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语文中足下是什么意思

语文中足下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3-04-15 13:37:49

A. “足下”为什么是敬称

“足下”缘何是敬称庄洪江 古人习惯于尊称对方为“足下”(现代交际中也较常见)。例如:“卜者知其旨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樱蠢乎!”(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这里的“足下”就是对对方的敬称。“足下”,光看字面意思,就是脚下,然而脊顷陪脚下缘何会成为敬称呢? “足下”之称始于春秋时晋文公称介之推。刘敬叔《异苑·卷十》中记载:“介之推逃禄隐迹,抱术烧死。文公拊术哀嗟,伐而制履。每怀割股之功,俯视其履曰:‘悲乎足下!’‘足下’之称将起于此。” 文中所说的“文公”指晋文公,即公子重耳;“介之推”是晋文公的心腹之臣。当年公子重耳为逃难而乎岁流亡之时,介之推等时时侍奉左右。有一次,公子重耳饥饿难挨,一时又找不到食物,介之推贬毅然忍痛割下大腿上的肉,烹煮后供重耳充饥,使之得以活命。经过一番磨难,公子重耳东山再起,重回晋国,南面称王,执掌国政,成为历史上着名的晋文公。文公即位后,让从亡之臣自述己功,论功封赏。因介之推不言己功,不贪名利,而被文公疏忽淡忘。及至想起去请,介之推已携其母隐遁绵山(近山西境内)了。文公派人遍山寻觅,不见踪影。为迫其出山,文公下令放火焚烧,最后介之推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之下。文公拊术,哀痛不已。为了不忘当年介之推的活命之恩,文公伐其树,并用其做成一双木鞋。以后,每当看到脚下的木履,想到介之推的“割股之功”,便悲呼“足下”。后来,人们就用“足下”来表示对对方的敬称了。

B. “足下”为什么是敬称

见到尊贵的朋友,不敢看你的脸,只敢看你的脚下,就是低头的意思,所以表示敬称。

“足下”是一个敬辞,下对上或者同辈之间都可以尊称对方为“足下”,意思跟今天的“您”相近。

1、《战国策·燕策》中收录有投奔赵国的燕国大将乐毅回复燕惠王的一封信,开篇就写道:“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质之罪,以伤先王之明,而又害于足下之义,故遁逃奔赵。”“斧质”是古代一种酷刑,将人放到砧板上,用斧头砍死。

乐毅这段话的意思是:臣不才,不能遵循燕国先王的教诲,来顺应大王您左右官员之心,恐怕犯下斧质之罪,这样既伤害了先王的英明,又有害于足下您的宏悔仁义,因此遁逃投奔了赵国。乐毅是臣,燕惠王是君,这是“足下”之称用于下对上。

2、相传在春秋时代,晋公子重耳曾因宫廷内乱流亡在外十九年,大臣介之推一直跟随着他,辅佐他,重耳回国当了国君之后,对有功之臣大行封赏,介之推却功成身退,与老母亲隐居深山。

晋文公派人去找他,请他出来做官,介之推就是不肯出山,最后,晋文公下令放火烧山,想用这个办法逼他们母子出山。结果,介之推母子二人烧死在一棵大银绝模树下。

文公对此后悔不已,另人砍下此树,做了一双木屐。穿上木屐时,常低着头,望着木屐哀叹:“悲乎,足下!”(悲痛啊!脚下!)

后来,“足下”一词就由追忆友人、缅怀友人变成对友人的敬称了。

(2)语文中足下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足下近义词:

阁下

意思:是指对人的尊称、敬辞、称对方,多用于书信中;也指有显赫的地位、尊严或价值的人,用作对某些高级的显要人物(国家的统治者、大使、总督)的尊称或称呼;泛指对人的敬称。

出处:唐·白居易《与刘苏州书》:“阁下为仆税驾十五日,朝觞夕咏,颇锋缓极平生之欢。”

译文:阁下为自己驾车十五天,早上唱歌晚上咏诗,简直是平生最快乐的日子。

陛下

意思:对帝王的尊称。

出处:战国刘向等人《战国策·燕策》:“秦舞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

译文:秦舞阳奉上地图匣子,依次进献给陛下。

C. 古代书信中的"顿首","足下"是什么意思

“顿首”在书信上是表示在书面给人跪拜,致敬。 面对面时,顿首是跪拜在地,然后引头至地,就立即举起的动作。因为头触地的时间很短,只略作停顿,所以叫顿首。《周礼.春官.大祝》注:“顿首拜,头叩培孙地也。”疏:“顿首者,为空首之时,引头至地,首顿地即举,故名顿首。”顿首是古代跪拜礼节中较轻的一种,一般用于地位相等或平辈间。而这种顿首礼,庄重却不过于谦卑,所以后人给君王以外的人写信时,在首尾处就采用“顿首”二字以示在书面给人跪拜,致敬。
足下是对方的尊称。译为“您”。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出奔在外19年,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即位后为晋宏中链文公。晋文公欲封赏有功之人,却忘了封赏当年跟随他逃亡并割股肉让他食用的介子推,而介子推也不愿接受封赏,带老母隐居到绵山之中。晋文公知道后,派人去绵山寻找,他避而不见,于是晋文公用烧山的办法想迫使他出山,没想到介子推倔强如斯蔽孙,抱着大树和母亲被烧死了。晋文公十分悲痛,于是令人砍下这棵大树制成木屐穿在脚下,每次看到木屐的时候都会说:“悲乎,足下!”。“足下”一词由此而来,最终“足下”一词逐渐演变成对表示对他人的敬称。

D. 古人尊称对方为“足下”,“阁下”有何来历

足下: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
足下是旧时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战国策·燕策一》苏代谓燕昭王:“足下以为足。如大将军足下,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足 : 足 zú 脚:足下(对对方的敬称)。足迹。足球。足坛。失足。高足(敬辞,称别人的学生)。举足轻重

下 : 下 xià 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下层。下款。等级低的:下级。下品。下乘(佛教用语,一般泛指教义之浅显者)

阁下
阁下为对“您”的敬称,与足下意思相近。古代常见于口语,近代至现代则多用于书籍信函中。目前人们在书信(尤其是公函、业务相关书信)中仍数码然使用阁下来称呼彼此。但是由于“您”一字的代替,慢慢地“阁下”一词多用于外交场合。香港的法院于1997年主权移交后对法官的称呼由“法官大人”转为“法官阁下”。
从尊称的本义上来考证,“陛下”不是叫皇上本人的,“殿下”、“阁下”也都不是叫对方本人的。“陛下”中的 “陛”实际上是指帝王宫殿的台阶,东汉大文学家蔡邕(蔡文姬之父)曾经解释说,皇帝派他的近明旦臣拿着兵器站在宫殿的台阶下,以防不测。所以,陛的下面是皇帝的近臣,蔡邕用进一步解释说:“谓之陛下者,群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
皇帝至高无上,臣子不敢直接同他交谈,只好让皇帝的近臣代为转告,所以一声“陛下”叫的不是皇上,而是叫站在陛下的人转告皇上。话又说回来,规矩不是一成不变的,臣子也不是绝对不能直接与皇上说话,但是礼节不能省略,所以,与皇上说话前叫一声“陛下”,就是表示自己的恭敬之意。“陛下”的问题解决了,“殿下”、“阁下”也就迎刃而解了,这些尊称的意思其实都一样,表示自己不敢和对方直接说话,要请人代为薯槐哪转达,以此表示对对方的尊敬。“殿下”一般是对皇太后、皇后、太子、诸王的尊称,但是历朝历代略有不同,“阁下”是对一般人的尊称,现在还用于外交场合。另外,“足下”也是对别人的尊称,但是与“陛下”、“殿下”、“阁下”的解释并不完全一样。

E. 古汉语中,“足下”是对什么的敬称

足下常用于对平辈或是朋友之间的敬称,在大饥古代,下称谓上,或同辈相称,都用“足下”,意为“您”。足下,属称对方的敬辞。

相传晋公子重耳烧山逼介之推出山,不料介之推却抱着一棵大树烧死。晋文公砍下大树做了木履穿在脚下,平时总是看着脚下的木履说:“悲乎,足下!”



(5)语文中足下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在古代上级对下级的称呼

殿下:原滚备返指殿阶之下,后来成为中国对皇族成员的尊称,次于代表君主的陛下。汉朝开始称呼太子、诸王为殿下,三国开始皇滚前太后、皇后也称殿下。唐代以后只有皇子、皇后、皇太后可以称为“殿下”。

阁下:阁下是旧时对一般人的尊称。常用于书信当中。原意也是由于亲朋同辈间互相见面不便直呼其名,常常先呼其在阁下的侍从转告,而将侍从称“阁下”的,后来逐渐演变为对挚友亲朋间尊称的敬辞。

F. “足下”在古代是下对上或同辈之间的尊称,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中国号称礼仪之邦,古人尤为重视礼节,称呼就是一个重要的表现。下称谓上,或同辈相称,都用“足下”。意思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您”,是称呼对方的敬辞。

无论是下对上,还是同辈相称,“足下”都带有敬意。旦帆前《称谓录》说:“古称人君轿昌,亦已“足下”称之,则“足下”之为尊称。”那么为什么尊称对方用“足下”这个词呢?据说这是源自晋文公。据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十记载:“介子推逃禄隐迹,抱树烧死。文公(晋文公重耳)拊木哀嗟,伐而制履(以木作底的鞋)。每怀割股之功(介子推在重耳出逃中,曾割自己大腿上的肉为重耳充饥,亦称“剐肉奉君”),模清俯视其履曰:“悲乎足下!”“足下”之称盖起于此。”《异苑》对“足下”的解释虽十分有趣,但也有人不认同这个看法。裴骃在《史记集解》中引东汉末年蔡邕的话解释说:“群臣士庶相与言,曰殿下、陛下、足下、侍者、执事,皆谦类。”也就是说,“足下”只是谦虚地尊称对方的称呼。

G. 为什么古人尊称对方为“足下”

古人习惯于尊称对方为“足下”(现代交际中也较常见)。例如:“卜者知其旨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这里的“足下”就是对对方的敬称。“足下”,光看字面意思,就是脚下,然而脚下缘何会成或氏空为敬称呢?

“足下”之称始于春秋时晋文公称介之推。刘敬叔《异苑·卷十》中记载:“介之推逃禄隐迹,抱术烧死。文公拊术哀嗟,伐而制履。每怀割股之功,俯视其履曰:‘悲乎足下!’‘足下’之称将起于此。”

文中所说的“文公”指晋文公,即公子重耳;核裂“介之推”是晋文公的心腹之臣。当年公子重耳为逃难而流亡之时,介之推等时时侍奉左右。有一次,公子重耳饥饿衫瞎难挨,一时又找不到食物,介之推贬毅然忍痛割下大腿上的肉,烹煮后供重耳充饥,使之得以活命。经过一番磨难,公子重耳东山再起,重回晋国,南面称王,执掌国政,成为历史上着名的晋文公。文公即位后,让从亡之臣自述己功,论功封赏。因介之推不言己功,不贪名利,而被文公疏忽淡忘。及至想起去请,介之推已携其母隐遁绵山(近山西境内)了。文公派人遍山寻觅,不见踪影。为迫其出山,文公下令放火焚烧,最后介之推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之下。文公拊术,哀痛不已。为了不忘当年介之推的活命之恩,文公伐其树,并用其做成一双木鞋。以后,每当看到脚下的木履,想到介之推的“割股之功”,便悲呼“足下”。后来,人们就用“足下”来表示对对方的敬称了。

H. 文言文的“足下”是什么意思

古文言文中“足下”有五种含义。

1、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对同辈、朋友的敬称,古时也用于对上。

出处:《韩非子·难三》:“今足下虽强,未若知氏 ; 韩、魏虽弱,未至如其在晋阳之下也。”《史记·项羽本纪》:“大将军足下。”乐毅《报燕惠王书》:“恐伤先王之明,有害足下之义。” 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足下昔称吾于颖川 ,吾常谓之知言。” 唐 韩愈 《与孟东野书》:“与足下别久矣,以吾心之思足下,知足下悬悬于吾也。”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三章:“余与足下俱系北大同学,而令戚又系余之同乡,彼此素无仇隙。”

2、脚底下。

出处《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唐·冯贽 《云仙杂记·飞云履》:“ 乐天着示山中道友曰:‘吾足下生云,计不久上升朱府矣。’”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谓真之进步,在于己之足下。”

3、指脚底板上。

出处:《汉书·宣帝纪》:“[宣帝]身足下有毛,卧居数有光燿。” 颜师古注:“遍身及足下皆有毛。”

4、足所立之处。

出处:《老子》:“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喻指身边。

出处:《宋书·夷蛮传·诃罗陀国》:“所遣二人,一名 毗纫 ,一名 婆田 ,令到天子足下。”

以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阅读全文

与语文中足下是什么意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03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7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6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09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6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5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7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4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21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7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2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12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0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5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7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5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