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引导学生积累语文素养
一是积累。“积累”是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一个关键词,也是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点。通过语文积累,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如,教学《春雨的色彩》一课,我们可以让学生品读“落”、“淋”、“洒”、“滴”等词,让学习体会祖国文字的博大精深,感受作者用词的巧妙。在教学杨万里的《小池》时,可以让孩子积累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宿新寺徐公店》等诗,拓宽语文课程,让学生受到古典文化的熏陶,丰富孩子的语文积累。
二是品析。语文的品析,就是要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赏析,品出语言文字背后的信息,品出语言文字的音律美和韵律美,及所表达的意境。在品读的过程和实践中,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和文学鉴赏能力。以教学课文《两只鸟蛋》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细心品读“小小的”、“凉凉的”,“真好玩”等词,在品读中再现小作者天真、可爱的形象,而通过对“焦急不安”“小心地”、“捧”、“轻轻地”等词语的品读,品出小作者在妈妈的引导下,所表现出来的爱心。通过对课文中字词的品读,拉近孩子与文本的距离,在丰富学生想象,提高孩子表达能力的同时,也让课堂充满童趣,更有价值。
三是仿写。仿写是指仿照给定的句子造句或者仿照所给的语段、短文等写作语段或短文等。低段教学,以仿写句子最为常见。销肆在教学《识字四》时,在引导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明确文中的每一句话在内容及表达方式上的特点,再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仿写。 “鱼儿池中交朋友”、“蜜蜂花间采蜜忙”、“兔子草地吃青草”等句子便在我们的课堂上瞬间生成。这在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同时,也让脊配他们收获了创作的愉悦。
其实,积累、品析、仿写只是提高孩子语文素养的几种有效手段。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我们还要在备课环节解放我们的教学思想,使之不拘泥于教材,挖掘教材中的语文元素,要在教学中解放我们的教育思维,还课堂于学生,在教学中培养樱斗指学生语感和美感,发展学生思维。当然,我们还要在课后解放学生的时间,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经历在生活中、书本中学习语文,让孩子的语文综合素养在实践中提高。
‘贰’ 小学语文古诗词方面该如何做积累
虽然小学六年来一直强调古诗的积累与诵读,但对文言文的学习目标并没有涉及。从数量上看,文言文是四篇,而古诗词是48首,虽则难易不同,但二者的积累很不等同。可见,对于小学生来说,特别是即将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首要的缺憾就是古诗文的积累,文化积淀浅薄。纵观我们的做法,古诗从一年级就开始积累,但文言文在低中段积累显然不适合孩子的认知特点,只有到高段才比较可行,但二者的积累显然是一体的。那么,在课外,我们该为小学高段学生古诗文积累什么?又该如何积累?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操作:
一、随风潜入夜——时间:化整为零、零散渗透
诵读古诗文是一项润物细无声的工程,它应该如春风化雨般的慢慢渗透,而不应该是疾风暴雨式的硬灌。古诗文的积累要渗透到学生每一天的生活中去,但学生大量积累古诗文,必然占用有限的课余时间,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要引导学生适度适量开展古诗词积累,合理安排时间尤为重要。如:每日一句“名言警句”,我事先让学生按学号轮流,每天傍晚抄在黑板左上方,再利用每节语文课的第一分钟,由那位学生领读三次,到下午一点前的五分钟,由那位同学再次领读三次后讲解其意思,最后默写,同桌互改;每周三的早自修诵读,我要求语文课代表领读一首课外的古诗,大致讲解诗意,背诵后默写。每周五的早自修诵读,推荐大家读简短的文言文。这样常规与特定时间相结合,化整为零,让学生达到“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如涓涓细流滋养着学生,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又不增加学生的在校学习负担,一学期下来,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会有较大的提升。
二、润物细无声——内容:化大为小、以点带面
积累的内容,大致来说可分为四方面:古诗词、简短文言文、名言名句、优秀篇章。但“要使知识系统化,那么就不可缺少梳理的过程。”学生大量的背诵,如果只是背,而不整理,那么头脑中就会像个杂乱的大仓库,非常散乱。引导学生归类梳理,归类记忆,则可事半功倍。所以,对于古诗文的积累,教师心中应该有一个统筹的安排。我们应将繁多的内容分散在平时的教学中,化大为小,化难为易,以点带面,让背诵量呈螺旋上升的趋势。我不但随时注意帮助学生归类,也让学生自己学会归类整理。通常的做法有分类积累和分层积累,两者都遵循“用课内一篇,带课外一组”的原则。
1.分类积累
(1)按作者的不同分类积累,以点带面。当教材中出现某个古人的作品时,要引导学生以这个古人为专题,收集古人所写的诗词,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对比,整理体现作者风格的诗句。比如李白之诗清新飘逸洒脱,杜甫之诗沉郁顿挫,陶渊明之诗冲淡平和,王维之诗诗中有画,苏轼、辛弃疾之词豪迈奔放,柳永、李清照之词婉约含蓄。了解作者的风格,有利于学生体会诗词的意境,把握作者在诗词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教学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课后,让学生收集积累李白写的诗歌,如《秋浦歌》、《望天门山》、《赠汪伦》等,当学生在大量地阅读、对比分析李白的作品后,一定会感受到他大气磅礴、飘逸洒脱的诗风。这样,学生在大量诗句的体验中,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性,从而积累古诗文。
‘叁’ 语文知识如何积累
学习语文知识,自己首先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且一定要能够做到持之以恒,在学习中它需要在知识方面的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后,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才能得以显现,多思考,提炼课文或自己学习的知识的精华、要点、难点知识,铭记于心这样久而久之即可达到,对自己所学语文科目的积累(我觉得这是要点).当然我们还得从基础入手,重视:(1)字、词、句.(2)文学常识.(3)写作方法.(4)对试题样式的了解.(5)语文园地内容.(6)及课内、课文拓展等等。 其次就是要多阅读了,什么天文地理,小说,散文.诗歌.杂志.报纸...........最后,要在自己的头脑中对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在积累的同时就要进行知识的活学活用了。
提示:坚持很重要,做题是关键!
‘肆’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积累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指导与 教育 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积累 方法 ,供大家参考。
1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积累方法
1、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学校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读书环境的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了“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进一步规范了图书角的建设,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 名人 名言 、经典诗文。
要满足学生不同的语文课外阅读需要,应为学生准备大量的阅读材料。为此,在实践过程中,要注重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室、闭路电视教学网,从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适合其阅读的文本的、网络的、视听的课外阅读资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学生一进教室,就能看到书柜上丰富多采的阅读材料,其阅读的欲望自然就会由然而生。此外,还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使家长提高认识,为学生购买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并在家中形成相应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动机。
2、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读书能力,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兴趣。
要关注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成就感的生成。实践证明,当一个人的行为产生积极的自我体验,同时又得到他人肯定时,他的人格就能正常发展。
同样,在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中,教师适时组织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通过课外阅读所获得的新信息,并给予其积极的评价,学生就能从中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快感,生成成就感,从而激发自己再去广泛阅读,使自己的认知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如此往复,学生便在自我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构建起了自己的认知体系。
3、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环时,还要有教师、学生、家长的协调配合,为学生提供可进行课外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
其次,在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要组织多种活动,通过合作阅读、相互交流、分组讨论、正反争辨等形式,让学生充分释放自己的积累,展示自己的收获,感受到课外阅读给自己带来的成就与快乐,从而形成和谐、合作的课外阅读氛围。
同时,在合作、交流、碰撞的过程中,产生思想的火花,获得新的信息,充实自己的积累,使自己跃上新的高度。再次,要有一定的检测方式,使学生产生相应的压力。平时,每周给学生规定一定的课外阅读量,使之有任务感。
对课外阅读的检测方式很多,如查 读书笔记 、写 读书心得 、 故事 演讲等,还可以采用办小报、展示知识卡片、平时交流以及 辩论 会等形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促进学生自觉地去进行课外阅读。
第二、学生知道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具备了一定的鉴别和选择能力,但未必就形成了良好的习惯,还有必要在学生日常的课外阅读指导中,通过一定的“强制”,使学生达到“知行合一”。
给学生规定相应的课外阅读任务,通过一些必要的手段,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监督。通过适当来自于教师或家长的外部强制,逐步使学生过渡到自我“强制”,即强制自己按照良好的课外阅读态度、方法去阅读。
第三、严格要求,持之以恒。在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要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重视抓好开端,由易到难,逐步养成。首先,要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的身心特点,向他们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做到有计划地循序渐进。
其次,教师一旦提出某种要求,就必须坚定不移。尤其是在个别学生身上表现出不良倾向的时候,更须严格要求,毫不放松。
再次,教师要坚持以正面引导为主,特别留心去发现学生中由于好的课外阅读行为而取得好的效果的典型,给予积极的正确的评价,让个别学生的成功成为良性的刺激,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的形成,进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4、帮助学生养成积累习惯
学生学习的时间不能无限扩大,教师只有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 渠道 作用,改变以往唯教材独尊的想法,把学生当成主体,为学生而教,努力拓宽学生的阅读空间,教给积累方法,提高积累效率,才能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丰富阅读,扩大语言的积累。
在教学中采用多种 教学方法 提高了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和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使学生积累语言更主动健康。
2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积累方法
1、选读法。
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
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于某些重点 文章 ,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
教师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
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而采用速读法。
4、摘录批注法。
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 作文 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
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3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积累方法
一、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学校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读书环境的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了“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进一步规范了图书角的建设,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出色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
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 文化 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我们学校早已把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表,每周三下午固定有一节课外阅读课,它已成为综合活动的主要课程。
二、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读书能力,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1、“以讲诱导法”
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三的阅读课,我们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 童话故事 、 成语 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着,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以身示范法”
古语道:其身正,不令侧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 读后感 、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3、“赏识激趣法”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
我们还开展“读书小明星”、“课外知识小博士”、“书香小姐”等荣誉的评比活动。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激发阅读愿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传授读书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1、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
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以下介绍三种:
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对于一本书中的重点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地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作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慨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摘录批注法。此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做到读与思共,思与读随。
2、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地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
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展开各类读书活动,可以是“我是小小推荐家”、“我是小小评论家”、“我是小小创作家”、“我是小我辑”……,还可以是读书 经验 交流会,与作家面对面等,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开展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提升阅读品位,从而进入阅读的两良性循环。
3、在评价中培养阅读情感
阅读到一定的程度,学生也会在 日记 中有所表达。因此,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特别重要。对学生作文中的 好词好句 ,教师在修改文章时,用红笔标出并加以好的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体会到正确应用积累的语言的方法。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评价同学的语言。
在辩论会上,在小记者会上,在演讲会上,对学生在表达时应用的好词好句,都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在班级制度中,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交流所积累的语言,积极进行展评,从而给学生一个舞台,让积累腾飞。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创造口头交流信息机会,进一步加强指导怎样选择、积累有益信息,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取更多信息。
“不动笔墨不读书”。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
4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积累方法
一、营造氛围,激发读。
对于孩子来说,读书是需要氛围的。没有浓厚的读书氛围,贪玩好动的小学生是很难培养起捧卷阅读的兴趣的。如何营造氛围,让校园弥漫书香气,是课题研究首要解决的问题。课题之初,我校举办了以“书香伴我成长”为主题的师生读书活动启动仪式,在师生中积极倡导“书香为伴”的思想。
其次,在“红领巾广播”中设置“书香 心语 ”。开辟宣传栏,以班级为单位选送名人读书故事、好书推荐、读书随想等方面的稿件及作品,让“多读书,读好书”的观念深入每个孩子的心灵。
第二建设校园文化。学校提出了“热爱书籍,享受阅读”的总 口号 ,随后,各班也都设计了自己的读书口号,张贴于各教室的醒目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声朗朗,伴我成长”……一句句口号鼓舞人心。
各班还设立了图书角,号召每个学生参与“存二读百”活动,班级书柜里图书琳琅满目,每个书柜都设计了自己响亮而动人的名字,“知识屋”“智慧泉”、“书香阁”、“金钥匙”、……每个书柜的名字都意蕴深刻,饱含着浓浓的书香,充分显示了小书柜的大作用。
“好书推荐台”,“每月新书排行榜”、“好书大家读”、“让我告诉你”等主题的阅读专栏也在每个班学习园地中闪亮登场。第三、引导家庭文化。我们利用一切机会将书香气息带给家庭,通过发家长报、编印相关材料等形式,将学校营造书香校园的信息传递给家庭。
在家长会上,我们大力宣讲课外阅读的意义,要求家长配合学校督促孩子,坚持每天半小时左右的课外阅读。
二、选择文本,优化读。
书的世界有各种元素,如何发挥课外阅读的最大效益,书目的选择尤为重要。首先我们要帮助学生选择课外读物,以实现阅读的指导性。我们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孩子的兴趣为中心通盘考虑,从以下四个途径为他们选择文本:
1、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也就是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拓展阅读,既深化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又扩大了知识面。
2、选择与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如低年级学生注重读物的趣味性,提供的书目以故事、童话类为主;中高年级则需要文质兼美、知识性、人文性稍强一点的读物,为此,我们推荐经典的国内外名着、科普读物、 儿童 文学等读物。根据年龄特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既有阶段性又尽量保持连贯性。
3、选择富有文化内涵,形式多样的文本。选择富有文化内涵的文本,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此同时,在选择文本的过程中还要兼顾作品题材、体裁、风格的多样性。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世界是五彩斑斓,丰裕深广的。
4、选择古典经典类的文本。余秋雨先生说得好,“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由经典名着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我们根据学生的文化基础,相继推出部分经典名着,引领孩子迈进经典的文学殿堂,让经典名着给予孩子精神的滋养、文化的熏陶。
基于以上原则,课题组经过认真研究,精心挑选,制定了《广华二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表》,其中包括各年级 必读书目 及选读书目。
制定了阅读书目,该如何推荐给学生?如果像布置常规作业那样,要求学生读这读那,势必难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推荐?怎样把握推荐时机?采用何种方式推荐?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课题组从这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把握推荐时机。我们的做法是:
1、结合阅读教学来推荐。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结合教材适机迁移,向学生推荐课外读本。如在学习《草船借箭》一课时,教师顺势推荐《三国演义》;学了《长征》推荐学生读一读毛泽东的其他诗词,或者有关长征的其他作品。
2、结合重大节日推荐。比如在 清明 节来临之际,推荐学生阅读有关革命烈士的小故事; 国庆节 时要求学生读一读歌颂祖国的小诗歌等。
3、 结合时事推荐。比如我国嫦娥二号卫星发射时,我们组织学生观看实况录像,激发他们对天体宇宙、大自然等未知领域的好奇心,抓住这一时机向他们推荐《动脑筋爷爷》、《 十万个为什么 》等科普类书籍。玉树发生地震以后,组织学生阅读《防地震小常识》《自救小常识》等 安全知识 类书籍。
4、结合活动推荐。学校、班级、社区经常会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可以结合各级各类活动,推荐学生阅读相关书籍。
5、利用好书推介课进行推荐。我们开设好书推介课,课上可以是老师推荐,也可以是学生推荐;可以推荐一本,也可推荐几本。
推荐时采用何种方式能够更好的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的做法是:
1、用书籍本身推荐。一些高品质的书籍印刷精美,集趣味、品味于一体,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马小跳”系列,封面轻松活泼,色彩对比强烈,富于动感。又如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夏洛的网》等一批图书都是采用手绘插图的形式,随手一翻,让人爱不释手。教师可以发挥书籍本身的优势,向学生展示读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2、设置悬念推荐。就是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述书中的故事片断,当孩子们听得入迷,渴望知晓真相的时候,教师嘎然而止,来个“欲知后事如何,且自读原文”。
3、榜样示范推荐。教师的阅读行为是最有力的推荐。平时,准备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让学生自然地、随意地发现老师在阅读这些图书,之后可“有条件”地借给他们阅读:如与学生交换阅读的图书,或作为对学生的奖励等,可较好地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4、利用激励推荐。比如,学生在认真阅读时,给他一个微笑,轻轻地点一下头,亲切地抚摸一下他的小脑袋,有时只是走近他,翻一下他所阅读的书名,把他正读的书名轻轻地说出来,这些细小的动作、神态都是一种有效的激励,也是一种最好的推荐。不但使他们阅读的劲头越来越大,也能带动其他同学争相阅读。
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对阅读内容的选择具有更广泛的自主性、独立性,他们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及 兴趣 爱好 ,有选择地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实践。但是由于认知水平的限制,面对浩瀚的书山文海,他们往往会只顾自己的兴趣指向而忽视必要的价值取向。所以教师要教给学生选择书籍的方法,避免他们不加选择、不辨优劣地进行课外阅读。
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应该选择什么。1、要选择能够加强课内知识学习的书籍: 2、要选择有利于形成合理知识结构的书籍,广泛地阅读文学、科技史地、天文、传记等各个门类。3、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一般说来,经过努力能理解其内容的60%-80%的读物,都算难度适中。4、要选择印刷质量高的书籍。
其次,要教会学生“怎样选择”。我们引导学生用以下五种方法选择书籍:通过阅读选本来选择,通过联系课文内容,通过询问师长,通过同学间的相互交流以及通过浏览来选择文本。
‘伍’ 如何指导学生积累语言并运用于习作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教学担负着的积累语言的任务,应包括语言材料、语言范例、语言知识三方面的积累。
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知识,丰富学生词汇,提高学生的语文感悟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知识的积累。下面就此谈一谈我平时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扩大学生的阅读
学生学习的时间不能无限扩大,教师只有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改变以往唯教材独尊的想法,把学生当成主体,为学生而教,在课堂教学中把教材的学习和课外的阅读紧密结合,才能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丰富阅读,扩大语言的积累。
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使得学生积累语言更主动健康。1.在读中品味,提高感受能力。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诵读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小组全班性的展开讨论,各抒己见,互相学习,在学生,教师,书本三者之间产生共鸣。2.比较品析。通过增加或者减少词语,让学生比较前后的不同句子表达上猛租的优缺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还可以用换词的方法,在比较中体会用词的准确性,从而促进学生对词语句子感悟的精确,培养他们字斟句酌的品析习惯。3.想象延伸,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边读边想,让学生把抽象的语言文字通过联想的方法把它变成生动连贯的画面,把具体的场景活灵活想的再现眼前,把情景文字语言融为一体,在语言积累的同时提高其使用语言的能力。
二、说话中积累,运用中提高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合理时机,设计灵活形式,让学生练习说话,使学生把学到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并沉淀积累。如教材中的略读课文,文章语言文字优美,但不做重点讲读,我就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摘录到摘抄本上,然后让学生反复默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自己的理解和课文中的语言组织在一起,向同学介绍你最喜欢的地方。说前让学生把说的内容列成提纲,介绍时尽量用上自己摘录到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使学生在说中积累。另外,复述是将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有效方式。在教学中,以故事描述、导游介绍、即兴表演等形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在说话中沉淀积累。如教学《秦兵马俑》一文,让学生当小导游介绍自己喜欢的兵马俑,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积累了课文的语言。文中不少描写山的比喻句、排比句,形象又具体,又为学生的写作积累了丰富的语言。
指导学生灵活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和成功片段是深化语言积累的有效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运用迁移的练习点,指导学生有机积累语言,沉淀语言素材。如《荷花》一课,我先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课文,音乐、图画……已把孩子们带进了荷花的美妙世界,在叶圣陶爷爷的语言世界里,还有更多的精彩在等着孩子们。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品读着,赏析着,想象着,徜徉在叶老优美的语言中流连忘返。“有的才枝颤兆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我想,一池的荷花恐怕不仅仅只这三种姿态,想一想,还会有哪几种呢?”孩子们的想象起飞了:“有的还是小花苞,非常小”“有的快脱落了,只剩两三片花瓣”“有的全展开了,随风飘动”……学生在不断的、反复的语言运用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又吸收了他人的新鲜语汇,不断丰富了自身语言,达到语言的再积累。在习题评析时,对选材新颖、用词准确、词汇丰富的学生进行及时表扬,调动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积累语言的内动力。
三洞搏、指导学生在运用语言中增强积累语言的乐趣
1.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对学生摘录的优美词句,要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学生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常犯的毛病是堆砌词句,这时学生最需要的是鼓励和指导,而不是指责和嘲讽。否则,学生就有可能从此失去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兴趣。对学生习作中堆砌的词句,哪些可保留,哪些要删除,哪些应替换,教师应予以悉心指导。学生会在教师的指导下体会到运用语言的方法和积累语言的乐趣。
2.鼓励学生在课外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在语文活动课上,可用成语接龙方式,找近、反义词方式,指定一个意思要求用各种形式表达的方式等,指导学生运用积累的语言,展现自己的语言能力。
四、在交流中激发学生积累语言的乐趣
学生在交流中不仅可以互相学习,更重要的是可在同学的赞赏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积累语言的乐趣。成功交流的方法如下。1.园地交流法。在学习园地上开辟“优美词句赏析专栏”,选登同学摘录的优美词句。2.手抄报交流法。把“优美词句共赏析”作为手抄报的内容,交流手抄报时,也交流了优美词句。3.读书笔记交流法。这是最广泛也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同学间定期交换读书笔记,把每个同学的读书笔记作为全班同学的共同财富。
学习语言重在积累,有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学生才能准确、生动、鲜明地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真情实感。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提高了。
让学生养成积累的好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在阅读中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汇,积累语言。这样,学生写起作文来一定会文思泉涌,不再为作文发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