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浅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浅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发布时间:2023-05-04 18:04:49

㈠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1、首先,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不仅仅是单一知识的传递,同时也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语言上的沟通。

2、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积极配合你的教学,融洽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在一种快乐下学到知识,已达到课堂教学目的,轻松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融洽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要尽快做到角色的转变。在教学中巧用教育教学艺术和教学技巧,大胆的探索创新,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更加生动活泼,让学生在毫无感到拘谨的情况下轻松的学到自己应该学到的东西。反之,何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3、其次,感情和心灵上的沟通,对于学生,情感有时成为学习的动力,有时却成为阻力。在教学中,情感的积极性和消极性是并存的。这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用一种温情感化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爱和温暖,这样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参与我们的教学,才能成为课堂中真正的合作者。

4、教师要充分寻找学生的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给予其鼓励,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那份闭培沉甸甸的爱,那种爱一旦被学生感受到,那么对于学生会产生一种巨大的动力。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对于学生会感到无限的温暖和求轿陪唯知的兴趣。那么课堂效果以及对乱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可想而知。

㈡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赵茹娟 江苏省徐州市淮海西路中心小学 什么叫语文素养?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老师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闭型贺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租中,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语文素养概念的提出,使语文教学在弘扬科学理性精神,注重语言的准确、简明、实用,满足国家现代化生产的基本要求,与防止把人工具化,注重对《语文教学大纲》的历史性超越。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作为最基层的小学语文教师,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 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兴趣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于漪老师也曾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大半,学生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学习的兴趣是学习需要的一种表现形式。需要是人的活动的基本功,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它促使人朝着一定的方向追求一定的目标,以行动求得满足。需要越轿派强烈、越迫切,由它所引起的活动就越有力。如果学生能意识到语文学习的迫切性、必要性,对语文学习就会越感兴趣,就会越积极地投入学习。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主要依靠老师去培养。在教学中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并收到良好效果的基础。 二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1.树立多学意识 从学生接触语文学科开始,语文教师就有义务让学生明确语文学习的任务。语文学习是母语学习,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中有许多有趣的事物,把语文学好,可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自身修养,因此我们都应该用心学语文,力争多学。 2.激发多读意趣 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阅读是一种技能,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手段,也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过程。而词汇是语言表达意义的主要单位,在语言学习中有起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词汇,就不能传达任何东西。当然在阅读过程中,词汇对获取语言信息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不但可以通过阅读有趣的外文小说或感兴趣的专题轻松地扩大词汇量,还可以通过大量阅读锻炼从不同的角度思维的能力。大量的阅读还可以丰富我们的大脑,增长知识与见识,提高自身修养。由此可见,大量阅读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应该在小学阶段就着手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趣。 高尔基说:“凡是我所有的好东西,都要归功于书。”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这一点也体现在教育中。在现今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阅读教学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课内阅读,一是课外阅读。课内阅读是指在课堂内,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阅读活动。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尤其在提高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本学期,我们借助省“四项配套工程”的春风,安排学生走进学校图书室借阅当下最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图书。能阅读到新配的图书,他们欣喜若狂。 叶圣陶老先生指出,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中,我们可以领悟人家的经验,从写作中,我们显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感情。从读学写,读写结合,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象。只有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得实,学生说话、写话才会感兴趣。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学习不怵不惧,没有心理障碍、乐学、自觉自愿地学,语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课外阅读作为阅读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尤其在提高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并给学生合理的指导,引导他们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课外阅读资源,才能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服务。 3.提高多写兴味 多写并不是写的作文篇幅长,而是注重用笔写下日常语文学习中的一字一句。从学生开始识字写词开始,就要求他们有意注意一些好词好句好段,主动摘抄并背诵积累。 除了积累别人的以外,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写语文”的习惯。我在教一年级的学生时,鼓励他们用对比和联系的学习方法识记生字。在一年级的下学期,借着识字教学,我开始着力培养学生整理形近字和同音字的能力,要求他们在课外预习时整理出来并组词写在每一课的生字表旁边,每次上课我安排三五分钟反馈他们整理的情况,给予整理较好较多的同学鼓励,久而久之,他们开始喜欢这样的语文活动,并逐渐养成了习惯。到了二年级,他们学会了查字典,我又鼓励学生在预习时给“生字开花”(扩词),也整理在生字表的旁边。每次的第一课时教学生字时,我把它当作游戏安排在生字教学后,语文课增加这一环节,学生们非常喜欢,积极性特别高,每次的汇报他们都是争先恐后,惟恐自己不能把自己课前查字典而获知的新词第一时间公布出来。养成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两年的时间,现在随便翻开任何一个孩子的语文课本,你都会看到每一课生字表旁边都有他们用心整理的形近字、组词,也有给每一个生字扩的三到五个词。升入三年级后,我在他们的预习任务中又加了一项:尝试在预习完字词之后,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寻找最耐人寻味和最优美的句子,画下来并在句子旁写下自己的感受,哪怕只有一个“好! ”字也行。 三年来,看着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日益浓厚,听着他们动情的朗诵,关注他们学习语文能力的成长,我不禁觉得,平时的多写,不但积累了他们的词汇,增加了词汇量,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语感。坚持多写在他们的语文学习中留下了痕迹,也为他们以后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学以致用,写作水平的高低是语文学习好坏的最好见证。

㈢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素养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后天培养得来的,包括个体的思想品德、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待人接物的态度以及对事物的认知等要素。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语文知识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以及待人接物的能力。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发现文字的美,锻炼小学生的文字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正确的处理问题。在小学阶段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其长期发展有重要的意义,能使学生从教学过程中获得愉悦的享受。下文将从具体的实践过程,详细分析如何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在语文教学准备阶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在课前的准备阶段,语文教师在进行教案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有明确的认识。教案编写时,要注重对问题的设置,在课前预习阶段就将这些问题抛给学生,让小学生独自去进行课文的阅读,发散自己的思维去理解课文内容。这样做能够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的能力,使其独立思考,根据相应的问题去阅读文章,培养其文化素养。例如在《乌鸦喝水》一课的预习过程中,教师可向学生提出问题:你怎样看待这只乌鸦?由于小学生还处在想象力丰富的阶段,所以老师得到的答案可能是五花八门的,但这样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

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语文课堂的教学相比其他学科本身就更有趣味性,在课堂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不要在教学过程中一味的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教育,而应挑选一些优美的诗句或是一些有哲理的句子,让小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或是自主思考,去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文学魅力,提高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培养其认识美、发现美,并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在《赠汪伦》一课的学习时,可能学生对诗句独立进行解读,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去想象当时的场景,让学生体会李白与汪伦两个人之间的友谊以及桃花潭美景。在这个时候也可以让学生画出自己想象中当时的情景,将画赠给自己最要好的朋友。除此之外,在教学时还可以使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诗句中的美景。

四、在课后作业设计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在课后作业设计过程中,语文教师不应只让学生去做课本上的习题,而应站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上去进行课后作业的设置。核心素养中最重要的要求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念与待人接物的能力。在进行课后作业的设计时,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去进行思考,并且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在《滥竽充数》一课的课后作业布置中,应对南郭先生、齐宣王的不同表现进行分析,指出南郭先生这种行为是错误的,让学生进行思考,并且指出他错在了什么地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

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一一点评,不正确的地方要及时指出。使学生得以改正,并且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要秉持实事求是的思想,使自己的学习能力真正的提高,而不是学习南郭先生那样钻空子,最终还是会被发现。这对学生的长期发展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小学语文课堂的很多文章都是很有哲理性、教育性的,旨在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在工作中更好的去执行。

五、通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课程设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课程、写作课程以及口语交际课程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教师需加强这几个方面的引导。在阅读课程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学习水平选取适当的文章,文章要蕴含一定的道理,对小学生的是非观念进行引导,要选取语句优美、能够引起小学生兴趣的文章,对其进行一定的培养。并且可以适当的使用高科技手段,通过视频、音频或是播放图片的方式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革新。阅读课上可以给学生播放和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

㈣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是国语的前言,是打开少年思想的一把金钥匙。小学语文课,便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学习。小学语文作为人生中的启蒙科目,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都有着独一无二的重要性。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它包括着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代表着中国的软实力,体现着仁义礼智信的古老生活哲学。小学生正处于人生中的起步阶段,是学习和接受能力最强的时候,这个时候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会使他们日后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大量的事实证明,语文教学是培养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的天然乳汁。人文素养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不仅包含一个人对文学艺术的欣赏水平、感悟能力,而且还包括一个人的审美情趣、价值观念、内在气质和精神境界。良好的人文素养是人发展的最本质的源泉,最持久的动力,是生命核心的潜能。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通过不同的文章,各种语文活动,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辨别,对人类、自然的关怀,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并由此焕发出内在外在的激情、生命的活力、坚强不屈的意志力、永不停息的探索精神,使他们以后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难曲折,经历怎样的人文精神危机都能从容应对,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势。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或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它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把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下解放出来。宣扬个性解放,追求现实人生幸福;追求自由平等,反对等级观念;崇尚理性,反对蒙昧。人文主义肯定了人是生活的创造者或主人,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和感情,科学为人生谋福利,教育发展人的个性,要把思想、感情、智慧都从神权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提倡个性自由以反对人身束缚。而回顾过去我们的语文教学往往过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否定语文学科内在的人文性,要么用烦琐的分析肢解课文生动感人的整体形象,要么用无休止的做题取代学生读写的语文实践,要么用所谓的标准答案限制学生阅读的多元感受,这样就容易扼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以,忽视了人最根本的思想和情感,忽视了发展学生的个性,我们的教学必将导致社会的人文缺失。新闻报道中学生自杀的频繁上演,使大家不禁要问:我们的教育又怎么了?我们的孩子怎么了?他们为何如此不知珍惜生命?殊不知,这正是我国教育一向“重科学,轻人文”结出的恶果,因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已成为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刻不容缓的任务。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呢?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如何提高人文素养呢?首先,拓展学生的视野,塑造健康人格。文学对人性的塑造和对社会风尚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优秀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高尚的理想,坚强的意志,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真善美的心灵,无不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量对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对塑造健康的人格都有重要的作用。其次,通过积淀,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语文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当语文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而积淀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广泛阅读和识记背诵。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重视广泛阅读的同时,还要重视识记背诵。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识记背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素质,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最后,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文学欣赏是一种审美认知活动,遵循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一般认知规律。同时它还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它由感觉器官对作品进行感知,再调动生活积累,产生共鸣,再经过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分析,进而领悟到作品所揭示的生活内涵。通过理解、玩味,得到赏心悦目的、怡情养性的审美享受和思想认识。掌握并遵循这一规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走进语文教材,让学生直接体验作品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
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篇文章。教师应该重视用文学性的语言绘声绘色的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体会课文的美。学习语文不仅仅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它更是中华文化的一种缩影。其中蕴含着博大精深的古老中国文化。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几千年漫长的发展中,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五千年来,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作为未来中国发展的希望,小学生学习语文,了解传统文化是十分有必要的。
通过课文的学习,他们会更深刻的了解和喜欢上中华文化,可以培养出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更能有效的抵制外来文化对我们侵略,使中华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在课本阅读中联系学生生活去处理教材,而且我们还要善于在平时多留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学生的周记、随笔是语文教师了解学生打开学生心扉的一扇窗,可以结合学生记录下来的学校班级生活、青春期的朦胧情感、喜欢的音乐、感兴趣的影视动漫画小说等等,让他们讨论、评判、体验、内化。通过这些渠道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同时丰富了学生情感,健全了人格。
三、让学生开拓视野,学会关注社会,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学生应该引导学生去学习语文,学习语文的渠道要拓宽,不能仅囿于有限的几本教科书,从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学教科书。因此,我们在上好语文课的同时,应意识的安排一些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从中体察社会、体察生活,丰富人文情怀,提高对自身的认识,从而促进自身发展。例如:多读名篇名着。我们现在要读的不仅限于课本,还需涉及各个时期、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名人作家们留下的经典。读经典就是读人生。当今社会时尚文化的功利、快捷、浮华助长了学生的浮躁、张狂的功利心态。多读一些名篇名着,多与大自然和睦相处,有助于陶冶学生的人文精神。 又如,多关注社会生活,满足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广泛了解。可以叫他们放假回家的时候,多看看民生新闻,多看看报纸,引导学生开始学会以一种“人文关怀”的心态对待我们这个世界,他们有的为社会竞争的激烈而感慨;有的为弱势群体而忧伤,有的体验到了社会的世态炎凉;有的感悟到了人间的真情温暖,有的产生了几分爱心与同情;应该看到,语文学好了,情感也必将得到升华。这是因为在语文学习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被文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所感染,心灵受到碰撞,品格得到陶冶,获得了美的熏陶,加深了对人类的情感的认识和理解,使我们感情变得更加细腻。语文教学应该担负起升华学生情感的重任。这种生命的体验远比获得一点知识来得重要,学生受到了理智的挑战和内心的震撼,获得了精神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达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目的。
总之,语文教师要明确教学任务,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把人文素养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小学语文教学回归到人文教育的轨道上,重视对人自身的关怀与完善,从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弘扬人文精神。

㈤ 浅析在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发展的需要,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从以下三方面着手来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一、注重积累
大量的研究、实践证明,语言的学习只有在大量语言反复撞击、反复刺激下才能点点滴滴地“说出”,通过长年累月的积累才能“奔涌而出”。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最佳年龄。对于他们来说,大量积累语言、丰富和发展语言能力,是他们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语言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在我们要让学生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做到课内积累与课外积累并重。
1、课内积累
鉴于课堂时间有限,在课内的积累必须要提高效率。这就要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在指导阅读方法和培养阅读习惯的同时,大量积累优美的语句。教师可根据课文的具体情况来指导学生积累语言。例如,在教学《珍珠泉》一课时,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描写了珍珠泉的外观,第三自然段集中笔墨描写泉水从地下冒出来的形态,想象丰富,情景交融,加上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词汇丰富,语言精练,极富感染力,是积累语言的好材料,应指导学生诵读记忆。而对本文中其它非重点段落的教学则应该一带而过。这样合理地取舍,省时、高效。
2、课外积累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性学科,我们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就要打通课内外,实现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的接轨。例如,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后,我积极利用电视、广播、学校的报刊,以及学生订阅购买的一些杂志等媒体资源,指导学生关注战事发展,多角度、多侧面了解战争情况,让学生自主地实践语文,积累语言。
二、培养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特点,对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培养语感,也是由语文学科独特的情感特性和人文内涵决定的。语感,既包括对语言文字正确、丰富的理解力,也包括用语言文字准确、生动地反映生活的表现力。语文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培养语感的过程。正如许纪霖在《我们的教育制度在理论上存在着误区》所说:“我们知道,学任何一种语言,绝对不是从规则学起,而是从语感学起。”
1、反复诵读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时候,我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往往是不可言传,只可意会,正如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得意忘言论”所说的,言辞有时并不能精确地反映意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富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仿佛使人置身其中。对这些文章的反复诵读,可以使学生逐步感受语言内蕴和文章气势,领会其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精妙之处,是让学生感悟语言的绝妙材料。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既要保证诵读量足质高,又不能过度;既要在“书读百遍”的基础上达到“其义自见”的效果,又不能把语文的学习当作玄学,对感悟的内容不加区分。
2、对比揣摩,培养语感
有些词语看似平淡无奇,但仔细一琢磨,你就能感受领悟到其中精妙传神之处。因此要引导学生对重要的词语、句子进行揣摩,以体会蕴涵在文字里面的深层含义。比如,我在一、二年级的语文教学中,经常通过对重点词句进行增、换、删等形式,使学生感受语言的形象、具体、生动与抽象、空洞、罗嗦之间的区别,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又如,教学《难忘的泼水节》一课的结尾:“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我用投影片出示了另外两个句子,让学生进行对比:“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二年级的学生虽然不知道前两个句子运用了倒装的修辞手法,但却体会到了这里的强调作用,强调的是因周总理的到来,傣族人民的幸福之情、难忘之感。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能因为对某些词语、某些句子的欣赏、玩味,而忽视对整篇文章的整体感悟。把一篇文章支离、破碎,是不利于培养学生语感的。
三、指导运用
儿童积累语言、感悟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我认为是运用语言,即运用明确具体的语言文字准确无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他人沟通、交流。运用语言的能力是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关于习作的批改。它既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习作的实际,又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习作的优缺点。我在具体教学中,采取了以下不同的形式:我先 师范,再让学生自己改;采用教师批学生改,我使用一些固定的符号,写几句简明的要求,让学生据此修改;有时,我针对学生的个别问题,采用面批面改;还有时,我采用互批互改,以若干学生为一组,选择某个学生的习作互相讨论,共同修改。

㈥ 【浅谈如何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 浅谈小学生素养的培养

摘 要: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首先仍是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内在驱动力,让学生在有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促使他们主动学习。我们要通过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选择有效的教学形式,不断挖掘学生学习语文的潜力,创造课堂的惊喜,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素养;情意目标;学习内驱力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5-021-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素养的认识是: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语文老师如何不断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内驱力,全面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呢?笔者于此做了一些思考和实践。
笔者认为,小学生的学习,更需要关注他们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制定切合他们的一些情意目标,让他们在积极的鼓励中、良好的习惯中、正确的方法中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首先,制定一个切实的、有针塌丛对性的情意目标是关键的一步。语文教学目标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已有明确的规定,那如何落实课堂的情意目标?让教师在教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关注好课堂的情意目标的达成,这样做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认为小学语文教学有三大目标:1.尽可能不让一位学生讨厌上语文课,而应该让他们喜欢上语文课,让他们喜欢语文老师培衫历。“亲其师,信其道”,小学生的“亲师”效应是能在学科的学习中得到很显性的表露。2.在小学教学中要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推陈出新,帮助学生能始终保有对语文学习的热情,从而主动学习,化学习的知识为能,不断提升语文素养。3.高度重视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直接影响到学生中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可以说,小学语文教学中,在非智力因素方面,这是极为重要的目标。
只要能在教学中不断达成以上三点情意目标,就能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制定目标之后,就要通过具体的方法和途径去达成目标。笔者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也作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一、重视与学生的有效沟通
学生在进入社会以前,需要在教育过程中学习如何思维,学习如何交往,学习各种知识并塑造各种相应的行为。这也应是我们母语教学赋予的使命。语文教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必然肩负着很大的责任,那就是引导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对教育本身及其知识的渴望,始终保持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为了让学生学得轻松、有效而快乐,我们认为教师和学生沟通效能的发挥至关重要。
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品质又决定了师生人际关系的品质。学生是通过与教师的人际关系的感受来决定是否喜欢这个教师所教的学科,是否愿意来遵守这个语文教师所提出的学习规则,是否主动参与这个教师所提供的各种语文活动。学生内在学习驱动力的强弱是学习是否顺利的关键。
语文教学中师生的沟通交流的关键点大致如下:
其一,开学第一天的要求。第一节课必须提出明确的语文学习的要求,让“语文学习银行储蓄所”正式开张,制定语文学习的规则,让学生明确语文学习的方向。其二,教师对每次语文测试情况有起伏的学生都要进行个别交流,密切关注学生学习的情绪变化,让激励和督促成为学生积极进取的动力。其三,关注学生在课堂上、作业中出现的突出或异常表现,课余进行及时谈话,扬长避短,及时跟踪。其四,最通常的是利用课堂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的沟通和反馈。在沟通中教师必须要掌握的原则: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力求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二、采用各种激励和竞争机制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激励、表扬。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银行储蓄”情况“兑换”相应的激励。老师开的“银行积分券”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是帮助学生获得语文学习成功体验的一种媒介,有助于学生,尤其是学习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能及时获配搜得学习的成功体验。一个问题的精彩回答,一次作业的认真完成,一次测试的细微变化都可以引起老师的表扬和积分鼓励。促进学生有天天收获积分,天天进步的愿望形成,并且促使学生能在有效的机制中自我激励,自我督促。除了个人纵向比较,还可以和小伙伴形成竞争小组,每次测试情况相似的两个学生就是下一次测试的竞争选手,一“输”一“赢”间,竞争豪情高涨,不只为测试结果的忽高忽低,关键在于这种学习的风发意气让学生学期情绪高涨。超越“近邻”的斗志是最昂扬的。
针对学生的不同状态,教师要进行及时的点评,老师真诚的表扬是极为重要的。学生是多么在乎老师的肯定,从那一双双幸福的眼神,一张张充满自信、快乐的笑脸上,你不难感受到他们正在体验着学习的幸福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走向幸福。千万不要吝啬我们的褒扬之声。
三、重视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
1.认真听课的习惯。在课堂上,笔者一直告诉学生,上语文课只有一个要求:两眼看着我。原本这应该是从小养成的习惯。这是了解学生听课专注度、理解度、兴趣度的很重要的信息,孩子的眼睛是不会骗人的。此外,听的习惯又是多么重要的。很简单的道理,老师的课上得再精彩,学生没有听,其听课效果可想而知。而且没有认真地听,更不可能有积极的思维过程,笔者不能允许出现课堂上只是少数人被关注的课堂局面,这样对于其他学生的学习永远不可能有现状的改变。每个人都应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只是孩子的理解程度存在差异。也只有听了,思考了,他才会走进文本,走进语言文字的世界,也才会感受语言的魅力,体会语文学习的快乐。语文的课堂学习才是有效的,而不是上不上语文课其实没什么不一样,不就是认几个字,读几遍课文吗?这样的语文课堂是低效的,也的确很难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自然也无助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㈦ 浅析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那么,语文素养是什么呢?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至少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知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教学是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而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而在整个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发挥着至关重的作用,它是积累语文知识的保证,提高语文素养的最好途径。 那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践: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是一句空话,我们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才能挑动学生心目中想学的心,使其自然而愉快的接受知识。所以,课堂教学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教一篇新课文之前,我都注意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鱼游到了纸上》一课时,我采用了直接导入课题的方法,让学生跟着我一起书空课题,在板书的时候,我故意将鱼游到了纸上,写成了鱼画到了纸上,学生都很激动,连忙指正我的错误,我顺势引导:咦,不对呀,鱼是活生生的动物,只能被画到纸上,怎么可能游到了纸上了呢?这样一来,学生都很感兴趣,非常迫切的希望进入课文一探究竟,很自然地便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有着强烈好奇心的同学吸引力就更大,所以,我就立刻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效果会好些。
二、朗读为主的课堂阅读教学。 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还是远远不够的,这只代表着学生愿意去学,那么,语文课堂作为培养语文素养的主阵地,以文本为凭借,就要求教师采用各种可行的办法来帮助更好地融入课文,理解课文,来达到目的,学生教材中所选用的文章,都是遣词造句等方面的范文,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依靠文本,如何充分地利用好文本来培养语文素养呢,我认为应该多重视朗读。在小学课堂中,所有的阅读课文应自始自终都贯穿朗读,在朗读中来培养良好的语感,因此,对于一些好的文本,除了要求在课堂教学是多读几遍,甚至要让学生能够背诵出来,这样能够增强学生对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课文《触摸春天》时,因为这篇课文内涵比较深刻,小学生没有实际的生活体验,不能够快速地理解课文内涵,文中许多句子比较长且难以读通顺,因此教学时我反复让学生诵读,甚至要求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当堂背诵出来,通过反复的朗读,学生的感情融入的更深刻,不仅增强了朗读的训练,也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更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训练思维的敏捷性。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语言实践的训练,这对提高教学效率,活跃思维,培养创造精神,发展个性,以达到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所以我常根据课文的内容有目的的去进行语文实践的训练。 例如,在教学《普罗米修斯》时,让学生发挥想象,说说如果当时你站在悬崖边看着普罗米修斯遭受痛苦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在教学《桂林山水》时,让学生说说,你想怎么当好导游,把这个美丽的风景介绍给你身边的伙伴亲人。问题提出后,孩子们都抢着发言,课堂气氛十分热烈,一般经过快速思维后,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再推荐说得好的在全班交流,这样,谈论交流而后把他们说的写成文章,效果是很好的,使学生在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的。
四、适时练笔,提高作文水平。 阅读是作文的基础。语文教学不光要培养学生听、说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读、写的能力。教师要找准语文课本中读写结合点,在阅读中教给学生表情达意的方法后,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抓好由读到写的迁移,扎扎实实地掌握写的技能。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章给我们意犹未尽的感觉,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间例如《普罗米修斯》普罗米修斯被大力神救出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触摸春天》,盲女孩安静在经历了这次奇妙的历程之后,以后的生活又会是什么样的。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建议我们的学生拿起手中的笔,填补那片空白,让学生的想象自由驰骋,海阔天空,既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领会,更是一次锻炼写作的好机会。在阅读感悟、深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情动辞发,因而写得情真意切。“我手写我心”,长此以往,学生的作文水平必将得到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 许多孩子都很喜欢阅读,但很多孩子都没有很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阅读范围很窄,读过就忘,不注重

㈧ 浅谈小学语文素养的培养小论文【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至少包括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知能力、人文素养等。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现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一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要优化教学环境
为实现语文素养培养目标,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语文教学环境的建设与优化工作,让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在各种环境和多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得以真正的提高。
1.树立大语文学科观念意识
语文学习不能局限于教材。大语文教学的学习材料应是广泛、多样、大量的,现有的教材只是这些学习材料中的一部分。语文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知识来源于生活、社会、橡侍自然,如仅限于课堂学习,只是井底之蛙,所识有限。而大语文教学的学习不仅是课堂上的学习,还应该与学校、社会、家庭、自然这个大环境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自然而然地就和家庭、社会、自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2.构建语文学习的硬件条件
就语文学科教学来看,基本的教学硬件条件有标准教室、图书室、阅览室、多媒体教室等,构建这些硬件条件是非常必要的。
二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要从课堂教学中找到突破口
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是课堂教学。组织并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情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角,进而达到语文教学的最佳效果,这些是小学语文教师的追求。为此,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以生活的反差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实践表明:在教学中,我通过钻研教材,抓住教材中的内容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例如:《中彩那天》一课,当我引导学生抓住课文情节的冲突,提出作者的父亲中了梦寐以求的彩票时,为什么全家却心事重重?这个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经历产生了强烈的反差,使他们产生了好奇心,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他们认真阅读课文。通过思考讨论后,才知道原来真正中彩的是父亲的同事库伯,而中彩的奔驰汽车,父亲完全可以占为己有,因为外人都以为是父亲中了彩。全家人心事重重的根本原因是违背道德信义占有这辆汽车还是遵守道德信义,把这辆汽车还给库伯呢?全班同学围绕这个问题读读、想想、议议,老师适时引导学生展开人生价值的讨论,让学生懂得人应有志气,人穷志不短,金钱有价道德无价。
其次,抓住课文中的对比。如《大仓老师》一课中,当春美对“我”的发言表示异议,并明显表现出歧视同学的倾向时,大仓老师在黑板上“若无其事”地写上一个格外大的“俺”字,宽磨大仓老师的这一举动,和学生平时所见老师的行为有强烈的反差,形成鲜明的对比。课堂上顿时议论纷纷,学生们经过自我的对照和互相之间的讨论交流,体会到大仓老师的“若无其事”,实际上是对春美无理言行的无声批评;他之所以把“俺”字写得格外大,实际上是对“我”无声的、坚决的鼓励和支持,也是对其他同学的教育。学生们通过学习,懂得了大仓老师为人的正直、公平和慈爱。
2.以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活动与感情是紧密联系的。在教学中,我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寻找与文中的生活相似的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活动,这样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进行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以提高,也使学生的阅读习惯、想象能力得以提高。
3.以生活的辐射陶冶学生的情操
生活是个大课堂,它的教育效果和教育意义远远大于我们的课堂教育。在教学中我们如果有意识地把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活场景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也就是把社会生活辐射进课堂),那么教育效果比单纯说教的效果要好很多。
三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要丰富语文课外活动
丰富语文课外活动,也是新课标多次强调的。在构成语文素养的诸要素中,语文能力是核心因素。说到底,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要通过他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体现出来,而且一个人也只有具备了相当的语文能力,能读会写,善于吸收和表达,才能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而任何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实践,语文能力的形慎如斗成也是如此。造成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主要原因是语文教学不给学生实践的机会。
1.读课外书与读报
引导小学生从小养成爱看书、爱读报的好习惯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在这方面我采取了布置课外作业的形式,由孩子们独立完成,制作剪报和编写手抄报;采取了小组活动的方式,大家一起来读,再一起议论;还采取了集体活动的形式,开读书报告会,把书报的内容排练成小节目演出。
2.看电视与看电影
小学生每天看电视的时间过长,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问题。语文课外活动还要把学生看电视和电影纳入到活动之中。我多次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看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电视节目和电影,之后针对所看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互相讨论。我发现这样确实能够从多角度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对现代文化的兴趣和求知欲。
3.说话、讨论、朗读、讲演
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一定要给孩子们提供说话和讨论的机会。口头表达对于儿童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小学普遍班容量过大,语文课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课堂教学小学生发言机会少的不足。
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语文素养,才能促进自身全面和谐的发展,才能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在这方面我们应该继续深入地研究、探索和实践,探索出适合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具体途径,既符合小学生实际情况,又可持续长久地坚持下去,切实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新课程改革在各校学生中顺利推进提供一定的帮助。
〔责任编辑:陈晨〕

㈨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四大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因此,思维发展与提升也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

3、审美鉴赏与创造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体验、欣赏、评胡宴薯价、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品质。语文活动是人形成审美体验、发展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鉴赏优秀作品、品味语言艺术而体验丰富情感、激发审美想象、感受思想魅力、并逐渐学会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现美和创造美,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品位。祥者因此,审美鉴赏与创造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语祥者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

4、文化传承与理解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的能力;以及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视野、文化自觉的意识和文化自信的态度。

课程是实现裤者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是纯粹主观意志的产物,而是人们对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所作的主观反应。

因此,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不仅决定了一定社会中的教育是否要进行改革,而且也从根本上决定了改革的方向、目标乃至规模。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充分地说明了上述论断。

整个教育发展史的事实表明,社会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变革,以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都将引发学校胡宴薯教育的重大变革。刚刚过去的20世纪之所以被人们称做教育改革的世纪,其原因也在于此。

工业经济时代的学校教育模式的功能或价值可以概括为这样一句话,即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生产者和劳动者,成为生产和消费的工具。学校教育孜孜以求的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裤者其经济价值。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人力资本理论。

其专注于经济增长、不顾人的发展的教育模式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然而,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这种教育模式的弊端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的关注,要求对教

育进行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如果不着手对基础教育课程进行改革,将严重影响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世界各国之所以不约而同地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原因也在于此。

㈩ 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小学语文素养

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
离开知识的没陪能力是不可设想的,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在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生必须掌握的语文知识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三个方面做了非常具体的说明;汉字音形义的知识(1-2年级识字1600-1800,写字800-1000;3-4年级识字2500,写字2000;5-6年级识字3000,写字2500)、基本阅读(理解词语:低段-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并积累,乐于与人交流;中段-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抓主备虚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高段-积累词语,领悟表达方法,了解说明方法等)和写作方法(低段-有兴趣,写想象的事物,写自己的认识与感想,运用学到的词语;中段-乐于书面表达,写见闻、感受和想象,乐于分享,积累语言材料;高段-留心观察,积累习作素材,内容具体,感情真挚,学会修改等),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总分总)等。语文学习必定涉及语言知识学习,知识是一定要教的,但教什么知识,如何教知识,还有很多需要我们认真研究。例如,《歌声》教学生怎样概括主要内容:谁怎么样?指导学生以回答问题的方式来概括,收效非常好。
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
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厚积才能薄发。小学阶段要求学生掌握3000个左右常用字和2500多个汉语常用书面枯滚蠢词汇,背诵160篇(首)古诗文(低-50,中-50,高-60),课外阅读量达到150万字以上(低-5万,中-40万,高-100万)。这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础。 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
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素养。语文教学必须在大量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查字典、朗读、默读、说话、听话、作文、写字等基本技能;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和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能掌握常用的思维方式,善于把自己独特的思维结果用规范的语言进行加工和表述,初步具备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根据不同语言材料和不同交际场合适当地使用语言,

阅读全文

与浅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9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5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7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0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3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6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0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9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5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2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3