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有效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
第一,语文老师要具备人文情怀。
语文老师不能只是一个教书匠,不能只是满足于字词句篇、语修逻文,也不能只是贩卖教参上的观点,拾人牙彗,他更应当是一名人文知识分子,不仅个人具备高尚的人格操守,还要胸怀大爱,关注民生,心忧天下。明代东林党的那幅对联诠释的好: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语文老师不能躲进小楼成一统,而要事事关心,“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语文老师应当是一名思想者,具有批判的锋芒。他应当在平时广读博览,勤思善悟,建立起自己的价值体系和是非标准,他应当更具有反思能力,能够洞明世事,通晓人情,比一般人更深刻,更睿智,更清醒,更明澈。
语文老师应当成为人类精神家园的守望者,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坚守精神的价值,不迷失,不苟且,不流波逐流,“我自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或许,以上所言有些理想化,但唯有不断地追求,无限地接近,才能真正具备浓厚的人文情怀,才能在分析文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时高屋建瓴,卓而不群。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流淌着人文的血脉,给学生以精神的滋养。
第二,语文老师要充分地挖掘文章中的思想和情感因素。
语文课本的所选文章大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文章,博涵古今,融纳中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岳阳楼记》中范文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后乐先忧的博大胸怀,《醉翁亭记》中欧阳公纵情山水与民同乐诗酒浪漫的潇洒风神,《五柳先生传》中陶渊明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特立独行的精神风姿,《武陵春》中所体现出来的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的刻骨悲痛,《变色龙》中见风使舵趋炎趋势的丑陋表演,《我的叔叔于勒》中淡漠的人情、炎凉的世态,《三峡》中的绝壁高崖和滔滔江流,《与朱元思书》中的奇山异水和盎然意趣,《荷塘月色》中的月下美景和风情雅致……这些美文佳作,展示了美,弘扬了善,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语文老师在引领学生学习文章的时候,不要只是传授知识,也不要把优秀的文章搞得支离破碎,条分缕析。而要让学生通过诵读和感悟,通过师生之间的深层交流、平等对话深入文本,去与文中的人物同悲喜,共命运,理解文章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只有能够沉浸其中,入乎其内,都能感同身受。否则只能是把人物概念化,不能体会人物的真情实感。
在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时候,我们要还原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这样才能够更准确地更具体真实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好的文章总是思想深刻,情感真挚,血脉贯通,生气淋漓。读之琅琅上口,如沐春风,如饮醇酒。我们要少一些分析讲解,多一些声情并茂的诵读,让学生涵咏悠游,披文以入情,“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受到心灵的净化和思想的启迪。
第三,语文老师要引领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语文老师应当与书籍为友,一个不喜欢读书的语文老师决然不会是一名好的老师。这样的老师一定语言寡味,面目可憎,匠味十足。老师读书多,他的课堂就趣味盎然,气韵生动,情思飞扬。学生自然也就感受到语文的浪漫和诗意。老师热爱读书,学生也会耳濡目染,逐渐地对读书产生兴趣,正如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所言:“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
当然语文老师不能只是以身示范,还要积极引导学生读书。教科书的文章固然不乏佳作,但如果只有这一本书可读,那么学生的心灵世界是逼仄的,他好比栖身于精神的洞穴之中,无法放眼世界的天光云影。
不读书的人,愚昧粗鲁,无知傲慢,令人望而生厌。只有多读书,勤思考,才能明是非、辨善恶,懂美丑,陶冶性情,净化心灵,振奋精神,磨砺意志,培育自己道德的大厦,提升自己人格的高度。古人认为读书可以养气。我们可以通过读书来养我们的豪气、灵气、平和之气、浩然正气;剔除身上的邪气、戾气、酸腐之气,阴阳怪气。所以,古人讲:“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使一个人“慧于中而秀于外”,散发着一种迷人的“书卷气”。
可以说,如果一位语文老师培养起了学生读书的习惯,他就成功一半了。
第四,语文老师要打破课堂的壁垒,撷取生活的活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如果没有了这活水,我们的课堂就会散发着腐臭的气息,索然寡味。
校园是单纯的,课本是单薄的,但世界是丰富的,生活是鲜活的。芸芸众生,世间百态,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我们语文教师要善于沟通课堂内外,聚焦时事热点,评点世态人情,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表达。撷取真实的生活素材来学习语文,锻炼学生的听说读书能力,塑造学生优良的品德,培养学生高雅的情趣,是大势所趋,也是语文教改的一条新路。
许多学生感觉写作的时候,没有东西可写,也是因为没有真正去关注生活。生活每天都是新,引导学生学会读这部“无字书”,才能如曹雪芹所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学生有了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力,就可以“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
我们要在学生写作的时候,引导学生说真话,写真事,诉真情,发实感,不要做无病之呻吟,不说“假大空套”四话。让写作成为学生反思问题、深化认识的过程,成为一个创造的过程,成为一个人格养成的过程。
当学生真正的喜爱读书,勤于写作的时候,他就开始过上了一种心灵生活,与大师对话,与古人神交,思悟生活,敦品励志,开始构建自己人格的大厦,攀登人类精神的高塔。
B. 演讲:如何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摘要:教育,归根到底就是为了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在育人方面,语文学科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的特点,新课标的要求是进一步实现语文育人价值的彰显。人文性的核心理念是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有利于形成学生健康人格的校园人文氛围,建立合理的、和谐的教育体制,保持教学内容的情(情感)、道(本质)、美(审美)的有机统一,对学生要进行人文关怀,只有这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实现育人。
关键词:语文教学 育人 校园人文氛围 人文关怀
在当今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下,物欲横流,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社会现象纷纷涌现。 因而就必须要求初中生具有辨别好坏真伪的能力,因而教育的作用就显得格外突出。教育的发展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然而目前,语文教学突出的问题就是太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语文技能的训练和人文素质的培养。而人文素质的培养主要通过育人来实现。要在语文教学中实现育人,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二、创设有利于形成学生健康人格的校园人文氛围,三、建立合理的、和谐的教育体制,四、保持教学内容的情(情感)、道(本质)、岁渣美(审美)的有机统一,五、对学生要进行人文关怀。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就从教以来的经历和感触来谈一谈。
一、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语文教育的育人功能体现在教与学、教师与学生这两对矛盾范畴中,就是叫为了学,学生的学处于核心地位,教师要以教导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在教学实践中,多数学生不能意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这就需要教师把学生推向主体的位置。魏书生认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强意识和自学‘自我教育的能力,把学生当作学哪谈习的主人。他倡导教学民主,强调民主像一座搭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民主的程度越高,这座连通心灵的桥就越坚固、越宽阔。
二、创设有利于形成学生健康人格的校园人文氛围
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课程育人价值的要素也应乎缓悄是立体的、多方位的。它不但包含教育理念、教育体系、教育内容,也涵盖教育环境,其中营造有利于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校园人文氛围是至关重要的校园人文氛围可分为“软”的人文氛围和“硬”的人文氛围两个方面“软”的方面指课堂语文之外的,有利于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的灵活多样的语文课外活动和语文社会实践。如开展社会考察和社区服务,举行辩论会,演讲比赛,故事会等。“硬”的方面指创设对学生具有示范和警示作用的班级、校园环境。如班级板报、在教室内张贴伟人画像和名人格言、警句等,营建校园主体花园、绿地,安放雕塑,设置阅报专栏等。在这方面,着名教育家魏书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三、建立合理的、和谐的教育体制
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相适应的就是人道、和谐的教育体制。所谓人道的教育,最根本的就是使各种各样的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享受,都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对他们来说学习是自觉自愿的,是一种需要,而不是强加的,尤其是差生更应当如此。所谓和谐教育,就是如何把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配合起来,使两者得到平衡:一种职能就是认识 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职能就是人的自我表现,自己的内在本质表现,自己的世界观、观点、信念、意志力、性格在积极的劳动中和创造中以及在集体成员的相互关系中的表现和显示。人道的、和谐的教育体制的特点应该是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习是全体学生的自愿行为,而不是在逼迫、压抑下的非自愿行为,师生互动,教学相长,而非教师灌输下的满堂听或满堂记;师生关系融洽,师爱生,生尊师,而非惩罚与被惩罚的关系。为此,育人就要建立合理的、和谐的教育体制。
四、保持教学内容的情(情感)、道(本质)、美(审美)的有机统一
在语文教学中保持教学内容的情(情感)、道(本质)、美(审美)的有机统一,则是语文教育的个性。语文教育就是让学生懂得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美,就是让学生学会用尽可能美的形式表现寓情于道。从语文课程的性质分析,语文是载道明理的工具,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海,它又是表情达意和创美审美的工具,同样具有思想性、情感性和美感作用。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承载着塑造学生人格、陶冶学生情操和美育的功能,培养学生树立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着名教育家于漪说过:我们语文教师要怀着春风化雨的热情,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以美好的事物,高尚的情操熏陶感染他们,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撒下美好的种子。育人,就要保持教学内容的情、道、美的有机统一。
五、对学生要进行人文关怀
对学生要进行人文关怀,是语文课程育人的核心。教育就是有人,把自然人培育为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而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和认知潜能的活生生的人。因此,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首先表现为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人格,走进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的创新欲。其次,凸显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独特地位,教师要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人施教。最后,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还表现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人文修养。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育人,就必须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
目前,正处于新课改的关键时期,新课改的推行以及新教材的使用都给语文学科带来了很大的变化,这种改变带来的最大结果我认为是对人思想的触动。我们不能再像过去一样过分地强调学生全听、全记,教师则大包大揽,一味地满堂灌输。但同时一些标榜的“新课堂”的做法也未必可取,要灵活采用。作为一名普通的青年教师,工作近十年来,我认为只有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同时应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在语文教学中达到育人的目的。
C. 怎样才能做到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
教书是指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在我二十年的教学生涯里,我始终坚持把教书育人放在; 教书是指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发展学生的智能;育人是指教师通过课上课下教学活动和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教师的行为对学生进行的一些显性的或潜在的、思想和道德教育,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教书育人,是指教师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把教学和教育结合起来,尽职尽森搜轿责,既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教书和育人的紧密结合,其结果必然是学生的德才兼备。教书和育人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二者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在我三十年的教学生涯里,我始终坚持把教书育人放在第一位,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二者缺一不可。可以说,教师是除家长外,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最大的人。所以教师的道德、人品表现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其一生。所以,教师的师德不只是个人的问题,同时,一个教师只有有良好的师德,才能认真对待教学工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现在的学生与原来有很大不同,教师在教学中要多渠道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采取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措施加以诱导,使学生牢固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点,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针对学生的特点多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把学生吸引到正面来,寓教育与各种活动之中,对于问题学生,我们不能抱着放弃的态度,要更关心他们此肆,用各种方法开导他们,用动人的故事感化他们,使他们思想转化,心灵得到启迪。素质教育就 是要实现面向全体学生与因材施教相统一,教书与育人相统一,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教漏隐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课内与课外相统一,以及注重培养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的现代教学观。
D. 浅谈语文教学怎样做到教书育人
【篇一】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朵花,每朵花盛开时都是那么美,让人充满期待,让我们放慢匆忙的脚步,俯下身子,去认真聆听花开的声音。在学习了王生英老师的事迹后,觉得她以坚韧顽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扎根山区小学教育,在平凡的岗位上37年耕耘不辍,她就在聆听花开的声音。
怀着对教师职业的特殊情感,高中毕业后我义无反顾地走上了三尺讲台,开始了我的从教旅程,一如花一般静静地绽放,悄悄吐露自己的芬芳,只为自己今生无怨无悔的选择。十几年来,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缕缕春风,即使冰冷的感情也会消融。 怎样才能成为一名新时期的合格教师?在我看来,从一点一滴做起,在平凡中放歌,在平静中耕耘,在平常中闪光,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以崇高的情操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应该伸出热情的双手,怀着一颗热诚的心,在平凡的岗位上,以高度的责任感来提升自己。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以此为荣,热爱它,而不是只把这个职业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
教师是一个寂寞的职业。每个教师心中都有一座伟大的丰碑、一个伟大的理想,那就是以学生为本,教人务实,教人求真,教人创新。这都需要有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决心。教师是一个美丽的职业。她的美丽不仅在于她的无名,也在于她的淡泊与高尚,她用脱俗的气质阐述着生命的真谛。
有一首诗歌最为动人,那就是师德;有一种人生最为美丽,那就是做教师;有一种风景最为亮丽,那就是师魂;有一种魔棒最为神奇,那就是粉笔;有一种平台最为神圣,那就是讲台。
三寸粉笔写出人生风流,三尺讲台化作千顷苗圃。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高尚的职业,就应该勇敢地锤炼自己。如果我是一块砖,就应该属于巍峨的万里长城;如果我是一抹红霞,那就应该染遍祖国的万里山河。
三寸粉笔写信仰,三尺讲台谋发展。信仰是浩瀚海洋的明灯,是漫漫黑夜里渴望的黎明。只要拿稳三寸粉笔,站稳三尺讲台,就要用心血与汗水去浇灌祖国的花朵,让种子发芽,让理想开花。人都说学生是花,教师是园丁。其实,教师的生命也是一朵花,是悄悄绽放、默默吐芳、扮美人间的花。如果仔细聆听,你会听到生命的律动,会听到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
【篇二】
学校组织学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于漪的先进事迹,于漪老师,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语文特级教师,在教育的田野里耕耘了整整60年。81岁的她,从教近60年,退休近20年,丝毫没有停止过追求理想教育的步伐,仍在以各种方式,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影响教育、影响教师、影响学生。于漪老师有一句名言“如果只是教书,那么你就是教书匠、知识的二传手。不能忘记教书的目的是育人,这是大目标”。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是我学习的楷模。我将在这些先进教师先进事迹启迪和鼓舞下,树立正确荣辱观,努力增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的教师使命感,不断强化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心。
我们应当学习于漪老师以学生为动力,以育人为首的精神。对工作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老师必须具有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不仅要规范学生的行为,更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每一个学生都要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时时处处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解决。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努力做到。时时以"爱心、耐心、细心",去关心每一位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是我们的责任,教育学生是我们的神圣事业。对学生我们既要爱又要严,时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是作为一名老师必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通过学习于教师的事迹,我进一步体会到,教师必须做到尊重、理解、信任、鼓励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尊重学生,是我们老师必备的道德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友好的对待他们,理解和信任他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多和他们交流,多鼓励和表扬他们,要尊重他们,宽容他们的过失,当学生有不足时,多给予激励和赞美,对学生精心呵护,尊重学生人格,善待、宽容、理解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觉到在学校里比在家里的还要幸福的多,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开心和幸福。
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在工作中,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必须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着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她不仅关注学生的成长,还忧心教师、关注教师、倾心教师。她认为教师应该站在“树魂立根”的高度去思考和培养我们的未来接班人和建设者。有魂、有根、有脊梁,才是一个真正的人。教师应该代表最先进的文化,应该不懈追求真善美,抵御假恶丑。的确,当今世界强势文化的入侵太厉害了,思想浅薄、金钱至上、个人主义、垃圾文化等,对没有生活经验的未成年人是极大的威胁,所以作为教师的就要坚守思想的阵地,坚守育人的阵地。不论大环境怎样,学校一定要有好的小气候,因为它代表了社会主流的、健康的、向上的、先进的文化。
学习于漪老师的事迹使我更加认识到,踏踏实实地教书育人是我对一名优秀教师的理解,做像于老师那样的合格的人民教师,是我对自己的基本定位。教师岗位——特定的育人理念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两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教书是育人的载体,育人是教书的目的。 于漪老师的事迹,感染人,鞭策人,激励人。她的事迹使我更感觉到,教师岗位是一种辛劳、一种付出,也是一种收获、一种享受。既然我选择了教师这一行,我就要用我的激情,用我的爱心把这份光和热永远延续下去。我一定努力,持之以恒,把仅有的光和热倾注到教书育人的事业中。
E. 如何发挥小学语文学科的学科育人优势
发挥语文教学育人的优势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师都承担若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语文是一门基础课、工具课。语文教学在育人方面,比其他学科更具优势。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阵地,积极探索语文教学育人的科学规律。
一、语文教学内容为我们提供了教书育人的广阔天地
我们说语文教学在教书育人方面比其他学科更具优势,这是由语文教学的内容所决定的。语文属于社会科学,许多课文本身就具有强烈的政治性、思想性、教育性。这就为我们提供了教书育人的广阔天地。
现行全日制中学12册语文教材,大约300篇课文。除去那些本身具有十分明显的政治倾向议论文(包括杂文)以外,其他许多篇,也是我们既教书又育人的极好教材。只要粗略地分析一下中学语文教材,就可以发现,它至少可以从下述一些方面,为我们育人提供了丰富的、生动的内容。
第一,宣扬爱国主义和歌烦爱国英雄人物,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激情。这类作品在中学教材中占了很大比重。象《冯婉成》、《梅花岭记》,象文天祥诗《过零丁洋》、林觉民《与妻书》,象《范爱农》、‘爱国学者顾炎武冬,象水说《党员登记表》、《最后一课》、《柏林之围》,象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些古今中外的作品,或歌烦爱国英雄人物,或塑造爱国英雄形象,或抒发爱国豪情,或表现民族气节.”…它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生动的教材。这些作品主题鲜明,形象生动,饱含感情,闪烁着爱国主义的光辉,能深深地打动人心。在讲授这些作品的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它所收到的效果是其他学科难以比拟的。
第二,描绘祖国的名胜风光,壮丽山川,给学生以美的教育、美的熏陶,陶冶学生美的情操。这类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不少篇幅。象《晋祠》、《苏州园林》、《小石谭记》、《绿》、《荷塘月色》、《长江三峡》、《夭山景物记》和不少古代诗歌等,这些作品,语言美、意境美,渗透着作者对大自然、对祖国河山的深情。在引导学生领略大自然美的风光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这正是语文教学在育人方面的优势。
第三,反映我国古代和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杰出成就,赞颐古今有杰出贡献的优秀人物,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创造了我国古代文明。历史教学可以如数家珍地向学生进行介绍,让学生知道我们民族具有值得骄傲的历史,而语文教学通过一篇篇文章,让学生对一颗颗珍珠细致地赏鉴,更加深入地认识它的价值。象《活板》、《祖冲之》、《中国石拱桥》、《卓越的科学家竺可祯》、《张衡传》等。这些文章,或介绍我国古代文明杰出成就,或赞扬有杰出贡献的优秀人物。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作出过重要贡献,今天,我们应该奋发图强,赶上发展的潮流,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第四,反映旧中国的苦难和黑暗,反映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苦难历程,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辛福生活,为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而勇敢献身。这类作品在300多篇语文教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象鲁迅作品《孔乙己》、《故乡》、《祝福》、《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象茅盾作品《春蚕》;象叶圣陶小说《多收了三五斗》、《夜》,老舍作品《在烈日和暴雨下》,还有如孙中山先生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等。这些作品,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旧中国黑暗的历史。夜漫没,路漫漫,长夜难明赤县天。正是由于无数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英勇斗争,一唱雄鸡天下自,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这些文学作品,是历史的真实反映,是中国人民苦难历程的真实记录,它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比那种一般性的苦思甜来得更有力量。它比那些空洞的政治说教在育人上会收到更好的效果。#p#分页标题#e#
第五,揭露资本主义的丑陋和罪恶,让学生对资本主义有更深刻的认识。中学教材中编选了不少的外国文学作品,这代作品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反饮了资本主义的黑暗。象《竞选州长》、《我的叔叔于勒》,《项链》、《穷人的专利权》、《警察和赞美诗》、《守财奴》、《威尼斯商人》等。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口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引导学生对上布作品的一些文学形象进行分析,学生会更自觉地理解和接受马克思、恩格斯的着名论断。
第六,歌烦社会主义祖国、社会主义制度,欲烦社会主义社会中崭新的人与人关系,加深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制度。象《茶花斌》、《释路梨花》、《秋色斌》、《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我们打了一个大胜仗》,这些抚秀作品肠笼举生阅读和写作的范文,也是我们育人的典型教材。
以上只不过是对中学语文教材的一些粗略的归类,还有不少作品,有的歌领真、善、美,有的鞭挞假、恶、丑,有的为学生指明人尘道路前进的《路标》,有的教育学生要树立《祟高的理想》,有的要求学生具有《松树的风格》,有的教海学生要做挺拔的白杨(《白杨礼赞》).“…总之,语文教学的丰富内容为我们提供了育人的广阔天地,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在这广阔的天地中大有作为,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人。
F. 怎样才能做到既教好书又育好人呢
洛新区龙渠小学李晓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自从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这段艰巨而漫长的“教育之旅”。 知识的海洋是无穷的。作为教师,尤其是我们这样的的小学教师,教个孩子们多少的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而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则更为重要。 一、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学会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而真正要提高的是学生的素质,帮助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做到“会学”,“善学”,为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必须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下足功夫,比如:教会学生自己预习,上课独立思考,认真温习,总结提升等等。 二、培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从而学到新的知识。我们在教学中应该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和氛围,使求知成为一种内动力,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兴趣,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促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积极大胆发言、作业按时独立完成、认真细心检查、“今日事今日毕” 等等配尘,一个好的习惯可以让孩子终生受益。 育好人 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育人就显得更为重要,知识是可以终身学习的,而人品呢,一旦形成就影响了一个人的一生。我认为要想育好人: 一、教师要有责任感,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爱自己的岗位,爱自己的学生, 成为学生学习上的良师,思想、生活中的益友,教师要用自己的责任感去感化、感染学生,使学生对自己、对学习、对社会也产生一种爱的责任感。 二、教师要以身作则。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 老师是学生的焦点,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示范教材,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和师德形象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 三、重拾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从近年来中小学生在公交上抢座位,和老人倒地无人扶等现象中,透漏了在经济水平的发展上和人们的文明素质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现在在很多中小学掀起了“国学热”,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纷纷将进入了校园教育的主阵地,说明人们已经认识到这一方面,作为教育者,我们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更应该引导孩子把文明行为带到生活中去实践, 引导他们自觉地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四、实践“挫折教育”培养乐观坚强、积极向上的学生 近年,在一些学校常常发生学生轻生的事件,骇人听闻,不能不引起社会的关注,引起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思考。作为教师除了要端正办学思想,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依法治教外,还应补上“挫折教育”这一课,教师应特别注意班上那些性格内向、孤僻的学生,对待这些学生,要多一份爱心。发现学生有什么不正常之举,要及时了解原因,帮助其排除心理障碍;同时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鼓励其他学生多接近这类学生,多给他们以帮助,也要鼓励这类学生多参加班集体的活动,让其在班集体活动中得到熏陶,使其性格开朗,培养其接受挫折的承受力。 五、引导学生明辨是非。 当今社会处于信息时代,社会纷繁复杂。有真、善、美,也有假、丑、恶。由于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强,往往经不起诱惑,容易受骗上当,甚至误入歧途。老师要与家长密切配合,正确引导。以《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为准则,教育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源卖冲文明习惯,有针对性的给学生分析社会上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例,明确其是非。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 百年大计,教育为雹歼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G. 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立德树人
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把立德树人寓于语文中的名言名句。语文课本所选的文学作品,不论诗词、散文或小说,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不仅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出类拔萃的文学特色,而且含有一些文情并茂、短小精悍、意味隽永的名言名句。这些格言使许许多多青少年走上成功之路,取得令人瞩目的业绩。对于这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句子,教师要紧紧抓住它,围绕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和中心,加以重点分析和讲解。
2、把立德树人寓于语文实践活动中。在活动中育人是立德树人工作最有效的方法,是学生最喜欢的教材和方式。比如可以针对有些同学迷恋网吧现象,组织班级辩论会,将同学们分成正反两方,让同学在辩论中唇枪舌剑,既可以展现他们语言表达的才能,又有助于他们对网吧的全面认识。
3、把立德树人寓于字里行间。教师可以通过作文与学生探讨,也可以利用周记和同学们交流。比如要求同学们每周交一篇周记,内容可以是自己对某种问题的看法,也可以指出老师的不足和缺点等等。在交流中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友谊,什么是忠诚,什么是热情,什么是原则,什么是谅解,什么是快乐。
总之,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可见,中学语文教学与立德树人教育是相辅相成的。
H.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体现立德树人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立德树人
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起点,作为语文老师对他们道德的养成有责无旁代的责任。那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立德树人呢?一起来了解下吧: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立德树人
1、挖掘教材资源,有效渗透立德树人教育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选取了大量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有塑造人物豁达开朗、大爱无疆,心灵崇高的;有描写祖国大好河山,表现自然美的;有展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有表现语言音乐美,文字建筑美,诗句音律美的古今诗词等。这些课文都以不同的方式体现了作品的内在美,富有质朴美感。教材中所体现的浓浓人文气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使他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接受真善美的思想。
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就应该充分利用好语文学科的德育优势,悄无声息的进行德育渗透,立德树人教育。我们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素材,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实践中,既要讲授语文知识,也要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中做到寓教于情,寓教于理,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效果。
如《桂林山水》这篇课文,让学生体会桂林山水的色彩美、形态美、意境美,激发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草地夜行》,让学生体会到红军战士顽强的革命意志和战胜困难的决心,团结互助的精神;《詹天佑》,让学生体会到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体会到自信心的重要作用,感受到为国争光的重要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战胜困难的决心,激励学生将来建设祖国,奋发有为,争做大国工匠。
2、加强朗读指导,有效渗透立德树人教育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朗诵声情并茂、文质兼美的文章和韵律优美的诗歌,有利于他们体验祖国文学的音韵美,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的品味,并培养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指导学生朗读重点句、重点段,从多次反复的朗读中,激发他们的感情,使他们产生共鸣,从而体会到课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立德树人教育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有所感悟,感情得到升华。而思想感情的升华,又促进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实现了语文能力与思想感情的共同提高。在感受语言文字美的同时,立德树人教育犹如春风沐浴大地,悄无声息,如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既教书又育人。
3、创设情境教学,有效渗透立德树人教育
中国古代哲学家张载说过:"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质疑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于"爱发问"的好奇阶段,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有趣、有探索价值的问题情景,使学生迅速地进入课文预定的情景,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寻求正确的答案的同时,又进行了立德树人教育。例如,在教《鸟的天堂》一课时,提出如下问题:(1)真有天堂吗,你心中的天堂是什么样子的?(2)鸟会有天堂吗?鸟的天堂又是什么样的呢?(
3)、如果没有成片的树木,会有书中描绘的"鸟的天堂"场景吗?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意识到只要生活快乐的地方就是天堂。明白人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只有保护大自然,大自然才会给我们最好的回报,从而认识到爱护环境,保护森林的重要性。再例如在讲授《十里长街送总理》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首符合课文情调的乐曲,在课堂上制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然后教师再用语言导入正课。
这样就很容易唤起了学生对周总理的哀悼之情。在讲课文时,设计了以下问题:(1)、十里长街排满了送行的人们,说明了什么?(2)、人们目送灵车走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朗读课文配以音乐,在你心里的感受又是怎样的?这些问题都是同学可以解决的,在解决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体会到周总理的伟大,人们的爱戴以及十里长安街送别悲恸的场面,从而在学生心目中产生对周总理的敬仰之情。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立德树人
(一)突出小学课程立意指导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思想道德,似乎被社会中的各种价值观和言论所左右,对于青少年往往是这种社会思想浪潮的影响者。这就要求现代的语文工作者,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如何辨析出社会中真善美。在语文的作文的教学中,多添加一些标新力意的的课题,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指导课题《面对摔倒的路人该不该扶》这个小议论文时,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就此类问题进行研究。使学生明确道德缺失和忽视的这种现实,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和变向思考。让学生内心充满对无良被扶者的鄙视,对胆小旁观者的惋惜,对施以援手者的佩服,对既能坚持道义又有必要法律防范意识施救者的效仿之意,总之,学生既在构思时分清了论辩的角度,又收获了思想的利器,实现了语文的立德树人的责任。
(二)用心拟写读后感
语文的学习,最讲究的就是对于课文的的理解和总结。所以要想在语文的教育中实行“立德树人”教育,就必须要求学生对于道德素质文章的总结。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使学生真正用心去写读后感,这样在学会反思的过程中,也使得学生拥有辨析事物的能力。比如在学习雷锋故事的课文时,教师就必须,积极的引导学生如可的学习雷锋精神,和怎样做到这种道德的修养。并且使学生写关于雷锋的读后感,在学生书写的过程中,便会潜移默化的懂得道德的重要。从而起到德育孩子的作用。
(三)精心组织活动
通过小学语文的课上活动,积极的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对于道德观念的认识,比如,在举行语文演讲的活动的时候,可以进行道德素质理论的演讲,这样极大的促进了学生对于道德观念的认识,积极有效地起到了道德宣传的目的和加深学生对道德观念的意识。
(四)结合实际,以身作则
语文教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当以身作则,应当为人师表,作为道德的先行者,遵守有关道德的规章制度,为学生作出表率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根本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和,“立德树人”的成果。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立德树人教育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实现立德树人目标,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过程中教师可以参考以下几点策略。
(一)给予学生学习自主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受教育传统观念的影响,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占据教学主导权,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灌输学习知识,将学生视为接受知识的一方,不注意关注学生的意见和想法,由此,学生容易产生为别人而学的想法,只要无人督促便懒于学习,倦于学习,讨厌学习。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观念和方法也在不断地改变,将学习主导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让学生认识到这一事实,逐渐转变学生学习观念。小学语文内容丰富多彩,增加预习、课堂讨论、情境教学等教学环节和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使学生转变“教师高高在上,不可侵犯”的观念,在与教师的讨论学习过程中拉近师生关系
I.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
因此,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语文学科课时多,教学时间长,学生几乎每天接触课本中思想性较强的课文,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它所起到的教育作用是纳凳培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那么,如何将寓德于教落到实处呢?
一、钻研教材,深入备课,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点,加强德育渗透
苏教版语文教材选取了大量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有塑造人物豁达开朗、大爱无疆,心灵崇高的;有描写祖国大好河山,表现自然美的;有展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有表现语言音乐美,文字建筑美,诗句音律美的古今诗词等。这些课文都以不同的方式体现了作品的内在美,富有质朴美感。教材中所体现的浓浓人文气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使他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接受真善美的思想。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就应该充分利用好语文学科的德育优势,积极探索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用好语文教材。我们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点,加强德育渗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切忌空泛、枯燥地说教,人为地拨高。教师要避免在教学中走极端:既不能光讲授语文知识,也不能只强调思想教育。教师要深入备课,在教学中做到寓教于情,寓教于理,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效果。如《三亚落日》这篇课文,让学生体会三亚落日的色彩美、形态美、意境美,激发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卢沟桥的烽火》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认清日寇侵略罪行,激发他们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石灰吟》这首诗,让学生懂得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高尚品质。
二、在语文教学中把握好教育度,找准德育点,选好渗透法,发挥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而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肩负“教书”和“育人”这两大重任。因此,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中把握好教育度,找准德育点,选好渗透法,充分发挥语文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的作用,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又受到生动而自然的思想品德教育,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1、借助扎实有效的语文教学活动,在语言粗笑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中进行德育渗透。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有明确的主题思想,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精品。但教材中的德育意图却深深地潜藏在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都不采取直接表达方式。因此,欣赏文章时,应该由文入情,观于目,动于心。教学中,抓住字、词、句,结合听说读写的训练,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地语言文字训练,借助扎实有效的语文教学活动,在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中进行德育渗透,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教学《最后的姿势》这篇课文,我抓住“拉、撑、护”三个动作,突出“撑”,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这是怎样的撑啊”。撑在桌上,弓着身子,意味着谭老师将用他的血肉之躯去挡住纷纷砸下的一切;撑在桌上,谭老师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撑在桌上,他要保护课桌下的那四个学生呀。再结合下面一节,反复读这个动作,让谭老师的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中树立起来,高大起来。这一个“撑”,让学生深深感动,永生难忘,并对谭老师产生崇高的敬意。
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作者流露于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容易对学生产生共鸣,能深深地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教师要抓住课文中重点词、句、段落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读中悟,悟中读。如教学《船长》这篇课文,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黑暗中,哈尔威船长与洛克机械师、奥克勒大副的对话,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精神。
2、语文课堂教学要洞唯联络学生生活实际,深化德育教育。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点,坚持正面启发,引导学生联络自己的生活实际,在领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倾吐自己内心的感受,相互启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课文思想感情的薰陶和感染。如教学《学会合作》这一课时,除了课文中合作的例子,我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的例子,如学校里进行的各项集体评比活动、广播操比赛、拔河比赛等,让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中体会合作的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薰陶。
3、在作文教学中,抓住契机,与德育教育结合起来。
作文是学生接触体验生活,创造性地提炼生活、美化生活,融自己的情感于一体的自主创造的思维过程。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创造性劳动,体现了学生的自我个性和内在真实的感受。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与思想实际,引导学生全面地观察社会、更深刻地认识社会,赞美生活中的真善美,抨击现实中的假恶丑,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念,有机渗透道德教育。如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快结束了,学生一定有很多话想对老师说,我因势利导让学生给自己的任课老师写一封信。习作时,启发学生回顾六年的学习生活中老师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诲,通过具体的事例和典型的场景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眷念和感激之情。
4、课外延伸,德育延续。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重要途径。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特别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
切实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推动学生德育行动。语文课外活动不但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而且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薰陶。课外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要有层次性和针对性,还要坚持选择正面良好的榜样,以培养优良道德品质、积极进取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开展排演小话剧《负荆请罪》、“红领巾小记者”调查身边的环境污染、名人成功故事会、“我选我”演讲、制作“我的成长册”等活动,我把语文能力训练与品德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寓德育于语文课外活动中。
三、认真研究学生,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深化德育效果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应该以教师的宣教代替学生的德育实践。只有珍视、尊重学生独特的的理解、体验和感悟,语文课堂中的德育教育才能被学生主动接受。因此,我们要认真分析、研究学生,区别对待,根据其心理状况、年龄特征、学习阶段去进行教学,寓德育教育与教学中。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去加深理解和体验,去感悟和思考,让他们受到情感薰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体验德育魅力。
学生的思想品德主要由教师来培养。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直接的榜样,教师的情感、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在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在课后也要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优雅的仪表、文明的谈吐在学生心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发挥表率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风,坚强的意志品质和文明的行为习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总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和积累,让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融为一体,将寓德于教落到实处,真正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境界。
首先要加强德育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典故,成语等,无形之中寓教于乐。
校主要教育形式课堂授课,校受教育绝数间都课堂度.,广教师结合教内容,找准道德教育切入点,失机渗透德育教育校德育基本且切实效途径.语文课程渗透德育教育具独厚优势.语文命声,文化根,精神家园,具丰富文内涵,语文教材每篇精选课文内容都进行德育教育佳蓝本,情、态度、价值观影响广泛深远.现结合自语文教体,谈淡何语文教程潜移默化进行德育教育. 、利用语文课文插图及媒体教手段激发习兴趣,培养主义思想.语文教材思想内容丰富,插图及电教配套设施直观新颖,符合童观察特点,童具强吸引力.教充利用插图及媒体教手段,让直观受,能激发习兴趣,达陶冶情操作用.:第三册语文教材《识字词句()》第课,书八幅关于祖首都——北京建筑物插图,教先让观察插图,认识些建筑物,利用媒体播放关安门、故宫、坛、颐园等建筑物资料,并进行适讲解,引起首都北京向往,激发热首都思想情.阶段语文教材,许课文都涉及题材内容,《我祖》、《北京》、《看雪》、《北京亮起》等,些篇章都进行主义教育极素材.,我讲授些课文,除让掌握本课基础知识外,适进行思想教育.我教《北京亮起》文,结合文章内容,播放介绍北京夜景资料,让充受北京亮丽、辉煌,课许产向往北京、热祖理念. 二、课文关键性词句理解与实践相 结合,培养良思想品德.语文教材,揭示课文思想内容关键性词语、句或段落进行德育教育佳悟点,入道门.要找准悟点,十重要握教材性,仅深入挖掘每篇课文内思想教育素基础握课文总体,且握课文区域性,即每关键性词语、句、段落性均所领悟.共性寓于性,性握准,握深,德育教育点越能落实.:讲授教版第四册第二十课《清澈湖水》船靠岸,洁手紧紧攥着面包纸.句,我先让表演攥着面包纸作,理解攥含义,再进步提问,洁紧紧攥着面包纸,面包纸扔进湖,湖水?通诱导启发,充认识保护环境,责.利用课外间带着堵河边捡垃圾,让实践增强环保意识.再:教第五册第八课《功实验》,理解实验功关键原——孩假思索说:危险,应该让别先.句,我让先联络前文,想想先意思,接着提问:‘先’字,体?组讨论、交流答:先字,我体孩危险刻,先想别,想自.,受教育?思考片刻,位发言:我想,,我要总自我,要想着别.,我让联络实际谈谈自否想着别,纷纷举手发言,其几名自总自我,着想惭愧,并表示今要向孩习,做.,我给布置内容写篇作文.名《献,让我幸福》题,写自走路,看见位衣衫褴褛爷爷跪乞讨,连忙自准备买月饼钱捐给事.文章写道:啊,给别幸福,自幸福.由见,已经良思想落实行.教,习与实践机相结合,既培养听说读写能力,使受确思想教育. 三、利用故事启迪高尚美德.语文课本许趣且内容丰富故事,:《诚实孩》、《幸福》、《丑鸭》、《三》等,利用些故事意义使受薰陶,启发逐步养良思想品德,培养高尚情操.《诚实孩》文,讲述列宁姑妈家做客,打碎桌花瓶,始敢承认错误,欺骗姑妈,家,主写信认错事.习故事,懂犯错误,应该勇于承认错误,并改错误.孝敬父母我传统美德,今许独,家宠,仅知道孝敬父母,反父母呼唤佣,作师我利用课文内关题材,进行教育,第五册第四课《三》文,通写三看各自母亲艰难提水,跑接 水桶帮助母亲提水事,赞扬第三孝敬父母、体贴父母美品德,启发孝敬父母,父母做力所能及事. 四、口语交际教培养良道德情操.口语交际语文教重要内容.语文教材选编口语交际内容具强思想性.:《礼貌》、《请我家》、《打电》、《买文具》等内容教育与交往,要使用礼貌用语,礼貌待;《鸭救》、《应该帮助》等内容教育养助乐品德.口语交际课,能染,使养良思想品德. 语文教材精选内容都同面进行思想教育,教师必须做,善于利用语文教材,渗透德育教育,使潜移默化逐渐养良思想品德.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1、小学语文作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基础内容包含了多元化的德育因素,对此,教师应结合小学语文的知识和特点有机地渗透德育教育,深化素质教育的实践。
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培养小学生从小懂得守纪律、关心他人、尊敬师长、爱护公物、勤俭节约、不怕困难、勇于向上的良首先品质和行为习惯。而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靠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教育教育,充分利用语文教学课堂提高学生的丢弃素质,激励学生塑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世界观、价值观。主要从新课程资源、文章思想内涵、开展实践活动等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让学生思想健康发展。
J. 教学中如何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紧密结合
教书育人即教中有育,育中有教。也就是说:既教书又育人是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更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育人,教育以培养真正的人,培养全面、完整的人为己任。对于所有学校来说,教学都是中心工作,但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具体落实在教师职业行为上就是通过教师的劳动培养人,塑造人,改造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书育人,是指教师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在教育教学答码过程中自觉地把教学和教育结合起来,尽职尽责,既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具体地说,教书是指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发展学生的智能;育人是指教师通过课上课下教学活动和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教师的行为对学生进行的一些显性的或潜在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教书和育人的紧密结合,其结果必然是学生的德才兼备。 教书和育人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二者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辅相成。但是,应当清楚的认识到:“育”是根本,因为它包含着人们的希望,体现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所以,“教”是技术层面的,“育”是梁举戚价值层面的,后者赋予前者以意义。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是要实现面向全体学生与因材施教相统一,教书与育人相统一,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课内与课外相统一,以及注重培养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的现代教学观。要彻底抛弃以考分高低、升学率高低论成败的陈腐观念,树立以各种基本素质全面提高、个性特长充分发展为标准的教育橡陵质量观,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用整体、综合的观点要求和衡量学生,从过去仅仅看分数转变为去看思想道德、文化科学知识、劳动技能、个性特长和身体心理健康等素质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