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语文课标中关于写作提倡写什么

语文课标中关于写作提倡写什么

发布时间:2023-04-08 10:33:05

Ⅰ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哪些教学建议

1、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索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2、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不应该当作是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3、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1)语文课标中关于写作提倡写什么扩展阅读:

语文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增长语文知识,在学习上还能够为学习其他科目奠定基础,比如阅读理解的能力是我们做数学题的基础,能够看懂言外之意,也是我们品鉴一些作品的重要方面,因此语文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做了铺垫,是我们在学习之路上成长的基石。其次,我们还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来理解工具性的内涵。

我们都忽略了生活中最基本的生存技能,那就是交流,而语文正是丰富我们的语言储备,提高我们应对各种情况的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方面。

另一方面,语文带给我们更大的益处是培养了人的道德情操,提高了人的基本素养。语文教学涉及方方面面,针对我们现阶段的教材来看,我们的课文有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学等方方面面,不仅仅在文字上给予我们启发,也让我们通过语文这个小窗口,了解了世界的方方面面。

Ⅱ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要加强平时练笔指导,为什么要加强平时练笔指导

小学语文属于基础性学科,其基本功的培养好比是在为一个人的终身发展“打地基”。为此,《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1)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地位。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肩负着基础教育的重任,而且为学生以后的学习起着基石和桥梁的作用。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老师自身的素质修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标的提出,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策略方面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一些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渐渐远离我们的视线。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取得了长足进步。语文教学不再是纯粹地教“教科书”,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破“课堂为中心”,不再是封闭、僵化的“小语文”。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在农村,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对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比较陌生,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从城镇波及到乡村。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越来越感到自身在知识、能力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已不能适应基础教育转轨的需要。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特别是年龄稍长些的教师,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大部分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教育观、育人观上,不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不清楚实施素质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所以在明确小学语文老师教学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小学语文老师的语文教学基本功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专家和学者积极倡导“本色语文”,强烈呼吁语文教学要有“语文味儿”。大家已经认识到语文基本功的培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极其重要。但是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有一些老师仍满足于让学生回答“这个字是什么意思”、“那个词语怎样解释”。对学生的主体性认识不够,语文基本功的培养滞留于形式,“穿旧鞋走老路”,运用的方法和手段单一、陈旧。老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自身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使语文基本功的培养与时俱进,合理地继承,和谐地发展,为孩子一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研究课题。2、选题的意义教师是教育的希望,建设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也是教师发展现状的要求。教师的成长过程,是客观条件与主观努力共同作用的一个过程,有着自身独特的规律。因而,对提高教学基本功的研究是现实的。教学的多样性、变动性要求教师是个决策者,而不再是一个执行者。在这种课程环境下,需教师具有创造新形式、新内容的空间,需要教师创造出班级气氛,创造某种学习环境,设计教学活动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需要教师在行动中反思,在研究中提高,在课改中成长,不断提高对新课程的应能力。语文教学基本功是小学语文教师为完成本学科教学任务所应具有的最基本的教学能力教学技能。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反映语文教师队伍和语文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大力加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调查研究,对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给予科学的评价,对于加速小学语文教师队伍的建设,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从而大面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语文教学基本功的内容及其重要性俗话说:你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你要有一桶水.这就形象的说明了基本功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教师,教学就是一条生命线,自己基本功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教训质量的好坏。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就必须清楚地知道语文基本功有什么内容及其重要性。1、基本功的内容中医的基本功是望、闻、问、切;戏剧演员的基本功是唱、念、做、打;而语文教师的基本功则是听、说、读、写。按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就应该具有比学生更加过硬的读写听说的基本功。听,即是听学生的朗读、复述、问答和讨论(2)。在学生朗读、复述、问答和讨论时,老师要能辨别学生正确与错误之处,抓住问题,指出问题,指导或改正问题。练好这些听的功夫,语文教师就能及时发现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认识和口头表达上的优点和缺点,从而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指导。说,即是老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教师的课堂用语,应该做到清晰、准确、简练、生动。过不了语言艺术这一关,教师即使满腹经纶也难教好语文。所以教学语言的修养要从学习普通话开始,逐步做到语调自然。音量适中,讲究抑扬顿挫,避免出现内容上的语病。在清晰、准确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到简练和生动。读,即是老师自身的阅读、朗读能力和指导学生读的能力。对于语文老师来说,“读功”一方面是指应认真备课。因为备课是教师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认识、探索规律的过程。另一方面是阅读。阅读是任何语文教师都不可以缺少的。写,即是三笔字和写作。字是老师的“门面”。字是否写得规范工整和美观,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和教师的威信,也会对学生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影响。老师首先把字写得规范、工整、美观,写的有艺术感,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所以,书写的基本功是合格的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必备的重要职业技能。写作本是语文老师的才华外现,是检验一个人文化素质的标准。如果语文教师不会写作就像美术教师不会画画,音乐教师不会弹琴、唱歌一样。那他就不是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所以,会读会写,那是语文教师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素质。其实除了这四项基本功之外,语文老师还应具备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自学语文,说课、听课、评课的等能力。2、基本功的重要性“基本功”是“从事某种工作所需掌握的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现代汉语词典》)。教师工作有其必须掌握的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开展教学基本功训练活动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学基本功的研究,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履行教书育人、管教管导的职责,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关心学生、教育学生,完成党和国家所赋予的培养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神圣使命。一个好的理念只有通过拥有扎实教学基本功的教师的活的教学,才会转化为有价值、有效益的教学行为。新的教学理念要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有一个较长的过程,而“教师基本功”就是实现这一转变的抓手。如果能在与“教师基本功”,紧密相联的解读教材、语言表达、多种媒体运用等方面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体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统一,那么新课改的目标才能实现。语文教学基本功不仅体现在各种环境之中,也贯穿于各科教学之中。教师要增强自身素质训练的自觉性,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教学中要积极进取,努力探索和创新,才能保证素质教育的推进。三、我的语文教学的经历和存在的问题1、我的语文教学的经历在自身的基本功里我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方面:一是三笔字,即钢笔、毛笔、粉笔字。作为一个有着灿烂艺术的中华民族,历来都重视汉字的书写,古人关于“字如其人”“身正则字正”的说法,指的就是字能反映一个人的素质(3)。而汉字是平面型方块文字,是形音义的综合体;汉字的形音义之间本来都存在一定的理据,汉字丰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长期以来,汉语和汉字对中华相互影响,也相互适应,汉语和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作用,对语文教育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所以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深深地知道自己的字虽然不能与书法家比,但也知道字是老师的“门面”。所以自己的字体一般写得比较端正,笔画正确。特别是粉笔字。因为我们都要求学生的书写要端正、整洁,但自己的板书却龙飞凤舞、杂乱无章,那怎么会有说服力呢?回忆当初,我在师范读书时,认为练粉笔字是一件累赘,没用的东西。所以一直没有认真去练,直到在实习时,课堂上需要板书的,但是,我的字写的很不好,学生反响很强烈,指导老师也批评自己。那时我才意识到书写的重要性了,就买来字帖狠练三笔字,而且特别注意笔画的清楚,不可多一笔、不可少一笔、不能随意变动笔形,还注意了笔画的组合、结构、笔顺,而且还要匀称、美观。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的练习,我的字终于受到师生的好评。二是读,即是朗读课文。在许多语文课上,普遍可以看到学生朗读的次数是增多了,但却不见他们真正地喜读、乐读、争读,学生只是机械读,并没有真正调动起自己情绪,把情感投入课文教学内容中去。如何提高学生的读书积极性,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当前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但并不是要老师单纯得告诉学生哪个字要读重音,哪里要升调,哪里要降调,简单的要学生读出什么语气就可以解决的了如果是这样。学生只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实践证明,“要想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那就要看老师的读。在教《两小儿辩日》中,当教到两个小孩知道孔子都不能判断错对时。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问学生:“两个小孩为什么会笑孔子呢?”学生答:“因为孔子不能判断两个小孩谁对谁错。”问学生:“孔子是当时知识甚为渊博的人,两个小孩子见孔子不能判断错对,就觉得怎么样了?”学生答:“好笑。”我又问:“那我们该怎么去读呢?”学生答:“天真活泼。”这时我并不要求学生读出好笑的语气,或者简单告诉他们哪个要升调,而是要他们听我用两种不同的读法读,然后告诉我那一种好,为什么?然后,我用了不同的声调,不同的表情去读这句话。读后,学生纷纷发言表示喜欢第二种读法。他们说,老师第二次读是面部带有笑意,语气有点高,好像有点像小孩子那样天真活泼的感觉,第一次读时表情与语气都很平淡,没有天真活泼的感觉。接下来,我要他们读这句话,要他们向老师那样读,再加一点想象,果真,孩子比以往有了很大的进步。学生是通过观察认识外部世界,获得感性认识。其实老师的朗读包括了很多自身的知识,有拼音(拼音是否标准关系到自己的普通话)、词语、句子、文章的理解等。所以,每教一课我一般都是自己先读,检查哪一方面不懂。只有这样。自己在课堂上才会有更好的表现。三是听,听也是老师的基本功之一。在课堂上,当学生朗读时,我要能辨别其口齿是否清楚,字音是否准确,句读是否分明,语调是否恰当。例如:我班有一个学生,总是分不清卷舌和平舌音,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我都特意指出他的不足,每次他都不以为然,单独要他读时就改,全班一起读时就恢复原样。有一次,读一段课文时,全班读书时,我当场就把他将“山”读成“三”指出来。那时全班学生都很惊诧,不明白我怎么能听出来。在学生概括课文段意和主要内容时,我要立刻判断其表达是否正确,概括是否全面,层次结构是否合理。当学生提问、答问时,我要能听出提问是否简明,答问是否扼要,有没有重复拖沓或者答非所问的现象。当学生讨论争辩时,在高年级每个单元都会有口语交际,那我就要能综合意见,抓住矛盾焦点,辩明是非,加以否定。这些都是自己的拼音、对课文理解都过关了。其实除了听学生的,还要学会听老师的,即是听课。因为在听课过程,我们不但能吸收他人的好经验和做法,同时对缺点和不足作出判断,以便自己在教学中借鉴,从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2、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在自身的基本功里我也做得不足的地方,一是阅读,二是作文在语文教学中,课内外的阅读不仅是令学生头疼不已,同样也令我苦不堪言。在教学阅读时也不知从何入手,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在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时,要求通过语句去体会李大钊的品质。当我出示语句要求学生概括人物形象时,大部分的学生都是拿着图解字典,将那些内容读了出来就以为是对了。而我有时明明知道他们不对,却无法去指点。可能这就是自己的阅读基本功没有过关。有一句话说的没错“一个人阅读量的大小,决定着这个人写作水平的高低。”因为自身的阅读量过少,就会导致作文水平低。所以教作文也是我的弱项,每次看到学生干巴巴的、没有文采的、篇幅过短、事例不具体、中心不突出的文章,我的心就十分懊恼,真的不知该如何去教才好。我不是没有教过他们如何去作,但是就是不明白为何提不高他们的作文能力。例如:在教写事的文章,我会先说明写事需注意的要点,然后会说一两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例说给学生听,以便吸引他们的兴趣,再将事例变成范文,出示给他们看。但学生交来的作文,还是不变。可能这就是自己的传授能力差吧!四、针对自身不足,提高语文教学基本功的建议1、阅读方面一是选一些好书看。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是的,但不是每种书都是“营养品”,好书才是。读好书,才能积累语言文字知识,提高我们的文学修养。那什么才是好书?叔本华说:“只有从哪些哲学思想的首创人那里人们才能接受哲学思想.因此,谁要向往哲学,就得亲自到原着那肃穆的圣地去找永垂不朽的大师”.他强调地即是读经典原着。经典着作是智能的结晶,所载为常理常道,其价值历久而弥新。只有阅读经典着作,才能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去思考,去感悟圣贤大师们的智慧,所以套用周国平先生的一句话说:如果有人问我,读书有什么捷径,我的回答是:有的,就是直接去读经典着作。二是选书的范围要广。鲁迅先生说过:只看一个人的着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所以作为一位语文老师,古今中外优秀的书籍应是手中爱不释手之物,它们可以给我们智慧,给我们思想,让我们成熟,让我们达观,让我们明白生命的伟大和自私的渺小,让我对得失,挫折,名利有了正确的认识,它还能让我通晓千古,知天下事,使我从无知到有知,从有知成为智者。这样,才能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从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老师不仅要多读书,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学底蕴,还要不断的读自己,读他人,在思考中成长。只有这样去多阅读,我才能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才能摆脱平庸,才能指导好学生的学习。三是继续提高自身朗读情感能力。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是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的阅读活动。运用朗读能帮助读者以声解义,领略文章的精妙之处,并对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必须继续注意抓重点词、句朗读词、句的朗读时可以联系词义入情。抓住一个或一连串的词,通过解析词义达到读得入情入境。学会拆字形品意蕴。借助造字特点,帮助自己对字、词有更深入的理解,引起共鸣,促动情感上的升华。继续体验朗读在朗读时学会转换角色,体验他人情感,读出情感。在朗读时要学会以生活的感受为牵引,读出感情。在朗读时还要学会用表情、动作朗读。因为只好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作文在写作方面在读书时觉自身的写作还可以。但面对学生时才发现自己的作文水平,有待提高,所以在写作我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写教学日记。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那种连续记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教师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对此,于永正老师也深有感触,他说:“认真写三年教案,未必成为一个优秀教师;认真写三年教学札记,一定能成为一个有思想的老师,说不定,还写出一个教育专家来。”二是写读书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好的读书笔记,就是我们教学的智囊。朱永新教授在《教师成功的“六字诀”》中说:“今天听了一段讲话,有什么想法,记下来;今天听了一个报告,有什么心得,记下来;今天看了一本书,有什么心得,也记下来。你记十年,肯定成功。”我们不要对内容过严的要求。只要对重在练笔,积小成多,汇河成海。写的多了,能写的题材广泛了,写作技巧也在无形中得以提高。三是多写下水作文。于永正老师的做法很值得我学习。他提倡在学生习作前,教师自己动笔写“下水文”。他说:“我一下水便知道哪里深哪里浅了。”“要让孩子写好作文,教师自己一定要写。你自己不写下水文,你教不好作文。”所以只有写好文章,才能去准确地指导学生作文。若不写作,体会写作之甘苦,指导作文必然是空洞的说教。所以荀子有句话是说的很对,“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四是平时还要写日记,同时还要留心周围的重大事件或环境的变化,积累素材,慢慢就会言之有物。五是要多写有感情的文章,因为文章不是多优美词句就是好文章,重要的是要有真情实感,只要自己的文章有了真情实感,才能令学生感动,才能激起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在作文教学中,写作文评语是作文批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教师自身的阅读水平和评论水平。因为小学生的每一篇作文都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强烈的希望得到老师客观、公正的评价。这就要求教师能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心中最细微的活动,好的作文评语,不仅能使学生认识自己习作的优缺点,还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然而在这方面自己却做得不好,有时候明知学生的文章有问题,无法用言语或文字去说明。为了提高自己的作文的评价能了,除了在阅读和写作方面要加强,还要多看看作文,多看看作家们是如何点评作文的,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点评水平。而自己在写评语时也要注意掌握以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而每一次的评语都应有新意,利于启迪学生的心智,利于激发学生写好作文的热情。而且在写评语时要学会用第二人称写,这是心理学一种叫“自己人”效应。因为平等的语言会拉近师生的距离,降低学生的写作心理压力。还要学会谈心式人文化评语。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高级和低级之分,其中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的最高需要。还要学会用心写评语,只要我能站在理解、尊重学生的角度,改变以往的作文评语中的说教者的形象,用商量、询问的口吻和学生进行平等、耐心的交流,相信无论是我还是学生在作文上都会有所突破。其实在提高自身的不足之时,同时以加强自身的强处。例如:平时是会用普通话与学生交谈交谈,这样既可以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又可以加强拼音能力,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二是多看说普通话的电视台的节目,特别是中英电视台,这样可以使自己的发音更加标准。三是说话时会更加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简洁性。只有自己在说话时做到准确、简洁,才不会令到学生感到罗嗦、厌倦。四是继续加强对三笔字的写与练,继续要求自己的字体要端正,严格按笔顺去写字。五是继续多听听学校里优秀教师或老教师的课,并积极与他们讨论、交流,以便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多看一些优秀课堂的案例,以便提高自己的课堂技巧,以及说课、听课、评课的能力。五、结束语在语文老师基本功的初步研究过程中,我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其它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依据教育理论,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针对自身在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自身教学基本功的看法。新课标理念赋予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需要与时俱进,以一种新的理念重新审视和发扬听、说、读、写等传统的教学基本功,还要求语文教师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练就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自学语文,说课、听课、评课的等能力。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基本功在教师任职前已大致形成,而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角色的改变,对教学基本功的要求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笔者在听写方面的基本功比较扎实,而在读写方面做得不足,在大量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发现关于教师基本功的各种论文有很多篇,关于新课改下教师基本功的文章也有280多篇。通过阅读这些文献中的方法,结合自身问题,找到适合笔者的方法。通过多读书,广读书来提高自身的阅读技能,多学多读多学,自己写作文,写读书笔记,写作文评语等以提高写作水平。由于研究时间紧迫,自己理论水平有限,在基本功的问题思考和提高途径上挖掘的深度可能还不够。还有一些细节考虑不周,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最后,恳请老师批评指正。

Ⅲ 语文课标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3.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五条是“能主动进行(探究)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4.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课程资源的种类:一种是将课程资源直截了当的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与(网络化资源)三大类。

5.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6.(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至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7.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8.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9.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10.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11.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和写字)(阅读)(写作)(小学1

至2年级为写话,3至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12.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13.新课程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4.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5.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生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 ;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16.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

17.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教学设计,首先要(选择好话题)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18.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19.(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的技能),(养成与口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惯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20.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建构)成的,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主体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

2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2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个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23.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4.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提倡。

25.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设计思路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6.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分解式目标)和( 交融式目标 ).

27.分解式目标按照 (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 三个维度进行教学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 小目标 ) 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28.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乃至三维的目标都交融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

29.(清晰明确 )乃是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

30.教学目标叙写时,首先,要注意选用合适的刻画动词,然后要明确表述教学后学生应该达到何种效果,最后要注意用词用语准确而有分寸这样既可体目标达成的层次性和区分度,也可加强教学的(可操作性)与教学效果的(可测度性)。

31.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包括(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

32.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这种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为(迁移)。

33.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这说明教学中应该重视(发展学生能力)。

34.小学生在识字的初级阶段,容易把一些笔画相近或相似的字读错,如把“入口”读成“八口”,这说明小学生(感知能力不成熟)。

35.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德育工作有相应的侧重点,其中,小学阶段的德育重点主要是(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实践)。

36.进城务工的张某夫妇超计划生育一女孩,今年已满六岁,由于没有准生证,他们临时住所附近的一所小学及当地教育局拒绝接受该孩子入学。学校和教育局的行为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37.袁老师中途接手小学三年级3班的班主任,有几个学生经常缺交数学作业,经过了解,发现只要题目难一点或计算量大一点,这几个同学就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不仅如此,在各项活动中也有一些同学叫苦叫累。如果你是班主任的话,可在全班进行(意志品质的培养)。

38.教师提问学生,要求学生列举砖头的各种用途。学生给出的可能的答案是:建房子用的材料、打人的武器、用于垫高、用于固定某东西。这种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是(发散思维)。

39.健康是现代社会人们追求的重要目标,拥有健康并不意味着拥有一切,但失去健康则意味着失去一切。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40.《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

41.《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学段习作目标要求中的“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是在(第二学段)提出的。

42.在第一学段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教学目标要求是(掌握)。

43.《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要求六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145万字以上)

44.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45.课程目标按(九年一贯)整体设计,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46.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一共10条,第3条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二、基本概念题

1.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2.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冬至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引导,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自己,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取深刻的体验,同时培养一种与他人相处、共同生活、共同学习的处世态度和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4.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

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探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本身。要培养小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要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探究的乐趣。

Ⅳ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各年段关于写作要求

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写话”、“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第一学段: 1、2年级 ( 写话 )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真情 )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积累 )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规范 )

第二学段:3、4年级(习作)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模搭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第三学段:5、6年级(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关于写作教学的建议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关于“写作”的目标,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学段开始“习作”,这是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 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 的能力。要求学生 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哪颤, 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加强平时练笔指导,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

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旦缓拿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要重视 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 善于将 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 进。要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作练字的过程。

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

Ⅳ 语文课程标准的第四部分评价建议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应避免语文评价的繁琐化。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如,关于学生平时表现和兴趣潜能的记录、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结、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等。
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档案资料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客观地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要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考试只是评价的方式之一。
根据各学段目标达成的要求,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一)识字与写字
1.汉语拼音能力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音的情况。
2.评价识字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识字的能力。不同的学段应有不同的侧重。
3.关注学生日常识字的兴趣,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不能简单地用罚抄的方式来达到纠正错别字的目的。
(二)阅读
1.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2.朗读、默读的评价。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评价默读,应根据各学段目标,从学生默读的方法、速度、效果和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3.精读的评价。
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根据各学段的目标,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
4.略读、浏览的评价。
评价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5.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
根据文学作品形象性、情感性强的特点,可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
在7~9年级,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6.古诗文阅读的评价。
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写作
1.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
2.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
不同学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
3.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
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4.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提倡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写作档案除了存留学生有代表性的课内外作文外,还应有关于学生写作态度、主要优缺点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的记录,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
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
(四)口语交际
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五)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这种探究,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所以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
--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
--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
--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
--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
--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
--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
在评价时,要充分注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思路和方法。对不同于常规的思路和方法,尤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积极的评价。

Ⅵ 小学语文新课标对作文课有何要求

小学语语文新课标中各年段关于“作文”要求
阅读人数:2233人页数:4页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各年段关于“写作”铅尺带要求
(一)1、2年级(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槐芦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困坦号。 (二)3、4年级(习作)

Ⅶ 重读《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二)

在新课标出版之前,再读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课标关于写作的内容要求,可以概括为几个关键词:

1、抓住特征,创意表达(盯坦思想新、材料新、表现形式新)

2、写真生活,抒真感情

3、围绕中心,恰当表达

口语交际要求:

1、注意对象、场合,文明得体交流

2、耐心倾听,理解对方的观点

3、清楚连贯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凯辩桐感染力、说服力

4、讲见闻内容具体,复转述突出要点,讨论问题发表看法

综合性学习

1、自主组织各种活动

2、选出研究主题,制定研究计划

3、关心校内外热点问题共同讨论

4、掌握查找资料、引资料的方法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灶正者。教师应确立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注重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与时俱进,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二)教学中努力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

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

提倡多读多写(重点作业形式),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善于运用专题学习,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根据语文学科特点,融入课程教学中,潜移默化。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具体建议

1、关于识字、写字与汉语拼音教学

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

2、关于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增加了与“教科书编者”的对话,也即要分析编者的编写理念,每一篇文章都有特殊使命,教材理念决定教学理念。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我想应该是要抓住几个主要的、核心的问题统领。

各学段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

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比如文中出现的文化常识,文史典籍的命名方式等。

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所以会涉及读什么的问题,选择读物是重要的事情。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

3、关于写作教学

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

Ⅷ 小学语文新课标写作心得体会2022

学习了小学语文新课标,你有什么感受呢,在其中你收获到了什么呢?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新课标写作心得体会2022”,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小学语文新课标写作心得体会2022(一)

一、我反复认真地阅读《小学语文新课标》,从中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新教师,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x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x万字以上。”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 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余亏宽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

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竖亮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在教学时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观的画面图,犹如身临其境,美不胜收,接着又让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

三、语文生活化,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

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为此,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中介,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矛盾。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小学语文新课标写作心得体会2022(二)

一、新课标强调读书与背诵

1.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强调读书与背诵。

新课标中对语文课程的性质有了新定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就要求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空李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2.新课标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读书与背诵。

“诵读的评价,重在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在不同学段,可在诵读材料的内容、范围、数量、篇幅、类型等方面逐渐增加难度。”这是新课标里关于阅读评价的建议。以人为本的评价体系可以激发学生对优秀作品的诵读兴趣,让语文教师对不同程度学生的要求有一个比较宽松的尺度,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新课标重视识字与写字

新课标对识字与写字的规定有了较大的调整和变化,体现了新课标对识字与写字这一板块的重视。

1.增加有关“识字、写字”的两个字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x个左右,”“x个左右会写”这个要求不变,但“会写”的字在各学段的数字有变化。概括地讲,第一、二学段,要求“会写”的字数量减少,第一学段减少x个,第二学段减少x个,第三学段则增加x个。

2.调整识字量。新课标增加了两个字表。一是《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一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课标建议,在低年级阶段“先认写《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中的x个字,逐步发展识字写字能力。”在对学生写字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时,“当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字表一为依据。

3.对识字教学的认识有变化。

在课标(实验稿)“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的基础上,增加了“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的提法。

4. 高度重视写字教学。

在课标(实验稿)里,仅是第一学段有提出“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的目标,而新课标里每一学段都有这一条。对x到x年级的学生提出了毛笔书法的要求。其中规定,x到x年级的学生除了能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还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x到x年级学生能用毛笔书写楷书,而x到x年级的学生,能够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在教学建议部分,新课标增加一段了关于写字教学的建议,提出:“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要求每一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并规定,(在1-3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x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强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5. 在评价方面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

与课标(实验稿)相比,新课标在识字、写字教学的评价方面,所提出的要求更为具体、详尽,尤其是对不同学段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比如“第一、第二学段应多关注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第三、第四学段要重视考察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对考察要求“会写”的字的掌握情况,提出新的要求:要求在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的基础上,“逐步要求书写流利”。还提出“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第二、第三学段还要关注学生的毛笔书写,第四学段还要关注学生基本行楷字的书写和名家书法作品的临摹。”强调“义务教育的各个学段的写字评价都要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引导学生提高书写质量。”

新课标固然美好,但实施才是关键。我们只有本着新课标的理念和宗旨,坚定不移地走课改道路,语文教育的路子才会越走越宽。

小学语文新课标写作心得体会2022(三)

今年暑假学校组织教师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这次的学习与以不同,以前学习时,我总是走马灯似的看一遍,便写下学习心得,对《新课标》的学习不够深刻。今年,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先抄一遍,然后再写下心得体会,一万多字的《新课标》在抄的时候的确费了一些劲,但逐字逐句的抄写,让我更全面、深入的了解了《新课标》。通过学习,我再一次更清晰的认识到小学语文,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更是儿童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为主的教育。

一、根据各学段要求,完成教育任务

通过学习,我发现我在教学第一阶段时对学生在书写汉字的笔顺的要求上还不过关,我的学生马上要进入中年级了,我要根据中年级的学段要求,完成语文在听,说,读,写上的要求,还要把之前落下的汉字书写要求也补上。《新课标》让我的教学目的更加明确,也给我指明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样就不会无的放矢了。

二、提高语文教学的多样性

要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三、创建属于自己的特色语文课堂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语言以及教师的仪表风度等诸种因素,凝聚之后显示出来的课堂氛围,这种课堂氛围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并为学生所品评体验,或深或浅或长或短地吸引着学生。古人云:文如其人。可见“课如其人”的说法也合乎逻辑,正如大自然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个性绝对相同的教师,在语文课上显出与众不同的个性,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在语文的教学中,就像“维纳斯”、“比萨斜塔”这种残缺的美也会让世人为之倾倒一样,没有哪一堂课可谓堪称完美,但每位教师追求美的脚步却不曾停止。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里,孜孜不倦前行的教师引领着学生开辟语文的新天地,这也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

“新课标”对于我来说已不陌生,上学期教导处组织了多次学习活动,但我认为真正把它渗入教学中绝非几次学习那么简单。于是利用暑假,我再次认真研读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学习后的感想。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扩大知识面,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以生为本,注重人文性、自主性,注重“三维”目标。而不再是原先的由老师单方面的填鸭式式教学了,我近期一直在反思为什么本班有些学生的成绩一直平平,提升的很慢,经过一段的时间的观察发现,对于低年级而言,拼音、字词教学是关键,虽然课上我都细细地去讲,但是每次考试还是有很多同学写错,后来我经过思索调整了教学模式,对于一些字词训练,订正的时候不再是老师写在黑板上,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查书、字典等,自己去订正,反馈下来效果比原先好了许多。共同参与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兴趣盎然地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学生的思维状态如何,直接影响学习的效率。我会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鲜明生动的情景,激活学生思维的兴奋点,真正使本班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思结合,乐于参与。

通过改变新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主动的学习,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在以后的教学实践工作中,我应不断总结反思,并和有经验的教师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积极探讨,总结经验。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小学语文新课标写作心得体会2022(四)

关于新课标的学习心得体会,我只能结合自己几年的教学实际简单谈一谈,如有疏漏和不妥之处,欢迎各位老师指正。

在前几天学校举行的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中,多次出现了有关小学生阅读的考题,很惭愧一个假期的碌碌无为,趁这几天赶紧重拾起新课标,认真、细细查看,其实无论是从提高民族的文化素养来说,还是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来说,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都应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更加关注课外阅读,关注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并明确规定了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x万字的任务。

对于这项要求,我想,从一年级的孩子们一入校就抓起再合适不过了,借鉴二年级组去年的经验,坚持不懈的在自己班实施也是对我这学期工作的考验。要使孩子们保持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并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肯定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维持对某件事的热情的时间很短,许多孩子都具有这样的“三分钟”特点,那么如何培养他们积极阅读的习惯呢,我也从各方面查阅了相关资料与方法,收获颇多。

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学生选好读物,引导学生读优秀的课外作品。

一般地,低年级的学生应选取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图书角的设置使我们学校的传统,老师从学生开学那天就要为他们讲解图书角的设置目的,利用学校图书馆的优质资源介绍适合的图书给他们看,如一些图文并茂的儿歌、童话故事等。学完拼音后,给他们介绍带有拼音的图书,要求边看图边读拼音和汉字。以后学生学完课文后,还可以想学生介绍与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怎样读。正如在第十二册书中鲁迅先生曾经告诫我们的一样:“只看一个人的着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选择的内容应较广泛,可涉及儿童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体裁应多样,可以是诗歌、散文,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样学生才能博览群书。

其次是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学校内许多老师已经在这一点上形成了共识: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只要有相关的资料,大家都会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比如在六年级时:学了《最后一头战象》,学生们已经不用我提醒便开始搜寻沈石溪所写的其他动物小说去读,因为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这样的阅读习惯,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与孩子们一起重温《安徒生童话》……在即将扬帆的新的班级中这也是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实现的目标之一。

再次,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学写个性的读书笔记。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外阅读要“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读到好文章,摘录下好词好句,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增加了词汇量,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从阅读起点开始的孩子们如何做个性的读书笔记,在喜欢的地方夹上一张自制的树叶书签,在本子上描描画画书中所讲述的故事片段,一朵小花,一根小草,自己给阅读增添无限乐趣。

最后,开展课外阅读交流活动。

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放任自流,肯定没有收到实效的。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故事大王”“剪贴册”、“知识竞赛”、“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的活动都可以用在阅读课上,既有效地检查孩子们的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更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他们阅读兴趣和热情。

正如新课标所示:每一位语文教师要给学生阅读的内容,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他们去阅读,去思考,使学生从小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小学语文新课标写作心得体会2022(五)

x月x日上午,我们x所学校所有语文老师在多媒体教室聆听了省教科所专家x老师为我们解读《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虽然新课程走近我们已有十年的时间了,但是通过今天的学习,使我再次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对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对自己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这让我在语文教学方面又有了新的体会和收获。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教学如同做人,都是一门艺术,要想做得更好,就要不断学习、反思、和总结。理论指导实践,所以要想自己在教学上能不断进步和提高,就要不停学习本专业的理论知识,用专业理论知识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抱着学习和进步的心态。于是在教学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落实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

小学语文新课标写作心得体会2022(六)

静下心来,又一次认真的阅读了新课程标准,感受颇深。

作为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就语文学科而言,原来的《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上,曾出现过两种不良倾向:一是过分强调思想性;二是过分强调文学性。滔滔不绝一堂课,到头来,学生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上收效甚微。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研究和收集。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的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新的一轮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

Ⅸ 《标准》中关于"写作""写作能力"和"写作教学"是怎样表达的

《标准》在“表达与交流”部分对写作教学提出了如下目标:
●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
●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
●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
●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
●能独立谨拦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
这样的“目标”设计与课程的总体设计之间无疑存在着较大的落差,具体表现为两方面。
第一,目标不能清晰地解释三个维度的内涵。由于考虑到三个维度之间存在一定的交融与统一,目标表述并非分述,而是融合式的综述。这就给解读带来一定的困惑。比如,“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修改文章”是过程方面还是能力方面的要求?“独立”属于态度还是属于方法?“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又可能属于过程、方法和态度三方面。它们各自的侧重点究竟是什么?我们很难对其进行恰当地把握。艰难把握的结果,很可能就是“新瓶装旧酒”,教师对新理念尚未能明晰把握,在教学实践中则更愿意袭用《标准》之前的大纲话语,如“双基”。第二,目标表述笼统,没有分化为具体目标,即没有适当的“内容目标”“操作目标”来填充总目标。在和国外的语文课程标准进行比照时,这一点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英国的英语课程标准分两个部分,一个是贯穿四阶段(类似于我国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四阶段)的一般要求,另一个是分阶段要求。在每阶段要求中,对于听说、阅读、写作提出了相当具体的内容标准。美国的课程标准是分年级制定的,如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兰夫市市立学区的英语语言艺术课程,[1]在不同的年级对“阅读”“写作”“视听”“口语交际”各提出多达二三十条的“内容标准”,指导性非常强。相比之下,我国的课程目标由于表述过于笼统、泛化,导致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之间又形成了较大落差。课程标准在写作教学目标设计上的不完善,导致语文课程总体设计—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三者之间的层层落差,这是造成当前作文评价改革相对滞后的重要原因。

离开了课程目标,作文评价标准之是非优劣,就成了一个纠缠不清的问题。
在当前的写作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如下两套评分标准:一套是由语文教师本人对课程目标的个人化理解、写作及写作教学知识、经验、鉴赏取向、态度、人格等构成的评价标准;另一套是语文考试大纲对写作的要求。在现有的高考体制下,考试大纲中的写作要求对中学写作教学起着“指挥棒”的作用。它决定着中学写作教学的取向、内容和方法。
考试大纲对作文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基础等级下有6个细则:
①符合题意。
②符合文体要求。
③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④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⑤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⑥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发展等级下有4个细则:
①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因祥举胡果关系。
②丰富 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③有文采 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
④有创新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这个评价标准的合理性有待商榷。比如:“符合文体要求”与命题中“体裁不限”的要求相矛盾。《考试说明》要求“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但是,依据内容决定形式的写作原则,学生完全有可能根据表达的需要创造出一些“变异”的文体来。在“合体”的基本要求和“创新”的发展要求之间,评分者该怎么取舍?这是不是二律悖反?
对于基础等级中6个细则的质疑,主要答弊集中在“符合文体要求”这一点上。而在大家似乎都达成共识的“感情真挚,思想健康”这一要求上,具体的操作却仍暴露了考试要求与个人阐释之间的巨大分歧。如2004年就有五省二市在中考作文中提出“必须写亲身经历”,[2]命题者显然基于以下的逻辑推论:如果要考生抒发真情实感,就必须让他们写亲身经历;反之,如果不要求写亲身经历,学生就可能胡编乱造,虚情假意。暂且不提命题者不能正确处理“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荒唐,把“感情真挚、思想健康”作为高考评分标准难道就合理吗?诚然,养成“真诚”“真实”表达的态度、习惯,作为写作的要求具有无可置疑的合理性,但是,把明显属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质的标准放到量化考核的框里,其不合理性也是昭然。试问:感情和思想能打分吗?作品思想的健康等同于作者思想的健康吗?在大规模的高考评卷中,如何判定作文及其思想感情的真假?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回答,让评分者几分钟之内根据这一条目评分,这不是强人所难吗?笔者遍翻《当代外国语文课程教材评介》中收录的各国语文课程标准和大纲,发现几乎没有一个国家把“抒写真情实感、思想健康”写入母语课程标准或大纲中,更别提放在考试评分标准中了。为什么?因为“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描述应该是可理解的、可达到的、可评估的,而不是模糊不清的、可望而不可即的”。[3]按照这种解释,“感情真挚”“思想健康”的确不宜放进课程标准中,因为它们并非只有经过学习才能达到,真实和健康是学生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大部分学生在小学乃至学前就已经开始“真实”地写自己,然而,在经过了十一年“有固定套路的形式训练”之后,“ 学生作文沿套路、仿范文甚至改头换面地偷抄‘优秀作文’的现象比较严重”。[4]从“本真”到“失真”,耐人寻思。毋庸置疑,“真诚”的写作态度是值得大力提倡的,但是,怎么提倡,怎么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要求不动声色地融进课程与教学中,怎样创设条件呵护“真”杜绝“假”,也需要在课程、教学、教材、评价各个层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如果说,基础等级回答的是“什么是合格的作文”,那么,发展等级回答的就是“什么是好的作文”。发展等级把“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作为好文章的标准,赞同者有之,批判者亦有之。有人批判这种标准过高,“混淆了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不同,混淆了写作基础教学与文艺创作的不同”。[5]有人批判这个标准的排他性:[6]为了“深刻”而丢了直白,为了“丰富”而不要简洁,为了“有文采”而失去朴实,为了“创新”而矫揉造作。不光学生如此,许多语文教师也堕入了狭隘的审美观难以自拔,“不少教师偏爱华美一类,以词藻铺陈为胜”,[7]还有的教师偏爱理趣贬低谐趣,非要在文章中挖掘深刻的、令人玩味的、韵味绵长的思想而后快,否则便觉遗憾和不足。章熊先生曾就大规模考试的评分误差问题提醒教师“评估作文,尤其要警惕风格偏爱。质朴、谨严、华美、含蓄、幽默、泼辣……不同的语言风格各有其表达功能,不应厚此薄彼”。[7]但是,《考试说明》把明显属于语言风格之一的“有文采”(华美)作为好文章的“标准”,恐怕有失公平。
有人认为,发展等级中采用的是“一点评分法”,即以四个细则中最突出的一点来评分,这一点该得多少分就得多少分,比如说,即使文章不丰富、不深刻也没有什么创新,单是在“有文采”这一点上突出,就可以得到满分20分。这种解释显然是对高考作文评分的误解。丰富、深刻、创新或者有文采,其中任何一点都构不成“好文章”的充分条件。换句话说,我们很容易找到一个例证来推翻“只要有文采便是好文章”的论断。实际上,高考作文评分采取的虽是分项评分法,但“这种分解是在综合的基础上进行的”。[7]这多少暗示了发展等级中的四项,即使不是全部,其中某些也是“好文章”的必要条件。
那么,究竟什么是好文章的最佳标准?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容易造成两种误区:一是偏执一词,执着于诸如“深刻”与“浅易”、“丰富”与“简约”、“有文采”与“朴实”、“求新”与“求真”之间优劣高下的辩论;二是妥协折中,使具有异质性的属于不同层面的标准杂糅在一起,从而对学生的作文求全责备。

对于“好”的标准的讨论,最后总是容易变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自说自话。其实,“文章究竟以怎样的表达方式呈现出来,的确算不上是一件最重要的事情”,[8]比这更重要的事情是:必须明白──我们到底该以怎样的框架来建构作文评价标准!
第一,进一步完善课程标准,缩近“课程总设计—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之间的两个落差,努力消解教学目标与评估实践之间的不相称的关系。“在一个以标准为基础的教育系统中,标准驱动着整个系统的运行”。[9]清晰、可测、可操作的课程标准才有利于构建合理、清晰、可测、可操作的评价系统。反之,“标准缺乏清晰的意义便导致了人们往往无法对标准形成一种共同的理解,间接地导致了各种类型目标实施的失败”。[9]《标准》在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对“表达与交流”的描述大体上重复,如初中的“多角度观察生活”“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与高中的“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相同,看不出它们描述了学生经过初、高中阶段性学习后所达到的结果上的差距。而在一些关键的区别点上,《标准》并没有作出有力的说明,如初中要求学生写“简单的”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高中则要求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提高”。“简单”和“进一步提高”具体由哪些指标来衡量?我们无法从《标准》中获得答案。笔者认为,要改变作文教学及评价体系中不合理的因素,首先就要对标准中不合理、不完善的部分予以改进,因为《标准》左右着教学和评价的实施。
第二,提高作文题目的编制水平。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学业评价考试在命题之前基本上没有题目编制细目表,这可能是造成我国考试命题主观性的一个重要原因”。[10]下面选取的例子虽是数学题的编制细目表,但它反映了国外考试编制细目表的一些基本原则。

阅读全文

与语文课标中关于写作提倡写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6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8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0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4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7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0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0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5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3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