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国学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国学

发布时间:2023-03-20 11:18:43

㈠ 怎么样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小学生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还有利于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现在本人就将在语文课上如何进行国学教育及一些浅显的见解总结如下:
一、利用汉字激趣.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主要标志,也是世界上唯一的方块文字。欣赏汉字之美,可以说是学国学的基础。作为低年级的语文老师,特别是小学启蒙教师,更有责任和义务引领孩子们走近我们的汉字,让他们体会汉字的神奇与美丽。一个汉字就是一部简易的历史。汉字,有形可识,有音可读,有义可寻。在识字教学中,可通过班班通演绎汉字演变过程,从甲骨文的象形文字,到小篆、隶书,再到现今的宋体。如“门”字的甲骨文“”很像两扇门的样子,指的是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这样不仅从形体的变化,而且到文字意义的认识,都给学生一个具体形象的印象,寓教于乐。汉字教学还要抓会意字、形声字,从造字的意义着手,解释字义,这样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学”字,上面两边是两只手,表示合力办学;中间是金“爻”,表示读音;下边是个房子,房子里有个“子”,表示教孩子读书。所以,“学”本来意思是学习,引申为学校。另外,还可以科学地安排书法、古诗等传统文化进入语文课堂教学。特别是针对现在电脑、手机流行,让学生写好字,书写姿势端正、字体工整。老师面临着重大的责任和压力。写字教学中可融入书法教学,因为汉字蕴含着深厚的中国传统美,教学中每周都有一节写字课,进行写字教学,要求学生写字的笔顺、笔画、间架结构、偏旁部首等规范。这样孩子对字的字形,演变等都有了了解和练习。
二、诗词吟诵.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见,诵读诗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一、扎实学生的语言文字基础,研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着作。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言文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只有掌握一定的语言文字基础,才能更好地了解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大力度对学生语言文字基础的培养,为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下深厚的基础。首先,要教会学生读准字音。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中有许多的生僻字,学生可以通过查字典、拼拼音等形式读准字音。在其次是要识别一定数量的文字。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中,有许多古今不同义的字词,了解它的古今意思,能更好的理解古文。再次是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如谚语、俗语及成语等。这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深入研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着作。 二、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读本,进行因材施教。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典籍众多,或短小精悍,或长篇论着,或浅显易懂,或深奥晦涩。选择适合小学生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就如大海中航行的轮船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并不是所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着作都在适合在小学阶段读,所以,在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读本时,我们要慎之又慎,既有培养学生诵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兴趣,又要蕴含做人做事之道理。并根据学生年龄的差异安排诵读内容:如:一年级学习《三字经》;二年级学习《百家姓》;三年级学习《千字文》;四年级学习《弟子规》,背古诗词20首;五年级学习《孝经》,背古诗词20首;六年级学习《增广贤文》,背古诗词20首。而《老子》是经典中的经典,蕴涵着中华民族的大智慧。它对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无法估量的作用。《老子》则适合各年级学生诵读。 三、开展多样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式。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式必须多样化,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征采用游戏、课本剧、歌谣、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进行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孩子在游戏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在游戏中浸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我们可以在班队会上树立典型:如自强不息的、勤奋好学的,助人为乐的等等。以榜样的力量去带动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学生。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与中华传统节日相结合。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一个节日就是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个故事都表现了自古以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此为载体,搜集与这些传统节日相关的诗歌、故事,让学生诵读、领会,对促进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地形成一定很有效果。这才能实现课程标准倡导的建设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学习中,本着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经典诵读、背诵、赏析。同时,我们也务必搞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只是语文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过多的形式化也许会成为孩子们学习的负担。孩子们真正的收获应该是潜心下来,快乐诵读,并有所收获。 四、借助先进的现代教学媒介,提高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为以我国传统的文化作为依托,必然会出现一些令孩子难以理解的生僻的词语。如果处理不当,会使孩子的学习兴趣下降。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充分运用当前的科技,将国学内容制作成短片或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动漫,应用现代教育媒体充分调动孩子多种感官参与国学学习。借此培养孩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效果。我国当代音乐家谷建芬老师利用自己的专业所长把国学经典用音乐的形式演绎,情真意切地再现古诗、古文的韵律美。既淡化了读诗时的枯燥无味,又增添了语言文字的意境美。这不失是用现代媒介,为国学经典的一种创新。 四、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注重整体教育氛围营造,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打造书香文化校园。利用名言警句、书画作品等大力丰富国学内容,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环境和氛围,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和熏陶。创设浓厚的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氛围,充分利用学校部分宣传栏、班级“文化展板”专栏,专门开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专栏,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意义、方法等等。 总之,我们应该把小学语文中的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看做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不能仅仅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看成是知识体系,更不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昙花一现。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不得不充分认识到在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回归的重要性。参考参考吧,采纳

㈢ 在中小学中怎样开展国学经典教育

在中小学中怎样开展国学经典教育

1.通过经典诵读,内化优秀传统文化

语文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的目标是“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伟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这为经典诵读在学校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因为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诵读国学经典,受到古人哲理、智慧的思想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有利于青少年获得正确的思想引导。因此,经典诵读应纳入到语文教学中,且成为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对于小学生而言,应该学习正确的诵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甚至带领学生一起诵读国学经典,在共同诵读过程中实时地与学生讲解、交流、分享,促进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养成规范诵读的方式和习惯,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体验并内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优化国学经典教学模式

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丰富教学模式、拓展教学内容,将国学文化融入到语文学科中,推动传统课堂转向现代化和多元化。那么,要提高国学经典在小学教学中的教学地位和效果,我们就必须在教学模式方面进行多样化探索。教师在国学经典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向学生展现国学经典的魅力,也可以通过讲述经典的历史故事或分角色表演经典故事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

3.科学选择国学经典教育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而国学经典教材要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来必须实现培养小学生健康人格和提高知识储备的双重标准。在国学经典教育中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对人格的培养、熏陶作用,引导小学生认知理解“仁、义、理、智、信”的中华美德。但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材符合儿童的心理认知特点才会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应打破过去单一古板的呈现方式,确保教育形式多样化、新颖化与视频化,这对孩子学习与理解有重要作用,再开发形象生动的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素材,以激发儿童的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有效地学习,在有效的学习中更加自信。在教材的选择上,我们可以通过国学启蒙教材来增强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通过先秦、汉代的文章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选择诗词歌赋来提高学生朗诵和鉴赏能力,通过多样化的国学经典资源进行系统的学习才能更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4.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够对学生的精神世界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各科的教学活动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教育者应当重视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身心的影响,通过绘制传统文化相关的墙画、设立古代先贤的雕塑、建设优美的校园等方式来改善学习环境。在此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征集墙画设计,书画作品等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让他们在参与过程中增加对传统文化和经典古诗文的认知。另外,还可以通过学校的宣传栏、读书角、广播站等场所融入国学教育,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篇目进行张贴和诵读交流,通过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辅助小学语文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接收国学经典,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5.举办活动搭建平台

课堂教学之外还需要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作为教学组织形式的补充,规划和组织与国学经典教学密切联系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将祖国悠久的优秀传统文化呈现在学生的生活中,更可以将趣味性和知识性结合起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如“经典诵读”比赛、“古诗词阅读会” “习语矫正比赛” “经典话剧表演” “名句名作朗读交流会” “班级特色诵读赛”等活动,还可以在清明节、中秋节等重要的时间节点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也能够让学生在自我展示与激励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㈣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国学教育

国学教育是进行民族文化传承的需要
中国能坦贺够从四大文明古国发展至今,并不断开创一页页辉煌,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有自己的位置主要得力于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各儿女共同奋进。当前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知识传递和教育的主要阵地,课堂也是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熏陶和让亏派培养的肥沃良田,学生在接受民族文化传承的课堂中空配国学知识越发丰富起来,国学中的优秀的民族文化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传承和发展。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国学教育是进行民族文化传承的需要。

㈤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渗透国学教育,提升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国学经典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先贤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其中蕴含的丰富哲理可以成为孩子受用一生的文化资产。在课程多样化的今天,融国学经典于语文教学,借国学经典来提升能力,已经成为彰显语文学科团芹特点、提升学生昌橡语文素养的一种尝试,也是让语文教学实践 “文”耐或旁起来的一种策略。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国学经典教育,充分发挥其作用呢?

㈥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国学教育

一、小学语文教师对国学教育的立场
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国学可以启迪孩子的天性,亦作用于成人。国学,教给了老师和孩子们更多的宽容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是由儒、释、道三家,文、史、哲三科,天、地、人三学合构而成。在这种传统文化基础上孕育出来的传统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顺自然而以人为本;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循人伦而以和为本;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重体验而以乐为本。同时,古代知识分子十分注重以“内省”来提高道德修养,并且主张通过自身的体验而体验到快乐。也正是因为此,“顺自然而以人为本,循人伦而以和为本,重体验而以乐为本”成为了传统人文精神的体现,对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有指导作用。
二、国学教材
小学教材中的内容,除了富有时代感外,还有许多内容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气息。课堂教学,不仅是了解传统文化的一个大门口,更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接力棒。小学(1~6年级)学习的国学内容:
1. 古典诗词专题
1~4年级侧重于五言绝句;5~6年级侧重于七言绝句。
2. 国学经典
1年级上册、下册《弟子规》;2年级上册、下册《三字经》;3年级上册、下册《千字文》;4年级上册、下册《笠翁对韵》;5年级上册、下册《增广贤文》;6年级上册、下册《幼学琼林》。
三、小学国学教育的教法
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和形式,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功不可没。在课堂学习中,学生们能与古代英雄、圣贤、伟人们对话,能领会到古诗词、三字经、对联、文言文的魅力。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涵,精心设计,将国学启蒙教育贯穿课堂教学始终或某一个细小的环节之中。有课前导入、课中渗透、课后提升等教学方法。利用早读、午休等时间每天安排10分钟国学经典诵读,并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分别教授不同内容的国学书籍,让学生学得轻松、有趣。由语文教师具体组织,背诵内容是课题组在提前准备好的“一周一诗一语一言一经”内容(即一首古诗、一个成语、一句名言、一句三字经),并将其书写在前黑板的专栏中,供学生们一周背诵用。对于国学课程的实施并不是单一的读、背、诵。比如在中华经诗美文,要求学生掌握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的时候,我便采用了故事会的形式,这样的组织形式学生喜欢,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大家更加兴趣盎然。对于古诗的诵读,可以是小组比赛、男女生比赛、汇报诵读、展示诵读、个人诵读、合作诵读、表扬诵读等,同时给学生补充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扩大他们的视野和诵读积累。
四、开展国学教育的意义
如今的小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长的眼里视作掌上明珠,一方面个性特征比较强,另一方面由于在家庭生活中缺少兄弟姐妹立身处事方式、方法和风格的相互影响,表现出较强的“自我意识”和行为随意性。良好的行为规范的养成是对小学生教育内容的一个重组成部分。通过诵读经典名作,学生不仅可以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知晓方方面面的道理,而且可以对小学语文课文的学习得到有益的补充,从而提升自身的语言文字素养。不仅提升了孩子的文学能力,还可以提高自身素养,更可以培养孩子的爱国精神。国学讲求“和”的理念,认为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处于适当、适度、适中的范围之内,才能和谐。又比如,国学中蕴涵着丰富的爱国思想、民族优秀品格和高尚道德追求,诸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追求;“仁、义、礼、智、信”的道德修养;“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目标理想等。因此,我们只有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和中心开展国学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国学教育的功能和价值。
总之,“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必须从根基抓起。我们必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竭尽全力,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为己任,为国学教学开辟出一条通畅之路。

㈦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一、利用文本 加以丰富

教师在教学时不能仅仅作为一篇文章讲解分析,而应该挖掘文章中的深层内涵。如在教学爱国诗人陆游的《示儿》时,首先介绍陆游当时生活的社会背景,再来学习这首古诗,作者在弥留之际仍然惦记着国家统一,没见到祖国统一是唯一的遗憾。告诫孩子们等到祖国统一,祭祀先祖时要把这个消息告诉他。诗人留下的这份“遗嘱”饱含着深深的爱国情怀令人感动。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再读一读陆游的另一首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借助相关知识的了解和两首诗的学习,更能感受作者对祖国深深的爱国之心。

二、紧抓常规 诵读经典

如何让学生在小学六年的有限时间里,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我将小学必背的诗词进行归类,学期开学伊始,每一周我都会在黑板上抄写一首有关春天或春季里传统节日的古诗或词,上课铃一响学生就坐后就有课代表带领学生集体诵读。还有就是充分利用空余时间,放学后学生排着路队出校门,途中与其让学生叽叽喳喳说话,不如让学生们来集体背诵诗词,这样不仅路队显得整齐划一,又能加巩固诗词加深印象。

三、将传统文化教学与传统民俗相结合

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不能仅仅只限于书本,要适当拓展,将传统文化教育的阵地充分延伸到课外学习、生活中。如:教学王安石的《元日》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春节,先请学生说说自己过春节的经历,谈谈他们在春节期间发现的一些习俗,再来教学古诗,同时渗透春节的传统习俗。课后进行拓展,让学生阅读老舍的《北京的春节》进一步了解、感受春节这一传统习俗和人们对春节的喜爱及习俗中蕴含的深层文化;随后开展实践活动——收集春联,举办“春联吟诵会”。教师把古诗作为切入点,一步一步进行延伸拓展,传统文化教育有效地进行了渗透。

四、传统文化与道德教育相结合

学习诗词歌赋,可以让学生从中获得很多的人生启迪,丰富精神世界。教师可以针对某一主题形成一条主线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如:在教学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时,我以古人的爱国精神,忧患意识为主线,罗列出屈原《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诗句。这些先人们的爱国精神,忧患意识,教育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相信同学们通过学习,这些经典中的人物品质会潜移默化地成为学生们学习的榜样。

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不能摒弃的,是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也是对我们个人品质、道德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应该从小学学起,那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在单元课后穿插古诗词的背诵阅读
中国传统的古诗词不仅意境优美,而且形式多样,语言精练,思想深远,记录了中国当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文化方面,古诗词更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古诗词可以说是真实地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生活,有的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品质,有的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气节,有的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诗词易记易背,读起来朗朗上口,可谓是广为传诵。在全国的小学语文阅读课本中,都有古诗词的学习、背诵,而且篇幅很大,内容形式也是涉及多个方面。比如,小学语文人教版的第十一册第一单元,课后穿插的三首古诗《墨梅》、《竹石》、《石灰吟》,都表现了作者坚贞不移、顽强不屈、勇于奋斗的坚强品质。还有第五单元的古诗两首,其中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反映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再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反映了作者对母亲的真挚而深厚的敬爱、感激之情,尊老一向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从小学语文阅读课本中可以看出,关于古诗的学习背诵内容很多,词就显得有些少,其实词也能传达出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而且比较详细具体。比如,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八单元,课后就有两首词《菩萨蛮》和《卜算子》,像这样的词类也很适合小学生阅读和背诵。古诗词的作者总是用形象、简短的语句,写出深刻的含义,可以说古诗词意境悠远,文化氛围浓厚,是小学语文阅读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二、在单元课后穿插寓言、传说、历史故事等
寓言、传说可谓家喻户晓,人们耳熟能详,像《掩耳盗铃》、《守株待兔》、《白蛇传》、《牛郎织女》等,都是经典的寓言和传说故事。寓言往往通过简洁、传神的描写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寓意诙谐幽默,令人难忘。往往让人们摒恶从善,净化心灵,激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历史故事则具有很深厚的历史背景,从中能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礼节、习俗、节日。比如,小学语文的历史故事《负荆请罪》,告诉人们不但要知错能改,还要具备宽容大度的品质,结合当时的经济、政治背景,学生就能体会出很深的文化内涵。再有,小学语文阅读人教版第八单元的传说《牛郎织女》,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由美好爱情的向往,也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乞巧节、中国传统的情人节的真正来源。还有端午节、寒食节等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有相应的传说和历史故事。所以,加强对这些寓言传说、历史故事的阅读,也是小学语文阅读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三、在单元课后穿插中国四大名着的章节选读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作为中国的四大名着,以章回小说的形式开创了语言叙事的新篇章,更好地保存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流传具有深远的意义。它们分别介绍了中国不同时期的经济、政治、军事对文化的影响,有很鲜明的标志,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历史的缩影。无论以浪漫主义叙述还是以现实主义叙述,里面所体现的传统文化形式都是中国所独有的,值得深入学习与研究,是我们宝贵的文化财富。比如,《孔明借箭》出自于《三国演义》,当时三国鼎立,刘备联孙抗曹,但双方仍然斗智斗勇,期间表现出了孔明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也表现出了周瑜的心胸狭窄、小气嫉妒。而《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出自于《水浒传》,《水浒传》主要塑造了108个好汉的英雄形象,所选章节就表现出了鲁智深的智勇双全。对于四大名着的理解比较难一些,往往要提前搜集一些相关资料,充分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状况,然后才能分章深入阅读。

㈨ 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有之义。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来看,其中也包含了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语文教师应当具备传统文化的渗透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与理解传统文化,这也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

一、加强认识,提高教师自身文化素养

不少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还缺乏传统文化渗透教学的自觉意识,由此要更好地开展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渗透教学,语文教师首先应当具备传统文化的渗透意识,能主动在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这是开展传统文化渗透教学的前提所在。

学校可以多开展这方面的宣传学习,可以让语文教师认识到传统文化渗透教育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在语文教学中开展这方面的渗透教育。

二、课内多种方式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还比较小,特别是小学低段的学生,他们刚刚入学,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注意力很容易分散,由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营造情境,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2、开展合作探究,挖掘传统文化要素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比较适合于小学语文的教学,语文教师在开展传统文化渗透教育时,也可以尝试开展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去学习与探究,从中更好地理解与认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三、课外多种途径并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1、鼓励课外传统文化阅读,营造传统文化氛围

2、开展丰富多彩活动,渗透传统文化要素

为让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更有效,除平时的课堂中所进行的文本教学之外,语文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实践活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要点:

1、要教会学生读准字音。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中有许多的生僻字,学生可以通过查字典、拼拼音等形式读准字音。

2、是要识别一定数量的文字。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中,有许多古今不同义的字词,了解它的古今意思,能更好的理解古文。

3、是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如谚语、俗语及成语等。这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深入研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着作。



㈩ 传统文化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

推荐参考:
(一)以活动为载体,搭建传播传统文化的平台
通过实践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积淀。一是要求学生对有关的传统文化进行调查摸底,写出调查报告,分析现状,展望未来。这样的调查能激发学生对传统文裤辩尘化的兴趣,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二是组织学生过各种传统节日。如春节时,要求学生了解“年”的来由及各地过年的不同风俗习惯,记录每户人家有特色的春联等;清明时,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端午时,组织学生包粽子;中秋节时,举办诗歌朗诵会,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重阳节时,去登高秋游等。三是定期组织相关的实践活动,如读书会、辩论会、诗会、参观走访、听国学讲座等。四是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文化之旅,游览名胜古迹,亲身感受与体验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最后撰写考察报告。
(二)开设传统文化大课堂,加强基本人文知识训练
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利用学校的大课堂开设传统文学讲灶乎座,内容包括诗词曲赋鉴赏、儒家经典赏析,中国古文化、中华传统美德、中国民风民俗研究等。同时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训练,如书法、国画、作文、诵读、文学鉴赏、人物评传、文学常识等,将情感熏陶和审美情趣培养结合起来,将人格培养和社会责任结合起来,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三)把语文训练和人文素质教育和谐统一起来,将传统文化寓于语文教学中
汉语是最富有诗意的语言,简单的几个字不仅表达了丰富的内涵,还可以营造优美的意境。如国画,在寥寥几笔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它们可以创造出悠远的意境。中国的语言文字也是如此,“小桥流水人家”由三个简单的名词组合成了江南的绝美景色:流水潺潺、青石板、白墙黑瓦、吴侬软语、莺飞燕舞。所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之美,并让他们感悟其中的意境,是教师的职责。与学生交流是一种启发学生想象的好方法,能使他们融入意境之中,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把传统文化融入生活中,如秋风起了,“无锡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星期五了,“冬天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星期六了,“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痛快时,“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忧愁时,“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浪费时,劝解“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念物力维艰”;豪放时,“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有了这些传统文化的积淀,还怕作文不出彩吗?
提升学生的人胡禅文素养并不是难事,教师要让学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学生就能纠正在阅读写作过程中背离传统文化的倾向,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阅读全文

与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国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0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72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7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10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8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6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7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5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9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2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8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2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1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01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5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