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运用双向细目表分析语文试卷
如何使用《双向细目表》命制试题
【文章导读】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列联表。制作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命题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双向细目表可以使命题工作避免盲目性而具有计划性;使命题者明确测验的目标,把握试题的比例与份量,提高命题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它对于审查试题的效度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般双向细目表纵向为要考查的内容即知识点,横向列出的各项是要考查的能力,或说是在认知行为上要达到的水平,通常采用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等级。这是按美国教育家布鲁姆(B.Bloom)目标分类划分的,是从最简单的、基本的到复杂的、高级的认知能力。每前一目标都是后面目标的基础。即没有识记,就不能有理解,没有识记与理解,就难以应用。
(1)知识(识记):是对知识的回忆。其中包括对具体事物、普遍原理、方法、过程、模式、结构等方面的回忆。
(2)领会(理解):是最低层次的理解。它与完全理解并不是同意词,与完全掌握信息也不是一回事。领会是指对交流内容中所含的文字信息的理解。
(3)运用: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对抽象概念的使用。这些抽象概念可能是一般的观念、程序的规则、概括化的方法,也可能是专门性的原理、观念和理论。
(4)分析:是将交流的内容分解成几个要素或组成部分,以便分清一个事物中各要素或各部分的层次关系。
(5)综合:是将所分解的各个要素或组成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是对各个要素或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加工的过程和进行排列组合以构成一个比较清楚的模式或结构的过程。
(6)评价:是为了特定的目的对材料和方法的价值所作出的判断。也就是说,对材料和方法符合标准的程度所作出的定量或定性的判断。
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的这六个层次是从学习过程的理解能力来划分的,它适应于任何一门学科,而且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双向细目表的突出特点在于:
保证了考题对要考查的内容有较宽的覆盖面;使考试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命题双向细目表不宜随意更改,只能随考试大纲的修订而修改。
制定了试题(卷)的质量标准。本人认为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命题的目的性 命题前教师要确定好考试(考查)的目的、意图。
2、根据考核、考查的目的要求确定试题的难易度、梯度。一般的难易梯度为1:2:7。
3、认真分析教材,理清知识脉络,确定命题的重点和难点。
4、拟定试题的框架,题型的设置及每个试题的题量。
5、确定每个试题的知识点分布情况。
6、根据命题的预设结合课本知识选配试题。
衡量考试的质量通常有四个重要的指标:即考试的效度、信度、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
(1)效度。考试的效度是指通过一次考试能确实地测量到它所欲测量的东西的程度,可用考试的内容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来表示。标准化考试要求效标关联效度在0.45以上,考试才算有效。内容效度没有确切的数据指标,它是由测验编制者、使用者运用分析判断得出的结论。一般认为,内容效度应达到80%左右。
(2)信度。考试的信度是指考试结果的可靠性程度,可用等值系数、稳定系数和内在一致性系数(分半系数)来表示。标准化考试的信度系数要求在0.90以上,最低不小于0.80。美国有些标准化考试的信度系数要求在0.96以上。
(3)难度。试题的难度即试题的难易程度,可用通过率来表示。各个试题的难度以适中为宜。试题太难或太易都不会有好的区分度,其信度也会降低。国外许多研究者以及我国的试验结果证明,只有难度中等的试题才是较好的。除去个别的例外。
(4)区分度。试题的区分度是指试题对不同被试者鉴别其能力的程度,可用题目得分与总分间的积差相关系数作为区分度指标(对选择题),可用高低分组各占27%的被试者的通过率之差来表示(不限题型)。
一、命制试题《双向细目表》A及说明
命制试题《双向细目表》A
第一题
第二题
第三题
第四题
所占分值
概念题
15
10
5
30%
基本题
20
15
5
40%
变式题
5
7
10
22%
拓展题
3
5
8%
合计分值
35
30
20
15
100%
表A的使用说明:
1、表A主要是确定各个大题中每类试题的所占分值比例,其目的是确定出概念题、基本题、变式题、拓展题在个大题中的分值分布情况,即构建试题分值框架。
2、各类题型在每个试题中所占分值要根据考查目的而有侧重分部,一般来说概念题、基本题应分布在第一、二大题中,变式题、拓展题应分布在第三、四大题中(也可灵活地穿插),其目的是要体现试题的梯度,遵从由简到繁、有易到难、由基础到综合的学生答题原则。
3、题型的设置、大题数量的确定、各个大题中每个小题的选配都应在本表中设计出来,各类题型的分布要落实到每个小题中。
二、命制试题《双向细目表》B及说明
命制试题《双向细目表》B
第一章
(节)
第二章
(节)
第三章
(节)
第四章
(节)
所占分值
第一题
5
10
10
10
35分
第二题
10
5
5
10
30分
第三题
5
5
5
5
20分
第四题
5
5
5
15分
合计分值
20分
25分
25分
30分
100分
表B的使用说明:
1、表B主要是确定各大试题在各章节中所占分值的分布情况(表中数据仅供参考)。
2、各章节的分值要根据章节的知识特点来确定分布情况。概念类章节(字词类知识)要在第一、二题中分布多些,运算类章节(阅读类知识)要在第三、四题中分布多些,推理、探索类章节(写作类知识)要分布在后面的题中。
3、各类试题的配置要具体到每一章每一节的知识点上,这样能使各个知识点在每个题型中合理配置,避免知识点的无意重复或遗漏。
即使是按照双向细目表命制的试题,当一份试卷编排好以后,整合试卷时还要综合考虑试卷的总体难度、题量大小等问题。因为不同的题目搭配在一起,由于相互作用,会使原来各自的难度和答题时间发生细微的变化,这时需要重新进行总体上的综合考虑。再就是看试题表述是否简洁、规范,符合学科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风格,图形是否优美,能不能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舒适感,试题语言亲切,能给学生带来信心与动力,而不是带来紧张气氛,这样就可以减少非实质性因素而带来的不必要误差。同时应由命题人员单独、正式地对试题作答一遍,以发现问题,加以改正。
总之,制定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应严格遵循有关工作程序开展,以防止出错及疏忽。
‘贰’ 如何命制一份好的试卷
如何命制好一份试卷
对命题的看法
•命制一份合适的试卷,是很不容易的。依我看,命题可见命题者的真正功力。不会独立命题,其实是教师水平与能力的缺陷。一般来说,命题大都经历三部曲:拿来、模仿、创造。先是从众多的试卷中,筛选自以为满意的部分试卷,用于日常练习与考试中。这样做,最大的弊端是它未必与自己教学要求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吻合;其次,把若干他们试卷中的试题按照自己的需要重新整合,拼凑成一份试卷。这样做省时省力,目前较为普遍存在。其缺点是教师无法按照自己的个性化要求去有针对性地测试学生。最后,就是自己独立命制试卷。这有风险与困难,却是需要教师们尽力追求的。
好的试卷应该符合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1、遵循教学目标
•2、符合教学实际
•3、客观、全面、准确
•4、独立、简明、新颖
•5、耐心、细致、勤奋
•6、难度和区分度适度
遵循教学目标
•命题必须依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目标,按照教学要求依据教材提供的材料和能力培养进行命题,即我们平常讲的不超纲。这样就可以通过考试强化教与学双方追求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的意识,强化教学目标得到具体落实。按照课程标准以及中考纲要、考试说明等,依照不同考试种类命制试卷。
符合教学实际
•命题要从教学水平的实际出发,一是考试内容的确定要科学,严格按照学科特点、知识体系、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生理等特点确定命题内容。二是试卷的编排要科学,本着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命题梯度、由单项到综合的顺序编排,使应试者在答题时能较好地发挥。这些可以参考期末考试、中考试卷,因为它们是最为规范的。
客观、全面、准确
•命题的依据要客观,是依据教学目标的规定,而不凭主观意志确定。命题的标准要客观,难度符合考试的目的和教学要求,符合学生的学业水平,达到学生巩固及理解及训练的程度。试题内容要根据学段教学内容,全面检查上课学过的重难点、考点知识,更要体现“能力立意”。
独立、简明、新颖
•一份试卷中,各试题内容彼此独立,不能出现有答案暗示或引导答案线索的问题。在试题文字表述上,要力求简明,寓意明确,用词准确,解答要求清楚具体,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明白答题思路,从哪几个方面去思考,答案用什么形式表述。试题所提问题的方式、设置解题任务的情景要新颖,不落俗套;试题的形式要多样,但活而不怪,多而有序,是非清楚。试题的正确答案要有定论,涉及内容不应有争议。可以设计开放性试题,鼓励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这样符合新课程提倡的开放性、可选择性的原则。
耐心、细致、勤奋
•命题工作是一份耐心细致的工作。很多老师命题大多是根据教学参考书、教学辅导资料或外地一些试卷结合教材考试范围组合或改编而成,可以说这份题是有训练价值的。而只依靠考试大纲独立命制试卷,那更是需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厚的教学功底,认真钻研教纲教材,对命题技巧与考试测量理论有较为深刻的了解。多模仿,多请教高人,逐渐理解命题的诀窍,这一切除了悟性之外,还要具备耐心、细致、勤奋。
难度和区分度适度
•难度是指正确答案的比例或梁好百分比。这个统计量称为试题的难度。难度一般用字母p表示,p越大表示试题越简单,p越小表示试题越难。试题要有梯度,因此各试题的难度应有不同,这是命制试题时要加以特别考虑的。一般认为,试题的难度在0.3-0.7之间比较合适,整份试卷的平均难度最好掌握在0.5左右,高于0.7和低于0.3的试题不能太多。按总校要求,再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水平,初三要求难度是为0.6—0.7,初二难度为0.65—0.75,初一难度为0.7—0.8,难度的计算公式:p=平均分/满分值。
•区分度是指试题对被试者情况的分辨能力的大小。值越大区分度越好。试题的区分度在0.4以上表明此题的区分度很好,0.2~0.39表明此题的区分度较好,低于0.2表明此题的区分度不太好需修改,0.19以下表明此题的区分度不好应淘汰。
命题工作的咐皮几个环节
•1.明确考试目的。
•2.研读相关内容。
•3.列出命题的考点与能力要求层次。
•4.编制试卷内容。
•5.审查修改筛选。
•6.试答全部试题
•7.调整试题内容。
•8.制定评分标准。
•9.积累实测数据。
明确考试目的。
•学校的各种考试都有一定的目的,但“能力立意”是其灵魂。如以了解教学情况为目的的调研考试、期末考试及毕业考试、升学考试等。由于各种性质的考试,其目的不同,那么命题的难易程度、各类知识的比例、试题形式就会有所不同。因此,命题前必须明确考试目的,把握难度及区分度。
研读相衡渣差关内容。
•命题者要结合各备课成员统一的的教学进度来命题,根据被考的对象,教师要认真研读教学大纲、教材内容,有关部门对考试的具体要求等。
列出命题的考点与能力要求层次。
•首先,命题者根据考试的目的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依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细目,制定出命题、制卷的具体计划。这个计划应包括测试内容(知识、能力)、题量、题型、时限等各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其次,考查什么,怎样考,命题者要列出考点与能力要求层次,以便试题评讲更有利于考点复习,以达到学生知识巩固的目的。历史学科要关注新史观的贯彻,以及新材料、新情境和新问题的“三新”原则在试题中的体现。
编制试卷内容。
•编制试题要依据命题条件,紧扣命题内容,围绕命题细目,严格选择试题材料,进行排列组合。在编制试题过程中,所编试题的数量应超过试卷实际需要量,以供精选。同时要在编制试题过程中同步写出每一试题的答案,以便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审查修改筛选。
•试题拟好后要逐题进行审查、修改,并进行筛选,简单的内容防止出现考点重复现象,重点难点及热点知识不怕检查重复,但最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试题的类型去检查学生理解和掌握程度,但答案要科学、准确、合理。
试答全部试题。
•命题结束后,命题人或备课组成员必须对试题进行试答,并记录答题时间。一般情况下,用于学生实际考试的时间,为命题教师试答试卷时间的2倍左右。
调整试题内容。
•根据试答试题的情况,可根据答题实际时间的需要,对试题内容的难易程度作出必要的调整。
制定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要包括参考答案、分值比例等。答案的难度与长度应该与配置的分数对等。
积累实测数据。
•老师对每道试题试做后,应该根据自己的经验与学生水平做出预估,写出预测分数。操作时候,最好是几个老师独立评判,最后合并分数取平均值。在考试实施后,应该采集实测数据并与预测数据对比,分析吻合与差异的原因并写出。这样,就为将来命题留下十分可贵的实验数据作为参考,有利于准确把握未来命题的尺度
‘叁’ 如何命制试卷
新乡市二中 王剑虹 教师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高超的教学能力,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二是具有客观公正地测试、评价学生的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个阶段的学习过程结束以后,学生对于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等掌握得如何,往往需要通过考试来进行测试、评估。因此,正确、科学地命制试卷,就成了每一个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的专业技能。一、命制试卷的基本要领和总体原则考试设计与课程标准、教材处理、教学要求之间具有连带关系。1、考试设计必须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新课程规定了各个学科不同学段(年级)知识、能力和素质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教材则具体地组织建构、贯彻落实了这些基本目标和要求,而教师的课堂教学就成了实现这些目标和要求的具体过程和做法,它和教材一起,成了连接知识、能力、素质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学生之间的一条必须的纽带。教材中的哪些具体内容最大限度地反映了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基本目标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否对实现这些基本的目标和要求起到了真正的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达到了这些基本的目标要求,所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需要通过试卷反映出来。2、考试设计必须关注“三维”整体教学目标命制试卷要求教师把传统的以知识立意为主的考试设计,转变为关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整体教学目标的考试设计意境上来,即通过考试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记录评价学生的思考过程和思维方法,了解学生在完成某个学习任务时是否有过深刻的体验过程和反思,从而分析学生是否具有相应的价值取向。3、考试设计要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并给予肯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这需要考试评价进行积极的导向。在判定考试结果时,可以采用多维度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一是传统意义上的分数或等级;二是学生的创意分或创新分;三是学生的努力程度评价或学习潜力发挥程度评价。二、命题内容的要目蓝图设计1、确定考试的内容要目考试的内容要目必须依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教学目标的达成,总是通过一定的教学效果来体现的,良好的教学效果,表现在教学内容给学生的增益上。一般来说,教学内容总体上总是会对学生产生增益的,但如果把教学目标分解为若干具体的内容点以后,未必所有的内容点都会对学生产生增益了,那么,这些目标内容点就不必也不应该再列入考试的范围了。例如,有些内容点可能在教学之前学生就已经掌握或达到规定的要求了,等等。确定考试的内容要目有两种方法:一是按照教材章节或单元名称依次罗列——纵向罗列;二是根据知识版块分别罗列——横向罗列。譬如,英语课程内客可以分成语法、词汇、阅读、综合填充、听力、写作等几个知识版块。我们可以事先把某次考试的内容列出一个既有纵向梯度,又有横向比较的考试内容的细目表,这样,就比较容易从总体上把握,不至于出现大的偏差了。2、确定考试的目标层次确定目标层次,必须从学科内容特点出发,依据课程标准中确定的教学目标。比如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知识,以及是否会灵活运用,可以从以下四个层面加以把握:第一个层面是体现学科基础性的知识,这是学生应知、应会的内容层次,或者说是学生应当熟练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第二层面是体现学科发展性的知识,这是师生双方需要通过一定努力,才能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得到落实的教学内容,是对学科的基础性知识起着发展和提高作用的内容层次;第三个层面是体现学科苛刻性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学科中更深一层更广一些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个人能力和进一步发展的平台。以上三个层面的学科知识体现了从共性要求到个别化要求的变化。第四个层面是学科知识的应用能力:可从三个水平来把握:(1)知识的简单应用;(2)知识的综合应用;(3)知识的创造性应用。以上四个层面体现了分层教学或者说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目标要求的教学原则。3、确定考试的权重比例根据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时间和分配比例,以及考试的性质,对列入考试范围的内容要目或内容点,赋以科学合理的相对权重比例。在确定了大的知识版块(如语文的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科技性文章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权重比例以后,还要把具体的分值比重逐一分配到每一个考试题上,形成网格状的分值分配方案。与确定考试的内容要目和目标层次一样,考试的权重比例基本上也应该按照3:6:1或者3:5:2的比例进行分配。三、命题的基本技巧与原则试题大体有两类:客观题和主观题。它们各自又可以分成许多不同的题目类型。由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尽相同的功能与特点,所以必须选择恰当的题型与之相配合。1、编写试题的一般性建议:着名教育家布卢姆在《教育评价》一书中提出了有关试题编写与挑选的7条一般性建议。(1)试题应该清楚地提出一个单独而明确的问题;(2)试题的阅读难度和语言难度应当适合考生的水平;(3)所有试题均应避免重复现象,并在无碍清晰度的条件下,尽可能地简洁;(4)无论何时都要尽可能使用简明的单词──意义准确且清晰的单词;(5)试题在语法和标点符号方面应该完美无缺;(6)避免提供正确答案的线索——试题与试题之间不能具有互相提示性;(7)每一道试题都应予以编辑。2、编写选择题的一般原则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其一般原则是:(1)试题的主干语本身有意义且能提出一个明确的问题,试题的主干语中不要滥用否定结构和双重否定结构;(2)所有选项在逻辑上应与试题的主干语一致,而且错误选项在表面上应貌似合理;(3)所有选项在长度上大体相等,避免把正确选项写得特别长或特别短为作答提供线索;(4)用于检测、评价高层次能力的试题应有新意,不能照抄书本中已经练习过的试题;(5)在编制多项选择题时,所给出的选项一般要尽量避免使用“以上都对”或“以上都错”的选项;(6)正确选项的位置应随机安排,且试题之间不要互相提示答案;(7)如果有更合适的题型来考查同一个问题的话,就不要勉强或盲目使用选择题。3、编写填空题的一般原则编写填空题的一般原则是:(1)试题要着眼于考查重要的、关键的知识,不考无关紧要特别是稀奇古怪的内容;(2)填空题答案应当简洁、明确,抓住句子内容的关键点;(3)有比较公认的答案,否则就改用其他更加合适的题型;(4)空格的线段长度应与答案内容大体相当,太长或太短往往会引起误会;(5)尽量把填空题的空格留在句子的后面或中间,不要一开头就是空格;(6)除非默写或回忆等形式的填空,一般情况下,一道填空题的答案以一个或两个为原则,空格不能太多,以避免试题主干语的句子支离破碎,影响学生理解题意。4、编写判断题的一般原则是非判断题通常用于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的认识和判断,考查学生区别事实与观点、原因与结果,以及其它简单的逻辑关系推理的能力。每一道判断题的叙述必须绝对正确或完全错误。其一般原则是:(1)试题内容应是重要的知识,不能是无关紧要、细枝末节的内容;(2)试题内容应是考查理解能力的,编题者应从新的角度,采用另外的语言重新加以叙述,而不能直接抄录教科书中的原句;(3)试题必须做到用词准确,避免模棱两可的语句;(4)试题陈述应简单明了,尽量采用正面叙述,避免使用复杂的句子结构,避免使用双重否定的语句,以减少学生不必要的阅读困难;(5)确保每道试题的叙述必须绝对正确或完全错误;(6)正句和误句的排列要随机化,数量应大致相等。5、编写论述题的一般原则论述题是一种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提供一份较长的答案的试题类型,是典型的主观性试题类型。其最大特点是学生回答问题时有较大的自由度,可以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回答问题,可以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此类题能较好地全面考查学生的整合、归纳、分析、综合以及写作、论证、创新等多方面的能力。其一般原则是:(1)试题应该用来考查较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如要求学生提出理由、解释变量间的关系、描述与评价材料、系统而有步骤地陈述结论等;(2)在命题时,必须对学生提出明确的任务,使每道题都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而不受阅读、理解等其他因素的干扰;(3)必要时可以出多道论述题让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某些问题或所有问题进行作答,计算成绩时可以挑选回答最好的那几道题目而不是相反。总之,编写试题或者出一份高质量的卷子,是一个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
‘肆’ 什么样的语文试题才是好题
第一要素应该是:着眼学生,导向明确。
第二个标准我认为是关注课标变化,注重学科素养。课标的变化理应在我们的教学和考试中得到体现。
第三个标准就是贴近生活,体察人情。我们的试题命制,不能钻到故纸堆离去,不能误导学生离开火热的现实生活,逃避真实的现实世界。我们命题不能为了文化而文化,那就是伪文化。因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伍’ 教研员如何进行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的意义
考试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对教和学的质量的检验。考试对教学有巨大的指挥作用。社会对考试有强烈的反响。对于考试的结果,有必要进行认真地研究和分析。在试卷分析工作中,要运用考试理论和教学理论,对考试结果进行研究,促进我们对教学过程的反思,进而找到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和改进的措施。考试结果可以反馈出大量的信息,可以反映出整个教学过程的得失。例如反映出各个教学环节的一些情况,反映出学生的基础和能力的状况、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我们在命题的时候,有多方面的设计。考试结果可以反映命题和考试本身的一些情况,也就是测量工具、测量方法和测量过程的情况。分析这些信息,能引起我们很多思考,可以形成一些认识,提出一些观点和建议。可以供领导决策时参考,供自己作为制定工作策略的依据,对学校老师和学生提供指导。试卷分析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
另外,有一种试卷分析是做试题分析。为了说明检测的结果有效,要对检测工具试题和检测过程做科学的说明,这就是试题分析。实际上每年高考以后,我们都做试题分析。每年高考试题评价会,那就是评价试题,分析试题的设计、试题的特色、试题对教学的导向,评判命题的质量。
二、试卷分析的原则
第一是不搞走过场的表面文章,目的是不断地提高我们工作的科学性,有效地指导工作。
第二是要有科学的统计,定性与定量结合。光定性说一些看法、观点,没有数量的分析不行,要有科学统计的数据,定性与定量结合。
第三要深入思考有关的问题,形成观点和见解。观点和见解是来自于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对考试和试卷演变的轨迹,对学生的情况,教学的规律,都可以做一些研究,得出分析和判断。另外,结合对工作过程的回顾,对工作经验的回顾,对于工作得失的思考,在试卷分析里也可以得出一些认识。
第四是要有理论的指导。所谓理论不外乎考试理论和教学理论。做试卷分析的时候,有理论指导,就可以站得高一点,也能更深入一点。如同检验产品质量,工人检验,技术员检验,工程师检验,想法的深度、广度是不一样的。
三、对任课老师的试卷分析
对任课老师的试卷分析,写出来万字左右,讲出来大约两小时。
第一部分是试题分析。这个试题分析就比较详细了。有的学科上午考完一模以后,下午就把老师集合起来,讲讲这个试题和评分一些要点,就是试题分析。试题分析包括命题时总的一些考虑,试题的整体设计;还包括命题计划,双向细目表。有的学科教研员做试题分析,把双项细目表有意地发给老师,按命题的计划,把试卷分解开来对号入座,列在表里,老师一看就清楚题型、题量、试卷结构、各项比例关系。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对难题、中等题、容易题要做交待。在题目设计当中,命题人认为哪些题是容易题,哪些题是中等题,哪些题是难题。还有一条要给老师们交待的是能力考查点。命题对学生能力考查的设计都在哪里。中考、高考,是人家出题,我们就要找到在题目当中,尤其是在中低档题当中,能力考查的设计在什么地方。有要点、有模特,是很具体的考查哪方面的能力。要是咱们自己出的题,那就要给老师做个交待。要讲清在若干题目当中,咱们设计的那个机关。不在于难与不难,而在于考查学生能力的设计意图,在题目上是怎么体现的。题目中体现命题的设计思想,得给老师交待一下。
给老师的试题分析,要深入具体。但也不是上习题课,列流水帐,也不是一道题、一道题地讲怎么解,而是有观点、有见解地讲题目当中的门道。
第二部分也是考试结果。给老师讲的试卷分析,不点名公布本区学校的排队情况。总的说叫大家尽力而为。靠老师们大家努力,共同来完成这个任务。某一些学生成绩低,尤其是高三的,原因诸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高一、高二基础没打好。不完全是高三老师的责任。这个事情的原因挺复杂的,在老师会上点名公布排队情况副作用太大,不适宜这么做。
中考、高考有抽样,对各题的得分、丢分情况,都做详细的统计分析。我们做试卷抽样统计,一个是统计各个小题的得分率(难度系数)。还可以统计一下各个小题的标准差。统计标准差的意思是看一下分化或离散情况。咱们参加阅卷,在阅卷点也收集了大量的材料。中教科下发一个分数段的统计表,还有一个得分情况统计表。其中的总难度,可以跟咱们预期的对照。我们自己的统考统测,可以印一些统计表,事先约请几个学校统计各题的得分、丢分的情况。
对考试结果的分析,以肯定成绩为主。对成绩好的,对学校排队名次提前的老师表现出来的工作精神和业绩,要充分肯定。向老师汇报着重在于分数的得失:取得的成绩加以肯定。着重肯定从哪些题目上反映出咱们教学的成绩。比如,一些题挺难的,但是,咱们得分率挺高,这就是成绩。哪些题目、哪些地方比去年有所进展,应该肯定。
反映出的问题主要是不难的试题大量丢分。尤其是要对中档题和低档题丢分的情况和丢分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多年对考试结果的分析,得出一个总的认识:难题得的分少,不难的试题丢的分多。可以比较一下,难题得多少分,不难的试题丢多少分。说起来挺有意思。几乎每次试卷分析都不例外,这很能发人深省,着重分析不难的题,丢了多少分、怎么丢的。这是一个分析的重点。
下边列举一些从多年的试卷分析中得出的重要认识。
1.试卷的主体是中档题和低档题。无论3:5:2 ; 4:4:2 ; 或者是6:2:2 ,反正试卷中,多数题是中低档题。考试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中低档题当中。试卷中多数题目是考生见过的、做过、能做、会做的。考生肯定有的可写。但是得分不得分,就拉开了距离。
2.考生的得分,主要是来自中低档题。难题的定义是得分率很低,0.3以下。难题占比例又很少。3:5:2 ,它只占20%分。卷子本身难题不多,难题又得不着分。所以在学生实得分数当中,得自难题的分数极少。可以说90%的分数是得自于不太难的题。
3.选拔考试出活题、考能力的特色,主要也体现在中低档题上。考生丢分是有原因的。考生做中低档题也丢分,不难的题也丢分,正是某些方面能力薄弱的表现。一定要弄清中低档题里头到底是怎么考能力的。要准确而迅速地解中低档题需要考生具有多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训练,必然追溯到高一、高二年级的教学工作。高中三年的工作是一个整体。高一、高二的基础是绝对不能忽视的
4.考能力和出难题不是一回事。对学生进行能力考查和排序,主要靠中低档题。从考试目的说,选拔和区分的功能,主要是由中低档题来承担的。考试理论和考试的结果,都表明中低档题,常见题的区分功能最好。常见题和不太难的题,就是学生见过、做过、能做、会做的题,区分度很好。成绩好的学生做得好,成绩差的学生做得差,能够拉开档次。这就强化了一个认识:依据课本,立足于抓基础,不光是求新、求异。这是一个重要的的看法。然而,中低档题具体怎样考能力,其中设计的门道和训练的途径,就靠我们用试题中具体的模特做出令人信服的说明。这就是试题分析的功夫。
5.学生总分低,主要是因为中低档题的正确率低,而不是因为有那几道难题。反过来说,高水平的成绩首先来自中低档题的高正确率。无论3:5:2 ,4:4:2,6:2:2 ,都是中低档题占主体。中低档题得分率又比难题得分率高。中低档题得分高了,总成绩就上去了。学习优秀的学生也不例外。高水平的成绩是以中低档题的高正确率为基础的。难题仅仅属于锦上添花。难题本身就是很难,得分很少。添花也就是添一点儿。光难题做得好,中低档题净是漏洞、丢分,总成绩也上不去。提高总成绩的主攻方向是提高中低档题的正确率。这是总复习的指导思想。
6.不同难度题目的区分功能和区分对象是不一样的。为了实现总难度0.55的要求,试卷规定了容易题、中低题、难题3:5:2的比例。容易题、中低题、难题考查知识和能力的档次不同,各自有不同的选拔功能和区分的对象。低档题主要对那些差生有达标过关、选拔区分的功能。对高分学生是不在话下,等于垫底的分,没有区分度。中档题几乎对全体考生都有区分度。高难的题目是在高分段有区分度。它的作用是对特高分的考生,准备考清华、北大的500-600分的那些考生,有一定的区分功能。普通考生对高难题目力所不及,都没有什么分,等于没有区分度。
7.难题不一定是大题。小题也可以设计成要求很高的难题。
8.难点和热点不一定是重点。高考偶尔出现的那些难点,刺激性挺大。一下子能形成一个热点。大家一哄而上,街面上的资料类似题目一下子就都来了。其实那并不是重点,考不考还不一定。也许三年、五年不考;偶尔考,也没有多少分。
9.通过统计重复考过的题的得分情况,能够帮助我们端正认识,放弃猜题、押题的做法。我们过去就有过这种重复经历。一道特别新鲜的难题,这次考过不会,下次重考还不会。这就是说猜题、押题没用。要是他见过一次,下次就会,那样猜题、押题就有用。事实上,教学有它本身的规律。假如他见过一次就会,咱们的教学就好办了。那就不用咱们下那么大功夫研究,费那么大的劲抓工作了。他虽然见过一次,该不会还是不会。他没有那个能力。那是教学本身的规律决定的。培养什么能力也是得有一个过程。
给学科老师分析的第三方面是工作的对策:
首先强调,复习工作和应试工作的主攻方向,就是提高中低档题的正确率。会做的题要保证作对。学生真正没见过,完全不会做的题是少数。多数题见过、做过、能做、会做,但是丢分。所以总复习的工作,应试的工作是一个过程,是学生消灭错误的过程,是提高中低档题的正确率的过程,也就是基础和能力全面提高的过程。学生其实知道那些题我会,那些题我都做完啦。但是,若问他做得对不对,对到什么程度,他就说不清楚。就得强化提高他做题的把握,正确率。
适当降低难度,也是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在教学工作当中,起点过高、进度过快、难度过大。师生负担过重,是个带普遍性的问题。学得少一点、学得浅一点、让他学得好点。学得少一点、学得浅一点,不是降低标准,而是为了学得好点,收到实际的效果。只有学得少一点、学得浅一点,才有可能学得好一点。适度降低难度,还是一个针对“分不等值”的对策。牵涉到教学工作、复习工作的效率和效益。因为试卷上多数是不难的和不太难的题。既然这些题丢的分挺多,要提高成绩,你只能走这个不太难的题少丢分的路。难题想要多得分,没多大油水,希望不大。主攻方向是提高中低档题的正确率,走不太难的题少丢分的路。因此训练和掌握上,就要适当降低难度,是为了学得更好一点。是用比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得到比较高的效率和效益。所谓效率,就是学生的积极学习活动的有效人数和有效时间。这个比例数要加大,效率就提高了。搞得容易点学生能积极参与,你搞得太难学生跟不上,结果课堂效率反而降低了。因为解难题的能力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的。你搞得过难,使很多学生力所不及,反倒受了打击。
三基落实。三基的落实,老师们都有一套。应该强调两点:一个是循序渐进,一个是分类指导。这是教学本身的规律。要想三基落实,就要按着教学规律和学生认识规律,循序渐进。所谓循序是循教学规律和学生认识规律之序。分类指导,是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策略、不同的要求、不同的进度、不同的安排。必须掌握这两条,没有省事的办法。省事的办法效果肯定不好。它不是能省的事。这个三基的落实就不是能省的事。
关于能力培养,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是指导工作的一个大项目。这里提醒注意,培养思维能力,要先集中后发散,不要发散得太早。集中思维,是统一的要求,是掌握一类问题的共同本质,和规范化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大家必须那么做的,是规矩。这是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是多方向、多渠道、多角度考虑问题。为什么不要发散得太早?这是因为发散得太早会增加学生的困惑,对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是个干扰。告诉小孩不能撒谎就是不能撒谎,必须强化这个。不能同时给他讲,在什么情况下可
‘陆’ 试题命制的原则及要求
试题命制的原则及要求如下:
试题命制的原则:
第一、就是以核心素养为测试的宗旨,我们说我们的国家的高考的命题,经历了两次转型,一次是镇缺从双基测试到能力立意,另外一次就是从能力立意转向为素养为本,我们说我们这样一个时代,已经进入到一个以核心素养为测试宗旨的时代。
第二个原则就是以真实的情境为测试的载体,新高考命题,要求命题专家在考查知识的同时,一定要对问题通过真实情境来进行包装,把科学的前沿的知识,把社会中的难点焦点的问题,直接引入到试题中,所以我们同学们遇到试题中的新情境,不要慌张,因为以生考熟正是高考它要考查我们学生的重要的学习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的一种手段。
试题命制基本要求:
1、正确把握命题范围。
2、按照课程标准考核要求设计命题双向细目表。
3、考试内容覆盖面,试卷长度,试题分量适当。
4、试题、试卷、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等的格式应符合规范化。
5、注意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