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意识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人格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保护环境是当今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是他们成人必备的素质。如果将环保教育渗透在日常教学中,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加他们的知识积淀,还可以对学生树立良好的环保理念,养成环保习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环保意识呢?教者曾经做过以下方面的尝试:
一、深入挖掘教材,将环保意识巧妙渗透。
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环境教育的主渠道,通过课文的学习,能唤起学生对自然的热爱,激发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兴趣,从而树立为人类创造一个美好家园的愿望。高中教材的许多文章如果我们深入挖掘,一定会追捕捉到与环保主题有关联的很多内容。例如在《再别康桥》的教学中,教者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的优美画面,让学生沉醉在作者所描绘的美丽的康桥美景中,同时又引导学生将文中的清新美丽环境与我们身边环境进行对照,使学生意识到和谐舒适的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从而激发学生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情感。又如《包身工》一文提到:“纱厂工人的三大威胁,就是音响、尘埃和湿气。”我们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让学生了解噪声、粉尘、湿气等对人体产生的危害,既加深了对包身工们所处恶劣环境的认识,又使学生懂得同情她们的遭遇,也让他们更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当我们深刻领会了教材的编排意图,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可以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得环境保护的知识,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重视作文训练,将环保意识积极渗透。
写作训练是语文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它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形成自己感知世界的能力,同时又使学生通过思考,联系平时的学习积淀,应用他们自认为成熟老道的语言表达出来,逐渐养成良好的个性思维品质。因而我们老师结合作文自身特点,在进行作文训练的过程中,积极将环保教育渗透于作文教学中,以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师可要求每个学生经常关注网络媒体和现实生活,随时搜集破坏生态平衡,污染环境的种种社会现象,注意相互沟通交流,并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环保意识的重要性,进而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同时要求学生在外出旅游时,在享受目的地优美迷人风光的同时,注意从环保角度考察当地的风土人情,增加生活素材,丰富作文内容。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我们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例如我县造纸厂以前曾将污水排入厂旁河流,严重污染该河段,水体散发出刺鼻的臭味。我让同学们到受污染的河段看看,通过对当地居民进行采访,了解被污染了的河流对他们的日常起居带来的影响和破坏,让他们亲身感受污染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再要求他们查阅相关资料,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治理措施,形成自己的调查报告,呼吁有关部门解决污染问题,还我们美丽家园一片绿水青山。在作文训练中进行环保教育,既提高了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提高了写作能力,加深了学生对环境污染问题的认识,又增强了他们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认识到保护环境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使得“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绿色生活,人人共享”的理念深入人心。
三、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情境,将环保意识贯穿始终。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我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以环保为主题进行丰富多彩的训练活动,例如让学生收集环保名言,拟定环保标语,制作环保手抄报,举办环保演讲赛,以“争做绿色使者、保护生态文明”为主题,从联系身边实际、宣扬新时期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方面入手,通过比赛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提升自我的舞台和机会,同时也让大家意识到:从今天起,爱护美丽家园,构建和谐的生态文明,用热情去传播环保的理念,用行动肩负起环保的重任。“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积极投入到环保行动中去,为地球家园变得更加美好而努力。
总之,深挖教材在语文课堂中渗透环保教育,创造性地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强化学生环保的意识,发挥语文的人文教育功能,高度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既感受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魅力,又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终身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相信世界会因我们而骄傲,我们因绿色而精彩。
②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唤醒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是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与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它直接危及着人们的健康生活,同时,也制约了整个社会的良性发展。因此,唤起全民的环保意识,加强环保教育已迫在眉睫,而学校作为教育机构,理应承担起环保教育的重任。学校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学生,通过学校的教育,从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并扒埋以此影响乃至促使整个社会对环保的重视。那么,学校应如何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呢?
一、学校要加强自身硬件建设,创设良好的环保教育的氛围。
1、多形式开展绿化、美化校园的活动。
使学生们都知道“地球是我们芹橘共同的家园,学校是大家的乐园”。从而在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或班队活动中适时地进行环保教育。如学校在卫生工作方面,强调“重在打扫,贵在保持”,对卫生优胜奖,每周评比一次,周前公示并予以表彰,这样,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涨,生生为争创绿色学校而努力。使他们从小养成了爱卫生的好习惯,也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2、创设更多的绿化、美化校园的空间与条件。
校园虽不大,但要尽量规划出较多的空间用于校园花坛及草木的绿化,使校园四季常青,花期不断,使校园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自然美景。同时,把每一处花坛或劳动基地分配给中、高年级,让他们亲自参与环境的管理,亲身体验环保的乐趣。学校还努力增设一些有关环保方面的硬件设施提供给学生,如设立废品回收站,定制垃圾箱,建立生物角等等。使学生有了环保的意识,就能付诸实践。
二、学校要力求多角度加强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1、结合学科知识,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尤其是在常识课中,很内容都是环保教育的好素材,如食物链、动物和植物等课。其他,有选修课、数学课、语文课中都有相关内容。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2、以游戏或竞赛活动的形式开展环保教育。
我们也非常重视把环境教育寓于各类游戏或竞赛中,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条件下参与学习。如在春游、秋游的活动中,要求学生把垃圾放回塑料袋,扔到垃圾箱内,并以“保护母亲河——瓯江”为题,进行春首蚂作文或演讲比赛;又如,学校在每年3月12日(植树节)、4月22日(地球日)等相关环保的节日里,开展环保图片展览、环保知识竞赛、环保小卫士评选等活动,使学校内拥有浓浓的环保氛围,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能清楚地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总之,学校在实施环保教育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参与为主,教师讲解和示范为辅。带领学生从对环保的陌生,走向熟悉,直到热爱,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心,使学生身上所具备的那种主动参与环保的意识得到充分发挥。
③ 如何在初中各学科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你好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的生活习惯和技能,3岁前形成50%,6岁时形成30%,其余20%是在20岁前形成的。少年儿童精力旺盛,接受新事物快,可塑性强,如果从小受到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培养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并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习惯,长大后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做什么工作,自觉调整自身环保行为的意识就强一些。因此在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是每个人自身存在的需要,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需要。
目前,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世界许多国家在中小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环保教育活动,以期培养出懂得环保知识、具有环保意识、能采取适当行为保护环境的未来公民。我国义务教育大纲中也明确提出要重视环境教育。我国实施环保教育的主模式,是在学校各科教学中融进环境教育。中小学的各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很强的思想性,不同的学科内容与环境教育主题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涉及各地的风景名胜、珍奇动植物等,目的是让学生对自身所处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产生喜爱之情,从而能自觉地对造成这些破坏或伤害的人和行为加以防范和抵制,以保护环境和美化环境为己任。
我认为,在中小学各学科中渗透环保教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家园被污染的严重性。
现代工业文明造就了人类辉煌的物质现实,但是,由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环保意识的淡薄、对大自然过度的
开发和利用,造成了一系列问题,诸如水和大气污染,土地沙化,沙尘暴频繁,温室效应加剧,世界各大城市酸雨日益增多,珍稀动物数量减少,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质恶化并长期断流,长江下游江面上漂浮物长达几公里,生态已经严重失衡。面对如此多的恶化现象,有识之士在高声呐喊:“我们的眼泪将是地球上最后一滴水!”“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还我一片洁净的蓝天!”“把绿色还给大地!”这是当代社会对于眼前生态现实的深切关注。面对此情此景,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如何使生态环保教育由口头上的道理转化为生活中的实践,如何使被动性知识转化为主动性的意识,实在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其次,在中小学各学科中要渗透环保教育。
1. 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环保教育。
目前小学的语文教材编进了不少有关环保题材的课文,有赞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古代山水田园诗,如《山行》、《绝句》《游园不值》等,那和煦的阳光、清新的空气,那峻峭的山峰、激流的江水,无一不流动着人与自然和谐的旋律。还有现代写景散文如《北大荒的秋天》、《九寨沟》等,人与自然组成了一幅和谐完美的画卷,读来令人心旷神怡。优美的环境能陶冶人的情操,能改变人的思想,进一步说,能改变人的行动。换个角度讲,这正是语文课程的实用功能的体现。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理论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渗透环保教育,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吸引学生参与环境教育活动,思考环境问题。根据学生所在地的实际环境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环境教育。
2. 在思想品德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
如在小学五年级思想品德教育中就有《长江,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内容。教师可收集资料,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施为学生讲述有关环保方面的内容,先让学生欣赏《长江之歌》和《黄
满意请采纳
④ 论如何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中学语文教学中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应体现现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欣赏文学作品,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我们要充分发掘并利用语文学科中的生态教育因素,使学生了解人类生存环境和发展的关系,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态度和生态文明意识,自觉去关爱自然,爱护地球。乱饥一、 在直观中体验生态文明的重要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文质兼美,还有不少课文渗透了环保教育的因素,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挖掘课文中蕴藏的生态环保素材,围绕语文教学腔庆要求,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设定环保教育的要求、方法和步骤,把环保教育有机渗透到德识才学的教学过程中,以丰富的生态文明教育内容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很多课文无论是内容还是插图都十分精美。《莫高窟》《沙漠中的绿洲》《珍珠鸟》等都不失为好的环保教育素材。老师要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绚丽多彩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提高欣赏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形成正确的生态意识、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健全的人格魅力,培养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的才能。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不仅是师生、生本情感交流、平等对话的过程,也是学生与大自然窃窃私语、情感融洽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用环境、周围的情景,用丰富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教师应因文而异,通过插图、多媒体以及精彩语言创设充溢情感、饱含激情的教学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生态教育活泼具体,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实施高质量、高效率的生态教育。教老舍《草原》时,老师可利用多媒体再现草原蓝天碧草羊儿跑的独特风光,并伴以《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音乐,图片与音乐美妙融合,让学生沉醉在如诗如画的境界中。再让学生闭上眼睛,问:你闻到了什么?这儿为什么会如此优美宜人呢?学生通过观察、想象、交流,领略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无限风光哗圆返,而且让这些美感逐渐在心灵中沉淀,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生态文明之芽也在心中萌发。
⑤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学校马忠彩
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空洞的说教是苍白的.应该找准教材与环境教育结合的切入点,将有关环境知识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入情入理的讲授分析,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环境知识,强化学生的环境意识.
根据各年级各学科教学内容的不同,可以分门别类地把环境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去.如自然课,可以结合水土保持、自然保护、珍稀动植物保护等内容,通过养花、植草、驯养小动物、制作动植物标本,培养他们热爱自然、关心环境的兴趣.语文课,可以结合课文《只有一个地球》、《鸟的天堂》,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感知大自然的美好,强化环境知识的储备,自觉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开展环保作文竞赛,让学生分析环境污染的危害性,抒发保护环境的理想.数学活动课,可以进行“节约资源”、“绿化校园”的实践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环境意识.
一、创设情景,树立理念
要树立绿色理念,首先就要注意创设情景、营造气氛.如在班级宣传栏里设置“绿色报告栏”,如,以植树节、爱鸟周、世界无烟日等纪念性节日为契机,让学生展开调查,参与环境保护的实践活动,做到环保从我做起.同时,师生之间可以自主设置与研发环境保护方面的课题.
二、感知插图,潜移默化
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多,教材插图就是“物”,要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比如,第九册《迷人的张家界》,介绍张家界的奇山秀水及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说明美丽张家界为什么会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在这里就可以引导学生边欣赏课文,边把收集到的张家界的风景图片用多媒体投影到屏幕上,让学生观察:张家界“奇、野、峻、幽、秀”的景色.使学生初步形成印象然后旁敲侧击教育学生,努力环保留住美景.
三、一字一词,见缝插针可以从一些基本字词去引申阐发与环境联系着的知识.比如,与“竹”有关的成语:胸有成竹、势如破竹、罄竹难书、雨后春笋等,说明之所以有这么多有关竹的成语,是因为中国盛产竹.秦汉以前,黄河以北的地区也是盛产竹类的.古人的衣食住行便同“竹”发生了密切的关系,就有了“宁可食无肉,不可住无竹”的说法.但是现在的北方已然不复历史上的那样温暖.
四、寻章摘句,归类迁移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环境教育的课程资源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语文教师可以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多途径搜集环境知识,多渠道地展示,用更形象优美的语言,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阅读理解,画龙点睛
语文学科具有形象性和贴近生活的特点,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结合课文内容渗透环境教育,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很多语文课都是渗透环境教育的好教材,如《只有一个地球》第四自然段提到:“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不能使他们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害,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威胁.”教师应该借机启发学生牢记历史上破坏生态环境的惨痛教训,自觉地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告戒同学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破坏了生态平衡,人类自身也将受到自然界的惩罚与报复.
在讲授《两只鸟蛋》中,让孩子看到了小鸟的明天,我们看到了人类的希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讲授课文《大瀑布的葬礼》时,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人们在塞特凯达斯瀑布举行葬礼时的沉重气氛,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体会到作者和授课老师所要表达的情感,自然而然地萌生出保护环境的想法.
总之,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可以启发学生,让学生感受文人笔下优美的自然景物,理解环境与作者抒发感情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对健康人格养成的积极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