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如何理解语文素养的内涵

如何理解语文素养的内涵

发布时间:2022-03-03 04:11:59

‘壹’ 如何理解“语文素养”这个核心概念

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离开知识的能力是不可设想的,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在小学阶段,教学一定的汉字音形义的知识、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基本阅读和写作方法知识等,是非常必要的。语文学习必定涉及语言知识学习,知识是一定要教的,但教什么知识,如何教知识,还有很多需要我们认真研究。
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掌握3500个左右常用字和汉语常用书面词汇,背诵一定量的语段和优秀的诗文,阅读一定量的课外书籍,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础。
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语文教学必须在大量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查字典、朗读、默读、说话、听话、作文、写字等基本技能;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和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能掌握常用的思维方式,善于把自己独特的思维结果用规范的语言进行加工和表述,初步具备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根据不同语言材料和不同交际场合适当地使用语言,最终形成良好的语感。
第四,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必须牢记 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如,勤查工具书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认真听讲的习惯,书写整洁的习惯等。
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理的科学态度;欣赏汉字的形象美,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的文化智慧;尊重多元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
第六,高雅的言谈举止。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儒雅气质和文明举止。与人交往态度要大方,谈吐要文雅,能根据不同场合选择合适的措辞。要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也要耐心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欣赏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学会文明地和他人沟通和交际。
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看似简单的四个字“语文素养”,很多时候也许语文老师本身都没有真正理解,或者说语文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还有所欠缺。根据上面所述,我觉得,语文老师首先应该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语言文字精妙传神。语文肩负着传承文明,传播文化的神圣使命,语文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文学品位。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并不大,甚至有点讨厌语文。这里有教育观念的原因,更有我们语文老师自己的知识素养不高的关系。有些老师上课时,语言单调贫乏,干瘪无味,颠来倒去就那么几个词,即无丰美的词句给人以审美的享受,又没有旁征博引给人以视野的开阔。这实际上是语文老师受文化与学识的制约。语文课程涉及的专业知识面极广,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市井风俗,涉及古今中外。作为语文老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杂家”,要大力发扬多看书的风尚,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力,关注我们生活里的热点、焦点,寻找能引起学生心灵共勉的切入点,把生活的源头活水引进课堂,才能使学生心田永远流淌着汩汩清泉。

‘贰’ 语文素养的内涵



提高语文素养的方法
一、拓展视野,塑造健康人格

文学作品所展示的画面,几乎遍及人类生活的所有领域,它的内容无不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文学对人性的塑造和对社会风尚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优秀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高尚的理想,坚强的意志,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真善美的心灵,无不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学作品的教化作用是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相比的。它是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手段,对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对塑造健康的人格都有重要作用。

二、通过积淀,增强文化底蕴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语文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当语文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而积淀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广泛阅读和识记背诵。在重视广泛阅读的同时,还要重视识记背诵。古代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记诵,把它作为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要求学生在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多读多背,熟读成诵。历代的文学大师,无不满腹经纶,具有很好的记诵功底。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抛弃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过分强调理解,轻视识记背诵。我们的改革并非要改掉传统教育中那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而是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识记背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素质,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三、发展思维,提高审美能力

文学欣赏是一种审美认知活动,遵循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一般认知规律。同时它还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它由感觉器官对作品进行感知,再调动生活积累,产生共鸣,再经过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分析,进而领悟到作品所揭示的生活内涵。通过理解、玩味,得到赏心悦目的、怡情养性的审美享受和思想认识。掌握并遵循这一规律,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1、激发情感,增强感知能力。 情感在文学教育中有特殊作用,教师的教学情感、作品的创作情感和学生的学习情感,三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影响着教学的

‘叁’ 关于语文核心素养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一段时间对语文科新课程标准相应内容的学习培训,交流研讨,对当前的新课改下语文课的学科核心素养有了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语文核心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是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核心概念。

语文素素所包含的六个层次分别是:

一、必要的语文知识,即汉字音形义的知识、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基本阅读和写作方法知识等。

二、丰富的语言积累,即掌握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和汉语常用书面词汇,背诵一定量的语段和优秀的诗文,阅读一定量的课外书籍。

三、熟练的语言技能,即培养学生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朗读、说话、听话、作文、写字等基本技能。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和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掌握常用的思维方式,把思维结果用规范的语言加工表述,具备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根据语言材料和语境使用语言技能,形成语感。

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即勤查工具书,勤动手、勤动脑、勤读书,认真听讲,自觉完成作业,书写整洁规范。

五、深厚的文化素养,即高尚的情操和趣味,优秀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实事求是、崇尚真理的科学态度,汉字形象美,祖国语言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化民族性、文化多元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

六、高雅的言谈举止,即儒雅的气质,文明的举止,态度大方,谈吐文雅,善于口才,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耐人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观点,承认自己不足,欣赏他人优点,文明交流,礼貌待人,与人为善,和谐共处。

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丰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注重弘扬科学理性精神,注重语言准确、简明、实用、人文,注重创新思维、人文精神、完美人格的平衡调养。

语文核心素养源于语文素养,既保留了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八个维度,又涵盖了听说读写思五种能力,换言之,语文核心素养更集中更明确更精致,更强化人性功能,包含了知识、能力、文学审美、文化价值、思想价值。

语文变成全语言,曾是笔者的课题研究,内容包罗万象,形式丰富多彩,语文的双基性、人文性、实用性得以充分发挥,在当前及今后承载着新的使命,让我们在教学改革中携手合作,走出光明灿烂的路子。

‘肆’ 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语文素养”

这次参加国培,听了专家的讲座,深有感触.提到“学科素养”,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就结合自身,谈谈我对“语文素养”的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对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那什么是“语文素养”呢?《语文课程标准》对这一概念作了科学的解释——“语文素养”涵盖了人通过学习语文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诸方面所形成的素质,它包括对语文的感情、理解和应用语文的态度与能力、学习语文的习惯与方法、语文知识、语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人格等等.同时,语文素养还突出了语文素质的形成是一个养成的过程,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的重要特点.“语文素养”是一个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它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语文知识与技能,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它构成了学生今后生活、学习和工作所必须的基本素质.所以,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积累基本经验,培养基本品质,从而生成基本的语文素养.

‘伍’ 如何看待语文素养的意义

在我们看来,“语文素养”这一理念,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宏大背景下提出的,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巨大浪潮中涌现的,是在教育的总体价值追求的显着转变中凸显的,它的提出,其时代意义在于反映了人们对语文学科教育目标认识的深化,反映了人们对语文学科教育对象认识的深化。

‘陆’ 《语文课程标准》多处提及“语文素养”问题,如何理解“语文素养”的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一理念是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的产物。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将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什么是语文素养?它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柒’ 如何理解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把“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6个层次: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第四,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第六,高雅的言谈举止。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儒雅气质和文明举止。可见,《新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

‘捌’ 怎样定义"语文素养

解读“语文素养”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李睿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在“课程性质和地位”里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前言部分“语文素养”这一概念前后出现达六次之多,可见语文素养的重要性.因此,作为一线语文教师,要认真研读它的概念内涵、内容构成要素和本质属性.
语文素养的基本要素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育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这里规定的语文素养的基本内涵和要素包括:情感态度,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思想观念等.这样的内涵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本质属性和三维目标,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首先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这是爱国主义情感在语文课程上的具体体现.其次,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正确态度.关于正确的态度,新《课标》的总目标中包含:尊重祖国语文的态度;关心当代文化,尊重多元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的态度,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主动学习语文的态度;敢于对自己的语言行为(包括口头和书面)负责的态度.最后,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里的个性包括良好的品质气质和良好的语文品质,以及个人的语言习惯、语言风格和语言品位等.
在知识和能力方面.首先语文课程应不断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背诵240篇(首)古诗文,九年课外阅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这里的知识包括现代汉语知识、作家作品知识、文章知识、文化常识和科普常识、社会常识等.其次,语文课程应不断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识、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这些能力均适合学生实际的需要.同时,还要发展思维能力,语文课程尤其应以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力为重任,让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在过程和方法方面.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养成习惯,要注重语感、要用心感悟.新《课标》把“培养语感”作为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内涵,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独特性.至于方法,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真正会学、主动地学.语文学习方法比较多,如识写字的方法,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的方法,理解文题、句子、分段、概括段意、抓住主要内容、归纳主旨中心的方法,鉴赏文章词语句子和写作特色的方法,评价思想情感价值观的方法,各种写作方法等.“过程和方法”是一个隐性的维度,支撑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也是语文素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内涵要素.
语文素养的四个属性特征
从语文素养概念的界定和内涵要素的界定中,我们可以挖掘出语文素养的四个属性特征:
统一性.语文素养的概念和要素与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语文素养的主要内容是语文课程本质特征的具体演绎生成的,二者是统一的.语文素养还与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是一致的,与课程总目标中的十大具体目标是统一的.
普适性.现代课程理论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明确基础教育是要为大众提供必需的语言知识、价值观的课程,给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机会.所以要强调课程对普通人的适用性.语文素养的内容要素是每一个现代中国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具有普适性的特点.
实践性.语文课程是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也是在实践中形成与发展的,是一个动态实施过程.
整体性.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与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是德、智、体、美的和谐统一.

‘玖’ 你是如何理解语文素养的

素养指的是素质、能力等修养。语文素养包括听、说、读、写、看、想、做的素质能力。听力包括理解内容、理清脉络、抓住要点等领悟力。说的能力包括咬字吐词、流畅度、强调、抑扬顿挫等技术要点的掌握。读的能力包括字、词、句、段、篇的理解力与分析力。写的能力包括握笔方式、字的笔画顺序、书写速度、设段合理性、标点符号写法、文章题目拟法和起承转合(开头结尾)等技法、文章整洁度、各种文章体裁与长度、难度的把握等。看的能力是语文能力的重要基础,掌握基本的观察技法(比如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想是关乎语文能力强弱的关键,比如一个人上进心的强化、演讲与文章写作的构思和题目的选定。做的能力关乎一个人语文素养长期变化的曲线,比如是否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与写作习惯,阅历、视野、社会认识度的广阔、深刻与否等等,大多数人的语文素养往往不大会突变,而常常是渐进或渐退。

‘拾’ 如何理解"语文素养"的内涵 简答题 简述语文阅读能力的构成

语文素质与语文素养的区别与联系面对时代赋予的使命和学生的需求,高中语文新课标提出了三条基本理念,其中第一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近年来,从社会、教育研究的专门机构到专家、学者、普通教师和学生都认识到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新理念.那么接下来,笔者想就“语文素质”与“语文素养”的区别与联系,谈几点认识.一、区别1.含义上的区别《辞海》中,对“素质”与“素养”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诠释.“素质”:①指事物本来的性质.②素养.③心理学上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的特点.“素养”:①在长期训练和实践中所获得的技巧或能力.②平时的品行,气质等修养.通过“素质”与“素养”两种含义的比较,我们认识到“素质”突出了事物先天,本来的性质特点;“素养”更注重于平时训练和实践中获得的品行和气质等修养,也指“学识、造诣、技艺、才能、品格”等方面的基本状况.新课程标准中采用“素养”一词,还有两层意思:一是将“素养”理解为“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二是认为基础教育中各个阶段的“素养目标”是有层次差别的.大家为什么不用“素质”而用“素养”一词,可能是因为“素养”一词较之“素质”更具有“后天的教养效果”的意味.由此,我们可以对“语文素质”和“语文素养”进行较为合理、全面的阐释.“语文素质”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体现出的知识和技能在人身上内化以后潜在的一种运用能力,以及思想道德水平.其中以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为基础.“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的一个核心概念.2.内容上的区别“语文素质”就其内容构成而言,一般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由各种学科知识、信息、技能以及主体的实际经验,主观感受积淀起来的智能层面,它是素质结构中最重要、最基础的部分;二是由主体的意识状态、意志品质、情绪态度构成的情感层面,它是素质结构中不可或缺的动力和调控系统.素质结构中,最核心的部分仍是知识和能力,素质教育仍要重视知识和能力教学.“语文素养”包含语文的积累、语感、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以及思维品质、文化品味、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3.语文素质和语文素养在教育目标层次的发展趋势当前,许多国家对课程目标的调整,都是既重视知识的更新,又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要求.传统的学校教育目标三级层次:①知识;②实用技术;③态度和技能.新的三级层次:①态度和技能;②实用技术;③知识.可见,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程正在由过去孤立的知识传授及单一的技能操练形式,向一定情感与态度支持下的综合素质教育方向发展.所以,课程形式更具生态性.这一变化将会彻底改变语文教学的面貌,促使语文教学更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和态度.人们也不再把语文简单地理解为静态的知识和能力体系,地把它视为由一定时间、空间和语言运用构成的生态系统.语文课程由以往孤立的、显性的知识和能力教学,变成了鲜活的、隐性的素质教育,开始着重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地注意语文知识和语言技能在实际运用状态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态和规律.为了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需要,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良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以实现语文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具体课程设计上,新课标也突出体现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设计思路.高中语文课程由五个必修模块、五个选修模块组成,以期促进学生语文应用、审美和探究等能力的和谐发展,获得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语言文字能力.课程编排是:必修课程(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着导读);选修课程(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着研究).通过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学习,力图使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五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在具体教学中,“语文素养”也对传统常规教学带来冲击.1.形成了对以知识传授为重点的教学内容的冲击从对知识的关注,过渡为更加关注学生情感体验、人文精神的蕴蓄和学习个性的张扬,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2.对课堂调控方式的冲击从教师讲授为主,过渡为强调以学生学习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一切教学行为都围绕学生;强调学习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的呈现方式,并关注学生的学习品质、实践精神、创新能力等.3.对课堂活动方式的冲击从语文课堂的单向流程,过渡为让学生积极参与对话,主动推进对话.课标要求语文课堂必须为学生搭建语文体验和实践的平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转变课堂中心,求得学习环境空间的开放,引导学生通过课内外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在开放的课堂形式下,学语文不但是收获知识,更是学学做人,在智力的同时放飞心灵,从而促进学生人格的自我完善与语文素养的综合发展.4.对语文学习环境的冲击从单一的学习教育,过渡为正规学校学习以及学校以外整个社会,生活各方面多层次的学习.杜威曾说:“学习即社会,教育即生活.”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当代信息技术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环境.教育教学评价制度的更为多元化,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总之,“语文素养”新理念的提出,较之“语文素质”更具创新性,动态的合理性、前瞻性.“语文素养”的提出更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发展,也更有利于教育的良性发展.二、联系1.基础的同一性“语文素质”强调知识、技能的基础地位,而“语文素养”也关注语文知识、技能的基础培养,但同时包含思维品质、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价值观.2.继承的同一性“语文素质”和“语文素养”都具有对人类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继承性.都有对传统文化知识中蕴含的人文精髓的汲取.只不过,语文素养还强调后天训练、熏陶,动态接受新事物、新信息、新知识.3.人文性的同一语文的重要特征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同一,“语文素质”和“语文素养”都包括掌握人文科学知识,发展人文能力和形成人文品格(人文精神),弘扬科学精神的内涵.4.育人功能的一致性“语文素质”和“语文素养”都力图培育学生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无论是从语文课程的特点,还是从课程发展的趋势来看,语文学科需要一个全新的核心概念.从“语言素质”到“语文素养”,为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培养健全的人格奠定了理论基础.

阅读全文

与如何理解语文素养的内涵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77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47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8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45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1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1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1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79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