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学语文归纳段意的方法
找中心句,多数是开头第一句,就是首句,也有在结尾的。没有中心句的,只好罩谈自己概括了,一般记叙的就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按照记叙的好升要素去概括。友闷老
B. 小学语文中概括大意的方法
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老师经常会让学生概括一下所学课文的中心思想,以提高学习的效率。那概括小学语文课文中心思想的 方法 有哪些呢?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中概括大意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1小学语文中概括大意的方法
一、概括段意
1、组合法:将每一段(层)的意思叠加起来,就是这一段的意思。用谁干什么的语句来表达。
2、摘抄法:找到这一段的中心句,一般是总起句或者 总结 句来概括段意。
3、拓展法: 文章 中心句可以帮助你进行概括段意,找到每一段的中心词和文章的中心词挂钩,用拓展法来概括即可。
4、概括段意的要求:
(1) 从文章内容的角度出发,不能直接从写法和中心出发,如写《少年闰土》:不能写成,本文叙述了鲁迅和闰土的友谊。
(2) 不能写成提纲式,如本文写了鲁迅和闰土一起玩的 故事 。
(3) 用陈述句的形式表达,不能用疑问句的形式写,如:本文写了鲁迅和闰土怎么玩的故事。
二、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要太具体,要抓住文章的主要情节、主要事件或叙述的几个要点简要地写出来。抓主要内容的方法有:
①要素综合法(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谁干什么怎么样?
②标题法:根据文章的标题,加以补充。
③段意连接法:把各段的段落大意连起来,稍加整理;
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写了这个内容,请你简要概括出来。
方法:把握文章大意,抓住关键字、词、句加以概况。如:《家园落日》,概括几种落日的特点。
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方法:回到原文找到相关内容,在原文直接找到答案,必要时加以概括。
2小学语文中概括大意的方法
第一,超前调控,扎实抓好概括文字主要内容和习作目的的教学。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基础。六年制第九册教材内容编排上体现了这一先后顺序,因此,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这一训练项目在阅读教学中切不可忽视。本册第二单元的训练做到就是“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它通过讲读课文《赤壁之战》、阅读课文《晏子使楚》、独立阅读课文《唐打虎》这三篇课文的不同层次的教学来达到教学要求。
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要使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用文字表达出来。掌握“段意连贯法”这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通过举一反三的课内外阅读训练,使学生达到准确、完整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此同时,训练用一两句话来概括,为概括中心思想做准备。例如:《唐打虎》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课文写的是在皖南山区一个村子的后山上盘踞着一只老虎,伤害了不少牲口,村子里的却在那几次出动去打它,都没有成功。
后来,村民们请来了“唐打虎”祖孙俩。这一老一少进山一下子就把老虎打死了,并且向村民们叙说了打虎的 经验 是怎样得来的。学生达到这个基本要求后,再把要求提高,即语言要简练些。可将主要内容概括为:课文记叙了皖南山区村民请“唐打虎”祖孙俩来帮他们打虎除害的故事。
在进行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教师还应该有意识地进行理解习作目的的教学。例如,学习《草地夜行》时,出这样的思考题:文章记叙了一个什么故事?赞扬了老红军怎样的精神?通过多次这样的训练,学生对概括文章中心思想有了感性认识。
第二,要素串连法
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三,问题概括法
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穷人》一文,读后可以行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桑娜在等丈夫回来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她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为什么她会这样想?丈夫回来以后,她又是怎么想的?一一回答这些问题,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四,标题追溯法
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叫"标题追溯法"。如《伟大的友谊》一课,我们抓住标题便可追溯到主要内容。
第五,内容借助法
这种方法,就是借肋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总结方要内容。如《养花》一课,结尾的"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总之,不管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分析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各种方法结合运用,效果更好。
3小学语文中概括大意的方法
一、课题扩展法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文章的中心、主要内容及其作者的情感等关于课文的很多信息。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借助课题。首先要读懂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再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丰满,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全面。
有的课题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教学中,要紧扣课题质疑,筛选关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概括。提出的问题是帮助学生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的有力拐杖,首先使学生的思考及言语内容的选择有明确的指向性,实现学生的言语库与文本言语库的链接,做到“言之有物”;同时,根据文本叙述顺序,排列问题,根据问题顺序回答问题,做到“言之有序”。
如《莫泊桑拜师》一课,可以围绕课题展开提问:莫泊桑为什么要拜师?他是怎样拜师的?拜了几次?结果怎样?通过从课文中找答案,把课题扩展成几句话,进行逐步的丰满,使概括更加恰当、完整。
通过这样的训练,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标更明确,他们能用简洁的语言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段意归并法
一篇文章是由很多段落组成的,因为文章的段落和段落之间本来就存在着很大的逻辑联系,我们可以通过概括出每段段意,再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舍掉次要的和重复的,把主要的段意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如《养花》这篇课文共写了六方面的内容:1.老舍爱花,所以也爱养花。2.老舍养的都是好种易活、自己会奋斗的花。3.养花让老舍增长了知识。4.养花使老舍身心健康。5.老舍和朋友分享养花的乐趣。6.养花也有伤心的时候。
把各段段意综合起来,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老舍爱花,因为北京的气候不适宜养花,他养了许多好种易活、自己会奋斗的花。养花的过程中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实,有香有色,他从中获得了知识,锻炼了身体,得到了种.种乐趣。
注意概括时一定要注意区别重点段落与次要段落,做到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三、要素串联法
不同的文体类型,文章的要素不同。例如写人叙事类的文章,一般都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只要弄清楚这几个要素,并加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把握了。
如《飞夺泸定桥》一课,首先要把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信息筛选出来:时间是1935年5月,地点是大渡河,人物是红四团,事件是围绕红军飞夺泸定桥这一中心事件来写的。
经过串联、补充,学生很快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四军抢时间先于敌人援兵赶到泸定桥,英勇战斗,终于夺下了天险泸定桥,渡过大渡河奔赴抗日的最前线。这样的串联,学生的概括能力自然得到了提升。
四、关键语句链接法
小学课文中很多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非常具有典型性,例如“总分总”或者“先具体后概括”,有些文章还存在着过渡句。教学时可以抓住其特点,并以此为教学切入点,充分利用这些总起句、概括句、过渡句,从而很快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五、重点词语提炼法
披文入境,去除文的遮蔽,抽丝剥茧,捕捉猎取重点词语,运用重点词语,以重点词语来把握文意,也不失为一种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好方法。如《找到“神奇子弹”的人》一课,文中有一些比较关键的词,而这些词本身就是一些需要理解、掌握、值得积累的好词语。
我在教学的时候罗列了这些词:层出不穷、为非作歹、横行不法、一筹莫展、废寝忘食、百折不挠……让学生借助这些词把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了:欧立希小时候,社会上各种传染病层出不穷,病菌在人体内为非作歹,造成人们大量死亡。
面对横行不法的杀人小兇手,医学界一筹莫展。欧立希废寝忘食地学习,日夜奋战在实验室里,以解救人类疾苦的坚强信念,以对科学实验百折不挠的勇气,终于找到了“神奇子弹”。这样概括,轻巧而方便,简练而不失准确。
六、人物关系梳理法
有些文章人物繁多,内容复杂,可以通过梳理人物关系梳理文章的脉络。例如《天上偷来的火种》这一课,为了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老师可以作如下设计:出示课文当中有关神的名字,让学生默读课文,并让其选择其中一个神,看看他跟普罗米修斯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然后请学生交流;接着让学生将刚才所听到的内容连在一起,用简洁的语言 说说 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因为有了前面交流的基础,就能够比较容易地说出课文主要内容。老师不能仅仅局限于此,还可以引导学生把故事概括成“拿取火种”、“受到惩罚”、“得到自由”等提纲挈领式的词组 短语 。
这样的训练,不仅让学生整体感知了文本内容,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同时也让学生的语言得到训练、能力得到发展,可谓一举多得。
4小学语文中概括大意的方法
1.分析题目概括法。
文章题目是文章之眼目,是文章中心思想的体现,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有些作者往往把中心思想体现在题目上,使读者一见便知。这类文章的中心思想容易概括。例如,《伟大的友谊》一课,就可以运用分析课题找中心的方法概括出体现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同的奋斗中建立了伟大友谊的中心思想。
2.从文章的开头找出中心。
文章的开头是全篇的序幕,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的作者恰好把中心思想放在文章的开头表达,使读者一进入文章便知作者的写作目的,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针对这一特点,要学会从文章的开头找中心的方法。
例如,《詹天佑》一课就能从口头“詹天佑是我国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一句基础上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通过对上文的阅读,您对小学语文的学习是不是有了更多的了解了呢?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小学语文的信息,请点击我们 教育 中国的相关对应板块,以获取您所想要的信息。
3.概括小学语文课文中心思想的方法
中心思想=主要内容+写作目的
(1)使学生了解不同文体的中心思想的语言表述形式。 记叙文 常见的形式是:文章记叙了……,赞扬(说明)了……精神(道理)。童话、 寓言故事 常用的形式是:文章通过……故事,告诉(说明)了……道理。写景、状物常见的形式是:文章描写(描述)了……景物(物品),表达了作者……感情。
(2)让学生掌握常用的词语,即上文中“……”中的词语。
(3)掌握常用的抓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分析文章的标题。有的文章,标题就是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如《伟大的友谊》,作者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长期的共同奋斗中建立了伟大的友谊,这种友谊是建立在共同的革命目标的基础上的“伟大的友谊”。
第二,分析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文章的开头好和结尾往往和中心思想有密切的联系。有的开头总领全文,揭示中心思想,如《詹天佑》,开篇就点明中心思想:“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开头点明中心思想常见于采用倒叙写法的文章。有的文章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思想。这是常见的点明中心思想的方法。如《登山》,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列宁说的话就点明了全文的中心思想。
第三,分析文章中的关键 句子 。这是最主要的方法。如《心愿》,文中有许多句子就体现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同她爸爸一样,是个中国迷,现在连我也快变成中国迷了。”“是那些不会说话的中国人,把真诚的友谊带进了一个普通法国人的家庭,而且生根发芽,开出了美丽的花朵。”“我希望她学中文,以后到中国 留学 ,做架设友谊桥梁的工程师。”
《赶花》一课中的句子“原来养蜂人的生活竟是这样是艰辛而又这样充满诗情画意!”“干咱们这路活,只能人赶花,不能让花等人!”教学中,如果能引导学生深刻体会这些关键的句子的含义,就能较准确地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了。
C. 语文阅读理解如何归纳大意
答题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方法一:摘录句段的方法,有些文章的总起句,总结句大伏备,重点语段概括了全文的大意,可以对这些句子直接引用。
方法二:文题拓展的方法,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文章的主要内容。
方法三:问题概括的方法,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滚毁一定的顺序写的,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方法四:要素串联的方法,厅指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用词语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方法五:段意合并的方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答题的格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 谁(在何时何地)+(什么情况下)干什么+结果怎么样。
2. 什么(事物)+怎么样
需要注意的地方:
1. 是概括的内容要具体,可写出经过怎么样,结果怎么样
2. 是概括的要点要全面,一篇文章的内容往往有几个要点,要概括全,不能丢要点。
3. 是语言要简明,不啰嗦,要把文章的水分去掉,使内容表达的简单明了。
D. 小学语文概括内容的方法
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老师经常会让学生概括一下所学课文的中心思想,以提高学习的效率。那概括小学语文课文中心思想的 方法 有哪些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概括内容的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1小学语文概括内容的方法
一、提炼关键词,归纳 文章 主要内容
把文章分成几个部分,再把各个部分的意思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简单、直接、常见的一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也有人称之为段意合并法。提炼关键词是在归纳段意的基础上加以概括提取。
如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一课,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讲詹姆斯在一个晚上和父亲一起到船坞钓鱼。
第二部分讲由于距离钓鲈鱼的时间有两个小时的时限,父亲要求詹姆斯把鱼放掉。
第三部分讲这件事给詹姆斯的启示。把这三部分段意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但是这样概括略显冗长。因此,可以在段意相连的基础上提炼出“钓鱼、放鱼、启示”三个关键词,组成一个 句子 。
则本文主要内容就是詹姆斯钓鱼又放鱼,从中得到了启示。
关键词,有动一个词语就能牵动全文的功效。钓鱼、放鱼、启示三个词是全文的高度凝练概括。
二、找出中心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中心”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事物的主要部分”,文章的中心应该是文章写作内容的集中体现。中心句应该是能体现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
《海底世界》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十单元“奇妙的海底世界”中的一篇主体文章。全文共有七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以一个问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你可知道,海底世界是什么样的吗?”第二至第六自然段,是文章的重要部分,针对上文提出的问题,具体生动有序地描述了海底的声音、动物、植物、矿物,展现了一幅神秘有趣、色彩鲜艳、生动活泼、千姿百态的海底世界图。
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出“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这句话是全文的 总结 句,也是文章的中心句。
中心句,有时放在文章的开头总起,有时放在文章的末尾总结,有时在文章的中间起过渡作用。抓住中心句就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抓住人物关系,梳理文章主要内容
抓住课文中主要人物关系进行提炼也是一种概括主要内容的办法。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普罗米修斯》一课,课文中出现了几个比较长的外国人名字。初读课文时,老师先让学生画出课文中提到的几个神仙,一一把他们请出来,并指导学生把这些人名读通顺。然后让学生简要 说说 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课文中几个人物的关系概括出: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取火,受到了主神宙斯的严惩,太阳神老赫利俄斯及仙女们同情他,大力神海格力斯救下了火神普罗米修斯。
接下来的步骤是去掉次要人物,在老师引导下,根据主要人物间的关系,学生轻而易举地说出文章主要内容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取火,受到了主神宙斯的严惩。
四、创编 儿童 歌谣,渗透文章主要内容
儿童歌谣朗朗上口,为儿童喜闻乐见。小学语文课堂中,若能适时加入儿歌进行教学,不但能调节课堂氛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英雄”单元有一篇主体课文《江凡》讲述了10岁的小江凡在楼房失火的危难关头,将30多位遇难邻居带出火海,自己也获救的感人 故事 。
学完了生字新词这个环节,授课老师调换了词语的位置,就学习的生字新词编成一首儿歌,既复习了词语又暗藏着课文主要内容,既高度概括了故事情节又调节了学习氛围,可谓一举多得。
夸江凡
火焰迅速烧楼房,烟雾腾腾把人呛。物倒人慌相挤撞,镇静扶老心不慌。三十邻居出火场,齐夸英雄小儿郎。
五、题目扩展补充,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通过题目我们能捕捉到很多信息。题目扩展,即在原来题目的基础上增加一些修饰性的词语。如谁,结果如何,把题目要表达的意思用一两句话描述出来,使题目更加具体,也能得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例如,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和时间赛跑》一课,作者是台湾知名作家林清玄。教学时,我们可以运用题目扩充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谁和时间赛跑,结果如何。
经过提示学生得出:作者林清玄和时间赛跑,结果养成和时间赛跑的好习惯。用这种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方法简单,易于操作,效果突出。
像《迟到》《飞夺泸定桥》等一类写事的文章都可以用题目补充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当今社会是信息爆炸的社会,学生接触新信息的来源广,数量大。阅读文字文本时,他们不可能对每篇文章都能做到精读细思,深究细磨。学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快速读懂一篇文章显得尤为重要。
2小学语文概括内容的方法
方法 一:段意合并法。
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1、 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方法二:要素串连法。
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飞夺泸定桥》就可以这样来概括主要内容。
方法三:问题概括法。
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 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穷人》一文,读后可以行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桑娜在等丈夫回来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她是怎样做的?又是怎 样想的?为什么她会这样想?丈夫回来以后,她又是怎么想的?一一回答这些问题,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方法四:标题追溯法。
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叫"标题追溯法"。如《伟大的友谊》一课,我们抓住标题便可追溯到主要内容。
方法五:内容借助法。
这种方法,就是借肋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总结方要内容。如《养花》一课,结尾的"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3小学语文概括内容的方法
一、文题扩展法
文题是课文的高度浓缩,文章的内容、时间、人物、事件,包括重点、主旨,都能从文章的题目上看出端倪。引导学生从文章的题目入手,通过对题目的审视、质疑,然后围绕题目适当展开,就能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一种很简单很直观的方式。
二、段意串联法
所谓“段意串联法”就是引导学生逐段地概括出课文的每段的段意,然后再把段意连接起来。一篇文章的意思总是体现在具体的文字中,分散在每一段落中,如果概括出了每一段的段意,课文的大体内容也就显现了出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段意串联法,让学生逐段阅读,逐段概括,归纳出课文主要内容。
例如,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一文,先让学生通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然后分段读文,在读段时,让学生说出这段写的是什么,然后再把每一段的意思连接起来。当然,教师还需让学生进行取舍,保证语言的精炼。第一段意思是是:小红马说小骆驼长的难看,小骆驼很委屈。
第二段写的是:小骆驼告诉了妈妈,妈妈决定带它到沙漠中走一趟。第三、四段写的是:骆驼妈妈在沙漠中告诉小骆驼身体各个部位的作用。第五段写的是:小骆驼知道身体部位的用处,认为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三、情节铺展法
所谓“情节铺展法”就是引导学生顺着文章的情节,进行铺展,瞻前顾后,理出文章的脉络层次及主要内容。这种方法可以用在一些故事性很强的课文中,比如小说、童话、神话等。
例如,在教学《九色鹿》一文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
师:九色鹿是个 神话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写了哪几个人物?
生:有九色鹿、调达、国王、王妃。
师:最主要的是哪两个人物?
生:九色鹿和调达。
师:这个神话故事就是围绕九色鹿和调达这两个人物铺展情节的。故事写了他们的两次相遇,找一找,是哪两次相遇?
生:第一次相遇是调达掉入河中,九色鹿救了他。第二次相遇是调达为国王的军队带路去捉九色鹿。
师:课文哪些段落分别写了他们的两次相遇?
生:第一次相遇是第二段到第五段,第二次相遇是第六段到第九段。
师:第一次相遇写的是什么?你能概括一下吗?
生:调达掉入河中,高声喊救命,九色鹿奋不顾身救了他,调达郑重发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
师:第二次呢?
生:调达看了皇榜认为发财的机会来了,带着国王的军队去捉九色鹿。九色气愤地揭穿了他,调达受到国王重重的惩罚。
师:谁能结合两次相遇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呢?
生:故事写的是调达掉入河中,高声喊救命,九色鹿路过,奋不顾身地救了他,调达郑重起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可是他为了发财恩将仇报,带着国王的军队去捉九色鹿。九色揭穿了他,使他受到国王的惩罚。
师:抓住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我们就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词句扩充法
所谓“词句扩充法”就是抓住文中的一些关键性的词句,由词句展开、扩充,从而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语文课本中很多课文都有中心词或者中心句,这些词句是文章的点睛之笔,从中能折射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此为抓手,引导学生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说说海底“景色奇异” “奇异”在哪里,学生可以根据第二段,从海底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等,感受到景色的奇异。然后再说说“物产丰富”在哪里,学生就会抓住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从动物、植物、矿物的描写中,感受到物产的丰富。这样,文章主要写了些什么,学生就很清楚了。
学生在问题的追问下,就会把阅读的眼光聚焦到课文的语言上来,并从中捕捉有用的信息,从而便能有效地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4小学语文概括内容的方法
1. 题目扩展法。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桂林山水》一课,就可以从课文中找出桂林山水的特点加以概括,就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本篇课文主要写了桂林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从而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之情。
2. 要素串连法。 记叙文 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找出文中的六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比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
时间:1994年
地点:美国的洛杉矶
人物:父亲,儿子
起因:发生了一次大地震
经过:一位父亲徒手在废墟上挖了38个小时
结果: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和十四个同学
主要内容:
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了一次大地震,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徒手在废墟上挖了38个小时,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和十四个同学的故事。
3. 段意合并法。把每段的段意连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共有五个结构段,第一段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情况。
第二段讲五壮士诱敌上山,痛击敌人。
第三段讲五壮士准备转移,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
第四段讲五壮士把敌人引上顶峰,英勇杀敌。
第五段讲五壮士英勇跳下悬崖。这样全文主要内容就可简要连接为: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把敌人引上了绝路,英勇歼敌,壮烈牺牲。
4. 摘录句段法。有的文章中的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如《养花》一文,可根据结尾段来概括它的大意:课文主要写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5. 取主舍次法。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据主要的来概括它的主要内容。如《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和尝花生几件事。
从文章看,“种花生”和“收花生”写得简略,是次要的;“尝花生”写得详细,是主要的。根据课文主次可以这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形。
6. 问题回答法。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穷人》一文,读后可以行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桑娜在等丈夫回来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又是怎样想的?为什么她会这样想?丈夫回来以后,他是怎样做的?一一回答这些问题,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
在一个海上风暴四起的夜晚,桑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 捕鱼 的丈夫归来。当她看望生病的西蒙时,发现西蒙死了,便把西蒙的孩子抱回自己的家。但是桑娜十分担心丈夫是否会接受这两个孩子,因为她自己家境贫寒,自己的孩子已经够她受的了。
当渔夫出海归来时,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收养西蒙的孩子。
E. 小学语文概括大意方法
学会概括段落大意,是完整而准确地把握 文章 内容的基础,也是泛读时快速抓住全文要点和精读时认真领悟全文思路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概括大意 方法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1小学语文概括大意方法
一、关键句摘录法
这是一种常见而又简单易行的概括方法。有的文章中有总起句、 总结 句、过渡句、中心句,这些 句子 往往揭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这些概括性强的关键语句,就可以概括段意或全文大意,我们毫不费力就可以直接“抄”或者稍加改动即可。
如:《郑成功》一文,最后一节在全文中就起到一个总结作用,“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根据这一句话,我们就可以知道,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写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事,既方便又准确。
再如:在学习第13课《秦兵马俑》时,我发现第三节: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一句是过渡句,将秦兵马俑的特点高度概括出来了。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不少学生知道,过渡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的前半句承上,也就是说第二节是写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后半部分启下,也就是说后面几节是写秦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
就是这样一句话,使我们对课文条理有了更清楚地认识,孩子们也能够很自然地概括出第二节和第四到第十节的意思,同时,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也一目了然。就像中心句一样,过渡句也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句型,利用它,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引导学生来进行分段,概括段意。相信学生掌握了这种方法,概括起来就会轻而易举。
二、主干提取法
在众多的方法当中,我经常会向学生介绍这种方法。就像我们从一年级开始训练学生说完整的话一样,要有主语和谓语。每一篇文章也是如此,必定有作者描写的对象,并且对这个对象所描写的内容。所以,删去旁枝末节,这篇文章主要写“谁干什么或什么东西怎么样”,用这样的句式就可以很容易地概括课文的内容,而且比较多地适用于各类文章。如:《船长》一文,写谁?写船长,干什么?沉着镇定地指挥全船的人进行脱险。《西湖》一文,写什么?西湖,怎么样?景色美。这种方法就像一下子抓住了文章的根,重点部分就突出出来了,虽然寥寥几个字,但却简单明了地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学生联系课文进行适当补当、丰富,不就可以很好地概括出课文的内容吗?
三、要素罗列法
不同体裁的文章要点不同。小学 语文教材 中的课文以叙事的文章为多,我们在概括主要内容时,往往可以抓住事情的“六要素”,先罗列出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再加以整理成一段表达通顺的话。
如:《最后的姿势》,时间:2008年5月12日,地点:四川汶川,人物:谭千秋,起因:地震来临,经过: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护住四名学生,结果:谭老师英勇牺牲了。把各要素连起来,就可以清楚地概括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2008年5月12日,四川发生大地震时,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护住四名学生,而自己却光荣牺牲了。“要素罗列法”,就是采用先分解后综合的思路,使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四、内容质疑法
朱熹说:“学贵有疑。”在学习《神奇的克隆》一文时,为了让学生理清文章的条理,我从题目入手,让学生来进行质疑:看到题目,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看谁能提出最有价值的问题。孩子们思考片刻,纷纷举起了小手:什么是克隆?克隆神奇在什么地方?克隆有什么作用?……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从文中来找答案,看一看文中哪几节可以回答这几个问题。这样学生很容易就把文章分成四部分,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学生用小标题来概括:定义、范围、作用、前景,等等。
这种概括段意的方法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的。它以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将段意与段落紧密结合,而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知道段落概括段意。这种方法符合孩子的特点,学生都有好奇心,对于不明白的问题总想问个究竟,在提问中即概括了课文的段意,不显得生搬硬套。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可以从段意入手进行整合,进而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走了一个来回,不但清楚地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对文章的脉络也是一清二楚。
五、人物关系梳理法
特别在于讲 故事 (历史、神话、民间)的文章中,人物关系有的很复杂,这时就可以利用复杂的人际关系来梳理、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比如:《牛郎织女》一课的教学中,由于文章非常长,人物也很多,有牛郎和织女,还有老牛、喜鹊、王母、哥嫂,这些人物互有联系,推动故事的发展,我们就可以很好地运用复杂的人物关系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种概括方法比较全面,而且让学生对文章复杂的人际关系有了清晰的认识。
六、重点词语串联法
借助教学中的重点词语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一些文章,是一种很好地概括方法。如:《第八次》一文的教学中,我们就可能让学生根据重点词语:侵略、抵抗、失败、成功,连起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种概括方法学生很容易掌握,因为降低了概括的难度。
另外,我们经常使用的题目扩展法、段意相加法等也是很好的概括方法。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不少课文的题目就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性。我们可能通过题目然后结合课文内容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如:《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徐悲鸿励志学画》等等。一篇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我们可以用段落大意相加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当然,要先理清文章脉络,写出每段的意思,把段意合并起来适当修改就可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小学语文概括大意方法
1、找出“中心句”直接摘用
所谓中心句,就是概括了全段中心内容的句子。只要找出了现成的中心句,我们就可以直接摘用它作为该段的大意。如:
在延安,纺车是作为战斗的武器用的。那是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月,国民党反动派发高潮,配合日寇重重封锁陕甘宁边区,想困死我们。我们边区军民热烈响应毛主席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彻底粉碎了敌人困死我们的阴谋。在延安的人,在所有抗日根据地的人,不仅吃得饱,穿得暖,而且坚持了抗战,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开荒种庄稼、种蔬菜,是足食的保证;纺羊毛、纺棉花,是丰衣的保证。(吴伯萧《记一辆纺车》)
这段的开头一句话就是中心句。当然,中心句的位置不独在一段的开头,也可以在段尾段中。一般说来,中心句的位置以在段的首或尾居多,尤其是在以议论或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段落里表现得最为明显。因为这样的段落通常是以解说或推论的写作思路来安排和组织语言材料的。
2、简化长句、改写原句
先看下面这段话:
纺线,劳动量并不大,纺久了会腰酸胳膊疼;不过在刻苦学习和紧张工作的间隙里纺线,除了经济上对敌斗争的意义而外,也是一种很有兴趣的生活。纺线的时候,眼看着匀净的毛线或者棉纺从拇指和食指之间的毛卷里或棉纺条里抽出来,又细又长,连绵不断,简直有艺术创作的快感。……(吴伯萧《记一辆纺车》)。
显然,我们不能简单地直接摘用第一句话作为全段中心的概括,因为句子太长而且并非所有的词语涵盖了后文内容,因此,我们要对这个长句进行简化,使之更准确而精练地概括该段的中心。简化后的句子是:纺线是一种很有趣的生活。
类似的情况有,段的首句或结句带有少量与上文或下文相呼应的话。这样的句子多以“不但……而且……”,“虽然……但是……”之类的句式出现。对这样复杂的长句,要去掉其中与上文或下文内容相呼应的词语和关联词。如:
我们向沙漠进军,不但保护了农田,开辟了绿洲,而且对交通线路也起了防护作用。包兰铁路……通车以来,火车在沙漠上行驶,从来没有因为风沙的侵袭而发生事故。风是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武器,但是也可以为人类造福。……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在托克逊地方试制了半径二米的风力车,可以供发电汲水、磨面之用。(竺可桢《向沙漠进军》)
去掉与本段内容不相关的词语和关联词以后,这两段的大意可以分别概括为:我们向沙漠进军对交通线路起了防护作用;风可以为人类造福。
3、综合要点,分清主次
如果一个段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层次,而且主要层次之间在内容上是并列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将各层次的要点进行1+1=2式或1+1+……=1式的综合。例如: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二八二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桥了。①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②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着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③(茅以升《中国石拱桥》)
这段话共三层,各层的要点分别是我国的石拱桥①,历史悠久②,数量众多③(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杰作不少;将期综合起来就是该段的大意了(1+1=2式),也可以概括为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一般特点(1+1+……=1式)。
如果一段的主要层次之间在内容上不是并列的,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分辨清楚哪是主次层哪是次层次。
一座举世瞻目的金杯,在一九八二年十月一日午夜――我们的共和国三十三岁生日的时候,被中国女排的姑娘们捧回了北京。然而,金杯的得来,是多么不容易啊!为了让中华之光在杯身上闪耀,姑娘们付出了多少心血。(孙杰《金杯之光》)
哪一层主要?哪一层次要?应该说后一层是主要的。因为,层次之间在内容上如果是递进或转折的,一般说来,主要之点在递进或转折的一层上。因此,概括段意时就要把重点放在后一层上。上段大意可概括为:点明中国女排姑良为金杯捧回北京走过了一条艰苦曲折的奋斗道路。
细心的读者不难看出,上述三种方法,其实是建立在对段落中层次关系理解的基础上的。前两种适用于以议论或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段落,第三种除了具有相同的功能外,更适用于以叙述或描写主要表达式的段落。
3小学语文概括大意方法
一、识词序,抓主干,概括单句要旨
如: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句中的“他们”是主体,“看见”是主体的行为动作,“天空”是“看见”的涉及物。这句的主干就是“他们看见天空”,但这还不能算要点,因为这样概括的句子很泛、缺个性,还要对连带部分比较分析。“都和我一样”说明行为动作的程度,不是主要信息点,可舍去;“只”强调行为动作的范围很狭小,它与“天空”前面的限制和修饰部分相呼应,这个字的信息点重要,可以代替后面呼应的部分。经过这样比较、选择之后,可概括原句的要旨为:他们只看见天空。
用这种方法,还可以把几个句子概括成一个精要的单句,如:①他用双手创造了奇迹;②十二年间,在这荒山野岭上造成了大片森林;③它蒙着如丝细雨,显得格外郁郁葱葱。①③句是最重要信息点的句子,③句只有“郁郁葱葱”与前两句相关。这样把它们概括一个精要的单句就是:郁郁葱葱的大片森林是他十二年间用双手在这荒山野岭上创造的奇迹!
二、析句序,摘要点,归纳复句共同点
如:①赵州桥石拱的特点:全长只有一个大拱,长达三十七点四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②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象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这两句话都在说明赵州桥石拱的特点,①句用三个分句,分句间是承接关系, 从介绍说明角度看,“当时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是要点;②句是由大因果套组一个并列关系和一个小因果关系的二重复句,要点即“拱成弓形,拱面道路平缓”。再归纳起来就是:赵州桥的石拱具有当时世界上最长的拱成一张大弓形而拱面平缓的特点。
三、梳事理,寻脉络,提炼句群段落中心
一个句群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句子组成,围绕一个中心表述较丰富的内容,句间联系很紧密。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对句群中各句的要点及句间意义的联系加以分析、比较,从而归纳出中心句。
段落大意的概括与概括句群中心的原理是一样的,方法也大致相同。段落有的与句群重合,有的因表达较繁多的内容, 需得从几个侧面或层层深入地表述要旨,就含有两个以上的句群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先概括每个句群(层次)要点,再归纳出全段的中心。
4小学语文概括大意方法
一、提炼关键词,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把文章分成几个部分,再把各个部分的意思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简单、直接、常见的一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也有人称之为段意合并法。提炼关键词是在归纳段意的基础上加以概括提取。
如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一课,把课文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詹姆斯在一个晚上和父亲一起到船坞钓鱼。第二部分讲由于距离钓鲈鱼的时间有两个小时的时限,父亲要求詹姆斯把鱼放掉。第三部分讲这件事给詹姆斯的启示。把这三部分段意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但是这样概括略显冗长。因此,可以在段意相连的基础上提炼出“钓鱼、放鱼、启示”三个关键词,组成一个句子。则本文主要内容就是詹姆斯钓鱼又放鱼,从中得到了启示。
关键词,有动一个词语就能牵动全文的功效。钓鱼、放鱼、启示三个词是全文的高度凝练概括。
二、找出中心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中心”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事物的主要部分”,文章的中心应该是文章写作内容的集中体现。中心句应该是能体现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
《海底世界》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十单元“奇妙的海底世界”中的一篇主体文章。全文共有七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以一个问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你可知道,海底世界是什么样的吗?”第二至第六自然段,是文章的重要部分,针对上文提出的问题,具体生动有序地描述了海底的声音、动物、植物、矿物,展现了一幅神秘有趣、色彩鲜艳、生动活泼、千姿百态的海底世界图。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出“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这句话是全文的总结句,也是文章的中心句。
中心句,有时放在文章的开头总起,有时放在文章的末尾总结,有时在文章的中间起过渡作用。抓住中心句就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抓住人物关系,梳理文章主要内容
抓住课文中主要人物关系进行提炼也是一种概括主要内容的办法。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普罗米修斯》一课,课文中出现了几个比较长的外国人名字。初读课文时,老师先让学生画出课文中提到的几个神仙,一一把他们请出来,并指导学生把这些人名读通顺。然后让学生简要 说说 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课文中几个人物的关系概括出: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取火,受到了主神宙斯的严惩,太阳神老赫利俄斯及仙女们同情他,大力神海格力斯救下了火神普罗米修斯。接下来的步骤是去掉次要人物,在老师引导下,根据主要人物间的关系,学生轻而易举地说出文章主要内容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取火,受到了主神宙斯的严惩。
四、创编 儿童 歌谣,渗透文章主要内容
儿童歌谣朗朗上口,为儿童喜闻乐见。小学语文课堂中,若能适时加入儿歌进行教学,不但能调节课堂氛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英雄”单元有一篇主体课文《江凡》讲述了10岁的小江凡在楼房失火的危难关头,将30多位遇难邻居带出火海,自己也获救的感人故事。
学完了生字新词这个环节,授课老师调换了词语的位置,就学习的生字新词编成一首儿歌,既复习了词语又暗藏着课文主要内容,既高度概括了故事情节又调节了学习氛围,可谓一举多得。
火焰迅速烧楼房,烟雾腾腾把人呛。物倒人慌相挤撞,镇静扶老心不慌。三十邻居出火场,齐夸英雄小儿郎。
五、题目扩展补充,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通过题目我们能捕捉到很多信息。题目扩展,即在原来题目的基础上增加一些修饰性的词语。如谁,结果如何,把题目要表达的意思用一两句话描述出来,使题目更加具体,也能得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例如,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和时间赛跑》一课,作者是台湾知名作家林清玄。教学时,我们可以运用题目扩充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谁和时间赛跑,结果如何。经过提示学生得出:作者林清玄和时间赛跑,结果养成和时间赛跑的好习惯。用这种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方法简单,易于操作,效果突出。
像《迟到》《飞夺泸定桥》等一类写事的文章都可以用题目补充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F. 如何归纳段意
一、摘句法
就是从段落中摘录能反映全段主要内容的现成句子作为段意。这些句子,一般可以从总分结构的段落、有明显中心句的段落和段内有过渡句的段落中选出。
例: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20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分析:句①是本段落的中心句。②③④⑤都是围绕“好劳动”这个内容而展开的。因此可以直接摘录下来作为整段的段意。
二、串连法
若一个段落中只由一个自然段组成,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然后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即可。
例如《古井》第一段的四个句子:①古井的位置;②井水的特点;③乡亲们到古井取水;④井水的作用。串连四句意思,归纳段意为:古井的位置和作用。假如一个段落由几个自然段的组成,先概括出各个自然段的意思,然后把这些自然段意思综合起来,最后就用一句简洁的话归纳出段落大意即可。
三、归纳法
有些段意,可采用“主要人物——主要干什么——结果怎样”的方法来归纳段意。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大段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次又一次擦燃火柴后出现的种种不同的幻景,段意可以概括为:卖火柴的小女孩(主要人物)五次擦燃火柴后(主要干什么)看到的美丽幻景(结果怎样)。
四、抓住要素法
即抓住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数悄结果)为据进行概括。
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四段的段意可以概括为:一个北风怒号的黄昏,伯父在大街上热情地救治和帮助受伤的黄包车车夫。
五、取“主”法
无论是一篇文章还是一段话,都有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的。在一个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段落中,与段的中心联系比较密切的详写的自然段就是重点自然段。归纳段意时,就以重点自然段的意思为段意。
例如《小英雄雨来》的第一大段有两层意思:雨来生活的环境以及雨来的游泳本领高。第二层是主要的,所以就可以用作全段大意。
写景,状物类的文章往往从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写,如外形、性能、用途等。
我设计的模式是:“什么的什么”,再根据文章的内容概括完整。
如: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薯晌渣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段意就是:威尼斯小艇(什么)的外形特点(的什么)。
又如: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地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空气。庄严的老人带了全家,夹了圣经,坐着小艇上教堂去做祷告。段意就是:威尼斯小艇(什么)的作用(的什么)。
(6)小学语文中如何归纳段意扩展阅读
一、通读全文
大意是一段或几段内容的概括。任何段落都是文章整体内容的一部分,所以要准确地概括段落大意,必须通读整体内容,了解段落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把段意概括得简明正确。
二、寻找中心句
在语段中能反映全段内容的句子叫中心句。它常常出现在语段的开头或结尾,对全段起着概括的作用,可以直接用这个中心句作段意。如:《纪念白求恩》一文,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就分别出现在一至三段的段首。又如:《葛洲坝安然无恙长江洪峰抵沙市》一文主题部分的段落,就分别出现在每小段的最后。
三、抓重点词语
在有些段落中,往往有一些关键性词语,抓住这些词谨尘语,把它们联系起来,就可以作为段意。如:《桂林山水》一文中的第二段,就可以抓住写漓江特点的三个关键性词语“静、清、绿”归纳、概括段意,段意就可以归纳为:写漓江水的静、清、绿。
四、寻找过渡句
段落中的过渡句,有时也可以作为段意,承上句是上段的段意,启下句为下一段的段意。如:《伟大的友谊》一文中:“在生活上恩格斯热忱地帮助马克思;更重要的是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他们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合作。”这一过渡句中,上半句是上段的段意,下半句是下段的段意。
五、寻找总起句
段中有总分关系的句子,一般情况下用总的一句作段意。如《猫》一文中的第一段总起句是:“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个总起句即可作为这段的段意。
六、寻找因果句
段内有因果关系的句子,一般“果”是段意。如:《一个粗瓷大碗》一文中有这么一句:“有一回,一场激烈的战斗刚结束,小通讯员给赵一曼送来一个鼓鼓的挂包,打开一看,是一个粗瓷大碗。
赵一曼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了一个新战士了。通讯员一直想给她另找一个碗,??就连忙给她送来。”这一段先记叙“果”就是小通讯员给赵一曼送来了一个粗瓷大碗,这就是这一段的段意。
七、抓结果句
几个段落叙述事理的起因、经过、结果,可抓住结果句总结段落。如:《李时珍》一文中的第三段,起因是李时珍准备编写一部药物书,经过是李时珍为编书而积极准备,结果是李时珍编成了《本草纲目》。所以,第三段的段意是事情的结果——李时珍编写成了《本草纲目》。
八、取舍归纳
一个段落讲了几个意思,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要求,取重要的合并次要的,抓住主要的意思进行归纳,作为段意。如:《小英雄雨来》一文中的第三段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革命家庭对雨来的影响;二是雨来机智地掩护交通员李大叔。根据上下文分析,第二个内容是主要的,就可以以此来作为这一段的段意。
九、利用小标题
有的文章除了全文的题目外,往往在每一大段前另有小标题,这些小标题就是归纳段意的“钥匙”,有的甚至可以直接用来作为段意。
十、抓答案和关系
问答形式的段落,可以抓住问题的答案归纳段意。偏正关系的要抓“正”来归纳;转折关系的抓“转折”的内容来归纳;递进关系的抓“递进”的内容来归纳。
G. 小学语文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
理解 文章 的写作目的的前提,也是培养自己分析概括能力的重要训练。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概括段落大意的 方法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1小学语文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
(一)摘句归纳法
摘句归纳法,就是从课文中摘录现成的 句子 作为段意的方法。文章各段中常常有一个能概括本段中心的句子,也就是段的中心句。有的中心句在段落的开头,总述本段的主要内容,叫段的总起句;有的中心局在段落的结尾,叫段的 总结 句;有的中心句隐藏在承上启下的句中,承上的是概括上文的内容,启下的是点出下文的内容;有的中心句也是在中间,通过人物的对话或作者的议论、抒情等方式表达出来。
例如:在新教材的第七册《亚鲁藏布大峡谷》第四自然段:大峡谷的奇异景观还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在同一波面上,从高到底形成了九个垂直的自然带。不同高度的自然带呈现出不同的自然景观,犹如凌空展开的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
在这里,可以见到从寒冷的北极到炎热的赤道分布的动植物。许多珍贵的林木和花卉生长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各种野生动物攀援穿梭其间,真不愧“ 植物类 型博物馆”和“动物王国”的美誉。要概括这段话的主要意思,就可以使用摘句归纳法。
这段的开头“大峡谷的奇异景观还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已经概括了这段话的意思,在下面的句子,围绕这句话,阐述大峡谷里的动植物种类多,是“植物类型博物馆”和“动物王国”。所以,第一句话,就作为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用摘句归纳法概括段落大意时要注意:
(1)摘录的句子不能全盘照抄,大部分需要经过修改加工。如前面所举的例子,用作段意时,把“大峡谷的奇异景观还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改为“大峡谷的生物是多样性的。”否则,就不够简略,也不通了。
(2)所摘录的句子必须能概括这段的主要意思,因此,必须先弄清这段的主要意思,然后再分析一下缩摘录的句子是否能包括这些意思。
(3)中心句在段首或段末的,一般可做段意;中心局在段的中间的,一般其承上启下的转折作用,不一定能做段意。
(二)连词归纳法
连词归纳法,就是找到能表达本段内容的词语,然后将这些词语摘出连接在一起作为段意。用连词归纳法必须认真思考所摘出的词语能不能表达这段话的意思,要做到准确,完整。把这些词语连在一起时,要注意语句通顺。
别扭、累赘都是不可取的。请看下面这段话。那时去年的五月的一个星期天,我不小心摔了一跤,左小腿骨折,被送进了医院。消息传到了学校,同学们非常关心地来医院看望我。
(三)分层归并概括法
用分层归并的办法概括段意,首先要看看这段中有几句话,再分清一段文章中的层次,然后看看分几层意思来叙述,弄清每层的主要意思。然后经过分析、比较,抓住于这段话的主要内容关系密切的各层意思,归并这段文章的段落大意。
要注意,不能把层意简单地相加,要进行有机的整合,提炼出来,再组织语言进行归纳。当然,也有的段落基层意思都很重要,一层也不能舍去,归纳的时候,可以把各层的意思连起来,但是,语句上要经过一定的调整、修改。
2小学语文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
1、课题扩充法。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不少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借助课题。首先要读懂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再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丰满,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全面。
如《草船借箭》,读课文后,请学生把课题四个字扩展成一句话: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补上借箭的起因,及周瑜最后的态度,然后稍加整理就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周瑜妒忌诸葛亮,要求他十天之内赶造十万支箭。
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周瑜自叹不如。学会从课题入手也就悟到了“概括”与“具体”之间的关系了。
2、段意合并法。
一篇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我们可以用合并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先理清文章脉络,写出每大段的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合并起来;如果有的主要,有的次要,则需要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
合并时,要对各段的大意做适当的修改,删除重复的内容,综合相同的内容。如《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课文第一大段主要写了:钱学森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决心早日回国;第二大段主要写了:美国当局用种.种手段迫害钱学森,阻挠他回国;第三大段主要写了:在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下,在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关怀下,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
三个大段的内容合并起来,稍加整理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钱学森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决心早日回到祖国,而美国当局用种.种手段迫害他,阻挠他回国。最后,在中国人民、世界人民的关心支持下,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
3、重点突出法。
有些文章,重点部分十分突出,而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在其中。因此,只要抓住这个重点部分的段落大意,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补充交代,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归纳出来了。具体的操作:可以先简单地读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然后找出文章的重点段,弄清作者在重点段中要表达的意思,再联系其余各段作适当补充,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自然概括出来了。
如《落花生》一文,重点部分是第二大段:一家人尝花生,谈论花生的好处,并以花生喻做人要做务实有用的人。以此为核心,联系文中其他内容,就不难概括出全文的主要内容:作者一家人在后园过花生节,他们边品尝花生,边谈论花生的好处,父亲以花生来比喻,告诉我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4、句子摘录法。
有的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或内容上有中心句,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摘录这些概括性的语句,稍加改动,就可以成为全文大意。运用句子摘录法,有时候我们可以直接“抄”。
如《伟大的友谊》,直接摘抄过渡段作为全文大意: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共产主义的事业上亲密合作。有时候我们摘录中心句后,还需要“串”。如老舍笔下的《猫》,既写了大猫,又写了满月的小猫 。
我们在概括课文大意时,必须把文中两个中心句串联起来:猫的性格很古怪,而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还有的时候,中心句表达比较烦琐,我们还需要“缩”,精简一些修饰性的词语,使课文大意表达得更精炼。
5、重点罗列法。
不同体裁的文章要点不同。小学 语文教材 中的课文以叙事的文章为多,我们在概括主要内容时,往往可以抓住“六要素”,先罗列出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再加以整理成一段表达通顺的话。
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事情发生的时间:1948年5月25日;地点:隆化中学;主人公:董存瑞;起因:敌人的火力封锁了部队的前进;经过:董存瑞在战友的掩护下,冒着炮火,冲到桥下,用自己的身体顶住__舍身炸毁了暗堡。结果:消灭了敌人,战斗取得了胜利。
把六要素内容连接起来,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敌人暗堡的火力封锁了部队的前进。董存瑞在战友的掩护下,冒着炮火,冲到桥下,用自己的身体顶住__,舍身炸毁了暗堡。战斗取得了最后的胜利。“重点罗列法”采用先分解后综合的思路,使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3小学语文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
一 . 摘句法
1. 找现成的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作段意;先概括后具体或先具体后概括 的段落,用概括的一句作段意。
如《威尼斯的小艇》的第二段有总起句“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可以作这段的段意。 2. 摘过渡句 过渡句有承接上文、引起下文的作用。承上句是上段的段意,启下句为下一段的 段意。
如《伟大的友谊》中,“在生活上恩格斯热忱地帮助马克思;更重要的是在共产主义事 业上,他们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合作。”这一过渡句,第一分句是上段段意,第二分句 可做下段段意。
二 . 串连法(串连层意、节意、关键词)
该种方法适用于逻辑段中无重点段,各叙述层 次地位相当时概括段意使用,往往可抓住一段中的几个要点,把它们串连起来。
如《太阳》( 说明文 )第一段中三节分别写了太阳远、大、热三个特点,所以段意可串 连为:太阳离我们很远,它很大、很热。
三 . 根据文章中心取主舍次法
归纳段意,一定要抓住每段的主要意思,选准角度,语 言要明确、完整、简洁。为了做到这点,可指导学生用“去旁枝,抓主干”的方法进行归纳。
四 . 综合法
有的段落既没有中心句,各自然段的意思也没有主次之分,但都是围绕一 个共同的内容来写的。遇到这种情况,便可指导学生采用综合概括法来概括段意。如《给颜黎 明的信》第一段分三层来写:(1)不要只看一个人的信;(2)不要只看文学书;(3)可以 看世界旅行记和有益的电影。这三层都是围绕怎样读书写的,所以段意可归纳为:鲁迅谈怎样 读书。
五 . 缩句法
有些段落句子不多,但较长,可指导学生用缩句的方法来概括。
4小学语文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
(一)用段的中心句概括段落大意。
△中心句指明段的写作范围
△中心句突出段的主要内容
△中心句归纳出段的思想要点
例1
小城里每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亚热带树木。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凤凰树开花了,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从天际飘来的一片片红云中。
例2
童第周二十八岁的时候,得到亲友的资助,到比利时去 留学 ,跟一位在欧洲很有名的生物学教授学习。一起学习的还有别的国家的学生。旧中国的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外国学生瞧不起中国学生。童第周暗暗下决心,一定要为中国人争气。
(二)用文章重点句概括段意
有的文章段落中,作者在叙述事实以后,用抒情议论的方法,写出了自己的感想、体会。这些感想,往往概括了全文的主旨,点明了段的中心。阅读时可以直接引用作为段的段意。
例3
今天清早,雪停了,天也晴了。一轮红日升起来,把雪后的大地照得分外耀眼。茫茫田
野一片雪白,巍巍群山遍身银装,好一派壮丽雄伟的北国风光,好一幅瑞雪丰年的喜人图画。
(三)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段意
段落中没有直接表述中心的语句就需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
步骤:
1. 段落中共有几句话。
2. 每句话讲的是什么意思。
3. 可以分为几层意思
4. 每层讲的是什么内容。
5. 归纳每层的意思,进而概括出段的主要意思。
例4
那一天,天还没有亮,我们连悄悄地摸进“三九一”高地下面的山坳,潜伏在一条比较隐蔽的山沟里。太阳渐渐地爬上山头。我发现前面六十多米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不但可以看见铁丝网和胸墙,还可以看见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的讲话都听得见。
敌人居高临下,当然更容易看见我们。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咳嗽一声或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他们身上披着厚厚的茅草作为伪装,猛一看去,很难发现他们。我又看了看伏在身边不远的邱少云。他也全身伪装,隐蔽得更好,相隔这么近,我几乎找不到他。
总结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
第一,段意应该是一段文章中的主要内容,而不应该是思想内容的概括。
第二,段意一般我们用陈述句表达。每段段意连起来应当反映出全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三,认真读懂段的主要内容,理解句与句、层与层之间的关系才能抓住段的主要内容,准确地概括出段落大意。
H. 小学语文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有哪些
作者写一篇 文章 ,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来写。阅读时,我们可以把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概括主要内容的 方法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1小学语文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1. 题目扩展法。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飞夺沪定桥》一课的标题适当补充一下:本文写的是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克服重重困难,夺取泸定桥的经过。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2. 要素归纳法。 记叙文 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的四要素:时间是1948年5月25日,地点是隆化中学附近,人物是董存瑞,事件是董存瑞舍身炸毁暗堡。概括这四要素可得出主要内容: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董存瑞在紧急关头毅然舍身炸毁了前进途中的暗堡。
3. 段意合并法。把每段的段意连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黄继光》一课,可分为四段,段意分别是:(1)黄继光所在营接到新的战斗任务;(2)黄继光向指导员请战;(3)黄继光顽强战斗,壮烈牺牲;(4)黄继光所在营攻占了五九七?九高地。根据段意归纳为:在抗美援朝战争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顽强战斗,壮烈牺牲。
4. 摘录句段法。有的文章中的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如《养花》一文,可根据结尾段来概括它的大意:课文主要写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5. 取主舍次法。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据主要的来概括它的主要内容。如《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和尝花生几件事。从文章看,“种花生”和“收花生”写得简略,是次要的;“尝花生”写得详细,是主要的。根据课文主次可以这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形。
6. 问题回答法。有些问题,只要回答出来也就是概括出了主要内容。
如《飞夺泸定桥》提出下面问题:①课文写的是红军在什么情况下飞夺泸定桥的?②他们是怎么“飞”又是怎么“夺”的?③结果怎样?把这些问题的回答归纳起来,就是主要内容。
2小学语文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一、分析题目概括法。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不少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借助课题。首先要读懂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再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丰满,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全面。
如《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读课文后,请学生在课题的基础上补上司马迁“发愤”的原因,以及最后的结果,稍加整理就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史官司马迁在遭受酷刑之后,不忘父亲嘱托,忍辱负重,耗费13年写成辉煌巨着《史记》。
诸如此类的文章很多,比如《埃及的金字塔》等一系列说明性的文章;《郑和远航》等以事件为题的文章;《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等以主要人物为题的文章;《谈礼貌》等以主要观点为题的说理性文章。记住这样方法,这几大类文章都可以比较准确地把握和概括其主要内容
二、段意合并法
一篇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我们可以用合并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先理清文章脉络,写出每大段的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合并起来;如果有的主要,有的次要,则需要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合并时,要对各段的大意做适当的修改,删除重复的内容,综合相同的内容。
如《早》,课文第一大段主要写了:简介我们在绍兴访问三味书屋;第二大段主要写了: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第三大段主要写了:由腊梅花开得早想到鲁迅书桌上的“早”字的来历及其启迪意义。
三个大段的内容合并起来,稍加整理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介绍了三味书屋的陈设,由腊梅花的早引发对鲁迅书桌上“早”字来历的讲述, 教育 人们要时时早,事事早。
3小学语文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方法一: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1、 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方法二: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飞夺泸定桥》就可以这样来概括主要内容。
方法三:问题概括法。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 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穷人》一文,读后可以行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桑娜在等丈夫回来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她是怎样做的?又是怎 样想的?为什么她会这样想?丈夫回来以后,她又是怎么想的?一一回答这些问题,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方法四:标题追溯法。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叫'标题追溯法'。如《伟大的友谊》一课,我们抓住标题便可追溯到主要内容。
方法五:内容借助法。这种方法,就是借肋文章中的句或段来 总结 方要内容。如《养花》一课,结尾的'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总之,不管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分析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各种方法结合运用,效果更好。
4小学语文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一、六要素串联法
现行小学 语文教材 中的课文以写人叙事的文章居多,六要素串联法主要是针对这种体裁的文章来说的。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后三者就是事件),我们在概括主要内容时,往往可以抓住“六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再加以整理成一段表达通顺的话,这就是主要内容。
如人教版语文第十二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的六要素:时间是大年夜,地点是街头,人物是小女孩,起因是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经过是小女孩蜷缩在墙角里擦火柴取暖,结果是小女孩捏着烧过了的火柴梗冻死了。
从这六要素概括出的主要内容,就是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悲惨 故事 。不同体裁的文章要点有所区别:
(1)写事类,按照六要素清晰描述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2)写人类,明确表达出人物、事件、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3)写物类,通过观察者、发现者或者发明者的介绍见解,重点要表述清楚物体的外观、性质、特点、性能等。
二、题目扩充法
题目是文本最好的窗口,透过它,我们能捕捉到文本许多重要的信息,甚至是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有的课题提示了课文的主要人物,如《詹天佑》《少年闰土》等;有的课题提示了主要事件,如《草船借箭》《山中访友》等;有的课题提示了主要对象,如《北京的 春节 》《祖父的园子》等。概括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借助课题,对它稍加扩展充实,从而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首先要理解课文题目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再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丰满,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全面。
课题扩充应注意:(1)记事类,应扩充完整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以及事件。(2)写人类,应扩充完整主要人物以及主要事件。(3)写景、状物类,应扩充完整重要景物、状物及其特点。
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多使用课题扩充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既能提高学生质疑的能力,又能让学生明白课题是文章的眼睛,阅读时一定要先关注,多结合。
三、段意合并法
一篇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我们可以用合并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首先理清文章脉络,再把整个文章分成几个部分。分段可按时间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总分顺序等划分。分段以后,用一两句话说出每大段的大致意思,然后把每段的段意合并起来并经过适当的加工,使之顺畅,前后衔接连贯一致,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人教版语文第九册《狼牙山五壮士》一课,可分为五个大段,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讲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讲六班五个战士诱敌上山,痛歼敌人;第三部分(第三自然段):讲五个战士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第四部分(第四、五自然段):讲五位壮士把敌人引上顶峰,英勇歼敌;第五部分(第六—九自然段):讲五壮士英勇壮烈地跳下深谷。根据段意归纳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弹尽后英勇跳崖的故事。
使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1)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连贯。(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以突出中心重点。
四、摘录句段法
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过程开始时,要注意找出对理解文章内容有帮助的关键词,并作下相关记号;同时更要注意文章中的一些特殊 句子 ,如有的文章中的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重点段落等概括了全文的大意,比如,在过渡和衔接词(尽管、但是、然而、却等)后的句子。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
如人教版语文第十册的《彩色的非洲》一课,开头的总起句“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和结尾的总结句“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既首尾照应,呼应课题,又直接抒发了作者对非洲风情 文化 的赞美之情。
课文不仅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过渡也十分自然,如过渡句“非洲不仅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动物世界也是彩色的”和“非洲的自然景观是彩色的,非洲人的日常生活也无一不是彩色的”等,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由此,可以概括主要内容为:作者分别从非洲的植物、动物、人民的日常生活以及艺术风采等方面展示了非洲的多姿多彩。
五、问题概括法
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来写。阅读时,我们可以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人教版语文第九册《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读后可以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父亲得知儿子被埋在废墟下时,他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的做?为什么他会这样想?当儿子得到父亲的救援时,他首先想到的是什么?你觉得这一“让”,“让”出了什么?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一一回答这些问题,把这些问题的回答归纳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I. 小学语文老师怎么教学生分段
分段方法
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
凡是记叙事情的文章,都要把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写清楚。有时作者采用“顺叙”的方法,先写原因,接着写经过,最后写结果;有时作者采用“倒叙”的方法,先写结果,再写原因和经过。不管文章怎么记叙,我们阅读时只要把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找出来,把它们单独作为一段。
2、按时间的变化分段
有些文章是以时间的变化来叙述的。阅读时,我们先找出文章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或句子,然后分析文段内容与时间的联系,再将同一时间的内容归为一段。(注意:不能每见到一个表示时间的词句就把文段合为一段,而应以一个时间段的内容联系为主。)
3、按地点的变换分段
一般游记、参观、访问类的文章多采用此种方法。我们阅读时只要把文章中标明地点的词语或句子找出来,然后把属于同一个地点的内容归为一段。地点变了,就另换一段。
4、按事物的内容和性质分段
一般状物、几事写人的文章,多可采用这种方法分段。我们在阅读时只要了解了作者从几个方面来描述人或物的,那么,一个方面就可归为一段。
5、按文章的结构分段
有些文章的开头有个总起段或接尾有个总结段,有的两者都有(即总分总、总分、分总结构)。对于这样的文章,我们在分段时把总起段和总结段各为一段,把中间分述的内容合为一段。
J. 小学语文常用的概括段意的方法有哪些
概括 文章 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如何进行段意的概括?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常用的概括段意的 方法 ,供大家参考。
1小学语文常用的概括段意的方法
(1)根据题目,概括中心思想
有些文章的题目就提示了中心,这样的题目,人们通常称作“题眼”,即文章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我们在拟定文章的中心思想时,就可以从题目入手进行概括。
(2)抓中心句,归纳中心思想
中心句,就是文章中点明中心思想的 句子 。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往往是抒情议论的句子,它直接表达了作者的喜怒哀乐的感情,与中心思想有密切的关系。有的中心句在文章的开头 总结 全文,起揭示中心思想的作用;有的中心句在文章的结尾,起点明中心思想的作用;有些中心句出现在文章的中间,还有些中心句在文章会反复出现几次,阅读文章时,只要紧紧抓住这些关键的中心句,就不难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了。
(3)分析文章主要内容,概括中心思想
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概括中心思想最基本的方法。多数文章,它的中心思想不是直接点出来,而是通过具体记叙的人和事去理解,去体会概括出来的。因此,归纳这样一类文章的中心思想,需要在认真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先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写了什么,然后再分析作者写作的目的是什么,最后才能从中悟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4)通过重点段的分析,概括中心思想
文章的重点段是最详细的地方,作者要告诉我们的主要意思在重点段中得到充分的体现,阅读时仔细地进行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就能很快地领悟出来。
2小学语文常用的概括段意的方法
1.段意综合法
一篇文章可以分为几段,每一个段落大意都概括了一个段落的主要意思,把各段的段意综合起来,就能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综合组织各段的大意为主要内容,并不等于各段大意的总和,概括时一定要注意区别重点段落与次要段落,做到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例如:《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共写了五方面内容:(1)从地球在整个宇宙的位置看,地球是十分渺小的;(2)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很小;(3)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又遭到无节制的开采和随意的毁坏,面临资源枯竭的危险;(4)人类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居住;(5)人类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把各段段意综合起来,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空间“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了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
2.分析比较法
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不一定一次就能抓住,这就需要反复地进行分析比较,分析内容的主次,准确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文章还需要分析文中的关键词句和段落,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句和重点段落,主要内容也就容易归纳了。
例如:《落花生》一文,第一段讲的是种花生和收花生。第二段讲的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花生,谈论花生。显然第二段是重点段,其中,先谈到花生的特点和好处,后以花生喻人,讲应该怎样做人。所以归纳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时要抓住第二段,特别是爸爸的话。
可归纳为:一家人谈论花生的好处,爸爸告诉我们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3.文题扩展法
有许多文章题目本身就已经高度概括了主要内容。所以,只要仔细解剖题目,把题目扩展开来,就容易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例如:《草船借箭》这篇课文,通过文题我们就可以看出本文的主要内容是:诸葛亮施妙计,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的 故事 。
又如:《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从题目中,我们可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首都人民在十里长街迎送总理灵车的感人场面。
4.问题串连法
我们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边读边提出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这样有助于我们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我们能在阅读中,依据文章的顺序,提出相应的问题,我们就可以按问题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例如:学习《鲁滨孙漂流记》一课时,让学生阅读,然后设计以下问题:课文讲的是谁的什么事?鲁滨孙漂流的原因是什么?漂流了多少年?他是怎样生存下来的?认真思考然后回答,就能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即:鲁滨孙因乘船遭遇暴风失事,漂流到荒岛,一个人在荒芜人烟的小岛上战胜了种.种困难,生活了二十多年。
5.概括要素法
凡是写人、记事的 记叙文 ,都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只要弄清楚这几个要素,并加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可以把握了。
例如:《西门豹》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这样概括:本文记叙的是战国时候,西门豹在邺这个地方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事。这里,时间是战国时候;地点是邺这个地方;人物是西门豹;事件是破除迷信,兴修水利。
3小学语文常用的概括段意的方法
一、课题扩充法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不少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借助课题。首先要读懂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再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丰满,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全面。
如《草船借箭》,读课文后,请学生把课题四个字扩展成一句话: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补上借箭的起因,及周瑜最后的态度,然后稍加整理就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周瑜妒忌诸葛亮,要求他十天之内赶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周
瑜自叹不如。学会从课题入手也就悟到了“概括”与“具体”之间的关系了。
二、段意合并法
一篇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我们可以用合并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先理清文章脉络,写出每大段的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合并起来;如果有的主要,有的次要,则需要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
合并时,要对各段的大意做适当的修改,删除重复的内容,综合相同的内容。如《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课文第一大段主要写了:钱学森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决心早日回国;第二大段主要写了:美国当局用种.种手段迫害钱学森,阻挠他回国;第三大段主要写了:在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下,在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关怀下,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
三个大段的内容合并起来,稍加整理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钱学森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决心早日回到祖国,而美国当局用种.种手段迫害他,阻挠他回国。最后,在中国人民、世界人民的关心支持下,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
三、重点突出法
有些文章,重点部分十分突出,而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在其中。因此,只要抓住这个重点部分的段落大意,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补充交代,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归纳出来了。具体的操作:可以先简单地读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然后找出文章的重点段,弄清作者在重点段中要表达的意思,再联系其余各段作适当补充,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自然概括出来了。如《落花生》一文,重点部分是第二大段:一家人尝花生,谈论花生的好处,并以花生喻做人要做务实有用的人。
以此为核心,联系文中其他内容,就不难概括出全文的主要内容:作者一家人在后园过花生节,他们边品尝花生,边谈论花生的好处,父亲以花生来比喻,告诉我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四、句子摘录法
有的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或内容上有中心句,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摘录这些概括性的语句,稍加改动,就可以成为全文大意。运用句子摘录法,有时候我们可以直接“抄”。如《伟大的友谊》,直接摘抄过渡段作为全文大意: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共产主义的事业上亲密合作。
有时候我们摘录中心句后,还需要“串”。如老舍笔下的《猫》,既写了大猫,又写了满月的小猫 。我们在概括课文大意时,必须把文中两个中心句串联起来:猫的性格很古怪,而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还有的时候,中心句表达比较烦琐,我们还需要“缩”,精简一些修饰性的词语,使课文大意表达得更精炼。
五、重点罗列法
不同体裁的文章要点不同。小学 语文教材 中的课文以叙事的文章为多,我们在概括主要内容时,往往可以抓住“六要素”,先罗列出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再加以整理成一段表达通顺的话。
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事情发生的时间: 1948年5月25日;地点:隆化中学;主人公:董存瑞;起因:敌人的火力封锁了部队的前进;经过:董存瑞在战友的掩护下,冒着炮火,冲到桥下,用自己的身体顶住___包舍身炸毁了暗堡。
结果:消灭了敌人,战斗取得了胜利。把六要素内容连接起来,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敌人暗堡的火力封锁了部队的前进。董存瑞在战友的掩护下,冒着炮火,冲到桥下,用自己的身体顶住___包,舍身炸毁了暗堡。
战斗取得了最后的胜利。“重点罗列法”采用先分解后综合的思路,使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4小学语文常用的概括段意的方法
一· 摘句法
中心句在文章的开头叫总起句,在结尾叫总结句;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段)
中承上的前半句是上一段段意,启下的后半句是下一段的段意。有的中心句则在
段落的中间,通过人物的对话或作者的议论、抒情等方式表达出来。
二·串连法(串连层意、节意、关键词,抓住自然段的意思进行综合概括)
该种方法适用于逻辑段中无重点段,各叙述层次地位相当时概括段意使用,往往可抓住一段中的几个要点,把它们串连起来。
(1)一个段落只有一个自然段组成,先看看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2) 一个段落有几个自然段组成,首先概括出各个自然段的意思,然后把这些自然段意思综合起来,最后用一句简洁的话归纳出段落大意。
三·根据文章中心取主舍次法
无论是一篇文章还是一段话,都有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在一个有几个自然段组成的段落里,与段的中心联系密切的详写的自然段,就是重点自然段。归纳段意,就以重点自然段的意思为段意。选准角度,语言要明确、完整、简洁。为了做到这点,可指导学生用“去旁枝,抓主干”的方法进行归纳。
四·综合法(抓住文章的线索归纳段意)
有的段落既没有中心句,各自然段的意思也没有主次之分,但都围绕一个共同的内容来写的。遇到这种情况,便可指导学生采用综合概括法来概括段意。
以事情发展顺序为线索来写的文章,一般都是按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的思路
来写的。概括段落大意时,只要围着“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是怎样的?结果
是怎样的?”等问题来分析,就能概括出段落大意。
五·缩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