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核心素养理念下如何上好语文课

核心素养理念下如何上好语文课

发布时间:2023-03-29 02:43:47

‘壹’ 发展核心素养理念下如何上好小学语文常态课

语文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要求教师认识到语文课程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价值所在,关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改革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对“课程意识”“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教方式”等做出重新审视和积极建构,是非常必要而且极为关键的。

‘贰’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分解为四个方面: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三是重视思考。引导学生有意识的思考篇章的结构,不同文体间的差别等等。长期坚持下去定有收获!

‘叁’ 如何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知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这既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抓好学生的基本功 听、说、读、写,又要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那么如何在课堂上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呢?
于漪老师曾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学生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由此可见,好的课堂导入应该能吸引学生,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导入应紧扣课题,如:典故讲解,一个成语,一句歌唱,生活俗语……不管我们采用哪一种,都应该以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唤起学生的兴趣为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使其自然而愉快地接受知识。
我认为,语文素养在课堂上应当帮助学生对于文中重点词、句、段,依靠文本,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能力,再学一点古汉语,发挥语文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长处。如在学习《长城》时,学到那一句“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时,我要求学生多读以至成诵。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还可以增强学生对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好像自己就在旁边看着古代劳动人民正在用汗水和血泪修筑长城。孩子们每一次的朗读无不生成着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感受着作者那颗对古代劳动人民无比敬佩的心。朗读可以说是在培养学生的一种人文精神。因为在反复的朗读中,孩子们的朗读水平在逐渐提高,这是语文工具性的体现。另一方面,朗读中渗透了浓烈的情感,孩子们从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中产生对他们的敬佩,进而感到骄傲、自豪。我认为这是人文主义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
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是课堂教学。因此,组织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进而达到语文教学的最好效果,这是我们的追求。

‘肆’ 核心素养语文如何落实

核心素养是深化课程改革的新航标。课堂是落实核心素养的主阵地,要实现核心素养的教学转化,课堂必须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育人”,具体表现为:

一是目中有人,即教师要摒弃重知轻人的陈旧观念,树立“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美国着名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一书中写道:“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这再次印证了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学习“最近发展区”理论。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真正有效的学习,是基于学生问题的整体性学习,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的碎片化学习。整体性学习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强调问题解决策略,先见森林后见树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具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功效;碎片化学习遵循知识的逻辑顺序,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导致学生的学习处于支离破碎和零敲碎打的状态,如同走迷宫,效益低下。
从知识为中心的碎片化学习转向问题解决的整体性学习,是核心素养背景下深度学习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核心素养教学转化的必然选择。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转变重知轻人的观念,抓住学生的认知障碍点、思维矛盾点、情感体验点和智慧生成点,引导学生开展基于问题解决的整体性学习,实现问题共振、情感共鸣和智慧共生。“目中有人”是核心素养教学转化的前提。

二是胸中有书,即教师要摒弃“一滴水”与“一桶水”的陈旧观念,树立终身学习思想,厚积薄发,做学生创新火花的点燃者和智慧泉水的引路人。有人曾说:“教师要做一条常流不断的小溪。”教师作为学习化时代的一员,只有勤学善思、胸中有书,才能常教常新,课堂才会呈现学生智慧之泉喷涌而出的胜景。

特级教师窦桂梅执教叶绍翁的七言绝句《游园不值》,引领学生如痴如醉地读诗、品句、背诗、唱诗,发掘出“从游园不遇”到“游园有遇”的文化内涵,揭示了文本的哲理。教学“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窦桂梅引用老子的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引导学生理解“一枝”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这样的语文课,以深层次的文化探究为主线,语言的感悟、理解与应用贯穿始终,就像一曲优美的充满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旋律,让人荡气回肠、回味无穷。这与窦桂梅深厚的专业素养是分不开的。要实现核心素养的教学转化,教师必须多读书、多研究,形成深厚的专业积淀与文化底蕴。根深则叶茂,“胸中有书”是核心素养教学转化的基石。

三是教中有标,即教学中教师要以课标统领教学,以课标作为评价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度推进,深度学习和跨学科教学成为课堂教学新趋势。去年春天,笔者听了一节成功的跨学科教学课,内容是小学二年级的古诗词——白居易的《忆江南》。执教教师将音乐课与语文课整合为一体,先通过语文学习引导学生理解诵读这首词,感受诗词的意境美;再通过音乐学习,让学生学会演唱,领略古词曲的音乐美。诵读有助于演唱,演唱加深了诵读的理解,美育熏陶与语文教育自然地融为一体,共同演奏出美妙和谐的生命乐章。这样的跨学科教学,既遵循语文课标的理念,也符合音乐课教学要求,是基于深度学习的跨学科教学,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成为必然。
准确把握和内化学科课程标准,是实施深度学习和跨学科教学、实现核心素养教学转化的必然选择,“教中有标”是核心素养教学转化的核心。
那么,究竟该如何实现核心素养的教学转化?一言以蔽之,教师要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育人”。

‘伍’ 学生核心素养如何在语文方面的体现

三、培养核心素养的一般策略有哪些?
1. 重视阅读
阅读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在日常教学中怎么重视阅读呢?
第一,要重视课内阅读。课内阅读首先是指教科书阅读。教科书是编者精心选编,大多文质兼美,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潜心阅读,细心品味,化人为己。
关于教材阅读我有一个建议:切忌泛泛而读,要抓住一点,深入开去。譬如读《李时珍夜宿古寺》,就让学生领悟环境描写的妙处;读《烟台的海》,就让学生学习打比方,描写一处的风景;读《第一朵杏花》,就让学生练习人物提示语的运用。如此长期坚持,学生必然收益颇丰。
第二,要重视课外阅读。《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周国平先生在《假如我是语文教师》一文中指出:“假如我是语文教师,我只让学生做两件事,一件是让学生大量阅读,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另一件是让学生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一个读的习惯,一个写的习惯,这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牛鼻子。
课外阅读第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真理!第二,是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好的习惯就是素养,一旦学生养成手不释卷的习惯,学生的人生就成功了一半。
第三,要重视个性化阅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阅读趣味与倾向。女孩好美文,男孩好科幻,幼年好童话、神话,少年好现实侦探。我们应鼓励学生不同的阅读趣味,不要阻止,不要扼杀,在鼓励中,在欣赏中,逐步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培养多方面的阅读兴趣。即使学生的阅读兴趣比较狭窄,也应尊重和鼓励。
2. 重视积累
阅读是吸收,也是积累。但我这里强调的积累是指经典诗文的积累,是指背诵的积累。朱自清先生曾经说过:我宁愿背下一部诗集,而不愿泛泛地阅读一百部诗集。因为泛泛看过的诗集终究是人家的,而背下的诗集则成为自己的了。我打个比方,看过的文章,就如在饭店看过的美食,仅仅饱眼福而已,而背下的诗文,就如吃下的美食,会变成你精神的营养,滋养你终身。
小学阶段应有哪些积累呢?
首先是诗歌的积淀。我认为小学阶段背诵二三百首诗歌不成问题。先以五言绝句开始,逐步走向七言绝句,律诗和宋词。300首诗歌,6年平均每年50首,一学期25首,一周一首多一点,完全不加重学生负担。诗歌背诵,要做到熟读成诵,理解大意,最终达到滚瓜烂熟的程度。唯有滚瓜烂熟,才能一辈子不忘。当然,现当代优秀的儿童诗歌也可放入其中,但一定要选择优秀的,公认的。
其次是国学经典的积淀。像《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笠翁对韵》《声律启蒙》,这样以短句为主,并且押韵的传统美文,应该让学生背诵。我反对死记硬背,要让学生有兴趣地背诵,在理解基础上的背诵。可通过讲故事、讲传说吸引学生,学生背下了,可安排展示环节和场所,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中高年级还可背《论语》《老子》《大学》《中庸》《孟子》节选,从小给学生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
3. 重视思考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布莱希特说:“思想是人类最大的乐趣之一。”人因思考而伟大,人因思考而快乐,人因思考而成长。但是,纵观当下语文课堂,假问题、浅思考、不思考现象,比比皆是。好的课堂,重要的评价标准,就是有效思维的长度,有价值思维的厚度,深度思维的力度。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增加有效思维,深度思考,给学生智力以挑战呢?
其一,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跳一跳”,就是让学生要经过思考,经过努力,经过探索,经过碰撞,甚至经过挫折之后才能达到。要避免学生在书上能找到现成答案,更要避免学生不假思索就能脱口而出。例如李白《赠汪伦》一诗,如果问“从哪里看出汪伦对李白的友情深厚?”这就是浅问题,学生不思考就能回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如果问:“为什么汪伦早不送,迟不送,偏偏等到李白坐上船要走时,才赶来相送?”这就是真问题,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学生必须联系俩人关系,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做出答案。
其二,不给学生唯一的答案。语文学科不同于数学学科,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如果强调统一的标准答案,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禁锢了学生的思想。语文答案不是用“对”“错”来评价的,而是用“好”与“不好”来衡量的。例如用“孙行者”做上联,要学生答出它的下联。学生可以答“唐三藏”,可以答“胡适之”,也可以答“祖冲之”,都是对的答案。但相比较而言“祖冲之”对得更工整,更恰当,因此就更为优秀。如果把学生思维打开,让每位学生都说出与众不同的答案,那学生的创新思维火花就会熠熠生辉。
3. 重视表达
课前三分钟演讲,小小故事会,让学生在小组和班级内大声发表自己的观点,评选班级发言明星等,都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有效措施。
书面表达能力更应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途径很多,方法也很多,而最为有效、广大一线教师最可操作的方法就是读写结合。譬如,学习《李时珍夜宿古寺》,可以让学生仿照课文练写环境描写。学习《春联》,可以让学生在对对子的语文实践中品词炼句。学习《莫泊桑拜师》,可让学生观察马路上经过的三位人物的衣着、神情和步态,练习细节描写。一课一练,选准读写结合点,学生学习一课,练习一课,定能一步一个台阶,走进书面表达的厅堂,习得表达的真谛。
四、改进课堂教学,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建议
1. 起点高一点。起点,是指教与学的起点。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已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尤其是在当下网络社会,学生获得信息知识的途径多样化了,他们不一定知道得比老师少。如果教师仍然从零起点教学,必然挫伤学生的认知尊严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觉得语文学科太“小儿科”了,没有学习挑战的乐趣。怎么做到“起点高一点”呢?我们的经验是学习前置,让学生课前研学。老师事先设计好“研学单”,让学生课前充分地研学,课堂教学的起点自然提高,学生真正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带着感悟走进课堂,在课堂和老师平等地对话交流。
2. 容量大一点。小学语文课文选文95%以上均是白话文,白话文的特点就是明白如话,浅显易懂,无须“细嚼慢咽”。而传统语文课堂往往一篇课文要教两至三课时,少慢差费。其实我们的前辈、着名特级教师霍懋征老师,早就探索出一条高效的语文教学之路:别人一学期学20几篇课文,她一学期教95篇课文。事实证明,这经验行之有效,完全可能!如何容量大一点呢?方法有:其一是主题阅读。围绕一个主题,教一篇带几篇,突出主题理解;其二是文体阅读。围绕某一文体,教一篇带几篇,突出文体特色;其三是写作阅读。围绕写作技法,教一篇带几篇,突出写作方法。
3. 难度深一点。教学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原则。但是,我们语文学科常常忽视这一原则,因此才出现学生一个月、甚至一个学期不上语文课,都没有多大关系。好的课堂一定要有紧张的智力生活,这是符合脑科学的规律的。大脑的特点就是“喜新厌旧”,喜欢挑战。新知对人脑天然有吸引力,有魅力。当新知有挑战、有刺激时,大脑就处在兴奋状态,脑细胞就被激活,思维就得到发展了。当然,难度是相对而言的,大部分同学经过思考,经过碰撞,经过交流,经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能够解决的,就是合适的难度,这就是“儿童的难度”。为此,教师在备课中选择合适的文本,设计有思考性的问题至关重要,能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教学艺术。
4. 视野宽一点。视野宽一点,是指教师的课程内容视野要开阔一些。吕叔湘先生说:“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语文老师,既要关注教材文本,也要关注课外文本;既要关注唐诗宋词,也要关注国学经典;既要关注古代神话,也要关注现代绘本;既要关注中国童话,也要关注世界儿童文学……生活的外延有多广阔,语文的外延就有多辽阔。教师的课程视野,影响着学生思想的视野,我们的语文课程要向四面八方打开。
5. 教学有趣一点。教学是否有趣味,直接关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情感态度。我曾经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什么样的教学最欢迎。学生欢迎度最高的教学是风趣、幽默、好玩、生动。我说过这么一句话:“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好玩。”好玩,就是把教学上升到艺术的境界,上升到随心所欲的境界,上升到乐学的境界。梁启超先生在《学问之趣味》一文说:“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倘若用化学化分‘梁启超’这件东西,把里头所含一种元素名叫‘趣味’的抽出来,只怕所剩下的仅有个零了。”让知识变得好玩,让课堂变得好玩,让教学变得好玩,让语文变得好玩,这应是我们语文教师终身追求的境界。

‘陆’ 语文核心素养如何落实到课堂

语文核心素养落实到课堂:丰富学生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例如在教学《鸟语》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和哪些鸟儿对话?这些鸟儿说了什么?从鸟语中你的收获是什么?这样培养了学生的浅层次的思维,更加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思考鸟语的深层次的含义,丰富了学生语文理解的能力。

‘柒’ 从语文核心素养评价课堂教学

注重动态评价和质性评价
语文课堂评价标准的量化只是外在的显性手段,教师还必须关注教学流程中的教与学的质性体现,在定量的同时,重视定性。
核心素养理念更注重语文学科的特质,注重学生的发展,因此须从学生需求、心理、情感等方面动态地去考虑,要有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具体地说,可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
1.课堂环境是否和谐、民主
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基本前提。唯有在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会消除心理压力,才能积极主动地思考,才能振奋精神,创造力也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要形成良好教学氛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参消锋和与者,而不是主宰者,应保持和学生在人格、情感、心理上的平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师生互动,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也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2.思维训练是否有梯度与层次感
目前的语文课堂有思维空白的缺陷,主要有两种表现:一是为了追求所谓的课堂气氛,提问过于简单,缺少让学生独立思维的过程;二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注重引导或不做恰当的评价,容易形成学生思考的麻木。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更在于对学生的激励、唤醒、鼓舞。
3.教学设计是否体现语文特质,具有启发性、逻辑性、发展性
语文课堂在操作中应综合运用朗读、讨论、自由表述等常见方法,离开了这些方法,课堂往往难以支撑。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讨论和自由表述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参与意识。语文课堂不应成为教师单极表现的舞台,更不应成为学生被动静听的场所,学生应有自由表述的权利和机会。要鼓励学生质疑,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如此才能真正地激发其兴趣。
4.课堂是否有师生情感的融通
教师职业是“以精神振奋精神,以气质影响气质,以人格塑造人格”的职业。因此注重师生情感上的融合是感染和影响学生的重要基础,基盯教师自身的情感、审美情趣、观念与行为都会在课堂中得到体现。作为教育者,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目的又使他不断地调控自己,因此师生情感上的融合又更易出色地展现自己的个性,更易在与学生的思想碰撞中擦出火花,达到双方身心愉悦的效果。
5.是否注重学生回答的个性化,是否关注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语文课堂要体现活力、生气,就需要教师放弃“标准化”思想,如对任何数学内容都“五花大绑”,循规蹈矩。这本身就违背了人文科学模糊性的特点,一味地追求自然科学的精确,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扼杀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课堂教学应保护学生的求异思维,不要过多地注重结果,而应关注思维过程。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取决于教师创造能力的发挥和教师客观的课拿盯堂评价。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的评价只要能体现师爱,体现道德情感,体现科学精神,就能切实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捌’ 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老师的培养。只有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兴趣,学生心中才能产生学习的欲望,才会主动去探究、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我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太阳》这篇课文时,我找来有关的录像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太阳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太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同时,我也采用多种方法创设情境,感染学生,使学生耳濡目染,激发起学好语文的兴趣和情感,进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在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在读李大钊英勇就义的一段时我播放了一段哀乐,孩子们带着悲痛的感情读着文章,加深了对李大钊的敬佩之情,有的同学甚至一边读文一边流泪,真正的触动到了血色很难过的情感深处,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教学《让我们更健壮》这一课时,首先让学生回忆自己进行体育活动和做游戏的情景,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纷纷举手讲述自己快乐的经历。我就相机把他们说到的体育项目的名称写在黑板上,进行识字教学。同时渗透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教育学生要多锻炼身体,让自己的身体更加健壮!将来才能成为祖国的栋梁!在教学《画鸡蛋》一课时,我问学生鸡蛋是什么形状的,大多数学生说是椭圆形的,这时他们也就认可达芬奇对老师说的话了,是呀,鸡蛋都是椭圆形的,为什么老师却一直让达芬奇画鸡蛋呢?这也是本篇文章的一个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就采用了实物演示的方法,拿出一枚鸡蛋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学生看到的果然是不同的形状,最后点明老师让他画鸡蛋是来训练眼力和绘画技巧的,基本功是靠刻苦训练才能扎实过硬的。
二、习惯
好的习惯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进而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无论是人格上的,学习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视。教师要努力从多方面去积极引导,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既要正面引导,也需要强制养成。
对于小学生来说,以下八个方面的习惯首当其冲:一、主动、刻苦学习的习惯;二、细心认真的习惯。三、勤于动手、动笔、动脑的习惯;四、大胆说普通话,规范、整洁写字的习惯;五、爱惜书本文具的习惯;六、好问的习惯;七、在合作学习中积极参与的习惯;八、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的习惯。
培养习惯,要悉心引导,严格要求,点点滴滴到位。例如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我在教学时,首先要求学生在本子上写字时必须清楚整洁,有速度。每周一次评比,做得好的同学,我会在他的本子上贴上一个小的红五星以示奖励。每月一次总结,全部优秀的换成一个大大的黄色的五角星。这样,在全班形成了一种风气,学生也逐渐养成了认真书写,整洁有序的习惯。
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学生的语文学习也就稳步提高了。
三、课堂
语文课堂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有着不同凡响的意义。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如何创设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就需要教师的课前精心准备,课上灵活机智,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语文课堂要让学生参与获得知识的全过程,尝到探求知识的乐趣,并努力把外在的兴趣引向内在的兴趣。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激发他们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如学习童话时,我总是让学生们自选角色表演课本剧,另外,我还经常采用猜谜语,分角色朗读,小话剧表演等方式创设生动的文中情景,激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同时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个性,将个人爱好、思想感情融入到教学设计中,使课堂教学既呈现出语文教学的共性,又展示出与众不同的个人风格。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使自己的教学设计能适应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一定要给学生说话的机会,锻炼其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如教《寓言二则》时,我让学生结合注释读课文,然后分小组讨论,要求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讲故事,再互评出故事大王。每个学生都渴望当故事大王。自学时就非常用心,讨论也异常热烈,全班同学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一节课下来,同学们对内容已了然于心,关键词汇也掌握了,为下节课深入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平时,只要涉及到启示感悟的问题,我总是告诉他们言之有理即可,鼓励孩子们畅所欲言,并给与他们肯定的评价。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乐于也善于表达了。
四、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活动突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成为语文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厚实学生的文化底蕴,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其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开展“每日一句、每周一诗”活动,古诗名句、歇后语、成语典故,名言名句等,使学生在积累展示的过程中发现了汉字里蕴含的审美价值,找到了学习的乐趣,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开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感情。
2、经典诵读活动。结合我校的“诵读经典,文化健身”的主题活动,我在班内开展不定期的诵读活动、朗诵会。结合新课标,精选优秀古诗文作品,涉及写景、立志、惜时、做人、求学等方面,要求学生熟读并背诵,并能够谈出自己的见解。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既掌握了大量的经典诗文,又锻炼了朗读记忆,还陶冶了性情,培养了审美能力,深层次加深了学生的文化积淀。
3、开展阅读文学经典子籍活动,倡导国学育人。指导学生阅读名着也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有效途径。精选古代经典子籍,指导学生阅读。
4、还可以指导学生办手抄报、进行调查访问等。办手抄报可以锻炼学生处理信息和运用媒介的能力,调查访问则可以实地演练学生语言表达学会交流,读书报告会是一种读讲结合内化阅读体验的实践活动。
总之,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应始终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发展,以实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终极目的。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从自身做起,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以爱促学,指导学生扎扎实实走好语文学习的每一步,让学生凭借着坚实丰富的语文素养,放飞明天的梦想。

‘玖’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落实核心素养的方法是:激发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注重朗读为主的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经典诗文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借助互联网资源等在内的多种手段调动学生习作热情,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1、激发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于漪也曾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大半,学生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由此可见,语文教学活动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其自然而愉快地接受。

3、借助互联网资源等在内的多种手段调动学生习作热情,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每次习作,选择部分同学的作文面批精改,字斟句酌地对孩子的习作加以润饰,然后鼓励他们向学校广播站、校报甚至其他媒体投稿,参加各种征文比赛,或者上传到自己的空间。同时将这些好的作品上传到家长QQ群和互联网上进行交流展示。

‘拾’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该怎么改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新课程的教育改革,是语文老师都感兴趣、值得讨论的话题。身为语文教师,我没有停止过对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思考;没有停止过对新课程理论的学习;更没有停止过对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观察与反思。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过去的课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而现在的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由此,反思过去自己曾经努力求索的课,过于注重知识灌输。所以,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激发兴趣的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不是负担,这句话饱含深刻的道理。当学生对知识不感兴趣时,一个再小的任务对他来说也是负担,是不可逾越的“鸿沟”。反之,对知识有浓厚兴趣时,就会产生不断前进、渴求新知、欲求明白的强烈渴望,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所感兴趣的学习中。教师的责任在于以丰富的教育经验、智慧和教育艺术来培养和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使之处于“激活”状态,从而爆发出强烈的学习动机。教师之责任不在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所教学科内容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这样不但课堂效果好,更主要的是学生全身心投入,这样有利于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否则就变“我要学”为“要我学”课堂效果不会太好。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抓住每课的内容,巧设导语或问题或联系生活的课堂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愉悦、民主、开放的课堂
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创设一个互相尊重、理解、宽容的课堂学习环境,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即情感上的安全感和心理上的轻松感。有时教师形象生动的富于智慧的语言,一个含蓄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一个激发学生强烈学习动机的探索活动。这些都能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形成了技能,也能获得情感上的丰富体验。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才不会受到压抑,不同的声音才会产生,不同的观点才得以自由绽放,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情感愉悦的课堂,让学生的情感得以舒展,个性得以张扬,生命的潜能才会不断的开发,生活品质才能不断提升。每一个孩子的潜能才会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教师要让“爱”充盈课堂,爱每一个学生,细心呵护每一颗幼小的心灵,用自己的快乐为学生打造一个快乐的家园。
三、创设成功、高效的课堂
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而言。一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优秀生、中等生、差生。二是效率的高低。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都不能算是比较成功的课。从这个意义上说,这节课应该是充实的课。整个过程中, 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学生都是具体的,一个班学生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和爱好都存在着不同,要求我们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的成长”。一位教育专家也说过一句话:“如果我们教给孩子仅仅是知识,那就直接告诉他好了,而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和唤醒”。教师唤醒他们的灵感,唤醒了他们的表现欲望,唤醒他们的创新潜能。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关注优秀学生,当我们把爱洒向学生时,特别是好学生时,不要忘了一个容易被遗忘的角落——更需要关注的对象“弱者”,应该说教师的关注不仅是关注孩的现在,更是关注孩子的明天,孩子的未来。教师只有在自己的心田里种植了关注的种子,这颗种子才会生根、发芽,才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的智力水平高低,设计不同的问题,这样不同的学生才会在各自原有的水平上有所发展,有所提高。一堂课下来,无论是学习好的、学习不好的,都要有所收益,这样的一堂课才算一堂成功课。
四、创设平常、实在的课堂
我们大多数教师受公开课的影响太深,当有人听课的时候,容易出的毛病是准备过度。教师前备课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成了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就是演戏一样。但是,大量准备使课堂上没有新的东西生成出来,是准备好的东西的再现。这样的课就谈不上是一堂好课。当然课前的准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它有自由的间,这个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相应的讨论,最后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地生成许多新的东西所以教师要做到,哪怕是校长来了,局长来了,你都要旁若无人,你是在为学生上课,不是给人听的,所以我认为教师要上的课应该是这样的课——平实的课,即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课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十全十美的课做秀的可能性很大。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也没什么,因为它是真实的一个指标。公开课要上成是没有一点点问题的课,那么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错误的,这样的预设给教师增加了很多的心理压力,然后作大量的准备,最后的效果是出不了“彩”。所以一堂课教师要上的课应该是真实的课,要是没有实际的价值,就难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总之,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本,还课堂给学生。教师应着力构建自主的课堂,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状态中高效率地学习。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会;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学生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去开拓。“教无定法,各有各法”,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才能在教改的路上越走越宽,才能更好的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阅读全文

与核心素养理念下如何上好语文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0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72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7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10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8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6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7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5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9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2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8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27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1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01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5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