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样学好初中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其实初中还不算难。
基本上老师讲的你掌握了就差不多。而且考试之前老师还会划范围,所以考试的话,复习到位的话基本没有问题。
#文言文主要的就是翻译。所以最好把重点字词都记住,尤其是老师重点讲的,做的练习里面经常出现的。
初中文言文也就那么多,再偏也不会到哪里去。记住重点字词然后再连词成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
注意一下语言的表达就可以了。这样翻译文言文的话比较快,而且也比较方便,不需要你可以去背下来。
这种方法在被课文的时候优势更会体现出来,可以结合翻译背课文。#理解性内容基本上就是课文里面的名句、中心句。
老师应该都会讲到,而且练习里面也很常见,所以如果这部分薄弱的话,考试之前可以翻看笔记,相关部分的练习,中心内容(意思之类)没有问题了,注意一下表达就可以了。#如果希望深刻理解的话,可以查找一些资料,比如作者,写作背景、缘由之类的资料。
不需要刻意记,大概的链迟了解之后再去看文章,也许又会有不一样的体会。#如果觉得不够保险的话,可以买练习册写写看,自己测试测试。
推荐那种有答案的,最好有一定讲解,那样帮助应该会更大。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在文言文学习中,很多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困难,特别是在考试中失分率较高。
因此对文言文的教学就成为我们语文老师不断探索的问题,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学好文言文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把握课本,扎实文言文基础。
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本中所出现的知识点:1、字音,包括多音字和异读字。2、词义,包括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3、文言句式,包括特殊句式等。二、语文教材强调文言文的朗读、背诵,其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多读多背来掌握文言知识,理解文意,培养语言感悟能力。
诵读可分四步进行:1、借助注释,粗读课文。2、质疑、解难、细读课文。
3、深入领会,精读课文。4、鉴赏评价,熟读课文。
巧了,我刚刚从别的地方看到一个中学的提问,说:怎样学好语文阅读理解?其实生活中无论读什么书,都像是我们在上学时候的阅读理解.我们要求的是读懂,并且领悟,得到对我们生活有意义的东西.我说的没有那个回答的人说的好,我给你粘过来吧,不好意思,不是原创啊.问题:怎样学好初中语文阅读?回答:阅搜唤圆读理解是语文综合素质的考察,老师讲上几天几夜,讲得天昏地暗,老师意犹未尽,你却晕头转向、昏昏欲睡.这不是一两天可以解决的问题,需要你首先提高阅读兴趣,然后坚持、坚持、再坚持!根据我们以往的教学经验,初中的语文阅读没有学好,一般有三个方面的问题:1.文字的理解能力差,不能把握文章的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以及一些特殊句子和词汇表达的含义.2.表达能力不足,能够看懂和理解文章,但缺乏语言的组织能力或者表达出来词不达意.3.知识性缺乏,平时各种知识积累少,虽然文章能够看懂,但由于缺乏对文章背景知识的了解,无法深入理解文章.有的同学可能只有一个方面的问题,有的可能全部问题都存在.针对不同的问题,你需要有不同的解决方法:1.对于文字理解能力差的同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对词汇含义的正确把握,你需要把课本找出来进行拉网式检查,把不能理解或理解错误的词汇搞清楚.然后就是多读、多思考.当你在阅读的时候,发现头大,赶紧让你老妈给你当头一棒,问你“这段要告诉你什么?这篇文章要告诉你什么?”.哈哈,开个玩笑,你在阅读过程中要反复问自己“他要告诉我什么?”不管是作家还是一般人,世塌我们写文章总是要告诉别人一些什么,阅读就是把这个找出来.当然,积累一些阅读方法也很重要,很多同学很看重这个,但如果没有前面的基础,这个根本没有用.2.表达能力不足的同学往往表现是作文也很差,有这个问题的同学需要先解决作文的问题,把自己想要表达的能够清晰完整地写出来.3.知识性缺乏的同学,那就是平时要多留意、多看书,看过之后不要就抛在脑后,还要记住,开始有点儿强制记忆的味道,感觉累,但以后习惯了,就会轻松.。
初中文言文如何学习?1、重视预习,学会自学课前一定要借助注释自己逐字逐句去翻译,不要坐等老师来讲解。
预习时注意找出疑难字句提交课堂讨论,向老师、同学请教。对重点字词要进行归类认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有相当多的文言实词是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所以卓越教育建议同学们呢要善于记忆、比较、归纳、整理,把“字词”学“活”。可以自己制作一个“常用文言词简表”,列出“词、词类、意义、例句”几个栏目,使知识系统化,提高学习效率。
2、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其意义、用法总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显示出来的,积累文言字词不要死记硬背,而应结合“语境”去揣摩。但是只把串讲一概当成解释字义的根据,这种本末倒置的方法也是十分有害的。
例如“至于劝善规过足矣”一句,课文下面注解为“能够做到规劝行好事,不行坏事就不坏了”。这仅是串大意,但学生常据此对号入座地去释义,误以为“至于=能够做到”,“足=不坏”,这就脱离了字词的既定意义,造成错误概念。
其实“至于”和“足”不解释也行。而若认为“劝=规劝”,就又脱离了具体语境,因为“规劝”与行善搭配不起来。
这个“劝”就是“劝勉”的意思,与“劝学”的“劝”同义。对翻译和字义的准确解释不加区分,很容易违背理解字义词义的基本原则。
3、牢牢记住主要文言句式主要文言句式有五种: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每种又有几种不同形式,记住形式,便于识记和理解。例如,文言文判断句最显着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1)、“……者,……也。”
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如:“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2)、“……,……也。”
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资治通鉴》)(3)、“……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4)、“……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
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战国策·齐策》)(5)、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卓越教育提醒同学们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很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4、提倡诵读语文教材强调文言文的朗读、背诵,通过多读多背来掌握文言知识,理解文意,可培养语言感悟能力。文言文和现代文在语言形式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文言文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书面语言,和后来历代作家仿古语言而写成的作品,属古汉语体系,这类文章跟现代文的主要区别在于语言上的差异。
因此文言文学习的难点和重点,也在语言上。文言文中的之乎者也,诘屈聱牙;词的通假、活用、古今异义,让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特殊句式,跟现代汉语习惯更有所不同。
所以只有多诵读,才能培养古汉语语感,只有多诵读,才能了解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才能领悟文言文的至善至美。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更是一个“泱泱文章大国”,文言文中有许多为政、为人、为学的好文章,好观点。
还有大量的有生命力的词语和句子,至今仍在延用。只有通过读,尤其是诵读,才能体味其特有的品味和意蕴。
卓越教育建议同学们诵读可分四步进行:第一步,借助注释,粗读课文。预习时完成粗读任务。
粗读的首要任务是疏通文字,然后在此基础上感知课文,从整体上初步把握课文结构。结合注释,根据上下文读两三遍,对课文内容应该能了解六七成了。
粗读中要画出疑难词句,以备在课堂上提交讨论。第二步,质疑、解难、细读课文。
通过课内细读,要能准确地正音、正形、断句,要解决粗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要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要增进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第三步,深入领会,精读课文。
精读时要力求读出语气、语调和节奏。通过精读,更深入地感悟、理解作品,体会文章的情感,把握文章的特色。
第四步,鉴赏评价,熟读课文。这一步主要靠同学们在课后主动进行。
要熟读成诵,要强化文言字词的学习效果,深化对课文内容、结构的理解。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文学。
楼主你好,我是高中生,以下给你介绍一些我的一些个人经验,纯原创无复制,希望能对你有帮助.我们都知道,初中语文阅读题分值大,也容易丢分,不过相对的,做好阅读提分也很快.阅读题训练是一个长期过程,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如果能坚持的话,最快一两个月就能有明显提高.多做阅读题这种废话就不多说了,关键做的时候一定要思路清晰,拿到一道阅读题,首先要明白是哪一类型的文章,比如常见的类型有科技型说明文、常识性说明文、记叙文和议论文等等,判断方法很简单这里不赘述了.下一步就是掌握每一类题常出的题型,比如记叙文常出一些类似分段概括、人物思想感情等等这类题,而科技型说明文则侧重于从文中找一些提到的诸如生产过程或所描述物体或流程的作用等等,把握这些题型并加以针对性的训练至关重要,因为就算你做100篇阅读而不加以总结分类和整理那考试考出来照样不会做.如果想要短期提高的话,那就每一类型的文章找3篇,把题型和对应的答题技巧全记下了,掌握后,每一类各找一篇历年中考中出过的题加以测试(因为中考的阅读题比较有严谨性和合理性,其实也并不是很难,作为测试再合适不过了).你就照我说的坚持两个月,那时你的阅读就绝对不会拉你的后腿了,最后送你一句话,阅读题要做精不在于做多.说这么多不求你给分,只要帮到你就好,加油!以饱满的信心去迎战中考吧。
没有文言文的语文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所以我们从小就应该接受文言文的教育,由于文言文时代离我们相距太远,初中生不易接受,所以学起来比较困难,怎样才能让初中生学好文言文呢?现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和同行们一起探讨。
一、在背读中亲近 背读是学好文言文的重要方法,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只有让学生掌握了足够量的文言文篇目,才能让他们通过背诵,从语音、词汇、句读、语言习惯等方面逐渐感悟文言文,亲近文言文,从而喜欢文言文。
“爱好是最好的老师 ”,只要学生喜欢上了文言文,就会养成自觉背诵的好习惯,学生也会在熟读背诵中体会到成功的欢乐,在背诵中受到古代文化的熏陶,从而积累了词汇,丰富了语言,并且在背诵中,使自己的道德得到良好的熏陶和修养。选入教材的文言文,大都是文质兼美、凝练典雅的范文,都很讲究推敲,讲究凝练,讲究对偶、排比、互文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如果能够熟读背诵,何愁不能学好文言文?有何愁不能丰富自己的词汇? 二、在积累中丰富 学习文言文还重在积累,因为文言文一次多义的现象最多,也是最普遍的,在这篇文中是这个意思,而在另一篇课文中却又是另一个意思,为了能准确理解文言文,就必须掌握这个词的多种含义,从而联系上下文,确定他在文中的含义,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一词多义的现象。我在教学中,建议学生每人建立一个文言文小词典,只要遇到一次多义的词就添加进去,包括词的本意,古义,今义,引伸义等,并且将每个词义后都附上例句,便于理解掌握。
如“间”,就有“参与”、“暗地”、“一会儿”、“中间”、“夹杂”、“房间(量词)”等多种含义,在教学中遇到类似的词,我就让学生收到他们的小词典,并写上例句;遇到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现象,如使动词、意动词、名次作状语等用法,我也让他们收藏并注明。随着年级的上升,学生的小词典也在逐渐加厚,词汇量也在逐渐丰富,这样,即使遇到陌生的文言文,由于平时积累了丰富的词汇,理解、翻译也会得心应手。
这就得益于平时的积累。 三、在研讨中领会 一个人的智慧总是有限的,而合作学习就会让自己的智慧更显光芒,每学习一篇文言文,我总是让学生进行讨论,从作者的生活、经历到文章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从每个句子到修辞手法的运用;从遣词造句到表情达意;从句子到篇章结构的布局及表现手法的运用上都进行热烈的讨论。
让学生在讨论中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及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讨论中感受成功的乐趣,在讨论中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在讨论中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 教无定法,学无定则,要让初中生学好文言文,方法途径很多,还有待我们借助远程教育这个平台,齐心协力,共同探讨。
没有文言文的语文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所以我们从小就应该接受文言文的教育,由于文言文时代离我们相距太远,初中生不易接受,所以学起来比较困难,怎样才能让初中生学好文言文呢?现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和同行们一起探讨。
一、在背读中亲近
背读是学好文言文的重要方法,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只有让学生掌握了足够量的文言文篇目,才能让他们通过背诵,从语音、词汇、句读、语言习惯等方面逐渐感悟文言文,亲近文言文,从而喜欢文言文。“爱好是最好的老师 ”,只要学生喜欢上了文言文,就会养成自觉背诵的好习惯,学生也会在熟读背诵中体会到成功的欢乐,在背诵中受到古代文化的熏陶,从而积累了词汇,丰富了语言,并且在背诵中,使自己的道德得到良好的熏陶和修养。选入教材的文言文,大都是文质兼美、凝练典雅的范文,都很讲究推敲,讲究凝练,讲究对偶、排比、互文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果能够熟读背诵,何愁不能学好文言文?有何愁不能丰富自己的词汇?
二、在积累中丰富
学习文言文还重在积累,因为文言文一次多义的现象最多,也是最普遍的,在这篇文中是这个意思,而在另一篇课文中却又是另一个意思,为了能准确理解文言文,就必须掌握这个词的多种含义,从而联系上下文,确定他在文中的含义,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一词多义的现象。我在教学中,建议学生每人建立一个文言文小词典,只要遇到一次多义的词就添加进去,包括词的本意,古义,今义,引伸义等,并且将每个词义后都附上例句,便于理解掌握。如“间”,就有“参与”、“暗地”、“一会儿”、“中间”、“夹杂”、“房间(量词)”等多种含义,在教学中遇到类似的词,我就让学生收到他们的小词典,并写上例句;遇到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现象,如使动词、意动词、名次作状语等用法,我也让他们收藏并注明。随着年级的上升,学生的小词典也在逐渐加厚,词汇量也在逐渐丰富,这样,即使遇到陌生的文言文,由于平时积累了丰富的词汇,理解、翻译也会得心应手。这就得益于平时的积累。
三、在研讨中领会
一个人的智慧总是有限的,而合作学习就会让自己的智慧更显光芒,每学习一篇文言文,我总是让学生进行讨论,从作者的生活、经历到文章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从每个句子到修辞手法的运用;从遣词造句到表情达意;从句子到篇章结构的布局及表现手法的运用上都进行热烈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及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讨论中感受成功的乐趣,在讨论中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在讨论中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
教无定法,学无定则,要让初中生学好文言文,方法途径很多,还有待我们借助远程教育这个平台,齐心协力,共同探讨。
初中文言文学习,除了要“读读背背”,积累语言材料,增加感性认识之外,还应当积累文言字词和语句的相关知识。
只有重视文言词语等基础知识的积累,才能有效的培养起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鉴于此,我们该怎样学习文言文呢?首先,学习文言文要做到“三多”:多读、多背、多练。
古人学习文言文,讲究烂熟于心,“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虽然我们不一定要像古人那样摇头晃脑,但其重视诵读的习惯无疑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所说的“多读”,不仅要读课本,而且要读读本,有机会的话,还应当尽可能阅读一些文言作品,如“四书”、“五经”、《资治通鉴》等,尽可能的扩大自己的视野。
“多背”是指凡是要求背诵的课文都要不折不扣的背诵,最好能一字不落的把它默写下来,连标点符号也不要弄错!你千万别以为这只是“死记硬背”,倘若你能坚持到底,那么,在潜移默化当中,你就自然掌握了古人的用语习惯和遣词造句的方法,你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就自然而然的培养起来了。“多练”是提高文言阅读能力的捷径之一,不仅要认真完成课后训练,而且要多做相关的字词句的分类训练,以拓展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其次,学习文言文不仅要学会听课,而且要重视预习和复习。课前预习,除了结合脚注疏通文意之外,还应当进行详细的圈点勾画,结合语境,反复揣摩,找出自己暂时还无法理解的东西,对那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一定要加倍注意。
当然,有条件的话,还应当搜集相关的资料,以备不时之需。在预习的时候,千万别忘记了反复诵读课文,要尽可能读出作者的语气、轻重和感情,要流利通畅、声情并茂。
如果有时间,还可以将不懂的地方制作成问题卡片,以便上课时及时与老师交流或互动。上课时带着问题专心听讲,认真做好笔记,并及时发表自己的观点,尤其是自己尚未弄懂而老师又忽略了的地方,一定要“打破沙锅问到底”,切忌浅尝辄止,不懂装懂!课后复习尤为重要,通过复习,不仅可以巩固学习成果,而且还可以加深理解,触类旁通,培养自己的迁移能力。
因此,同学们一定不要贪图省事儿,要是上课听听就了事,那么,你就有可能像“猴子掰包谷”一样——丢了包谷摘桃子,丢了桃子搬西瓜,丢了西瓜追兔子,丢了兔子空手回——到头来,自己什么也得不到!第三,学习文言文,要学会学习。有的同学认为,学习文言文不外乎翻译课文,因此,上课时抱着参考书不放,就像落水的人抱着一根救命的稻草,视若宝贝,敬若神明,一切唯参考书是听!殊不知,这些人误把拐杖当双腿,丢了拐杖则寸步难行!他们上课时一般不怎么爱听老师的讲解,更不会动脑筋去思考问题,满以为参考书上什么都有,根本用不着操这份闲心。
哪知长此以往,对参考书形成的依赖就像一颗定时的炸弹,随时都有可能要了自己学习的生命!——他们一翻开参考书,就什么都懂,可谓一目了然;但是,一旦关上参考书,他们就像一个失去拐杖而又不会走路的孩子,收获的是一脸的茫然!因此,我们要科学的使用参考书,只有在万不得已时才借用一下,因为,它至多是一根备用的拐杖,千万别把它当成“双脚”,路得靠自己一步一步的走,任何投机取巧都只能是徒劳和枉然!第四,学习文言文,关键是要重视归纳和积累。一般说来,初学文言文,最好做到“每课一归纳,单元一小结”。
归纳整理时可以从特殊字词的注音、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成语典故、重点语句以及文化常识等个方面来进行,每个单项都可以自行规定一种特殊的符号,以提高学习效益。如:用“①②③”表示一词多义;用“※”表示名词作状语;用“#”表示使动用法;用“⊙”表示意动用法;用“≠”表示古今异义;用“=”表示通假字;用“@”表示成语典故;用“”特殊句式……当然,无论做什么整理,都必须积累相应的例句,否则,你的知识点就成了无本之木和无源之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只要你持之以恒,我深信,三年下来,你一定会卓尔不群,令人刮目相看。
一、根据单音词双音词推断
文言实词以单音词为主,这与现代汉语词汇以双音词为主有很大区别。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今齐地方千里”,这里的“地方”是两个词,是“土地”“方圆”的意思,而今天变成一个固定的意思了。可见,如果不把握文言实词以单音词为主的特点,就会因在理解上失误而答错题。在答题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组词的方法,将古文中的单音词组成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就能很方便地理解文义。如 “齐师伐我” ,将这四个单音词分别组成 “齐国 ”、“军队”、“讨伐”、“我国” 四个双音词,即可将“齐师伐我”的文意理解清楚了。
二、利用结构相似的句式推断
古人行文,往往采用一些字数同、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语句,各句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用同义、反义或意思相关的词,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些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求得词语正确的解释。
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用”和“以”位置相同,“以”的意思就是“用”的意思。如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人。”中的“殚”义可由熟悉词“竭”的意义推知,“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句中的“弥”可由“愈”义推知。另外“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通五经,贯六艺。”等句子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推断实词或者句子的含义。
三、利用词性变化辨别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某些实词的特殊用法,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做乙类词用,这种语法现象就叫做文言的词类活用。常见的类型有: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某些实词的特殊用法,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课本里比较常见的就有“名词作状语”、“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动词活用为名词”、“使动”和“意动”等多种,非常复杂。如果不了解这种现象,把握不好其活用的规律,不仅领会不了文章的内容,反而会闹出笑话。如:“其一犬坐于前。”“犬”,是名词作状语,意为“像犬那样”; “今王鼓乐于此。”
四、利用成语来推断
借成语推求词义。成语是文化积淀下来的一种载体。文言文中的许多单音节词都保留在成语或现代汉语语素中流传下来。,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掌握了不少成语,可利用这些成语中的意义来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如“臣从其计,大王赤赦臣。”,从成语“言听计从”可以推断“从”是“听从”的意思。
②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方法
文言文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华之一,它有着独特的文化意蕴和崇高的美学价值,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要教好文言文,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一、巧引导重激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中,往往是教师从头讲到尾,学生从头记到尾,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体现,缺乏表现自己的机会,当然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其实,从现行初中课本的编排来看,课文都选得比较浅显易懂而且注释十分详细,学生也有不少的学习资料,完全可以通过自学初步弄懂课文。这样,在课堂上老师就可以将话语权更多地交给学生,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和展示的舞台,彻底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教师要从自我做起,转变观念,相信学生,把“舞台”让给学生,把“一言堂”变成“群言堂”,使学生由听众变为教学实践的主体。
二、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抓住学生的兴奋点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死记硬背,不但没有让学生受到人文熏陶,反而产生了厌恶情绪,事与愿违。学生的学习负担十分繁重,文言文本身又很枯燥,如果教学方法单调呆板,学生就不会有太多兴趣。如果在课堂上采用传统的逐字逐句翻译的纯串讲式教学模式,就会使得整个课堂从头到尾呈现出同种节奏,学生很难或很少出现兴奋点,上课开小差甚至打磕睡也就不足为怪了。因此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拓宽学生视野,拓展学习空间,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运用多种展示手段,将视频、音乐、朗诵、图片等带入课堂,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缓解学生因长时间诵读而产生的疲劳,播放音乐欣赏或是为了活跃气氛让学生唱唱歌,都是可行的。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召开故事会,举行辩论赛,让学生预习课文后,自编、自导、自演出课本剧。这样课堂上学生就会动起来、兴奋起来,这样的课堂正是我们所期望的。
三、将文言文阅读向课外延伸,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文言文教学一大难点在于,除了课堂之外,几乎没有任何文言语言环境,要切实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仅仅依靠教材中屈指可数的课文和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落实好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领悟文言文学习方法、感受文言文学习趣味的同时;给学生适当引荐一些短小浅显的文言文课外读物,让学生自主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形成文言文阅读学习小组,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在关键的地方老师给以点拨,解决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收获的喜悦,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潜移默化之中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四、正确引导,促进学生深入阅读
作为课堂组织者、参与者、评价者的教师,在课堂研讨的组织中,首先要在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形成明确的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对问题的价值要有个衡量标准,从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评价、筛选,有意识地将一般的问题引向深入,将分散的问题引向课题,从而保证师生研讨的问题明确并具有定的价值。要实话实说,适时地引导。讨论应该尽可能深入,鼓励学生表述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但问题还是应该相对地有集中的指向。教师应在不挫伤学生积极性的前提下,对问题进行筛选和引导,在这个过程中,也逐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掌握提出有价值问题的方法。
学有法而教无定法,在具体教学中,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还应多思考,多探索,多总结,要努力寻找切合新课程要求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的轻负高效,从而真正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