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语文阅读题解题技巧 答题公式及常见题型指导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备考:常见题型指导
一、分类
记叙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
二、表现手法
象征、衬托、 对比、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 融情于事、 先抑后扬、以小见大
三、概括文章主题
1、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2、方法:
(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
(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3、答题要点:
(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
(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四、找文章线索
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1、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2、方法
(1)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2)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3)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3、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五、重要句子深刻含义
1、重要句子指:(1)题目;(2)开头;(3)结尾;(4)过渡句。
2、重要句子的特征:(1)含蓄深刻;(2)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重要句子的作用:
(1)题目的作用——揭示中心(对象);形象含蓄,激发兴趣。
(2)开头的作用——揭示中心(点题);引出话题(下文);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3)结尾的作用——总结上文;揭示(突出)主旨;语言含蓄深刻,留有余味。
(4)过渡句的作用——承上启下。
解答技巧:
(1)分析句子的表层含义。(若是比喻句,找出本体代入句中;)
(2)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即感受词句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回答时注意紧扣文章或段落中心。)
(3)如果句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先弄清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然后根据这种修辞的特征、功能,结合具体语境,琢磨句子的含义。
答题格式:这个句子的意思是:……,采用了……的修辞手法(或表达方式),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的特点(表层含义),突出了……(深层含义),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答题格式:“××”词生动、形象、准确地描写了……,表现了……, 突出了…….
七、换词、省略词
先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
再分析词语含义
第三分析用原词时句子的意思,省略或换词时句子会变成什么意思,不符合实际。
最后下结论:因此,原词搭配恰当,不能省略(调换)。
八、赏析句子、文章
1、请赏析文章“……”这句话。或“……”这句话好在哪里?
答题格式:修辞手法+语言特色+表达效果
语言特色:形象生动,简洁传神,准确鲜明,富有表现力等。
2、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或: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格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最后揭示修辞对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3、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
答题格式:使用的艺术手法+内容+效果(作用)
4、本文在记叙(或描写、抒情)上有什么特点?其作用何在?
答题格式:表达方式的确认+在内容上的具体体现+结合原文分析其作用。
九、句(段)作用
1、结构作用
(1)文首:总领全文;引出下文或引出话题;为后文做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营造或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提出问题,引人思考;欲扬先抑;埋下伏笔。
(2)文中:承上启下(总结上文,领起下文;照应上文,呼应下文);前后呼应;为下文做铺垫,引起下文;照应上文,转换话题;由叙述转向议论;由写景转向抒情;由正面到反面……
(3)文末:卒章显志,点明主题;总结全文;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升华感情;言有尽而意无穷,使文章委婉含蓄;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是文章首尾圆和,结构严谨……
2、某句(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格式: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情感表达上的作用)
3、语句含义
命题方式:理解某词(句)在文中的含义。或:请联系全文,说说对某个词(句)的理解。
答题格式:本义+语境义(+情感表达)
解题方向:(1)结合文章主旨;(2)联系上下文做答;(3)从蕴含的情感入手;(4)从修辞角度入手;(5)从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入手;(6)从不同层面入手:表层和深层含义(如:寓意);(7)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从关键词入手。
十、选材组材
文章的题目是“……(写作重点)”,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呢?
答题格式:这些话看似游离了主题,实则运用“……”的手法,突出强调了文章“……”的内容(主题)。
解题方向:(1)运用相关、相似联想,看位置。如果被文对象在重点写作内容的前面,则是为了形象地引出写作重点,更利于人们接受;或为下文作铺垫或烘托写作重点。如果被问对象在重点写作内容的后面,则是为了丰富文章写作内容,深化文章主旨。
(2)运用相对联想,对写作重点或反衬、对比,或突出、强调。
十一、表现手法作用
1、记叙文详写材料的作用:因为这些材料能突出文章……这一中心,所以详写。
2、环境描写的作用:(1)渲染了……的气氛(2)刻画(烘托)人物 …… 性格;(3)推动情节的发展。
3、抒情、议论的作用:突出文章……这一中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象征的作用:通过象征表现……感情。
5、烘托的作用:烘托人物的……性格。
6、对比的作用:通过对比,突出强调了……
7、托物言志的作用:通过……(具体事物)来表达作者 ……的思想感情。
十二、谈感受、启示
1、应从原文中引出来;
2、评价应表明态度及说明理由。
3、特别注意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把题目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来。
语文阅读题解题技巧 答题公式
语文答题公式: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附: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二)“情”、“志”的区别
在诗歌里,“情”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一般都是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出来的;“志”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理想、抱负、情操、品格等,一般都是通过对物的描写表达出来的。例如,宋人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及对新事物的喜爱之情,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干坤。”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属于言志。
(三)“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四)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❷ 考中小学语文教师编制需要做哪些准备
作为一名非师范专业的大学生,大二的时候考了中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大四上学期考过了中小学语文教师编制考试,以下是我为考编做的准备。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
❸ 有没有哪位通过泰州教师考编的答友,能不能简单告诉我考试题型,(最好是语文学科的,小初都可以)
考试内容:
在笔试部分,有的区是只考学科的,其余地区除学科外,还增加了公基、教综等,尤其注意高新区,有三个部分的考试噢~
在面试部分,所有区域都是试讲。
以下是泰州部分区的语文笔试考试题型:
1、泰州高港区:
教综:单选(8题,共8分)填空(5题,共5分)材料分析(1题,共7分)
语文:积累运用(7题,共30分)阅读理解(9题,诗歌2+古诗1+文言文,6,共30分)作文(1题,共20 分)
2、泰州海陵区:
教综:单选(15题,共15 分)填空(1题,共5分)简答(2题,共10 分)
语文:语言文字运用(4 题,共8分)文言文阅读(4题,共10分)诗歌阅读(3题,共6分)名句默写(6题,共6分)现代文阅读(3题,共15分)作文(1题,共25 分)
3、泰州泰兴:
教综:单选(10题,共10 分)判断(10题,共10 分)简答(1题,共4分)论述(1题,共6分)
语文: 现代文阅读(3题,共15分)文言文阅读(3题,共15分)古诗鉴赏(3题,共10分)作文(1题,共30 分)
4、泰州兴化:
语文:填空(20题,共20 分)选择(10题,共10 分)古诗阅读(3题,共6分)文言文阅读(4题,共11分)现代文阅读(5题,共18分)作文(1题,共20 分)案例分析(2题,共15分)
5、泰州姜堰:
教综:单选(15题,共15 分)填空(5题,共5分)简答(2题,共10 分)
语文:语言文字运用(4 题,共8分)文言文阅读(4题,共10分)诗歌阅读(3题,共6分)名句默写(6题,共6分)现代文阅读(3题,共15分)作文(1题,共25分)
❹ 安徽省小学语文的考编真题
语文教学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徽省的小学语文考编就要开始了,下面由我为大家提供关于安徽省小学语文的考编真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本大题共7题,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韵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D ) (2分)
A横竖 彩虹 耕耘 温馨 B金银 经营 精英 静音
C才能 根本 树坑 感恩 D鸟瞰 前沿 鼾声 河岸
2、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2分)
A残垣断壁 恶语相加 俯拾即是 B沽名钓誊 耳濡目染 乔装打扮
C慈眉善目 无稽之谈 形直影单 D一代鼎臣 抑恶扬善 囊荧照书
3、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是( C ) (2分)
A极目远眺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上,是一头头黑白两色的奶牛
B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
C看着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的照片,我仿佛一下子回到了二十年前
D鲜花和彩灯辉映,礼花伴歌声齐飞,天安门广场犹如欢乐的海洋。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B ) (2分)
A人们透过这阴惨惨的浓雾,远远地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辽阔的大海。
B今天我得到了一个沉痛的教训,那就是,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
C先生把平生的学问都交给了诸葛亮,为诸葛亮成为政治家和军事家打下了烙印。
D我虽然热爱祖国的山河大山,就是一草一木,一花一石,我也感到亲切,值得我留念。
5、下列关于引用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2分)
A老师经常教育我们:“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这里的引号表示引用。
B人们常说“开卷有益”,其实读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这里的引号表示否定。
C现在,人们逛商场可以用“电子钱包”付款,这里的引号表词语有特殊的含义。
D人们常接受“伸”,难容“屈”,认为“屈”是窝囊,这里的引号表示着重论述的内容。
6、古诗文填空(8分)
(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李清照《夏日绝句》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己。曹操《龟虽寿》
(3)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从军行》
(4)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醒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7、文学常识填空(6分)
(1)《论语》 《孟子》 《大学》《中庸》被称为“四书”,是国学经典。
(2)萧红是我国现代着名女作家,她的成名作是《生死场》,代表作是《呼兰河传》
(3)《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 法 国家的 莫泊桑 ,他被成为短篇小说之王。
(本大题共7题,共20分)
正午牡丹
[宋〕沈括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识其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阳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若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高渐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
[注〕①姻家:儿女亲家 ②哆(chi):张口的样子,此处指花瓣张开
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识精粗。尝: 曾经
若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房: 花房
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这也是善于探求古人笔下的意境。
10、吴公对“牡丹从”这幅画的评价,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答: 画家善于观察,才能画出常人所不见之处。而要想识画之妙,亦非善于观察不可。做任何事皆如此,岂止一画而已。
阅读下面的现代诗歌,完成第11题。
秋
沙白
湖波上
荡着红叶一片,
如一叶扁舟
上面坐着秋天。
11、“秋天”“坐”在“红叶”上,多么美的意境,试加以赏析(4分)
答: 这是一首通过一片红叶表现秋的神韵的小诗。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
巧妙地用一个比喻“如一叶扁舟,”并用“坐”将“秋”人格化,用语精练传神,内蕴极为丰厚,一个“坐”字,写活了秋大,变静景为动景也给读者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2~14题。
宇宙的爱
依旧是四年前的我。 这些青绿的叶,可是四年前的那些青绿的叶?水可是四年前的水?云可是四年前的云?——我可是四年前的我?
它们依旧是叶儿,水儿,云儿,也依旧只是四年前的叶儿,水儿,云儿。——然而它们却经过了几番宇宙的爱化,从新的生命里欣欣的长着,活活的流着,自由的停留着。
它们依旧是四年前的,只是渗透了宇宙的爱,化出了新的生命。——但我可是四年前的我?
四年前的它们,只觉得憨嬉活泼,现在为何换成一片的微妙庄严?——但我可是四年前的我?
抬头望月,何如水中看月!一样的天光云影,还添上树枝儿荡漾,圆月儿飘浮,和一个独俯清流的我。
白线般的长墙,横拖在青绿的山上。在这浩浩的太空里,阻不了阳光照临,也阻不了风儿来去,——只有自然的爱是无限的,何用劳苦工夫,来区分这和爱的世界?
坐对着起伏的山,起立的塔,无边的村落平原,只抱着膝儿凝想。朝阳照到发上了,——想着东边隐隐的城围里,有几个没来的孩子,初回家的冰仲,抱病的冰叔,和昨天独自睡在树下的小弟弟,怎得他们也在这儿……
一九二一年六月十八日,在西山。
(选自《冰心选集》第2卷)
12、请梳理出本文的行文思路(3分)
答: 作者通过回忆,写了叶儿、水儿、云儿几个物象引出作者思考,写出了它们经过了几番宇宙的爱化,从新生命里欣欣的长着,活活的流着,自由的停留着,诉说了这个宇宙有爱。
13、结合文章的内容,谈谈你对“宇宙的爱”的理解(3分)
答: 让我们明白了人活着不需要处心积虑,不需要伤筋动骨,一切改变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只有付出你的爱心,付出你的快乐,付出你的希望,才能渗透宇宙的爱,化出新的生命。
14、试举例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答: 全文语言清新流利,文章中每段都有和前段相似的句式,简短的句子,精炼的语言,仿佛作者在用排比句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就像诗歌一样,语言具有一种音韵美。
(本大题共2题,共8分)
15、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 工具性 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 教科书编者 ,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3)能具体明确, 文从字顺 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问运用能力。
(4)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 改善教师教学 。
16。《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除了“识字和写字”外,还提出哪四个方面的要求。请简要回答。
答: 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三、四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本大题共3题,共28分)
17、下面是一篇7岁孩子的“写话”,作为语文老师,请你结合这篇写话按优中差确定一个等级,并写出评定的理由(8分)
妈妈回来了
前段时间,妈妈去了杭州学习,去了好长时间,可能有一个月吧。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暖和,因为妈妈回来会给我过生日,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
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感觉,就是一种想哭的感觉。
答: 优。写话是低年级孩子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在写话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能力,要求学生能说真话、实话、心理话。本段写话写明了事件的起因,以及自己非常高兴的原因,而且排比手法运用很熟练,并且把想妈妈这种抽象的感情具象化。
18、请根据课文,从“教什么”的角度评价下面的教学片段有哪些可取之处(8分)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课文〕
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很爱自己的儿子。
有一年,高尔基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岛上休养,他的妻子带着儿子前来探望他。
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岁,个儿还没有攫头高。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假期很快过去了,他告别了爸爸,跟着妈妈回去了。
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春风吹来,咤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散发出阵阵芳香,引来了一只只小蜜蜂。
傍晚,彩霞染红了天空。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
不久,儿子收到了高尔基从远方寄来的信。信里说:
“你回去了,可是你栽的花留了下来。我望着它们,心里想: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一一鲜花。
“要是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一一鲜花。
要是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
[教学实录片段]
师:默读全文,你觉得哪些话能引起你的思考就画起来做上记号,在旁边写一篇自己的感受。(学生默读,图画,思考,写感受,老师巡视)
师:下面我们进行交流
生:我划了“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还写了感受。
师:读一读你画的这句话,说说你写的感受。
生1:我从中感受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生2:我们应该把帮助别人当做一种快乐。
生3:我知道“给”是给予,“拿”是索取……
师:你们读懂了这句话,(展示自己的批注)我也化了这一句,我的批注是,高尔基就是这样的一个,我会永远记住他。
生:我画的是“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把花朵比作儿子的脸庞,表达了高尔基对儿子的思念……
师:老师也花了这句话,读这句话老师想到两个词,你们猜猜是哪两个词。
生:触景生情
师:(点头)还有一个词——(生困惑,师引导,等学生揣摩之后,投影展示自己的批注:触景生情、睹物思人)
师:同学们,这就是圈画批注,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你们一定要掌握。
师:下面请同学们代高尔基的儿子给高尔基写一封回信。写之前,我们来谈谈高尔基给儿子的信,看看写了哪些内容。
生1:花开了很漂亮
生2:他很思念儿子
生3:希望儿子多助人
师:要注意信的格式,谁来说说书信的格式(学生写回信,老师巡视)
师:谁来读一读回信(指名上台读自己的回信,点评精彩之处)
生:(展示自己写的回信)读一读老师写的回信,请同学们给一点评价。
生1:这用了排比的句子
生2:老师会分段
生3:老师善于引用名言
答: 默读环节,任务很明确,能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讲解环节,通过对关键词的把握,给予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引导。通过对文本内容的解读,带领学生回顾书信的格式,能做到与旧知识衔接自然。
19、依据课文,按照‘,教学目标’,在横线上补写教学设计内容,完成(1)、(3)题(12分)
巨人的花园
从前,一个小村子里有座漂亮的花园。那里,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村里的孩子都喜欢到那里玩。
花园的主人是个巨人,他外出旅行已有好久了。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有一年秋天,巨人突然回来了。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孩子们吓坏了,四处逃散。
赶走孩子以后,巨人在花园周围砌起围墙,而且竖起一块“禁止入内”的告示牌。
不久,北风呼啸,隆冬来临,刺骨的寒风吹起雪花。巨人孤独地度过了漫长的严冬。春天终于来了,村子里又开出美丽的鲜花,不时传来小鸟的欢叫。但不知为什么,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巨人裹着毯子,还瑟瑟发抖。他想:“今年的春天为什么这么冷,这么荒凉呀……”
一天早晨,巨人被喧闹声吵醒了。他抬头望去,一缕阳光从窗外射进来。好几个月没见过这么明媚的阳光了。巨人激动地跑到花园里,他看到花园里草翠花开,有许多孩子在欢快地游戏,他们大概是从围墙的破损处钻进来的。孩子们的欢笑使花园增添了春意。可是巨人又发脾气了:“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孩子们听到可怕的训斥,纷纷逃窜。与此同时,鲜花凋谢,树叶飘落,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巨人不解地看看四周,突然发现桃树底下站着个小男孩。
“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不知怎么,巨人看着他的眼神,心里感到火辣辣的。这个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
“噢!是这么回事呀!”巨人终于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他不禁抱住了那个孩子:“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
小男孩在巨人宽大的脸颊上亲了一下。巨人第一次感到了温暖和愉快。于是,他立刻拆除围墙,把花园给了孩子们。
从那以后,巨人的花园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孩子们站在巨人的脚下,爬上巨人的肩膀,尽情地玩耍。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
教学目标:
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了解童话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再一次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描写匠人语言,行为,花园景色的语句。
第二环节:交流匠人的语言,感悟匠人形象,进一步理解内容。
①
第三环节:交流相应的描写花园景色的语句,让学生感受到花园由“漂亮”,到“荒凉”,再到“美丽”,的神奇变化。
第四环节:引导学生细读课文第8自然段,并按照文中画线的句子表达,感悟童话得神奇。
②
第五环节:学生细读课文第9。 10自然段,交流,揭示童话蕴含的道理。
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快乐要和大家一起分享。
第六环节:回顾全文,师生共同总结童话的特点。
③
(1)在①处补写引导学生理解匠人语言的具体过程。
请学生快速找到巨人训斤孩子们的三句话,理解巨人在说这些话时,心里会怎么想的?
通过这几句话你能感受到巨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2)在②处仿写两个句子
这个小免子在河边吹了一口气,河水马上融化了,叮叮咚咚流向远方。
这个小姑娘在湿地边一跺脚,湿地上马上长出蘑菇,开出了许多白色的小伞。
(3)在③处简要地概括童话的特点
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童话的生命)。童话的幻想是通过某些艺术手法表现出来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夸张、象征和拟人。荒诞是童话必不可少的美学品格。(童话的血液)
(本大题40分)
20、请以“我喜欢这样的语文课”,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