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初中语文如何解读新教材

初中语文如何解读新教材

发布时间:2023-03-19 01:26:01

❶ 新课标下怎样使用初中语文新教材

1、突破课堂四十分钟的局限,利用初中语文课外学习资源
语文课堂教学在力求学好教材的基础上,还应该把语文学习的触角伸向更为广阔的空间,让学生把学习之根扎在广袤的土地上。在教学中可以给文本注入新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在课外可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报刊、电视、网络上的热点话题,还可以开展各种演讲竞赛活动,举办优秀作文展,自编自演课本剧等。这样的语文教学就不仅仅满足于课堂的四十分钟,而是要学生把课内课外的语文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目的。如教《月球上的足迹》一课,课前让学生多方收集有关月亮和月球的一些资料,查找、积累描写月亮的古诗词,然后在课堂上交流自己所了解的月球的情况,吟诵月亮的诗句,学生交流积极踊跃,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这不仅丰富了文本的内容,还激发了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把学生学习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课后学生把自己的学习研究的成果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了展示,有的写了有关月球的日记,有的把自己查找的资料打印整理贴在教室的专栏里,也有办成手抄报进行展示。总之,因这一节课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和信息是我们无法用四十分钟来衡量的。
衡量一节课的教学效率如何,主要看课堂的有效教学时间,即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知识、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40分钟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极其宝贵的。课堂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构建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是新课程背景下深化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我们语文教师要坚持以“快”向课堂要效益,融快速听、说、读、写、思于一体,互相促进,相得益彰。我们相信,当久而久之形成习惯之后,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一定会有长足的提高,从而达到学习主体对学习载体的有效控制。
2、走向校外更广阔的天地和建立课外阅读的学习的阵地
古人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联系起来,当作求学的两大途径,就在于人不光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即观察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了解风土人情等,把语文学习的外延等同与生活的外延。校外远足,郊外野炊、工厂参观,市场调查、上街宣传……这样融学校、社会为一体的语文训练形式可谓丰富多彩,学生沐浴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听说读写的能力就会潜滋暗长。我校开展的“五体验,五实践”活动给学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提供了一些很好的机会。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其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因此,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第一、第二、第三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分别不少于5万、40万、100万字。可见,课外阅读的意义深厚而广泛。语文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要培养读书兴趣和习惯,要给足读书的时间,要指导阅读的方法,还要读写结合,强化语文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外阅读的活动。比如“我最喜爱的一本书”、“读书月活动”、“读书知识竞赛活动”;举办读书沙龙,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搞课前3分钟讲演、语文开心辞典、巧接诗词名句等趣味阅读活动等。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个别阅读和小组阅读相结合,积累运用相结合。课外阅读要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功能,听说读写思有机结合,并努力将学生阅读所获运用于学习生活中。通过几年的培养,学生普遍反映,课外阅读及其活动虽然挤用了我们一定的课余时间,但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为我们提供了无数的间接生活经验,丰富了我们的人文知识,培养了健康的审美情趣。课外阅读也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大量的生活素材和借鉴样式,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只要学生坚持以读促写,为写而读,读写结合,就能真正促进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3、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习空间创设高效课堂
如今,现代教育技术正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步深入到各学科领域,深入到课堂教学改革中,它追求的是教育、教学的高效率和教学效益的最优化。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巧妙运用信息技术,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与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信息技术的运用,网络环境下的语文学习,实现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实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等目标,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交……、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还在语文学科中渗透了信息文化的培养,实现了跨领域学习目标的综合。
“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是绝妙词。”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语文。用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让语文教学从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生活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当我们侃侃而谈践行有效教学,创设高效课堂时,不由得问自己:我离有效教学有多远呢?我们的语文同行又有多少在追求有效教师的境界呢?也许有效教学更需要我们具备一种不断反思、不断学习的意识与能力。践行有效教学,创设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的高效课堂还需要语文老师们不断探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❷ 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

初中语文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中对初中生(7~9年级)语文方面应具备的能力提出了要求:

(一)识字与写字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

的速度。

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3.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

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

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6.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7.能够区分写实作旁肢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8.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

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9.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10.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1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12.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13.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语言上的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4.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

15.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着。

(三)写作

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运猛世行改写。

7.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8.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9.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10.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0万字,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四)口语交际

1.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

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说话观点和意图。

3.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4.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5.在交流过程中,能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

6.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7.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8.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知亩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初中语文新课标解读

学科特点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源于语文的交际功能,而其人文性是源于语文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工具性着重指明学生“应学什么、怎么学”,人文性则重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是唯一可以在生活中长时间使用,甚至影响事业、家庭的重工业。

课程理念

1.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阅读、作文和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语文逻辑思维能力——在生活中善于运用语文的能力。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学习主要不是靠传授知识、揭示规律,而是靠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语文教学要重听说读写整合、重实践、重积累、重熏陶,在反复实践中,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学生语文素养能力形成一般是在初中阶段定型的,阅读速度高低就是最明显的体现。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旧比较

1.语文性质功用的回归:由注重思想性、工具性而弱化思想性,强调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2.语文教学观念的转变:由内容分析本位而重视语感积累。语文老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必须落实语言素养训练方面的目标,这是保证语文课上出语文味的关键。在教学中要摆正篇章分析与学生感悟的关系,还是要讲精彩讲到位的,不是完全排斥分析,而是要把分析当成帮助学生领悟的手段,而非目的。但坚决反对对课文作琐碎的、微言大义的分析。整体感悟绝不等于主题先行,主题先行的方式存在一定问题,因为我们在课堂教学的逻辑关系中应处理好演绎和归纳的关系。根据思维发展的规律来看,归纳教学优于演绎式教学,我们可以试想:中心意图都明确了,再分析不是浪费时间嘛。

3.语文教学重心的转移:由强调接受信息而较为强调搜集、筛选、整合、处理和生发(生发要多反思,找教材的毛病)信息。由知识中心论而重视语文历练实践。

4.学习方式的倡导:由被动接受而自主、合作、探究。简单概括就是“对话(讨论)”。

5.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激活:由课堂中心而接近社会生活。新教材的选文较接近学生年龄和生活实际,可供选择学习的篇目多了。师生能够自主地参与课程的开发,把“学什么”的权利交给学生;学校和教师应有自主选择教材的权利;教师应有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自主性;学生与课程文本应是一种互动的关系,而不是被动接受“别人已经编定的课本”。语文教师应把自己置于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地位,应成为平等对话的引导者。教学内容应吸收学生的经验,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求知欲、探究欲。教师不应把整个教学过程看成是既定教案的一板一眼的演绎,而应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既定的教案。

对话意识已深入教师内心,但不能狭义地理解为师生或生生间的讨论,课堂教学不能仅仅着眼于怎么教,仅仅关注教法的探索还是形式的,更多的是要关注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的重构。

6.新比旧更强调语文要在交际中、活动中、情境中、探究中的开窍学习。

7.新比旧更强调聆听、口语表达与交际写作。

8.以往侧重从语文知识、语文能力上提出教学要求,新课标对三维、学习习惯明确、系统地提出了学习目标。

9.提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更实用、实际。个人观点,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多用于搜集积累、习惯养成、课外延伸、激发兴趣,不宜于公开课。

2010-12-08

❸ 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的思路

让学生在文本的学习中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吸收借鉴世界多元文化,让历史文本在现实的语境中辐射出积极的存在意义,在继承与发展中熔铸学生健康的积极的文化品格。

经过这段时间的网上培训,使我对语文教学的新要求,有了比较直观的理解,也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多、更广泛、更容易地学到终身受益的知识。那么,什么才对学生终身有益呢?除了听说读写、字词句篇等知识经验和观察想象、探究思索等心理能力外,文化的品质和素养应是一种更加可以让人终身受益的东西。文化可以使人超越于生活的表层领域,不为技术经验或工具理性拘检、束缚,进入人格自我完善的境域,充满睿智和灵性地观照世界,应答世界,表现世界。文化人格是人格的深层结构,是个体全部生活的精神之“根”。小学语文教学应当有这样的文化追求,应当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精神底蕴!

什么是文化?按学术界的通行做法,概念可以在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来进行阐释。广义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狭义文化则指生活于一定的文化共同体中的人们长期积淀而形成的一套文化系统,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审美趣味、道德情操、宗教情绪、民族性格等湎价值观念系统则是其核心。要探析文化与教育的关系,无疑当取后者。什么是语文教育的文化底蕴?主要指中华民族几干年来积淀的文化传统和当代人文精神,是一种人类精神、情感、心灵意识,包括狭义文化所指的价值观念、思脊皮维模式、审美趣味、道德情操、宗教情绪、民族性格等。就教育的本义来说,也是教育的终极意义,语文教育是民族文化语言中人文主义情怀、智慧和创新品格的教育,自然担当着传递汉民族文化底蕴的.重任。没有文化底蕴的语文教育,是不完整的语文教育。表面看来,任何教学所传播的总是文化,而且是在形态上多种多样的文化,语文教学当然也不例外。既然如此,教学的文化追求不就成了无的放矢吗?其实,传播文化并不意味着你的教学就是有“文化”内涵的。因为我们所追求的“文化”,诚如众多文化学家所说,不是那些可见的、物态化的符号、图像或行为,而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一种只对孜孜叩间它的人才会彰显的内在意义,一种人们用于解释经验、创造世界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精神性、人文性的价值取向和情感信仰。教学作为一种文化活动,其终极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探寻、体验和理解蕴涵在教材文本中的真、善、美、圣、爱等方面的丰富意义,将文化本身的精神、人文内涵分娩于主体之中,激活、唤醒和培育学生的价值感和人生情基核慷。

一定的文化从孕育到成熟,有一个漫长的创造、积累、樱锋差模式化的过程。这就是文化的积淀。文化的积淀是一个通过从其他人或文本那里接受传统的哺育和滋养,在与传统的对话和晤谈中渐渐形成超越生物机体亲性的完整人格的过程。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是一条源远流长、亘古不息的长河。河水滔滔,不舍昼夜,孕育了浩瀚悠远的华夏经典,涌现了诸多的文化巨匠。汉语文化形象丰瞻,情趣盎然,神韵饱满,愈义遥深,具有极为独特的人文品格。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利用汉语的文化特性,借助开拓阅读的报域,来开拓文化视野,让学生在文本的学习中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吸收借鉴世界多元文化,让历史文本在现实的语境中辐射出积极的存在意义,在继承与发展中熔铸学生健康的积极的文化品格。为此,我们必须改变语文教学过分强调学科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的倾向,基于特定的汉语文化情境来设计我们的语文教学。

总结:我们遵循的是掌握工具与人文教育相统一的原则,一方面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另一方面重视情感的陶冶、人格的培养,使每一课的教学都能让学生完成一次心灵的装备,让多彩而悠久的汉文化、正义和爱心这些永恒的东西根植于心灵深处,让语文教学成为有根的教育。

❹ 如何看待新版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增加

1. 换掉了约40%的课文,文言文比例大幅提升.出自哪里 全国中小学统一语文教材,文言文比例大幅提升从2017年9月份开始,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将统一采用全新的“部编本”(由教育部直接编写)。 作为教育改革的标志性学科,中小学语文教材“一纲多本”的时代正式终结。据了解,此次“部编本”教材,换掉了约40%的课文,文言文比例大幅提升。 较之以前的人教版,小学6个年级,古诗/文总计124篇搏槐,占到了全部课文的30%。初中3个年级,古诗/文总篇数提升至124篇,占到了全部课文的51.7%。 这是自白话文兴起后百余年来,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所占比例最高的一次。如此规定,首先受影响的便是学校教学——不仅要面临40%的全新教学内容,教材中更有一项近乎专为教学设定,那便是:要在教学中落实名着导读。 对此,总主编温儒敏解释说,“这是考虑到目前教学普遍存在的读书少的弊病”。 2. 中学语文教材改革大基镇友幅度增加古诗文对学生的影响 本次教材变更消息公布后,“语文教材文言文比例飙升”成为中国网络热议的焦点,大多数网友对此表示了支持。 新浪微博用户“苦口良药”表示:“增加一些古典诗歌名篇还是好的,古文的文学性比许多现代的文章更浓。中小学的时候多学些,有助于国人对历史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明白中国的底蕴。” 也有部分网友担忧,文言文比例增长后又将增加小学生背诵课文的压力。低龄年级学生难以理解古文的涵义,要求背诵为主的学习方式能否学习到古文的真正精华?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教授、古代汉语研究学者李杰对记者表示,低年级小学生处于人生第一个汲取阶段,思维活跃、兴趣广泛、接受学习能力较强,此时适当引入一些古文教育,可以为日后的文言文学习和涉猎打下良好基础。 随着古诗文数量的大幅增加,考试中课内外古诗文试题的难度,分值都可能随之上升。 摘自搜狐网 3. 新教材大幅增加古诗文 家长学生如何看待 学生 : 肯定会有难度,因为有些人可能不太擅长背这些东西,有些老师说你每天都读就自然而然地背下来了,有些老师会深入地学。 家长: 针对新教材里大幅增加古诗词古文的内容,有不少家长认为这有助于孩子们更了解传统文化,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增加古诗词肯定好,就说加大孩子们对国学的了解,首先他自己就说会审美一点,然后觉得就是说写作文什么的,肯定会有帮助的。 老师: 新教材增加了古诗词的篇目,大部分学生都能接受和适应,毕竟一年级的诗文大部分都朗朗上口,这有助于增强学生朗读的语感,也比较符合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4. 中国语文教材第七次“换血”有什么特点 今年9月份,中国新一批入学的中小学生将迎来新版“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 这是白话文兴起后,中国语文教材的第七次“大换血”。 今年9月份,中国新一批入学的中小学生将迎来新版“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 这是白话文兴起后,中国语文教材的第七次“大换血”。 新版“部编本”教材编写从2012年3月启动,历时四年,于2016年获批准投入使用,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旅李出版。 去年新教材在一年级和七年级中发行并投入使用,新教材在一年级投入使用范围达50%,七年级约60%。从今年起,“部编本”教材将成为统编教材。 本次“部编本”教材最引人关注的变化之一是古诗文篇目的大幅增加。小学一年级课本首次加入了古诗,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有古诗文132篇,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占课文总数的30%左右。 与原有人教版教材比,增幅达80%左右。初中6册选用古诗文的分量也增加了。 在此之前,文言文已经历了在语文教材中的7afe78988e69d“变迁”。20世纪初,中国文化界发起白话文运动,文言文退出小学课堂,减少了在初中教材中的比例。 新中国成立后,文言文比例又历经起伏。上世纪70年代末,文言文又开始以较大规模进入小学教材,而中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比例曾上升至22%。 本次教材变更消息公布后,“语文教材文言文比例飙升”成为中国网络热议的焦点,大多数网友对此表示了支持。 微博用户“苦口良药”表示:“增加一些古典诗歌名篇还是好的,古文的文学性比许多现代的文章更浓。 中小学的时候多学些,有助于国人对历史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明白中国的底蕴。” 也有部分网友担忧,文言文比例增长后又将增加小学生背诵课文的压力。 低龄年级学生难以理解古文的涵义,要求背诵为主的学习方式能否学习到古文的真正精华?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教授表示,低年级小学生处于人生第一个汲取阶段,思维活跃、兴趣广泛、接受学习能力较强,此时适当引入一些古文教育,可以为日后的文言文学习和涉猎打下良好基础。 “文言文的学习吸收需要一个过程,不能急功近利。 熟读背诵的要求更适合低年级古文的教学,对于增加孩子的识字感、培养语感和文学审美力、激发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他说。 5. 新核心 综合学术英语教程3的课文翻译 unit 4Reading 1 高血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血压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作用于血管壁的压力。 心脏如水泵一般,将血液运输到各个动脉血管当中。高血压或者高血压症发生时,心脏不得不加大负荷以将血液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这便造成了动脉硬化或者动脉粥样硬化,甚至会发展为心力衰竭。 因而,高血压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美国已记录的高血压病例中,有多达95%的高血压病其病因无法确定。 这种病因尚未明确的高血压疾病被称为原发性高血压。虽然原发性高血压仍有些神秘,然而它的发生与一些危险因素相关。 高血压通常会在家族中进行遗传,且相较女性而言,男性更易得高血压。另外,年龄与种族也会影响高血压的发生。 在美国,黑人得高血压的可能性是白人的两倍。不过不管是黑人还是白人,当年龄到了44岁左右时,他们得高血压机率的差异便会开始缩小。 年满65岁的黑人妇女是高血压发病率最高的人群。 原发性高血压受饮食与生活习惯的影响很大。 食盐摄入量与高血压之间的联系便尤为明显。大多数患有高血压的人都“食盐过敏”,这意味着食盐的摄入量一旦稍稍超过身体的最低需求,他们的血压就会立刻升高。 其他诸如肥胖,糖尿病,压力,钾、钙、镁摄入量不足,缺乏体力活动以及长期大量饮酒等因素也都会增加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 病因明确的高血压称为继发性高血压。 在众多已知的病因中,肾脏疾病是引发继发性高血压的一个最主要因素。另外,肿瘤或者其他异常导致肾上腺(分散在肾脏表面的小腺体)分泌过多会升高血压的激素,也会引发高血压。 Reading 2 请求安乐死的情况在荷兰施行安乐死法案前后有何变化? 2002年荷兰通过了安乐死法案,使得安乐死及医生协助病人结束生命的做法合法化。安乐死在荷兰早已存在,该法案施行后安乐死的做法更加透明,并为参与协助安乐死的医生提供了法律保护。 但前提是,医生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办事。 不过,一个有趣的问题仍然存在,即安乐死法案的实施是否影响了请求安乐死的人数,或者是否改变了人们请求安乐死的深层原因呢?这些问题以及性别原因可能造成的差异都在此次研究中得到了解答。 该研究利用来自荷兰哨兵实践网络的数据,比较了法案施行前五年及后五年人们请求安乐死的情况。 法案实行前五年期间,请求安乐死的人数呈现出下降趋势,法案实行后五年,请求安乐死的人数保持稳定。 法案实行前后,安乐死平均每年的总发生率并没有太大差异。前五年与后五年的情况分别为 3.1/10 000,2.8/10 000。 然而,男性与女性对待安乐死的诉求却呈现出不同的模式。男性要求安乐死的平均人数下降了许多,从 3.7/10 000下降到 2.6/10 000的水平(见表一,p值为 0.008)。 而女性要求安乐死的平均人数,虽然没有显着增加,却也从2.6/10 000 增加到了 3.1/10 000。 法案施行前后,癌症都是导致病人诉求安乐死的主要疾病。 就十年的调查维度而言,男性病人安 乐死的平均发生率为79%(波动范围在 69%到 89%之间),女性病人安乐死的平均发生率为73%(波动范围在 65—81%之间),其中 P值为 0.07。但单就五年的调查时间来看,不管男性还是女性,安乐死的平均发生率并没有显着差异。 其中,“请求”的相关数据来自 10 000名病人里提出安乐死请求的概率;其他数据来自患有某种疾病的病人或者表达想要安乐死并提出了具体原因的病人的平均百分比;P值是统学中对显着性进行测量的一种参数,P值越小,表明结果越显着。 疼痛是病人请求安乐死的主要原因,但不同于法案施行前,法案施行后由于疼痛而请求安乐死的总体情况有了下降的趋势。 这主要与越来越少的女性会因为疼痛而选择安乐死有关 (P值为 0.1)。法案施行前后由于疼痛而选择安乐死的概率分别为 27%和 22%,并没有太大差别。 安乐死法案于 2002年施行后,病人因难以忍受的折磨而选择安乐死的情况有所上升,因为呼吸困难而选择安乐死的情况虽没有难以忍受痛苦上升的趋势明显,但也呈现出上升的态势。和绝望与疼痛这两个导致安乐死的原因相同,由于难以忍受折磨和呼吸困难而选择安乐死的平均概率,在法案施行前后并没有明显的差异。 相比之下,病人因为丧失尊严而选择安乐死的情况逐年减少。尤其对女性病人而言,在考虑是否安乐死时尊严的丧失成为一个不再那么重要的因素。 总体的情况是,由于尊严丧失而选择安乐死的平均概率从法案施行前的 18%下降到了法案施行后的 10%( P值为 0.04)。法案施行前,17%的女性病人会因为尊严丧失而选择安乐死。 法案实行后,其百分比下降到了 6%( P值为 0.02)。同种情况下,男性病人的百分比分别为 20%与 15%(P值为 0.6)。 该项研究的一个主要发现是, 2002年施行的安乐死法案并没有造成请求安乐死人数的剧增。早在 2002年施行安乐死法案前的一个研究中,马凯便发文报道,其研究结果表明 1977年到 1995年间,荷兰要求安乐死的人数逐年上升,不过之后便保持稳定。 此次研究显示,自 2002年以来,要求安乐死的人数仍然保持着恒定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在政界和媒体的广泛讨论与大量报道后安乐死法案开始施行,所以这个法案的意义。 6. 微信红包真的有尾数控制的挂吗 辅助——CWGL168————控制————软件—中国股市注定是投机者的天堂吗?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再一次让全球的眼光聚焦到巴菲特与芒格先生身上。 然而,谈及这两位投资大师,投资者却往往与价值投资捆绑在一起,而多年来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也在国内深入人心。价值投资,这是一个谈及多年的话题。 实际上,多年来,在中国股市里,价值投资的理念也得到了反复地倡导,但时至今日,在中国股市里,价值投资说得容易,而实践起来却非常艰难。更多时候,投资者更愿意抱着投机的心态到股票市场中豪赌一把,而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原本抱着价值投资的理念进入股票市场,到最后却变成了深度套牢者,而在国内股票市场中,价值投资的成功实践也是寥寥无几。 伯克希尔哈撒韦股票,其股价高达25万美元,即使是其B股股票,其价格也高达166.55美元。多年来,公司为长期价值投资者创造了巨大的投资利润,而巴菲特的名声也因此获得了关注。 对于巴菲特的投资神话,不仅与其自身灵敏的投资嗅觉,灵活有效的股权投资、资本运作方式有关,而且也与其背后长期走牛的美股市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由此一来,在多方面因素的合力助推下,才得以奠定了美股中长期价值投资者天堂的基础,同时也创造出巴菲特的投资神话。 事实上,在中国股市里,多年来为长期价值投资者创造出巨大投资回报率的上市公司,也有一些熟悉的名字。例如,格力电器、云南白药、福耀玻璃、万科A、五粮液、东方雨虹、贵州茅台等。 在实际情况下,假如一位投资者,从早期一直投资布局上述的股票,则多年来的复合投资回报率将会是非常惊人。其中,以格力电器为例,其起初发行价格为2.5元,至今复权后价格高达5000元,累计涨幅相当惊人。 换一种角度分析,即使投资者非原始股东,且于10年前投资布局该股,则10年来,投资格力电器的累计投资回报率也接近10倍。由此可见,虽然中国股市仍然离不开以散户化作为主导的市场环境,但多年来股市仍不缺乏复合投资回报率惊人的股票,关键在于投资者可不可以筛选出来,并坚定持有下去。 但,自股市发展至今,虽然好企业不少,能够给予投资者较高投资回报率的上市公司也有一些,但占据整个A股市场的比例还是非常低。与之相比,在3000余家上市公司中,不少上市公司的投资回报率并不理想。 更有甚者,自企业上市以来,再融资规模远比现金分红的规模高,甚至上市至今从未出现现金分红的情况。由此一来,在上市公司数量持续飙升的当下,上市公司整体质量水平却参差不齐,给予投资者的投资回报率却并不如人意。 对此,面对庞大的市场规模,且股市仍以存量资金作为主导,加上股市游戏规则的变化因素,却削弱了市场价值投资的信心,反而让投资者更热衷于短期投机,试图在不确定的行情下捞一把就跑。“牛短熊长”这是中国股市成立至今的真实写照。 确实,在最近十多年间,虽然股市一度攀升至6124或5178高点,但却以迅猛的速度回归至原点,涨的时候很快,跌的时候更快。在此期间,投资者稍有贪念,则容易把到手的利润拱手归还,甚至赔上了自己的本金。 近年来,虽然股市监管力度明显增强,现金分红的比例有所提升,但依旧未能够改变中国股市的投机特性。其中,以近期持续活跃的雄安概念股为例,当雄安新区设立的消息得以公开,雄安概念股却出现了接连暴涨的走势,有的概念股还出现了短期翻倍以上的走势,但短期过度的爆炒行情,却容易透支掉未来的盈利预期,而当股价爆炒至阶段性高位,乃至历史性高位,则容易引发获利盘的集中抛压,游资机构筹码顺利在高位转手散户后,可能会导致价格的漫漫熊途。 再以此前的次新银行股炒作为例,以张家港行为主的次新银行股出现了持续爆炒的走势,一举激发了其余次新银行股的跟风上涨。但,在随后的停牌自查,监管趋严的背景下,股价却自高位下跌近半,风险得到集中释放。 实际上,在中国股市里,市场对新股,乃至次新股的炒作,似乎经久不衰。从最近几年的新股表现来看,平均涨幅非常可观,而这也直接引发了市场打新的热情,而在IPO新规模式下,更是引发了全民打新的时代。 但,在新股爆炒的同时,我们却发现不少新股遭到市场爆炒之后,达到一个历史性的高点,而后容易陷入至漫漫熊途的过程。实际上,在新股上市之后,价格获得爆炒,本已严重透支掉未来盈利预期,而当价格达到历史高位之际,往往也会引发价格泡沫的破裂。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中国股市新股发行节奏的加快,新股的质量水平也有些许的问题,更有甚者出现上市后预减乃至预亏的局面,而价格爆炒的背后,往往肥了大股东、机构资金,而瘦了高位接盘的中小散户。从本质上来看,这系列的现象,也是市场高度投机的真实写照。 波动率降低、机构投资者占比逐渐提升,这是近年来中国股市的真实写照。但,对于一个以散户化作为主导的市场而言,市场本身仍存不少不完善的地方,而更可怕的是,有的时候机构投资者的投机性还要大于普通投资者。 与此同时,在新股加快发行之后,密集的减持限售压力也会逐渐接近,从而加剧股市财富再度分配的不合理性。 7. 关于规范金融企业内部职工持股的通知 原文 只能有这么多了。 部分内容:财政部 人民银行 银监会 证监会 保监会关于规范金融企业内部职工持股的通知财金[2010]97号……二、规范金融企业内部职工持股的主要措施(一)严格执行内部职工持股的比例规定1、按现行规定规范金融企业内部职工持股的比例。……二是城市商业银行的内部职工持股,应严格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城市商业银行吸收自然人入股有关问题的批复》(银办函[2008]815号)有关规定,内部职工持股比例不得超过总股本的20%,单个职工持股的比例不得超过总股本的5‰……2、对违规擅自持有和超比例持有的内部职工股由金融企业回购或依法转让。 对违规擅自持有和超比例持有的内部职工股,金融企业可予以回购并按规定减少注册资本,或者向其他法人股东、社保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依法转让。实施回购的,回购价格按实际出资额加同期存款利息确定(利息以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基准利率为准)。 (二)妥善解决内部职工持股的历史遗留问题1、规范内部职工以各种方式实施的间接入股。 内部职工通过信托计划或其他信托方式、控股企业法人等方式间接入股的应更正为职工本人,其他按照内部职工身份入股的自然人,如符合相关规定且不存在代持股权情形的,可不更正为职工本人。 对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自然人不能成为相关金融企业股东的,可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允许内部职工间接持股,但不能采取控股企业法人的方式。本通知引发之前经国务院和金融监管部门批准实施内部职工持股的金融企业,已经上市的,内部职工应按原批准方案继续持股;还未上市的,内部职工可按原批准方案继续持股。 2、规范内部职工认购股份的资金来源。内部职工持股的认购资金应由职工个人负担。 由金融企业提供贷款的,应自本通知印发之日起1年内收回本金,并按照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收取利息。由金融企业提供补贴的部分应确认为职工的工资薪金所得,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补缴个人所得税。 对购股价格低于当时净资产的,差额部分予以补缴,计入资本公积。(三)规范内部职工持股在资本市场的上市和流通1、加强公开发行新股的审查。 由原合作制金融组织改制形成的存在内部职工持股的金融企业,如提出公开发行新股的申请,应采取回购内部职工持股、向其他法人股东和机构投资者转让等方式,进一步降低内部职工持股的数量和比例,回购或转让价格由双方协商确定。公开发行新股后内部职工持股比例不得超过总股本的10%,单一职工持股数量不得超过总股本的1‰或50万股(按孰低原则确定),否则不予核准公开发行新股。 ……。

❺ 【深度解析统编初中语文教材】陈恒舒:自读课文的设计思路

2017年秋季,国家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在全国范围内的起始年级使用。为帮助广大教师全面、准确地理解统编语文教材设计的理念、意图和特点,教学更有效,本刊约请人民教育出版社中语室四位教材编辑从不同角度阐述统编教材要点,沟通教材编者和一线教师,明中探讨新教材的教学。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自读课文的设计思路

人民教育出版社陈恒舒

国家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试图构建“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自读课是一个重要的创新点。它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目标,以自读课文为主要材料,以学生自我阅读实践为主线,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他们自求自得,使教读课所学知识、方法和能力有效迁移和拓展。可以说,它是联结课内与课外的重要纽带,是实现学生素养提升的关键环节,是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有效渠道。以下试以七年级上册为例,对自读课文的设计思路作简要介绍。

一、为什么要设置自读课文

自读课文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早在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年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就有一部分课文被标明为“阅读课文”。1987年版则区分为讲读、课内自读、课外自读三类,并明确了三者在教学中的不同地位:“讲读课文由教师教读,课内自读课文由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堂上阅读,课外自读课文由学生在课外阅读。”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的初中语文教材延续了这一思路,但只区分教读、自读,不再有课内自读和课外自读的区分。这样的区分,尽管初衷只是“为了不加重教学负担”(当时一册教材的课文总数是35—40篇,教读、自读各占一半左右),但也确实彰显了编者区分课型、提倡自主学习的意图。新课改以来,则改为精读和略读的区分,不独人教版教材如此,苏教版、语文版等也都区分出了略读课文。这就带来了一些问题:首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均将精读、略读作为学生应该掌握的阅读方法,再拿来作为课型的名称,难免造成概念指称上的混乱。更重要的是,精读和略读对于课型的定位不够明确,从而导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对所有课文都采取以精读精讲为主的办法,只是精读课文用的课时多,略读课文用的课时少而已;甚至有的学校或地区怕完不成教学任务,干脆“砍掉”几篇“不重要”的课文,其余一律巨细靡遗地精讲。为了纠正这种教学偏向,统编初中语文教材首先在名称上恢复了“教读”“自读”的提法,明确了两种课型特别是自读课的基本定位——所谓“自读”,要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

当然,自读课文的设置并不是简单的“回归传统”。尽管过去自读课文的设计目的定位在“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阅读,培养自学能力”,但课前有提示、课后有练习的设计与教读课文差别不大;至于新课标教材中的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在助学系统和作业系统的设计上几乎没有差别,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难以准确地把握两类课文不同的教学特质。为了更好地区分课型,让教师一看教材就能意识到两种课型的差异,教材编者做了大胆的尝试,对两类课文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编写体例。

二、自读课文的编写体例

自读课文在体例上与教读课文有着显着的差别:不设预习和课后习题,而代之以旁批和阅读提示。这种编写体例是为自读课的课型服务的:不设指向明确而具体的预习和课后习题,是为了避免教师根据教材设定好的要点和路径去精讲,从而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空间;而设置旁批和阅读提示,则是为了提供一些“抓手”,使学生的自主阅读更有效,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些“抓手”来组织教学活动。以下就以七年级上册的自读课文为例谈谈旁批和自读提示的设计意图。

1.旁批

旁批随文设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力避结论的直接呈现,强调启发性和引导性。这些旁批从呈现方式上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点评式的,针对课文内容的关键之处、写作技法、文笔精华等精要点评。针对内容关键之处的如:

启示真理,给“我”以爱——莎莉文老师再塑“我”生命的两个支点。(《再塑生命的人》)

问题的提出来自细致的观察。 (《动物笑谈》)

针对写作技法的如:

开篇点题,引起下文。(《雨的四季》)

交代自己身体状况不佳,埋下伏笔。(《走一步,再走一步》)

针对文笔精华,侧重语言赏析的如:

春雨“洗淋”万物,夏雨却“浇灌”大地,准确写出雨的不同特点。(《雨的四季》)

注意品味文章语言的清新典雅。(《散文诗二首》)

另一类是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启发学生思考。这些问题有的指向文本内容,如:

爸爸出现了。他会怎样帮助“我”脱险呢?(《走一步,再走一步》)

“逗笑”“怪诞不经”“疯子”,这位动物观察者会有怎样奇怪的行为?(《动物笑谈》)

有的指向写法或语言特色,如:

这里为什么要插叙与故乡园院里的“莲花”有关的往事?(《散文诗二首》)

“说也奇怪”是神话、童话等作品中常用的话。作者为什么要这么说?(《女娲造人》)

有的指向对文本的深度思考,如:

这里的“一小步”与脱险时的“一小步”有什么不同?(《走一步,再走一步》)

女娲用黄泥造人,而我们常把土地比作母亲,你能从这个“巧合”中读出什么?(《女娲造人》)

还有的带有拓展延伸的性质,如:

嘲笑“我”已是不对,更不该弃“我”而去。如果你是五个男孩之一,会怎么做?(《走一步,再走一步》)

这些问题不一定都需要学生回答,有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带着问题往下读;还有的则是提示学生,这里有不寻常之处,读到这样的地方可以停下来想一想。

另外,旁批还具有示例的意义。自读课文除了旁批,还留有不少空白,留白的主要目的不是让学生抄笔记或者回答问题,而是希望他们能够仿照教材上的旁批,自己做一些个性化的批注,自主品评、鉴赏文章。虽然七年级下册教材会专门讲“学做批注”,但在之前也不妨做一些初步的尝试。此外,在后续册次中,还会安排一些不设旁批、仅有阅读提示的自读课文,供学生自主批注,这也显示了教材设计的梯度。

2.阅读提示

阅读提示位于课文之后,一般是配合单元重点,抓住文本的独到之处进行精要的指导,不求面面俱到,但求“一课一得”。比如《雨的四季》的阅读提示:

优美的写景散文常常用饱含感情的、细腻生动的笔墨,把景物描写得分外美丽,分外灵动。文中的四季之雨,“容貌”有别,“性情”各异。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调动我们的各种感官,全面感受这四季之雨,让我们亲近雨,体会雨的不同情致与风韵。例如:

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

这段文字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的角度描写雨后的世界,牵动着美妙的联想和想象,带给我们全方位的感受。课文中这样的精彩语句还有很多,再找出一些来,朗读并细细体味。

《雨的四季》所在的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其学习重点一是朗读,二是揣摩和品味语言;而这篇文章的最大特点也正在于诗一般的语言。本课的阅读提示正是扣住上述要点来设计的,既点出作品的精妙之处,又提供范例、方法、路径,以辅助学生的自主阅读。

除此之外,阅读提示还会尽可能向课外阅读延伸,引导学生由教材中的单篇课文走向课外更广阔的阅读天地,增加阅读量,培养阅读兴趣。这也是“三位一体”阅读体系和“将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理念的落实。七年级上册的六篇自读课文,五篇的阅读提示中都有关于课外阅读延伸的提示:

可以看到,阅读提示不仅提供了丰富的阅读内容,而且往往有着明确的阅读指向,如感受风格或内容的异同、感受作者的精神、体会作品的趣味等,绝不是“为读而读”。

三、自读课文教学应该处理好三组关系

关于自读课文的教学,笔者认为应该处理好以下三组关系:

第一,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自读课姓“自”,应该以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探讨为主,而教师则是读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一方面,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思考,能够由学生自主发现和建构的内容尽量不要去讲;另一方面,自读不等于放任自流,要突出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包括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设置合理的阅读重点和阅读方向,加强对于阅读方法的过程性指导,等等。

第二,处理好教材与教学的关系。本套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能力训练重点,而自读课文的旁批和阅读提示也分别提示了该篇课文局部和整体的要点,教学的实施应该以上述内容为依据。但也要看到,教师面对的学情千差万别,同一个班级内的学生层次也是参差不齐。因此,在以教材为依据、尊重学生自主性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学情灵活地、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也要允许学生的自主阅读处于不同的层次,下要保底,上不封顶,通过“底”的抬升实现整体水平的提高。

第三,处理好自读课与教读课的关系。自读课与教读课有着不同的教学目的,承担着不同的教学功能,但二者也是有机联系、相互配合的。教读课是举例子,给方法;自读课是把教读课上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迁移运用到阅读实践中去。教读课是展示台,自读课是练兵场。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师在教读课文《春》和《济南的冬天》中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和比喻、拟人的相关知识,在自读课文《雨的四季》的教学中就可以提示和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技巧、知识来品析课文。

自读课文的设计是这套教材的一个亮点,希望广大初中语文教师能够体会编者的用意,用好自读课文,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新气象。

❻ 初中语文新教材中怎样确定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一堂可亟待完成的任务,也可说是一堂课的上课目的。根据三个目标维度系统,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每项的目标中,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些内容合起来加于制定,用上这样的一些动词:感受、理清、揣摩、了解、领 悟、培养、理解、体会、体味、学习、品味、积累、把握、引导、激发、认识、感悟、感知、熟读、体验、识记、表现等词语。
这些词语也可以作如下分类:
字词方面:识记重点词语、重点字词、品位关键词语、积累文言词语。
句子方面: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揣摩体味相关语句、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品味作品清新朴实的语言、积累有关诗词、品味揣摩抒情性语言、赏析文中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的精彩语言、品味文中平淡自然而又具韵味的语言特色、品味京味语言。
整篇的方面:1、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题、理清思路和线索、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复述课文内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感受并理解文章的观点、理解文章内容。2、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崇高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体会爱心献给他人的美好情感、理解作者的感情、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美好理想和敢于同困难作斗争、勇于拼搏的精神、培养乐观精神、培养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思想、理解文中包含的哲理、理解文中深刻哲理、增强爱护自然的意识、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感情、探寻并领略民族风情、热爱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体味民族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关注、激发热爱祖国博大文化的感情,促使他们自觉地注意周围的艺术文化、体会作者思乡的情感、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丰富精神世界,获得思想的启迪、体会作者由观赏自然景物而引发的内心感触、了解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经历,激励学生发愤读书,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学习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态度、体会诗歌的音乐美和意境美、感受中华诗词文化的辉煌灿烂,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会母亲的宽容、善良、温顺、刚气的品格、感悟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能力方面:1、听。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养成良好地倾听习惯、并能听出人家画中有话的"言外之意"等;2、说。培养学生复述故事内容的能力、能根据老师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的能力、能口齿清楚普通话流利地说话等;3、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研读、熟读课文、通过多种形式反复诵读、速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深情地朗读文章、配乐朗读、默读课文、熟练地背诵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文、反复诵读、比较阅读、复述课文的大意、谈谈自己对事情的理解等;4、写。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表现人物高贵品质的写作方法、学习细腻描述人物言行的写法、学习细节描写的手法、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学习象征手法、理解象征、烘托、对比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通过模仿写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了解对比反问的作用、学习对比和运用数据的说明方法,体会他们的作用、比较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体会学习作者有所侧重的描写方法、领悟作者高超的组织材料的写作思路,能将内容较多的东西有序地组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了解传记与自传的基本特点、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学习对自然景物入微地观察、细致描摹的能力、能用白描手法借助修辞手法来表现等;
以上就是体现新课标三个维度的体现,每一点均可以从属于这三点的,可以套用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的把握
一般来说主要抓住了文章的中心和主题,也就提纲挈领地把握了重点与难点了,一般是这样的文章的内容、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写作手法、语言特点等诸多领域。
具体有以下的这些目标确定为重、难点:1、小说部分(叙事性散文):(无非体现在内容,思想感情、人物形象和表现手法、个性化的小说语言等几个领域)认识和分析小说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所起的重要作用;仔细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细腻的心理描写;探索小说的主题;分析人物的性格,学会赏析心理描写及映衬手法;通过分析了解肖像描写、动描写和语言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揣摩小说独特的语言魅力;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探究小说的思想意义,理解课文的主题,揣摩小说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和细节描写的作用;感受小说主人公顽强的求生意识和钢铁般的意志;体会小说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体会小说浓厚的象征意味;通过概述内容和分析人物形象,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深入体会文章所蕴涵的思想感情,感悟旧社会劳动妇女身上所折射出的朴素的人性美;赏析课文,体会文章中精彩的人物描写;领会文章中运用铺垫烘托来凸现中心事件的写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❼ 如何正确解读教材

一、教材是什么?教材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依据,是“课程标准”目标的具体体现,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和学的凭借,是教学过程的支架,因此语文教学要围绕语文教材进行。二、教材解读的范围教材解读不再是狭义地对教材内容的解读,而是对学生发展和学校社会背景下的整体解读,这样才可以把握教学设计的方向。现代教材解读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教学环境分析、课程目标的设置、课程内容的组织、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材解读,对教学环境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教学环境分析是指各校内部、外部的环境分析。其中,学校内部环境分析主要包括本校学生、师资、学校条件等的分析;学校外部环境分析主要包括有关村社、信息、学校周边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的分析。教学是针对本校、本年级、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的,每所学校所处的环境各有不同。进行教材分析时,不能单纯从教材出发,首先进行学校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学校内外环境的分析越客观、越准确,对我们的教材解读就越有帮助。这样,不仅对教学背景有了准确的把握,并且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为整合教材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怎样解读教材?(一)教材解读的内容1.弄清教材对“课标”要求的具体体现。2.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3.把握教材的特点。4.明确教材的教学目标。5.清楚教材中的重点、难点。6.解决教材疑点、疑难。(二)教材解读的形式1.名师解读。充分发挥名教师的引领作用。2.教师个体解读。体现个性化的理解。3.备课组或教研组集体解读。搭建交流的平台。(三)教材解读的层面1.整体解读。教材整体解读。从整体上对教材进行把握,包括学段教材解读、全册教材解读、整套教材的编排特点、整体安排等。2.单元解读。领会单元安排特点和要求。3.课文解读。包括课文、注释、插图、课后思考等。(四)教材解读的途径解读教材要“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与编者对话”。要想一想“文本究竟说了什么?”、“文本想要说什么?”“文本能够说什么?”、“文本应该说什么?”1.与作者对话。实现与作者的对话就是要理解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作者要表达什么样思想情感,要传达什么样的信息。弄清作者“想要说什么?”也就是说,之所以作者这样表达,背后一定有一些相关的因素;之所以这样描写,一定有相关的背景。因此,我们必须注意到作者个人生平、历史背景怎样,当时有些什么思想,做到“知人论世”,只有做到与作者的对话才能实现对文本的准确解读。同时还要学习作者其它相关作品,了解作者的作品风格等。2.与文本对话。教师细读文本是教材解读的重要前提,一篇课文不管以前有没有读过,有没有教过,都应该细细地读上几遍,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课堂上师生对话很大程度上就是教师对文本的理解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之间的对话与碰撞。教师对文本的解读的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文本理解的深度,教师对本文解读的独特性行影响着学生思想的发展。《论语》只有区区几万字,可是根据台湾着名哲学教授傅佩荣先生考证,历代以来,至少有四百多家注解,原文每一句话都有五六种解法,而且每一种讲法都有道理。这就是说,《论语》的每一句话都是有生命的,他能够透过不同时代研究者的心得开枝散叶、繁衍生息。可见,不同的人读同一本书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特别是人文方面的书,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品一旦发表,就好比婴儿离开母体,好不好看,评价全在别人。有时还会出现“过度阐释”——连作者都没有想到的,却被人家解读的五花八门。其实也正是丰富的“解释”让成其为经典。不过在理解文本时,我们必须要表明自己的立场,怎样的解读才是恰当的、正确的,我们的解读即使已脱离作者的意图,也要有自己的东西。我要提醒大家一点,教材拿来后,首先要自己读,要不断的大声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我看到一些教师教材拿到手里,文章还没有怎么读,就忙着找资料,看教参,上网搜寻各种教案设计,可谓舍本逐末。3.与编者对话教者要与编者对话,只有与教材编者对话,才能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明确选编编写意图对于老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明白了选编意图,我们才能将课文定好“位”。只有与教材编者对话,才能确定正确的教学目标。任何一篇文章,置于特定的学段、特定的单元,有着它的作用与理由。而这又是你确定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明确了教材编写者的意图,你就能确定教学目标,逐步实施你的教学。实现与编者对话需做到通读教材,领会全册教材的训练体系。教材编写有其很强的系统性,知识积累和训练都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呈螺旋式上升的。这个系统在课标和参考用书上可以找到相应的阐述。教师把握住了教材知识的系统性,就先等于抓住了教材的根本,授课时就知道哪些知识应该讲,应讲透,应拓展,应延伸,上课就不会无所适从,而是有的放矢,讲为学用。四、教材解读的一般步骤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围的事物或现象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中。反映在教材解读上,就是要充分校本化地解读、处理教材。教材解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选择适合本校、本年级甚至本班学生的教学。一般来说,解读教材应从解读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入手,解读教材的内容和结构,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挖掘教材的科学方法、能力培养、思想教育因素,知道工具性、人文性在语文教材中的体现,分析教材中的学习心理问题,设计适当的教学方案或提出合理的教学建议。其基本步骤可概括为“五读”。(一)语文课程标准――研读课标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纲领性文件,是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的依据。它详细规定了课程的性质、任务、教学目标等。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是中心校还是村小,课堂教学都要受课程标准的指导,因此,在解读教材时应以课标为依据,以课标的要求为目的。认真研读课标是教师正确进行教材解读的前提。(二)有关资料――泛读,明确课程的地位和任务所谓泛读,指在进行教材解读时,阅读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教学参考书、语文教材、与教材有关的报刊杂志等,所谓厚积薄发就是这个道理。目前,各中心校的图书室也初具规模,基本建成,各类图书资料上万册,还有各种光盘及东北师范大学远程教育中心上网卡供广大村小教师查阅学习。各村小还有中央远程教育模式资源供大家学习。(一)要通过这些资料的阅读,明确语文教材在整个小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任务,明确语文知识在各个教学阶段“螺旋式”上升的情况。 如:小学生写字要求的螺旋式上升(铅笔、钢笔、软笔),语文工具性体现出来的螺旋式上升(口语交际、写一段话、写一篇短文、写一篇完整的文章、写一篇有一定中心且有一定文采的文章)。(二)要明确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如:品德课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与语文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美术课中的美育与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培养学生懂得美和欣赏美的要求;又如:《腊八粥》《会飞的蒲公英》《穷人》《植物妈妈有办法》《藏羚羊的跪拜》《网上呼救》等课文涉及到方方面面,有些内容对村小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这就更需要村小教师进行广泛阅读。通过泛读,教师深入了解了课程标准,使教材解读既按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全面深入地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落实小学语文教学的各项目标。通过泛读,教师了解了更低年级和更高年级语文教材的内容,为本阶段的语文教学选择一个恰当的起点,实现与前一阶段和后一阶段教学内容的顺利衔接。通过泛读,教师了解了语文、数学、品德、综合实践、科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相关学科的内容和进度安排,就可以更好地确定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地安排语文教学内容的次序,选择合适的语文习题。如:有的村小教师经过泛读,发现语文第一单元与品德第一单元就有相通之处,创造性地对教材进行了学科整合。(三)整个教材――通读,对教材有一个总体认识所谓通读,是指教师阅读所教全部小学语文教材。它不要求对教材的细节进行研究,而是通过对全部教材的阅读,了解整个教材的基本内容、知识体系、结构特点以及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搞清楚教材内容是怎样循序渐进地加以组织的,并结合课程标准的精神,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内容选取、程度要求、风格特点等。通读教材,对教材的体系结构、地位作用、文字内容、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整体了解。只有全面熟悉教材,吃透教材,才能掌握教材的技能体系,才能弄清教材要实现的目标,才有利于分析、处理教材。教师熟悉了教材的体系结构和目标定位,教学设计时就可以前后照应、整合内容、反复渗透,就容易串起教材的线索

❽ 中学语文教师如何进行文本解读

摘要:语文教材是中学语文课程的集中体现,是一种静态的文本。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教师、学生)通过观照客体(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由于主体的差异性,解读的结论就是千差万别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给学生导航,以自己的解读过程影响学生的解读。
关键词: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所谓独特体验,是指学生个体在阅读文本过程中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对文本构建的意义。由于学生各自的家庭背景、知识储备、兴趣爱好等的差异,必然对学生的阅读活动产生影响,因而所构建的意义极具个性色彩。
自新课标实施以来,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注重了文本解读的多元化,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但是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处在未成熟时期,他们的独特体验、多元化表达不一定正确。有时甚至会与时代和民族倡导的主流价值观相矛盾,如果老师眼里只盯着多元、独特,一点启发引导的意识都没有,那么有些体验虽然是独特、新奇,课堂虽然是民主、开放,但已背离了文本的价值取向,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西谚有云: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从文本解读的角度来看待这句谚语,它至少告诉我们这样的事实:文本解读的主体(即读者)是众多的,文本解读的空间是广阔的。在广大的解读群体中,语文教师是比较独特的一群。一般的读者,他面对的对象只是文本,他阅读文本的目的,可能只是为了消遣或获得愉悦体验或获取某种知识,有的甚至可能是无目的的。语文教师则不然,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他既面对文本,又面向学生,他以课堂教学为媒介,以师生解读、对话生成为材质,将此端文本中呈现的世界景观和彼端学生的解读水平及个体解读差异联系起来,架起一座往来通衢。因此,语文教师就很难像一般读者那样可以闲庭信步、漫不经心。
语文教材是中学语文课程的集中体现,是一种静态的文本。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教师、学生)通过观照客体(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由于主体的差异性,解读的结论就是千差万别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给学生导航,以自己的解读过程影响学生的解读。
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文本解读存在两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一是作为静态文本的教材编选政治化。现行中学语文教材涉及的主题大多是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制度、党国权威、领导人物的风范、黑暗社会里的劳动人民的艰辛、五六十年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朴素等,选材范围比较狭窄,主题比较单一。整套教科书似乎很少关注现实生活中与学生切己有关的情感世界,诸如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的欢乐、痛苦、兴奋、惆怅、得意、沮丧,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同情,人对他人与社会的责任感、权利感及人道主义情怀,以及人在当今现实社会生活中对民主、法制的思考,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情感体验等。在教科书所设定的情感氛围的长年熏陶下,学生的情感世界如何不被囿于其中呢?二是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概念化。《我的信念》中主人居里夫人的形象意义是什么?很多学生通过阅读,都能够体会到居里夫人这种对工作的一丝不苟,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关键的是,我们老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本文,如何把这种精神赋予他们的生活和学习?《荷塘月色》抒发的情感,也要被加上是大革命失败以后知识分子的苦闷。《春》所表现的生命的活力也要被分析为是对蓬勃开展的春天的赞美。中学语文的文本解读在文本之上建立了一套顽固的、强大的解释体系。它刻板、教条、贫乏、单一、概念化,它把学生与文本的联系隔开了,它取代了文本,在我们这个精神已经极度贫乏的社会里发挥着使其更为匮乏的作用。
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必须改革。除了作为静态文本的教材要改革外,在文本解读中起主导作用的中学语文教师也应该承担起改革的重任。中学语文教师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呢?尊重学生,注重解读过程社会生活是文本I,作者据此创造出作品,这是文本II。文本II被选入教材,提供给教师、学生解读,形成老师头脑里的文本III和学生头脑里的文本III。这两个文本III是不同的,因为产生两个文本III的主体,他们对文本I的解读、体验是不同的。一个具有现代教育思想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头脑里的文本III,这实际上是对人的尊重。教师不要老是执着于自己的文本III,拧住学生的耳朵把它强制灌输给学生,试图去矫正学生头脑里的文本III。教师应该注重两个解读过程,特别要注重学生形成文本III的过程,明确学生形成文本III与教师形成文本III的过程有什么不同,以便让教师文本III的形成过程去影响学生文本III的形成过程。教师可以讲解自己的文本III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自己去比较、鉴别,在这一过程中去提高学生的能力,而不是从结论上去提高学生的能力。这里面,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去和作者对话,而不是让教师与作者对话的结论去影响学生与作者的对话。
中学语文教师应具备多种文本解读的理论及方法这是时代的要求。今天,科学技术正以人们不可想象的速度更新,人民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广泛的变化。文本创作活动在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中的位置、文本的载体、文本传播和文本接受的途径与方式、文本的形态、类别和样式等,都已经发生变化。因此,21世界的文本解读将从多元分化的趋势走向多元中的互谐。
这是社会的要求。现代社会里人民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各个国家、各个地区之间的文化交往频繁,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以及它们和文学艺术之间的相互影响加快和增大。在一个国家之内,让所有的人都接受和运用单一的文本解读理论及方法是不可能的。文本解读的多元化是文化进步和繁荣的结果,也是文化进步和繁荣的标志。
这是人文性的要求。文本创作活动及其成果、读者对文本的解读,都是和主体的个性紧密相连的,现代人日益重视和珍惜个性,强调人文精神,强调尊重人、理解人。教育要现代化,就必须培养人的现代化,让教育充满人文精神。因此,中学语文教学应该允许教材解读的多元互谐。这就要求中学语文教师以多元文本解读理论和方法武装自己,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地发挥其主导作用。
教师解读文学文本必须运用艺术思维方式文学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文学作品的美具有飘忽、朦胧的特点,她决定了解读、审美体验和意义阐释的不确定性。教师只有用直觉领悟和心理体验的艺术思维方式才能进入艺术,也只有用空灵蕴藉的语言才能传达作品的审美蕴涵。由于文学作品的艺术美是不能用纯粹客观的词语来描绘的,教师就往往要通过模糊的具有诗意的弹性语言进行富于情趣的美感描述,激起学生自己去欣赏玩味的兴趣。在这个意义上,教师只是艺术王国的一个导游,文学的美景主要靠学生自己去领略。教师采用形象比喻和意境描述的方法,就能够有效地传达教师意识和作家意识相遇、相认、相融合时的初始经验,同时也容易诱发学生的想象,对文本的审美韵味产生创造性的理解。
教育的核心是做人。作为人文学科的语文科教师,更应该注重人的培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要让学生明白,一切科学理论都只是猜测和假说,它们最终不会被证实,却会随时被证伪。科学的精神不是昭示无法反驳的真理,而是在坚持不懈的批判过程中寻找真理。科学的特征在于批判思维,不迷信、不盲从的批判和探索精神才是科学的精髓。

❾ 浅谈初中语文教师应如何应对新课改

一、感悟课程,形成新理念。
语文新旧课程课堂的最大区别在于:旧课程课堂是以知识传授为重点,教师要将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行分解,学生通过倾听、练习和背诵,再现老师传授的知识,以应付大大小小考试。而新程课堂则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参与学生开放式的探究,让学生真正掌握终身有用的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1.课堂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这一理念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即要注意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以及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各种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2.课堂要有开放意识。只有开放的中学语文课堂才是有活力的中学语文课堂,才能使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3.语文课堂要重视学生良好方式的形成。新的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在语文课堂中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的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4.课堂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语文实践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通过语文实践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课堂教学中,我努力地实践着我们学校的“五三四六”教学模式,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课堂展示反馈等方面,曾尝试了多种手段,也曾为设计了自以为是的全方位体现课改理念的课堂“精品”而沾沾自喜,事后总觉得是重了形式而丢了神髓,有东施效颦之嫌。课堂讨论的形式化,小组合作的浮华,学生展示的浮浅化等等,一切都为了标新立异,而并没有真正地贯彻课改精神,实施因材施教。
经过教学处领导的不定期“进门听课”指导,我感觉自己“稳下来了”,我的导学提纲的设计注重了实用性,我的模拟预设全面、具体了,学生展示的问题“精”了,老师点拨到位了。
二、加强新课程课程教学探究,驾驭新课程标准下的新课堂。
1.要有民主的氛围。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精神的基本前提。在课堂中,教师必须采取民主、宽容、理解的态度,支持学生发表不同意见,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师生不但在人格地位上是平等的,而且在心理、情感等方面也是平等的。
2.准确定位学生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定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的重要任务之一。新课程的特征具有开放性,要求达成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要有充分的读。读的形式很多,有朗读、默读、诵读等,这些都是阅读的重要方法。它们在帮助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我认为学生充分地读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配合使用,使学生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4.要有自由的表达。“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课堂不是老师单一表演的舞台,也不是学生被动静听的场所。在课堂中师生应有充分的交流,学生应有自由表达的权利和机会。”
5.改变课堂结构,化教师的讲授为学生学习的活动。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是经验。课程是人类已有经验和教师、学生个人生活经验的结合。因而新课标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的过程,在交流互动中生成新的知识,求得新的发展。
6.要有客观的评价。在“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评价的地位越来越高,评价的方法越来越活,评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在中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学习的反馈评价。通过课堂评价,可以起到如下三个方面的作用:使学生明确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缺点;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
7.要热烈的讨论。讨论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参与式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体现了新课程中“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理念。在语文课堂中凡是可以由学生讨论解决的问题尽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千万不要担心“浪费”了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
虽然在课改中,我遇到过困惑和迷茫,但是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让我感到了一种无法形容的快乐。每当学生在课堂上露出会心的微笑、愉悦的神情时,我真真切切的体验到:是课改为学生提供了历练、成长的舞台,让他们犹如一棵棵处于最佳生长期的植物,吸收着充足的阳光和雨露,恣意而幸福地成长着。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段旅程,选择自己的行走方式,寻找自己的前进道路,努力提升自我价值中人生的答题。对我而言,投身教学、潜心教研,是最合适、最完美的答案。
三、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对策。
针对以上所述的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更应深入研究新课改的本质,要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综合分析改革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采取有力的对策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顺利有效开展。
1.更新教师观念,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新课改。教师是新课改的主要实践者,只有当教师积极参与到新课改的实践中,才能有效推进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发现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推进高中语文教学的进步。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增加公开课的互助学习,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沟通,增进语文教师对新课改内容的学习。
2.积极推进高考语文改革。让高考语文试题尽量体现出新课改的宗旨和灵魂。正视近年来高考语文过分重视工具性而轻视人文性考察的现状,改变命题类型的模式化和标准化,重视学生的个人情感和内在需要,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的考察。
3.注重语文学习的人文性特点,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也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心理学认为,兴趣以需要为基础,需要有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兴趣则基于精神需要。人们若对某件事物或活动感到需要,他就会热心于接触、观察这件事物,积极从事这项活动,并探索其中的奥秘。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恰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应当避免照本宣科,要适当增加相关的人文知识,扩展学生的视野。
语文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改革目标能否实现,我们中学教师很重要。面对新课程,我们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诚心接受,热情投入,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积极钻研新教材,敢于探索,努力实践。我相信只要每一位语文教师能树立决心,充满信心,建立自信心,在教学中加强学习,尽快掌握新教材的教学规律和特点,就一定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为中学语文新课改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❿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建议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二)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四)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阅读全文

与初中语文如何解读新教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7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9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1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6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8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0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1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6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4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7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