。
通过在知识的重点处提问,让学生们不仅理解知识的内容,更对知识的重点处加深了印象,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质量。在教学中,教师切忌随便使用问答,因为这样简单的问答式,不但不能激起学生的思维,反而会使学生的思维产生抑制。有了矛盾才有思维能力,教师在提出第一个问题让学生回答以后,要顺着思路逐层深入地追问第二个、第三个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附着这样的提问逐步趋向深化。
追踪提问法,要求教师在讲课时,要指引学生对文章曲折回旋的妙处寻根问底,要创造问题的情境,设置疑难的条件,引导学生去冥想、沉思。
四、要设疑新颖,激发情趣。
好奇心人皆有之,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自主学习意识。因此,课堂提问,要讲究发问方式,改变提问角度,使问题提的巧,发人深思,要力求新颖,讲求新意,能激发情趣,切忌问题提的平平淡淡,老调重弹。例如:在讲《桂林山水甲天下》时,教师导入新课时可以这样设计问题:同学们,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游苏杭,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美在山水”,这山、这水有什么特点呢?它美在何处呢?下面同学们读课文之后,回答老师的问题。这样设疑导入,即创设了问题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问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鼓励了学生自主学习。
五、要因材施教,难以适度。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者站在高处,从整节课、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教者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比较难的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
课堂提问,绝不是教师故意难倒学生,令其出丑来处罚学生。教师要注意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知识水平来提问,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助其尽快答题成功,从而使学生获得胜利的喜悦及努力进取的内动力。比如,知识全面基础扎实的.学生,可提问知识性强难度较大的问题;知识量少基础较差的学生,应提问些浅显的判断题或者选择题。思维敏捷口齿伶俐的学生,可提论述性的分析题;反映迟钝腼腆少语的和说不好普通话的学生,则问一些答案简短容易表达的问题。遇到回答问题确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就要及时分析原因,灵活调整控制问题的难度,也有可能是问题容量过大,要求不够明确,学生不明白教师的意图,茫茫然不知从何答起,此时教师就要进行适当的提示、补充和调整,使问题的要求更加明了,更具有指向性。
六、发散思维,解决问题。
我们经常听到有的学生说:“上课听得懂,一做题就发怵。”究其原因就是思维缺乏灵活性。通过对比优等生和差等生的解题过程观察发现,优等生可以从同一题的信息源产生不同的假想,然后对每一种假想进行合理的思维推理,一旦一种假想思维受阻能立即转换思维方式;而差等生从同一题的信息源产生的假想不仅单一而且缓慢,往往“一条道走到黑”。我们常说要使这类学生“头脑开窍”就是要培养这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有目地的根据同一问题设计发散式的问题,如在一题多解和多变的习题讨论中,增强思维发散与知识交叉,增加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
七、要提问灵活,培养能力。
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反应,注意正确分析判断学生的回答情况,并及时作出相应的处理,还要通过一系列的提问,不断感知知识信息,从而通过自我思考获得新知提高能力。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只有让学生参与课堂提问,才能激发其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那么怎样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呢?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鸟的天堂》一课引导学生发现“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中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从而理解这两个鸟的天堂所指含义不同。
总之,教师的提问是一门精湛的艺术,教师在提问时如能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善于根据学生对信息的反馈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方法进行教学,优化课堂提问,就一定能激活学生思维,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Ⅳ 初中语文教师上课如何有效提问
导语: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就没有对知识的关切,没有对知识的关切,就会对所学知识漠然置之。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一、找到兴趣所在,提问激发求知欲望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是最关键的因素。为了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提升,促使他们自主地学习课文,我往往会在上课之前先根据课文的内容找到学生的兴趣点所在,然后根据这个兴趣点提出一些问题,促使学生进行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明天不封阳台》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便直接从文章的题目人手,给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促使他们进行想象。我向他们询问:“这篇文章的名字叫做《明天不封阳台》,那么大家想想看,作者到底为什么明天不封阳台了呢?”这时候学生便展开了思索,根据自己的想象力来构想这篇课文的内容。
有的提出“作者是为了呼吸到更加新鲜的空气,所以他不封阳台了”,有的提出“作者是为了方便在阳台上种花,所以不封阳台了”。看见学生们讨论问题的气氛如此热烈,我却并未直接告诉他们文章的内容是什么,而是让他们在思索完毕之后,自己打开课文进行阅读,看看自己是不是猜对了。这个时候学生们的阅读情绪都十分高涨,都想要知道自己的答案是不是距离正确答案最接近,于是一个个都纷纷打开课本来认真阅读。在阅读之后,我再让学生说说看,自己在文章中读到了怎样的答案。这个时候大家回答是:“因为作者在阳台上发现了一只鸽子,他想要和鸽子亲密接触,所以不封阳台。”此时大家对于这篇课文的内容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再继续上课效果就会更好。
一个好的问题能够激起学生心中求知欲望,然后促使他们进行自主阅读,抓住疑问点能够扩宽学生的思路,能让学生的思想撒出去,又收回来,对学习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二、设置中心问题,延伸问题众星拱月
一些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往往问题过于零碎、过于肤浅,有些问题学生只是简单地回答“是”或者“不是”就可以了,还有些问题学生在课本中一找就能够找到答案。这样的问题只能够引起学生短时间的思索,如果在教学的时候想要将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来,还需要设置一个中心问题,然后让其他延伸问题如同众星拱月一般起到辅佐或促进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初中语文《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时,我就设置一个主问题,然后将其他的问题作为辅助,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我提出的主问题是:“皇帝的新装揭露了一个怎样的社会现象?”在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之后,就安排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讨论,我还增加了一些延伸问题来进行补充,如:“那些大臣们面对皇帝的新装,表现出怎样的态度?”“那些平民在看到了皇帝的新装之后,是什么感觉?”“那个裁缝为什么要给皇帝设计这样的新装?”“小孩在看到了皇帝的新装后说了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说?”可以看到,这所有的延伸问题其实都是直接围绕中心问题展开的,如果学生能够将这些延伸问题一一回答好的话,那么他们自然就能够更好地回答出中心问题了。
通过设置中心问题和延伸问题的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快地把握住整篇课文的主旨,能够让他们通过对延伸问题的讨论来达到解决中心问题的目的。
三、提出深入问题,直接透视课文主题
为了让学生对课文主题的认识更为深入,我在设置问题的时候,一般都将一个小内容作为切入点,然后提出深入的问题,直接透视课文的主题。这使得学生学习的视角更为集中,让学生能够直接看透整篇课文。
例如,学习《威尼斯商人》这篇课文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威尼斯商人》是一部戏剧中的节选,而所节选的内容本身很长,所以要进行教学的话,就要通过提出深入问题来抓住关键。
我在教学的过程中以“一磅肉”作为深入的切入点,让学生围绕“一磅肉”的问题来进行考虑。这“一磅肉”贯穿了全剧,是整个故事之中最重要的矛盾冲突,通过不同的人对“一磅肉”不同的看法和处理方式,能够看出每一个人不同的性格。这时候我让学生以“一磅肉”作为基点来找找看每一个人物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是如何处理的,思索这样的行为反应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然后还可以从“一磅肉”延伸下去,让学生思索作者莎士比亚究竟想要通过这“一磅肉”反映怎样的社会冲突,莎士比亚又是否在作品的主人公身上寄托了自己的希望?这样的问题将一个小小的问题作为切入点,然后深入到了课文的最深处,让学生能够从中看出作品中人物的性格、故事的发展等都是围绕什么进行的,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思索。
提出深入问题的方法相对于授课的时候围绕课文进行通讲很显然有更大的好处,因为它能够充分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围绕深入问题进行自主探讨,从而对课文有自己的深入了解。
四、鼓励创新提问,自己提问自己讨论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提出问题,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考,不过要注意一点,那就是事实上提出问题并不只是教师的专利,学生们也应该投入其中,提出自己的问题。所以我在教学的时候经常鼓励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提出创新的问题,然后自己提问自己讨论,这样得出的答案他们就会记忆更加深刻,会有更好的学习效果。
我在教授课文的时候,一般都让学生先进行自主阅读,然后再提出自己阅读文章时的感受,最好能够提出一些创新的问题。例如在学习《一厘米》这篇课文的时候,就有学生提出:“文章中的主人公是不是太过于较真了,这样生活的话是不是太累了呢?”我就干脆以这个问题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尝试分析文章中到底有哪些地方反映出了主人公的“较真”,主人公是不是自己也觉得“这样挺累的”,后来主人公又感到“生活中多了几分追求”,这又是为什么呢?通过自己提问自己讨论的方法,学生可以在讨论中理解主人公身上所体现出的责任感,虽然可能会“累”,但是为了完美母亲这个追求,她还是必须要努力。除此以外,我还在学生讨论之后让学生思索自己的父母在生活中是怎样教育自己的,有没有类似的事情,可以拿出来和同学们分享。
通过这样主动的提出问题,不仅能够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讨论问题,更能够使学生因为自己探究到了事情的真相而感到兴奋,他们对于学习语文也会更加感兴趣的。
总之,通过巧妙设置提问的方法能够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能够让学生在思索问题、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学习课文。
Ⅳ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方法
导语:“提问”艺术,是教师的知识、能力、经验、智慧、胆略等素质的综合体现。语文教师有了“提问”的艺术,就能把握住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驾驭住生动复杂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一、以学生认知水平为基础,巧妙的设计问题
在任何教学活动当中,学生的认知水平都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基础。学生的认知水平不仅决定了他们能够听懂多少,还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教师在对语文教学提问的设计过程中,一定要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础,掌握好提问的一个度。问题太难学生难以理解或是解答不出来,不仅会影响课堂教学进度,更会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问题过于简单,则起不到对学生思维的抛砖引玉作用。在进行问题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充分的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处于什么阶段,然后再以此为基础进行问题的巧妙设计。在提问的过程中,绝不可以让提问的语言变得过于复杂和琐碎,否则很有可能会使学生混淆问题的重点,因此提问的语言也必须要简练、易懂,具有一定的引导力。
在进行《故乡》这一课的内容讲解时,就在学生预习之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故乡发生了什么变化?”然后引导学生边思考边阅读,让学生通过故乡乡亲的变化、故乡面貌的变化等细节一点一点的探索,探索出杨二嫂和闰土的变化,然后再让学生对杨二嫂和闰土前后的变化进行深入的比较,并且找出变化的内在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引申出作者的写作目的,最终将全文的主题引出。通过有效的教学提问,可以强化学生对文章的把握和理解。
二、以提高学习水平为目的,增强问题有效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提问都比较看中,所以他们在进行授课时都会进行大量的课堂提问,然而课堂提问的效果却不是很理想,这令初中语文教师都感到十分困惑。
笔者通过对自己以及身边同事工作经验的分析发现,之所以会出现不进反退的情况,主要是由于教师的提问过于随便和简单而导致的。其主要表现可以有两种:(1)“是不是?”、“对不对?”形式的问题过多,提问的毫无意义;(2)问题设置过于简单,很多问题学生只需要通过阅读就能够得出结论,学生的思维得不到锻炼。这两种情况的出现在语文教育工作中是非常常见的,但其问题的设置毫无意义可言,想要保证课堂提问的效率,提高其对于学生思维等各个方面的锻炼,就必须要使课堂提问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必须要保证问题的针对性,保证所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能够紧紧地围绕文章的内容及思想。在此基础上,问题还必须要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保证所提出问题必须要具有一定意义,例如能够锻炼学生的哪方面技能,让他们从中收获哪方面知识等等。例如在进行《石榴》这篇文章的教学时,笔者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喜欢夏天更喜欢石榴”这句话,笔者就设计出了这样一系列问题:
问题一:“作者写喜爱夏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问题二:“由文章我们能够看出作者喜欢的到底是什么?”
问题三:“作者虽然表面上写的是石榴的口味,但是实际上表达的是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设计,不仅能够使学生从作品的描写当中读懂作者的写作意图,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作者的'写作手法,从而将其学以致用。
三、以拓宽学生思维为策略,强调问题多元化
提问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进行提问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问题的类型、目的来对问题的形式进行改变,以便更好的达到预计的提问效果。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提问之所以实效性差,与教师提问的方式单一、死板有着直接联系的,因此,想要提高课堂提问的效果,就必须要使问题形式变得多元化。
经过实际教学经验总结,笔者认为以学生的生活实例为基础进行提问,或是利用多媒体幻灯片来进行提问,都是非常不错的课堂提问形式。教师通过对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学生的生活体验的掌握,来将两者进行比较沟通,进而将问题提出,让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当中,那么学生的探究欲望自然会有所提升。利用多媒体幻灯片来进行提问,能够将学生的思路以及注意力充分的引入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探究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使问题的指向性更加的清晰和明确,在充分调动学生探究欲望的同时,能够使课堂提问的效果得到显着的提升。
结论:
终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育活动中,有效的课堂提问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至关重要。提问是教学工作中的一种艺术,语文学科的提问更是如此。为此,教师必须要改变自己的传统教学理念,树立起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以及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掌握,来巧妙地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的、能够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形成提供保障。
Ⅵ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小学语文课堂想要进行有效的提问,首先他的问题一定不能设置得非常难,设置非常难的话,学生一般都不敢回答不出来,其次的话应该以一些有趣的形式来提问,而不是咸的提问
Ⅶ 怎样在语文课堂上进行有效提问
我认为提问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是检验学生对文本解读程度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小学语文教学归根到底是老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老师与学生的对话。古人曰: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师有效的提问和理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首先要知道有效提问必须具备目的性、针对性和激励性。 目的性即一节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每一个教学活动的设计都必须围绕教学目标步步展开。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 针对性即课堂上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必须符合绝大多数学生的水平。假如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就会骄傲自满或不屑一顾;问题太难,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任何过易或过难的问题都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当然,老师应因人而宜地设计问题。 激励性即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老师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也就是说有效的课堂提问必须具有以下三个基本要求:一、提问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二、所提的问题必须精心设计,既要有梯度也要有角度更要有要深刻性;三、提问过程中必须有恰当的及时的评价。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应如何进行有效的提问呢? 一、把握提问的“点”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一个好的问题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创造的萌芽,达到培养学生好问善思的目的。老师要使自己提出的问题有价值、有思考性,就必须对文本进行细细地解读,弄清文章的要旨。因此,课堂提问时要把握好提问的“点”。所谓提问的“点”,就是教师应该在什么地方设计问题,在什么时候提出问题。 二、把握提问的“度” 课堂提问是老师的一种教学行为,它包括发问(教师提问)、候答(学生思考问题和组织答案)、叫答(教师叫某个学生或学生小组回答问题)、理答(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反应)这几个环节。课堂提问不是无病呻吟,也不是要故意问倒学生。老师提问时,要站在孩子的高度,根据学生知识能力心理特点,恰当把握提问的“度”,做到张弛有度,难易适度。 为此,老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有效的、富于启发性的提问,在合理的、关键的地方恰当地提问,注意问题的难易度,使学生在课堂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要做好教学评价,首先是要确定好评价的主体,评价的主体可以分为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教师评价。
为了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学中,让每一位学生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环境中,充实自我,完善自己。他们虽然天真,但是对事物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看法、见解,也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欲望。当学生答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己说一说对于这个问题回答的是否满意,满意在哪里,不满意又在哪里?从而使他们全面、公正在进行自我评价。在自评的基础上,应鼓励学生相互评价。教学中可以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在全班范围内对学生进行评价。如“你认为他答得怎样?”“好在哪里?”“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完善的,怎么改?”“如果是你,应该怎么答?”从而鼓励学生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在互评中求进步,促发展。
教师评价时,首先要肯定学生回答得“对不对”通常教师都应复述一篇完整的答案,不能用学生回答代替教师应做的工作,其次要评“好不好”,通常教师都要做出标准的示范。最后无论是赞赏还是批评,都应“对事不对人”。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保护学生答问题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应该做到:1、以表扬为主。2、鼓励求异。3、帮助有困难的学生。4、鼓励学生积极评价。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正确运用课堂提问技巧有助于积极开展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养成勤于思考的习
Ⅷ 语文教学中提问的技巧
语文是学生时代的重要课程之一,作为母语学科,其教学效果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有着直接的联系。初中语文课堂教育的过程中,提问的方式是目前教师常用的互动方式之一。通过学生的回答,能过对其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判断。然而,部分老师很容易对问题的提出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致使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教学作用,甚至对教学效果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掌握初中科学的提问原则
在初中语文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在备课的过程中,对课堂所提问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设计。其问题设计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新颖。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新颖问题的提出能够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进而能够使得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步将其带入到预设的情景模式当中,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当教师沿用传统的提问方式时,则将会大大降低初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而当所提出的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或者课文的内容相距甚远时,则将会大大提升学生的思考难度;其二,合理。在对问题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兴趣所在,对问题的内容以及提问形式进行合理的了解,以教学当中的帆吵重点以及难点内容作为提问的核心,使其能够在思路的过程中,完成对理解相对困难知识的学习,提升问题提出的有效性。
例如,在对《范进中举》一文中进行讲解的过程中,部分老师多采用“范进及其父亲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等诸如此类的方式进行提问,由于问题的设置较为传统,因此并不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我在教学中,便稍微改动,采用“范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我们从范进身上能够总结出什么样的教训?”。该类问题的提出,能够使得学生积极的投入到语文的学习当中,并通过思考回答问题。
二运用初中语文合理的提问方法
目前,我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常用的提问方法包括以下三种:其一,悬念提问法。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对本堂课程所安排的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熟悉。之后严格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课堂教学的内容,设置存在一定悬念的问题,进而能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其能够自觉地加入到语文学习当中,对问题的答案进行总结;其二,对比提问法。在初中语文的教材当中,常常出现对比烘托类的写作手法,从而能够使得人物的形象变得更加鲜明。例如鲁迅先生的《社戏》当中,描写到迅哥两次都在吃豆,而且同样是六一公公家的,为什么他第二次吃时出现同第一次不同的感觉?以这样的问题进行发问,通常能能够使学生既注意到该类写作手法,还能够使其积极地思考;其三,探究提问法。在初中教材当中,部分知识对于学生而言理解难度较大,如对当时社会背景的理解等。此时,教师可选择教材当中典型人物的一些做法当做话题,组织学生展开探究或者讨论,加之教师的合理引导,使得态并侍学生能够对当时环境形成一定的理解。
三提高初中语文设置问题的启发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问题提出的方式进行教学,其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求知欲望,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教师应以启发性的问题,带动学生的思考,促使学生进步。同时,在课堂教学期间,提出问题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展开互动的一种方式,因此问题并非教师独自提出。作为教师,应启发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提出对文章中心思想的认识,对课文内人物形象的刻画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主人公的部分行为提出不蔽拿同的想法。如此一来,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积极的思考,提高其创新意识,提升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个性得以张扬,为其思维能力的提升增砖添瓦。
四有效设计初中语文课堂的问题
初中语文教材当中所收录的文章,是作者同师生之间交流的媒介。文章当中无论是对景色的描写、对人物的刻画、对行为的描述,均融合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在里面。因此,教师对问题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首先应对素材怀有尊重之情,真正的立足于文本,深入了解当时作者所处时代的背景,进而能够对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正确的把握。例如,鲁迅先生的《祝福》一文当中,科华路祥林嫂这样一个人物。所不同的是,在文章当中作者并没有对祥林嫂的结局进行描述,而其电影当中祥林嫂却死在了街上。此时,我将会向学生提问:“你认为祥林嫂为什么会死?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通过该类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梳理主线,使其能够对当时的社会背景进行了解。
总之,对于广大初中语文教师而言,科学理解提问的含义,将文章的内容等与问题相互联系,使得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课堂教学效果得以提升。
Ⅸ 初中语文教师提问的有效方法
导语:语文课堂的问题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问题设计得好,总能为学生搭设思维的跳板,让他们向更高、更远的层面飞跃。也能较好地展现课堂中教与学、疏与密、缓与疾、动与静、轻与重的相互关系,让课堂波澜迭起、抑扬有致。
一、实效课堂提问应把握的原则
1.科学性
科学性的前提是了解学生,吃透教材。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其认知水平,即正确认识学生并科学地估计他们的知识和智力水平,真正做到从学生出发。教材内容要熟练掌握,理解其深刻内涵,老师问题的语言要规范,简明扼要,针对性强,问之才能做到科学得当,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发展语言,发展学生智能。问之不当,则往往启而不发,最后还是变成教师自问自答。
2.启发性
精心设计的问题要重视思考型、鼓励启发型和开放型的问题,轻视记忆型、检查型、封闭型的问题。好的提问应该富有启发性,应该是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而不应该急促地迈向结果。启发性的另一重要方面是老师的问题能引发出学生提出新的问题。爱因斯坦说:“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鼓励学生自己去揭示问题、探索语文知识、发现语言规律,体会一个探索者的成就,让学生获得自主探索的成就感。
二、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提问现状
1.提问不科学,随意性强
教学中发现,提问会产生两种极端现象发生:一是“满堂灌”,这一点毋庸置疑,整个课堂气氛以及学生针对问题的钻研热情肯定深入不下去,教学质量不会得以很好的提升。另一种是“满堂问”,提问过多看似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同学的情绪,但从问题理解和掌握的本质而言,基本起不到多大作用;相反,抛出的密集问题,还会引起同学们逆反心理。
2.问题难易不均
课堂提问是基于学生认知能力前提下,有目的的创设教学情景,达到师生情感之间的一种交流、互动,进而让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益。但在设计教学中,也会出现所提问题把我不住难度程度,有时老师们会提出的问题超出学生的认知能力,学生没有办法去解决或解决不到位;有的老师的问题像蜻蜓点水一样,仅仅停留在问题的表面,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层面延伸,因而也起不到教学所要求的质量。
3.对学生的答案置若罔闻
有的老师提出问题后,放任学生自由回答,最终不能给出正确与否的评价,这样会使学生感觉到索然无味,进而也会挫伤其回答热情。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老师在课前没有对问题或答案精心设计,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亦或是老师在课堂上不能合理驾驭自己的注意力。此外,还有的老师在提问时故作严肃或深沉,语气逼人,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很好的思考。
三、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提问策略
1.营造学习氛围、点燃自主学习的`激情
在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里,教师可以提高教学的水平和教学的质量,同时可以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去自己独立的思考,独立的想问题,想问题的答案,开拓学生的思维,教师也可以有一个舒适愉悦的环境,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提高。这样学生的自主性高了,学生的课前预习也会做得更好。在上课的时候,学生对老师的提问也不会一问三不知,至少能够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也不会引起尴尬的局面。老师提出问题,让尽可能多得同学回答,让同学共同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学生的积极性自然而然的被调动起来了。在这种学习氛围下,学生即使自主性较差,也会跟着大多数同学一起,完成课前预习。
2.提问要灵活多变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及时改变提问方式,课前设计的暗问可以改为明问,曲问可改为直问。面向全班同学发问,可有个别同学回答,也可以集体讨论回答,还可以轮流回答。这样就可以避免了学习好的同学回答了问题,而学习不好的同学从没回答问题,激励的学生的思绪。
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设置了:于勒是一个怎样的人?菲利普夫妇一家人为什么盼望于勒归来?小说的结局是菲利普夫妇一家人躲开了日夜盼望的于勒,这是为什么?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是什么?容易的让学习较差的同学回答,难点的问题让中等同学回答,更难得让全班同学分组讨论。这样,有个人回答,有集体回答,每个人的思维得到了训练。
3.要明确提问的目的,注重问题的层次性及针对性
我认为,有效的提问能够对这一个问题进行证实,在初中语文课堂提问中,我们首先要做到提问的目标明确。一个有效课堂提问必须要将教学目的作为自身的依托,将对学生掌握知识促进作为主要的目的,在语文课堂中一个明确的提问主要包括测试学情摸底性的问题,启发式的提问,举一反三发散性的提问以及复习性的提问等等。
其次,要求我们具有清晰的提问层次,语文教师应该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以及由表及里地进行提问,这样能够将语文知识结构自身所具有的条理性进行很好地体现。比如说,在进行《愚公移山》这一个文章的教授过程中,笔者提出了“为什么作者先写王屋以及太行这两座山的坐落位置、高度以及广度?对愚公移山决心进行描写主要是通过哪些情节?”等问题,最后,要求提问内容必须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身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必须要根据语文教育教学的内容,针对其难点、重点以及学生认识模糊区域来进行启发性问题的设计。
4.注重答案的多元化
在上课时,教师不应当只局限于一种答案,应当让学生表达完自己的思想,说完自己的答案,然后再做评论或是引导学生完善自己的答案。就像学生只回答了“陷入绝境”,老师可以再问一句,后面的一句了这些不也是描写斑羚的处境吗?这样学生,就很明白自己答案不完全,同时也知道完整的答案。学生也会进一步思考,自己为什么没有回答完全,激发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学生也更愿意去回答。
总之,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沟通师生教与学的桥梁,是传授知识的有效途径。提问得法,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应重视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放眼当今的语文课堂,我们欣喜地发现,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这个重要课题已经被更多的语文同仁关注和研究,相信在广大语文教师齐心协力和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Ⅹ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方式
导语:语文的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在众多的语文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的技巧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一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将制约着学生思维训练的发展。
一 教师层面:精心设计,提高问题的有效性
问题是思维的核心,只有提出具备一定深度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的提问,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一,问题的精心设计要立足文本,整体把握好教材的内容
教师吃透教材内容,处理好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从高处着眼,从文本的整体着手把握设计课堂提问。把自己对文本的认识理解转化为课堂教学的前提。一般情况下,可以从文本的题目、中心句、重点语句等方面来精心设计问题。
第二,问题的精心设计能体现通过“咀嚼字词”达到体悟情感的目标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优秀作品,应该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课堂教学时,教师应牢牢抓住语言教学这一环节,通过精心设计多种问题,让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品读进而深刻体味文本语言背后蕴含的真正情感,更深层次地认识文本的内涵。
第三,精心设计问题要善用对比的方法,探究妙处
问题的精心设计要始终让学生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和表达的创新。精心设计的问题应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阅读,对文本能常读常新,通过对比阅读,分辨异同,进一步深层次地体会文本内涵,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
二 学生层面:通过提问,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
古人云“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生有疑而问,是一个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过程,教师应引导和鼓励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这个过程中去。课堂中教师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教会了学生最好的读书方法,将使他们一生受用。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应通过提问环节的强化,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第一,教师要通过氛围的营造,引导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课堂上教师要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对学生的提问进行正确的引导,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在课堂上“少一些不准,多一些允许”,让学生能“自由呼吸”,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敢想、敢说、敢做。只有这样,学生的问题意识才会慢慢地形成。
第二,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使其会问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除了要让学生敢问,还要让学生会问。教师应当教给学生一些提问的.技巧,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提问的种类,还要适时诱导点拨,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这些提问方法可以在文字上,也可以矛盾中。
第三,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要适时评价,让学生能善问
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要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不能置之不理或做简单的结论性回答,要经常表扬敢于提问的学生。用言行渗透给学生“问就比不问强”的思想。这样学生的问题意识才会真正养成。
三 教学层面:把握“问点”,提高提问的时效性
语文课堂上有些教师没有把握好课堂教学的“问点”(提出问题的最佳时机),随时提问,结果造成教学内容不连贯,学生思维无序的局面,学生常常感到莫名其妙,教学效果自然不佳。因此,课堂提问选择时机非常重要,不仅要在微观上考虑“问点”是否优化,问法是否艺术,而且要在宏观上考虑“问点”是否总览全文,每个问题的提出是否处于最恰当的时机。诚如孔子所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第一,课堂提问要把握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问
以学生的兴趣点为问点,可以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欲望,变教师课堂讲授的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如教学《秦兵马俑》时,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点,可以不从文章开头依次讲解,而从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入手,设置问点:读了课文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介绍秦兵马俑吗?这就抓住了文本的中心句,由此再让学生分别从文中找出描写秦兵马俑规模宏大和个性鲜明的句子。这样既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又抓住了课文的重点内容。
第二,课堂提问要把握教学的高潮点提问
每一节课都应形成高潮,这个高潮点同样应是学生思维活动的高潮。于高潮点设问,有助于学生对课文深刻的理解,并引发其感情的升华。如教学《二泉映月》时,让学生边听乐曲,边在文中画出描写乐曲特点和乐曲表达阿炳情感的句子。让学生曲文同步,一下子让学生将自己的情感和乐曲的情感产生了共鸣,学生很快了解了乐曲的内涵,走进阿炳的内心世界。
四 课堂层面:师生互动,体现课堂的立体性
立体的语文课堂提问不应只是教师提问、学生答的单向活动,也应包括学生向教师提问的互动过程。这里的互动不仅仅指学生请教老师,更重要的是要提倡学生对老师的问题提出不同看法,向老师质疑问难。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师生互动的立体课堂中,学生有问题就会有思考,就会主动探寻答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将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理解得以深入、认识得以升华。进一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只要教师从以上四个层面处理好课堂提问的艺术,必然会让语文课堂迈向更高的层次,让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更高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