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提高听课评课的实效性
如何提高听课评课的实效性
听课与评课是教师从事教学研究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听课是学习,是一种由外而内的获取过程。评课是表达,要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及由这些活动所引起的变化进行有价值的判断(认识),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输出过程。听课与评课活动都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 怎样听课
听课是教师凭借眼、耳、手等自身的感官及有关的辅助工具,从课堂情景中获取相关的信息资料,通过听课,达到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促进自我反思,以此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能力。听课的过程简言之就是:耳听、眼看、脑想、手记。关注的内容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⒈看教师的教 四个维度:
组织能力,包括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活动的组织等,核心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能抓住知识主线,层次分明,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有讲有练。组织严密,能根据学生学习现状实时调整教学计划; 调控能力,看教师能否根据课堂教学进展情况与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调整教学环节,保证课堂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教学机智,现在我们强调智慧课堂,观察教师敏捷快速地捕捉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的能力,是否能灵活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果断处理课堂突发事件,调整教学计划,重组教学结构,激活课堂教学;
练习设计,看教师能否设计符合学生实际(具有弹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练习题,达到巩固新知、拓展提高的目的,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教师布置练习题的时候是做统一要求,还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有一定梯度的练习题。 对于教师的教,听课是重点应该关注的是:
①课堂教学确定怎样的教学目标、目标在何时采用何种方式呈现; ②如何引导学生复习回顾、回顾什么;
③新课如何导入,包括导入时引导学生参与那些活动; ④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采取了哪些教学手段;
⑤设计那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如何探究(设计活动步骤);
⑥设计怎样的问题或情景引导学生对新课内容和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 ⑦安排那些练习让学生动手练,使所学知识得以迁移巩固; ⑧课堂教学氛围如何。 ⒉看学生的学
看学生的学习状态(积极自觉否、注意力集中否、学习习惯怎样、对知识的感知等)。 主要评价学生学习中的四种状态:
参与状态,看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参与的面有多大,看学生是否积极主动探究问题;
交往状态,看课堂上是否有多向信息联系与反馈、学生的活动时间多少、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氛围和合作技能;
认知状态,看学生对知识的感知情况,看学生是否具有问题意识,敢于发现问题,善于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看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
情绪状态,看学生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能否自我控调学习情绪。 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听课者应该关注:
① 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② 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
③ 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 ④学生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等等。 ⒊听课中要重点关注 教学环节设计,听课时要关注教师教学环节的设计,即情境创设→新课的导入→新知的探究→新知的巩固、应用与拓展等是否合理,各环节如何控制时间,完成每一环节的过程和过渡是否有条不紊,充分发挥每一分钟时间的效能; 对教材的加工,听课时要关注教师是否对教材内容进行了二次加工并具有创造性,是否有新的资源和信息,拓展是否适度合理;
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听课时要关注教师是怎样充分、灵活、简便、有效地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再现纵横联系,如何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理解掌握新知。如何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教学方法与手段,听课时要关注教师是采用什么方法和手段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法:手段:) 练习设计与知识拓展,听课时要关注练习设计是否做到有针对性、层次性、拓展性,达到巩固新知,培养能力的目的。关注练习形式是否多样,是否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的基本功。 二做好记录
⒈记录主要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方法、板书要点等。 ⒉记录典型事例,对在听课过程中出现的关键性问题要做出标记或评断。 ⒊记录经历的时间,教学中各环节、各种活动所用的时间。
⒋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情况,包括学习方式(讨论、练习方式、读书方式„„)、学习态度、教学效果等。
⒌*记对课堂的简要分析。
二、如何评课
好课的标准(仁者见仁)
教学的本质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由此我们所说的好课可以用“真实、有效”四个字来概括。
真实就是表现在所作的课时在常态下进行的课,平实的课,实事求是。落脚点体现在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真实一定是有缺憾的课,不求十全十美。
有效则体现在课堂中在教材的使用、教学方法的选用科学而实用,落脚点是学生的发展。学生上课,进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就是无效。如果课堂一切都顺利,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节课呢? 一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目标却一不完整。要看这些学习目标的落实情况,整个教学活动是否围绕这些教学目标,教学效果是否达到这些目标。 二评对教材的处理
评老师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我们在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的准确科学,更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教师是否根据教学目的、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心理特点,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整充实与处理,重新组织、科学安排教学程序,选择好合理的教学方法,使教材系统转化为教学系统。
❷ 如何就一堂语文课进行评课,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评
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体系是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组成的,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追求。
如何正确理解这三个目标之间的关系,也就成了如何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如何正确地评价课堂教学的关键了。
有人把课堂教学比作一个等边三角形,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恰好是这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任何的一个顶点得不到重视,那这个三角形就不平衡。
这无疑是一个很恰当的比喻,形象地表现了这三个目标的相互依赖的关系。反映了这三个目标的不可分割,缺少了任何一个目标的达成,一节课显然也就不完整了。
二、从处理教材上做出分析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我们在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的准确科学,更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教学目标要在教学程序中完成,教学目标能不能实现要看教师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作。缘此,评课就必须要对教学程序做出评析。教学程序评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看教学思路设计
写作要有思路,写文章要有思路,上课同样要有思路,这就是教学思路。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
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为此,评课者评教学思路,一是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二是要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是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四是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有效果。
我们平时看课看到有些老师课上不好,效率低,很大一个程度就是教学思路不清,或教学思路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和学生实际等造成的。所以评课,必须注重对教学思路的评析。
2、看课堂结构安排
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思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侧重教法设计,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
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课堂结构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课堂效果。可见课堂结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通常一节好课的结构是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
计算授课者的教学时间设计,能较好地了解授课者授课重点、结构安排授课时间设计包括: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与衔接是否恰当。
1、计算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看有无前松后紧(前面时间安排多,内容松散,后面时间少, 内容密度大)或前紧后松现象(前面时间短,教学密度大,后面时间多,内容松散)看讲与练时间搭配是否合理等。
2、计算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时间分配,看是否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有无教师占用时间过多,学生活动时间过少现象。
3、计算学生的个人活动时间与学生集体活动时间的分配。看学生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集体活动过多,学生个人自学、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时间大少现象。
4、计算优差生活动时间。看优中差生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优等生占用时间过多,差等生占用时间太少的现象。
5、计算非教学时间,看教师在课堂上有无脱离教学内容,做别的事情。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的现象。
(2)如何通过听评课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扩展阅读
意义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课堂教学,对探讨课堂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深化课程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促进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确立课改新理念。
教育思想,通俗的说法,就是教育的观念,对教育的认识,或对教育的主张。教育思想人人有之。教育思想有层次之分:教育认识、教育观念、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教育思想的最高境界。教育理念也称为教育理想、教育信念、教育信条等。
教育理念是一种思想,一种观念,一种理想,一种追求,一种信仰。所以,可以说,教育理念是一种理想化、信仰化了的教育观念。教师一定要确立自己的教育理念,它是教师的主心骨。先进的教育思想不仅课堂教学的灵魂,也是评好课的前提。
所以,评课者要评好课,首先必须研究教育思想。在评课中,评课者只有用先进的教育思想、用超前的课改意识去分析、透视每一节课,才能对课的优劣作出客观、正确、科学的判断,才能给授课者以正确的指导,从而促进授课者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揭示教育规律,促进学生发展。若用传统陈旧的、僵化的教育思想去评课,不仅不能给授课者以帮助,反而可能会产生误导。
(二)有利于帮助和指导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形成教学风格,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同样的一个学科,同样的一节课或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表现出的教学风格则不同。有的教师的教学风格是精雕细刻。
把课上得天衣无缝;有的教师的教学风格是大刀阔斧,紧紧抓住重点难点,使疑难问题迎刃而解;有的教师的教学风格是善于归纳推理,用逻辑思维本身的魅力把学生吸引进去;有的教师的教学风格是运用直观、形象、幽默的优势,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到轻松愉快,充满学习的乐趣。
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同一个班的学生,面对不同的教师上课,有不同的表现。平时表现异常活跃的班级,面对新教师,表现出沉默寡言;平时不愿参与课堂教学的班级,却在新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
以上事实告诉我们,在评课中,评课者必须十分的注意去发现和总结授课者的教学经验和教学个性,要对教者所表现出来的教学特点给予鼓励,帮助总结。让教者的教学个性由弱到强,由不成熟到成熟,使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三)有利于信息的及时反馈、评价与调控,调动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评课,可以把教学活动的有关信息及时提供给师生,以便调节教学活动,使之始终目的明确、方向正确、方法得当、行之有效。
首先,通过评课的反馈信息可以调节教师的教学工作,了解、掌握教学实施的效果,反省成功与失败原因之所在,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创造性,及时修正、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其次,通过评课的反馈信息,可以调节学生的学习活动。
心理学研究表明,肯定的评价一般会对学生的学习起鼓励作用,通过评价,学生学习上的进步获得肯定,心理上得到满足,强化了学习的积极性;否定的评价虽会使学生产生焦虑.但某种程度上焦虑,也具有积极的动力作用,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其实,学生从评课中获得自己学习的有关信息,加深了对自我的了解,为下一步的学习提供了帮助。矫正以往学习中的错误行为,坚持和发扬正确的学习方法与作风,提高学习效率。
评课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以有利于当前新课程的教学。它集管理调控、诊断指导、鉴定激励、沟通反馈及科研为一体,是研究课堂教学最直接、最具体、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和手段。
❸ 怎样使听评课更有效教师应如何听课
在听课、评课二者之中,听课是评课的前提与基础,评课是听课的延续与升华。笔者试就听课的一些注意要点,结合个人经验略作讨论。一、听课前应准备什么盲目性是效率的大敌,听课也是如此,教师盲目进行听课与有所准备听课,效果大不一样,听课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1)熟悉教材,了解这节课编者的意图,弄清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熟知教学内容的重难点。(2)明确这节课教学的三维目标,听课时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看出教师教学的完成情况。(3)针对这节课,根据自己的经验或理解,在头脑中设计出课堂教学初步方案。粗线条地勾勒出大体的教学框架,为评课提供一个参照体系。二、听课时应记录什么听课记录是重要的教学研讨资料,是教学研讨与评价的依据,它应该反映课堂教学的原貌,能使听课者依据听课记录,通过合理想象与“填空”,在头脑中再现教学实况。应关注如下几个方面:(一)关注教学环节设计。即情境创设→新课的导入→新知的探究→新知的巩固、应用与拓展等。是否能够做到随机应变,灵活调整、调控课堂,达到激活课堂的目的。各环节如何控制时间,完成每一环节的过程和过渡的情况。听课时还要注意思考:教师为什么这样安排课堂教学环节,大的环节内又是如何安排小的环节,是怎样使课堂结构符合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的。各个步骤或环节之间安排得是否有条不紊?关注课堂上什么时候教师引导,什么时候学生自主探究,什么时候学生合作交流,什么时候学生练习展示,什么时候反馈评议,什么时候质疑讨论,什么时候归纳小结。是否做到合理安排、科学调配,充分发挥每一分钟时间的效能。(二)关注重点、突出难点。听课时要关注教师怎样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纵横联系,其方法是否充分、灵活、简便、有效。是否采用举例说明、引导比较、直观演示等手段。如何运用比较、类比、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理解掌握新知。解决问题要关注如何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还要关注教师如何组织学生自主探究,亲身体验。(三)关注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听课时要关注教师怎样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怎样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之间的关系。如何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怎样培养学生学会观察、质疑与比较,学会分析、判断与推理,学会概括、归纳与总结,学会操作与演示,学会讨论、辩论,学会调查、探究等。 (四)关注辅助手段的应用与板书设计。听课时,还要认真琢磨教师如何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链局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效的辅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还要关注教师如何设计板书,看其是否做到详孝唤羡略得当、层次分明、脉络清晰、重点突出、提纲挈领、整洁美观。(五)关注练习设计与知识拓展。练习设计是否做到有针对性、层次性、拓展性,达到巩固新知,培养能力的目的。同时,要关注练习形式是否多样,是否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我们应该注意到,课堂教学过程随着时间而进展。在一节课中,有些细节转瞬即逝,忽略某些细节,感知就会出现断裂,影响对整个教学环节的整体认知。因些,听课时要全身心地投入,积极思维、认真分析。应从三个角色介入:一要进入“教师”的角色。要设身处地地思考,如果自己来上这节课,该怎样上,这样既可以避免以局外人的身份去随意挑剔,看不到长处,不理解执教者的良苦用心;又可以避免无原则的同情理解,看不到不足与缺点。二要进入“学生”的角色。要使自己处于“学”的情境中,从学生的角度去反思教师怎样教或怎样处理教学内容、怎样引导、如何组织,学生才能听得懂、能探究、能应用。三要进入“学习受教”的角色。在听课中更多地去发现教者的长处,发现课堂教学的闪光点,以及对自己有启迪的东西,做到取长补短,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三、听课后应做些什么整理好听课记录。听课记录应记录听课内容,按先后顺序提纲挈领地记录下来。记录时间分配,即各环节所用时间,教师教用的时间,学生学用的时间。记录教法学法的选择与应用,如情境创设、过渡的语言、引导的技巧、激励的方法、组织活动的方式。记录教师挖掘与利用课堂生成资源的情况。记录处理偶发事件的情况。记录练习状况、练习内容、练习形式,等等。做好课后分析。听过一节课后就应及时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这节课的特点和闪光处,总结出一些有规律性的认巧拍识。明确对自己有启迪、能学会的有哪几个方面。并针对这节课实际情况,准备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与合理的修改建议,以便与执教教师进行交流切磋,以达到互助互学的目的。当然,在听课时,尽管我们的视线往往跟着教师走,看教师是否善于引导,是否创设良好教学环境,是否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是否留有静思的空间和时间等。但我们的意识和思想必须落在学生这一方面,听课的要点是要看学生“学”的情况,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参与面有多大,是否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是否敢于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关键还要看学生学得怎么样,得到多少,得到些什么。怎样评课是“好评”——浅谈评课的几条原则 无论学校领导、教研员还是普通教师,都经常需要听课评课,那么,在通过听课评课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过程中,评课者该把握哪些原则,不断提高自己的评课水平呢?尽管我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但在评课中,评课者自身也很容易出现失误甚至错误,除了技术性和科学性的问题外,属于评课方式的问题也有不少,就笔者所见,经常出现的大概有以下几种:第一,“哄”评:你好我好大家好,敷衍了事。这种“皆大欢喜”的评课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因为评课者准备不足或能力有限(比如听非自己专业的课),由于准备不足,所以就难以深入分析课堂教学的得失,而跨专业听课时,评课者有时对授课教师“讲了什么”都不甚了然,又如何有效评课呢?因此,评课者就不得不勉强应对、多夸少评,无论表扬还是批评、分析还是建议,都不免流于空泛笼统。另一种“哄”评则更等而下之,主要是出于人情面子和各种利益的考虑,“课未完,评已定”,这种“评课”其实基本已经不能视为教研活动了。对于“哄”评,有责任感和进取心的教师并不喜欢,尽管“面子”无虞,但难有真正的收获。第二,“套”评:用理论、理念、理想套教学。课堂教学实践当然需要理论层面的引导,但是指望一节课“全面、彻底”地体现理论、理念、理想的要求则未必实际,不用说日常课,就是精心包装的“公开课”也难以实现。有的评课者,对教学工作本身并不熟悉,对所听的课了解有限,于是乎只好在评课中祭出“理”字大帽,“套”上一番了事。有些评课者则是带有比较强的理想主义色彩,总以为一节课只有用课改理念和教育理想“武装到牙齿”才算好课,于是乎大套特套,被评教师在不得不赞同其理念、理想的同时,却又是一头雾水,大生“这课该如何教”之疑。第三,“替”评:用自己的教学设想来评课。不可否认的是,评课者在听课时,在做判断时,心中重要的参照系就是自己对本节课的教学设想。但是,一些评课者喜欢越俎代庖,在评课时教教师如何授课,这就未必妥当了。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一些懂教学,也对所听的课比较了解的评课者身上。评课的目的其实与教学的目的很相似,在教学中,“告诉”学生怎么做的效果远不如帮助学生自己探索的效果;同理,评课者“代位设计”也并不能真正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退一步来看,在实际教学中,评课者的教学设想真的能“替代”授课教师的设计吗?笔者认为恐怕不能,且不说前者未必就比后者高明多少,更重要的是评课者一般都对学情了解有限,其设想也就容易“看上去很美”,实施起来很难。第四,“苛”评:评课中过重细节,求全责备。清朝道光皇帝有一条“驭下之术”,就是在大臣的奏折里面挑错别字,让大臣们觉得皇帝神目如电、无比圣明,因而战战兢兢。我们有些评课者也有类似的做法,在评课中,不重整体而偏好局部,不观大体而好抠细节(细节当然很重要),找到一点问题就大肆发挥、上纲上线。教学固然要精益求精,但教学又是“遗憾的艺术”,“有问题”是正常的,指出即可,没有必要抓住不放。清代着名学者钱大昕曾说:“一事之失,无妨全体之善,切不可效宋儒所云,一有差失,则余无可观耳。”他主张在批评中“去其一非,成其百是”(《答王西庄书》),我认为这也正是评课者在评课中应该有的态度。 评课的几条原则关于评课的原则,我觉得很可以借鉴学术批评的要求,因为评课其实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学术批评,不能随意,也要尽量避免偏颇、疏漏。第一,转变态度、谦虚谨慎。邓小平同志曾经要求去学校听课的人“要像下连队当兵一样,下去当‘学生’”,(《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这句话颇值得我们深思。评课者不应抱着自己“比授课教师更高明”的态度走进课堂,评课者的主要工作是“建设性地批评”,但在批评之前必须先以一个谦虚的态度去倾听、去思考,在进行批评时,也要谦虚谨慎。着名学者齐世荣先生说:“批评者的意见即使正确,也只是在某一点或某几点上正确,而从总体水平上不见得就一定超过被批评者。”(《漫谈学风问题和学术批评问题》)这是非常正确的。比起被批评者来说,批评者处于相当有利的地位,着名学者余嘉锡先生所作的《四库提要辨证》纠正了清代学者纪昀(纪晓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许多错误,但是余先生却认为,纪昀需要为浩如烟海的典籍作提要,而自己却是只挑自己有兴趣、有心得的内容作批评,所以,“纪氏之为《提要》也难,而余之辨证也易”,余先生断言,如果把他和纪昀身份对换,“纪氏必优于作《辨证》,而余之不能为《提要》决也”。正因为如此,批评者就更应该谦虚谨慎,这并不仅仅是风范、风度的问题,谦虚谨慎也会让评课者少了许多犯错误、出问题的可能。第二,深度钻研,不说空话。评课者决不能“赤膊上阵”,而是要对教学内容研究深透。比起其他一些教研方式,评课是很“日常化”的,但是,“日常化”不等于“随意化”。有一些评课者存在一种想法,认为自己可以“熟悉内容就评内容,不熟悉内容就评教法”。殊不知,同样的内容在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教师那里,面貌可以千差万别,而所谓“教法”如果脱离了内容,就成了无源之水。如果对自己所听课内容不作研究,不从授课教师和中小学教学的角度实实在在地分析课的内容,评课就难以切中肯綮,甚至会闹出笑话。第三,设身处地,“了解之同情”。一节课(即使是刻意准备的课)不是孤立的,它与教师的整体教学延续性,学校、教研组的情况密切相关。一节课也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根植于这个班学生的种种状况。而这些往往都是评课者一无所知或不太了解的,而授课教师教学内容、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调控,以及教学效果的达成,恰又与这些情况息息相关。因此,在评课时需要充分了解情况(特别是学情),设身处地地评课。陈寅恪先生研究历史,特别重视“了解之同情”,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要充分考虑历史事件产生的各种条件、历史人物行为的环境背景,置身其中,设身处地地作研究,这种思想是我们评课时应当效仿的。顾泠沅教授指出,教育教学研究要“回到粗糙的地面”,(《校本教研:从制度建设到聚焦课堂》)评课也是如此。课堂教学的“粗糙地面”非常复杂,存在于教师、学生、环境等许多方面中,而且带有非常强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忽略这无法回避的“粗糙地面”,评课就容易失去指向性和客观性,也就容易想当然,容易简单化、机械化、空泛化,难以评到点子上。第四,反复论难,力求严谨。很多着名学者,在进行学术批评的同时,也希望别人“入室操矛”,再来批评自己,以深化认识、推进研究。我们的一些评课者却自以为自己说的都有理,加上老师们往往因为地位、面子、利益的关系,不予反驳或讨论,也助长了一些人根本不准备接受辩难的态度。这对于评课,对于教学研究工作没有好处。 我觉得,批评者应该随时准备被人批评,因此,评课者在发表自己的意见之前,需要在心中反复掂量、仔细论难,力求“止于至当”。同时,随时准备被人挑刺、反驳。一句话,就是把评课当成完全开放而又非常严谨的“口头学术讨论”,而不是一言堂的“专家指导”或随便的“谈谈意见”。在当前的教研工作中,我们特别重视交流与对话,而形成有效对话起码得有这么两个条件:一是大家都有平等的发言机会,也都有开放的倾听态度;二是大家的发言都(尽量)是经过自己深思熟虑的,这样才能产生高质量的观点交锋,思想碰撞。评课,作为教研工作的重要形式,也是最基础的形式,其鲜活性、及时性、互动性和针对性都是其他教研方式难以替代的。我们有责任使其更加科学合理,让它在教师的成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❹ 如何提高听课评课的有效性
以下四点可以帮助你高效的听课。
方法/步骤
1做好听课准备。
在决定去参加一门培训课程之前,腔槐一定要搞清楚自己去参加这个培训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自己遇到了什么问题,觉得这个课程能给予自己什么帮助,希望解决什么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可能会对自己正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所帮助,二是对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打下基础。只有带着问题和目的去听课,才能牢牢抓住重心,而不是为了听课而听课,即使课程大部分内容没有谈到你的问题,你也不至于忘却自己去听课的目的而随波逐流。
2做好课堂笔记。
现在的培训师制作的PPT教材,基本属于提纲式的,展示的内容很简洁,而且,讲师在课堂上大部分的精华内容都是通过口述,而非教材上写出来,所以,上课的时候要做好笔记,做笔记不是通篇记录,把老师讲的每句话都记下来,而是重点记录,我一般做笔记体现两个原则:
一是体现课程的逻辑结构,从笔记上能清晰看出来课程的层次结构,12345;
二是主要观点、重要论据、经典桥段等一般都会记录下来,而且在做笔记的时候,我还会加上自己的理解。
笔记上加上自己的注解,可以帮助自己理解课程内容,举一反三。
3参与课堂互动。
虽然现在大多数培训课程还是传统的讲演-倾听方式,学员很多时候是在被动的听,但越来越多的讲师开始注意课堂的互动,让学员成为主角,通过让学员来参与互动来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我们要充分运用这种机会,通过互动来促进自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吸收,比如积极参与回答讲师的提问,参与讨论,将自己的疑问以及模拟知识点应用在自己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来,通过讨论和讲师的回答更深入的掌握知识点。
4做好培训总结。
我有一个习惯,一般在参加培训活动结束后,都会结合自己所做的课堂笔记写一篇总结,而且在总结的时候,适时加上自己的理解和疑惑,通过后续的课堂笔记分享来加强记忆,深化应用。
培训课程结束后,一段时间之后,所伍首友记住的内容很快就会被慢慢遗忘,如果你跟踪进行了总结,就相当于是对课程内容进行了二次消化,而且,整理成文之后,更有助于加深理解和记忆芹行,学习成果的转化也就更为有效。总结之后,形成文字,也便于后续反复学习、查看,形成自己的知识内容。
❺ 教师如何听课评课才能更好的提升自己
学会评课, 对语文教师专业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评课比听课更重要, 会评课, 听课才有意义; 会评课, 才真正会上课。不仅是参加听课活动要会评课、会听评课,更重要的是在日常教学中经常进行自我课堂教学评价。这是教学反思的最基本的方式和内容。
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 有着许多不同的视角(并非指见仁见智的主观意见的不同, 而是指客观的视角差异)。
一、通常的评课视角
1.哲学视角
这种角度的评课, 特别关注教和学的关系以及人和文本的关系, 尤其关注教学主体的体现。教师的教学主体作用有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教师有没有充分尽到本身的角色责任, 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有没有得到充分保证, 教学方案是否符合特定对象、特定时间、特定环境等具体情况, 是衡量的主要因素。在人和学习内容的关系上, 既强调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同时又强调对课程和教学内容的客观尊重。
2.教育视角
这种角度的评课, 更多的是把教学作为教育的一部分、一种形式来看待,特别关注教学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常常把学科教学放在相对次要的位置, 而首先关注的是教育问题, 更多的是从“人” 的角度去观照语文教学, “生命” “人格” “性格” “心理” 等是常见的关键词。即使对学科教学的评价, 也是从“育人”睁搏陆 的角度加以考量, 更多的是关注教学的行为方式是否遵循了教育规律。
3.学科视角
这种角度的评课, 最为关注的是学科地位的保证, 学科特征的体现, 学科价值的实现, 学科内容的选择和呈现。教学活动是否指向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这样的学科目标, 是否是语文学科特定的活动方式是评价的主要依据。语文学科知识是否成为教学的主要内容, 学科知识的学习是否符合学科学习规律,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利于学科内容的学习等, 是最为关注的因素。
4.社会学视角
这种角度的评课, 更多的是把课堂看作是一个社会, 把教学行为看作人与人交往的一种特殊方式, 对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往和学生之间的交往尤为关注。学习活动的组织是否有效, 学习任务的分工是否合理明确, 学生个体的学习权利是否得到充分尊重, 学习地位是否得到充分保证, 学习群体的学习优势是否得到充分发挥, 师生关系是否和谐等, 是这个角度课堂评价的主要指标。
5.信息论视角
这种评课的角度, 其着眼点主要是课堂教学信息交流的有效容量和信息的传递方式。所关注的主要是: 课堂信息的总体容量是否饱满, 是否充足, 信息的交流是否畅通, 交流方式是否简洁高效;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量是否对称, 交流方式是否适当, 无效信息是否得到有效控制; 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否得到充分利用, 教学的生成是否得到保证, 是否合理自然。
6.系统论视角
这种评课的角度, 把课堂看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 从系统优化的角度对课悉顷堂进行评价。特别关注各个部分之间是否形成一个合理的系统, 局部和整体之间的关系是否统一, 是否实现了整体的效益大于各部分效益之和。同时也特别关注课堂教学的流程是否科学合理, 各个教学环节本身是否具有实际意义,环节之间的关系是否互相依存、相得益彰, 环节的安排是否经济简约, 各个教学环节是否围绕目标建立了一个合理的逻辑结构。
7.教学论视角
这种角度的评课, 尤其关注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核心要素。首先关注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选择是否明确、是否必要, 是否恰当; 其次关注教学过程的展开是否围绕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是否指向目标, 是否契合特定教材、具体内容、特定对象和具体环境等教学实际。
8.教学效用视角
这个角度的评课, 关注的是教学的有效程度。目前对“有效” 这个问题的理解, 并不完全一致, 有的理解为效果, 有的理解为效率, 有的理解为效益。所谓有效也只是个笼统的说法。教学内容是否顺利完成, 教学问题是否得到充分解决, 教学时间的分配和利用是否合理, 教学环节的安排是否适当有效, 学生是否充分参与学习活动, 学生的收获是否得到保证, 是否实现最大化, 是否充分利用了教学资源等, 是参考的主要指标。
9.教学行为视角
这个角度的评课, 最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具有切合教学要求的专业准备, 是否具有先进的、起码是正确的教学理念, 教学方案的确定是否合理, 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否切合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 课堂教学处置是否恰当,备课和教学之间关系的处理是否妥当, 能否有效激银厅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对学生的学习是否具有有效的引导,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是否恰当, 能否保证教学过程的正常展开, 是否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等, 是评价的主要因素。
10.课程发展视角
这个角度的评课, 最关注的是新课程要求的体现和课程的优化发展。是否摆脱了旧的不良教学习惯, 是否具有主动体现新课程要求的意识, 是否准确把握了新的改革精神, 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探索意识, 是否比较好地处理了改革和继承之间的关系等, 是判断的主要依据。
11.美学视角
这种评课的角度, 是以审美的标准来进行课堂分析, 特别关注对语文课程审美教育功能的发挥, 对教学资源美育价值的挖掘, 对课堂教学审美特征的体现等; 尤其重视课堂的和谐美和节奏美, 追求课堂教学能够给予学生美的熏陶,能够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功能, 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
以上角度, 既不是全面的概括, 也不是很严谨的分类, 只是一个大致的描述, 甚至可能有些表达也不是十分科学。事实上, 在实际评课中, 并没有必要清晰地分辨评课的角度。一个人的评课、甚至某一点具体的意见也会综合了不同角度的评价, 但之所以做这样的罗列, 一方面使大家对评课角度的丰富性有所了解, 以利于能够全面地分析评价一节课; 另一方面也利于我们正确对待种种不同的评课意见, 而不会轻易否定排斥其他不同视角的观点。
二、应处理好的几组关系
当然, 就一节课的评价, 不会从所有角度展开全面分析, 因为这既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 我们总是选择一个或者几个适宜的角度进行评价。但不管是选取一个角度或者是多个角度进行课堂评价, 都应该处理好这样几组关系:
1.他者与教者的统一
这里的他者, 主要是听课的人和评课的人。一般说听课评课的人, 大多会站在他者立场上进行评价。但只有他者视角而没有教者视角的课堂评价是不全面的。他者立场和教者立场的结合, 会使我们对课堂获得更全面也更正确的认识。但尽管听课评课活动中有时候会安排教者谈谈备课的设想和教学的心得,大概是由于教者对自身的教学过程缺少清晰的理性审视, 因而大多只是叙述备课意图和设想, 同时也由于大多数评课者他者意识过强, 真正能同时立足他者立场和教者立场对课堂进行评价的情况并不多见。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他者立场, 就是学生。我们的意思当然不是一定要让学生参与课堂评价(当然这也可能很有意思), 我们强调的是无论是听课老师还是评课专家都应有一个清晰的意识, 即站在学生立场上评课是课堂评价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2.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应该” 和“可能” 的统一。我们容易犯的错误是, 评价课堂时更多的是立足于理想, 甚至是乌托邦式的空想——因为没有人能做到。这样说, 并不是排斥对理想课堂的探寻, 而是要立足实际去追求。有些课, 立足实际看, 应该充分肯定, 但用理想化的标准衡量,就会觉得有问题; 有些课, 从理想化的角度看, 似乎不错, 而对大多数人来说,对当下的现实环境来说, 并不具有可行性。这样的课, 一味肯定, 一味否定,都会有副作用。只有将课堂的理想追求和课堂的现实可能两者相统一, 这样的评课, 对于执教者和听课者才会更有意义。
3.课程与课堂的统一
评课时, 大谈课程, 容易坐而论道, 空洞抽象, 让人如坐云雾之中。但就课论课, 则难免盲人摸象, 不仅很难全面, 甚至容易肤浅或者偏颇。一堂课,不能说就是课程。但课程总是通过一堂堂课来体现的。所以, 评课必须要有课程意识、课程眼光。所谓课程意识, 就是要能把握语文课程的基本定位, 什么是语文课, 它的基本价值是什么, 它的本质特点是什么; 所谓课程眼光, 就是立足语文课程去评价这节课的质量和效果, 去分析课堂中的教师行为和具体问题。人们常说: 外行看热闹, 内行看门道。有课程意识和课程眼光, 就是内行。内行就是要看出门道, 说出门道。教者为什么这样教, 评课者为什么这样评价,都应该以课程作为背景和依据。
4.教育与教学的统一
有人主张, 把所有学科的教学都称为教育。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从本质上说, 所有教学都是教育。不是教育的教学, 是被异化了的教学。所谓单纯的教学, 就只能是技术, 就只能是流水线式的作业, 绝无艺术可言。我们姑且不说教书必须育人的大道理; 即使学科的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习惯养成, 无不属于教育的范畴。不遵循教育规律进行学科教学, 是绝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但所有教学又只能是教学。如果所有教学都成了教育, 就失去了学科的地位, 而且教育也可能成了架空的教育。处理这两者的关系, 对所有学科都重要, 对语文尤其重要。有些课, 从单纯学科的角度评价, 可能不错; 但如果从教育的视角加以分析, 就可能有严重的问题。对课堂的评价, 教育也只能作为背景, 着眼的仍然应该是教学, 但依据的常常是教育的目的和规律。
5.理性与感性的统一
一般来说, 普通老师的课堂评价会局限于感性; 而所谓专家评课, 常常会着眼于理性。而比较适合的课堂评价, 应该是两者的结合, 只是根据具体活动的主题和对象会有所侧重而已。没有理性, 道理说不清楚, 问题看不透彻; 没有感性, 就会和课堂拉开距离。有感性支撑的理性, 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 以理性为支撑的感性, 对问题的认识会更加深入。比较好的做法是, 先要形成自己的感性评价, 然后再对自己的感性认识进行理性分析: 感觉好, 是不是真好,好在哪里, 为什么好, 其中有什么规律; 感觉不好, 是不是真的不好, 不好在哪里, 为什么不好, 有什么值得吸取的教训。由感觉出发, 多进行理性思考,无疑对于准确进行课堂评价和促进我们的自身提高都是很有意义的。
6.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尽管对结果的内涵, 大家的理解会有很大差距, 但大多数评课者都会关注教学结果。有的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 有的关注学生的实际收获, 有的关注教学内容的多少, 有的关注能力的培养, 有的关注知识的获得, 甚至有的干脆关注分数, 但共同的是只关注结果, 而不关注过程。而全面科学的课堂评价, 应该更多地关注教的过程和学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 有了科学的、高质量的教学过程, 就必定有好的教学结果; 而没有科学的、高质量的教学过程, 即使所谓的结果不错, 也是值得怀疑的。
7.个性和共性的统一
成功的课堂, 必定符合语文学科的学习规律, 必须符合语文课堂的教学规律, 这就是共性; 优秀的教师, 必定有自己的鲜明风格, 必定有自己具有特色的教学行为, 这就是个性。评价课堂, 不能因为对共性的强调, 而否定个性,扼杀个性; 也不能因为对个性的欣赏, 而违背了共性的要求。
课堂教学, 尤其是语文课堂教学, 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 这就使课堂教学的评价有着复杂的因素。评价语文课堂, 除以上几组重要的关系, 还有多重矛盾需要我们辩证处理。但就日常的课堂评价, 我们则应该力求以简御繁。这里推荐一种便于把握和操作的“五二式” 评价方式。
三、“五二式” 评价方式
“五” 即“五项指标”: 目标—内容—过程—方法—效果。
1.教学目标评价
我们一贯的观点是, 语文课堂教学不能没有目标, 但不能简单强调目标的实现。所谓目标, 就是心中有数, 试图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或者说教学的方向是什么。
一节课的目标首先要恰当, 也就是要契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具体的教学对象。其次是具体。越是大而化之, 越是笼而统之, 越是没有价值, 等于没有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说, 是这节课、这篇课文的目标, 就不可能再是其他课、其他课文的目标(当然不可绝对)。所谓具体, 还指可以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加以体现, 而不是纸上谈兵的虚化的条文。再次是简明。这不仅是表达上的要求,也是对教师确立目标的能力考量。心中不明, 就无法表达得明白; 表达不明,常常不是语言的问题, 而是认识的问题。
教学目标, 还包含了隐性目标、长期目标以及不可表述的目标。所以评价一堂课的目标是否恰当、是否明确、是否简明, 不是看在教案上写出来的目标,而是看他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行为中所体现出的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评价
教学内容就是教什么、学什么。这是由语文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同一篇课文, 不同的人教学的内容会不同。所以语文教学内容的评价, 首先是看内容的选取和选取内容的呈现方式。从教的角度看, 应该教什么, 试图教什么, 实际教了什么, 是主要的衡量指标; 从学的角度看, 应该学什么, 想让学生学什么,学生实际学到了什么, 是主要的衡量指标。是教语文吗? 是教阅读吗? 是教写作吗? 是必须要追问的问题。要注意的是, 教学内容的选取, 教师有着很大的自主空间, 但又有着很强的规定性。应该在这个基础上再考虑通常所要求的内容正确和科学、内容的充实和饱满等其他因素。
3.教学过程评价
这是很重要的一项指标, 包括的内容也比较多。
首先是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安排要合理。一节课都是由几个教学环节组成的。这几个环节应该是紧紧围绕目标组成的一个圆, 即每一个环节、每一项活动都应该指向教学目标; 同时, 这些环节和教学活动又应该是一条清晰而严谨的线, 或者说是一条环环相扣的链, 谁前谁后, 应该有一定的道理, 应该有一定的逻辑, 不是随便的拼凑。这些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 又都应该是一个各自独立的有效的语文学习活动, 不仅有着一定的教学价值, 还必须有着一定的学习价值。
还要看整个教学过程, 是否遵循了认知规律、语文学习的规律和语文课堂教学的规律。违背了这些规律, 其教学过程就是不成功的。
更重要的是, 还要考查教师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之间的关系。教的过程, 是否同时就是学的过程, 学生是否在学的过程中体现出学习成长, 教师的教学是否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等等, 都是很重要的评价因素。
4.教学方法评价
我们一贯提倡用语文的方法教学语文, 但并不排斥其他方法。所谓语文的方法, 就是以语言活动为基本特征的方法。但其他方法如果能很好地服务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语言素养的提高, 自然也是好方法。
不管是什么样的方法, 用法得当, 就是好方法。所谓得当, 从理论上说,应该具有不可取代性, 或者说是最优化的方法, 即运用这样的方法, 切合具体内容、具体对象、具体环境和具体的情境, 最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学效果的提高。如果换了其他方法, 就会影响效果, 那么这个方法就是得当的。
在效果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 我们提倡简单的方法。因为简单就是低成本,简单相对来讲就是高效。
5.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效果, 是最难衡量的一项指标。它包括了教育与教学、教学与学习、短期与长期、显性与隐性、效率和效益等多种二元对立的矛盾。教育效果好,教学效果未必好; 教的效果好, 学的效果未必好; 短期效果好, 长期效果未必好; 显性效果好, 隐性效果未必好; 效率好, 效益未必好。粗略地说, 我们提倡从下面三个角度进行效果评价:
一是三维目标参照: 首先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六个要素都有比较充分的体现, 其次是互相融合, 相得益彰, 而不是互相割裂, 互相伤害。
二是预设目标参照: 即对照教师自己的教学设想, 实现的程度如何。但只能作为参考, 因为语文的目标大都不是在一节课中实现, 主要是考查其在教学中体现的程度。
三是学生学习参照: 即从学习情境的营造、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学习活动的参与、学习收获和成长等方面进行考量。
“五二式” 评价中的“二”, 就是教与学“两条纵线”。切不可只从教师教的角度进行评价, 也不可简单化地“以学论教”, 而要“二纬” 纵贯, 即在每项指标的评价中, 都必须立足于教与学两个方面, 尤其要从两者关系融合的角度进行评价。
我们知道, “五二式” 评价不一定是最好的方式, 却是一个比较简便易行的方式。如果在用这个方式评价课堂的过程中, 能根据需要将前面提到的多种角度和多种关系的处理融合其中, 效果会更加理想。
另外, 由于听课活动形式的丰富多样, 有时候评课还应考虑到活动主题、活动对象等许多因素, 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❻ 初中语文教研员的听评课中应注重哪些方面
难点是否突出.主要看教师是单纯地传授语文知识,不能用测试得到的数据来说明所有的问题.首先,主要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重点.对于这种加强笔头练习的做法,体现了学生自主的学习、写训练是否落实;是否既能紧扣语言文字来理解内容.特别要看教师是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教师的教学情况作出客观的判断一节语文课的性质、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三维目标,语言是否生动,往往只侧重在学生的回答好不好上,评课时一要给予肯定,进行听,主要指语文基本功训练的目标是否明确. 通常,尊重学生,常常通过听课、教学方法、任务不同、读、亲切.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恰当,一是课文本身的重点、教师的基本功;二看是否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看教师如何处理教与学的关系.要求能够流畅地运用普通话进行教学.讲求实效.(笔者举例论述) 3.看是否善于从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出发,语句通顺、教学艺术如何 语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在整体感知课文,举止端庄;(3)驾驭课堂教学过程的艺术,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况(主要指“学”的一方出现了新情况,主要始对教学内容,又考虑学生的实际,课文读得熟不熟,包括听.教学目标是否明确.要求写字正确、相机诱导等、教材重点,指对突出课文中心起关键作用的内容和一些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任务以及文章的体裁不同,就不大注意了.如.因此,实际上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上收效不大的现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反对毫无实效的走过场,使之更加适合教学的需要,可从以下方面着手评课.如有的老师在讲读完《甜甜的泥土》(笔者要举例论述)要让写信给王小亮.表现在以下方面,二是加强学习.对关键语句的理解、培养哪些能力.如一节阅读课的评估标准、难点,所谓重点,重点、评课是教育管理者检查质量教学质量以及教师相互交流经验的重要途径,用词准确,教学设计不是一成不变的.具体来说、难点:一看教师是否发扬教学民主;在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的同时、态度、目的,淡化结构,至于课堂上是否动动笔,由于要完成的教学内容,如《社戏》 2.看教学的重点、读. 3.看教师如何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 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需要传授哪些知识、难点的把握,对一节阅读课的评估,设计出既符合教材特点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思路.教学要求要定准,评估的标准也有所不同.对课文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的理解. 四,对学生读得如何;通过评估,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又能时时感受到思想教育的力量.同是阅读课,也就是课堂热闹就是好课.看一节语文课是否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生动活泼.(笔者举例论述)三、形象,练一练.要求教态自然,也反对看似热热闹闹,反映了教师的知识水平和语文能力、训练达到什么程度、纠正学生说话中的语病、智力的发展;(2)启发诱导的艺术,并能及时发现、主要观点;二是基本功训练的重点.进行哪些语文基本功训练;四看是否重视学习方法的渗透,以及据此设计的基本教学思路.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恰当:知识与能力、熟练.其次.对教材的理解是否正确,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对关键语句的正确理解,评估的标准是不同的、流利;原作为教学的重点,就不必多费功夫).同时还要评出教师设计的衔接语言、价值观 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训练的过程,调整教学设计,也是评估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否善于点拨,富有感染力等、说. 明确教学要求,是否善于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一.教学既要根据教材的特点.但总的来说.要求正确,对写作特色的正确品悟,如学生提出新的有价值的问题,应纳入教学中解决、难点要找准,与一节作文的评估标准就不一样. 4.看教师是否讲求实效,是否体现了正确的思想.对教材的处理、难点的处理.有的老师在这方面就做得比较好,是否善于巧妙地处理课堂的偶发事件等,每一项知识、对教材的理解是否正确 理解教材是教好一节语文课的基础,讲课通俗易懂、教学过程是否体现了正确的教学思想 分析一节语文课;情感、具体.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正确理解、说.如、难点,是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设计的、工整:(1)语言基本功,主要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结合得怎样,包括四个方面,感情饱满,就是要反对形式主义,对课文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的正确把握.(4)教态,主要看读、写的基本功训练,语言规范、采用哪些方法. 例如. 二,读得好不好往往重视不够.如.由于在语文教学评估中有很多项目是较难精确量化的:(1)语言艺术,对教师的课堂活动进行系统的观察;三看是否体现了教师引导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中得出结论的过程,又能根据内容来体会语言文字的作用、积极性、写的基本功训练过程中;(2)朗读基本功,指在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是指能在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合理,主要包括对教学要求,选择一两项着重进行训练;(3)板书基本功,也很难严格地控制全部的无关变量,教学中却比较容易得以解决,是指要抓住重点词句,教学思路不是凭空而来的,还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是教师钻研教材的基本功,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层次教学.在朗读方面可为学生示范. 五、重点、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恰当 恰当地处理好教材是教好一节语文课的关键,朝着“自主读书”“自主作文”的方向努力,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得当,包含以下方面、发展智力的关系,所以听课,这是正确理解教材的前提和基础;过程与方法.就语文课来说,都是否做到明确,传统的老师对一堂阅读课的评估. 1.看对教学内容的取舍是否合理,过渡是否自然,是否善于使用引人入胜的导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看课堂上学生是否有足够的语文活动(包括讨论),当然要分析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是否紧密,说话是否得体.如
❼ 初中语文在新课程下如何评课
一、初中语文新课程听评课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原则。 在新课程改革的宏观背景和课堂教学改革的微观背景下,如何指导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进行初中语文新课程的听课评课活动呢?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首先,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型渣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修养和审美情感。其次,语文教学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和积累,让学生在语文学习实践中形成终身受益的语文能力。第三,语文教学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第四,语文教学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创设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更为完善的学习条件。以上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为语文听课评课提供了指导思想。因此,语文听课评课的基本理念主要如下: 1、提高语文素养,奠定发展基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因此,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要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得到改变,为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今后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 3、倡导教学民主,促进合作学习。 4、提倡语文听课评课的多元化。 在上述语文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指导下的初中语文听课评课应当遵循的原则是: 1、语文听课评课要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2、语文听课评课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 3、语文评课要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4、语文听评课要提倡听评课主体的多元化。 5、语文听评课要采用多种形式,使评价更具有客观性和准确性。 二、初中语文新课程听评课的标准。 根据语文听课评课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原则,初中语文听课评课必须坚持发展性的教育评价观,准确把握听评课的四大标准: 1、教师是否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可以从学生参与学习的状态、参与品质、参与方式、参与时间与广度、参与效果等几个方面进行。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1)学生是否参与了高水平的认知活动。即学生是否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主动提问、质疑,创造性地解决问题。(2)学生主动参与的时间和广度。(3)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时间、数量和质量。(4)学生情感投入的程度。 2、教师能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创造力表现和学生卜手悄的创造性表现主要体现出以下特点:(1)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开放性。(2)学生回答问题是否具有创造性。(3)学生主动提问、质疑的次数是多少?(4)学生用于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或探究问题的时间有多少?(5)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班级交流的时间有多少?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评价,一般采用观察的方法。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1)能否从多角度思考问题;(2)答问是否有新意,有独创性;(3)分析问题是否深刻;(4)表达是否流畅,意义是否丰富。 3、教师是否重视学生高尚情操审美情趣的养成。 4、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具有创造性。教师教学设计创造性水平的高低,以及在教学设计中对教学内容思考的深度和广度,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富有创造性的教学设计,能以丰富的知识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获得较多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的机会,从而增强学习效果,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语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包括:单元教学设计、单篇教学设计、导语设计、提问设计、练习设计、板书设计、教学结构设计等。 综上所述,听评一节语文课,必须站在全面的、发展的高度进行,体现现代教育观念,把学生参与学习效果、创新能力培养、审美情趣的养成、教学设计的创造性等四个方面内容纳入到听课评课的指标、标准体系,从而确定各种听评课的具体标准,以获得客观公正的评价结论。 三、评课内容:初中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及标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明确、具体、恰当。 2、体现课标要求和教学重点。 3、体现层次性和拓展性。 (二)教学过程和方法:1、教学内容组织得当,安排合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2、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适当,针对性强,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与学双边活动协调。注重教给方薯空法,培养能力,注重引导学生。 3、教学过程科学合理,自然流畅。各教学环节衔接紧凑,层次清晰。教学节奏适度,时间安排得当。 4、教具和多媒体电教手段使用得当。 (三)教学效果:1、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2、学生能积极主动地阅读思考、讨论发言,课堂气氛活跃有序。 3、听说读写训练扎实,效果好。 (四)教学基本功:1、教态端正,教学行为体现新课程理念。 2、能选择适当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 3、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强。 4、语言规范流畅,准确生动,富有感染力。板书设计层次清晰,书写规范。 5、提问和练习设计科学合理,富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突出重点,体现教学目的。 (五)建议: 根据新课程“语文评课要注重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特制定“新郑市初中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量表”附后,供学校领导和老师们听评课时参考使用。 三、初中语文新课程怎样听课评课。 根据新课程语文听评课的基本理念、基本原则和课堂教学评价的指标及标准,初中语文新课程听评课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师成长,关注学生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因此,初中语文新课程听评课的重点应该定位在帮助老师们研究分析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及时解决老师们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疑难和困惑,帮助老师制定个人发展目标,满足老师个人的发展需求,提高老师们的业务素质和课堂教学技能水平。 新课程语文听课评课操作的具体要求是: (一)听课 1、听课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必要的准备。无论是教研员、学校领导,或是教师,听课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是研讨课、实验课,还是公开课、观摩课;是汇报课、常规课,还是示范课、立标课;是评优课、参赛课,还是教研课、展示课,等等。不同的课有不同的目的和要求,因此,只有明确了听课的目的,听课时才能有所侧重,便于把握重点,发现问题。评课时才能有的放矢,突出重点。另外,听课还要作必要的准备,一是要对讲课教师的授课内容有所了解,二是要熟悉新课程语文听评课的基本理念、基本原则和课堂教学的评价指标及标准。这样才能对讲课教师的课堂教学作出正确的评判。 2、认真听课并做好记录。在课堂上听课者要随着教学进程认真观察整个课堂的教学动态,要专心听老师是如何讲的,学生是如何想的、如何做的。要关注师生双边活动是否协调,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讨论发言的积极性是否调动充分。还要注意到教师对教材教法的处理和选择是否得当,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具体,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教学内容的处理、表达是否科学、完整,并有机渗透德育。教学的深度、密度是否面向大多数,而又兼顾“两头”学生,并符合课标要求。更要看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有创新。听课时应特别注意动脑思考,要对课堂的有些情况做出初步的分析和判断,尤其要认真做好课堂记录。要力求把教师教学的全过程完整地记录下来,同时还要把自己在听课过程中的不同见解、建议以及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写在听课笔记相应位置上,以便评课时讲评交流。 (二)评课 1、评课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客观性原则。要抱着对讲课教师高度负责的态度,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分析原因,共同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力求做到科学公正,恰如其分。 2、正确把握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一方面要按照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指标和标准,客观公正地评价讲课老师的课堂教学情况,按标准严格要求。另一方面,更要从教师个人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教师本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针对其不同的心理特征采取相应的评价策略和评价方式。 3、评课要讲究艺术。要善于将批评的语言转化为建议或商榷,还要依据空间、环境或对象的变化而变通。领导在场或大会评课重在概括,原则评、重点评,多鼓励、少批评。在教研组或对教者本人,要详细评、具体评,优点说够、缺点说透,既要诚心帮助,又要促进提高。甚至对不同个性特点的教师,评课方式也要有变化。对心高气傲或谦虚平和的教师,不能用同一模式;对自信心较强的教师或自信心不强的教师,也要针对其不同的心理特征讲求策略。 4、评课还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课而强调各自的特点,体现各自不同的目的。对常规课和研讨课的评课,应突出“实”,提倡“促”,实事求是的评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对年轻教师的试讲课和汇报课,应突出“导”,提倡“帮”,应充分肯定成绩,激励他们积极进取,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分清主次,认真分析,进行具体地指导,热情帮助他们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进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对评优参赛的课,应突出“严”,提倡“学”,严格按照标准评,激励大家互相学习,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和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教改观摩课,要突出“研”,提倡“创”,认真研究问题,倡导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5、评课还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无论何种类型的课,都应从目标、过程和效果三个主要方面进行具体评价。第一,要看教学目标是否正确,能否在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第二,要看教学过程是否科学合理,能否正确处理教材和教与学的关系,能否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是否既面向全体学生,又能因材施教。第三,要看教学效果是否显着。 6、评课要本着相互学习,共同研究,探讨切磋的态度,从提高教学质量的愿望出发,提出中肯客观的评价,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综上所述,新课程语文听评课,要根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基本原则,按照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指标和标准,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认真地分析和评估,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帮助教师解决新课程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迅速提高教学技能水平,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全面提高初中语文的教育教学质量。
❽ 语文教师如何听课评课
一、听课
听谁的?为什么听?想解决什么问题?
注意:1、要对学生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有一定恰当的评价。
2、要注意各环节,还要注意教学内容和时间的关系。
3、要注意教学的真实性,真实成分有多少。
4、要记下自己的随想,边听边记。
5、要记下教师最重要的优缺点。
二、评课
1、抓主干,去枝叶。
2、在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评出教育改革的方向。
4、评课要与本学期的教学计划重点一致。
5、评价要允许教师有不同的方法。
三、评课指南
1、指导思想2、学习效果3、学习内容
4、问题设计5、指导方法6、学习状态
7、学习氛围8、教具和学具的使用
9、指导效果10、学习指导程度是否灵活、形式开放
四、评课方法
1、三阶段
(1)评课前准备
(2)课堂的观察——教师、学生活动
(3)课后分析交流
提出、研究、解决问题
2、听课四要素
看——师生的活动,听——教师的语言
记——运用规范的符号记录,便于分析、统计
想——教学思想、目标、结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师板书、学生活动
3、评课五不要
不要挖苦讽刺,不要轻易下结论
不要以个人的倾向品评,不要信口开河
不要居高临下、趾高气扬
4、评课三为主
肯定成绩、帮助提高、鼓励改革
5、评课突出:重点特点
6、评课的五个关注点:
研讨课:谈建议、主张、关注未来
示范课:关注闪光点
交流(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diyifanwen.com,请保留此标记。)课:多些商量、互动
调研课:注重分析观察、关注原因
检查课:评价目标,关注在综合性
新课标课堂现象反思
一、“流行语”的反思
——侧重于教学与学习方式方面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方式单一,忽略了默读训练,较随意。
根据课文内容需要选择扫读、速读、默读、复述
(2)你读懂了什么?
弊端:范围太广教师评价宽泛
启示:教师要进行恰当处理
选择契机进行深入理解
对策:确定一个层面——表达方式上、内容上、顺序上
(3)还有什么不懂吗?
弊端: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学中
启示:是否要解决所有的问题?
教师不应被动招架,要引导学生提有质量的问题。
(4)你想先学哪段,就学哪段
反思:不是对所有课文都适用
如《飞夺泸定桥》
启示:不是真正自主选择,凡事要有适应性
(5)让我们学着他的样子读读看
反思:剥夺了大多数人的选择权。
不要进行狭隘的摹仿
背后存在的问题
1、贪多求全课堂漂浮
2、主次混淆本末倒置
3、迷失个性,迷失文本所蕴含的丰富内涵
4、学生过分关注自我,不欣赏、关心他人
5、交流对话肤浅,质量低
二、荒己园而肥人田
——侧重于对教学内容与目标的反思
1、内容开放无“度”——知识拼盘的常识课
2、人文提升过“限”——不伦不类的教育课
注重体现语文课的语文味,可以创新,但不宜占用过多时间
3、教学目标贪“全”——各科杂烩的综合课
语文教学评课稿的撰写
评课是在课堂教学领域内,根据现代教学理论,运用现场观察的手段,收集课堂教学过程的事实性材料,对能够认识和进行评价判断的教师、学生行为及这些行为所导致的结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评课是教师应具备的一项基本功。经常性地开展评课,有利于准确诊断教学问题,提炼教学经验,优化教学艺术,有助于教师间切磋技艺、共同提升。正如有位专家所说:科学的评课可谓课堂教学的指挥棒、经验交流的总结场、疑难问题的解答地、教法学法的点拨源、先进教学手段的演示台、教学特色的发掘地、现代教学思想的传播站、更新观念的着力点。因此评课对于推进新课改的实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评课是一门科学,是科学就有规律可循、有要领可操作,有一定的原则可引路。评课也是一门艺术,是艺术就需要有个性化的创见,需要一种智慧去演绎。
评课形式多样,如:个别交谈式、集中讨论式、书面评议式。评课稿的撰写当然属于书面评议式,这种形式可以静下心来,深思熟虑地咀嚼回味课的全程,冷静地用相关的理论去审视剖析,较从容地做到说理透彻、分析到位。
在正规的教学论文范畴内可能找不到评课稿的概念,但实事求是地说,对自己或他人的课堂教学的入情入理地剖析难道不是最好的教学论文吗?起码可以避免一线教师充当某些专家的传声器的两难境地。
一、存在问题
1、重教师轻学生
虽然,“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的呼喊声如海浪拍击,生本意识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得日趋浓烈,但在评课时,我们仍只关注教师的“教”而忽略学生的学,忽略学生通过学习到底发展了没有,发展了多少。我们在评课时习惯阐述教师的言行,很少剖析学生的言行,更甭说去洞察学生学习时的神态、习惯,体察学生的心灵、情绪。即使有幸提到了学生,也只是就表象的热闹与否上蜻蜓点水一掠而过,没有从本质上重视学生的学情。久而久之,循环往复,课堂成了教师展示自我、演绎教案的舞台也就不难理解了。请看下面一篇评课稿:这节阅读课总体上感觉①教师教学理念新: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注重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②教师能着力引导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互动中学习;③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体现了课改的趋势;④重视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
需要探讨的问题:①教师既要注意语文教学内容活动化有要注意做到活动内容语文化。②师生互动不要停留在表层上,要通过互动,实现师生在知识、情感、心灵上的双赢,这是深层次的问题。③既要引导学生掌握书本的知识,又要引导学生建构新的知识,超越现有的知识,勇于创新。
2、说够优点、说透缺点
听课评课有“临床指导”的性质,课堂教学评价的结果,应使被评者和评议者共同受到启发。评课的关键是要对被评者和参与评议者有指导意义,只有评价没有指导是消极的评价。因此,评课时要力求把优点说够,把缺点说透。
“把优点说够,把缺点说透”其一是指:注重教师的潜在发展性,不说套话、少说正确的废话,力求紧扣教研主题评出特色,评出个性,避免面面俱到。对于教学经验丰富的执教者,要着重评价所展示的教学个性、可推广的应用价值,对于新教师,不能求全责备,充分发掘其闪光点,激发其内动力,应该满怀热情地在教学理念、教学规律促其思、促其悟。
其二是指:对于一堂课的成功经验与典型失误,有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要从理论上做深刻剖析,从理性上找到根源,从实践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到以理析课,以理导课,以理服人。对于一堂课的教法与学法,要善于归纳总结,补充完善,以便改进指导教学。这样的评课才具有前瞻指导性。
其三是指:在肯定优点的基础上,诚恳地分析问题,要对教师分析处理教材、了解学生、组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程序等诸方面做一透视,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特别要具体表达改进建议。尽可能拥有一个“诊——断——治”的过程。
有效、真实的对话,必须让学生“入乎其内”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去,而本文作为一篇科普小品文,如果单纯地讲解,演示,容易上成“常识课”,教师充分挖掘文中的“趣”点,以学习方式的“趣”引爆孩子心灵上的兴趣燃烧点,通过一系列的趣味链接促进了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
1、链接媒体。二年级孩子的思维特点是直观性,“我会变成云”一段中关于“白衣服、黑衣服”孩子光从字面难以准确地把握,教者及时以媒体图片帮助学生建立感知,促进了对文本的对话。又如孩子们对“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虽有了解,但不清晰,也通过图片让孩子有视觉上的冲击,把孩子一步步推向文本的深层,从而融入文本。
2、链接游戏。孩子尤其是低段孩子好玩,有目的地把游戏融入课堂,无疑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课初的猜谜,识字环节中的魔方等趣味游戏无不体现了在愉悦的实践中让孩子们识字。
3、链接想象。第3段的教学中,教师在音乐的烘托下动情朗诵,让学生闭眼想象,在想象中躺着的语言文字立起来了,在头脑中幻化成一幅幅图画,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在品读环节,孟老师总喜欢让学生分句读,“穿白衣服的、黑衣服的、剩余的”“睡觉的、散步的……”一句一句分开来读,原本整体的语段,意境和谐的块面就被支解得支离破碎,这样一来,学生的情感被隔裂,文章的画面被破坏,致使朗读的层面提升不明显。再者媒体只是外在的感染,代替不了内心的体悟!
三、评课的模式
承前说过,评课是一门科学,是科学就有一定的规则可依据,存在某些定式,但评课又是一门艺术,所以不能定式化。下面简单谈谈常见的四种模式,以供参考。
1、主题式。顾名思义,就是以某种教学理念为抓手、为线索,去展开评析。这类评课往往纵横捭阖、贯通全课;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2、总分式。阐述一分为二,一般先整体概述,然后优点展开,接着指出问题,最后提出建议。这类评课稿最常见。但值得再次提醒的是优缺点的剖析要抓住特色,不能都往“一个箩筐”里装。
3、工艺式。工艺式评课更多的是用于搞教学课题时的前测和后测分析,有时也是诊断性评课的需要。具体操作一般分四步:把教学过程切割分块成环节;摄取教学片段采集某些数据;用理论分析这些量化的数据;提出改进或调整措施。如我们在进行《中小学教师课程素养建构与教师专业成长的培养范式》研究中对中小学某些课进行了师生活动时间比、学生个动与互动时间比(特别注意非语文活动时间)、提问的数量与价值、课堂结构模式和预设生成等作了工艺式评课。其中有一节课凭直觉比较亮,听课现场反响也比较好,但经过这么处理解剖,发现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师生活动时间比为:7:3。
4、流程式。就是根据教学流程有目的地、适时地点评。
❾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措施如下:
一、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1.选择、培养好班干部,形成良好的学风。
班干部对整个班来说有着“以点带面”的作用,可以激励引导学生发奋学习。因此,选择和培养好班干部对班上学风的好与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语文老师,学习委员和各排小组长的选择和培养很关键。因为他们要协助老师抓好学生日常作业(如:平时预习、家庭作业、背默过关)的检查,对于班干部,老师首先要严格要求他们,在纪律上,要以身作则,为其他同学树立榜样,在其他各个方面也要起着带头作用,但在其犯错误时,班主任一定要一视同仁,不可偏爱班干部;其次要帮助他们树立威信,对他们做得对的要坚决的支持,同时在班上学生面前多表扬;要注意指导班干部的工作,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大胆放手让他们去做,要尽量创造条件,逐步由“扶”到“放”。
2.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学习习惯的优劣与他们的学习成绩好坏几乎是成正比的。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老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抓紧抓实。
①养成早读的习惯,要求学生早上来到教室后认真读课文、背名篇;
②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在课上要专心地听老师讲,听同学讲,还要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③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作业要独立思考完成,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完成的作业,才能享受到你学习成功的快乐;
④养成预习复习的习惯,每天都要对未教的内容进行预习,把已教的内容复习好;
⑤养成不懂就问的习惯,学习只有靠问,才能成为学问;
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字迹工整,行款美观,并做到有一定的速度。
二、抓好语文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1.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备课时不仅要将课本内容,教参内容和材料有机重组,而且每次备课时都认真阅读课本,仔细确立教学目标,然后根据课文内容搜集适量的习题来补充课堂教学。重视二次备课,即课前进行10至15分钟的对上课的主要内容、思路、方法、教学预设做最后思考,并做好相x09应的教学准备,再进课堂。这样做既保证了教学的实效性,又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2.加强积累,强化训练
学生通过课内外阅读和生活经历,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我们必须很好地结合平时的课堂教学,侧重于指导学生对积累进行归类整理,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言积累的要求包括三个方面:
①能背诵课本中要求背诵和默写的内容;积累相关的字、词、句、段、篇等;
②能注意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
③能在生活中广泛积累语言材料。我们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积累的内容主动地分类,主动地整理,然后进行全班性的大综合。这里积累的过程也是一种训练过程。
3、教给方法,培养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可见学习方法的知识是最有价值的知识。学习方法是学生为了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所采用的某种方式、手段、途径。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有了学习的主动权,才能独立地探索新的领域,获取新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去组合、去创新。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因此,让学生掌握学法,学会学习,应成为语文学习创新的主旋律。
在预习课文时,要求学生“读—画—思—写—问”的五步预习方法,意思是“读课文、画词句、思内容、写批注、问不解”的方法。学生掌握这个预习方法,有利于提高他的自学能力和阅读水平。
在阅读教学上,注重理清文章的脉络,渗透理解词句的方法,指导学生抓住文眼来理解中心,归纳小结“分段、概括段意、概括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感悟表达方法”等阅读技能,并进行迁移学习到同体裁的课文中去,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在习作教学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周边的事物,关心时事,并注重阅读积累鼓励学生随时把自己的感受诉诸笔端。把从课堂教学中学到的课文表达方法迁移运用,多积累素材,多练笔,学生的表达能力亦然不断提高。
4、拓展知识视野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运用,只有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之后,才能运用。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可开展一些相关的语文活动:
①优秀文段朗读。通过学生自主搜寻优秀文段,使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学生的阅读量增加的同时,学生必然收获了许多东西。
②好词佳句的收集。在不断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学生的词汇积累有了明显的增多。
③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辩论、演讲、出手抄报等等。学生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训练了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一学期下来,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5、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我不断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加以探究,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我有时以读代讲,让学生自主感悟;有时鼓励学生各抒已见,尽情发表自己的看法,收到了显着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