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提高提问质量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提高提问质量

发布时间:2023-04-27 08:59:13

‘壹’ 初中语文教师怎样有效提问

导语: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就没有对知识的关切,没有对知识的关切,就会举厅对所学知识漠然置之。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初中语文教师怎样有效提问

一、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围绕教学目标来提的

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从文本出发,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住教材的重点、难点,紧扣教学目标和大纲要求精心设问、发问。凡是有悖于大纲或是游离于教材之外的问题,都不宜在课堂上多讨论,因为单就某一堂语文课来说,教学目标是比较单一的,如果四面撒网,就会漫无边际。

二、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提的

有效的课堂提问要按照掘粗教材知识结构的内在顺序和学生认知活动的顺序进行,它需要教者站在高处,从整篇课文、整节课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问题应该环环相扣,由表及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

因为课本中的选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都是作者深思熟虑的结晶,文章本身内容的安排顺序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一步步推移,逐步让人物或主题明晰化,教师设计问题,引导思考,也要遵循文本这一顺序。遵循作者的思路,按文本内容的先后提问设疑,更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

比如在《口技》一文教学中,我曾在总结时提问:“这篇文章采用了什么写法?”当时学生却面面相觑,显然被这种问法难住了。我看到这一情况,迅速改变提问角度,依次提出如下问题:

1.课文哪几节是写口技表演内容的?(二至四节)

2.这几节除写口技表演内容外还写了什么?(听众的反应)

3.那么,作者以写什么为主呢?(口技表演内容)

4.写听众的反应又是起到什么作用呢?(烘托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到这时候,再回到原先的问题,学生纷纷抢答道:“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这样就完成了预期的教学任务。

三、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面向全体学生而提的

有效的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加入到问题的思考过程中来,使每一个学生得到知识的学习和思维能力的锻炼。课堂提问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优差生,千万不可变成优等生的独角戏。如果一味的'只顾优生而忽视差生,很容易挫伤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两极分化现象。

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判答镇生的需求,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提问,要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差等生吃得了。要让全体学生享有锻炼的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更何况现在实行的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更是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所以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面向全体学生而提的。

四、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有度的、多层次提问

语文课堂教学要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让每一位学生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那要怎样才能做到呢?我觉得关键是课堂提问设计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问题太深,学生启而不发,百思不得其解,就会丧失寻求答案的信心,挫伤学习积极性。问题太简单,学生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无法引起思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度,反而容易让学生养成思维懒隋、不善动脑的坏习惯。所以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是有度的、多层次的提问。

课堂提问既不能让学生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而应该让学生跳一跳,开动大脑积极思考后获得正确的结论,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能感到由衷的喜悦,同时也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课堂上教者应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尤其针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注意循循善诱,化难为易,化大为小,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在解决一个个小问题的基础上逐步深入到中心问题,这样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我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感觉文章内容庞杂,如果直接让学生分析“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给“我”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恐怕难以做到。

于是我就“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分别提出一些小问题让学生思考,如①百草园中有哪些迷人的景物?②你听了美女蛇的故事后有什么感受?③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冬天雪后捕鸟情境的?④“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读后对他有什么印象?⑤“我”问“怪哉”一虫一事,先生为什么生气?⑥写三味书屋后面的小园有什么作用?⑦写我画画的目的是什么?在认识以上问题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比较二者的不同,进而达到理解主题的目的。这样的提问把统领全文的大问题分解,便于学生逐步认识学习,自然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总之,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而课堂环境又是一个变数,随时都在变化,课堂提问要表现出更多的灵活性和有效性,这还需要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根据教学实际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提问,因为高效的课堂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低效或无效的提问会是败笔,而有效提问则能成就精品。

‘贰’ 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有效提问

导语:美国教学法专家曾说:“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低,大部分可以从他们所提的问题的性质和发问的方法查出来。中小学教师若不熟谙发问的技巧,他的教学工作是不易收到成效的。”由此可见,提问不只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教学艺术。

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有效提问

一、有效的提问在初中语文教育活动中的功能

1.对学生心理的引领。

在课堂上,学生和老师都是学问研究的主体。所谓师傅领进门,学生的修行还要靠自己。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提问,以此来引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当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课堂互动不积极是目前学生在课堂上存在的一大问题。有的学生天生不善于表达,胆小不敢回答问题;也有一部分学生反应力较快,主观意识差不想表达;也有部分学生性格内向,怕回答不上来被同学笑话等现象,都是初中生在课堂上存在的问题。那么教师的有效提问就十分重要。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帮助学生更积极的学习课本知识,养成勤思考,爱动脑的好习惯。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就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策略。

2.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初中语文教育课堂提问是一个充满学问的艺术。有效的课堂提问环节,是吸引学生注意力,带动学生兴趣的催化剂。有效的提问环节可以紧抓学生的思维导向,警示学生注意力的有效保持和专注,并在提问回答的过程里与学生进行互动,这样学生可以及时的在大脑里自主思考,做出反应和分析,整理出思路,给出最佳的答案。

3.重点难点的掌握。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内容的讲解,需要深层次的有效提问来辅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重难点知识,恰当的进行难点的提问,可以极大的引领学生的思路。在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互动谈论中,做出理性判断和自我解答,这样也很好地解决了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

二、语文数学课堂提问中所存在的问题

1.老师经常反复地提问问题和重复学生的回答。

这样就低估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不仅没有直观的解决问题,反而使得学生们感觉到枯燥无味,打消了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失去了提问的真正意义。

2.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经常在课堂上提问许多问题,而且教完也不问,把主动权都交给学生,培养学生们的主动性。

而有时则问题非常多,使得一些掌握了知识点的`同学常常来不及考虑清楚就匆匆回答,这样是学不到任何知识的,而那些没有掌握知识点的学生只能在一旁观看,这样就使得学生不得不应付。所以说提问也存在很多技巧。不能只是课堂上问与被问的关系。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3.有些教师们太注重提问的效果,反而把提问变成一种形式,不注意正在回答问题的学生的状况。

只是单纯地我问你答,这样难以取得很好的效果。教师应该注意到学生的回答状况,做一个好的倾听者,有错误及时纠正。因为初中生正值心理发育的阶段,教师的一举一动会很大的影响到初中生的心理情况,若老师的态度好学生则会放下心中的紧张情绪,若老师态度不好,不尊重学生则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使得学生匆匆回答,并且种下了消极情绪的萌芽,会很大地影响到学生的积极性,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新时期下初中语文教学提问策略探讨

1.对问题进行设计研究和创新。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主要靠提问,语文教师应该精简、概括所提问的问题,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对课堂教学主要问题的研究与设计,可以设计一些具有较强悬念性的问题来代替那些肤浅、零碎的小问题。设置的问题要能对语文课文的阅读教学起到支撑作用与主导作用,并能够促进学生在整体上进行品析、讨论及思考。

比如,在讲授《故乡》这一课时,笔者就预先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故乡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这样就使得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阅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认识到了故乡的人的变化、故乡面貌的变化,然后再提出“杨二嫂和闰土前后变化进行比较”的问题,并分析说明变化的原因,最后提问“作者写这些变化的意图是什么”,引出全文的主题。实践证明,有效的教学提问增强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把握。

2.注重问题的有效性与提问的目的性。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提问时应该注意所提问题的目的性,要对所解决的问题进行明确,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数,坚决杜绝不假思索、信口开河和盲目随意的提问。在进行提问时应该充分把握教学目标,即语文课堂提问要根据“三维目标”来设置,所设计的问题一定要围绕课文的难点、重点、突破点和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来设置,使所提问的问题干脆利落、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从而提高问题的针对性以及有效性。

教师需要不断摸索课堂提问策略,保持新鲜感与吸引力,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驶入特定的问题情境中。教师要具备灵活的课堂变通能力,尤其是在语文教学的提问技巧方面,更应该灵活运用,全面发挥。只有这样,初中语文教学才能很好地开展。

‘叁’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技巧

导语:有人说:“一堂好课往往起源于一个好问题,一个优秀学生往往也在于他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是一个会提问的人。”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求异创新的火花并使之成燎原之势,进而养成创新的习惯更是当代教育工作肩负的历史重任。宋代着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巧妙地使用,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开阔,教学效果良好。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技巧

一、巧设情境,设疑新颖,激发情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兴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会主动积极地探索问题。因此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讲《爱莲说》时,教师导入新课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教师展示课件,配上音乐),“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是诗人杨万里的诗句,同学们看这幅图的景色美不美?你们还知道哪些描写荷花的诗句吗?在学生纷纷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课件展示以下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留得残荷听雨声”,并展示一幅幅图片,这样的导入,很快把学生融入到一种美的意境中,既创设了问题的情景,又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抓住契机,设置矛盾,激活思维。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师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的理解也水到渠成。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有这句话:“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教师抓住契机,提问:“似乎”、“确凿”不是有矛盾吗?学生通过互相讨论思考,最终明确:“似乎”是因年代久,记忆有些模糊,因而语气不肯定,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百草园里只有些野草,用成年人的眼光看,百草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但对儿时的“我”来说,却是乐园,表现鲁迅对百草园的热爱、怀念。可见,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加深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三、 变直为曲、化曲为直,引人入胜。

有这样的一个比喻:如果把知识比作桃子的话,那么“教师不把桃子塞到学生的嘴里,而把它挂在学生跳起来才能够得着的位置,让学生自己费点神去摘取。”语文教学要避免直来直往地讲析与灌输,要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例如,在教学《狼》一文时,“屠自后断其股”的“股”字,我不直接翻译,而是问“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它的屁股?”学生稍感疑惑之余,顿悟“股”为“大腿”之意,这样就使“股”字之义迎刃而解。这种曲问便能巧妙撩拨学生的兴趣,通过它,产生了“错综见意,曲折生姿”的功效。

直题须曲问,曲题也可直问。例如《孔乙己》一文的最后有句话:“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我可以这样提问:为什么说孔乙己“大约”死了?为什么说孔乙己“的确”死了?学生通过深入的思考,最后得出结论:鲁迅用看似矛盾的语言,揭示出封建社会和科举制度的罪恶。可见,通过直问,理清是非,一目了然地理解了文章的实质。

四、分层设计,化难为易,化大为小。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师站在高处,从整节课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思维的深度,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如讲《故乡》,可提出以下问题:文中的故乡是什么样的?作者用了哪些富有特征性的词语勾勒出这种景象?这些词语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情?这种提问环环相扣,两个或几个问题在知识上是层进的,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指向一个个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学生对文章重难点的解决。

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课堂上适时适度、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愿我们的教师能精心设计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成为教学大师。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技巧

一、课堂提问的技巧

“要把知识的果实放在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位置”。这个比喻生动而准确地告诉我们:课堂提问既不能让学生高不可攀,又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而应让学生跳一跳――开动大脑积极思考后获得正确的结论。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会由衷地感到喜悦,同时也会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恰当的提问,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可以引导学生一环套一环,层层深入地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探究研习的目的。

1.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置问题。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在语文课堂上设置疑问,在围绕课堂教学重难点的前提下,应先从简单的问题问起,然后一步步问到核心问题。这种方法叫做“剥洋葱法”,一层层地深入分析,直到把问题剖析透彻为止。有些问题是由局部到整体组成的,可以先从一个个小问题入手,然后把各个小问题的答案综合起来,概括出核心的内容。课堂提问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如果问题难度过大,就会导致学生思维“卡壳”,课堂冷场,达不到提问的目的,因此,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要做降低难度的处理。如讲授课文《沁园春・雪》,如果老师直接问:词的上阕写景与下阕评古论今有什么联系?学生恐怕难以回答。老师就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几个较容易的问题,以降低问题的难度。如:(1)词中的承上启下关系说明下阕由景到人,作者用哪个字概括他对哪些历史英雄的评价?(2)作者这样评论古人,目的是什么?(3)歌颂今天的哪种人?(4)这首词的主旨句是哪句?你如何理解?这样一问,使学生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对原来较难的问题的理解:上阕写景是下阕评古论今的基础。又如讲授小说《范进中举》一文,在要求学生理解小说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环境这一问题时,也应从浅处提问:范进中举前后,众乡邻、胡屠户及张乡绅的态度有何不同?通过引导对比,学生就会较容易地理解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从而对这个问题作出比较全面、准确的回答。这种深题浅问的方法,可以化难为易,四两拨千斤。

2.巧选角度,变中求异。

提问要尽量避免概念化、一般化的老生常谈,不能总在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上绕圈子,而应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书本与生活相结合,注意采用比较新颖的说法,从新的角度巧妙切入,使问题富有形象性、启发性,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比如在教《晏子使楚》时,我先创设一个情境:假如你是晏子,正面临楚王的诬蔑:齐人固善盗乎?然后提问:“你是晏子,那么你将如何反驳楚王呢?”在同学们各抒己见后,我再说明晏子对楚王的反驳,通过同学们的回答与晏子的反驳相比较,分析总结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这样显然比直接问:《晏子使楚》表现了什么?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更能引起学生思维的兴趣,也更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3.应注意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衔接。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设置问题时,选择恰当的时间,恰当的环节,才能体现问题的价值。精妙的提问,通常是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设置疑问时必须考虑到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跨度和衔接。

跨度太大,学生思维不全面,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反而弄巧成拙。跨度太小,失去挑战性,学生不感兴趣,白白浪费课堂时间。所以有人提出“跳一跳摘桃子”的说法,就是说你既要让他吃到桃子,又不能轻易地让他吃到桃子。因为设置问题跨度大,若长期“只跳无桃”,学生就会渐渐失去积极性。而跨度太小,不用“跳”也能吃到桃子,学生自然就懒于思考了。

这就需要我们在设置问题的时候把握好跨度,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就像走台阶一样,必须一步一步走过去。而且“台阶”还不能太高,否则一级台阶跨一大步还过不去,就很难再往上爬。不仅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跨度要适中,几个问题间的衔接也很重要。课堂提问,不能只是简单地把几个问题罗列在黑板上,还要使问题之间衔接得天衣无缝,不着痕迹地把问题与问题连在一起。

4.提问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师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对一篇课文的段落划分,有时是不只一种划分方法的,那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按其它标准,又该如何划分呢?学生通过这些训练,就会明确原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不是单一的,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自然会举一反三,灵活变通。

在学生掌握了课本知识后,我们如果引导他们把这些知识与课外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就能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如在学习了《背影》一文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父亲”的精神品质可否在自己的父亲身上找出来?又如学习了《愚公移山》中愚公持之以恒的精神后,可让学生思考:哪些名人身上也具有这种精神?能具体说说他们的感人事迹吗?这几个思维发散的提问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问”,让学生想得“深”,想得“阔”,并把“问”与阅读、写作、做人联系起来,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纵向、横向发展,有些还能对学生加强人文精神的教育。

二、课堂提问应注意的问题

1.要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向学生提问,一定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如果教师提问只让尖子生回答,时间久了,未被提问的学生就会产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把自己看作学习的局外人、旁观者,这样实际上是让多数学生机械地接受(有时甚至是不接受)他人现成的思维成果,与教师的满堂灌无实质性差异,是有悖于启发性原则的。因为启发性教学并不能只看形式上的有问有答,更要看它的实效,即看学生的思维是否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所以,课堂提问要注意辐射面,既抓住点又顾及面,既要让成绩好的同学发言又要让成绩一般或不好的学生发言,以点带面,充分调动各类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2.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有的教师问题一提出就立即点名,学生来不及思考回答,教师马上又点另一个人,更有甚者,先点名后提问。这样做容易造成学生心情紧张,思路堵塞,久而久之,部分学生就会形成一种害怕提问的心理。研究表明,在课堂提问过程中,教师应该有两个最重要的停顿时间,即“第一等待时间”与“第二等待时间”。所谓“第一等待时间”是指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要等待足够的时间,不能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别的学生来回答问题。“第二等待时间”是指学生回答之后,教师也要等待足够的一段时间,这样才能评价学生的答案或者再提出另一个问题。因为学生可能要做详细说明,斟酌、补充或改变回答。上述第一等待时间为学生的回答提供了思考的时间,第二等待时间使他们完整地做出回答,而不致打断思路。

总之,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采用问题教学法,其课堂教学过程实际就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的适时、适当、适度的提问,不仅可以有效地挖掘课堂教学潜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而且可以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魅力充分地展现出来。因此,课堂提问已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是一门教学艺术。

‘肆’ 初中语文教师提问的有效方法

导语:语文课堂的问题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问题设计得好,总能为学生搭设思维的跳板,让他们向更高、更远的层面飞跃。也能较好地展现课堂中教与学、疏与密、缓与疾、动与静、轻与重的相互关系,让课堂波澜迭起、抑扬有致。

初中语文教师提问的有效方法

一、实效课堂提问应把握的原则

1.科学性

科学性的前提是了解学生,吃透教材。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其认知水平,即正确认识学生并科学地估计他们的知识和智力水平,真正做到从学生出发。教材内容要熟练掌握,理解其深刻内涵,老师问题的语言要规范,简明扼要,针对性强,问之才能做到科学得当,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发展语言,发展学生智能。问之不当,则往往启而不发,最后还是变成教师自问自答。

2.启发性

精心设计的问题要重视思考型、鼓励启发型和开放型的问题,轻视记忆型、检查型、封闭型的问题。好的提问应该富有启发性,应该是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而不应该急促地迈向结果。启发性的另一重要方面是老师的问题能引发出学生提出新的问题。爱因斯坦说:“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鼓励学生自己去揭示问题、探索语文知识、发现语言规律,体会一个探索者的成就,让学生获得自主探索的成就感。

二、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提问现状

1.提问不科学,随意性强

教学中发现,提问会产生两种极端现象发生:一是“满堂灌”,这一点毋庸置疑,整个课堂气氛以及学生针对问题的钻研热情肯定深入不下去,教学质量不会得以很好的提升。另一种是“满堂问”,提问过多看似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同学的情绪,但从问题理解和掌握的本质而言,基本起不到多大作用;相反,抛出的密集问题,还会引起同学们逆反心理。

2.问题难易不均

课堂提问是基于学生认知能力前提下,有目的的创设教学情景,达到师生情感之间的一种交流、互动,进而让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益。但在设计教学中,也会出现所提问题把我不住难度程度,有时老师们会提出的问题超出学生的认知能力,学生没有办法去解决或解决不到位;有的老师的问题像蜻蜓点水一样,仅仅停留在问题的表面,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层面延伸,因而也起不到教学所要求的质量。

3.对学生的答案置若罔闻

有的老师提出问题后,放任学生自由回答,最终不能给出正确与否的评价,这样会使学生感觉到索然无味,进而也会挫伤其回答热情。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老师在课前没有对问题或答案精心设计,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亦或是老师在课堂上不能合理驾驭自己的注意力。此外,还有的老师在提问时故作严肃或深沉,语气逼人,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很好的思考。

三、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提问策略

1.营造学习氛围、点燃自主学习的`激情

在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里,教师可以提高教学的水平和教学的质量,同时可以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去自己独立的思考,独立的想问题,想问题的答案,开拓学生的思维,教师也可以有一个舒适愉悦的环境,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提高。这样学生的自主性高了,学生的课前预习也会做得更好。在上课的时候,学生对老师的提问也不会一问三不知,至少能够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也不会引起尴尬的局面。老师提出问题,让尽可能多得同学回答,让同学共同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学生的积极性自然而然的被调动起来了。在这种学习氛围下,学生即使自主性较差,也会跟着大多数同学一起,完成课前预习。

2.提问要灵活多变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及时改变提问方式,课前设计的暗问可以改为明问,曲问可改为直问。面向全班同学发问,可有个别同学回答,也可以集体讨论回答,还可以轮流回答。这样就可以避免了学习好的同学回答了问题,而学习不好的同学从没回答问题,激励的学生的思绪。

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设置了:于勒是一个怎样的人?菲利普夫妇一家人为什么盼望于勒归来?小说的结局是菲利普夫妇一家人躲开了日夜盼望的于勒,这是为什么?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是什么?容易的让学习较差的同学回答,难点的问题让中等同学回答,更难得让全班同学分组讨论。这样,有个人回答,有集体回答,每个人的思维得到了训练。

3.要明确提问的目的,注重问题的层次性及针对性

我认为,有效的提问能够对这一个问题进行证实,在初中语文课堂提问中,我们首先要做到提问的目标明确。一个有效课堂提问必须要将教学目的作为自身的依托,将对学生掌握知识促进作为主要的目的,在语文课堂中一个明确的提问主要包括测试学情摸底性的问题,启发式的提问,举一反三发散性的提问以及复习性的提问等等。

其次,要求我们具有清晰的提问层次,语文教师应该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以及由表及里地进行提问,这样能够将语文知识结构自身所具有的条理性进行很好地体现。比如说,在进行《愚公移山》这一个文章的教授过程中,笔者提出了“为什么作者先写王屋以及太行这两座山的坐落位置、高度以及广度?对愚公移山决心进行描写主要是通过哪些情节?”等问题,最后,要求提问内容必须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身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必须要根据语文教育教学的内容,针对其难点、重点以及学生认识模糊区域来进行启发性问题的设计。

4.注重答案的多元化

在上课时,教师不应当只局限于一种答案,应当让学生表达完自己的思想,说完自己的答案,然后再做评论或是引导学生完善自己的答案。就像学生只回答了“陷入绝境”,老师可以再问一句,后面的一句了这些不也是描写斑羚的处境吗?这样学生,就很明白自己答案不完全,同时也知道完整的答案。学生也会进一步思考,自己为什么没有回答完全,激发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学生也更愿意去回答。

总之,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沟通师生教与学的桥梁,是传授知识的有效途径。提问得法,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应重视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放眼当今的语文课堂,我们欣喜地发现,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这个重要课题已经被更多的语文同仁关注和研究,相信在广大语文教师齐心协力和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伍’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方法

导语:“提问”艺术,是教师的知识、能力、经验、智慧、胆略等素质的综合体现。语文教师有了“提问”的艺术,就能把握住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驾驭住生动复杂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方法

一、以学生认知水平为基础,巧妙的设计问题

在任何教学活动当中,学生的认知水平都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基础。学生的认知水平不仅决定了他们能够听懂多少,还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教师在对语文教学提问的设计过程中,一定要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础,掌握好提问的一个度。问题太难学生难以理解或是解答不出来,不仅会影响课堂教学进度,更会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问题过于简单,则起不到对学生思维的抛砖引玉作用。在进行问题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充分的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处于什么阶段,然后再以此为基础进行问题的巧妙设计。在提问的过程中,绝不可以让提问的语言变得过于复杂和琐碎,否则很有可能会使学生混淆问题的重点,因此提问的语言也必须要简练、易懂,具有一定的引导力。

在进行《故乡》这一课的内容讲解时,就在学生预习之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故乡发生了什么变化?”然后引导学生边思考边阅读,让学生通过故乡乡亲的变化、故乡面貌的变化等细节一点一点的探索,探索出杨二嫂和闰土的变化,然后再让学生对杨二嫂和闰土前后的变化进行深入的比较,并且找出变化的内在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引申出作者的写作目的,最终将全文的主题引出。通过有效的教学提问,可以强化学生对文章的把握和理解。

二、以提高学习水平为目的,增强问题有效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提问都比较看中,所以他们在进行授课时都会进行大量的课堂提问,然而课堂提问的效果却不是很理想,这令初中语文教师都感到十分困惑。

笔者通过对自己以及身边同事工作经验的分析发现,之所以会出现不进反退的情况,主要是由于教师的提问过于随便和简单而导致的。其主要表现可以有两种:(1)“是不是?”、“对不对?”形式的问题过多,提问的毫无意义;(2)问题设置过于简单,很多问题学生只需要通过阅读就能够得出结论,学生的思维得不到锻炼。这两种情况的出现在语文教育工作中是非常常见的,但其问题的设置毫无意义可言,想要保证课堂提问的效率,提高其对于学生思维等各个方面的锻炼,就必须要使课堂提问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必须要保证问题的针对性,保证所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能够紧紧地围绕文章的内容及思想。在此基础上,问题还必须要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保证所提出问题必须要具有一定意义,例如能够锻炼学生的哪方面技能,让他们从中收获哪方面知识等等。例如在进行《石榴》这篇文章的教学时,笔者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喜欢夏天更喜欢石榴”这句话,笔者就设计出了这样一系列问题:

问题一:“作者写喜爱夏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问题二:“由文章我们能够看出作者喜欢的到底是什么?”

问题三:“作者虽然表面上写的是石榴的口味,但是实际上表达的是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设计,不仅能够使学生从作品的描写当中读懂作者的写作意图,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作者的'写作手法,从而将其学以致用。

三、以拓宽学生思维为策略,强调问题多元化

提问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进行提问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问题的类型、目的来对问题的形式进行改变,以便更好的达到预计的提问效果。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提问之所以实效性差,与教师提问的方式单一、死板有着直接联系的,因此,想要提高课堂提问的效果,就必须要使问题形式变得多元化。

经过实际教学经验总结,笔者认为以学生的生活实例为基础进行提问,或是利用多媒体幻灯片来进行提问,都是非常不错的课堂提问形式。教师通过对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学生的生活体验的掌握,来将两者进行比较沟通,进而将问题提出,让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当中,那么学生的探究欲望自然会有所提升。利用多媒体幻灯片来进行提问,能够将学生的思路以及注意力充分的引入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探究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使问题的指向性更加的清晰和明确,在充分调动学生探究欲望的同时,能够使课堂提问的效果得到显着的提升。

结论:

终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育活动中,有效的课堂提问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至关重要。提问是教学工作中的一种艺术,语文学科的提问更是如此。为此,教师必须要改变自己的传统教学理念,树立起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以及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掌握,来巧妙地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的、能够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形成提供保障。

‘陆’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导语:语言是生活中最普遍的交际工具。掌握好这个工具对利用课堂传播知识、教育学生的教师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教师通过兴趣盎然的表述,鞭辟入里的分析,简明扼要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就能够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并开启其心智,陶冶其情操,使其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1.将问题设置在教学重点上

教师要把教材上文章的重点作为提问的重点,当学生们充分调动思维去思考去解惑的时候就是把文章的重点过滤了一遍,即使没有考虑出完美准确的答案,依然可以使学生深刻的记住文章的重点所在,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就会带着这份疑问去学习文章,正所谓“学起于思”,课堂上教师要把问题设置在整篇文章的关键处,当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就自然的进入学习状态了。

例如在学习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在百草园及三味书屋的生活,分别说说百草园有什么乐趣?作者说百草园是乐园,那么三味书屋是否有乐趣呢?是什么样的乐趣呢?学生在朗读之后,可以得出一些答案:色彩斑斓、明艳美丽的植物,体态可爱、生龙活虎的动物以及神秘、奇异的美女蛇传说等等儿童喜欢的朴素自然的乐趣是作者喜欢百草园的原因,而三味书屋是作者上学的地方,其中苦与乐交织在一起:读书对课不断增加却在后园偷乐,先生虽有时面有愠色却也偶尔的宽容,乏味的.唱读时的“相宜”之乐。作者用对比的手段用三味书屋的生活来反衬百草园的多彩有趣,故找出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之乐的异同是本文学习的重点,教师巧设问题,引导学生抓住学习重点,轻轻松松的学好一篇文章。

2.把握好提出问题的时机

课堂提问的主要目的是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诱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能力,如果将学生问蒙、问蔫儿则起不到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教师应该抓好时机提问,掌握好提问的切入点,不要过早或过晚的提问,在学生还没有充分了解文章的时候提问,会使学生茫然无措,不知所云,这样可能导致学生的恐慌及反感心理,失去学习的兴趣,过晚的提问时,问题的答案早已经在课堂内讲解过,学生都能回答出来,没有经过认真思考的过程,对问题没什么兴趣也没有加深印象,课堂提问变成了课堂的一种点缀花絮。 教师需要将课程的学习任务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结合在一起,在恰当的时间提出难度合适的问题,使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通过认真思考解答出问题,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

3.课堂提问要针对整体同学

有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在课堂上能够将课程顺利讲完,只是把提问作为教学过程中的点缀环节,提出的问题没有针对性、计划性,总是找那些学习能力强、回答问题积极主动的学生来回答,对于那些想回答可是又没有信心和根本没理解问题的学生不闻不问。表面上问题迎刃而解,课堂气氛活跃,可是真正参与进入课堂氛围的只是少数学生,那些被冷落忽视的学生只是课堂上看热闹的看客,可能一堂课下来,什么都没有学到。时间长了,经常被漠视的那些群体对老师所有的问题都会无动于衷,长此以往,这些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得不到发展,甚至严重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这种氛围下的课堂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无法被发现,更得不到解决。

因此,教师应该重视课堂提问环节,将课堂提问作为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版块,精心设计问题内容,争取做到针对不同层次的同学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使所有学生的参与到提问中来,对于学习能力差、学习不积极的学生更应该重点提问,让他们时刻都有会被提问的紧张性,保持精神高度集中。在学生回答出问题时予以鼓励,使所有学生对回答问题产生兴趣、充满信心,课堂气氛达到真正的师生默契,实现当下大力提倡的教育公平。

4.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要求教师在课堂提问过程中,应该保持自己作为学习引导者、组织者地位的同时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不要过细过死的把问题和答案设置在一处,更不要将自己的思维模式强行附加在学生身上。教学过程应该是动态的、多样性的,特别作为语文课程来说,除了字词句的固定形式外,在学习文章方面并没有绝对固定的答案,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自然思考结果也会多种多样,教师要给同学们充分的思考和发挥空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答案和学生们探讨、研究,最后给出正确方向的引导。

例如在学习《领养木雕》这篇文章时,可以给学生设置问题,作者做了对朋友反悔的事情到底对不对?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么做?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做过对朋友反悔的事?这样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并且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理解文章,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5.带领学生回归课本

提问是一门艺术,但它更是优化课堂的一项工具,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把握者,一定要将这把工具运用自如,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散思维的同时要不断引领学生回归课堂,不能让学生的思维由发散变为散漫,学生在思考出答案之后,教师要给予重视、倾听并解答,然后因势利导回归课本,让学生在体味学习乐趣的同时将重点放在课堂学习上。

6、设计深刻性问题,促进思维拓展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所提的问题一定要“准”,即抓住学生的心理,找到合适的切入点,精心设计问题情景,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这里所说的“准”,是指要围绕教学目的,从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出发,抓住主要问题层层设问,启发学生思考;同时必须抓住课文内容的逻辑关系,一步一步地深入,不能提过大过空的问题。如教沈从文的散文《云南的歌会》时如果这样问学生:“课文如何体现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的?”学生对于这样的问题肯定不知从何下手,只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难以回答。长此以往,必将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木。”所以,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心理,问准问题,以“小切口”来体现大问题。例如,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篇课文时,因为课文很长,如果教师在提问时没有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那么学生就不知道该怎么下手,而出现无所适从的情况。因此,在教这篇课文时只要抓住两个问题:一是鲁提辖为什么要打镇关西?二是鲁提辖是怎样打死镇关西的?从这两个问题出发,作为理解全文的突破口和课堂讨论的风向标,让学生围绕着它自由发挥提出问题。这样逐渐深入,学生们由此就能透彻理解全文。

7、注重发散型思维的提问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理解文章要表达的意义,同时还要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提问时,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提问的深度,并且一定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设问,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在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的同时,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对一篇课文的段落划分,有时是不只一种划分方法,那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按其他标准,又该如何划分呢?

又比如在教学《桃花源记》时,学生认识到作者抨击社会黑暗,战争残酷,追求美好生活的美好愿望。在教师提问引导,“如果当时社会上都是陶渊明这样的人,社会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很多学生经此一问,都认识到“假如人人如此,那么社会就谈不上发展。”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陶渊明思想中消极的一面。学生通过这些训练,就会明确原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不是单一的。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自然会举一反三,灵活变通。

8、提问着力点要放在能力训练上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培养的,因此,课堂提问必须把着力点放在能力训练上。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彻底改变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而代之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的基本教学模式和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主动学习和练习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要坚持以训练为主线,使教和学都成为训练的手段,在听说读写训练的全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掌握字词句章等知识。

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要着眼于能力训练。如《桃花源记》的教学,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妻子”在文中是一个词,还是两个词?本文中像这种文字形式相同而古今词义不同的情况,你能找出几例?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艺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整个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柒’ 初中语文教师上课如何有效提问

导语: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就没有对知识的关切,没有对知识的关切,就会对所学知识漠然置之。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初中语文教师上课如何有效提问

一、找到兴趣所在,提问激发求知欲望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是最关键的因素。为了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提升,促使他们自主地学习课文,我往往会在上课之前先根据课文的内容找到学生的兴趣点所在,然后根据这个兴趣点提出一些问题,促使学生进行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明天不封阳台》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便直接从文章的题目人手,给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促使他们进行想象。我向他们询问:“这篇文章的名字叫做《明天不封阳台》,那么大家想想看,作者到底为什么明天不封阳台了呢?”这时候学生便展开了思索,根据自己的想象力来构想这篇课文的内容。

有的提出“作者是为了呼吸到更加新鲜的空气,所以他不封阳台了”,有的提出“作者是为了方便在阳台上种花,所以不封阳台了”。看见学生们讨论问题的气氛如此热烈,我却并未直接告诉他们文章的内容是什么,而是让他们在思索完毕之后,自己打开课文进行阅读,看看自己是不是猜对了。这个时候学生们的阅读情绪都十分高涨,都想要知道自己的答案是不是距离正确答案最接近,于是一个个都纷纷打开课本来认真阅读。在阅读之后,我再让学生说说看,自己在文章中读到了怎样的答案。这个时候大家回答是:“因为作者在阳台上发现了一只鸽子,他想要和鸽子亲密接触,所以不封阳台。”此时大家对于这篇课文的内容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再继续上课效果就会更好。

一个好的问题能够激起学生心中求知欲望,然后促使他们进行自主阅读,抓住疑问点能够扩宽学生的思路,能让学生的思想撒出去,又收回来,对学习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二、设置中心问题,延伸问题众星拱月

一些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往往问题过于零碎、过于肤浅,有些问题学生只是简单地回答“是”或者“不是”就可以了,还有些问题学生在课本中一找就能够找到答案。这样的问题只能够引起学生短时间的思索,如果在教学的时候想要将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来,还需要设置一个中心问题,然后让其他延伸问题如同众星拱月一般起到辅佐或促进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初中语文《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时,我就设置一个主问题,然后将其他的问题作为辅助,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我提出的主问题是:“皇帝的新装揭露了一个怎样的社会现象?”在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之后,就安排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讨论,我还增加了一些延伸问题来进行补充,如:“那些大臣们面对皇帝的新装,表现出怎样的态度?”“那些平民在看到了皇帝的新装之后,是什么感觉?”“那个裁缝为什么要给皇帝设计这样的新装?”“小孩在看到了皇帝的新装后说了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说?”可以看到,这所有的延伸问题其实都是直接围绕中心问题展开的,如果学生能够将这些延伸问题一一回答好的话,那么他们自然就能够更好地回答出中心问题了。

通过设置中心问题和延伸问题的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快地把握住整篇课文的主旨,能够让他们通过对延伸问题的讨论来达到解决中心问题的目的。

三、提出深入问题,直接透视课文主题

为了让学生对课文主题的认识更为深入,我在设置问题的时候,一般都将一个小内容作为切入点,然后提出深入的问题,直接透视课文的主题。这使得学生学习的视角更为集中,让学生能够直接看透整篇课文。

例如,学习《威尼斯商人》这篇课文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威尼斯商人》是一部戏剧中的节选,而所节选的内容本身很长,所以要进行教学的话,就要通过提出深入问题来抓住关键。

我在教学的过程中以“一磅肉”作为深入的切入点,让学生围绕“一磅肉”的问题来进行考虑。这“一磅肉”贯穿了全剧,是整个故事之中最重要的矛盾冲突,通过不同的人对“一磅肉”不同的看法和处理方式,能够看出每一个人不同的性格。这时候我让学生以“一磅肉”作为基点来找找看每一个人物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是如何处理的,思索这样的行为反应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然后还可以从“一磅肉”延伸下去,让学生思索作者莎士比亚究竟想要通过这“一磅肉”反映怎样的社会冲突,莎士比亚又是否在作品的主人公身上寄托了自己的希望?这样的问题将一个小小的问题作为切入点,然后深入到了课文的最深处,让学生能够从中看出作品中人物的性格、故事的发展等都是围绕什么进行的,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思索。

提出深入问题的方法相对于授课的时候围绕课文进行通讲很显然有更大的好处,因为它能够充分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围绕深入问题进行自主探讨,从而对课文有自己的深入了解。

四、鼓励创新提问,自己提问自己讨论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提出问题,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考,不过要注意一点,那就是事实上提出问题并不只是教师的专利,学生们也应该投入其中,提出自己的问题。所以我在教学的时候经常鼓励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提出创新的问题,然后自己提问自己讨论,这样得出的答案他们就会记忆更加深刻,会有更好的学习效果。

我在教授课文的时候,一般都让学生先进行自主阅读,然后再提出自己阅读文章时的感受,最好能够提出一些创新的问题。例如在学习《一厘米》这篇课文的时候,就有学生提出:“文章中的主人公是不是太过于较真了,这样生活的话是不是太累了呢?”我就干脆以这个问题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尝试分析文章中到底有哪些地方反映出了主人公的“较真”,主人公是不是自己也觉得“这样挺累的”,后来主人公又感到“生活中多了几分追求”,这又是为什么呢?通过自己提问自己讨论的方法,学生可以在讨论中理解主人公身上所体现出的责任感,虽然可能会“累”,但是为了完美母亲这个追求,她还是必须要努力。除此以外,我还在学生讨论之后让学生思索自己的父母在生活中是怎样教育自己的,有没有类似的事情,可以拿出来和同学们分享。

通过这样主动的提出问题,不仅能够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讨论问题,更能够使学生因为自己探究到了事情的真相而感到兴奋,他们对于学习语文也会更加感兴趣的。

总之,通过巧妙设置提问的方法能够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能够让学生在思索问题、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学习课文。

‘捌’ 【浅谈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如何提问】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技巧

在语文课堂实施教学肢铅中,实施提问是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然而我们有些课堂中,语文的提问变成了简单的问题叠加,要么就变成了职业提问家架势,失去了提问的精彩光泽,没有任何美感可言。
一、设计问题要三思而行,讲究问题的信度和效度
提问能力是语文教师必备的重要素质,是语文教师搞好教学工作的基础,提问的质量如何是衡量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如何的重要指标。教海无涯,语文教师的提问能力是需要不断提高的,语文教师应该把学习提问作为自觉意识,贯穿自己终身的学习生活。
课堂提问的问域不能过宽,问题明确而没有歧义。尤其要抓住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行精心设计,如抓住中心句、抓住变化处、抓住细节、抓住关键、抓住容易疏忽处、抓住“空白点”等: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特别要精心设计好每节课之初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的质量会影响整个教学过程,正如钱梦龙老师所说:要“先问一些比较容易、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尝到一点解决问题的乐趣,然后逐步加大难度……我觉得开头提的几个问题很重要,如果开头的几个问题先把学生‘闷’住了,那么往往会造成整堂课的气氛沉闷”。
二、课堂提问要体现学生主体,研究学生的心理
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有研究学生答题心理,才有利于提高提问能力。要使课堂提问实现师生的有效交流,提高教学效率,就须察言观色,因势利导,不断疏通学生的心理障碍。
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对学生的答问心态应该了如指掌,如有位教师就形象地总结出了学生答问时的多种心态,很值得我们借鉴:含笑举手、眸眼炯炯者——“不成问题!”这是胸有成竹的表现;频频举手、目光祈求者——“快叫我答!”这是急不可耐的表现;笑得娴静、不求发言者——“这题早会!”这又属于隔岸观火的;佯装走神、智求召唤者——“犯纪律,看你叫不叫!”这些是以假乱真的表现;举手又止,三心二意者——“答?没把握!”这有点举棋不定;急问左右、迅速补漏者——“不行,还欠火候!”这属于临阵磨枪的表现;搔首翻眼、随便举手者——“最好别点我!”那就是仓促上阵;愁云满面、眼光飘忽者——“怎么答?从哪儿想?”这一定是一筹莫展的表现了。
语文课堂提问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参与教学过历蠢好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提问创造一个使学生学习探索,学习发现,学档吵习发展,学习成功的有利条件,让学生学会探索、学会发现、学会发展、品尝到成功。因此,语文课堂提问一定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主体地位表现得如何,是衡量提问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
三、提炼提问语言,力争问题本身的精美
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培养和提高提问语言。语文教师的提问语言必须规范纯正,因为语文教师的语言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影响力,对学生的言行、习惯乃至思想感情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语文教师的提问语言还要准确严谨,问题的表述绝不能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失误或困惑,问题的措词是否恰当,表达是否准确,会影响提问的清晰性与连贯性,过多地改变提问中的措词有时不但不能帮助学生理解,反而会引起学生思维的混乱,对此语文教师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语文教师的提问语言还要做到形象生动,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回答问题,有时需要来点幽默、诙谐,这样容易把学生引入乐学的境界。语文教师的提问语言要抑扬顿挫,疏密相间,自然有序,让学生对提问感到乐趣。提问之后要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停顿会为学生留下积极思考的空间。停顿的时间因问题的难易度不同而应有所不同,如果问题较简单,停顿的时间就短;如果问题较难,停顿的时间就要稍长一些,语速也不能快,否则,学生会因你的快节奏提问而听不清题意。语文教师的提问语气要亲切自然,特别是对所谓差生,更须用鼓励的语气,在进行评价时注意用赞许或肯定的语气,如“不着急,再想想!”“暂时答不出,没关系,坐下来再想想。”
四、研究“问点”,牵一问而动全文、动全课
语文教学中的提问应该是教师的创造性劳动,语文教师的提问就应该充分体现其不竭的创造潜能。语文教师的提问应最能反映其教学机智,能反映其对教学的理解程度,能反映教师对语文教学的艺术追求,能突出语文教学的创造性特质。创造的发生始于对问题的觉察和确定,随以心智活动的探索,提问方案的提出,而终至问题的解决与验证。创造性是潜藏于人脑中的金矿,人人都富有创造力。语文教师应是富于灵智的创造者,富有情感的艺术家,在语文教学中善于捕捉和利用信息反馈所提供的各种教学契机,独具慧眼,以新颖的角度创造性地进行提问,启发学生从事创造性思考。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充分显示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才能,发挥提问的艺术,随机应变,在极短时间内创造性地“激发”出多种方案,以美促进美,以智慧启迪智慧。在这种良性的反馈循环中,才能让学生欲罢不能,去积极地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使课堂提问成为学生展示自己创造潜能的最佳途径,让语文课堂精彩不断,亮点不断,熠熠生辉!

‘玖’ 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提问的提高方法

导语:美国教学法专家曾说:“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低,大部分可以从他们所提的问题的性质和发问的方法查出来。中小学教师若不熟谙发问的技巧,他的教学工作是不易收到成效的。”由此可见,提问不只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教学艺术。

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提问的提高方法

1.初中语文老师在开展教学阶段存在的不足

1.1老师采用的提问方式有所欠缺

初中阶段的语文老师在开展教学时要合理的把握教学方法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还有就是语文老师应该合理的把握提问的时间,最大化的激发学生对于语文知识学习的兴趣,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可是,现实状况却表现为,初中语文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只是单纯的进行知识的灌输,没有有效的把握提的时间以及方式,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化,学习热情的降低,严重影响课堂毕段粗教学的质量以及效率。

1.2语文老师对于问题的处理不够灵活

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存在以下两种不恰当的提问状态:一种是教师在提出问题后,没有等到学生回答,而自行作出回答。另一种是老师在将问题进行提出之后,没等学生对自身提出的错误答案进行更正时,老师便将对的答案进行提出。上述所提及的老师对于问题的处理方法都是不恰当的,没有对问题教学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运用,容易导致学生对问题进行回答的热情减弱,容易产生自己回不回答问题根本就无关紧要的想法。

1.3问题总是会重复

结合语文教学的实际经验来看,许多老师都会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在课堂上问题总是会重复的出现。老师的这种行为,一方面将课堂上的宝贵时间予以浪费,另一方面使得学生在进行听课时养成了惰性的习惯,上课的注意力会大大减弱。

1.4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强

老师开展语文教学时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老师不可能将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进行预习。倘若老师于课堂开始之前没有要求学生开展预习的工作,就会出现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没有学生进行回答的现象,学生在整个教学开展的过程中非常茫然的现象。出现上述的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强,课前没有进行有效的预习。

2.提问时应注意的事项

2.1创新提问所采用的方法

课堂教手镇学对于这个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初中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所提问的问题尽量避免琐碎,对提问所采用的方法予以创新,提高整个课堂教学的质量以及效率。具体表现为,老师在进行提问时要尽可能的选用一些牵引性较强的问题,以帮助学生更好,更透彻的理解文章内容,掌握其中所蕴含的道理。例如,老师在讲授《背影》这篇文章之前可以先引导学生开展预习,之后借助于一些牵引性较强的问题来帮助学生在课前进行文章内容的有关思考。比如说:“作者在文章中是怎样描写与刻画父亲的背影的”,“这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等,这些问题的提出帮助学生对中心思想进行更好的思考,这样就会显着的提高课堂的效率。

2.2结合教学目的提问

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提问,应结合教学目的提出问题,避免毫无目的性的提问。在提问过程应规划的对教学目标进行分类的提问,以课程的重点、难点和突破点作为设置问题的'方燃洞向点,以此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使得问题的提出有开门见山或是直奔主题的效果。

2.3提高问题的深度

在课堂上老师进行的提问,要讲究一定的艺术性,尽量不要提一些非常简单化的问题。虽然,问题的简单化可以更多地考虑到多数学生所具有的能力。然而,这样对于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是非常不利的。部分学生在成绩上表现的非常优秀并且拥有较强的思维,这时问题的简单化不能有效的满足这部分学生的需求。所以说,老师在对教学问题进行设定时,要注意提高问题的深度,帮助学生在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方面加以提高。

2.4将课程资源进行开发,从多方面来对问题的情境加以创设

语文老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将学生在课本上了解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加以联系,从而从不同的方面进行问题的提出。把学生的注意力引领到课堂中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老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一方面要结合学生实际,另一方面可以借助于课外的有关资料来更好的开发课程资源。这种从多方面来对问题的情境加以创设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不断的进行探索以及思考,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更好的将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2.5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引导学生积极的回答问题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对于老师的提问不能及时的予以回答或者回答错误时,老师需要做的不是急于进行纠正,更重要的是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去进行思考,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直至最终正确答案的得出。学生在参与课堂的过程中可以很好的将自己想法予以表达出来,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化。

3.总结

初中语文教学对于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的将语文教学质量予以提高,可以引入课堂提问这一模式,促进将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进行了有效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自主性。

‘拾’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技巧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创新源于“好奇”与“质疑”,课堂上适时适度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或者不懂提问艺术,或者没有设置好提问技巧,出现了不少教学的误区。如何用精、用巧提问艺术,使得思考不再是机械的应答,也不再是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是一种身心上的欢乐和享受,我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做到如下几方面:
一、围绕教学目标提问
语文课堂上,学生的讨论总得围绕着教学目标这个大方向。怎样保证学生不漫无边际随意地乱问?老师预先示范性的提问,就必须要从教学目的出发,紧扣住大纲和教材。凡是有悖于大纲或是游离于教材之外的问题,都不宜在课堂上过多讨论,因为单就某一堂语文课来说,教学目的是比较单一的,如果四面撒网,就会漫无边际。如果老师不知所问,那么学生当然也就不知所答,更不用说提出自己的问题了。
二、要把握问题的高度,做到难易适中。
教师设置的提问需在学生有疑问处,有疑问才有争论,有争论才能辨别是非,也才能引起学生探求知识、得到真理的兴趣。特别是经过教师的引导,同学之间的交流,使问题得到解决,创造一种“洞然若开”之境,不仅会使学生心理上、精神上得到满足,而且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往往存在两个误区:一是无疑而问、为问而问;二是大而无当、太广太深。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这是课堂成败的先决条件,课堂提问的目的应服从总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每堂课的教学目的、任务提出难易适度的问题。提问的内容要具体、准确,必须对提问的目的、范围、程度、角度反复设计,加以限定,切忌随心所问。如在教学《雪》这篇课文时,有的老师就这样导入了新课:同学们,你们见过雪吗?雪是什么颜色的啊?下面的同学异口同声地回答:见过,白颜色的。这样的提问似乎能够营造一种形式上的热闹的氛围,却很难想象它的价值所在。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往提出的问题学生答不出,这是常有的事,原因可能是难度大。遇到此种情况,老师应想方设法“化难为易”,联系生情,降低问题的“高度”,以避免“冷堂”的境地。在教《紫藤萝瀑布》时,直接问:“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联系。”这句话有什么含义?由于初中生生活与“十年文革”相去甚远,理解这句话难度颇大。为了帮助他们理解,就可以设计一系列小的问题:1、那时,指什么时候?2、那时的社会状况是什么样子?3、“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稍”这种描写有什么意图?进而帮助学生理解,花的稀落到如今的繁花毁橘似锦正是自己和国家命运的象征。问题的高度把握好了,学生的思维就会被充分激活,积极创造的火花也就能得以充分引发。
三、问题的提出要有启发性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都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因此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调动他们思考的积极性。课堂上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使他们思维活跃、思路开阔,能根据自己的知识辐射开去。如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文中对景物的描写“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尽管只此一句,但正是作者惜墨如金的体现。假如只是单纯的语句翻译理解,一则学生不容易准确地把握,二则无法体会其意境。于是教学中采用了增删法来理解:
1. 原句改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行吗?
2. 在原句后增上“远处蝉鸣鹊啼,近处蛙声阵阵”你以为合适吗?
这样一来,学生马上从问1中明拦悉确了原句使用比喻的妙处:把月光比作碧水,把竹柏影比作藻荇;从问2中体会到了作者营造了一种幽远空明的意境,这两个问题的解决就加深了学生对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提问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他们自然地了解到作品的内容与主题,从而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问题的提出要有创新
一般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的延伸是靠提问来进行支撑的,提问的繁杂细碎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提问的设计不周实质上是课堂教学改革没有力度的表现。树立改革提问设计的意识,就该提到“创新”的高度上来认识简余乎。这就要求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主问题”的设计研究,用少量具有牵引力的“主问题”来代替数量众多的“碎问”。“主问题”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中那些零碎的、肤浅的、学生活动时间短暂的应答式提问而言,它指那些对课文阅读教学起主导作用、支撑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重要的问题或提问,它有着自已鲜明的特点:
(1). “主问题”是经过概括、提炼的,是教师仔细阅读课文与精心思考教学的思想结晶,是一种体现整体性阅读的教学问题;
(2). “主问题”在教学中出现的顺序是经过认真考虑的,一节课中几个重要的主问题,其出现的先后是一种科学有序的安排,在教的过程中它们各自发挥自己的作用,不具有一般提问的随意性;
(3). “主问题”对课文内容和教学过程都有着内在的牵引力,每一个问题都结合起课堂上一个教学活动的板块。
总之,“主问题”在课文阅读教学中能减少无效、无谓、无用的提问,节省出一定量的课堂教学时间;能一线串珠地整体带动课文的理解品读;能形成学生长时间的深层次的课堂学习活动。于是,课堂气氛将以学生的读、写、说、思为主要成分构成,因而使课堂显得生动活泼。
如教学《故乡》一课,学生在预习课文、了解课文的背景之后,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故乡产生了哪些变化?学生边读边拟发言要点。几分钟后,课堂上开始闪现学生思考的结果:故乡的面貌变化了,故乡的人也变化了(闰土和杨二嫂)。教师以此为基准进行调控,要求学生继续深入比较闰土和杨二嫂两个人物前后的变化并思考产生变化的原因。分析完毕后追问:作者写这些变化的用意何在?这样就引出了全文的主题所在:作者一方面批判革命的不彻底,一方面对光明未来满怀信心。这节课的教学中,就是“故乡产生了哪些变化?”这个主问题在主导着、牵动着教学进程,引出“执一而驭万”的一系列智能训练活动,更由于这一问题而形成明显的长时间学生活动板块。
“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也应是无穷无尽的,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全成长,为了全方位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探索向学生激疑设向的方法,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阅读全文

与初中语文教学如何提高提问质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6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8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0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3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6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0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9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5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2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